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427250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80.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132178.1

申请日:

2015.03.09

公开号:

CN204475472U

公开日:

2015.07.1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3F1/00; E02D17/20

主分类号:

E03F1/00

申请人:

上海环境卫生工程设计院; 上海市环境工程设计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发明人:

余毅; 赵爱华; 王瑟澜; 郝永霞; 陈跃卫; 邱江; 聂剑文; 施至理; 杨韬; 付乾

地址:

200232上海市徐汇区石龙路345弄1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明成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2

代理人:

常明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中锚固沟呈凹槽形状,位于中间锚固平台上,中间锚固平台的一侧是下部坡面,中间锚固平台的另一侧是上部坡面;防渗膜装置铺设在从下部坡面经中间锚固平台再到上部坡面上,防渗膜装置在中间锚固平台的锚固沟内沿着凹槽的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实施铺设,在锚固沟凹槽的下部浇筑设置素砼并加以锚固,锚固沟凹槽的上部剩余空间则用作雨水明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利用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不仅有效利用土地、减少建设工程量,而且可有效解决山谷型填埋场雨污混流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效果明显、造价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中间锚固平台(2)、锚固沟(3)、防渗膜装置(4)、雨水明沟(5)以及素砼(7);
所述锚固沟(3)呈凹槽形状,位于中间锚固平台(2)上,中间锚固平台(2)的一侧是下部坡面(1),中间锚固平台(2)的另一侧是上部坡面(6);
所述防渗膜装置(4)铺设在从下部坡面(1)经中间锚固平台(2)再到上部坡面(6)上,防渗膜装置(4)在中间锚固平台(2)的锚固沟(3)内沿着凹槽的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实施铺设,在锚固沟(3)凹槽的下部浇筑设置素砼(7)并加以锚固,锚固沟(3)凹槽的上部剩余空间则用作雨水明沟(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3)在所设置的素砼(7)表面具有坡度以利于雨水导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3)兼做雨水明沟(5)的底部最低端与库区环库雨水明沟相连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沟(3)兼做雨水明沟(5)的底部最低端与库区截洪沟相连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说明书

说明书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保护和治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山谷型填埋场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的结构系统,即为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
背景技术
在环境保护与治理中,根据相关要求,在垂直高差大于10m的边坡铺设土工膜时应设置锚固平台。生活垃圾填埋场应实行雨污分流,并设置雨水集排水系统,以收集、排出汇水区内可能流向填埋区的雨水、上游雨水以及未填埋区域内未与生活垃圾接触的雨水。
山谷型填埋场利用天然沟壑、山谷而建,具有高差大、库容量大等特点。山谷型填埋场内填入垃圾后,一旦开始下雨,落在库区内的雨水将在重力、高差的作用下全部汇入库底,导致雨污混合,极大地增加了渗滤液的产量。
有鉴于此,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努力研发一种山谷型填埋场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的实施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将山谷型填埋场中间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合并建设,能够有效实现山谷型填埋场雨污分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它包括中间锚固平台、锚固沟、防渗膜装置、雨水明沟以及素砼;
所述锚固沟呈凹槽形状,位于中间锚固平台上,中间锚固平台的一侧是下部坡面,中间锚固平台的另一侧是上部坡面;
所述防渗膜装置铺设在从下部坡面经中间锚固平台再到上部坡面上,防渗膜装置在中间锚固平台的锚固沟内沿着凹槽的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实施铺设,在锚固沟凹槽的下部浇筑设置素砼并加以锚固,锚固沟凹槽的上部剩余空间则用作雨水明沟。
所述锚固沟在所设置的素砼表面具有坡度以利于雨水导排。
所述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的底部最低端与库区环库雨水明沟相连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所述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的底部最低端与库区截洪沟相连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利用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不仅有效利用土地、减少建设工程量,而且可有效解决山谷型填埋场雨污混流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效果明显、造价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的结构示意简图。
附图标记:
1为下部坡面,2为中间锚固平台,3为锚固沟,4为防渗膜装置,5为雨水明沟,6为上部坡面,7为素砼。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主要由中间锚固平台2、锚固沟3、防渗膜装置4、雨水明沟5以及素砼7组成。
锚固沟3呈凹槽形状,位于中间锚固平台2上,中间锚固平台2的一侧是下部坡面1,中间锚固平台2的另一侧是上部坡面6。
防渗膜装置4铺设在从下部坡面1经中间锚固平台2再到上部坡面6上,防渗膜装置4在中间锚固平台2的锚固沟3内沿着凹槽的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实施铺设。在锚固沟3凹槽的下部浇筑设置素砼7并加以锚固。锚固沟3凹槽的上部剩余空间则用作雨水明沟5。
锚固沟3在所设置的素砼7表面具有坡度以利于雨水导排。锚固沟3兼做雨水明沟5的底部最低端与库区环库雨水明沟或截洪沟相连,以确保雨水顺利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采取了如下的装置结构与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先对规划好的山谷型填埋场进行开挖及修正,挖出并设置所需的锚固平台及锚固沟,锚固沟采用矩形断面,锚固沟的宽度及深度应满足锚固要求及雨水导排的要求。将防渗膜装置4沿中间锚固平台2及锚固沟3内壁进行铺设,防渗膜装置4从下部边坡到中间锚固平台2后先经过一段水平铺设,接着沿锚固沟3三面进行铺设,从锚固沟3中出来后继续沿上部边坡铺设。
锚固沟3在铺设完防渗膜装置4后,浇筑一定厚度的素砼7以实现防渗膜装置的固定。锚固沟3在浇筑完素砼后要求底部具有一定的坡度,以利于雨水导排。还要求在浇筑完素砼后,锚固沟3上部仍然留有一定的空间,用以作为雨水明沟5。这样可有效截留上部边坡留下的雨水,防止其流入库底与渗滤液混合。素砼7浇筑的厚度应满足锚固要求,且保持顶部保证一定的排水深度和坡度。
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底部最低端应与库区环库雨水明沟或截洪沟相连,确保雨水的顺利排出。
综上所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利用中间锚固沟兼做雨水明沟,不仅有效利用土地、减少建设工程量,而且可有效解决山谷型填埋场雨污混流的缺点。本实用新型具有施工方便快捷、效果明显、造价低等优点,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当然,本技术领域内的一般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用作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换、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山谷型填埋场锚固平台与雨水导排系统,其中锚固沟呈凹槽形状,位于中间锚固平台上,中间锚固平台的一侧是下部坡面,中间锚固平台的另一侧是上部坡面;防渗膜装置铺设在从下部坡面经中间锚固平台再到上部坡面上,防渗膜装置在中间锚固平台的锚固沟内沿着凹槽的两个侧面和一个底面实施铺设,在锚固沟凹槽的下部浇筑设置素砼并加以锚固,锚固沟凹槽的上部剩余空间则用作雨水明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山谷型填埋场锚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给水;排水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