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0132624.9
2015.03.09
CN204492870U
2015.07.22
授权
有权
E21F1/04
秦书明
秦书明; 李永吉
047100山西省长治县迎宾西街矿业公司家属院114号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毕强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包括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风筒主体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风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风筒主体的撑拉杆;弹簧圈为环状的拉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该矿用负压风筒,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自动恢复能力,从而降低人工维护维修的频率,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负压风筒的连续正常运行。
权利要求书1. 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所述风筒主体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所述风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风筒主体的撑拉杆;所述弹簧圈为环状的拉簧。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及所述撑拉杆的外侧均设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的边缘与所述风筒主体固定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圈沿所述风筒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多个所述弹簧圈在所述风筒主体上均分分布。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拉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风筒主体的轴线方向相同,多根所述撑拉杆均匀分布。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的边缘与所述风筒主体粘接连接。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为布层。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的材质为钢丝。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拉杆由多根钢丝组成。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筒主体的材质为PVC涂塑布。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撑拉杆的个数为8根。
说明书一种矿用负压风筒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用排风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在受到外界碰撞或挤压变形后,能自行恢复原状矿用负压风筒。 背景技术 风筒为一种管路,其具有引导风流沿着一定方向流动的作用,应用于煤矿,隧道等地。目前,市场上所用的矿用负压风筒,其结构为在风筒主体(正压风筒)的外围,从头到尾依次等距离加装多条同等径的碳素钢圈,以作为圆环骨架制作成一种负压风筒。 采用此种结构的风筒,虽然解决了在抽(吸)风时不会变形,保证了一定的使用性能,但是,一旦风筒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其外围加装的碳素钢圈会发生变形或被压扁,此时,则必须通过人工修理进行维修,而继续使用,若不进行人工修理,会影响使用性能,而对于一些可能频繁出现碰撞或挤压现象的工作区域,此种风筒很难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矿用负压风筒,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筒受到外界的碰撞或挤压,其外围加装的碳素钢圈会发生变形或被压扁,必须通过人工修理进行维修,而继续使用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包括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所述风筒主体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所述风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所述风筒主体的撑拉杆; 所述弹簧圈为环状的拉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圈及所述撑拉杆的外侧均设有包裹层,所述包裹层的边缘与所述风筒主体固定连接。 包裹层的主要作用是将弹簧圈与撑拉杆连接在风筒主体上,使弹簧圈、撑拉杆及风筒主体三者形成一整体。其中,包裹层的宽度大于相应的弹簧圈和撑拉杆的外径,包裹层将其罩住,其边缘连接在风筒主体上。 其中,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风筒主体发生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后,包裹层部分会承受一定的力,因此,包裹层应具备以一定的强度,确保不会与风筒主体分离,保证三者之间的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圈沿所述风筒主体的圆周方向分布,多个所述弹簧圈在所述风筒主体上均分分布。 多个弹簧圈以同一种排布方式均匀分布,实体位于风筒主体上的各个部分可收到的回复力均相同,从而使得风筒主体各个部分的回复能力相同,且在回复后能够确保风筒主体的形态,不会发生扭曲的现象。 同时,此种方式便于负压风筒的生产制造,结构特征有规律的设置,生产、维护维修方便。 进一步的,所述撑拉杆的设置方向与所述风筒主体的轴线方向相同,多根所述撑拉杆均匀分布。 撑拉杆具备一定的支撑定型的效果,其设置在风筒主体的内部,其中,多根撑拉杆均分分布形成一个环形,与风筒主体连接将其支 撑为一个整体的筒状,均匀分布的撑拉杆使风筒主体上各个部分的支撑强度相同,支撑强度分布更加匀称。 通过在风筒主体内部均匀设置撑拉杆,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抽(吸)风过程中,风筒主体自动发生伸缩,撑拉杆沿风筒主体轴向设置始终保证风筒主体处于原有的展开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层的边缘与所述风筒主体粘接连接。 包裹层的材质与风筒主体的材质均为非金属材质,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包裹层还需要承受一定强度的作用力,所以,采用粘接连接的方式,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连接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力度,保证整体性。 进一步的,所述包裹层为布层。 其中,包裹层采用布层材料,在负压风筒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形变,而在产生形变的过程中,包裹层也会随之形变,因此,将其设置为布层,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可以随风筒主体及弹簧圈自由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拉簧的材质为钢丝。 进一步的,所述撑拉杆由多根钢丝组成。 采用钢丝的材质制成,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更长,另外,钢丝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强比越高,弹性极限就越接近抗拉强度,因而越能提高强度利用率,制成的弹簧弹力越强。 进一步的,所述风筒主体的材质为PVC涂塑布。 其中,PVC涂塑布具有良好的防霉性、防水性、低温柔软性、强度高、拉力强、相对轻等特点,更适用于矿用的负压风筒。 进一步的,所述撑拉杆的个数为8根。 撑拉杆的作用是置于风筒主体的内部,全面均匀的对风筒主体进行支撑,其中,多根撑拉杆均匀分布,若设置8根撑拉杆,则在圆形的风筒主体的内圆周方向,至少每45°即设置一个撑拉杆,使支撑效果更均匀。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在风筒主体的外侧设置弹簧圈,其中,弹簧圈由拉簧支撑,其原始状态为圆环状,当负压风筒受到外力碰撞和挤压后,使负压风筒发生形变,即弹簧圈发生相应的形变,如,出现内凹的现象。由于弹簧圈采用拉簧制成,其具备一定的回弹能力,当外力消失后,弹簧圈回复原状,由于其同时与风筒主体及撑拉杆连接,三者为一整体,因此,当弹簧圈回复后,其他的两个部件也同样回复原位。 该矿用负压风筒,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自动恢复能力,从而降低人工维护维修的频率,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负压风筒的连续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主视局部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 1-风筒主体; 2-弹簧圈; 3-撑拉杆; 4-包裹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包括 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1,风筒主体1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2,风筒主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风筒主体1的撑拉杆3; 弹簧圈2为环状的拉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在风筒主体1的外侧设置弹簧圈2,其中,弹簧圈2由拉簧支撑,其原始状态为圆环状,当负压风筒受到外力碰撞和挤压后,使负压风筒发生形变,即弹簧圈2发生相应的形变,如,出现内凹的现象。由于弹簧圈2采用拉簧制成,其具备一定的回弹能力,当外力消失后,弹簧圈2回复原状,由于其同时与风筒主体1及撑拉杆3连接,三者为一整体,因此,当弹簧圈2回复后,其他的两个部件也同样回复原位。 该矿用负压风筒,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自动恢复能力,从而降低人工维护维修的频率,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负压风筒的连续正常运行。 实施例2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主视局部剖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的侧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包括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1,风筒主体1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2,风筒主体1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风筒主体1的撑拉杆3; 弹簧圈2为环状的拉簧。 弹簧圈2及撑拉杆3的外侧均设有包裹层4,包裹层4的边缘与风筒主体1固定连接。 包裹层4的主要作用是将弹簧圈2与撑拉杆3连接在风筒主体1上,使弹簧圈2、撑拉杆3及风筒主体1三者形成一整体。其中, 包裹层4的宽度大于相应的弹簧圈2和撑拉杆3的外径,包裹层4将其罩住,其边缘连接在风筒主体1上。 其中,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风筒主体1发生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形变后,包裹层4部分会承受一定的力,因此,包裹层4应具备以一定的强度,确保不会与风筒主体1分离,保证三者之间的整体性。 弹簧圈2沿风筒主体1的圆周方向分布,多个弹簧圈2在风筒主体1上均分分布。 多个弹簧圈2以同一种排布方式均匀分布,实体位于风筒主体1上的各个部分可收到的回复力均相同,从而使得风筒主体1各个部分的回复能力相同,且在回复后能够确保风筒主体1的形态,不会发生扭曲的现象。 同时,此种方式便于负压风筒的生产制造,结构特征有规律的设置,生产、维护维修方便。 撑拉杆3的设置方向与风筒主体1的轴线方向相同,多根撑拉杆3均匀分布。 撑拉杆3具备一定的支撑定型的效果,其设置在风筒主体1的内部,其中,多根撑拉杆3均分分布形成一个环形,与风筒主体1连接将其支撑为一个整体的筒状,均匀分布的撑拉杆3使风筒主体1上各个部分的支撑强度相同,支撑强度分布更加匀称。 通过在风筒主体1内部均匀设置撑拉杆3,可以有效的避免在抽(吸)风过程中,风筒主体1自动发生伸缩,撑拉杆3沿风筒主体1轴向设置始终保证风筒主体1处于原有的展开状态。 包裹层4的边缘与风筒主体1粘接连接。 包裹层4的材质与风筒主体1的材质均为非金属材质,其中,在使用过程中,包裹层4还需要承受一定强度的作用力,所以,采用粘接连接的方式,即可实现两者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连接具有一定的强度,能够承受一定的力度,保证整体性。 包裹层4为布层。 其中,包裹层4采用布层材料,在负压风筒的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形变,而在产生形变的过程中,包裹层4也会随之形变,因此,将其设置为布层,在保证连接强度的同时,可以随风筒主体1及弹簧圈2自由形变。 拉簧的材质为钢丝。 撑拉杆3由多根钢丝组成。 采用钢丝的材质制成,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寿命更长,另外,钢丝具有高的弹性极限,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屈强比越高,弹性极限就越接近抗拉强度,因而越能提高强度利用率,制成的弹簧弹力越强。 风筒主体的材质为PVC涂塑布。 其中,PVC涂塑布具有良好的防霉性、防水性、低温柔软性、强度高、拉力强、相对轻等特点,更适用于矿用的负压风筒。 撑拉杆3的个数为8根。 撑拉杆3的作用是置于风筒主体1的内部,全面均匀的对风筒主体1进行支撑,其中,多根撑拉杆3均匀分布,若设置8根撑拉杆3,则在圆形的风筒主体1的内圆周方向,至少每45°即设置一个撑拉杆3,使支撑效果更均匀。 具体使用时: 将该负压风筒设置在矿井中,当有外物冲击风筒主体1的外表时,对风筒主体1施加了一个外力,从而使风筒主体1发生形变,其中,形变过程中,相应的弹簧圈2及撑拉杆3随着风筒主体1发生形变。实际的使用中,弹簧圈2及撑拉杆3均采用钢丝支撑,其中,弹簧圈2可由单根的钢丝制成具备一定长度的拉簧,在将拉簧的首尾连接,形成以环形的弹簧圈2;而撑拉杆3可以有多根钢丝组成,多根钢丝旋紧成一股形成撑拉杆3。 当风筒主体1上,施加该外力的外物消失后,即风筒主体1上的外力消失,此时,弹簧圈2产生回复力,其中采用的是拉簧,钢丝制成的拉簧具有较高的回弹力,回弹效果较好。 弹簧圈2回弹后,其形状仍然为原环形,由于弹簧圈2通过包裹层4连接在风筒主体1上,从而带动风筒主体1,将风筒主体1回复原位,其中,风筒主体1又连接有撑拉杆3,进一步的将撑拉杆3回复原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在风筒主体1的外侧设置弹簧圈2,其中,弹簧圈2由拉簧支撑,其原始状态为圆环状,当负压风筒受到外力碰撞和挤压后,使负压风筒发生形变,即弹簧圈2发生相应的形变,如,出现内凹的现象。由于弹簧圈2采用拉簧制成,其具备一定的回弹能力,当外力消失后,弹簧圈2回复原状,由于其同时与风筒主体1及撑拉杆3连接,三者为一整体,因此,当弹簧圈2回复后,其他的两个部件也同样回复原位。 该矿用负压风筒,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自动恢复能力,从而降低人工维护维修的频率,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负压风筒的连续正常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 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一种矿用负压风筒.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矿用负压风筒.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矿用负压风筒,包括呈圆筒状的风筒主体,风筒主体的外侧套接有多个弹簧圈,风筒主体的内部设有多个用于支撑风筒主体的撑拉杆;弹簧圈为环状的拉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矿用负压风筒,该矿用负压风筒,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碰撞或挤压时,具有一定的自动恢复能力,从而降低人工维护维修的频率,提高使用效率,确保负压风筒的连续正常运行。。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