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

上传人:a1 文档编号:1423415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5.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78095.4

申请日:

2014.02.24

公开号:

CN203702212U

公开日:

2014.07.0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避免重复授予专利权IPC(主分类):E21D 23/04申请日:20140224授权公告日:20140709放弃生效日:20160601|||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21D 23/04申请日:20140224授权公告日:20140709终止日期:20150224|||授权

IPC分类号:

E21D23/04; E21D23/16

主分类号:

E21D23/04

申请人:

欧亚伟

发明人:

欧亚伟

地址:

45247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南环路嵩景花园17号楼1单元12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书

1.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

说明书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煤矿架棚巷压力集中区域,尤其是采煤工作面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巷道扩修、回收拆除支架处,用于加强巷道抗压能力的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第九十二条规定,扩大、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拆除回收支架时,必须加固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的支架。同时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增加,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矿压显现愈来愈明显,巷道变形严重,对巷道加固强度的要求也增大。
这就要求对特殊地点架棚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强支护方法,目前加强巷道支护的方式主要有单体液压柱点柱加固、单体液压支柱配钢梁加固、木点柱加固等,以上加强支护方式的操作全部需要人力完成,并且有很多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大的地点,底板松软时单体支柱钻底多,达不到加固效果,造成巷道变形严重。
(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顶梁的支设和回撤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工作速度。
(3)劳动强度大:支设、回撤单体支柱以及顶梁频繁,并且全部采用人力,造成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4)安全性差: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
因此研究架棚巷道的加固技术,设计一种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可随工作地点推移而自移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高、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即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
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中为: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横梁3、托梁4、托梁滑槽5、拉架油缸6、液压立柱7、托梁连接8、调节销子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图3所示,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托梁4在移架过程中起到支撑卸载支架重量与轨道的作用;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在根据巷道高度调整油缸支撑高度,与纵梁可组成正梯形支撑。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托梁连接8用于固定两根托梁不滑出托梁槽,并且在移架时,托梁与后节支架同步移动;
如图2所述,托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可插入调节销子9,当巷道棚顶起伏大时,拔出调节销子9,增大支架在滑槽内活动的幅度,以适应巷道棚顶的起伏 ;
前后两节相邻的横梁3 下方各设有铰接耳两个,连接拉架油缸6两根,提供每节支架在托梁上移动时的动力;
   移架方法:
1、后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收拉架油缸(6),后节支架与托梁向前滑动一个行程;
2、伸后节支架立柱,将后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
3、前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伸移架油缸(6),前节支架在托梁上向前滑动一个行程;
4、伸前节支架立柱,将前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
根据所需加强支护巷道的长度,设置一组或多组,首尾相接,移架时,每组支架可同时按照以上4个步骤操作,也可逐架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221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9CN203702212U(21)申请号 201420078095.4(22)申请日 2014.02.24E21D 23/04(2006.01)E21D 23/16(2006.01)(73)专利权人欧亚伟地址 452470 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南环路嵩景花园17号楼1单元1203室(72)发明人欧亚伟(54) 实用新型名称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

2、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51)Int.Cl.(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

3、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702212 UCN 203702212 U1/1页21.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

4、立柱(7)两根。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702212 U1。

5、/3页3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煤矿井下支护设备,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煤矿架棚巷压力集中区域,尤其是采煤工作面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的巷道,巷道扩修、回收拆除支架处,用于加强巷道抗压能力的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背景技术0002 煤矿安全规程第五十条规定,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超前压力影响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第九十二条规定,扩大、维修井巷连续撤换支架,拆除回收支架时,必须加固工作地点5米范围内的支架。同时随着煤矿开采的深度增加,已逐步进入深部开采,矿压显现愈来愈明显,巷道变形严重,对巷道加固强度的要求也增大。0003 这就要求对特殊地点架棚巷道进。

6、行有效的加强支护方法,目前加强巷道支护的方式主要有单体液压柱点柱加固、单体液压支柱配钢梁加固、木点柱加固等,以上加强支护方式的操作全部需要人力完成,并且有很多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0004 (1)支护强度低:对于顶板压力大的地点,底板松软时单体支柱钻底多,达不到加固效果,造成巷道变形严重。0005 (2)支护速度慢:由于单体液压支柱、顶梁的支设和回撤速度难以大幅度提高,制约工作速度。0006 (3)劳动强度大:支设、回撤单体支柱以及顶梁频繁,并且全部采用人力,造成使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0007 (4)安全性差:工序复杂,人工操作多,造成事故的概率较大。0008 因此研究架棚巷道的加固技。

7、术,设计一种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可随工作地点推移而自移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9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承载能力高、结构简单、机械化程度高、安设方便的架棚巷道加固设备,即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0010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0011 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

8、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0012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0013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0014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动;说 明 书CN 203702212 U2/3页40015 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0016 积极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这种支。

9、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附图说明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0020 图中为: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横梁3、托梁4、托梁滑槽5、拉架油缸6、液压立柱7、托梁连接8、调节销子9。具体实施方式0021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0022 如图1、图2、图3所示,架棚巷道用悬移顶梁液压支护装置,包括前节支架、后节支架两部分,所述的前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前节纵梁2;后节支架包括两根平行的。

10、后节纵梁1;所述的平行前节纵梁2之间和平行的后节纵梁1之间设置有四根横梁3;所述的每根横梁3的下方各设置有两个托梁滑槽5,位于托梁滑槽5内的托梁4将前节支架与后节支架连接;托梁4在移架过程中起到支撑卸载支架重量与轨道的作用;0023 所述的后节纵梁1、前节纵梁2下方分别铰接有液压立柱7两根,在根据巷道高度调整油缸支撑高度,与纵梁可组成正梯形支撑。0024 所述的前节支架和后节支架上连接的相邻的横梁3下方各设有两个铰接耳,铰接耳内连接有拉架油缸6;0025 所述的托梁4之间设置有三根托梁连接8,其中两根设在托梁4两端,另外一根设在后节横梁旁边,限定后节支架与托梁4的相对位置,托梁4跟随后节支架移。

11、动;托梁连接8用于固定两根托梁不滑出托梁槽,并且在移架时,托梁与后节支架同步移动;0026 如图2所述,托托梁滑槽5上下两端设有调节插孔,调节插孔内设置有调节销子9,可插入调节销子9,当巷道棚顶起伏大时,拔出调节销子9,增大支架在滑槽内活动的幅度,以适应巷道棚顶的起伏 ;0027 前后两节相邻的横梁3 下方各设有铰接耳两个,连接拉架油缸6两根,提供每节支架在托梁上移动时的动力;0028 移架方法:0029 1、后节支架立柱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收拉架油缸(6),后节支架与托梁向前滑动一个行程;0030 2、伸后节支架立柱,将后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0031 3、前节支架立柱。

12、卸载,支架落在托梁(4)上;伸移架油缸(6),前节支架在托梁上向前滑动一个行程;0032 4、伸前节支架立柱,将前节支架与巷道棚顶接顶,并达到初撑力。说 明 书CN 203702212 U3/3页50033 根据所需加强支护巷道的长度,设置一组或多组,首尾相接,移架时,每组支架可同时按照以上4个步骤操作,也可逐架操作。003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结构简单,承载能力高,机械化程度高,全液压控制,支架的稳定性好,安设及拆移方便,无底座,不影响巷道行人。这种支架能对回采工作面两巷超前应力范围内巷道进行有效的加固,保持巷道高度与断面,并且可随工作面推进而自移,具有较高的推广及实用价值。0035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代和改进等,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之内。说 明 书CN 203702212 U1/3页6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2212 U2/3页7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2212 U3/3页8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70221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土层或岩石的钻进;采矿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