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0680045595.6
2006.10.05
CN101578418A
2009.11.11
授权
有权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E05B27/04; E05B29/04
E05B27/04
斯特拉泰克安全公司
卢卡斯·J·伯泽尔; 拉里·R·格里默尔
美国威斯康星
2005.10.6 US 11/244,881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郑 立;林月俊
一种对锁进行编码和再编码的锁组件和方法。锁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外壳、锁圆柱体、多个制动栓、多个编码杆、及侧杆。锁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外壳、锁圆柱体、多个制动栓、多个编码块、侧杆和编码杆。
1. 一种通过授权的钥匙而可操作的可编码锁,所述锁包括:外壳;锁圆柱体,所述锁圆柱体被定位在所述外壳内,并且相对于所述外壳选择性地可旋转;侧杆,所述侧杆在锁定位置和与所述外壳脱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侧杆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外壳接合以防止所述锁圆柱体旋转,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侧杆不阻止所述锁圆柱体旋转;定位在所述锁圆柱体内的多个编码杆,通过在所述锁圆柱体中插入和旋转所述授权的钥匙中的至少一个动作以及通过将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侧杆而固定,所述多个编码杆从未编码状态移动到编码状态;以及多个制动栓,所述制动栓被定位在所述锁圆柱体内并接合所述多个编码杆。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制动栓被布置在所述锁圆柱体内,以便当插入所述授权的钥匙时相对于彼此而平移。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杆在所述未编码状态下被装配,并且在完成所述授权的钥匙的插入及旋转中的至少一个动作时并且通过将所述多个编码杆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所述侧杆固定,来根据所述授权的钥匙被编码。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制动栓相对于所述锁圆柱体可平移到所述解锁位置,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侧杆允许所述锁圆柱体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侧杆包括编码楔,所述编码楔具有未编码位置和编码位置,在所述未编码位置,所述编码楔延伸并且所述多个编码杆处于所述未编码状态,在所述编码位置,所述编码楔缩回并且所述多个编码杆处于所述编码状态。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编码杆在所述未编码状态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并且所述多个编码杆在所述编码状态不能相对于彼此移动。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侧杆接合多个编码杆,并且当将所述授权的钥匙插入所述锁圆柱体以允许所述锁圆柱体旋转时,所述多个编码杆接合所述多个制动栓。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每个包括凹口并且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每个包括匹配突起,当将所述授权的钥匙插入所述锁圆柱体时,所述匹配突起接合每个凹口。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当插入所述授权的钥匙时,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每个接合每个凹口,以便将所述侧杆移动脱离与所述外壳的接合。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编码锁,其中,所述锁圆柱体包括钥匙槽,所述钥匙槽用于接纳所述授权的钥匙。11. 一种对锁进行编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钥匙插入锁圆柱体;根据所述钥匙的至少一个表面,移动多个制动栓;响应于所述多个制动栓的移动,移动多个编码杆;相对于外壳旋转所述钥匙和所述锁圆柱体;响应于所述锁圆柱体相对于所述外壳的移动,将编码楔从未编码状态移动到编码状态;以及响应于所述编码楔到所述编码状态的移动,压缩所述多个编码杆,从而将所述多个编码杆固定,以提供钥匙凹口轮廓。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抵靠着所述外壳的斜内表面推动所述编码楔,以将所述编码楔从所述未编码状态移动到所述编码状态。13.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由于所述多个编码杆的摩擦和纹理中的至少一个,而防止所述多个编码杆移动。14.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中,沿着平行于所述锁圆柱体的旋转轴线的方向,压缩所述多个编码杆。15. 一种锁定可编码锁的方法,所述可编码锁包括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外壳内的锁圆柱体、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外壳内的侧杆、多个制动栓、和联结到所述侧杆和所述多个制动栓的多个编码杆,所述方法包括:当所述锁圆柱体处于解锁位置时,将授权的钥匙插入所述锁圆柱体;将所述多个制动栓与所述钥匙接合;如果所述授权的钥匙被插入,则将所述多个制动栓与所述多个编码杆对齐;将所述侧杆从所述外壳缩回;将所述锁圆柱体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到锁定位置;通过移出所述钥匙,将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至少一个制动栓移动脱离与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一个编码杆的接合;当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被移动脱离与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所述一个编码杆的接合时,将所述侧杆与所述外壳接合;以及当所述侧杆接合所述外壳时,防止所述锁圆柱体旋转。16. 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和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所述一个编码杆的突起不被接纳在凹口内时,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和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所述一个编码杆发生脱离。17. 一种解锁可编码锁的方法,所述可编码锁包括至少部分地定位在外壳内的锁圆柱体、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外壳内的侧杆、多个制动栓、和联结到所述侧杆和所述多个制动栓的多个编码杆,所述方法包括:将钥匙插入所述锁圆柱体;将所述多个制动栓与所述钥匙接合;将所述多个编码杆与所述多个制动栓对齐;当所述多个制动栓与所述多个编码杆对齐时,将所述侧杆从所述外壳分离;以及相对于所述外壳旋转所述锁圆柱体。18. 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其中,当所述多个编码杆中的每个编码杆的突起被接纳在所述多个制动栓中的每个制动栓的凹口内时,所述多个编码杆与所述多个制动栓对齐。19. 一种可再编码锁,包括:外壳;锁圆柱体,所述锁圆柱体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外壳内;多个制动栓,所述制动栓至少部分地定位在所述锁圆柱体内;多个编码块,所述编码块接合所述多个制动栓;侧杆,所述侧杆接合所述锁圆柱体和所述外壳中的至少一个;以及编码杆,所述编码杆联结到所述侧杆,所述编码杆可去除地插在所述多个编码块之间。20.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联结到所述外壳的提升杆,所述提升杆将所述编码杆移出并插在所述编码块之间。21.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当所述编码杆接合所述多个编码块时,所述可再编码锁处于编码状态。22.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当所述编码杆从所述多个编码块分离时,所述可再编码锁处于可再编码状态,并且所述多个编码块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23.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侧杆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所述侧杆与所述外壳接合以防止所述锁圆柱体旋转,在所述解锁位置,所述侧杆与所述外壳分离,其中所述侧杆允许所述锁圆柱体旋转。24. 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包括用于与所述提升杆的部分相接合的配件。25.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和所述多个编码块包括锯齿,当所述编码杆被插在所述多个编码块之间时,所述编码杆的所述锯齿接合所述编码块的所述锯齿。26. 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的所述锯齿被定位在多个立柱上,所述立柱被插在所述多个编码块之间。27.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多个编码块的每个编码块包括突起和凹陷中的一个,所述突起和凹陷中的所述一个与所述多个制动栓的每个上的所述突起和凹陷中的另一个彼此匹配。28. 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包括用于与工具大体直接接合的配件。29. 一种对锁进行再编码的方法,所述锁包括外壳、锁圆柱体、与编码块可接合的制动栓、及编码杆,所述方法包括:将用于对所述锁进行编码的原始钥匙插入所述锁圆柱体;将所述锁圆柱体从锁定位置移动到解锁位置;将所述外壳内的第一凹陷与所述锁圆柱体内的第二凹陷对齐;将工具插入所述第一凹陷和所述第二凹陷;松开所述编码杆与所述编码块的接合;将新钥匙插入;以及将所述编码杆重新与所述编码块接合。30.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提升杆与所述工具接合。31.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所述工具接合所述提升杆之后,移出所述原始钥匙。32.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旋转枢轴件以接合所述提升杆,从而松开所述编码杆与所述编码块的接合。33. 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接触所述编码杆的配件,以朝着所述锁圆柱体的中心部偏压所述编码杆,从而将所述编码杆重新与所述编码块接合。34. 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在插入所述新钥匙之后,移除所述工具。35. 一种可再编码锁,包括:与钥匙接合的至少一个制动栓;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接合的至少一个编码块;编码杆,所述编码杆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接合的编码位置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的未编码位置之间移动;联结到所述编码杆的侧杆;以及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凹口,当将未授权的钥匙插入钥匙槽时,所述侧杆与所述凹口接合,当将授权的钥匙插入所述钥匙槽时,所述侧杆与所述凹口分离。3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所述至少一个立柱包括至少一组锯齿。37. 如权利要求36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中的每个包括至少一组锯齿。38.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包括在第一侧上的第一锯齿和在第二侧上的第二锯齿。39.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提升杆,所述提升杆接合所述编码杆,并且在所述编码位置和所述未编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编码杆。40.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编码杆包括至少一个立柱,所述至少一个立柱包括在第一侧上的第一锯齿和在第二侧上的第二锯齿。41.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包括突起,所述突起接合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上的凹口。42.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枢转杆,所述枢转杆联结到所述外壳以便在插入再编码工具时接合提升杆。43. 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再编码工具是曲别针。44. 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提升杆包括抓钩,所述抓钩接纳所述编码杆的配件。45.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是U形的并且包括支脚部。46.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至少一个弹簧,用于偏压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47. 如权利要求46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联结到锁圆柱体和所述至少一个弹簧的制动栓弹簧盖。48.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套筒,所述套筒被定位在所述外壳的至少一部分的周围。49.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联结到锁圆柱体的且邻近所述外壳的保持圈。50.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锁圆柱体,所述锁圆柱体包括所述钥匙槽和接纳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的至少一个开口。51.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锁圆柱体,所述侧杆邻近所述锁圆柱体地定位在所述外壳内。52. 如权利要求35所述的可再编码锁,进一步包括止转块,如果钥匙没有被完全插入,则所述止转块防止所述钥匙旋转所述可再编码锁。53. 如权利要求48所述的可再编码锁,其中所述套筒包括至少一个挠性臂,所述挠性臂朝着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偏压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54. 一种再编码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插入第一授权钥匙;将锁圆柱体旋转到第一位置;插入工具;将编码杆与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将所述第一授权钥匙移出;插入第二授权钥匙;以及将所述编码杆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接合。5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旋转所述第二授权钥匙,以锁定所述可再编码锁。56.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利用插入钥匙槽的所述第一授权钥匙将所述锁圆柱体旋转到所述第一位置。57.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插入所述工具以移动枢转杆,所述枢转杆移动提升杆,所述提升杆将所述编码杆移动离开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58.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保持在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的突起和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的凹口之间的接合,从而当所述编码杆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时,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与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一起移动。59.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邻近钥匙槽插入所述工具。60.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大体平行于所述锁圆柱体的纵向轴线插入所述工具。61.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曲别针插入所述锁圆柱体内的开口中。62.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大体垂直于所述锁圆柱体的纵向轴线移动所述编码杆。63.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编码杆保持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的状态,直到将所述第二授权钥匙插入钥匙槽。64.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插入所述第二授权钥匙时,移除所述工具。65.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朝着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偏压所述编码杆。66.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插入授权钥匙以转动所述锁圆柱体时,将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对齐。67.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当插入未授权钥匙时,通过在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不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对齐时将所述侧杆与外壳内的凹口接合,来防止所述锁圆柱体旋转。68.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将所述编码杆锁定到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以编码所述可再编码锁。69. 如权利要求54所述的方法,进一步包括阻止对所述可再编码锁编码,直到所述第二授权钥匙被完全插入。
锁装置和方法 相关申请 这里要求于2003年1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No.10/336,250的优先权,而该申请又要求了于2002年1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No.60/345,631的优先权,两申请通过参考的方式合并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一种锁和操作锁的方法,更详而言之,涉及一种可编码和可再编码的锁以及对锁进行编码和再编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尽管锁的技术具有大量的进步,但是传统的锁仍然存在着几个问题。对于车辆制造商在说最熟悉的问题之一是关于预编码成套锁(pre-coded lock sets)的问题。车辆典型地设置有成套锁,例如多个门锁、车辆后备箱锁、手套箱锁和/或点火锁。在大多数情形中,利用一个共用钥匙来操作用于车辆的两个或更多个锁。当针对同一钥匙来对车辆用的多个锁进行编码时,共同编码的锁一般成套地一起送至车辆制造商。在车辆装配期间,这些成套锁必须被小心地标记并跟踪,以确保它们被安装在同一车辆内--即使它们被送往不同的装配站或者另外地被运到准备安装的不同的位置时也是如此。当装配车辆时,重要的是,在套内的每个锁必须安装在同一车辆内。如果来自不同套的锁在装配期间被互换,则多个车辆必须安装新锁。这可能涉及将该些车辆从装配线上移除和/或可能致使装配线暂时停止。因此,使用预编码成套锁对于车辆制造商来说可能是成本很高并且耗费时间的。 概括而言,可编码锁是在锁被装配后和/或锁被安装后能够针对钥匙被编码的锁。典型地,传统的可编码锁采用两件式制动栓(two-piecetumblers)。这两件式制动栓一般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该第一构件“读取”插入锁组件内的钥匙的编码表面,而该第二构件能够可松开地接合锁组件的外壳。在这种锁组件中,这两个制动栓构件在编码锁组件之前通常不彼此连接或以其他方式接合。然而,当两个制动栓被结合在一起时,锁的编码至少部分地根据这两个制动栓之间的关系来确定。为了将每个制动栓构件接合在一起从而编码锁组件,需要将钥匙插入锁组件。在一些情况下,制动栓构件的位置根据钥匙切口在制动栓位置处的深度而变化。接着,钥匙仍然保持插入,一同地迫使每个制动栓的两个构件使它们为制动栓设定编码。接合在一起的构件上的锯齿边保持两个构件之间的关系。因此,利用可编码锁,几乎无需考虑关于将成套锁混合在一起的问题。不幸地是,这种类型的可编码锁的设计具有很多固有的限制,限制了其在很多应用(例如,车辆应用)中使用的可行性。 传统的可编码锁的一个问题在于它们通常无法实现足够的编码序列。概括而言,预编码成套锁有多个制动栓,该制动栓沿着钥匙读取多个位置的钥匙表面。例如,很多预编码锁沿着钥匙在七个位置读取钥匙表面。在这些位置中每个,钥匙可以具有多个不同的深度。例如,在很多锁中,钥匙具有被锁读取的五个深度。因此,很多预编码锁潜在地能够具有大量的不同编码(在一些情况下,超过70,000种组合)。然而,很多可编码锁不能够编码到钥匙的大量的不同深度,或者至少仅能够编码到可能的钥匙深度的数目的一部分。例如,不是针对每个制动栓而具有五个不同深度的编码,而是一些可编码锁仅能够针对每个制动栓具有最多三个深度的编码。大量钥匙和锁的设计考虑限制了对于钥匙的实际编码的数量。例如,通常期望的是,避免其中所有的或者几乎所有的凹口深度都相同的钥匙编码。然而,锁的更大量的潜在编码通常导致对于同一锁的更大量的实际编码。 为什么在传统的可编码锁中仅可能存在数量有限的编码序列的一个原因是,在多件式(例如两件式)制动栓中一般使用锯齿边。为了使传统的可编码锁能够足够牢固以承受撬锁或强力开锁的企图,保持制动栓构件彼此结合的锯齿必须相对很大。由于车辆锁的心柱的尺寸已经根据大量的美学标准和其他的设计考虑而预定,因此,这些大的锯齿允许在每个制动栓之间较少的编码变化。使具有固定锁心柱尺寸的传统可编码锁能够具有更多编码变化的一种方法是,对于制动栓构件使用更小的锯齿。不幸地是,这还会使得锁更容易遭受撬开和强力开锁,并且使得两个制动栓构件之间意外移动。 传统可编码锁的另一个重要限制是关于有时候所用的两件式制动栓的线性移动。具体而言,传统的两件式制动栓使用的制动栓构件在编码过程期间以线性移动的方式移动。换言之,响应于与钥匙表面的钥匙凹口台阶的接触,钥匙接合构件局限于线性运动。在大量的应用中(包括汽车应用),钥匙的最大尺寸以及最深与最浅钥匙凹口之间的距离很大程度上是由美学角度的考虑来确定的。在可编码锁中使用两件式可枢转制动栓而不是在可编码锁中使用线性移动制动栓的优点在于,枢转制动栓能够放大由制动栓所读取的钥匙的凹口深度。这是由于,随着距离制动栓的枢转点的距离增大,由枢转制动栓所跟踪的弧的长度增大。 传统可编码锁的另一个问题在于,这种锁通常被设计为用于建筑物的门。对于车辆门锁的设计约束显著大于建筑物门锁的设计约束。例如,建筑物门锁一般制造得更大,同时不会造成什么后果,由此能够使这种锁具有用于更多编码序列的更大的空间。将锁心柱缩小为用在车辆上的锁心柱的定制尺寸(这里典型地,更多地考虑锁的大小和重量)只会放大上述的问题。由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和限制,对于可编码锁组件存在着这样的需求,即,该可编码锁组件是可靠的、能够相对较小、足够牢固以抵抗撬开和强力开锁、能够较低成本地生产和组装、能够具有大量的编码状态、容易操作以实现对锁组件进行编码的目的、并且能够使用在编码过程期间枢转的制动栓元件。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实现这些效果中的一个或多个。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通过授权钥匙操作的可编码锁。该锁能够包括外壳和锁圆柱体,该锁圆柱体定位在外壳内并且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外壳旋转。该锁能够包括定位在外壳内的侧杆。该侧杆能够在锁定位置和与外壳分离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在该锁定位置,侧杆的至少一部分与外壳接合以防止锁圆柱体旋转,在该解锁位置,侧杆不阻止锁圆柱体的旋转。该锁还能够包括定位在锁圆柱体内的制动栓和编码杆。通过在锁圆柱体内插入并旋转授权的钥匙并且相对于侧杆固定至少一个编码杆,制动栓能够从未编码状态移动到编码状态。 对锁进行编码的一种方法包括将钥匙插入锁圆柱体,根据钥匙的至少一个表面移动制动栓,并且响应于制动栓的移动而移动编码杆。该方法可以包括相对于外壳旋转钥匙和锁圆柱体,响应于锁圆柱体的相对于外壳的移动将编码楔从未编码状态移动到编码状态,和响应于编码楔的移动将编码杆压缩到编码状态,从而固定编码杆,以提供钥匙的凹口轮廓。 可再编码锁的一个实施例可以包括接合钥匙的至少一个制动栓、接合所述至少一个制动栓的编码块、以及编码杆,该编码杆在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接合的编码位置和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的未编码位置之间移动。该可再编码锁可以包括提升杆和外壳,该提升杆在编码位置和未编码位置之间移动编码杆,该外壳包括凹口。当将未授权钥匙插入钥匙槽时,该编码杆可以接合凹口,当将授权钥匙插入钥匙槽时,编码杆可以从凹口分离。 对锁进行再编码的一种方法包括插入第一授权钥匙,将锁圆柱体旋转到第一位置,和插入工具。该方法可以包括从至少一个编码块分离编码杆,移出第一授权钥匙,插入第二授权钥匙,以及将编码杆与所述至少一个编码块接合。 结合附图,从下面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中,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和优点以及本发明的构造和操作将变得清楚,其中,贯穿附图,相同的元件具有相同的参考标号。 附图说明 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本发明,附图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在附图中公开的本发明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下面说明和附图中所图示的各种元件和元件的组合可以被不同地布置和构造,从而产生仍属于本发明的精神和范畴内的实施例。 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后透视图,示出有钥匙插入其中; 图2是图1中示出的外壳的前透视图; 图3是从外壳中移除的图1所示的锁心柱的透视图,其中制动栓和运输(运输)制动栓被延伸了; 图4是图3中示出的锁心柱和制动栓的子组件的透视后视图,其中插入有钥匙并且将制动栓和运输制动栓缩回; 图5是图1-4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组件和钥匙的分解图; 图6是图5中示出的第一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 图7是图5中示出的第一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 图8是图5中示出的第二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 图9是图5中示出的第二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 图10A是图1和5中示出的制动栓移动组件在激活之前的侧视图; 图10B是图1和5中示出的制动栓移动组件在激活之后的侧视图; 图11A是沿着图1的截面B-B截取的图1和5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并且显示为处于插入钥匙之前的运输方位(图11A); 图11B是图11A中所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具有可编码制动栓,该可编码制动栓利用插入在组件中的钥匙来锁定安装方位; 图11C是图11A中所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具有钥匙,该钥匙在激活制动栓移动组件之前在组件内转动; 图11D是图11A中所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具有在组件内转动的钥匙以及被激活的制动栓移动组件;和 图11E是图11A中所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处于编码的状态; 图12A是沿着图1中的截面A-A截取的图1和3-5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局部截面视图,并且示出了在延伸位置上的运输制动栓; 图12B是图12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具有缩回运输制动栓的钥匙; 图13A是图1和3-5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后端视图,示出为具有被延伸的运输制动栓; 图13B是图13A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后端视图,示出为具有被缩回的运输制动栓(图13B);和 图13C是图13A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后端视图,示出为具有被缩回的运输制动栓以及被转动的锁心柱; 图14A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横截面视图,示出为在编码前以及没有钥匙插入其中的情况; 图14B是图14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并且处于被编码之前的钥匙; 图14C是图14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的钥匙以及被激活的制动栓移动组件; 图14D是图14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并且处于被编码之后的钥匙;和 图14E是图14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图,示出了没有被插入其中并且处于被编码之后的钥匙; 图15是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分解的前透视图; 图16是用于图15中所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钥匙的部分的侧视图,示出了当将钥匙插入组件时图15所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三个制动栓的位置; 图17A是沿着图16中的线A-A截取的图16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横截面视图; 图17B是沿着图16中的线B-B截取的图16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横截面视图; 图17C是沿着图16中的线C-C截取的图16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横截面视图; 图18A是根据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处于编码之前且没有钥匙插入其中的情况; 图18B是图18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且处于被编码前的钥匙; 图18C是图18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的钥匙以及被激活的制动栓移动; 图18D是图18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具有被插入其中且处于被编码之后的钥匙;和 图18E是图18A中示出的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没有钥匙插入其中且处于被编码之后的情况; 图19是根据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分解透视图; 图20A是图19中所示的锁组件的局部后透视图,其中移除了外壳,并且示出为处于未编码状态; 图20B是图20A中示出的锁组件的局部后透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和解锁状态的组件;和 图20C是图20A中示出的锁组件的局部后透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和锁定状态的组件; 图21A是图19和20中示出的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处于未编码状态的制动栓; 图21B是图21A中示出的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和解锁状态的组件;和 图21C是图21A中示出的锁组件的横截面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和锁定状态的组件; 图22是根据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后端局部分解的透视图,其中在锁组件和输出机构之间具有离合器; 图23是图22中示出的可编码制动栓锁心柱组件的后端局部分解透视图,示出了没有外壳并且移除了侧杆基座的情况; 图24是图23中示出的侧杆基座的分解透视图; 图25A是图23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了处于未编码状态,其中钥匙接合元件与侧杆接合元件分离; 图25B是图25A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了具有插入的钥匙、制动栓中的移动到钥匙编码的部分,以及与侧杆接合元件分离的钥匙接合元件; 图25C是图25A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具有被编码的制动栓(即,钥匙接合元件与侧杆接合元件接合),并且其中移除了钥匙; 图25D是图22中示出的锁的横截面视图,示出了当锁在编码和锁定状态下时各个元件的相对位置; 图26是根据本发明第七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透视图; 图27是图26中示出的锁心柱的前透视图,示出了从外壳取出的状态并且其中侧杆被延伸了; 图28是图27中示出的锁心柱的局部前透视图,示出了将锁心柱的部分去除以显示侧杆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 图29是图28中示出的制动栓和侧杆的前透视图,示出了从锁心柱取出的状态; 图30是与图29相似的前透视图,示出了被移除的几个制动栓; 图31A是图27和28中示出的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示出了侧杆接合元件的锯齿形开口; 图31B是图31A中示出的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示出了相反侧; 图32是图29中示出的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的透视图; 图33是从根据本发明第八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锁心柱移出的侧杆和制动栓的透视图; 图34A是图33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具有处于未编码位置的制动栓; 图34B是图34A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过程中的位置的制动栓并且制动栓的突起与制动栓的凹陷对齐; 图34C是图34A中示出的制动栓的透视图,示出具有处于编码位置的制动栓; 图35A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透视图; 图35B是用于图35A中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钥匙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 图35C是用于图35A中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制动栓的侧视图; 图35D是用于图35A中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侧杆的后视图,该侧杆被示出为处于编码之前; 图35E是图35A中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透视图,其处于已将钥匙插入但是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还未被编码的状态; 图35F是图35D的侧杆的后视图,其示出为处于已将钥匙插入但是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还未被编码的状态; 图35G是图35A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编码楔在编码之前处于抬高位置; 图35H是图35A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透视图,其中编码楔在编码之前处于缩回位置; 图35I是图35A的可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侧视图,其中编码楔在编码之后处于缩回位置; 图35J是处于编码之后的图35A的侧杆的后视图; 图36A是根据本发明可选实施例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透视图; 图36B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分解图; 图36C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另一分解图; 图36D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横截面; 图36E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另一横截面; 图36F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前视图; 图36G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部分的底视图; 图36H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部分的侧视图; 图36I是图36A中示出的可再编码制动栓锁组件的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锁组件的一个实施例在图1-13中示出。首先参考图1-5,示出的锁组件(以29整体地指示)包括外壳14、锁心柱30和制动栓23,该锁心柱定位在外壳14内并且选择性地相对于外壳14旋转,而制动栓被联结用于在锁心柱30内可枢转运动。通过图示的方式,这种性质的锁和钥匙的组10通过在锁心柱30的端部将适当编码的钥匙1插入钥匙槽26(见图12)来操作。随着钥匙1进入锁心柱30内,钥匙1的编码表面接合可枢转制动栓23,致使每个制动栓23的部分枢转。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钥匙1进入锁心柱30致使每个制动栓30整体地枢转。如在这里使用的,术语“可枢转制动栓”(以其不同的形式)是指在锁组件29内可枢转的单件制动栓23以及两件式或多件式制动栓23,该两件式或多件式制动栓具有在锁组件29内可枢转的一件或多件构件。 当适当编码的钥匙1被完全插入锁组件29内时,制动栓23通过钥匙1的表面从一个或多个制动栓23延伸出锁心柱30(图3)的相应位置移动到制动栓23缩回在锁心柱30内的位置(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一旦插入钥匙1,则所有的制动栓23从延伸位置移动到缩回位置。然后,可以旋转钥匙1和锁心柱30,以解锁与锁组件29连接的机构。在该位置,锁组件29被解锁。然后,可以将钥匙1旋转回初始位置,并可以将其移除(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不进行这样的旋转的情况下就可以移除)。在该位置,由于锁心柱30不能够在外壳14内旋转,因此,锁组件29处于锁定状态。通过移除钥匙1,制动栓23可以枢转回它们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至少一个制动栓23从锁心柱30朝着外壳14延伸。 参考示出实施例的图1、2和5,该实施例的锁组件29具有外壳1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4是锁组件29与正被锁定的元件、组件或装置之间的交界面。外壳14的外表面39和40可以被构造为将锁组件29匹配到各种应用的元件、组件和装置并且将锁组件29保持在其内,各种应用的元件、组件和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车门、饰板盖、驾驶杆、仪表板、汽车后备箱、手套箱和其他的车辆应用。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外壳14还支撑锁组件29的各种其他的工作部件。例如,如图2中所示,外壳14可以沿着其长度具有变化的直径,锁心柱30被轴向地容纳在该外壳内。锁心柱30的内表面可以具有如所示出的台阶表面(34、35),内表面可以以任何其他的方式变化,或者可以具有大体恒定的直径。一些实施例的外壳14具有两个内部轴向槽36、37,在锁组件29的锁定状态下,该内部轴向槽可以接纳可枢转制动栓23的从锁心柱30延伸的部分52、63(见图2和图11A-E)。当错误的钥匙被插进锁心柱30内时,两个内部轴向槽36、37也可以接纳可枢转制动栓30的可以从锁心柱30延伸的部分32、33。如上所述,当制动栓23被移动以从锁心柱30延伸到外壳14时,制动栓23抵抗锁心柱30在外壳14内的旋转。为了这个目的,任意数量的槽36、37或其他的凹陷可以被定位在锁心柱内部的任何部分,从而接纳制动栓23。由于在图1-1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23围绕着轴线沿两个不同方向可枢转,如下面将进行详细说明的,因此在该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外壳14内具有最少两个槽。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心柱30接纳并且支撑可枢转制动栓23以及一个或多个弹性偏压构件(例如弹簧12),所述弹性偏压构件用来沿从锁心柱30朝着外壳14的方向偏压部分的或所有的可枢转制动栓23。在这点上,锁心柱30可以具有开口24,当制动栓端部52、63被枢转到延伸位置时(即锁定位置),如图3所示,制动栓端部52、63延伸穿过该开口24,并且当使用错误的钥匙时,制动栓端部52、63可以延伸穿过该开口24。可选地,锁心柱30可以具有任何其他的形状,该形状允许制动栓端部52、63朝着外壳14延伸,以在其内接合或者被接纳在外壳14内的凹陷、槽或其他开口内。在如图4所示的解锁位置,制动栓端部52和63缩回到锁心柱30的周界内,以允许锁心柱30在外壳14内旋转。 如图1和3-5所示,锁心柱30可以被构造为两部分11、13,该两部分通过铆钉、焊接、螺钉、螺栓、扣合连接、粘结或粘着连接材料、带、夹子、销和开口连接或者任何其他的方式而连接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锁心柱30可以是利用任何传统方式(例如成型、机械加工、浇铸等等)制造的一个元件,或者可以由三个或更多个部分形成,所述三个或更多个部分通过上述参考示出的两个锁心柱部分11、13而描述的任何一种方式连接在一起。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心柱30具有百叶窗机构(未示出),该百叶窗机构至少部分地盖住或遮蔽钥匙槽26。百叶窗可以邻近钥匙槽26被安装在锁心柱30的端部上。另外,输出机构可以连接到锁心柱30的相对端,用于将力从锁心柱30传递到连接于锁组件29的一个或多个元件。输出结构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安装到锁组件29的控制杆(lever)、驱动轴、联结、凸轮或者其他元件。 如上面所述的,可枢转制动栓23可以被联结到锁心柱30,以相对于锁心柱30旋转。制动栓23可以以任何方式可枢转地安装。然而,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制动栓23可枢转地安装在枢轴8上,其联结到锁心柱30。 如在图1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示,当将钥匙1插入锁心柱30时,制动栓23可以接合钥匙1,而当不将钥匙1插入锁心柱30时,可以结合外壳14。制动栓23可以由这样的任何材料制作,该材料足够耐久并且足够牢固以承受任何撬锁和未授权的强力旋转锁心柱的企图并且能够抵抗与钥匙1的交界的磨损。制动栓23的大小可以设置为在各种深度的钥匙边沿处接合钥匙。因此,通过使用以不同钥匙深度接合钥匙1的多个制动栓23,锁29只能被适当编码的钥匙1解锁。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13所示的实施例,制动栓被定位在钥匙1的相对侧上,从而钥匙1的两个编码边沿49、50被制动栓23接合。在该实施例中,制动栓23可以以任何方式布置,并且在一些情况下可以以交替模式布置在锁组件29内。还是在该实施例中,制动栓23可以被定位为响应于钥匙1的插入或者移出而在大体相反的方向枢转。 尽管本发明的每个制动栓23可以是单个元件,但在一些实施例中制动栓均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限定。例如,制动栓23可以是两件式制动栓,如图5-9和图11A-E中所示出的。如所示,每个可枢转的两件式制动栓组合23由外壳接合元件4或5和钥匙接合元件6或7构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锁组件29的锁定模式下,外壳接合元件4、5可移动以接合外壳14(从而防止锁心柱30旋转),并且在解锁模式下与外壳14分离(从而允许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旋转)。另外,钥匙接合元件6和7可以接合钥匙1的编码表面49和50。在其他的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6和7可以被定位为只接合编码表面49、50中的处于钥匙1一侧上的一个,如上所述。无论什么情况下,每个钥匙接合元件6、7均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表面56,当钥匙1插入锁组件29内时,该表面被钥匙1的一个或多个编码表面接触。该接触致使钥匙接合元件6、7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4、5移动,用于编码两件式制动栓组合23的目的,下面将进行更详细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锁组件29处于未编码状态时,外壳接合元件4和5枢转地独立于钥匙接合元件6和7。当锁组件29处于编码状态时,该外壳接合元件4和5不再枢转地独立于钥匙接合元件6和7。 制动栓23(以及在多件式制动栓的情况下,其为制动栓23的元件)可以以多种不同方式在锁心柱30内枢转。例如,在一个作为示例的实施例中,外壳接合元件4、5围绕枢轴8可枢转。外壳接合元件4、5可以以任何方式围绕枢转8可枢转,例如通过将枢轴8接纳在外壳接合元件4、5中的开口51内,如图5和图11A-E中所示出的。如果需要,枢轴8在枢轴8的端部59、60之间的位置处可以具有较大直径部分58,以提供用于额外支撑枢轴8和制动栓23的位置。 尽管外壳接合元件4、5可以采取如上所述的任何形状,即该形状能够使其移动进入和脱离与外壳14的接合,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接合元件4、5在其内具有开口,钥匙1可以通过该开口被接纳。该实施例的元件4和5还具有至少一个部分52、63(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具有两个部分52、63),该部分在如上所述的锁组件29的锁定状态下接合外壳14。 在本发明的使用多件式制动栓23的那些实施例中,制动栓23的构件可以为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并且在不同的相对位置处可以彼此接合。该接合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产生。例如,在所示的作为示例的实施例中,每个外壳接合元件4、5可以通过在两元件4、5和6、7两者上的相互啮合齿来接合对应的钥匙接合元件6、7。在这种接合方式中,在外壳接合元件4、5上的至少一个突起或凹陷54可以分别与在钥匙接合元件6、7上的至少一个凹陷或突起57接合。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外壳接合元件4、5或钥匙接合元件6、7具有多个凹陷或突起,以使元件4、5和6、7在至少两个不同的相对位置处彼此接合。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元件4、5和6、7还具有多个凹陷或突起,以提供元件4、5、6、7的多个相对接合位置。 尽管相互接合的突起和凹陷54、57可以被用于接合外壳接合元件4、5和钥匙接合元件6、7,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其他类型的元件可以代替使用用于这个目的。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外壳接合元件4、5可以在其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磁体,该磁体能够吸引在钥匙接合元件6、7上的一个或多个磁体,以将外壳接合元件4、5相对于钥匙接合元件4、5、6、7保持在适当位置。作为另一个示例,外壳接合元件4、5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表面,该表面被钥匙接合元件6、7的一个或多个表面利用足够大的力压制抵靠,以将外壳接合元件4、5相对于钥匙接合元件6、7保持在期望的位置关系。还可以使用外壳和钥匙接合元件4、5、6、7的其他元件和特征,以将外壳接合元件4、5相对于钥匙接合元件6、7保持在期望的位置关系。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两元件4、5和6、7还可以通过扣接配合、摩擦配合等等保持在一起。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图1-13所示的实施例),外壳和钥匙接合元件4、5、6、7为基本扁平的形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外壳和钥匙接合元件4、5、6、7具有任何期望的其他形状。然而,可以使用大体扁平形状的元件,用于节省空间的目的。 外壳和钥匙接合元件4、5、6、7的突起和凹陷54、57可以定位在外壳和钥匙接合元件4、5、6、7的允许这些元件彼此接合的任何部分上,下面将更详细的说明。然而,发明人发现,当外壳接合元件4、5的部分和/或钥匙接合元件6、7的部分被分别定位在与外壳接合元件4、5和钥匙结合元件6、7的剩余部分不同的平面内时,在锁组件29内的空间被更好的利用,并且改进了锁组件29的性能。更具体而言,在一些实施例中期望的是,外壳和/或钥匙接合元件4、5、6、7的接合元件或特征(例如,突起或凹陷54、57)被定位在相对于相同元件4、5、6、7的剩余部分的平面的外面。例如,如图5-9和11中示出的实施例所示,每个外壳接合元件4、5的突起和凹陷54被定位在外壳接合元件4、5的处于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4、5剩余部分的平面之外的部分上。如果需要,钥匙接合元件6、7还可以或取而代之地具有偏置凹陷和突起57。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接合元件4、5或钥匙接合元件6、7(但不是两者都)具有这种偏置接合特征或结构。 在本发明的使用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制动栓的那些实施例中(如上所述),移动进入彼此接合关系的制动栓元件可以在锁组件的反复使用期间和之后保持这种关系。这可以通过至少部分地依赖于制动栓元件被接合的方式的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实现。例如,如果磁体组可以将制动栓元件保持在彼此接合的关系,则磁体组可足以保持这种关系。类似地,如果使用摩擦配合或扣接配合来保持彼此接合的关系,则摩擦配合或扣接配合可足以保持这种关系。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制动栓元件之间的接合关系通过改变制动栓元件枢转所围绕的一个(或多个)点来保持。在图1-1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钥匙接合元件6、7提供了该元件控制的示例。 具体地,如图5、7、9和11中示出的实施例所示,枢轴8可以穿过钥匙接合元件6、7内的开口55,该开口成形为在两个不同位置接纳枢轴8。钥匙接合元件6、7可以围绕枢轴8枢转,并且可以相对于枢轴8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如图示出的,开口55被成形为将枢轴8保持在两个不同位置中至少一个,从而钥匙接合元件6、7可以相对于枢轴8移动,并且可以被保持在钥匙接合元件6、7与外壳接合元件4、5接合的位置。例如,在图1-1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4、5具有成形为沙漏形状的两位置开口55。这些开口55的沙漏形状允许枢轴8在开口55内移动(或者开口55相对于枢轴8移动),并且“扣合”进相对于枢轴8的一位置处,在所述位置中钥匙接合元件6、7与外壳接合元件4、5接合,如上所述。在这点上,开口55可以是可变形的,以在支撑体8上的钥匙接合元件6、7的两个位置55a、55b之间产生扣合动作。在一些实施例中,孔的可变形能力可以利用枢轴开口55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缝、切口、孔或释放开口65、通过提供枢轴开口55的相对薄的壁或者挠性壁、通过在枢轴开口位置之间使用一个或多个突起等等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6和7在锁29的装配期间被放置在枢轴8上的未编码位置。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枢轴8穿过两位置开口55的向内位置55a,由此定位钥匙接合元件6、7的突起/凹陷57(或多个),从而它们与外壳接合元件4、5的匹配突起/凹陷(或多个)分离。制动栓组件23可以通过在枢轴8的任意一端或者两端59、60处按压垫圈3、螺母上的螺纹、焊缝、夹子、套圈或其他类似元件而被保持在枢轴8上。然而,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例如其中不需要通过相对于枢轴8的元件移动来进行制动栓编码的实施例中),枢轴8可以形成为两件式制动栓23的一个元件的部分。 尽管锁组件29的制动栓23、枢轴8和其他元件可以以任何方式装配,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未编码的制动栓元件组合(即,与钥匙接合元件7配合的外壳接合元件4或者与钥匙接合元件6配合的外壳接合元件5)可以装配在枢轴8上并且作为一个单元子组件插入锁心柱30内。 现在参考通过仅示例方式示出的图11A-11E的实施例,将说明本发明的编码过程。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锁组件29的编码过程从钥匙1的插入开始,如图11B中所示。随着钥匙1进入锁心柱30,钥匙接合元件6和7枢转到至少部分由在钥匙表面49、50上的编码深度所确定的范围。一旦钥匙1完全地插入,钥匙接合元件6和7抵靠地置于钥匙的编码表面49、50。 如在图11B-11D中示出的顺序所示,通过响应于钥匙1的转动而相对于外壳14旋转锁心柱30,锁29被针对钥匙1而编码。随着锁心柱30转动,钥匙接合元件6和7在枢轴8上从向内枢轴孔位置55a移动到向外枢轴孔位置55b(结合图7和9而参看图11C和11D)。该移动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而引起,例如通过钥匙接合元件6、7抵靠外壳14的内表面的凸轮作用、通过在锁心柱30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处向钥匙接合元件6、7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弹簧等等。 钥匙接合元件6和7在枢轴8上从向内位置55a到向外位置55b的移动可以致使在钥匙接合元件6和7上的突起和/或凹陷57(或多个),接合外壳接合元件4和5上的对应的凹陷和/或突起54(或多个)。该接合产生了编码到钥匙1的特定凹口深度的制动栓组合23。因此,在编码状态下,外壳接合元件4、5和钥匙接合元件6、7可以围绕枢轴8一起枢转。如图11E所示,一旦钥匙1被移出,至少一个弹簧12(见图5)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制动栓23偏压成与外壳14的接合,并且由此防止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旋转。 一旦制动栓23被编码,则制动栓23可以以一种或多种方式保持在它们的编码状态。例如,在图1-13中示出的两件式制动栓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6、7被保持为与外壳接合元件4、5具有其接合的编码关系,而所述的接合的编码关系部分地由上述的枢轴8与两位置开口55之间的关系所保持。 图1、5和10-11中示出了编码之后将制动栓23保持在它们的编码状态的另一种方式。具体地,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锁组件29具有制动栓移动机构31,用于将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和7在锁心柱30内从未编码位置移动到编码位置。制动栓移动机构31连接到外壳14或与外壳14形成为一体,并且可适于包括可移动支撑体15、制动栓移动板/杆17、制动栓移动板支撑体16、一个或多个弹簧18以及盖19。该盖19可以与外壳14形成为一体,并且在其他实施例中利用一个或多个销20、21(见图1、5和10)、螺丝、铆钉、夹子和其他传统的紧固器、利用粘性或粘结连接材料、通过扣接配合到外壳14等等与其连接。如果需要,外壳14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元件或特征,以使得制动栓移动机构31与其连接,并且有助于制动栓移动机构31的移动,从而偏压制动栓23,如下面将说明的。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壳14具有突缘(lug)41、沟道42和开口43,该突缘用于安装制动栓移动机构31(当然可以取代地使用其他的紧固器开口、凸起、夹子插座或其他元件),该沟道用于支撑和导向可移动支撑体15,制动栓移动板/杆17可以延伸穿过该开口43或者以其他方式被接纳在该开口43内,以将制动栓23偏置在外壳14内。 制动栓移动机构31可以通过相对于外壳14旋转锁心柱30来被激活(制动栓移动板/杆17被偏压以在外壳14内的制动栓23上施加力,并且移动制动栓23,如上所述)。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当锁心柱30在编码过程期间被旋转时,可移动支撑体15上的表面61(见图1和10)被锁心柱30的部分所凸顶。更具体而言,当在编码过程期间锁心柱30被旋转时,锁心柱30的背部上的凸轮表面66(见图3和4)凸顶制动栓移动机构31的可移动支撑体15。再次参考图1和10,可移动支撑体15的表面61由此起到凸轮随动件的作用。如图10A和10B中所示,由于随动件61依托(riding)在凸轮表面66上,因此可移动支撑体15相对于制动栓移动机构31的剩余部分移动,由此致使制动栓移动板支撑体16从可移动支撑体15松开,并且允许被弹性偏压的制动栓移动板/杆17朝着锁心柱30径向向内移动。如图11C和11D所示,制动栓移动板/杆17的该移动致使制动栓移动板接触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并且致使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从未编码状态移动到编码状态,如上面详细说明的。 尽管上述制动栓移动机构31是移动制动栓23对锁组件29编码的一种方式,但是应该理解的是,制动栓移动机构31可以采用能够执行该相同功能的多种其他形式。仅通过示例的方式,一旦将钥匙1插入锁心柱30,则诸如上述的制动栓移动机构的制动栓移动机构可以被触发,以将制动栓移动板/杆17朝着制动栓23偏压。具体地,一旦将钥匙1插入锁心柱30,则钥匙1可以直接或者间接地接触并且移动可移动支撑体15(或者类似的元件或结构)。然后,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的旋转可以将被偏压的制动栓移动板/杆17与外壳开口43对齐,以允许制动栓移动板43进入制动栓开口43,并且偏压制动栓23,如上所述。 作为另一个示例,能够通过用户将制动栓移动板支撑体16移除来激活制动栓移动板/杆17,其中该制动栓移动板支撑体16是将制动栓移动板/杆17保持在相对于制动栓23的缩回位置的(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可移动支撑体15或者等同的元件或者结构)。在这点上,制动栓移动板支撑体16可以采取能够被移除或者以其他方式被松开以激活制动栓移动板/杆17的多种不同的形式。还可以使用其他的结构,以便于一旦将钥匙1插入锁心柱30内时或一旦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旋转时,则偏压制动栓移动板/杆17或其他元件使其抵靠着外壳14内的制动栓23。这些可选机构中的每一种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期望地是,在利用钥匙1编码锁组件29之前,保持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的旋转位置。例如,可以使用元件或装置来防止锁心柱30在运输或操作锁组件期间相对于外壳14而旋转。在图1、3-5、12和13中示出了该元件的一个示例。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运输制动栓9保持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的位置,由此,在锁组件29被编码之前保持了制动栓组合的方位。在一些实施例中,这些运输制动栓9或者相似的结构(如在其他实施例中详细说明的)还能防止编码过程过早地开始。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运输制动栓被定位和定向为防止锁心柱30旋转和对锁进行编码,直到钥匙1被完全插入。 参考图5,运输制动栓9可以形成为具有三个支脚部46、47、48的“E”形。最佳如图12和13所示,未编码的锁组件29可以在锁心柱30从中间位置(钥匙槽的垂线)旋转一定量(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是21□,但是更小或更大的旋转量也是可能的)的情况下被装配和安装,并且通过运输制动栓9固定在该位置。参考图12A,锁心柱30处于未编码位置并且通过将一个运输制动栓的支脚部38的一端38延伸入外壳14内的凹陷、槽、缝或者其他的开口25而被保持在该位置。尽管运输制动栓9可以通过扣接配合或压制配合连接到锁心柱30、通过轻摩擦接合在开口25内或者以其他方式被保持在该位置,但是运输制动栓9还是可以利用至少一个弹簧22偏压到该位置中。 继续参考图12B和13B中所示出的实施例,钥匙1的插入可以形成运输制动栓9的移动,以从外壳14内的开口25缩回运输制动栓9。更具体而言,当在编码过程期间所选择的钥匙1被完全地插入锁心柱30时,钥匙1的表面(例如,在钥匙1的末端)可以接触运输制动栓9的支脚部46,由此克服运输制动栓弹簧22的偏压力而凸顶运输制动栓9使其离开外壳开口25。此后,允许锁心柱30旋转。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运输制动栓9可以采取能够在编码过程期间当钥匙1一旦插入时起到缩回作用的多种不同的形状。运输制动栓9的形状至少部分地依赖于锁心柱30的形状、外壳14和外壳开口25的形状和/或运输制动栓9在锁心柱30上的位置。其他的运输制动栓可以是C形或L形、可以成形为与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23相似的形状、可以以任何传统的方式成形等等。另外,应该注意的是,如果需要,运输制动栓23可以被用户手动地从外壳开口25缩回,并且,在一些实施例中甚至是可以从锁组件29内移除。 为了图示的目的,图11A-11E示出了在本发明所示实施例中的锁组件29上执行的编码操作。装配且未编码的锁29可以安装在待锁定的构件(未示出)上或者内,其中运输制动栓延伸在其运输位置,制动栓元件4、5、6、7处于它们的未被编码位置,并且锁心柱30内的钥匙槽26内没有钥匙,如图11A所示。由于制动栓端部32和52接触外壳14的内表面并且由于锁心柱30的运输方位而不能够进入外壳的轴向槽,所以在运输位置时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4、5被限制在锁心柱30的边界内。当钥匙1插入锁心柱30时,由于钥匙1的编码表面49接触制动栓表面56,因此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围绕着枢轴8枢转(见图11B)。 继续参考示出的实施例,一旦钥匙1被完全插入锁心柱30内,则运输制动栓9可以从外壳14分离(见图12和13所示),从而允许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旋转。接着,钥匙被转动,以将锁心柱30旋转到中间位置,如图11C所示,这致使制动栓移动机构31激活(即,松开制动栓移动板/杆17)。制动栓移动板/杆17由此朝着锁心柱30的中心被偏压,这致使钥匙接合元件6、7移动,以接合对应的外壳接合元件4、5。由此,完成编码过程,如图11D所示,并且将钥匙1从锁心柱30内移出。当钥匙1从锁心柱30内移出时,制动栓23可以围绕着枢轴8被偏压,致使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部分32、33、52、63延伸过锁心柱30的边界,进入外壳14的轴向槽36,由此防止锁心柱30相对于外壳14旋转(见图11E)。在形成的锁组件29的锁定状态中,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部分32、33、52、63以大体交替的方式延伸过锁心柱30边界的相对侧,以防止锁心柱在外壳内旋转,如图3中所示。 在制动栓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制动栓元件的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可编码锁组件29能够被再编码。再编码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执行,每种方式允许一个或多个制动栓23的元件分离以实现再编码。例如,在图1-13中示出的实施例中,外壳14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开口44,以允许用于将钥匙接合元件6、7从外壳接合元件4、5推离的工具进入。更具体地参考图2,为了将已经编码的锁组件29再编码为不同的钥匙编码,将已经为锁组件29编码的钥匙1插入到锁心柱30,并且锁心柱30被旋转到其原始运输位置。然后,将工具插入外壳14内的每个编码孔44内,以将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移动回其初始未编码的位置,在该位置,它们从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4、5缩回。在完成这之后,钥匙1被缩回,并且可以重新设置制动栓移动机构31(如果其被使用了)。例如,在图1-13示出的实施例中,制动栓移动板/杆17从其延伸的状态缩回(如果需要,移除销20、21、盖19和弹簧18),并且可移动支撑体15被返回到其运输位置。然后,将具有新编码的另一个钥匙插入锁心柱30内,以重复编码过程。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制动栓移动机构31可以被部分地或者完全地移除或开口,以允许用户接近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和/或外壳接合元件4、5),以操控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7。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枢轴8可以被用户接近,并且可以被移动,从而移动制动栓以实现再编码。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在图1-1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枢轴8可以被移动以从外壳接合元件4、5分离钥匙接合元件6、7。在这种情况下,然后,可以将新钥匙插入,并且将枢轴8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用于进行剩余的编码操作。在本发明的锁组件29内对钥匙进行再编码的其他方式也是可能的,这些方式的每一种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图14A-14E中示出了可枢转制动栓锁组件的另一个实施例,并且以129总体表示。与在图1-1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锁组件29相似,图14A-14E中示出的实施例使用了在锁心柱130内的可枢转制动栓123,该制动栓选择性地相对于外壳114可旋转。还与图1-13中示出的实施例相似,该实施例使用了可编码的可枢转制动栓23,每个是由相对于彼此可移动的多个元件限定。图14A-14E所示的实施例使用了均具有两个元件的制动栓23。第一元件是钥匙接合元件6,该钥匙接合元件可以接合钥匙101的编码表面149。第二元件可以是外壳接合元件104,该外壳接合元件在外壳接合元件104的锁定位置可松开地接合外壳114。在编码之前,钥匙接合元件106可以与外壳接合元件104无关地可枢转。具体地,钥匙接合元件106可以可枢转地连接到锁心柱130内的杆形随动件170。如果需要,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还可以被弹簧112偏压。另外,外壳接合元件104可以被定位在锁心柱130内,并且被锁心柱130导向和支撑。 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突起和/或凹陷157,用于选择性地分别与外壳接合元件104上的一个或多个凹陷和/或突起154接合,以在编码的状态下接合外壳接合元件104。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的突起和/或凹陷157可以定位在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上的任何地方,但是在一些其他实施例中,它们被定位在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的与枢轴108相对的端部上。尽管锁组件129的锁心柱130可以具有被定位为只接触处于钥匙101一侧上的编码表面的制动栓123,但是一些实施例中的锁心柱130具有被定位为接触钥匙101相对侧上的编码表面的制动栓123(例如,具有交替的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106,其被定位为在与钥匙101接触时沿相反方向枢转)。如图14E中示出的实施例中所示,外壳接合元件104可以延伸进外壳114的槽、凹陷或者其他的开口内,由此在锁组件129的锁定模式下接合外壳114。对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的制动栓123,至少一个制动栓元件被成形为以这种方式接合外壳114。例如,继续参考图14A-14E,每个外壳接合制动栓元件104的部分可以成形为被接纳在外壳114的凹陷、槽或其他开口内。 在图14A-14E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锁组件129可以在如图14A和14B所示的未编码条件下被装配,其中通过外壳114将外壳接合元件104包含在锁心柱130内。由此,随动件170被接纳在外壳114的内壁内的凹陷、槽和其他开口171内。 为了为如图14A-14E中所示出的锁组件129设定编码,钥匙101被插入锁心柱130内,并且钥匙接合元件106相对于钥匙101的编码表面149、150枢转,如图14B中所示。一旦钥匙101被完全插入,在钥匙接合元件106上的突起和/或凹陷157可以与在外壳接合元件104上的对应的突起和/或凹陷154对齐。如图14C和14D所示,然后钥匙101随同锁心柱130一起外壳114内旋转,这致使随动件170被外壳114上的凸轮表面径向驱动进锁心柱130内。对于锁心柱130内的每个制动栓位置处的对应的钥匙凹口深度,随动件170致使钥匙接合元件106上的突起和/或凹陷157变得与外壳接合元件104上的对应的凹陷和/或突起154接合。在图14A-14E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然后将锁心柱130旋转大约180□到中间锁定状态,但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状态可以定位在更小或者更大的角度。在一些实施例中,编码后,锁心柱旋转的可用角度范围可以是+60□。然而,其他的旋转范围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因此,在其他实施例中,至少部分地根据接纳制动栓123的外壳开口的位置和制动栓123的形状,该范围大一些或小一些。如图14D和14E所示,在编码后,随动件170保持在其径向向内的位置,且通过外壳114的内壁保持在该位置。因此,在钥匙101被插入锁心柱130以及从锁心柱130拔出时,制动栓组合123可以保持被结合在它们的编码位置。 为了改变锁组件129的编码,正确的钥匙101可以用于解锁该锁,并且允许锁心柱130被旋转到其原始编码位置。然后,拔出钥匙101并且插入新钥匙。然后,旋转锁心柱130,从而以上述方式针对新钥匙对锁组件129进行编码。 图15-17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编码锁的另一实施例。如同图1-14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该实施例也使用了可枢转的两件式制动栓223,用于为装配后的锁组件229提供编码。与之前的实施例相似,图15-17中示出的实施例具有锁心柱230、外壳214和可枢转制动栓223。然而,与上述并且在图1-14中图示的之前的实施例不同,制动栓223可以在编码过程期间枢转,并且在锁组件229正常的操作期间平移。每个可枢转两件式制动栓223可以包括外壳接合元件204、205和钥匙接合元件206、2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编码锁组件229之前,钥匙接合元件206、207在外壳接合元件204和205内可枢转。 为了编码图15-17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锁组件229,将钥匙201插入未编码的锁组件229。当钥匙201被插入时,钥匙经过锁心柱230内的制动栓223。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15-17中示出的实施例,在穿过制动栓223之前,钥匙201还穿过座圈279(bezel)或面板。如果需要,可以在制动栓223之间放置垫圈元件282,并且该垫圈元件可以具有成形为从中接纳钥匙201的开口。一旦钥匙201被插入锁组件229,钥匙201的末端可以接触离合器片276。离合器片276可以是克服钥匙201所施加的力而弹簧加载的(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278)。弹簧可以是任意类型,包括但是不局限于卷簧、片簧、扭转弹簧等。例如,在图15-17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弹簧278可以是片簧278,该片簧从基部延伸,该基部被接纳在外壳214内。可以通过钥匙201插入锁心柱而将离合器片276朝后移动,由此压缩弹簧278。 如在该实施例中所示出的,离合器片276可以具有开口277,该开口初始相对于钥匙201的末端偏离。具体地,当开口与钥匙适当地旋转对齐时,开口277具有可以接纳钥匙201的末端的形状。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277是长的,并且可以以钥匙201的一定旋转角度而接纳钥匙201的末端。可以使用开口277的其他形状,并且以用相似的方式匹配和接纳钥匙201的末端。钥匙201的末端与离合器片276内的开口277之间的偏离量可以对应于钥匙201在编码过程期间的旋转量(下面将更详细地说明)。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该偏离量大约是130度,但是偏离量可能更大或者更小些。 随着钥匙201在图15-17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锁心柱230内旋转,钥匙201开始接触钥匙接合元件206、207,这致使钥匙接合元件206、207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204、205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心柱230在该编码步骤中不与钥匙201一同旋转。取而代之,座圈279(如果使用)、钥匙接合元件206、207和垫圈282(如果使用)可以与钥匙201一同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外壳接合组件209来防止锁心柱230相对于外壳214旋转。外壳接合组件209可以定位在锁心柱230上,并且可以用于防止锁心柱230相对于外壳214旋转,直到外壳接合组件209被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壳接合组件209是长的元件,并且被接纳在锁心柱230内的槽、缝、凹陷或其他开口内,并且可以在其内轴向地移动。 每个钥匙接合元件206、207旋转量(该旋转量决定了锁组件229的编码)与钥匙201内的切口在某一位置处的深度有关,所述位置为当钥匙201被插入制动栓230内时制动栓元件206、207沿着钥匙201所在的位置。参考图17A-17C,由于钥匙201不接触钥匙接合元件206、207,直到后来在钥匙201内旋转才接触,因此,在钥匙201内的切口深度越大,钥匙接合元件206、207旋转得越少。当钥匙接合元件206、207在外壳接合元件204、205内旋转时,在钥匙接合元件206、207尾部上的突起57可以接合在外壳接合元件204、205内的凹陷254。该接合至少暂时地将钥匙接合元件206、207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204、205保持在它们的编码位置。 在钥匙201被充分地旋转以将钥匙1的末端与离合器片276内的开口277对齐之后,钥匙201的末端可以进入开口277。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弹簧278将离合器片276朝着钥匙201挤压,以形成这种接合。随着离合器构件276朝着钥匙201移动,离合器构件276可以相对于锁心柱230推动和移动外壳接合组件209。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外壳接合组件209在锁心柱230内的槽、缝、凹陷或其他开口内移动离开弹簧278。该移动可以致使外壳接合组件209从锁心柱230分离,由此允许锁心柱230相对于外壳214旋转。该移动还可以致使座圈接合元件211接合座圈279上的台肩或凹口、凹陷、槽、缝或者其他开口,由此在座圈279和锁心柱230之间建立机械连接,从而利用钥匙201旋转锁心柱230。该连接还确立了座圈相对于锁心柱230的方位。座圈接合元件211可以是延伸成与座圈279接合的一个或多个弹簧加载的销、夹子、指形件等。可选地,座圈接合元件211可以是这样的构件(如图15所示),该构件是朝着座圈279的加载弹簧(例如,利用一个或多个弹簧213),并且成形为与座圈279匹配的形状,以从座圈279向锁心柱230传递扭矩。座圈接合元件211的其他形状是可能的,并且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钥匙201的进一步旋转可以使锁心柱230旋转过另一个角度,该角度可以在外壳214的内表面与邻近制动栓233定位的多个夹持器280之间产生凸轮动作。该凸轮动作与在图1-13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钥匙接合元件6、7与外壳14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图14A-14E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随动件170与外壳114之间的关系相似。特别地,夹持器280可以凸顶外壳214,并且由此移动进外壳接合元件204、205和钥匙接合元件206、207之间所限定的空间内。夹持器由此将钥匙接合元件206、207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204、205固定在适当位置,从而编码制动栓223。一旦钥匙移出,弹簧212或者其他的弹性偏压构件可以将制动栓233偏置到它们接合外壳214的位置。 在图15-17中所示的锁组件229的操作中,钥匙201被插入锁心柱230。当插入钥匙201时,钥匙201接合钥匙接合元件206、207,这致使制动栓组合223相对于锁心柱230和外壳214平移。在插入钥匙201之后,制动栓组合223的外壳接合元件204、205被缩进锁心柱230,这允许锁心柱230与钥匙201一起旋转,从而解锁锁组件229。 上述锁组件实施例均使用了在编码锁组件的过程期间在某点处枢转的一个或多个制动栓。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使用了在编码期间线性或者主要是线性移动的可编码制动栓。在图18A-18E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是这样的一个实施例。与上述示出的实施例相似,图18A-18E所示的锁组件329可以具有外壳314、锁心柱330、和锁心柱330内一个或多个制动栓323。每个制动栓323可以由两个或更多个元件限定,该两个或更多个元件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以实现编码的目的。例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可编码的制动栓组合323包括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和外壳接合元件304、305。这些元件可以被锁心柱330导向和支撑,如所示出的。 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钥匙接合表面356和用于接合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或凹陷357。类似地,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均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表面,该至少一个表面具有用于在编码过程期间接合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或凹陷354。尽管元件304、305、306、307可以具有上述参考图1-13中所示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的任何形状,但是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和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的接合表面可以是弓形形状。换言之,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接合表面可以是用于分别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的突起或凹陷表面接合的凹陷或突起。这种制动栓元件形状的一个示例在图18A-18E中示出。这些制动栓元件之间的弓形交界面可以为元件304、305、306、307提供用于更多的编码和/或用于改进接合的更大的接合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可移动,以接合外壳315(例如,每个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具有这样的部分,在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移动到锁定位置时,该部分可以接合外壳315)。 如图18A所示,锁组件329可以在未编码的状况下与制动栓组合323装配。由此,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可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306、307被一个或多个卷簧312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朝着一个位置偏压。尽管为了这个目的,可以使用一个或多个弹簧312,但是可以使用其他的偏压装置,包括但是不局限于片簧、扭矩弹簧和/或其他类型的弹簧,磁体组等等。在编码之前,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可以被全部地或基本地定位在锁心柱330的边界内,并且被外壳314的内壁保持在其中。 为了编码在图18A-18E中所示出的锁组件329,将钥匙301插入锁心柱330,如图18B中所示。当插入钥匙301时,钥匙301的编码表面接合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钥匙接合表面356。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在钥匙301所施加的力的作用下而反应为稍微地平移和枢转。一旦钥匙301被插入,在每个钥匙接合元件306、307上的至少一个突起或凹陷357分别与在相对应的外壳接合元件304、305上的至少一个凹陷或突起354对齐。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个钥匙接合元件306、307上的超过一个的突起或凹陷357分别与在相对应的外壳接合元件304、305上的超过一个的凹陷或突起354对齐。还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钥匙接合元件304、305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或凹陷357与在相对应的外壳接合元件304、305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或凹陷354对齐,但是在该实施例中至少一对凹陷和突起在每个制动栓内对齐,从而在制动栓元件304、306和305、307之间提供接合。在图18A-18E中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了这种布置,其中示出了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突起357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的突起顶对顶地接触,并且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另一突起357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的凹陷顶对凹陷地接触(但是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这可以是凹陷对顶的关系)。 如上所述,钥匙301进入锁组件329的锁心柱330内,致使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钥匙接合表面356相对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移动。钥匙接合元件306、307的移动量可能至少部分地依赖于在每个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处的钥匙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可以定位在锁心柱330内,从而在钥匙301进入时在不同的方向枢转。在这些和其他的实施例中,一些钥匙接合元件306可以定位在锁心柱330内以接触钥匙301的一侧,而其他的钥匙接合元件307可以被定位在锁心柱330内以接触钥匙301的相对一侧。通过将制动栓元件以这种方式布置,与只使用钥匙301的一侧进行编码相比,能够形成更多的编码序列。 尽管在图18A-18E所示实施例中的钥匙接合元件306、307以上述任何方式相对于其他多件式制动栓被推动以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接合,但是钥匙接合元件306、307可以通过在随动件和外壳314的一个或多个表面之间的凸轮布置而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接合。例如,参考图18B和18C,插入的钥匙301可以被旋转,从而相对于外壳314旋转锁心柱330。随着锁心柱330旋转,随动件370可以在外壳314的内表面上移动。如所示出的,随动件370可以是杆的形状。内表面优选地成形为向内凸顶随动件370。在这点上,随动件370可以在编码过程之前被接纳在外壳314的槽、凹陷、和其他的开口371内。当随动件370以这种方式移动时,随动件370可以迫使钥匙接合元件306、307接合外壳接合元件304、305。 在一些实施例中,锁心柱330被旋转,直到外壳接合元件304、305相对于外壳314被定位到它们可以延伸成与外壳相接合的位置,从而防止锁心柱330相对于外壳旋转。在图18A-18E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为此目的,锁心柱330被旋转大约180度,但是至少部分地依赖于外壳接合元件304、305和外壳314之间的初始位置关系,更大或者更小的旋转是可能的。 在锁心柱330如同上面刚说明那样被旋转之后,当由于随动件370向内的定位使钥匙301从锁心柱330缩回时,制动栓元件323保持接合(见图18D)。当移出钥匙301时,弹簧312可以偏压制动栓元件323,然后这会致使外壳接合元件304、305接合外壳314,例如通过进入外壳314内的一个或多个槽、凹陷或其他开口的方式来接合。在锁心柱330内没有钥匙301的前提下,该接合防止锁心柱330相对于外壳314旋转。在图18A-18E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锁心柱旋转的可利用的范围是大约+60□,但是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更小或者更大的锁心柱旋转范围是可能的。 为了改变锁组件329的编码,用于锁组件329的编码的钥匙301可以用来解锁锁组件329,并且将锁心柱330旋转回其编码位置(例如,见图18A和18B)。然后,可以将钥匙301拔出,并且可以将另一个具有不同编码的钥匙插入。接着,可以进行上述的相同的步骤,以利用不同的钥匙301对锁组件329编码。在旋转回锁心柱旋转的可利用范围之后,只有新钥匙301能够解锁锁组件329。 图19-21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枢转锁组件的另一实施例。与在图1-18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锁组件29相似,图19-21中示出的实施例使用了可枢转制动栓423。然而,与之前的实施例不同的是,制动栓423被大体定位在锁心柱430的外部,并且可以具有在锁心柱430内延伸的部分。在图19-21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423被定位在外壳414内,并且围绕着锁心柱430之外的位置可枢转。 参考图19,该实施例的锁组件429具有外壳414,该外壳容纳并且支撑锁组件的各种工作部件。例如,外壳414可以容纳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外壳414旋转的锁心柱430以及一个或多个可枢转制动栓423。在图19-2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侧杆484和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还被定位在外壳414内。侧杆484在锁定状态下是可移动的以接合制动栓430,在该锁定状态下,锁心柱430被限制相对于外壳414旋转。外壳414可以具有开口,锁心柱430被轴向地接纳在该开口内,或者该开口可以成形为接纳锁心柱430。除了容纳可枢转制动栓423之外,外壳414还容纳一个或多个弹性偏压构件(例如弹簧412),该弹性偏压构件被定位为在大体朝向锁心柱430的方向偏压可枢转制动栓423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19中所示出的实施例,偏压构件可以被插入外壳414的一个或多个开口内,并且通过外壳板414a保持在适当位置。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414具有多个内部槽436、437,该内部槽接纳并且容纳可枢转制动栓423的部分,用于将可枢转制动栓423保持在合适的布置。 如图19中所示,外壳414可以被构造为通过任何方式接合在一起的两个或更多个部分,例如通过铆钉、桩砧或卷曲(无论是否是使用外壳部分的母材)、焊接、螺丝、螺栓、扣接配合连接、粘性或粘结连接材料、带、夹子、销和开口连接等等。如图19中所示,示例性实施例的外壳414通过两个销402保持在一起。取而代之的是,外壳414可以通过以任何传统方式制造的(例如成型、车削、浇铸等)单个元件来限定。 如图19-21中所示,外壳可旋转地支撑锁心柱430。锁心柱430还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槽424,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延伸穿过该槽,如所示出的。如果需要,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可以在锁定的条件下被弹簧412偏压进这些槽424内。尽管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423被接纳在锁心柱430的槽424内,但是为了接触到插入其内的钥匙401,任何能够实现制动栓423与插入在锁心柱内的钥匙401之间的接触的任何其他锁心柱形状是可能的(例如,通过沿着锁心柱430延伸的缝、在锁心柱430内的一系列的孔,制动栓423的延伸部穿过一系列的孔而被接纳,以接触其内的钥匙401等)。在这点上,制动栓423不必非要接触锁心柱430。然而,钥匙401不必直接地接触本发明的该实施或任何其他实施例中的制动栓423。而是,通过中间元件的非直接接触就可足够了。例如,钥匙401可以与随动件或其他构件接触,该随动件或其他构件顺次接触并且移动制动栓423。 尽管在图19-21C示出的实施例中制动栓423被朝着锁心柱430偏压,但是锁心柱430和制动栓423之间的接触(如果有的话)不必非要防止锁心柱430旋转。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制动栓423可以成形并且定向为在锁组件429锁定的状态下接触并接合锁心柱430,从而锁心柱430的旋转运动在锁定情况下被限制或被阻止。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侧杆484可以用于防止锁心柱430相对于外壳414旋转。通过被接纳在锁心柱430的槽、凹陷或其他开口或特征内,侧杆484可以防止锁心柱430旋转。在一些实施例中,是侧杆484和锁心柱430之间的接合阻止了在锁组件429的锁定状态下锁心柱的旋转。 现在参考图21A-21C,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的每个制动栓423具有耳轴(trunion)部408、侧杆接合部457和钥匙接合部456。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部456在制动栓423的耳轴部408和侧杆接合部457之间延伸。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部456可以被接纳在锁心柱槽424内,如上所述。每个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部456具有接触被插入锁心柱430内的钥匙的编码部分的表面。 示出的制动栓423的部分具有耳轴408,在一些实施中该耳轴可以有助于设置锁组件的编码,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起到枢轴的作用。如图19-21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所图示的,耳轴408可以定位在制动栓423的一端。然而如果需要,耳轴408可以定位在制动栓423上的其他位置。在下面图示和更详细说明的一些可编码实施例中,耳轴408与枢轴导向器488对齐并且与其接合,以确定锁的编码。一旦锁处于编码状况下,在图19-2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423围绕着耳轴408枢转,该耳轴被可枢转地支撑在枢轴导向器488的槽488a内。 枢轴导向器488在图19、20A和21中最佳示出。如在该实施例中所示出的,枢轴导向器488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槽488a,用于在相对于枢轴导向器488的不同位置接纳每个制动栓423的耳轴408。槽在枢轴导向器内的位置可以决定每个制动栓的编码。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多个标记槽488a,用于允许大量不同编码的可能性。这些多个标记槽488a可以在预编码的实施例中和可编码的实施例两者中使用。与实施例无关地,在不必在锁上增加或者去除材料(制动栓或枢轴导向器)的前提下,多个槽488a允许耳轴408在编码之前可以在相对于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的不同位置处移动。 现在参考图19-21中示出的可编码实施例,简要说明枢轴导向器488和耳轴408的相互作用。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当在编码过程期间将钥匙401插入锁心柱430内时,制动栓423枢转,并且耳轴408相对于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移动。一旦钥匙401被完全插入,每个耳轴408相对于槽488a被定位在对应于钥匙401编码的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上。然后,使耳轴408和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彼此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枢轴导向器488被偏压成与制动栓423接合。例如,如图19中所示出的,由围板419包含在外壳内的一个或多个弹簧418可以将枢轴导向器488偏压成与制动栓423接合。当锁以这种方式被编码时,即使将钥匙401移出之后,枢轴导向器488和制动栓423保持接合。 尽管参考耳轴和槽叙述了关于图19-21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和枢轴导向器之间的接合的说明,但是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例使用了其他的布置和结构,用于在钥匙接合部456和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457之间的这种接合。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在每个制动栓423上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槽,该槽可以与在枢轴导向器488上的销或其他的枢轴元件接合(例如,与图19-21中所示的结构颠倒的结构)。作为另一示例,其他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在制动栓部分456、457上的相互啮合齿、在这些元件之间的摩擦配合、或者能够实现在这些元件之间的枢转运动的任何其他接合方式。 如上所述,在图19-21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制动栓423的另一部分与侧杆484相互作用。侧杆484在很多方面与大多数传统的侧杆相似。因此,不详细说明侧杆484的操作。与大多数传统的侧杆锁相似,每个制动栓423可以具有在未锁定的状态下以插头-插口关系与侧杆484匹配的部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具有匹配突起484a的凹口457被用于图21A-21C示出的实施例中。然而,可以颠倒该结构,从而凹口位于侧杆484上,而匹配突起位于制动栓423上。当合适的钥匙插入锁时,凹口457和突起484a处于匹配的关系,并且侧杆484可以被偏压到未锁定的状态(即,与锁心柱430脱离接合)。然而,当合适的钥匙从锁心柱430移出时,每个制动栓423被偏压到锁定位置。当制动栓423枢转到它们的锁定位置时,在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上的凹口457和在侧杆484上的突起484a之间的匹配关系被破坏。由于凹口457凸顶并经过突起484a,因此发生这种破坏。由凹口457凸顶破坏了与侧杆484的突起484a的对齐所产生的力致使侧杆484移动到锁定的状态。由于将制动栓423偏压到锁定状态的偏压力比将侧杆484偏压到未锁定位置的偏压力大,因此,侧杆移动到锁定状态。由此,在未锁定状态下,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内的凹口457与侧杆484的突起484a不对齐。 不像传统的侧杆锁,其将侧杆从锁心柱内径向地向外偏压成与外壳接合,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侧杆484从外壳414内被径向地向内偏压成与锁心柱430接合。因此,在锁组件429的锁定状态下,侧杆484的侧部与锁心柱槽427的侧部共同操作,以防止锁心柱430相对于外壳414旋转。当安装适当编码的钥匙401时,制动栓423上的凹口457变得与侧杆484的突起484a对齐(或者大体对齐),以允许侧杆484的突起484a被接纳在凹口457内并且将侧杆484从锁心柱430缩回。随着侧杆484的缩回,锁心柱430可以在外壳414内旋转,以促动输出机构。 现在将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示出的编码锁的操作。假设锁组件已经被编码,从适当编码的钥匙401的插入开始锁的操作。随着钥匙401被插入锁心柱430内,钥匙401的编码表面开始接触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456并且与其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迫使制动栓423围绕着与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接合的耳轴408而枢转,由此相对于锁心柱430在径向方向移动每个制动栓423的至少一部分。该运动依次致使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表面凸顶侧杆484。一旦适当编码的钥匙401被完全地插入,则每个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上的凹口457变得与侧杆484上的突起484a对齐(或者大体对齐),由此致使侧杆484移动脱离与锁心柱430的接合,直到侧杆484上的突起484a停在每个制动栓423的凹口457内。因此,侧杆484的侧部不再被接纳在锁心柱槽427内,并且锁心柱430相对于外壳414自由旋转,从而产生输出机构的促动。 为了再次限制锁心柱430和外壳414之间的相对移动(即,将锁429放置在锁定状态),钥匙401被旋转回到初始锁定位置并且被移出。当钥匙401被移除时,致使钥匙401的编码部分不再接触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456。这允许制动栓423围绕着它们的耳轴408枢转,并且在制动栓弹簧412的偏压力的作用下朝着锁心柱430移动。该枢转进一步致使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表面与侧杆484相互作用,并且由于在侧杆接合部的匹配表面和侧杆484之间的错位而沿径向向内方向(朝着锁心柱430)凸顶侧杆484。具体地,制动栓423的移动迫使侧杆484的突起484a移动出制动栓423的凹口457。被迫从制动栓的凹口457移出后,侧杆484径向地朝着制动栓430被偏压,并且接合锁心柱槽427,从而防止锁心柱430和外壳414之间的相对移动。 如果不是适当编码的钥匙的钥匙401被插入图19-21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锁心柱430内,那么由于侧杆484不会脱离锁心柱430,因此锁组件429不会解锁。由于侧杆484的匹配表面(例如,侧杆484的突起484a)和每个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例如,制动栓423的凹口457)不对齐,因此侧杆484不会脱离锁心柱430。如上所述,该错位迫使侧杆484保持与锁心柱430接合。因此,由于侧杆484不会脱离锁心柱430,因此锁心柱430不能相对于外壳414旋转。 如图19-21中所示,制动栓423仅被示出为位于锁心柱430的一侧上,并且只接合钥匙401的一侧。然而,仅通过示例和图示的方式,示出了具有这种制动栓布置的这样的锁组件429。制动栓423可以被定位在锁心柱430的相对侧上,从而制动栓423以交替或者大体交替的方式接合钥匙401的相对侧。 如上所述,该实施例的很多优点中的一个优点在于它是可编码的。因此,本发明的锁组件429可以在未编码的条件下被装配。在一些实施例未编码的条件下,每个制动栓423的侧杆接合部的匹配表面和侧杆484对齐,由此允许侧杆484被偏压脱离与锁心柱430的接合。当侧杆484移动脱离与锁心柱430的接合并且制动栓423与侧杆突起484a对齐时,制动栓423和侧杆484在匹配表面处的交界可以为未锁定状态下的制动栓423提供枢转点。在示出的实施例中,由于耳轴408在未编码的状态下不座落在编码的枢轴导向器488内,因此制动栓423能够围绕着侧杆484枢转。然而,在一些实施中,由于偏压构件412径向朝着锁心柱423压迫制动栓423,因此,防止制动栓423在未编码条件下自行或者利用其他力而枢转。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偏压构件412可以被定向为迫使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抵靠锁心柱430。 如之前所提到的,当在图19-21所示出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423处于其未编码的状态下时,由于耳轴408没有座落在枢轴导向器488内,因此制动栓423能够围绕着侧杆484枢转。枢轴导向器488被保持在未编码的状态下,通过控制杆或杆415从耳轴分离,如图19和20中示出的。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杆415的一端被定位在枢轴导向器488的开口489内。开口489可以是凹陷、槽、两个定位开口、L形开口等等。当控制杆415处于开口489内或者处于开口内选择的部分或位置范围内时,枢轴导向器488被保持在相对于制动栓423脱离的位置。一旦控制杆415从开口489或开口489的部分去除,枢轴导向器488可移动到相对于制动栓423的接合位置。在图19-21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杆415与开口489a的第一部接合,以防止枢轴导向器488接合制动栓423,并且可移动到第二位置,以允许枢轴导向器488接合制动栓423。如所示出的,控制杆415围绕枢转销416枢转,以允许枢轴导向器488接合制动栓423。一旦控制杆415枢转脱离与开口489a的接合,则弹簧418朝着制动栓423偏压枢轴导向器488。 如在图19-21中所示出的,控制杆415还可以用于防止锁心柱430在未编码条件下旋转。如所示出的,控制杆415的端部可以被接纳在横断钥匙槽的锁心柱430内的凹陷、槽、缝和其他开口内,以防止锁心柱430旋转。由于这种布置,在编码过程期间,钥匙401可以用于将控制杆415移动脱离与锁心柱430的接合。如图20A中所示出的,控制杆可以配备有在轴向方向延伸的指形件。当控制杆415接合锁心柱430时,指形件邻接锁心柱430的部分,以防止锁心柱旋转。该指形件可以采用未示出的多种形状。例如,指形件还可以径向延伸进孔中,以防止锁心柱430旋转。另外,指形件可以是锯齿状的,并且锁心柱可以具有匹配的锯齿,从而防止锁心柱430旋转,直到被编码。与锁心柱430可松开地接合以防止锁心柱旋转的其他方式也是可能的,并且落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在图19-21中示出了示例性方式,其中可以移动控制杆415从而移动枢轴导向器488(或者允许枢轴导向器488移动)。特别地参考图20,当钥匙插入锁心柱430时,控制杆415被钥匙401移动。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控制杆415不会移动脱离与锁心柱430的接合,直到钥匙401被完全地插入。这确保了锁可以针对整个钥匙401被编码。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期望的是,只编码钥匙401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将钥匙401的一定长度插入锁内,从而允许锁心柱旋转并且对锁进行解锁。在该实施例中,控制杆415相对于锁心柱430的位置可以不同,从而控制杆415在钥匙401的在锁心柱430内的不同插入点处被带动。在其他实施例中,控制杆415(或通过钥匙插入或旋转的其他机构)在部分或者完全插入钥匙401的时间之外被移动。 随着控制杆415移动,其松开枢轴导向器488,以允许枢轴导向器488朝着制动栓423移动,并且接合耳轴408。随着枢轴导向器488移动,控制杆415移动到开口489的第二位置。在如图20C中所示出的第二位置,控制杆415接合开口489的侧壁490,这防止控制杆415移动回第一位置,并且还防止控制杆415最靠近锁心柱430的端部干涉锁心柱430的旋转。 尽管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同一个控制杆415,用于防止锁心柱430在未编码的条件下旋转,并且用于将枢轴导向器488保持在分离位置,但是其他实施例可以使用分离的多个杆或其他机构来实现各功能。例如,尽管示出的实施例使用了与开口489接合的控制杆415以控制编码过程,但是可以使用多个其他元件和组件来松开枢轴导向器488使其与制动栓423接合,从而将它们固定在适当位置。这些元件和组件可以被钥匙401凸顶,被钥匙401滚动或枢转脱离,被钥匙401移动,被钥匙401带动或可以用任何其他的方式移动,以松开枢轴导向器488。另外,这些可选的元件和组件可以移动,以允许枢轴导向器488接合制动栓423,这可以通过弹簧加载动作,通过推动或拉动枢轴导向器488(例如,通过致使枢轴导向器488在锁组件内移动)的动作,通过利用另一元件或组件仅允许枢轴导向器488朝着锁心柱移动(例如,通过锁心柱随后的旋转)等等来实现。 为了编码图19-21中示出的示例性锁组件429,将钥匙401插入锁组件429的锁心柱430,如图20B和21B中所示。当钥匙401被插入时,钥匙401的编码的表面与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456相互作用。该相互作用致使制动栓423围绕接合侧杆484的制动栓423的凹口457枢转。一旦钥匙401被完全插入,制动栓423的钥匙接合表面456接合钥匙401的编码表面的部分并且靠着该部分停止。根据钥匙401的编码,一些制动栓423比其他的制动栓停止在径向延伸更远的位置(相对于锁心柱430)。这进而致使每个制动栓423的耳轴408与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内的多个槽中的一个对齐,或者另外地定位在其中可以固定耳轴408的两个或更多个不同位置中的一个位置。在示出的实施例,当将钥匙401完全插入后,控制杆415松开锁心柱430以实现旋转,并且松开枢轴导向器488以实现移动。如所示出的,然后,标记的枢轴导向器488可以移动以接合对齐的耳轴408。一旦钥匙401从锁心柱430移出,锁组件429将保持被编码。然而,在钥匙401被移出时,锁组件429从未锁定状态转换到锁定状态,如上所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19-21示出的锁组件可以被解码或者针对不同的钥匙被再编码。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解码锁组件429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缩回枢轴导向器488(例如,通过与其连接的或者可枢转地缩回枢轴导向器488的一个或多个控制杆,通过延伸到枢轴导向器488的并且是可移动的以缩回枢轴导向器488的一个或多个销、指形件或者其他元件,通过修正孔(其中控制杆415延伸进该修正孔并且能够促动控制杆415以致使枢轴导向器488缩回等等)。这允许利用一个新钥匙重新开始编码过程。 图22-25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利用了外壳514、锁心柱530、制动栓523和侧杆584。在图22-25中示出的实施例中的结构的大部分与参考前面实施例所说明的结构相似。除了下面说明的结构和特征之外,关于图22-25中所示出的锁组件的其他的信息可以在本发明前面说明的实施例中找到。 在图22-25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523被定位在锁心柱530内,并且由两个元件构成。第一元件是钥匙接合元件506、507,而第二元件是侧杆接合元件583。在锁组件未编码条件下,这些元件506、507、583彼此分离。然而,在编码的状态下,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在对应于钥匙501的编码的特定相对位置处被彼此固定。 如所示的,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可以具有与板制动栓相似的结构,该板制动栓具有开口,该开口被定位为当钥匙插入锁心柱530时允许钥匙501穿过其插入。尽管示出了大体O形的制动栓,但是其他类型和形状的制动栓523是可能的。例如,每个制动栓523可以具有L形、C形、T形、I形等等。与制动栓的形状无关,当钥匙501被插入锁心柱530内时,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部分接触钥匙501的编码表面。钥匙接合元件506、507还具有被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接合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24和2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该部分可以是锯齿形的、有棱纹、有浮雕的、有微凹陷的,或者另外地成形为在两个元件506、507和583之间提供牢固配合的其他形状。 钥匙接合元件506、507还可以具有用于接合弹簧或其他偏压构件的部分。用于接合偏压构件的该部分可以定位在钥匙接合元件506、507上的任何位置。当钥匙501从钥匙孔移出时,偏压构件(未示出)将制动栓元件506、507偏压到锁定位置。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可以以传统的方式在大体相反的方向以大体交替的形式被偏压。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可以在相同的方向被偏压(还是以传统的方式)。 在图22-25示出的实施例中的侧杆接合元件583具有沟道583a,该沟道在编码过程期间接合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侧部。该侧杆接合元件583可以通过摩擦配合、干涉配合、互锁配合、扣接配合等保持在与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接合位置。另外,在图22-25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尽管沟道583a接合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侧部,但是沟道583a可以接合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任何其他部分。在可选的实施例中,接合结构可以颠倒,从而沟道被定位在钥匙接合元件506、507上,用于与侧杆接合元件583的任何部分接合。 如图25A和25B中所示,两个制动栓元件506、507、583在编码之前彼此无关。然而,一旦被编码,侧杆接合元件583的沟道583a跨骑在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的侧部上,并且在编码的状态下通过摩擦配合固定到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两个制动栓元件506、507、583之间的摩擦配合连接能够实现制动栓元件506、507、583相对于彼此的精确定位,并且可以减少或者消除与制动栓523和制动栓在锁组件529内的定位相关的制造误差问题。为了稳定地保持由制动栓元件506、507、583的相对位置所限定的编码以及提供对于干扰伤害或错误使用的阻抗,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的匹配表面可以是锯齿的,同时侧杆接合制动栓583的匹配边沿可以具有冲压毛口和/或稍微翻转。由此,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的边沿可以肯定地接合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并且可以抵抗对于编码设定的任何改变。 现在将进一步详细说明图22-2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编码过程。参考图25A-25C,锁组件529的编码过程开始于钥匙501的插入。随着钥匙501进入锁心柱530,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移动到至少部分地由钥匙表面上的编码深度所确定的范围。一旦钥匙501被完全插入,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可以抵靠着钥匙的编码表面停止。如下面将说明的,然后使用编码设定机构致使制动栓元件506、507、583彼此接合。 在图22-25中所示出的锁组件529通过响应于钥匙501的转动而相对于外壳514旋转锁心柱530来针对钥匙501被编码。当锁心柱530被转动时,侧杆接合元件583通过侧杆584抵靠外壳514内表面的凸顶动作而朝着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移动,该凸顶动作的方式与相对于第一和第三实施例中的随动件170、370所述的方式相似。可以以其他多种方式引起该移动,例如通过侧杆接合元件583抵靠外壳514的内表面的凸顶动作,通过在锁心柱530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处直接或间接地抵靠着侧杆接合元件583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弹簧等等来引发。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不必旋转锁心柱以编码锁。反而,可以使用在这里说明和图示的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编码设定机构。例如,在图1-13和19-21中所示出的编码设定机构适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 如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所图示和所提到的,侧杆接合元件583的移动可以通过侧杆584凸顶外壳514的内部来引起,该外壳的内部进而又在侧杆接合元件583上施加力,从而将侧杆接合元件583移动进入与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接合。在未编码的条件下,侧杆584从锁心柱530延伸进外壳514内的凹陷。外壳514的内侧表面成形为,在锁心柱530相对于外壳514旋转时,致使侧杆584朝着锁心柱530被推动(例如,通过在外壳514的内部限定的斜面或者其他的凸轮表面)。如下面详细说明的,当侧杆584被外壳514的内侧表面强迫缩回在锁心柱530内时,侧杆584迫使侧杆接合元件583接合钥匙接合元件506、507。 如图25C所示,侧杆接合元件583朝着钥匙接合元件506、507的移动允许元件506、507、583通过摩擦配合而彼此接合。然而,其他的接合方式是可能的,例如使钥匙接合元件506、507上的突起和/或凹陷(或多个)接合侧杆接合元件583上对应的凹陷或突起(或多个)。该接合产生了编码到钥匙501的特定凹口深度的制动栓组合523。因此,在编码的状态下,响应于施加到任何一个元件上的力,侧杆接合元件583和钥匙接合元件506、507能够一同移动。 一旦钥匙501被移出,至少一个弹簧或其他的偏压构件(未示出)可以将制动栓组合523中的一个或多个偏压至锁定状态。如关于图19-21中所示出的实施例更详细说明的,这种偏压进而可以致使侧杆接合元件583在侧杆584上施加力。由此,侧杆584径向地被迫与外壳514接合,这防止了锁心柱530相对于外壳514以本领域所熟知的方式旋转。侧杆584和制动栓组合523可以以任何传统的方式或以关于图19-21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所述的方式接合。例如,侧杆584和制动栓组合523可以以插头插口接合的方式接合,例如元件523、584的突起和凹陷的接合。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在图22-2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侧杆接合元件583具有一对突起583b,该对突起583b形成凹陷583c,侧杆584接合在其内。当由突起583b所形成的凹陷583c与侧杆584上的突起对齐时,侧杆584被偏压进与凹陷583c接合。侧杆584的该移动致使侧杆584缩回在锁心柱530内,并且脱离开口514。 在其他实施例中,侧杆584不具有突起。反而,在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上的突起583c被构造为在未锁定的条件下停止在侧杆584的任意一侧上。因此,一旦插入适当编码的钥匙,则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上的凹陷583c可以与侧杆584对齐。当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上的凹陷583c与侧杆584对齐时,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上的突起583b被定位在侧杆584的任意一侧上。由此,侧杆584能够朝着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的凹陷583c被偏压。因此,侧杆584从与外壳514的接合缩回,以允许锁心柱530相对于外壳514旋转。 其他的实施例还可以使用具有防撬特征584b(anti-pick feature)的侧杆584。在图22-24中示出的示例性防撬特征使用了在侧杆584上的凹陷584b,而不是突起,用于接合制动栓组合523。由于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的构造,所以该凹陷584b可以用作防撬特征。当有人试图撬锁时,在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上的突起583b可以与侧杆584上的凹陷584b对齐并且与其接合。当这发生时,由于突起583c与凹陷584b接合,试图撬锁的人可能认为制动栓组合523适当地与侧杆584对齐。然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反而没有适当地与侧杆584对齐,这能够使得侧杆584从外壳514缩回,如上所述。因此,侧杆584不会从外壳514分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编码之前,侧杆接合元件584可以被限制在载体586内,如图24所示。在编码之前,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可以被限制在载体586的开口壁内。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编码之前,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可以通过摩擦配合保持在开口壁内。然而,在其他实施中,在编码前,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仅仅抵靠着开口壁停止。在两者中的任意一种实施例中,干涉配合或摩擦接合可以将侧杆接合元件保持为被限制在载体586内的期望位置,直到锁被编码。在另一其他实施例中,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通过在载体586上或者由其所限定的用于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对齐的一个或多个凸起(boss)、突缘(lug)、凹陷、壁、销、指形件或其他元件来保持在适当位置。与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如何被保持在载体586内无关,每个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可以与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大体对齐地保持在适当位置(通过允许侧杆584从外壳514缩回的方式)。这种布置可以产生需要较少的动作对锁进行编码的锁组件。 如在示出的实施例中所示的,载体586可以是包含侧杆的较大子组件的一部分,该子组件例如为侧杆基座585,如图23和24中所示。侧杆基座585可以有助于锁组件529的较容易的装配。该侧杆基座585可以由载体586、侧杆接合元件583和侧杆584构成,在一些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包括侧杆弹簧或其他的偏压构件518和/或盖519。在装配时,侧杆接合元件583可以停在载体586的开口内或与其对齐,或者可以另外地被保持在载体586内,如上所述。另外,侧杆584可以抵靠或者邻近侧杆接合元件583停止。在一些实施例中(其中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被保持在载体586内的开口内),侧杆584可以具有这样的部分,该部分在编码过程期间接合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并且迫使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穿过载体壁。如果使用的话,侧杆偏压构件518可以抵靠着侧杆584停止并且被盖519保持在适当位置。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前面段落中所述的大量结构可以被去除。例如,侧杆接合元件583可以被可松开地设置在侧杆584上或者连接到侧杆(或者邻近侧杆的另一元件),并且可以利用如上所述的与其的摩擦接合转移到制动栓506、507(由此避免了使用载体586的需要)。可选地,侧杆584可以整体地被去除。在这种实施例中,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583可以以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何方式被迫使进入接合。具体地,可以使用例如关于在图1-21所公开的实施例所说明的编码设定机构。 在使用侧杆基座585的那些实施例中,侧杆基座585可以被安装成在装配侧杆基座585之后该侧杆基座585邻近锁心柱530和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506、507,或者可选地,被装配在锁组件529内。另外,在锁心柱530的旋转致使侧杆584被外壳514的内侧表面强制朝着锁心柱530压制(如上所述)的那些实施例中,相比于锁定和编码的状态,在未编码状态下侧杆584可以延伸距离基座585的盖519更远的距离。该更远的延伸是由于侧杆接合元件583在未编码状态的定位引起的。在未编码状态下,侧杆接合元件583被保持在基座585内,而在编码状态下,它们配合到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在利用基座585被保持的同时,侧杆接合元件583会占据基座585内的空间,这迫使侧杆584从盖519延伸的距离比在编码状态下延伸的距离更远。在编码过程期间,侧杆584迫使侧杆接合元件583穿过基座585的载体壁,以与钥匙接合元件506、507匹配。这在基座585内为侧杆584形成了更多的空间。因此,侧杆584在编码的状态下不从基座585延伸那么远。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杆584在编码和锁定状态下比在未编码状态下少延伸大约1毫米。 图26-32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编码锁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在很多方面与之前的实施例相似。例如,两个实施例都具有相似的外壳、锁心柱和侧杆。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与图22-25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之间的主要不同在于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之间建立接合的方式。除了下面说明的结构和特征之外,关于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锁组件的其他信息可以在本发明之前说明的实施例中找到。 与上述图22-25中示出的实施例相似,图26-3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具有外壳614、锁心柱630和在锁心柱630内的一个或多个制动栓623。每个制动栓623可以由相对于彼此可移动以实现编码目的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限定。例如,在该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可编码制动栓组合623可以包括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和侧杆接合元件683。在未编码状态下,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是与侧杆接合元件683无关地可移动的。在编码的状态下,这些元件606、607、683在相对于钥匙编码的位置被彼此联结。 与之前的实施例十分相似,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可以具有与板制动栓相似的图示结构,该板制动栓具有开口,该开口被定位为当钥匙插入锁心柱630时允许钥匙从中穿过。尽管在图29、30和32示出了大体O形的制动栓623,但是其他类型和形状的制动栓623是可能的。例如,每个制动栓623可以具有L形、C形、T形、I形等等。与制动栓623的形状无关,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插入锁心柱630时,钥匙接合元件606、607的部分能够接触钥匙的编码表面。 钥匙接合元件606、607还可以具有用于接合弹簧或其他偏压构件的部分。用于接合偏压构件的该部分可以定位在元件606、607上的任何位置。当钥匙从钥匙孔移出时,该偏压构件(未示出)将制动栓元件606、607偏压到锁定位置。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可以以大体交替的方式在大体相反的方向被偏压。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可以在相同的方向被偏压。 如所示出的,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和侧杆接合元件683可以利用联结而彼此接合。该联结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压配合、摩擦配合、干涉配合、扣接配合、匹配配合等等。例如,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起和/或凹陷657,用于接合侧杆接合元件683。类似地,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表面,该表面具有一个或多个突起和/或凹陷654,用于在编码过程期间接合钥匙接合元件606、607。 参考图26-32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具有接合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的开口654的至少一个突起657。如图31和32所示,突起657具有锯齿或凹口的周边,同时,侧杆接合元件可以沿着开口654的内部具有匹配的轮廓。另外,开口654比突起657长,以允许在编码过程期间具有与钥匙接合元件683的多个潜在的接合位置。一旦突起657被插入开口654内,锯齿对齐并且互锁,以防止两个构件之间在制动栓被偏压的方向上相互移动。 尽管使用了锯齿形的突起657和凹陷654来结合钥匙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606和607,如图26-32中所示出的,但是突起657和凹陷654(如果使用)不必是锯齿形的。例如,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使用了不是锯齿形的简单突起和凹陷的接合,同时其他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具有其他匹配形状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凹陷。作为这种匹配周边形状的非限制性列表可以包括圆形、方形、三角形、多边形等等。另外,一些其他的实施例可以使用多个突起和/或凹陷,通过这多个突起和/或凹陷,制动栓元件606、607、683可以在两个或更多个相对位置处可松开地被接合。 由于在未编码状态下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不与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接合,因此在编码之前和编码过程期间,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锁组件可以使用多种不同的元件和特征,用于控制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的位置和方位。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并且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设置在所示实施例中的特征中的一个特征控制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在未编码条件下的位置和方位,而另一个特征控制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在编码过程期间的位置和方位。尽管在示出的实施例中使用了两个分开的特征,但是在各种其他实施例中它们可以结合。 每个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可以具有邻近锁心630的一个或多个开口683d,如图31B所示。这些开口在未编码的条件下可以接合锁心柱630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630e(见图28中的锁心柱部630a)或者锁的其他特征,用于在编码之前控制侧杆接合元件的位置和方位。例如,在图26-32示出的实施例中,开口683d接合锁心柱630、630a上的突起630e。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可以通过摩擦配合、压配合、干涉配合、粘结、偏压构件等等而保持在与突起630e接合的位置。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或多个肋683e(或其他的突起)可以从开口683d的内壁延伸,以加强与锁心柱630、630a上的突起630e的摩擦配合或产生该摩擦配合。将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与锁心柱630、630a接合的一种方法是通过使开口683d与锁心柱630、630a上的突起630e接合来装配锁。然而,取而代之的是,可以使用这里说明的各种触发机构,用于在锁被完全或部分地装配后产生接合。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与锁心柱630、630a的这种接合(通过开口683d)可以将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保持在与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对齐的位置,以有助于更快速且更容易地编码。应该理解的是,锁心柱630、630a的突起630e和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内的开口683d可以在位置上颠倒,并且还可以用多个可选的结构和元件替换,用于提供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相对于锁心柱630、630a的可松开接合和保持。 在编码过程开始之后,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的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被拉动离开锁心柱630、630a。这致使侧杆接合元件683上的开口683d和锁心柱630、630a上的突起630e之间的分离。为了在未编码状态与编码状态之间转换的这段时间内保持侧杆接合元件683的方位,可以使用推板687。在其他的特征中,推板687防止侧杆接合元件683在朝着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23移动的同时平移或者大体地枢转。因此,推板687有助于促进元件606、607、683之间的快速、简洁的接合。如所示的,推板687具有大体开放的框架结构,但是可以使用实现与刚才所述功能相同的功能的任何结构来替代。在编码过程期间,框架控制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的位置和方位,而在编码过程期间和之后框架内的开口允许侧杆684接合侧杆接合元件683并且与其相互作用。 现在将说明图26-32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编码过程。在该实施例中,锁组件629的编码过程从钥匙601的插入开始。当钥匙601进入锁心柱630时,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可以移动到这样的范围,该范围至少部分地由钥匙表面上的编码深度决定。当钥匙601被完全插入时,钥匙接合元件606、607可以抵靠着钥匙的编码表面停止。然后,可以使用编码设定机构将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联结到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例如这里的其他地方所述的用于将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相对于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移动的任何结构。 通过响应钥匙601的转动而相对于外壳614旋转锁心柱630来针对钥匙601对图26-32所示的锁组件629进行编码。当锁心柱630被转动时,侧杆接合元件683朝着钥匙接合元件606、607被移动。如上所指明的,该移动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来引起,例如通过侧杆接合元件683抵靠着外壳614的内表面的凸顶动作,通过在锁心柱630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抵靠着侧杆接合元件683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弹簧等等。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不必旋转锁心柱以编码锁。反而,根据需要可以替代地使用上述不旋转编码设定机构。例如,在参考图1-13和19-21所示实施例所披露的编码设定机构适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 如在上述几个实施例中所图示的,侧杆接合元件683的上述移动可以通过侧杆684凸顶外壳614的内部来引起,该外壳的内部进而又在侧杆接合元件683上施加力,从而将侧杆接合元件683移动进入与钥匙接合元件606、607的接合。在未编码的条件下,侧杆684从锁心柱630延伸进外壳614内的凹陷。外壳614的内侧表面可以成形为,在锁心柱630相对于外壳614旋转的同时致使侧杆684朝着锁心柱630被推动(例如,通过在外壳614的内部限定的斜面或者其他的凸轮表面)。如下面详细说明的,当侧杆684被外壳614的内侧表面强迫缩回在锁心柱630内时,侧杆684迫使侧杆接合元件683接合钥匙接合元件606、607。 如所示出的,侧杆接合元件683朝着钥匙接合元件606、607的移动允许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606、607的突起接合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683。在一些实施例中,元件606、607、683利用两元件之间的摩擦和/或匹配配合而被保持在一起,如上所述。然而,能够使用其他的接合方式,例如任何类型的插头插口配合。该接合产生了编码到钥匙601的特定凹口深度的制动栓组合623。因此,在编码状态下,侧杆接合元件683和钥匙接合元件606、607能够响应于施加在两者之中的任意一个元件上的力而移动在一起。 一旦钥匙601被移出,至少一个弹簧(未示出)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制动栓623移动到锁定状态。如上所述的,以这种方式移动制动栓623致使侧杆684被凸顶进与外壳614的接合,由此防止锁心柱630相对于外壳614的旋转。侧杆684和制动栓组合623可以以任何传统的方式或者上述关于图19-21中所公开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的方式接合。例如,侧杆684和制动栓组合623可以以任何的插头插口接合的方式接合,例如元件623、684的突起和凹陷的接合。如图31A和31B所示,侧杆接合元件683具有凹陷683c,该凹陷内可以接纳侧杆684的突起。当凹陷683c与侧杆684上的突起对齐时,侧杆684被偏压进与凹陷683c的接合(例如通过一个或多个弹簧或其他的偏压构件,未示出)。侧杆684的该移动致使侧杆684从锁心柱630内缩回并且脱离外壳614。 当正确编码的钥匙从图26-32中所示的锁组件移出时,弹簧(以传统的方式定位以偏压制动栓组合623)将弹簧加载的制动栓组合623偏压到它们的锁定位置。借助于凹陷683c的形状和匹配的侧杆突起683c,制动栓组合623的该移动径向向外压迫侧杆684,以使侧杆684接合外壳614,由此防止锁心柱630相对于外壳614旋转(并且锁定锁)。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锁大体与另一装置或其他部件相互作用,所述另一装置或其他部件包括但不局限于闩锁或各种点火部件。由于这些装置可能不具有与锁被编码时锁的运动范围等同的运动范围,因此,在编码过程期间,这些装置可能需要初始地与锁的运动隔离开。例如,某些汽车门锁只具有在正或负四十五度之间的运动旋转范围。换言之,门闩具有不能超过的受限的运动范围。由于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锁心柱在编码过程期间可以被旋转过大于与其连接的装置(例如闩锁)的运动范围,因此至少在编码过程的一部分期间,可能需要将锁与装置隔离。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的锁配备有离合器或其他的运动隔离元件,以在编码过程期间防止锁的旋转传递到被连接的一定运动范围的装置。因此,在这些实施例中,随着编码过程开始,锁心柱被旋转,但是锁输出机构(例如,连接到该装置的控制杆)不旋转。随着编码过程继续,离合器构件(或者其他隔离元件)驱动地接合锁心柱并且然后产生待被传递到锁输出机构的运动和力。因此,锁心柱的进一步旋转产生了闩锁或其他装置的运动。 图22和23中示出了隔离元件和锁输出机构的示例。在该实施例中,弹簧加载离合器593被定位在锁心柱530和输出机构594之间,并且具有两个突起593a、593b,在锁心柱530相对于离合器构件593旋转时,该两个突起分别接合锁心柱530上的两个凹陷530a、530b。突起593a与凹陷530a相似地成形,但是具有不同于凹陷593b的形状。而且,突起593b与凹陷530b相似地成形,但是具有不同于凹陷593a的形状。因此,当这些元件正确地对齐时,离合器593只接合锁心柱530。 离合器构件593的突起593a、593b初始不与锁心柱530上的凹陷530a、530b对齐,由此允许锁心柱530在没有将运动传递至输出机构594的前提下旋转。由于这些元件的形状,它们可以偏离180度或更多。然而,在锁心柱530旋转预设量之后,在锁心柱530上的凹陷530a、530b与离合器593上的突起593a、593b对齐。弹簧595偏压离合器593进入与锁心柱530的接合。在离合器593接合锁心柱530之后,锁心柱530的进一步运动被传递到输出机构594。 还是如图22和23中所示出,离合器构件593还可以具有能够在未编码条件下接合外壳514的尾构件593c。在没有该尾构件593c的情况下,由于离合器593和锁心柱530之间的摩擦接合,离合器593可能在未编码状态下能与锁心柱530一同旋转。由于尾构件593c在未编码状态下接合外壳514并且外壳514不旋转,因此离合器593不会与锁心柱530一起旋转。然而,一旦在两个元件上的突起593a、593b和凹陷530a、530b接合,则离合器593与锁心柱530肯定一起旋转。 应该理解的是,在锁心柱530上的凹陷530a、530b和在离合器构件593上的突起593a、593b可以颠倒,或者可以利用本领域所熟知的任何其他离合器机构替换,或者由在锁心柱530旋转期望的量之后进行接合以驱动输出机构的任何其他互相接合的结构或元件替换。另外,接合元件的数量和形状可以改变。例如,锁心柱530可以设置有离合器接合元件或突起,而输出机构(或者其他的中间元件)可以设置有离合器板或凹陷。在其他实施例中,这种离合器机构、结构和元件包括但是不限制于位于离合器或锁心柱上的销或止动器(dogs)、在离合器和锁心柱上的互相啮合齿等等,该销和止动器可旋转进锁心柱或离合器内的凹陷或开口内。这种可替换的离合器机构、结构和元件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 图33-34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编码锁的另一实施例。该实施例在很多方面与之前的实施例相似。例如,图33-34中示出的实施例与图26-3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个实施例都使用了相似的外壳、锁心柱和侧杆。因此,除了下面说明的机构和特征之外,关于图33-34中所示出的锁组件的其他信息可以在本发明的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找到。 与上述的前面示出的实施例相似,在图22-24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制动栓组合723在与图26-28中所示出的外壳614和锁心柱630相似的外壳和锁心柱中被使用。每个制动栓723可以由相对彼此可移动以实现编码目的的两个或更多个元件限定。例如,在图33-3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每个可编码的制动栓组合723包括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和侧杆接合元件783。在未编码状态下,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与侧杆接合元件783无关。在编码的状态下,这些元件706、707、783在相对于钥匙编码的位置被彼此联结。 与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十分相似,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具有与板制动栓相似的示出结构,该板制动栓具有开口,该开口被定位为当钥匙插入锁心柱730时允许钥匙穿过其中。尽管示出了大致O形的制动栓,但是其他类型和形状的制动栓是可能的。例如,制动栓可以具有L形、C形、T形、I形等等。与制动栓的形状无关,当钥匙被插入锁心柱时(图33-34中未示出),钥匙接合元件706、707的部分应该能够接触钥匙701的编码表面。 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还可以具有用来以传统的方式接合弹簧或其他偏压构件的部分。用于接合弹簧或其他偏压构件的该部分可以定位在元件706、707上的任何地方(例如如图33和34中所示出的壁架(ledge)或突起上)。当将钥匙从钥匙孔移出时,该偏压构件(未示出)将制动栓元件706、707偏压到锁定位置。 在图33-34中示出的实施例的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在编码的条件下接合第二制动栓元件783。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均可具有至少一个钥匙接合表面756和用于接合侧杆接合元件783的一个或多个突起和/或凹陷757。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如图34A-34C所示,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具有接合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上的一个或多个突起的开口757,例如缺口、凹陷、凹口、槽等等。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具有多个开口757,如图33和34所示。根据需要,这些开口757可以具有任何布置或间隔。然而,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757彼此大体等距离地布置。尽管示出的实施例示出了具有开口757的钥匙接合元件706、707,所述开口用于与在侧杆接合元件783上的突起754接合(如下详细说明的),该接合结构可以取代为颠倒,以实现相同的功能。 如上所述,图33-34中所示出的锁组件729还具有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如图33中所示,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具有接合侧杆784的部分和选择性地接合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的部分。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的突起采用能够接合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的一个或多个开口757的销754的形式。该销754可以具有任何期望的形状,并且在示出的实施例中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截面形状。在一些情况下,销754是可以缩回的。尽管销754可以以任何方式布置在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上,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销754非等距离地间隔开,和/或具有与在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上的开口757不一样的间隔。这种销间隔可以允许每个制动栓723具有更多潜在的编码位置,和更牢固的销754。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在编码过程期间,销754中只有一个销接合在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内的对应的开口757,同时其他的销754被钥匙接合元件706、707推进到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的主体内。在其他实施例中,两个或更多个销(或者其他的突起754)接合在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内的对应的开口757。 现在将简要说明图33-34中所示出的实施例的编码过程。在该实施例中,锁组件729的编码过程从插入钥匙(未示出)开始。随着钥匙进入锁心柱(以参考之前的实施例说明和图示的相同的方式),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可以移动到这样的范围,该范围至少部分地由在钥匙表面上的编码深度确定。当钥匙被完全插入时,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可以抵靠着钥匙的编码表面停止。 通过响应钥匙的转动而相对于外壳旋转锁心柱,锁组件被针对钥匙而编码。当锁心柱被转动时,侧杆接合元件783朝着钥匙接合元件706、707移动。该移动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引发,例如通过侧杆接合元件783抵靠着外壳的内表面的凸顶动作,通过在锁心柱的至少一个旋转位置抵靠着侧杆接合元件783直接或间接地施加力的一个或多个弹簧等等。然而,在其他的实施例中,不必旋转锁心柱以编码锁。而是,可以使用在这里说明和图示的任意一个其他实施例中的可选编码设定机构来替代。例如,参考图1-13和19-21中所述的编码设定机构可以适于在本实施例中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侧杆接合元件783的上述移动通过侧杆784凸顶外壳的内部来引起,该外壳的内部进而又在侧杆接合元件783上施加力,从而将侧杆接合元件783移动进入与钥匙接合元件706、707的接合。在未编码的条件下,侧杆784从锁心柱延伸进外壳内的凹陷。如在图26-32中所示出的实施例中,外壳的内侧表面成形为,在锁心柱相对于外壳旋转时致使侧杆784朝着锁心柱被推动(例如,通过在外壳的内部限定的斜面或者其他的凸轮表面)。如下面更详细说明的,当侧杆784被外壳的内侧表面强迫缩回在锁心柱内,侧杆784迫使侧杆接合元件783接合钥匙接合元件706、707。 如所示出的,侧杆接合元件783朝着钥匙接合元件706、707的移动允许侧杆接合制动栓元件783的销754靠近并接合钥匙接合制动栓元件706、707。如图34C中所示,在侧杆接合元件783靠近钥匙接合元件706、707时,每个侧杆接合元件783的销754中的一个与在对应的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内的开口757对齐。然而,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个制动栓723的不止一个的销和开口的对齐是可能的。因此,当两个制动栓元件彼此接合时,仅有与开口757对齐的销754保持延伸,而与剩余的开口757不对齐的其他销754被迫缩回进侧杆接合元件783。因此,侧杆接合元件783和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可以利用被接合的销754和开口757之间的摩擦配合而被保持在一起。然而,其他的接合方式是可能的,例如任何类型的插头插口配合。仅通过示例的方式,一些其他的实施例利用弹簧加载的侧杆784的作用力将销754保持在接合位置。制动栓部分783、706、707之间的接合产生了被编码到钥匙的特定凹口深度的制动栓组合723。因此,在编码的状态下,侧杆接合元件783和钥匙接合元件706、707可以响应于在两个元件中任意一个元件上施加的力而移动在一起。 一旦钥匙被移出,至少一个弹簧(未示出)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制动栓723偏压进锁定状态。如上参考在图26-32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说明的,该偏压进而致使侧杆784被径向凸顶进入与外壳的接合,由此防止锁心柱相对于外壳的旋转。所示出的侧杆784的动作实际上与前面所述的实施例中的侧杆动作相似。因此,上面所述的任何一种侧杆结构可以用于产生在钥匙移出时侧杆784与制动栓723的分离。 图35A-35J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制动栓锁组件829。与图1-13中示出的制动栓锁组件829相似,制动栓锁组件829包括可编码的侧杆884并且可以包括在锁圆柱体或锁心柱830内的制动栓823(如图35A、35E、35G和35I所示),该锁圆柱体或锁心柱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外壳814旋转(如图35H所示)。与图1-13中所示出的制动栓锁组件29相似,制动栓823相对于彼此可以自由移动。除了在图1-13中示出的制动栓锁组件29的部件之外,制动栓锁组件829可以包括具有匹配突起884a的编码杆808和具有编码楔815的侧杆884。 如图35C中所示,可编码的制动栓823均可以包括凹口857。编码杆808的凹口857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形状(例如,V形、方形等等),其可以接纳编码杆808的对应形状的匹配突起884a。每个编码杆808可以接合每个制动栓823的每个凹口857。在制动栓锁组件829被编码之前,编码杆808相对于彼此自由移动。 如图35C中所示,每个制动栓823可以包括钥匙接合部856。图35B示出了钥匙801,该钥匙可以被制动栓823的钥匙接合部856接纳。钥匙801可以包括第一编码边沿849和第二编码边沿850。然而,钥匙801可以包括任何适当数目和/或构造的编码表面和/或边沿。如图35H中所示,锁心柱830可以包括钥匙槽826。钥匙801可以插入钥匙槽826内,从而接触制动栓823的钥匙接合部856的侧部(例如顶部或底部)。因此,制动栓823可以相对于钥匙801的第一和第二编码边沿849、850而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5A中所示,制动栓823可以被接纳在锁心柱830的槽824内,从而接触钥匙801。然而,能够实现制动栓823和钥匙801之间接触的任何其他锁心柱形状是可能的(例如,沿着锁心柱830延伸的槽、在锁心柱830的一系列孔,制动栓823的延伸部可以穿过该系列孔被接纳以接触钥匙801等等)。另外,制动栓823不必非要接触锁心柱830。另外,钥匙801不必非要直接地接触制动栓823。而是,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元件的非直接接触可以是足够的。例如,钥匙801可以与随动件或其他的构件接触,该随动件或其他的构件进而又接触并移动制动栓823。 图35F是编码杆808的后(或者内)视图,在将钥匙801插入钥匙槽826并使其穿过制动栓823的钥匙接合部856之后,该编码杆相对于彼此在侧杆884的内部自由移动。如图35H中所示,侧杆884可以被定位在锁心柱830的内部,使编码杆808的后侧(或者内侧)面朝锁心柱830的中心。 如图35G和35H所示,在制动栓锁组件829被编码之前,侧杆884的编码楔815可以延伸到侧杆884的顶表面的上方。编码楔815可以执行相对于前面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图示和说明的控制杆类似的功能。在制动栓锁组件829被编码之前,由于编码杆808的匹配突起884a接合制动栓823的凹口857,因此,编码杆808可以随同制动栓823的钥匙接合部856一起自由移动(如图35C所示)。 操作者可以通过将钥匙801插入钥匙槽826并且第一次旋转锁心柱830,来为授权的钥匙(例如,钥匙801)编码制动栓锁组件829。在操作者旋转钥匙801以第一次旋转锁心柱830之前,编码楔815可以延伸到侧杆的顶表面的上方(如图35G所示)。当操作者旋转钥匙801以第一次旋转锁心柱830时,编码楔815可以沿着锁心柱830内部的斜表面827(如图35H所示)移动(ride)。在操作者第一次旋转(例如,顺时针旋转大约90度)钥匙801之后,编码楔815可以变为被接合在锁心柱830的内部(如图35I所示)。接合锁心柱830的编码楔815可以致使编码杆808一起地紧紧配合在侧杆884内。编码杆808的匹配突起884a的摩擦和纹理可以防止编码杆808相对于彼此或相对于侧杆884移动。一旦编码杆808根据钥匙801的第一和第二编码边沿849、850被定位并且被防止相对于彼此以及相对于侧杆884的移动,则制动栓锁组件829可以被编码。一旦操作者使用钥匙801来第一旋转锁心柱,则操作者可以将钥匙801旋转到钥匙移出位置,并且从钥匙槽826移出钥匙801。 一旦制动栓锁组件829被编码,操作者就可以通过将授权的钥匙801插入锁心柱830内并且将锁心柱830旋转到锁定位置来锁定制动栓锁组件829,在该锁定位置,侧杆884防止锁心柱830旋转。当授权的钥匙801被插入钥匙槽826并被旋转到锁定位置且移出时,制动栓823移动到锁定状态,在该锁定状态,制动栓823不能适当地对齐并且接合编码杆808。因此,编码杆808不允许侧杆884从外壳814分离。 一旦制动栓锁组件829被编码,操作者可以通过将授权的钥匙801插入钥匙槽826来解锁制动栓锁组件829。制动栓823可以根据钥匙801的第一和第二编码边沿849、850来移动(例如,枢转)。如果插入授权的钥匙801,则编码杆808的匹配突起884a可以适配到所有的制动栓823的凹口857内。当每个编码杆808适当地接合每个制动栓823时,侧杆884可以从外壳814脱落并且落入锁心柱830内,从而允许锁心柱830旋转。然后,操作者可以旋转授权的钥匙801,以解锁制动栓锁组件829。 图36A-36I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可再编码锁929。如图36B和36C中所示,可再编码锁929包括外壳914、锁圆柱体930、多个薄片制动栓923、多个编码块908、侧杆984、编码杆984和提升杆985。锁圆柱体930包括钥匙槽926(如图36C所示),用于接纳第一授权的钥匙901(如图36A中所示)。当插入钥匙槽926时,第一授权的钥匙901接合多个定位在锁圆柱体930内的薄片制动栓923。如图36B和36C所示,薄片制动栓923被定位以实现锁圆柱体930在各自开口986内的径向移动,该各自开口垂直于锁圆柱体930的纵向轴线并且沿着该纵向轴线定位。薄片制动栓923平行于钥匙槽926的方向(例如,与图36F的水平方位相对应(versus)的图36C的竖直方位)移动。制动栓弹簧924可以被联结到每个相应的薄片制动栓923,以在薄片制动栓923上提供朝向锁圆柱体930的底部989的恒定偏压力。制动栓弹簧924可以防止薄片制动栓923与锁圆柱体930分离。在没有钥匙时,制动栓弹簧924还可以将薄片制动栓923保持在固定的位置,从而减少薄片制动栓923的过量噪音和移动。制动栓弹簧盖925可以被联结到制动栓弹簧924,从而将制动栓弹簧924相对于薄片制动栓923保持在预设的位置处。 如图36I所示,每个薄片制动栓923具有形成第一臂927和第二臂928的“U形”。薄片制动栓923的第一臂927可以被弯曲,以形成延伸到靠近相邻的薄片制动栓923的位置的支脚部931。薄片制动栓923的支脚部931的构造可以允许制动栓弹簧924被定位成更靠近锁圆柱体930的纵向轴线,这能够使锁圆柱体930的直径得以减小。如图36G和36I所示,多个编码块908可以被布置为,使得在独立的编码杆908上的突起910接合每个对应薄片制动栓923上的凹口935。编码块908还可以在两个平行侧部上具有锯齿909。 如图36A-36C所示,锁圆柱体盖987可以被定位在锁圆柱体930的前部988上,从而将一组防钻销982保持在锁圆柱体930内。锁圆柱体盖987可以被联结到锁圆柱体930并且可以与其旋转。锁圆柱体盖987可以包括通入孔(access hole)937,当锁圆柱体盖987被联结到锁圆柱体930时,该通入孔可以与锁圆柱体930的通入孔936对齐。 还如图36C中所示,外壳914可以包括用于接纳锁圆柱体930的孔915。连接到外壳914的保持块917可以包括开口918,当锁圆柱体930处于解锁位置时所述开口918用于接纳提升杆985(如图36D-36F中所示)。 如图36A中所示,外壳914可以被套筒920包围。该套筒920可以通过盖住外壳914的沟道913来保护锁圆柱体930,并且当授权的钥匙被插入可再编码锁929内时该套筒可以偏压编码杆946和/或侧杆984。套筒92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挠性臂976,当钥匙从可再编码锁929移出时,该一个或多个挠性臂可以接触编码杆946和/或侧杆984。套筒920还可以辅助防止通过外壳914撬开可再编码锁929。套筒920可以包在外壳914和侧杆984两者的周围,并且可以靠接保持块917的两侧。后保持圈997可以将锁圆柱体930保持在外壳914内。 如图36A中所示,弹簧盖921可以被连接到保持块917。弹簧盖921可以包括可接合保持块917上的开口953(如图36B-36C中所示)的突起952。在可再编码锁929的一个实施例中,套筒920和弹簧盖921可以结合为单个部件(例如,由金属或塑料单件构造而成)。在第一授权钥匙901被插入钥匙槽926之后,结合的套筒920和弹簧盖921在装配过程结束时可以滑入适当位置。然而,结合的套筒920和弹簧盖921可以在可再编码锁929被编码之前滑入适当位置。例如,在装配和/或安装期间,可以将万能钥匙插入钥匙槽926。 如图36D和36E中所示,弹簧盖921可以包括偏压构件966,以朝着锁圆柱体930偏压提升杆985。提升杆985在一端可以包括枢轴922,从而当提升杆985相对于保持块917的开口918移动时,提升杆985围绕着枢轴922旋转。提升杆985可以包括接合部990,该接合部可以接触枢转杆991的促动尖994。枢转杆991还可以被定位在保持块917的开口918内,并且可以围绕着枢轴992枢转。如图36C所示,枢转杆991可以向下延伸进保持块917,从而枢转杆991的至少一个底角993可以被插入外壳914的通入孔919内的工具905接触。当枢转杆991围绕着枢轴992旋转时,枢转杆991的促动尖994可以移动。促动尖994可以接触提升杆985的接合部990,从而提升杆985围绕着枢轴922旋转。提升杆985还可以包括抓钩995(catch),用于接纳编码杆946的配件945。 如图36G-36H中所示,侧杆984可以联结到编码杆946。编码杆946可以包括一系列的立柱950作为配件,该立柱从编码杆946的相对侧延伸。该立柱950均可以具有用于啮合编码块908上的锯齿909的锯齿951。编码块908的各锯齿909之间的距离可以是与钥匙凹口的不同深度相关的标准距离,从而编码块908的位置可以根据钥匙凹口在特定的薄片制动栓923的特定轴向位置处的深度而变化。如图36B、36C、36G和36H中所示,编码块908可以被定位在侧杆984的沟道983内,以实现接合编码杆946的立柱950。如图36D中所示,套筒920的挠性臂976可以将侧杆984朝着锁圆柱体930偏压,从而编码块908的突起910被朝着薄片制动栓923偏压。 可以在装配期间进行可再编码锁929的初始编码。可再编码锁929可以被完全装配,除了编码杆和套筒920之外(具有或者不具有形成为一体的弹簧盖921)。在这点上,相对于定位在薄片制动栓923的凹口935内的编码块908的突起910来说,薄片制动栓923和编码块908可以都位于相同的垂直位置。可以允许编码块908仅在侧杆984的沟道983内沿着大体垂直于锁圆柱体930的纵向轴线的线而移动。可以将授权的钥匙901插入可再编码锁929,这致使薄片制动栓923和它们相应的编码块908移动进相对于授权钥匙901的位置。编码杆946可以穿过外壳914插入并进入侧杆984,从而相对于侧杆984锁定编码块908。当编码块908的锯齿909与编码杆946的对应的锯齿951匹配时,编码块908和编码杆946可以被锁定在一起(如图36G所示)。从编码块908和编码杆946的任一个锯齿的尖顶到另一个锯齿的尖顶的距离能够大致等于标准钥匙凹口的深度。 当编码杆946将编码块908锁定在适当位置时,在没有钥匙插入锁圆柱体930或将未授权钥匙插入锁圆柱体930时,侧杆984可以延伸进外壳914的凹口916(如图36B和36C中所示)。当插入授权钥匙901时,薄片制动栓923的凹口935可以与编码块908的突起910对齐。编码杆946可以落入侧杆984的开口977内(如图36B和36C中所示),以接合对齐的编码块908,从而允许旋转锁圆柱体930。一旦完成初始编码,可以将套筒920(具有或者不具有形成为一体的弹簧盖921)包在外壳914的周围。 一旦装配后,锁就可以是已经针对第一授权钥匙901被编码了。在锁定的位置,钥匙槽926可以是垂直的,而编码块908的锯齿909可以被编码到编码杆946的立柱950的锯齿951并且与其接合。在锁定位置,薄片制动栓923可以朝着锁圆柱体930的底部989被偏压,并且编码块908的至少一个突起910不与薄片制动栓923的凹口935接合。因此,侧杆984与外壳914的凹口916接合,并且锁圆柱体930不能旋转。为了解锁可再编码锁929,当钥匙槽926是竖直时,可以将第一授权钥匙901插入钥匙槽926(如图36B中所示)。当将第一授权钥匙901插入钥匙槽926时,薄片制动栓923可以根据第一授权钥匙901的凹口而移动。编码块908的所有的突起910可以接合薄片制动栓923的对应的凹口935。然后,侧杆984能够被套筒920的一个或多个挠性臂976超着锁圆柱体930而向内偏压。然后,锁圆柱体930可以自由地顺时针旋转大约90度,从而到达解锁位置(如图36D中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锁圆柱体930和被向内偏压的侧杆984的直径可以是大约12.75毫米。 如图36D和36E中所示,为了将可再编码锁929再编码到第二授权钥匙(未示出),锁圆柱体930可以处于再编码位置,其中第一授权钥匙901被插入在钥匙槽926。如图36D中所示,在再编码位置,编码杆946的配件945可以与提升杆985的抓钩995对齐。枢转杆991可以分别与外壳914、锁圆柱体936和锁圆柱体盖987的通入孔919、936和937相对齐。如图36E中所示,当与通入孔919、936和937对齐并且第一授权钥匙901被完全插入钥匙槽926时,可以将再编码工具905插入对齐的通入孔919、936和937。再编码工具905可以是曲别针(paperclip)或其他的单向尖叉状的物体。当将再编码工具905插入通入孔919、936和937时,再编码工具905可以接触枢转杆991的底角993,致使枢转杆991围绕着其枢轴992移动。当枢转杆991移动时,促动尖994可以接触提升杆985的接合部990,致使枢转杆991抬高提升杆985。当提升杆985抬高时,抓钩985可以将编码杆946的配件945拉出与编码块908的接合,如图36C中所示。 可再编码锁929的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具有配件(未示出)的编码杆946,该配件被构造为直接与工具905接合,从而不需要提升杆985和枢转杆991。工具905可以接合编码杆配件945并且可以将编码杆946移动脱离与编码块908的接合。 编码块908的突起910可以继续与薄片制动栓923的凹口935接合。当再编码工具905保持在通入孔919、936和937内时,可以将第一授权钥匙901移出。薄片制动栓923和编码块908可以自由地沿着锁圆柱体930内的开口986移动。当再编码工具905保持在通入孔919、936和937内时,可以将第二授权钥匙插入钥匙槽926。薄片制动栓923和编码块908可以一起移动到对应于第二授权钥匙上的凹口的新位置。在第二授权钥匙完全插入之后,可以将再编码工具905移出。 如图36D中所示,当移出再编码工具905时,编码杆985被弹簧盖921的偏压构件966朝着锁圆柱体930推动到适当位置,这可以通过将编码杆985的立柱950上的锯齿951与编码块908上的锯齿909接合而将第二授权钥匙的编码锁定到侧杆984。然后,可再编码锁929可以只利用第二编码钥匙操作,并且可以逆时针旋转90度而被锁定。 如图36B和36C中所示,为了消除锁组件929针对未完全插入的钥匙而被编码的可能性,可以将止转块980定位在锁圆柱体930内。止转块980可以在钥匙移出位置以及再编码位置处接合外壳914。当将钥匙完全插入时,止转块980可以被钥匙拉出与外壳914的接合。每次钥匙被挠性臂981移出时,止转块980可以返回到其接合位置,该挠性臂981是被成型到止转块980的。在锁圆柱体930可以被钥匙旋转之前,除了薄片制动栓923适当地与编码块908对齐之外,通过要求止转块980与外壳914分离,止转块980还可以用作可编码锁929内的防撬特征。如在图36B和36C中所示,防钻销982通过帮助防止移动、弯曲、或断开锁圆柱体930,还可以起到对于偷盗的威慑作用。防钻销982可以被插入邻近钥匙槽926和通入孔936的锁圆柱体930内。 刚说明的制动栓元件的变型是所示实施例的变型但仅是所示实施例可能的变型中的一些变型,这些可能的变型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例如,上文对于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提供了有限量的替换。然而,上面说明的变型适用于在这里表述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上面说明和在图中图示的实施例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表示,并且本意不是对本发明的构思和原理进行限制。由此,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元件和它们的构造和布置进行各种修改。例如,参考每个锁组件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29,对于锁组件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29的特征和元件的各种替换进行了说明。除了所示每个实施例在上面描述为相互排斥或不一致的特征、元件、和操作方式之外,应该注意的是,参考每个锁组件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29说明的替换的特征、元件和操作方式可应用于其他的实施例中。贯穿上面说明的实施例已经公开了某些结构特征的很多种变型。不能仅仅是因为某些变型没有相对于一个或多个实施例而被公开,就意味着这些变型不能应用于这些实施例。例如,任何编码设定机构可以被改变成与公开的每个实施例一起工作。作为另一示例,关于一个实施例中的侧杆而公开的防撬机构在将任意一个其他实施例进行微小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应用于这些实施例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部分或所有的制动栓6、106、206、306、406、506、606、706可以被颠倒和/或旋转,以用作第二或不同组的制动栓7、107、207、307、407、507、607、707。在这些实施例中,在两组中的制动栓可以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由此减少应用在锁组件中不同部件的数量并且降低锁组件的制造成本。 落入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的各种修改的另一示例还是关于制动栓。尽管这里说明的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以钥匙接合元件、外壳接合元件、侧杆接合元件等术语表示制动栓的部分,但是这些术语不限制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同时也不涉及制动栓与钥匙、侧杆及外壳之间的这种接合或接触。本发明的制动栓元件可以接合其他的元件并且用作其他的功能。例如,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使用了用于读取钥匙编码的制动栓元件以及通过在锁心柱和外壳之间桥接剪切线来执行锁定功能的制动栓元件。然而,这些功能均不被限制到特定的制动栓部分。反而,如下面简要说明的,“钥匙接合元件”可以执行与“侧杆接合元件”和“外壳接合元件”的功能相同的很多功能。类似地,这里说明的其他制动栓元件可以适于执行也在这里说明的其他制动栓元件的功能中的一个或多个。 仅通过示例的方式,参考图11E,钥匙接合元件7可以被修改成也通过与外壳接合元件4相似的方式而接合外壳。这样的一种修改可以包括将外壳接合元件4的弯曲臂52(其示出为位于横截面平面之外)连接到钥匙接合元件7,而不是连接到外壳接合元件4或者同时也连接到外壳接合元件4。因此,“钥匙接合元件”在锁定位置可以接合钥匙的编码表面并且接合外壳,而“外壳接合元件”主要起到保持锁的编码的目的的作用。然而,当将错误的钥匙插入锁内时,“外壳接合元件”在即使没有弯曲臂52的情况下仍然接合外壳。在这种情况下,标记为32(在图11A中)的外壳接合元件的部分将延伸进外壳,从而防止锁心柱旋转。 参照图18,这里将说明制动栓元件的可能修改的功能的另一示例。该实施例的钥匙接合元件306还可以被修改,以防止锁心柱相对于外壳旋转。如所示的,钥匙接合元件306具有大体U形构造。U形的任意一端在锁定位置可以被延伸以接合外壳。可替换地,可以利用传统的侧杆替换杆370。由此,侧杆和“钥匙接合元件”306可以具有上面描述的突起/凹陷的接合,用于控制侧杆的位置。在这种布置中,“钥匙接合元件”还是“侧杆接合元件”。 尽管上面参考了它们在车辆方面的应用而说明了在图1-35中示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应该理解的是,该种锁组件可以在很多其他应用中使用。仅通过示例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的锁组件可以用于锁定建筑物或者房屋的门、围栏、壁柜、保险箱等。
《锁装置和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锁装置和方法.pdf(1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对锁进行编码和再编码的锁组件和方法。锁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外壳、锁圆柱体、多个制动栓、多个编码杆、及侧杆。锁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外壳、锁圆柱体、多个制动栓、多个编码块、侧杆和编码杆。 。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