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沥青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玻纤沥青瓦.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7269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6.11CN203637269U(21)申请号 201420023818.0(22)申请日 2014.01.15B32B 9/04(2006.01)B32B 13/04(2006.01)B32B 13/06(2006.01)B32B 13/12(2006.01)B32B 25/00(2006.01)B32B 17/02(2006.01)B32B 3/10(2006.01)B32B 33/00(2006.01)E04D 5/10(2006.01)(73)专利权人刘启东地址 262700 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台头镇工业园。
2、(台头镇三楼村)(72)发明人刘太安 郑家玉 贾皓艳(74)专利代理机构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代理人李江(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玻纤沥青瓦(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玻纤沥青瓦,包括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侧覆有第二SBS改性沥青层,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的一侧覆有第一SBS改性沥青层,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内包覆有内钢丝网层,第一SBS改性沥青层内包覆有第一改性沥青内钢丝网层;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侧覆有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的一侧覆有隔离膜层。(51)。
3、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37269 UCN 203637269 U1/1页21.一种玻纤沥青瓦,包括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的一侧覆有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内包覆有内钢丝网层(4),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内包覆有第一改性沥青内钢丝网层(41);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
4、层(3)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2),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2)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的一侧覆有隔离膜层(1);所述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聚硫橡胶粘覆层(6),聚硫橡胶粘覆层(6)远离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的一侧覆有砂层(7);内钢丝网层(4)由交错设置的钢丝(402)组成,交错设置的钢丝(402)形成三角形的网孔;所述内钢丝网层(4)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尖状物(40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玻纤沥青瓦,其特征在于: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由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第二聚酯胎与玻。
5、纤复合层(52)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压合而成,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设置在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的两侧,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的厚度相等,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的厚度为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的一半。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637269 U1/2页3一种玻纤沥青瓦技术领域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水卷材,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玻纤沥青瓦。背景技术0002 玻纤胎沥青瓦具有质轻性柔,美观和谐,经济适用,安装快捷方便,施工简单等特点,可用于别墅、多层和高层建筑的坡屋顶上,能美化城市和。
6、住宅小区的景观,现已成为防水行业的主流产品,是国建要求推广应用的新型防水材料之一。0003 但使用传统玻纤胎沥青瓦有些性能指标还不能充分满足防水工程的要求,给防水施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传统的玻纤沥青瓦其硬度和强度不高,容易破损,抗风揭能力差。发明内容0004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玻纤沥青瓦,该玻纤沥青瓦具有强度高、不容易破损,抗风揭能力强的优点。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6 一种玻纤沥青瓦,包括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侧覆有第二SBS改性沥青层,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的一侧覆有第一SBS改。
7、性沥青层,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内包覆有内钢丝网层,第一SBS改性沥青层内包覆有第一改性沥青内钢丝网层;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侧覆有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的一侧覆有隔离膜层;所述第一SBS改性沥青层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侧覆有聚硫橡胶粘覆层,聚硫橡胶粘覆层远离第一SBS改性沥青层的一侧覆有砂层,内钢丝网层由交错设置的钢丝组成,交错设置的钢丝形成三角形的网孔;所述内钢丝网层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尖状物。0007 以下是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0008 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由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第二聚酯胎与玻。
8、纤复合层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压合而成,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设置在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两侧,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厚度相等,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厚度为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的一半。0009 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的设置可使防水卷材比较牢固的粘在附着物上,增强了防水卷材的防风揭能力,两层改性沥青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卷材的柔韧性,砂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卷材的抗老化性,特别是内钢丝网层由交错设置的钢丝组成,钢丝网层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尖状物,增加了整体防水卷材的刚性和抗损坏能力。001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0011 。
9、附图说明 0012 附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玻纤沥青瓦的结构示意图;说 明 书CN 203637269 U2/2页40013 附图2为内钢丝网层的结构示意图;0014 附图3为尖端的结构示意图。0015 图中:0016 1-隔离膜层;2-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3-第二SBS改性沥青层;4-内钢丝网层;5-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6-聚硫橡胶粘覆层;7-砂层;31-第一SBS改性沥青层:41-第一改性沥青内钢丝网层;51-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401-尖状物;402-钢丝。具体实施方式0017 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一种玻纤沥青瓦,包括聚。
10、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所述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的一侧覆有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内包覆有内钢丝网层4,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内包覆有第一改性沥青内钢丝网层41;所述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2,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2远离第二SBS改性沥青层3的一侧覆有隔离膜层1;所述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远离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的一侧覆有聚硫橡胶粘覆层6,聚硫橡胶粘覆层6远离第一SBS改性沥青层31的一侧覆有砂层7。0018 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由三层。
11、不均匀厚度的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压合而成,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设置在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的两侧,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的厚度相等,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的厚度为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的一半,三层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压合而成,增加了整体方式卷材的柔韧性。0019 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设置在第二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2的两侧,第一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1和第三聚酯胎与玻纤复合层53的厚度相等,经过发现,此种厚度设置,其柔韧性及各项。
12、参数好于厚度相等的时候。0020 如附图2所示,内钢丝网层4由交错设置的钢丝402组成,交错设置的钢丝402形成三角形的网孔,由于网孔是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强,强度高,能增加防水卷材的刚性,使防水卷材更加牢固。0021 附图3所示,所述内钢丝网层4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尖状物401,所述圆锥形的尖状物401在内钢丝网层4上不均匀的分布设置;改性沥青包覆在内钢丝网层4上,尖状物401的设置增加了钢丝网在改性沥青中的附着力。0022 乙丙烯酸酯自粘胶层2的设置可使防水卷材比较牢固的粘在附着物上,增强了防水卷材的防风揭能力,两层改性沥青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卷材的柔韧性,砂层的设置增加了防水卷材的抗老化性,特别是内钢丝网层4由交错设置的钢丝402组成,钢丝网层4的上下两表面设置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尖状物401,增加了整体防水卷材的刚性和抗损坏能力。说 明 书CN 203637269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37269 U2/2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37269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