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409340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68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420025931.2

申请日:

2014.01.15

公开号:

CN203684212U

公开日:

2014.07.02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5/34申请日:20140115授权公告日:20140702终止日期:20150115|||授权

IPC分类号:

E02D5/34; E02D5/46; E02D5/36

主分类号:

E02D5/34

申请人: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发明人:

王建平; 范力; 姚修文; 樊胜军; 孙淮; 刘佳伟

地址:

71005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

代理人:

林兵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喷桩和灌注桩,其中,所述旋喷桩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位于旋喷桩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喷桩桩身强度较低,受荷载后易在桩身浅部发生破坏的问题;灌注桩在地层条件复杂时难以成孔,施工过程易于塌孔而形成桩身缩颈和断桩;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避免了材料浪费,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的桩体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桩身受压不易破坏;地层适应性强,同时施工简便、对环境污染小且成本低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的旋喷桩(3)和灌注桩(2),其中,所述旋喷桩(3)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2)位于旋喷桩(3)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3)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3)顶部距上方地面的距离为1.5~2倍旋喷桩桩径。

说明书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
背景技术
目前,旋喷桩和混凝土灌注桩均广泛应用于各种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中。旋喷桩通过高压喷射流切割搅碎土体成为散颗粒状,使其和水泥浆液混合,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状固结体,起到加固土体的作用,具有受地层土质条件影响较小,宜于成桩等优点。但是,由于旋喷桩桩身材料为水泥和地基土的拌合物,桩身强度较低,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桩身浅部易产生局部受压破坏,使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降低;而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强度较高,但其施工过程受场地土质条件影响较大,特别在地下水位以下,当土质较软或者遇到砂砾石层时,成孔困难,易产生塌孔,形成桩身缩颈或断桩,影响桩的质量,同时灌注桩的造价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该地基处理简易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1)旋喷桩桩身强度较低,受荷载后易在桩身浅部发生破坏的问题;(2)灌注桩在地层条件复杂,尤其在地下水位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砂砾石层,难以成孔,施工过程中易于塌孔而形成桩身缩颈和断桩等质量问题;(3)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 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4)避免了材料浪费,降低了工程造价。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喷桩和灌注桩,其中,所述旋喷桩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位于旋喷桩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
进一步的,所述旋喷桩顶部距上方地面的距离为1.5~2倍旋喷桩桩径。
与现有的旋喷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1)施工简便。由于灌注桩施工在地基土层浅部进行,施工中受地下水位和地层影响较小,避免了当土质较软或者遇到砂砾石层时,成孔必须采用泥浆护壁,容易产生塌孔而造成桩身缩颈或断桩等质量问题。
(2)缩短了地基处理施工工期。正常情况下,旋喷桩施工完28天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采用组合材料桩,由于灌注桩桩身强度较高,在灌注桩施工完7~10天,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3)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组合材料桩,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
(4)地基处理简易桩承载力。能够有效地将荷载传递给其下的旋喷桩,再通过旋喷桩传到地基深部持力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
图中各标号含义:1-地基土、2-灌注桩、3-旋喷桩、4-桩端标高。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喷桩3和灌注桩2,其中,所述旋喷桩3顶部开有榫眼,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3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灌注桩2位于旋喷桩3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发明人给出如下实施例。
某住宅楼长45.1m,宽17.7m,地面以上为7层,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2.5m。地基处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设计桩径700mm,桩距1.7m,呈正方形布置,单桩设计长度为6.5m。地基处理简易桩施工完成后,在其上铺设500mm厚自然级配砂石垫层。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300kN。具体施工过程如下:
(1)根据设计的桩位布置进行放线定位。
(2)钻孔。
(3)插管。将喷管插入地层预定深度。
(4)将预拌好的水泥浆通过高压注浆管注入到地基土中,注浆时注浆管边旋转、边提升。
(5)待旋喷桩桩顶施工到距离停机面1.2m时停止注浆,立即拔出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并冲洗干净,至此,旋喷桩3施工完成。
(6)旋喷桩3施工完成3天后,在每个旋喷桩的上方土体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成孔方式采用人工开挖,孔径大小为700mm,孔深1.5m;旋喷 桩与灌注桩的轴心重合,以保证旋喷桩和灌注桩组合材料桩垂直受力。
(7)在每个旋喷桩的桩顶部位开凿榫眼,榫眼轴心与旋喷桩中心重合,榫眼直径350mm,深300mm,然后将榫眼及孔内沉渣清理干净。
(8)灌注灌注桩。
灌注桩施工完成28天后,抽取3根工程桩进行了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如图3所示。在终止荷载600kN压力下,沉降量分别为5.611mm、9.042mm和7.157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300kN,满足设计要求,加固效果良好。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212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CN203684212U(21)申请号 201420025931.2(22)申请日 2014.01.15E02D 5/34(2006.01)E02D 5/46(2006.01)E02D 5/36(2006.01)(73)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地址 710055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路13号(72)发明人王建平 范力 姚修文 樊胜军孙淮 刘佳伟(74)专利代理机构西安恒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6代理人林兵(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

2、喷桩和灌注桩,其中,所述旋喷桩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位于旋喷桩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旋喷桩桩身强度较低,受荷载后易在桩身浅部发生破坏的问题;灌注桩在地层条件复杂时难以成孔,施工过程易于塌孔而形成桩身缩颈和断桩;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避免了材料浪费,降低了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的桩体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桩身受压不易破坏;地层适应性强,同时施工简便、对环境污染小且成本低等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9)中华人民。

3、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212 UCN 203684212 U1/1页21.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的旋喷桩(3)和灌注桩(2),其中,所述旋喷桩(3)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2)位于旋喷桩(3)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3)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其特征在于,所述旋喷桩(3)顶部距上方地面的距离为1.52倍旋喷桩桩径。权 利 要 求 。

4、书CN 203684212 U1/2页3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技术领域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土木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背景技术0002 目前,旋喷桩和混凝土灌注桩均广泛应用于各种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中。旋喷桩通过高压喷射流切割搅碎土体成为散颗粒状,使其和水泥浆液混合,凝固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圆柱状固结体,起到加固土体的作用,具有受地层土质条件影响较小,宜于成桩等优点。但是,由于旋喷桩桩身材料为水泥和地基土的拌合物,桩身强度较低,在建筑物荷载作用下,桩身浅部易产生局部受压破坏,使单桩或复合地基的承载力降低;而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强度较高,但其施工过程受场地土质条件影响较大。

5、,特别在地下水位以下,当土质较软或者遇到砂砾石层时,成孔困难,易产生塌孔,形成桩身缩颈或断桩,影响桩的质量,同时灌注桩的造价相对较高。发明内容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或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该地基处理简易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1)旋喷桩桩身强度较低,受荷载后易在桩身浅部发生破坏的问题;(2)灌注桩在地层条件复杂,尤其在地下水位以下,存在软弱土层或砂砾石层,难以成孔,施工过程中易于塌孔而形成桩身缩颈和断桩等质量问题;(3)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4)避免了材料浪费。

6、,降低了工程造价。0004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 一种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喷桩和灌注桩,其中,所述旋喷桩顶部开有榫眼,所述灌注桩位于旋喷桩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0006 进一步的,所述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0007 进一步的,所述旋喷桩顶部距上方地面的距离为1.52倍旋喷桩桩径。0008 与现有的旋喷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0009 (1)施工简便。由于灌注桩施工在地基土层浅部进行,施工中受地下水位和地层影响较小,避免了当土质较软或者遇到砂砾石层时,成孔必须采用泥。

7、浆护壁,容易产生塌孔而造成桩身缩颈或断桩等质量问题。0010 (2)缩短了地基处理施工工期。正常情况下,旋喷桩施工完28天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采用组合材料桩,由于灌注桩桩身强度较高,在灌注桩施工完710天,即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0011 (3)利用榫接把旋喷桩和灌注桩两种不同材料的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组合材料桩,可以充分发挥二者的优点、避免各自的缺点。接头部位连接可靠,整体性强,竖向承载力说 明 书CN 203684212 U2/2页4及水平抗剪力均较高。0012 (4)地基处理简易桩承载力。能够有效地将荷载传递给其下的旋喷桩,再通过旋喷桩传到地基深部持力层。附图说明0013 图1是本实用。

8、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的结构示意图。0014 图2是图1的A-A向视图。0015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0016 图中各标号含义:1-地基土、2-灌注桩、3-旋喷桩、4-桩端标高。001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0018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包括同轴的旋喷桩3和灌注桩2,其中,所述旋喷桩3顶部开有榫眼,榫眼的轴心与旋喷桩3的轴心重合,榫眼直径350400mm,深300350mm。灌注桩2位于旋喷桩3的上方且两者之间通过榫接方式连接。0019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发明人给出如下实施例。002。

9、0 某住宅楼长45.1m,宽17.7m,地面以上为7层,砖混结构,钢筋混凝土筏板基础,基础埋深为-2.5m。地基处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地基处理简易桩,设计桩径700mm,桩距1.7m,呈正方形布置,单桩设计长度为6.5m。地基处理简易桩施工完成后,在其上铺设500mm厚自然级配砂石垫层。设计要求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300kN。具体施工过程如下:0021 (1)根据设计的桩位布置进行放线定位。0022 (2)钻孔。0023 (3)插管。将喷管插入地层预定深度。0024 (4)将预拌好的水泥浆通过高压注浆管注入到地基土中,注浆时注浆管边旋转、边提升。0025 (5)待旋喷桩桩顶施工到距离停机面1.。

10、2m时停止注浆,立即拔出注浆管等机具设备并冲洗干净,至此,旋喷桩3施工完成。0026 (6)旋喷桩3施工完成3天后,在每个旋喷桩的上方土体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成孔,成孔方式采用人工开挖,孔径大小为700mm,孔深1.5m;旋喷桩与灌注桩的轴心重合,以保证旋喷桩和灌注桩组合材料桩垂直受力。0027 (7)在每个旋喷桩的桩顶部位开凿榫眼,榫眼轴心与旋喷桩中心重合,榫眼直径350mm,深300mm,然后将榫眼及孔内沉渣清理干净。0028 (8)灌注灌注桩。0029 灌注桩施工完成28天后,抽取3根工程桩进行了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如图3所示。在终止荷载600kN压力下,沉降量分别为5.611mm、9.042mm和7.157mm,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k300kN,满足设计要求,加固效果良好。说 明 书CN 203684212 U1/2页5图1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212 U2/2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212 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