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406072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20105474.7

申请日:

2009.02.11

公开号:

CN201372490Y

公开日:

2009.12.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

IPC分类号:

E04B1/68

主分类号:

E04B1/68

申请人:

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发明人:

赵顺增; 刘 立

地址:

100024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邸万杰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属于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领域。该混凝土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而成,其宽度为100-600mm,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T型缝或工字型缝。该混凝土构件使用了上述结构的后浇带。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后浇带的构造设计,用于释放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减少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具有减少二次施工的浇筑量、施工操作简便、简化施工工艺、便于在结构应力集中和变形大的部位设置、显著降低施工费用和劳动强度、无振动噪音、改善作业环境等优点,适宜于在建筑行业推广应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结构中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而成,其宽度为100-600mm。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其宽度为100mm。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T型缝或工字型缝。

4、
  一种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混凝土构件中带有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后浇带。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

6、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T型缝,T型缝长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T型缝两短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单侧钢筋表面。

7、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混凝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缝,工字型缝长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工字型缝短边分布位于混凝土构件双侧钢筋表面。

说明书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后浇带的构造设计,以及具有这种后浇带设计的混凝土构件。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中经常使用的一种用于释放收缩变形和应力的构造措施,其设置在钢筋混凝土构件之中,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使用广泛。但是现有的后浇带宽度为700-1000mm,由于用于后浇带的混凝土浇筑量比较多,一般需要在二次浇筑后浇带时重新架设泵送设备,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构件,还需要用钢板或橡胶材料特别在二次浇筑部位设置止水构造,施工比较繁杂;另外,后浇带的清洁处理麻烦,加之宽度较大,在一些特殊部位设置比较困难,因此施工单位大多不愿意在施工中采用,限制了这项技术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度较小的、能够在混凝土结构收缩变形达到要求后,采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随时进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后浇带,达到释放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减少结构产生有害裂缝的目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而成,其宽度为100-600mm。其宽度最佳为100mm。
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T型缝或工字型缝。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上述结构后浇带的混凝土构件。
该混凝土构件中带有以上所述的后浇带。
具体的,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
或者,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T型缝,T型缝长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T型缝两短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单侧钢筋表面。
或者,所述后浇带的横截面为工字型缝,工字型缝长边位于混凝土构件中间,工字型缝短边分布位于混凝土构件双侧钢筋表面。
采用以上方案,本实用新型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T型或工字型缝中的一种,没有防水要求的构件最佳横截面为直缝,有防水要求的水平构件,最佳横截面为T型缝,有防水要求的垂直缝,最佳横截面为工字型缝;T型或工字型缝的翼(指短边)的厚度是混凝土构件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上述用于浇筑后浇带的自密实膨胀混凝土,其坍落度大于220mm,限制膨胀率为0.025%-0.060%,抗压强度20-100MPa,可以是预拌混凝土或干拌混凝土中的一种,最佳方案是采用工厂预先按比例配制的干拌混凝土,再经现场加水制造。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其优点如下:
1、减少二次施工的浇筑量,施工操作简便,简化施工工艺;
2、便于在结构应力集中和变形大的部位设置后浇带;
3、能够显著降低施工费用和劳动强度;
4、无振动噪音,能够改善作业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带有直缝结构后浇带的混凝土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带有T型缝结构后浇带的混凝土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工字型缝结构后浇带的混凝土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首先提供在现浇混凝土构件变形和应力比较大的部位设置的释放变形和应力后浇带设计。后浇带是在混凝土结构浇筑后变形和应力得到释放后,再经二次后浇筑自密实膨胀混凝土形成。二次后浇筑的时间由设计师根据混凝土构件结构变形需要确定,二次浇筑于后浇带里的自密实膨胀混凝土需要湿润养护7-28天。
请结合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后浇带3是在第一次先浇筑的混凝土1中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而成,后浇带3的缝宽度为100-600mm,优选100mm。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构件要求,后浇带可以设置不同的横截面结构型式:
如图1所示剖面,显示一种适用于没有防水要求的混凝土构件,其中后浇带3的横截面为直缝形式,其位于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结构1中间。施工操作顺序如下:按照结构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钢筋直径绑扎好钢筋2,并在结构设计的预留后浇带部位用模板或钢丝(板)网隔在一次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浇筑混凝土1,待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后,可拆除模板或清理钢丝(板)网表面,形成施工缝4。两条施工缝之间的空隙即为后浇带3。等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1的变形和应力得到释放后,再往后浇带中二次浇筑自密实膨胀混凝土。
如图2所示剖面,显示一种适用于有防水要求的水平(与地面平行)混凝土构件,后浇带3横截面为T型缝,T型缝的上翼31位于混凝土构件的上表面,厚度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施工操作顺序如下:按照结构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钢筋直径绑扎好钢筋2,并在结构设计的预留后浇带部位用模板或钢丝(板)网隔在一次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浇筑混凝土1,待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后,可拆除模板或清理钢丝(板)网表面,形成施工缝4。两条施工缝之间的空隙即为后浇带3。等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1的变形和应力得到释放后,再往后浇带中二次浇筑自密实膨胀混凝土。
如图3所示剖面,显示一种适用于有防水要求的垂直(与地面垂直)混凝土构件,后浇带3横截面为工字型缝,工字型的上、下翼(31)位于混凝土构件的内外两个表面,厚度为钢筋保护层的厚度。施工操作顺序如下:按照结构设计要求的钢筋间距、钢筋直径绑扎好钢筋2,并在结构设计的预留后浇带部位用模板或钢丝(板)网隔在一次和二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浇筑混凝土1,待混凝土凝结硬化之后,可拆除模板或清理钢丝(板)网表面,形成施工缝4。两条施工缝之间的空隙即为后浇带3。等第一次浇筑的混凝土1的变形和应力得到释放后,再往后浇带中二次浇筑自密实膨胀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中,二次后浇筑用的自密实膨胀混凝土采用商品化的混凝土膨胀剂(如硫铝酸钙类膨胀剂、氧化钙-硫铝酸钙类膨胀剂、氧化钙类膨胀剂等)、减水剂(如聚羧酸类高效减水剂、萘系高效减水剂、三聚氰胺高效减水剂、氨基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等)、水泥、磨细矿渣粉或粉煤灰、砂子、石子、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其比例由原材料品质和混凝土技术指标确定。自密实膨胀混凝土的坍落度大于220mm,限制膨胀率为0.025%-0.060%,抗压强度20-100MPa,可以是预拌混凝土或干拌混凝土中的一种,最佳方案是采用工厂预先按比例配制的干拌混凝土,再经现场加水制造。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后浇带及一种混凝土构件,属于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领域。该混凝土后浇带在混凝土结构中用自密实膨胀混凝土二次浇筑而成,其宽度为100-600mm,后浇带的横截面为直缝、T型缝或工字型缝。该混凝土构件使用了上述结构的后浇带。本实用新型混凝土后浇带的构造设计,用于释放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减少结构产生有害裂缝,具有减少二次施工的浇筑量、施工操作简便、简化施工工艺、便于在结构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