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037 U(45)授权公告日 2014.07.02CN203684037U(21)申请号 201420039622.0(22)申请日 2014.01.22E01C 19/10(2006.01)(73)专利权人段少晖地址 453000 河南省新乡市卫滨区人民西路桥永朋金诺机械有限公司(72)发明人段少晖(74)专利代理机构新乡市平原专利有限责任公司 41107代理人毋致善(54) 实用新型名称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57)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包括进出料叶片、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为齿形螺旋叶片,此齿形螺。
2、旋叶片为不连续的有缺口的齿形螺旋叶片,在所述缺口的物料前进方向一侧的内筒壁上设有短齿形螺旋叶片,此短齿形螺旋叶片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缺口的长度,且与所述缺口相对或部分相对。本实用新型具有沥青受热均匀且充分的优点。(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5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1页 附图5页(10)授权公告号 CN 203684037 UCN 203684037 U1/1页21.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包括进出料叶片、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为齿形螺旋叶片,此齿形螺旋叶片为不连续的有缺口的齿形。
3、螺旋叶片,在所述缺口的物料前进方向一侧的内筒壁上设有短齿形螺旋叶片,此短齿形螺旋叶片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缺口的长度,且与所述缺口相对或部分相对。2.如权利要求1的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齿形螺旋叶片为两条或三条。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不连续齿形螺旋叶片的缺口为一个或两个。权 利 要 求 书CN 203684037 U1/1页3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0001 技术领域: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特别是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0003 背景技术:0004 现有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
4、片,在滚筒的圆柱部分的内筒壁上设置多头螺旋叶片,这种叶片结构,随着滚筒转动物料在轴向被推进,在对现物料加热过程中出现物料受热不均匀,部分物料(沥青)受热过度而碳化,而有的部分沥青尚未热透,影响作业。0005 发明内容:0006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设计一种物料受热均匀且充分的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0007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搅拌叶片,包括进出料叶片、搅拌叶片和螺旋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为齿形螺旋叶片,此齿形螺旋叶片为不连续的有缺口的齿形螺旋叶片,在所述缺口的物料前进方向一侧的内筒壁上设有短齿形螺旋叶片,此短齿形螺旋叶片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的。
5、缺口的长度,且与所述缺口相对或部分相对。所述齿形螺旋叶片为两条或三条。所述不连续齿形螺旋叶片的缺口为一个或两个。0008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沥青受热均匀且充分的优点。0009 附图说明:0010 图1是本实用新型路面热再生加热滚筒的主视图;图2是图1的右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面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去除筒体后搅拌叶片分布示意图。0011 具体实施方式: 0012 为了解决现有加热滚筒中叶片对物料搅拌成形的加热不均匀而导致的部分沥青过热碳化而另一部分受热不充分的问题,经过研究和大量实验,对叶片的形状和分布进行改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主要改进部分是,筒体1内的螺旋叶。
6、片的形状改变为,叶片的顶端由平顶变为齿形顶,并且每条螺旋叶片2自进(出)料锥形段的末端到圆柱形滚筒后部的直搅拌叶片的端头为不连续的齿形叶片,即每条螺旋齿形叶片至少由两个互不连接的螺旋齿形叶片组成,在此两个互不连接的螺旋齿形叶片间形成一缺口,在此缺口的右侧(即物料前进方向一侧)内筒壁上设有一呈螺旋分布的短齿形叶片3,而对进出料锥形段的叶片和滚筒后段的搅拌叶片不作改变。此短齿形叶片的长度为等于或大于缺口的长度,该短齿形叶片与所述缺口相对或部分与缺口相对。图5给出的齿形螺旋叶片为两条,也可是三条或四条,每条齿形螺旋叶片的缺口还可以是两个。齿形螺旋叶片的作用是对较大的物料进行破碎,缺口的作用是在推进物料向后移动过程中使物料在缺口处停止轴向移动向下落到齿形螺旋叶片上使之被破碎。因而这齿形螺旋叶片的热再生加热滚筒具有沥青加热均匀且受热充分和效率高的优点。说 明 书CN 203684037 U1/5页4图1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037 U2/5页5图2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037 U3/5页6图3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037 U4/5页7图4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037 U5/5页8图5说 明 书 附 图CN 203684037 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