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

上传人:111****112 文档编号:1390209 上传时间:2018-06-12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7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72138.X

申请日:

2007.12.13

公开号:

CN101457417A

公开日:

2009.06.17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D01H 5/74公开日:20090617|||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D01H5/74; D01H5/44

主分类号:

D01H5/74

申请人:

徐 明; 徐中强; 姚礼良

发明人:

徐 明

地址:

201103上海市吴中路633弄38号201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指对环锭纺细纱机粗纱经前罗拉牵伸形成细纱的核心工作部位的组合优化设计。这个组合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使用细纱机可调式下销棒支架(本团队成员徐中强的专利:ZL 200620039228.2)技术,二是使用直径29mm至31mm的前罗拉。通过罗拉与皮辊的组合优化设计,使得纺纱握持距缩小(趋近),使罗拉与上胶辊接触弧长增加,使着力点(变速点)向中罗拉方向移动,有利于实际握持距减小,无捻区减小,有利于断头率减少。由于罗拉直径增大(一般的罗拉直径为25mm或者27mm),可以在同样线速度下降低转速,减少振动与磨损,增强抗扭抗弯性,可以使罗拉承受更大的摇架压力,适应重加压的工艺。此项技术可以使细纱的纺纱质量显著提高,可用于设计新型纺纱机及旧机改造。

权利要求书

权利要求书

对使用细纱机可调式下销棒支架专利(专利号:ZL 200620039228.2)的情况下,采用直径为29毫米到31毫米前罗拉组成细纱机纺纱的技术进行保护。保护包括使用这种技术制造纺纱机,和使用这种技术进行纺纱机改造。

说明书

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
技术领域
本技术适用于纺织工业环锭纺细纱机前牵伸区在长短胶圈环境下的细纱牵伸工艺过程。
背景技术
1,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纺织工业使用的细纱机(日东牵伸),采用前中后罗拉,均为直径22.2mm。从而使前中罗拉的中心距为39.7mm,适应于当时的棉纤维长度。当时,是使用重锤加压,前罗拉加压为8/10/12公斤双锭。而当时英国美国的另一主流细纱机(包括中国当时的部分细纱机)均采用前中后罗拉为25mm,并使用摇架加压(12/14/16公斤双锭)。但是,在纺纯棉纱时,上述日东牵伸明显优于英美的主流细纱机,其原因是,日东式的中心距(39.7mm)小于英美细纱的中心距(43mm),因而造成细纱质量的差异。
2,当使用摇架技术加压时,英美与国产细纱机的下销棒都是嵌在中罗拉前先靠山的凹槽中,从而使前中罗拉中心距很难缩小。使用可调式下销棒支架技术后,下销棒嵌在支架上,从而使前中罗拉中心距由43mm缩小到39.5mm,小于日东式的中心距39.7mm。而且摇架加压,优于重锤,从而使摇架牵伸的条干均匀度优于日东牵伸。
发明内容
1,发明目的:
(1)提高罗拉转速,为增加纺纱产量创造条件。
(2)使握持距与中心距减小,从而提高成纱质量。
(3)改善罗拉头端与尾端开关车时的滞后问题,改善粗细节现象。越是长车,越是差异大,使用较粗的罗拉能改善此现象。
2,发明内容:在使用细纱机可调式下销棒支架(专利:ZL 200620039228.2)的情况下,前牵伸罗拉由直径为25mm/27mm增大至29mm到31mm。
(1)发明方案:在使用细纱机可调式下销棒支架(专利:ZL 200620039228.2)的情况下,将前牵伸罗拉直径由25mm或者27mm增大至29mm到31mm。从而为制造新型细纱机(制造一种新型长车,达到提高质量与产量,降低能耗,节约机器制造材料,降低成本。)创造条件。
(2)发明技术的特征:
目前国内绝大数细纱机的牵伸罗拉直径为25mm(中心距的范围41.5mm到43mm),而瑞士、日本、意大利等国生产的细纱机,其前牵伸罗拉的直径均为27mm(中心距范围为42.5到45mm)。综合而言,目前各国所有细纱机的前牵伸罗拉直径均没有超过27mm,设计者通常都会考虑增加罗拉直径,但在以往的实践中都做不到27mm以上,这主要是受限于当罗拉直径放大后,通常造成中心距增大,因而使成纱条干恶化。因此这是一个在本发明以前所没有解决的难题。而采用本技术后,既能使罗拉直径增大至直径29mm以上,更大地可以增大到直径31mm,而同时又保持中心距至少为39.5mm的当今领先水准,使得细纱质量显著提高。
(3)发明优点:
A:罗拉直径增加之后,使罗拉表面与上胶辊的接触弧长增加约0.4mm,从而使胶辊与罗拉表面的接触点(着力点即变速点)向中罗拉方向前移,从而使握持距减小,有利于细纱质量的改善。
B:同样地,在该状态下,使上胶辊与前罗拉的接触点前移,使无捻区也约减少0.4mm,从而有利于断头率的减少。
C:前牵伸罗拉直径增大到29mm,由于组合配置了可调式下销棒支架,能使前中罗拉中心距仍可缩小至39.5mm,而且使握持距比仅使用支架的情况进一步缩小,它使成纱条干均匀度CV%与毛羽均有明显改善。(具体效果请见下表)
表1  使用本技术在同样机台纺同样的纱的效果比较表

试验时间:2007年10月,试验地点:上海地区某纺织厂。
D:罗拉直径增大到后,它比的罗拉更有利于减少振动,减小磨损,增加了抗扭抗弯性能,并特别有利于节约能耗。细纱机由400锭增长至1200—1600锭时,应用本技术,使罗拉直径增大更有必要。
附图说明
1,图1是罗拉直径增大变迁及本发明创新性示意图。
罗拉直径增大一直是各国纺机设计者的追求,应用本组合发明可使罗拉直径增大达到目前世界最先进水平。
2,图2是可调式下销棒支架与罗拉配置设计示意图。
3,图3是三种罗拉(直径25mm,27mm,29mm)与上胶辊接触面弧长增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环锭细纱机原来的中罗拉滑滑座上,换上带有可调式下销棒支架(专利号:ZL200620039228.2)的中罗拉滑座,并将中、后罗拉滑座相应抬高2mm,从而适应前罗拉直径增大的情况,并使罗拉配置成表面与纱线形成工作相切的状态。并将原来上胶辊的直径增大至32mm,来与前罗拉相配合。

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细纱机增大前罗拉直径2931MM中心距趋近组合配置设计.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是指对环锭纺细纱机粗纱经前罗拉牵伸形成细纱的核心工作部位的组合优化设计。这个组合设计,包括两个部分:一是使用细纱机可调式下销棒支架(本团队成员徐中强的专利:ZL 200620039228.2)技术,二是使用直径29mm至31mm的前罗拉。通过罗拉与皮辊的组合优化设计,使得纺纱握持距缩小(趋近),使罗拉与上胶辊接触弧长增加,使着力点(变速点)向中罗拉方向移动,有利于实际握持距减小,无捻区减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纺织;造纸 > 天然或人造的线或纤维;纺纱或纺丝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