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4304105A43申请公布日20150128CN104304105A21申请号201410481834922申请日20140919A01K61/00200601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地址510301广东省广州市新港西路164号72发明人张跃环喻子牛李军向志明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代理人刘明星54发明名称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本发明结合成体牡蛎具有壳顶外突、贝壳坚硬、承受能力强的特性,通过材料选取、壳顶钻孔、单体穿串、立体吊养等技术环节,创建了一套大规格。
2、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不同于传统上单体养殖模式,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工操作环节,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其成本低廉,仅为传统上单体养殖成本的1520。本发明获得的大规格单体牡蛎生长速度比传统上的养殖模式提高3050,存活率提高2030,养成后单体创建的经济价值更高,为以往单体牡蛎的38倍。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为我国单体牡蛎高端市场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货源基础,也为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10申请公布号CN104304105ACN104304105A1/1页21一。
3、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材料选取选取外观规则、贝壳完整、活力十足的成体牡蛎作为单体制备材料;B、壳顶钻孔以A步骤中牡蛎作为材料,进一步筛选左壳壳顶较为突出的个体,然后利用电钻在其壳顶至右壳交界处中间附近位置打孔,孔径为1030MM;C、单体穿串以B步骤钻孔后的牡蛎作为材料,剔除掉个别流出体腔液个体,将其串起来,穿串时,牡蛎左壳朝下,右壳向上,每两个个体间利用0510CM氧气管隔起来;D、立体吊养以C步骤中穿成串的牡蛎作为材料,将其吊养在浮排、浮筏、或者悬挂在沉桩上,进行立体吊养,获得形态完整,外观相对规则的大规格单体牡蛎。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制。
4、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A的成体牡蛎为附着养成后敲打出来的单体、野生采捕剥离的单体或其他常规养成的单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B步骤将钻孔后的牡蛎串起来是根据实际养殖场地情况,每串穿30120个个体,中间穿串线绳采用直径0427MM塑胶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牡蛎为香港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长牡蛎或葡萄牙牡蛎等牡蛎经济种、相应同源或异源多倍体及其远缘杂种等。权利要求书CN104304105A1/3页3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属于海洋农业中贝类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壳顶穿孔式大。
5、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背景技术0002单体牡蛎由于其游离性而不受生长空间的限制,因而壳形规则美观,大小均匀,易于放养和收获,且经济价值更高。单体牡蛎养殖在欧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养殖方式,他们常常采用托盘或者集装箱式养殖,随着牡蛎苗种生长,不断疏散密度,养成单体,之后上市销售。0003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单体牡蛎养殖一般是从眼点幼虫利用肾上腺素或者去甲肾上腺素处理后获得,还有部分是利用先附着后脱基方式获得小规格或者中规格苗种,进行单体牡蛎养殖张志怀等,三倍体牡蛎单体规模化培育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0466971;郭文等,培育单体牡蛎的方法及采苗器,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
6、0100114998;曾志楠等,一种浅海养殖牡蛎单体方法,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号2014101769228。但是以上方法获得的单体牡蛎大小与群聚式养成的牡蛎相似、且成本较高。如何创建一套成本低廉的大规格单体牡蛎制备方法,获得更高的经济价值势在必行。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于当前市场上销售单体牡蛎规格偏小,价值偏低的现状,提供一种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不但操作简便、成本低廉,而且获得的单体牡蛎规格大、经济价值更高。0005本发明的壳顶穿孔式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0006A、材料选取选取外观规则、贝壳完整、活力十足的成体牡蛎作为单体制备材。
7、料;0007B、壳顶钻孔以A步骤中牡蛎作为材料,进一步筛选左壳壳顶较为突出的个体,然后利用电钻在其壳顶至右壳交界处中间位置打孔,孔径为1030MM;0008C、单体穿串以B步骤钻孔后的牡蛎作为材料,剔除掉个别流出体腔液个体,将其串起来,穿串时,牡蛎左壳朝下,右壳向上,每两个个体间利用0510CM氧气管隔起来;0009D、立体吊养以C步骤中穿成串的牡蛎作为材料,将其吊养在浮排、浮筏、或者悬挂在沉桩上,进行立体吊养;经过0515年,即可以获得形态完整,外观相对规则的大规格单体牡蛎。0010所述的A步骤材料选取中,因为每一种牡蛎生长周期不同,所以其选取时期不同,如葡萄牙牡蛎05年就可以销售,长牡蛎1。
8、0年也达到上市规格,熊本牡蛎15年达到上市规格,香港牡蛎与近江牡蛎2年才可以达到上市规格。在本发明中,一般只需是成体牡蛎即可。该成体牡蛎可以是附着养成后敲打出来的单体、野生采捕剥离的单体及常规养成的单体。0011所述的B步骤壳顶钻孔中,打孔时要观察好打孔位置,打孔过于靠近壳顶,其承说明书CN104304105A2/3页4受力会减弱,容易导致养殖过程中脱落;打孔位置过于远离壳顶,容易呆滞体腔液流出,牡蛎死亡。根据实际养殖场地情况,每串穿30120个个体;中间穿串线绳优选采用直径0427MM塑胶绳。0012所述的D步骤立体吊养中,针对于起点规格小的牡蛎物种如熊本牡蛎,可以采用浮排、浮筏吊养;对于起。
9、点规格就该较大的物种如香港牡蛎、近江牡蛎,最好沉桩盘旋吊养;对于起点规格就介于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的物种如长牡蛎、葡萄牙牡蛎,既可以采用浮排、浮筏,也可以采用沉桩盘旋吊养。0013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香港牡蛎、近江牡蛎、熊本牡蛎、长牡蛎、葡萄牙牡蛎等牡蛎经济种、相应同源或异源多倍体及其远缘杂种等。0014本发明与传统上牡蛎单体苗种生产方法有着本质的不同,具有以下不同点养殖对象规格不同传统上单体牡蛎养殖的材料均来源于幼虫、小规格或者中规格苗种,起点规格小;而本发明选用的材料为商品蚝,即成体牡蛎作为单体源,起点规格大。养殖方法不同传统上单体牡蛎均采用袋养、笼养、筐养等封闭式养殖模式、养殖空间不足,容易造。
10、成个体间堆积、氧气不足及其食物匮乏,影响生长速度及其存活能力;而本发明采用的是开放式养殖模式,牡蛎可以自由的、更大限度的呼吸水中氧气,摄取食物,不但生长速度快,而且存活率高接近100。养殖成本不同传统上的单体养殖方法需要较多的养殖设施网袋、网笼、养殖筐等及人工操作更换网袋、网笼、养殖筐等,筛选牡蛎大小、清洗养殖设施及牡蛎附着物等;而本发明只需要低廉的设备费用电钻、胶丝绳及其劳动力成本钻孔及穿孔人工费,更为关键的是,本发明的养殖方法几乎不需要后续养殖管理成本,直至销售。养成后牡蛎形态不同传统上养殖的单体牡蛎均处于自由生长状态,贝壳规格,形态完整;而本发明养殖的牡蛎,形态基本与其原始形态接近,但仍。
11、然会保留钻孔前的一些形态特征,而且其左壳壳顶具有一个孔,可以作为养殖标记。养成后单体价值不同传统方法养殖的单体牡蛎规格较小,与其商品蚝大小相当;而本发明是以以往商品蚝作为单体起点,养成后单体规格更大,其重量为传统单体的35倍,经济价值相对可以提高510倍。0015本发明结合成体牡蛎具有壳顶外突、贝壳坚硬、承受能力强的特性,通过材料选取、壳顶钻孔、单体穿串、立体吊养等技术环节,创建了一套大规格单体牡蛎的制备方法。本发明不同于传统上单体养殖模式,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工操作环节,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其成本低廉,仅为传统上单体养殖成本的3050。本发明获得的大规格单体牡蛎生长速度比传统上的养殖模式提高203。
12、0,存活率提高1530,养成后单体创造的经济价值更高,为以往单体牡蛎的510倍。本发明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易于推广等优点,为我国单体牡蛎高端市场开发提供了必要的货源基础,也为该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具体实施方式0016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0017实施例10018A、材料选取于2014年3月中旬,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所,以2013年利用水泥贝壳复合式固着基养成的1龄的成体熊本牡蛎作为实验材料,将其轻轻敲下来打成单体,共获得单体12000个,壳高在35CM,重量在915G;筛选出说明书CN104304105A3/3页510。
13、870个外观规则、贝壳完整、活力十足的1龄成体牡蛎作为材料。0019B、壳顶钻孔以A步骤中牡蛎作为材料,进一步筛选左壳壳顶较为突出10260个体,然后利用电钻在其壳顶至右壳交界处中间位置打孔,孔径为1030MM之间;0020C、单体穿串以B步骤钻孔后的牡蛎作为材料,剔除掉300个腔液个体破损个体,将剩余的9960串起来,每串穿30个个体,共穿了332串;穿串时,牡蛎左壳朝下,右壳向上,每两个个体间利用05CM氧气管隔起来,中间穿串线绳采用12MM塑胶绳。0021D、立体吊养以C步骤中穿成串的牡蛎作为材料,将其吊养在广西大风江牡蛎养殖的浮排上;经过05年,获得形态完整,外观相对规则的大规格单体熊。
14、本牡蛎共计9857个,存活率为990;其壳高在79CM,鲜重为4050G。0022由于国内熊本牡蛎市场处于几乎尚未开发状态,按照美国市场的定价标准,一般重量的在2030G/个的熊本牡蛎,销售价格为06美元/个,而且其养殖成本较高;而本发明获得的熊本牡蛎,重量在4050G/个,其销售价格在3美元/个,其经济价值提升5倍,但养殖成本仅为常规单体养殖方式的3040。0023实施例20024A、材料选取于2013年3月中旬,在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湛江海洋经济动物实验所,以2012年利用水泥贝壳复合式固着基养成的1龄香港牡蛎作为实验材料,将其轻轻敲下来打成单体,共获得单体15000个,壳高在57CM。
15、,重量在2030G;筛选出14350个外观规则、贝壳完整、活力十足的1龄成体牡蛎作为材料。0025B、壳顶钻孔以A步骤中牡蛎作为材料,进一步筛选左壳壳顶较为突出13940个体,然后利用电钻在其壳顶至右壳交界处中间位置打孔,孔径在1030MM;0026C、单体穿串以B步骤钻孔后的牡蛎作为材料,剔除掉540个腔液个体破损个体,将剩余的13500串起来,每串穿50个个体,共穿了270串;穿串时,牡蛎左壳朝下,右壳向上,每两个个体间利用10CM氧气管隔起来,中间穿串线绳采用27MM塑胶绳。0027D、立体吊养以C步骤中穿成串的牡蛎作为材料,将其盘旋在湛江官渡沉桩上进行立体吊养;经过15年,获得形态完整,外观相对规则的大规格单体香港牡蛎共计12870个,存活率为953;其壳高在1215CM,鲜重为300400G。0028按照国内市场的定价标准,一般重量的在100120G/个的单体香港牡蛎,销售价格为23元/个,而且其养殖成本较高;而本发明获得的香港牡蛎,重量在300400G/个,其销售价格在2030元/个,其经济价值提升10倍,但其养殖成本较高仅为常规单体养殖的3050。说明书CN10430410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