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

上传人:r5 文档编号:1366246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PDF 页数:58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31387.8

申请日:

2000.09.29

公开号:

CN1293114A

公开日:

2001.05.02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41M5/38

主分类号:

B41M5/38

申请人: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发明人:

内藤晃; 椎名义明; 渋谷和道

地址:

日本东京

优先权:

1999.09.30 JP 278944/1999; 2000.02.01 JP 024252/2000; 2000.02.01 JP 024254/2000; 2000.02.08 JP 030516/2000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一个基底和一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热转印记录层,所述热转印记录层主要包括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微粒,所述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为0.2~1.0μm,其中,以重量为基准,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分别包含20~60%的彩色颜料、40~70%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1~30%的微粒。也介绍了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一种由热转印记录介质形成的图象载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一个承载体上的一层热转印记录层, 作为所述热转印记录层的主要成分,该热转印记录层包括:彩色颜料、非 晶类有机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微粒,所述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为0.2~1.0 μm。以重量为基准,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包含的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 物和微粒的比率为:20~60%:40~70%:1~30%的。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 包括一种软化温度为70~150℃的环氧树脂。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 包括一种玻璃态转化温度为40~100℃的丙烯酸树脂。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 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50000。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 包括一种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所述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包括 氯乙烯单元和醋酸乙烯酯单元,并且其重均分子量为10000~20000。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合物 进一步包括顺丁烯二酸单元,以重量计算,它占1~5%,其余成分为氯乙烯 单元和醋酸乙烯酯单元。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二氧化硅颗 粒被用做所述微粒。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的 平均粒径为10~300nm。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颜料的 平均粒径为50~500nm。
10: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粒的 平均粒径小于所述颜料的平均粒径。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算, 所述颜料占记录层总重量的20~30%。
1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以重量计算, 所述记录层包含至少占其总重量的90%的所述的主要成分。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 具有细长结构,所述记录层包括黄色区域、品红色区域和青色区域,沿承 载体的纵向,所述各种颜色区域依次分布在承载体上。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体 具有细长结构,所述记录层包括黄色区域、品红色区域、青色区域和黑色 区域,沿承载体的纵向,所述各种颜色区域依次分布在承载体上。
15: 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热敏头印刷机形成 图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热敏头印刷机,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 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具有图象接收表面的图象接收片上,从而形成一局部灰 度图象,其中,构成所述图象接受片的图象接收表面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 与热转印记录层中包含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是同一种类型的。
16: 一种图象载体,包含一种图象承载物和一形成在所述图象承载物 上的图象区域,其中,使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 录层形成所述图象区域。

说明书


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一种由该热转印记录介质形成的图象载体。具体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在图象接收片上形成一个灰度(areal gradation)彩色图象的热转印记录介,使用热敏头印刷机,通过热转印,通过叠压至少两种颜色而获得符合图象数据的上述彩色图象;还涉及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一种由该热转印记录介质形成的图象载体。

    就使用热敏头打印机来形成灰度图象的热转印记录系统而言,到现在为止,众所周知具有两种转印系统,即升华转印系统和熔化转印系统。

    根据升华转印系统,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由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之上热转印记录层构成,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包括可升华的染料(热转印染料)和含树脂的黏合剂,该热转印记录介质被叠压到图象接收片上,然后,热转印记录层中的可升华染料被转印到图象接收片上,转印量与热敏头的热量相一致,从而在图象接收片上形成灰度图象。

    然而,当使用可升华染料(热转印染料)来形成图象时,形成的图象的耐久性通常较差,因此,使用升华转印系统限制了该领域中打印图象的耐热性或耐光性。此外,升华转印系统中使用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缺陷在于,与熔化转印系统中所使用的记录介质相比,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记录敏感性较低,因此热转印记录介质不适于用作一种记录系统中使用的高速记录材料,该记录系统使用高分辨率热敏头,该热敏头被期望用在未来的由电池例如干电池驱动的小型化且轻型化的打印机中。

    另一方面,根据熔化转印系统,一转印片由一基底和一形成于该基底上的热熔化油墨转印层构成,所述热熔化油墨转印层包含着色剂例如染料或颜料和黏合剂例如蜡,该转印片被叠压在一图象接收片上。根据图象数据施加能量到加热装置例如热敏头上,从而使部分油墨转印层熔化粘接到图象接收片上,以形成一图象。由熔化转印系统形成地图象具有非常好的密度和清晰度,且适合于记录二值图象例如文字和线划图。

    更进一步地说,通过使用带有黄,品,青,黑油墨区域的热敏转印片,并将热敏转印片叠压在一图象接收片上,该熔化转印系统能够被用于形成一彩色图象。这种用于形成彩色图象的热敏转印片已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63-65029中公开。

    然而,对于在日本专利公开文件63-65029中公开的热敏转印片,由于在油墨层中用作黏合剂的结晶蜡具有低熔点,油墨的污迹会使图象的分辨率变差。另外,由于转印的图象的定影强度相对较低,因此当用手指用力摩擦图象部分时,图象部分可能会被擦掉。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许多方法。例如,在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61-244592中公开了一种热敏转印片,该热敏转印片上带有含不少于65%的非晶型聚合物、可脱离物质和着色剂的热敏油墨层。然而,即使对于在该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中公开的热敏转印片,由于在其油墨层中包含结晶蜡,因此由多种颜色图象叠压在一起的部分的定影强度仍然不够。

    本发明是考虑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而作出的,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防止图象的分辨率由于使用具有低熔点的结晶蜡而降低,也能够防止图象的耐久性由于使用这种蜡而下降。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在热转印时,该热转印记录介质使转印记录层具有优良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使转印图象具有高的光密度,使基于局部灰度的点的半色调的表达优良。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由上述热转印记录介质形成的图象载体。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发明人做了大量研究,发现一种由特定比例的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微粒构成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可以实现发明目的,在该种热转印记录介质中,使用彩色颜料作为着色剂,使用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替代蜡作为黏合剂。根据上述发现实现本发明。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它包括,一个承载体上的一层热转印记录层,作为主要组成部分,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包括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微粒,所述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为0.2~1.0μm,以重量为基准,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包含20~60%的彩色颜料、40~70%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1~30%的微粒。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热敏头印刷机形成图象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热敏头印刷机,根据图象数据,将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具有图象接收表面的图象接收片上,因而形成一个局部灰度图象,构成所述图象接受片上的图象接收表面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与构成热转印记录层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是同一种类型的。

    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图象载体,它包括一种图象承载物和一个形成在所述图象承载物上的图象区域,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形成所述图象区域。

    本发明的另外的目的和优点将在下文中阐明,通过叙述可部分地明白,或通过实施本发明来获知。本发明的目的和优点可利用并结合下文特别指出的内容来了解并获知。

    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图示了本发明的最佳实施例,附图结合上文的对最佳实施例的概括性描述和下文的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对本发明的本质进行阐明。

    图1是一个示意性的横截面视图,用于说明符合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图2是一个示意性的横截面视图,用于说明符合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图3是一个图表,显示了青色(酞化青染料)颜料的颗粒分布,所述染料被使用在下述的一个实施例中;

    图4是一个图表,显示了品红(品红色6B)颜料的颗粒分布,所述染料被使用在下述的一个实施例中;

    图5是一个图表,显示了黄色(双偶氮黄)颜料的颗粒分布,所述染料被使用在下述的一个实施例中;

    图6是一个图表,显示了无色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颗粒分布,其被使用在下述的一个实施例中。

    符合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的转印原理是,热转印记录层被加热介质,例如热敏头加热,因此,导致热转印记录层上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变软或变成半熔化状态,而不是热熔化状态,从而,使热转印记录层与图象接收片粘接,同时减少它对支承记录层的承载体的粘性,因此,热转印记录层被粘附在图象接收片上,因而,记录一个图象。假定这种转印与这种事实密切相关,即热转印记录层的粘度非常小,因此,可以说这种转印是在一种热粘附/薄膜剥离模式(参考日本未审查专利公开文件7-117359)上进行,而不是在传统的所谓的热熔化转印系统上进行。

    根据这种粘附薄膜的热剥离系统,当通过重叠至少两种颜色进行图象印刷时,能够获得一种清晰的影象,避免了油墨模糊。更进一步地说,被转印的图象的机械强度优良,基于局部灰度的点的中间色调的表达优良。

    符合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具有一个在承载体上的热转印记录层。

    对于能够用作承载体的材料来说,那些通常在升华转印系统或熔化转印系统内被用作热转印记录介质的材料都可以被使用,所述承载体用于承载热转印记录层。这种材料的具体实施例包括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奈二甲酸乙二酯、聚丙烯、玻璃纸、聚碳酸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酰亚胺、尼龙或聚偏二氯乙烯组成的塑料膜,所述纸包括电容器纸、石蜡纸等,最好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所述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是饱和聚合物。

    所述承载体通常是一个细长结构(带状结构),通常厚度为2~50μm,最好选择厚度为2~16μm,最佳厚度范围为2~10μm。

    被承载在承载体上的热转印记录层通常包括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细小颗粒,所述记录层具有预定的厚度。

    从加热介质例如热敏头的印刷能力和转印后图象的牢度或耐久性的角度出发,被混合在热转印记录层内的非晶类的有机聚合物的软化温度最好为70℃~150℃。

    使用热敏头,将热转印记录层热转印到一个图象接收片上的加热条件是,在180~400℃的温度范围内,加热几毫秒的时间。更进一步地说,如上所述,在进行热转印时,非晶类有机聚合物被变成软化或半熔化状态,因此,当考虑热敏头所提供的热量和非晶类有机聚合物的软化或半熔化状态时,非晶类有机聚合物的熔点的最佳上限是150℃。如果使用熔点超过150℃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时,在进行热转印时,需要大量的热量,因此,极大地缩短了热敏头的寿命。从被转印的图象的稳定性出发,非晶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的熔点的最佳下限是70℃。当使用熔点低于70℃的非晶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时,当使用手指摩擦被转印的图象时,出现不良现象,例如将产生刮痕。在有些情况下,由于玻璃态转化温度,非晶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具有某些特性。在这种情况下,非晶类有机聚合物的玻璃态转化温度最好为40~150℃。

    可以被用于本发明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具体包括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和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树脂。

    除了上述的软化温度70~150℃之外,本发明所使用的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包括1克环氧基的树脂的克数)的范围最好为600~5000,重均分子量为800~5000。如果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低于600,被转印的图象的耐久性或牢度不足,所以,当使用手指摩擦图象时,图象上将容易产生刮痕。另一方面,如果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高于5000,热转印所需的热能太多(可以说,热转印的灵敏度下降),因此,极大地缩短了热敏头的寿命,此外,记录层不能适应于图象的高速热转印。同样,如果环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低于800,被转印的图象的耐久性或牢度不足,所以,当使用手指摩擦图象时,图象上将易于产生刮痕。另一方面,如果环氧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大于5000,热转印所需的热能太多,因此,极大地缩短了热敏头的寿命,此外,记录层不能适应于图象的高速热转印。

    因此,最适合使用的环氧树脂的软化温度应该为70~150℃,环氧当量为600~5000,重均分子量为800~5000。

    这种环氧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缩水甘油醚类型的环氧树脂,例如双酚A缩水甘油醚、双酚F缩水甘油醚、间苯二酚缩水甘油醚、甲酚酚醛多缩水甘油酯、四溴双酚A缩水甘油醚、双酚六氟丙酮缩水甘油醚;缩水甘油酯类型的环氧树脂,例如二环氧甘油邻苯二酸盐酯和二环氧甘油二聚酯(diglycidyl dimerate ester);缩水甘油胺类型环氧树脂,例如三缩水甘油异氰脲酸酯、四缩水甘油氨基二苯胺和四缩水甘油甲基二甲苯二胺(tetraglycidyl methaxymene diamine);脂肪族环氧树脂,例如六氢化双酚A缩水甘油醚、聚丙二醇缩水甘油醚和新戊二醇缩水甘油醚。这些类型的环氧树脂可以被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所使用的丙烯酸树脂的玻璃态转化温度(Tg)最好为40~100℃。如果使用Tg超过100℃的丙烯酸树脂,用于热转印的热能可能会太多,因此,极大地缩短了热敏头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如果使用Tg低于100℃的丙烯酸树脂,被转印的图象的牢度不足,所以,当使用手指摩擦图象时,图象上将易于产生擦痕。

    此外,最适合使用的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的范围为2000~50000。如果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低于2000,被转印的图象的牢度不足,所以,当使用手指摩擦图象时,图象上将很快易于产生擦痕。另一方面,如果丙烯酸树脂的重均分子量高于50000,热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可能会变差,因此,使热转印的性能变差,字点的形状和尺寸的再现性下降,同时,所获得的图象的分辨率下降。

    因此,丙烯酸树脂的玻璃态转化温度最好为40~100℃,重均分子量为2000~50000。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这种丙烯酸树脂的具体例子包括丙烯酸单体的共聚物或均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正丙酯、(甲基)丙烯酸异丙酯、(甲基)丙烯酸戊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辛酯、(甲基)丙烯酸硬脂酰酯、(甲基)丙烯酸癸酯、(甲基)丙烯腈;上述丙烯酸单体或包含别的共聚单体(例如苯乙烯、丁二烯)的共聚物。这些类型的丙烯酸树脂可以被单独使用,或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使用。

    本发明所使用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具有一种氯乙烯单体和一种醋酸乙烯酯单体,Tg最好为50~90℃。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最好为10000~20000。如果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低于10000,共聚物的稳定性可能会变差,所以,在室温下由于分解,共聚物可能会变色(变黄、变褐、变黑)。此外,图象的抗摩擦力可能变得不够。所以,当使用手指摩擦图象时,图象上将易于产生刮痕。另一方面,如果重均分子量大于20000,热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度可能会变差,从而热转印性能变差,同时,所获得的图象的分辨率下降。

    以重量计算,只要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所包括的氯乙烯单体和醋酸乙烯酯单体为70%或更多,本发明所使用的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将是有用的。其它部分可以使用别的乙烯类单体。具体地说,最好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包括1~5%的顺丁烯二酸,这将使图象具有优良的耐醇性。

    混合在热转印记录层内的彩色颜料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任何一种颜料。例如,对于单黑色印刷,最好使用碳黑,对于多色印刷,热转印记录层由黄色部分、品红色部分、青色部分和如果需要黑色部分构成,上述各种颜色沿承载体的长度方向依次分布。构成每个颜色部分的颜料着色剂可以是一种单独的颜料或混合的颜料。包含在热转印记录层内的这些颜料的平均颗粒的直径范围最好是50~500nm。如果颜料的颗粒平均直径小于50nm,耐光性变差,此时,所述耐光性是颜料的一种优点。另一方面,如果颜料的颗粒平均直径大于500nm,颜料的着色性能将变差,因此,很难获得足够的光密度。

    利用MARVERUN有限公司的AUTOSIZER,根据光散射系统,库耳特颗粒计数器方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图象等,能够测量颜料的平均颗粒直径。

    在进行热转印时,对于改善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来说,混合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内的无色或浅色微粒是必需的,具体地说,为了改善用于形成被转印图象或灰度或色调再现的字点的结构,使用无色或浅色微粒。同时使用无色或浅色微粒,能使热转印而形成的图象的颜色不被遮盖。所述无色或浅色微粒包括二氧化硅、碳酸钙、瓷土、黏土、淀粉、氧化锌、特氟隆粉末、聚乙烯粉末、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2,4二氨基-6苯基均三嗪和三聚氰胺醛树脂珠。在这些材料中,优先选择二氧化硅。

    如上所述,为了改善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图象边缘的清晰性),使用无色或浅色微粒。无色或浅色微粒的平均颗粒的直径最好是10~300nm。如果微粒的平均颗粒直径超过300nm,可能无法改善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热转印的彩色图象的彩色显影可能受到防碍。

    无色或浅色微粒的平均颗粒直径最好小于所使用的彩色颜料的直径。当无色或浅色微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小于所使用的彩色颜料的直径时,热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的显著的改善被获得,同时不防碍颜料的着色性能。当仅使用颜料时,无法获得上述的改善。更具体地说,通过使用微粒,用于形成被转印图象或灰度或色调再现的字点的形状被极大地改善。此外,由于微粒的平均颗粒直径小,与增加彩色颜料的数量相比,记录层对图象接收层的粘附强度的削弱可以被减少。

    以重量计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包含的着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微粒的比率为:20-60%∶40-70%∶1-30%。

    当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所占的比例小于上述范围时,热转印记录层的机械强度很可能会变差。另一方面,如果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所占的比例高于上述范围时,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具体地说,用于形成被转印图象或色调再现的字点的形状很可能会变差。如果无色或浅色微粒所占的比例小于上述范围时,则与没有添加微粒相同,所以,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具体地说,用于形成被转印图象或色调再现的字点的形状很可能会变差。另一方面,如果无色或浅色微粒所占的比例高于上述范围时,很难获得优良的油墨流动性。更进一步地说,由于微粒的数量大于颜料的数量,颜料的着色性能被变差,同时在进行热转印时,对图象接收层的粘附性将变差。因此,颜色叠压部分的牢固性变差,因此,影响了所形成图象的牢度。

    按重量计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最好包括20~30%的着色颜料、40~70%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1~30%的微粒。包含在热转印记录层内的着色颜料的数量最佳范围为20~30%,如果着色颜料的含量低于20%,将很难获得具有所期望的光密度的图象。另一方面,如果着色颜料的含量高于30%,在进行热转印时,记录层的粘附强度将变差,因此,颜色叠压部分的牢固性变差,因此,影响了图象的牢度。

    除了上述的主要成分(着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微粒)之外,如果希望的话,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还包括别的不同的添加剂,例如颜料分散剂、涂层胶片稳定剂、抗氧化剂、抗静电剂、感光剂等。如果将所有成分的重量作为100,那么,这些添加剂的数量在10%以内。换句话说,以重量计算,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所包括的主要成分的含量为90%或更多。

    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为0.2~1.0μm。如果厚度小于0.2μm,难以获得足够的色彩密度。另一方面,如果厚度大于1.0μm,与热敏头的加热部位相应的转印将变得困难,具体地说,形成转印图象或灰度区再现的字点的形状很可能会变差。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的最佳范围是0.3~0.8μm。

    使用下述工序可以形成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将着色颜料、非晶类有机聚合物、无色微粒和上文所提到的别的添加剂分散或溶解在溶剂内,形成一种合成物,通过溶剂涂层方法,例如刮刀涂胶法、刮板涂布、空气刀涂布、凹版涂布和辊涂布,将所述合成物涂布在承载体的表面上,以获得一个涂层,所述涂层被干燥,以形成一个热转印记录层。

    为了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介质形成图象,使用一个热敏头印刷机,将热转印层转印到一个图象接收片上,所述图象接收片具有与图象数据相应的图象接收表面。热敏头直接接触记录介质的背面,所述背面上没有形成热转印层,从而,将热量传给热转印层。在此情况下,为了防止由于热敏头对承载体的粘附而造成热转印记录介质不能平稳地移动,最好在承载体的背面形成一层背涂层,所述背涂层的表面与热转印记录层所在表面相反。

    对于可用于形成背涂层的材料,可以使用包含硝化纤维的硅油、包含饱和聚合物树脂的硅油(也就是说PET树脂)、包含丙烯酸树脂的硅油、包含乙烯树脂的硅油或包含改进型树脂的硅油。为了改进背涂层的耐热性,也可以使用交联剂。背涂层的厚度最好为0.1~4μm

    图1是一个示意性的横截面视图,用于说明符合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热转印记录介质10具有一个细长的带状承载体11,在承载体11的一个表面上,沿纵向方向,黄色部分(Y)、品红色部分(M)和青色部分(C)依次分布,彼此相邻。这些部分Y、M和C构成记录层12。换句话说,热转印记录层12被分成Y、M和C这些部分。在承载体11的相反的表面上,形成一个背涂层13。

    图2显示了一种热转印记介质20,它的构成方式与图1基本相同,除了部分Y、M和C之外,多了一个黑色部分或部分(B)。沿承载体11的纵向方向,这些Y、M、C和B连续分布,彼此相邻。

    图中虽然没有显示,如果希望,在承载体11上,别的热转印记录层或用于其它目的的层可以被形成。所述别的记录层包括一种粘性转印层,该层具有热转印能力,当转印到图象接收片上时,被用做粘接层;一种防伪层,该层具有热转印能力,当转印到图象接收片上时,具有防伪效果或能够轻易地鉴别伪造品;或一种特殊作用层,例如一种可转印的全息图层或一种可转印的衍射栅层,该层具有热转印能力,当转印到图象接收片上时,起到一种特殊的装饰作用。对于满足本发明的要求来说,这些别的记录层可能不是必需的。

    应该指出的是,在上述的防伪层内,混合有微粒或薄片材料。这种材料包括荧光或磷光材料、电磁射线吸收材料或磁性材料,当使用一定波长的电磁射线(例如UV光、IR光或可见光)照射荧光或磷光材料时,荧光或磷光材料发出荧光或磷光;电磁射线吸收材料轻易地吸收一定波长的电磁射线(例如IR光);所述磁性材料具有磁性。

    作为图象接收体或图象接收片的材料,可以使用纸,例如道林纸或铜版纸;塑料薄膜,例如饱和聚合物薄膜(PET膜)、聚氯乙烯膜或聚丙烯膜;或涂布有图象接收层的纸或塑料基片。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所述图象接收体或图象接收片被用于形成图象。更进一步地说,如果涂布有图象接收层,任何基片都可以被使用。

    作为一种主要成分,图象接收层中所用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应该与热转印记录层中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属于同一种类。当用相同的方式构成图象接收层时,即使在热转印时,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层没有足够熔化,通过热转印的热量,热转印记录层能够与图象接收层很好地接触。因此,印刷可以具有足够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因而改善了热转印记录层的转印能力,具体地说,改善了用于形成图象或色调再现的字点的形状。此外,被形成的图象的图象牢度例如耐磨性和抗擦痕性是优良的。

    需要指出的是,从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层所转印的字点的厚度与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基本上相同(由于上述的热粘附/薄膜剥离模式)。

    当涉及图象接收层中的非晶类聚合物时,这里“主要成分”意味着,层中所包含的聚合物的数量比其它成分多。

    更进一步地说,当由于若干原因,例如片的特性或片表面的不均匀性或粗糙度而难以直接将图象形成在片(载体)上时,这里所述片(载体)是指图象被最终形成在其上的片(载体),可以先将图象形成在上述的图象接收片上,然后,再将被转印的图象再次转印在所希望的片或载体上。根据这种间接的转印方法,最终片的可选择范围被扩大,同时,当事先在图象接收层上涂布一层保护层时,这个保护层可以被分布在最终转印图象上,因此,改善了被转印图象的牢度。另一种方案是,当一个保护层例如,一个全息图层被事先涂布在图象接收层上时,最终被转印图象的安全性可以被改善。保护层被安置在图象接收片的基片和形成在基片上的图象接收层之间,保护层最好是可脱离的。

    对于通过使用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和前述的图象接收片,来获得基于局部灰度的色调图象表现时,所使用的提供热能的装置,任何传统的装置可被应用。即,通过控制使用这些装置提供的热能,可获得一灰度图象。

    下文将结合不同的实施例和比较例详尽地描述本发明,在下文中,除非特别说明,“份”和“%”意味着重量。更进一步地说,“分子量”意味着重均分子量。实施例Ⅰ-1

    一种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具有下述的成分:<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

    图3显示了上述的青色颜料(酞化氰染料蓝)的颗粒尺寸的分布,图4显示了上述的品红色颜料(品红色6B)的颗粒尺寸的分布,图5显示了上述的黄色颜料(双偶氮黄)的颗粒尺寸的分布,图6显示了上述的无色二氧化硅微粒的颗粒尺寸的分布。

    具有上述成分的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被依次涂布在涤纶膜的表面上,所述涤纶膜的厚度为5.4μm,该膜的背面经耐热处理,因而获得一个厚度为0.7μm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被干燥,因而获得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下述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被涂布在容易粘接的聚酯薄膜的粘接表面上,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厚度为5μm(干燥厚度)的膜,对涂布而成的膜进行高燥,因此,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30份

    丁酮                              70份

    将图象接收片叠压在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上的青色区域的表面上,通过使用热敏头,与热敏头的加热元件相应地形成一基于局部灰度的青色图象。用与形成青色图象相同的方式,通过品红色区域的热转印,一个基于局部灰度的品红色图象被形成在具有青色图象的图象接收片之上,同样,一个黄色图象被形成,从而,在图象接收片上形成基于局部灰度的全色图象。比较例Ⅰ-1

    下文给出一种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升华转印类型油墨的成分<青色油墨>

    C.I.溶剂蓝63(C.I solvent Blue 63)          5份

    丁缩醛树脂(BX-1,Seki sui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5份

    丁酮                                         60份

    甲苯                                         30份<品红色油墨>

    C.I.分散红(Disperse Red)60                  5份

    丁缩醛树脂(BX-1,Seki sui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5份

    丁酮                                         60份

    甲苯                                         30份<黄色油墨>

    C.I.分散黄(Disperse Yellow)201              5份

    丁缩醛树脂(BX-1,Sekisui化学有限责任公司)      5份

    丁酮                                         60份

    甲苯                                         30份

    具有上述成分的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各种油墨被依次涂布在涤纶膜的表面上,所述涤纶膜的厚度为5.4μm,该膜的背面经耐热处理,因而获得一个厚度为1.0μm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被干燥,因而获得比较例Ⅰ-1的升华转印类型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下文所述的用于着色接收层的油墨被涂布在容易粘接的聚酯薄膜(饱和聚合物膜;聚对苯二甲酸酯)的粘接表面上,上述胶片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厚度为4μm(干燥厚度)的膜,对涂布而成的膜进行高燥,使它在45℃下老化一个星期,从而,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用于着色接收层的油墨>

    缩醛树脂                               10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10份

    硅油                                    2份

    异氰酸酯树脂                            3份

    丁酮                                   50份

    甲苯                                   25份

    由此获得的图象接收片的着色接收表面被叠压在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上,通过利用热敏头,黄色层、品红色层和青色层被依次印刷,因而获得一个升华转印的全色图象。比较例Ⅰ-2

    除了所有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层,也就是青色层、品红色层和黄色层的厚度为1.2μm之外,使用与比较例I-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比较例Ⅰ-3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的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比较例Ⅰ-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

    丁酮                                    71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

    丁酮                                    71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

    丁酮                                 71份比较例Ⅰ-4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的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比较例Ⅰ-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热转印记录介质中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1)

    软化温度:64℃;环氧当量:450~500;

    分子量: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1)

    软化温度:64℃;环氧当量:450~500;

    分子量: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1)

    软化温度:64℃;环氧当量:450~500;

    分子量: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Ⅰ-5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的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比较例Ⅰ-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热转印记录介质中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10)

    软化温度:169℃;环氧当量:3000~5000;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10)

    软化温度:169℃;环氧当量:3000~5000;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10)

    软化温度:169℃;环氧当量:3000~5000;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Ⅰ-6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的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比较例Ⅰ-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热转印记录介质中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4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4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4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比较例Ⅰ-7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的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比较例Ⅰ-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从热转印记录介质中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青色油墨>

    酞化氰染料蓝                        15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品红油墨>

    品红色6B                            15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黄色油墨>

    双偶氮黄                            15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

    对实施例Ⅰ-1和比较例Ⅰ-1~Ⅰ-7中所获得的图象进行评估,评估它们的图象色调的再现性、图象密度、耐光性和牢固性,评估结果被显示在表1中。实施例Ⅰ-2

    除了黑色油墨成分被添加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之外,重复实施例Ⅰ-1的工序,即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除了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成分之外,还有黑色成分。因此,生成了图2所示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使用这种记录介质,可获得一种根据四种颜色的颜色添加混合的彩色图象或一种包括四种基本颜色的图象。<黑色油墨>

    碳黑                                    9份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

    该实施例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与实施例I-1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几乎相同。实施例Ⅰ-3

    使用与实施例Ⅰ-1中的工序相同的工序,使用三种颜色,也就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形成的颜色混合物,产生一个彩色图象,同时,使用黑色油墨产生二值的图象,例如字母和条码。因而,由此产生的图象与实施例Ⅰ-1相比,具有不同的优良的特性,字母和条码的牢度也很优良。实施例Ⅰ-4

    通过使用实施例Ⅰ-1中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具有下述成分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各种油墨被依次涂布在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干燥后,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所述图象接收片具有一种层压结构,包括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图象接收层,上述各层重复叠压。&#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30份

    丁酮                             70份

    当载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最终产品片上之后,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将片上的图象热转印。因此,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实施例Ⅰ-5

    通过使用实施例Ⅰ-1中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具有下述成分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一种用于脱离层的油墨和一种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被依次涂布在一个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干燥后,获得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全息图形成层。使用一台热压花机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形成一个用于构成全息图的突起和凹陷的图案。&#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0份

    尿烷树脂                          15份

    丁酮                              70份

    甲苯                              30份

    当沉积硫化锌,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透明膜后,具有下述成分的用于图象形成层的油墨被涂布,干燥后,形成一个图象接收层,从而,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环氧树脂(YuKa Shell树脂;Epikote 1007)

    软化温度:128℃;环氧当量:1750~2200;

    分子量:2900                  20份

    尿烷树脂                      10份

    丁酮                          70份

    当载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最终产品片材上之后,所述最终产品片材具有紫外线荧光粉印刷表面,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进行图象热转印。随后,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

    由于由此获得的转印图象具有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全息图图象,从而,被转印的图象有益于增强其安全性。

    对实施例Ⅰ-2~Ⅰ-5中所获得的图象进行评估,评估它们的图象色调的再现性、图象密度、耐光性和牢固性,评估结果被显示在表1中。

    表1    物理特性灰度再现图象密度耐光性牢固性实施例 Ⅰ-1    ○    ○    ○    ○ Ⅰ-2    ○    ○    ○    ○ Ⅰ-3    ○    ○    ○    ○ Ⅰ-4    ○    ○    ○    ○ Ⅰ-5    ○    ○    ○    ○比较例 Ⅰ-1    ○    ○    ×    ○ Ⅰ-2    ×    ○    ○    ○ Ⅰ-3    ×    ○    ○    ○ Ⅰ-4    ○    ○    ○    × Ⅰ-5    ×    ○    ○    ○ Ⅰ-6    ×    ×    ○    ○ Ⅰ-7    ○    ○    ○    ×

    图象色调再现:

    ○:在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内,被再现的彩色图象的保真度是优良的。

    ×:在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内,被再现的彩色图象的保真度是不足的。

    图象密度

    ○:颜色的反射密度是1.4或更高。

    ×:颜色的反射密度低于1.4。

    耐光性:彩色图象的表面经受80小时的光照射,使用氙褪色试验器所测量的褪色率。

    ○:褪色率小于5%。

    ×:褪色率不低于5%。

    牢固性:当使用手指施加一个不大不小的力,摩擦彩色图象的表面时,图象部分被擦掉油墨的数量。

    ○:没有油墨被擦掉。

    ×:图象部分的周边被染污。

    如表1所示,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对于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是有效的。所获得的图象具有优良的色调再现,因此,确保可靠地再现一个在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内具有高图象密度的图象。此外,能够获得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它能使所印刷的图象具有优良的耐久性。实施例Ⅱ-1

    一种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具有下述成分。&#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

    具有上述成分的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被依次涂布在涤纶膜表面上,所述涤纶膜的厚度为5.4μm,该膜的背面经受耐热处理,因而获得一个厚度为0.7μm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被干燥,因而获得一种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它的结构如图1所示。

    下述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被涂布在容易粘接的聚酯薄膜的粘接表面上,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厚度为5μm(干燥后的厚度)的膜,对涂布而成的膜进行高燥,从而,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

    丁酮                                 70份

    将图象接收层片叠压在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上的青色区域的表面上,通过使用热敏头,与热敏头的加热元件相应地形成一个基于局部灰度的青色图象。用与形成青色图象相同的方式,通过品红色区域的热转印,一个基于局部灰度的品红色图象被形成在具有青色图象的图象接收片上,同样,一个黄色图象被形成,从而,在图象接收片上形成仅基于局部灰度的全色图象。比较例Ⅱ-1

    除了所有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层,也就是青色层、品红色层和黄色层的厚度为1.2μm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比较例Ⅱ-2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

    丁酮                                   71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

    丁酮                                  71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

    丁酮                                  71份比较例Ⅱ-3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2)

    Tg:20℃;分子量:18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2)

    Tg:20℃;    分子量:18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2)

    Tg:20℃;分子量:18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Ⅱ-4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60)

    Tg:75℃;分子量:7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60)

    Tg:75℃;分子量:7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60)

    Tg:75℃;分子量:7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Ⅱ-5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4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4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比较例Ⅱ-6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15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15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15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

    对实施例Ⅱ-1和比较例Ⅱ-1~Ⅱ-6中所获得的图象进行评估,评估它们的图象色调的再现性、图象密度、耐光性和牢固性,评估结果被显示在表2中。实施例Ⅱ-2

    除了黑色油墨成分被添加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之外,重复实施例Ⅱ-1的工序,即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除了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成分之外,还有黑色成分。因此生成了图2所示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使用这种记录介质,一种包括四种基本颜色的图象被获得。&#60黑色油墨&#62

    碳黑                                     9份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3)

    Tg:75℃;分子量:30000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

    该实施例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与实施例Ⅱ-1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几乎相同。实施例Ⅱ-3

    使用与实施例Ⅱ-1中相同的工序,使用三种颜色,也就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形成的颜色混合物产生一个彩色图象,同时,使用黑色油墨产生二值图象,例如字母和条码。因而,由此产生的图象与实施例Ⅱ-1相比,具有不同的优良的特性,字母和条码的牢度也很优良。实施例Ⅱ-4

    通过使用实施例Ⅱ-1中所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含以下组成部分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各种油墨被依次涂布在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干燥后,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所述图象接收片具有一种层压结构,包括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图象接收层,上述各层重复叠压。&#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6)

    Tg:50℃分子量:45000

    丁酮                                 70份

    当载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最终产品片材上之后,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将片上的图象热转印。随后,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实施例Ⅱ-5

    通过使用实施例Ⅱ-1中所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具有下述成分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一种用于脱离层的油墨和一种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被依次涂布在一个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干燥后,获得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全息图形成层。使用一台热压花机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形成一个用突起和凹陷的图案所形成的全息图。&#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0份

    尿烷树脂                               15份

    丁酮                                   70份

    甲苯                                   30份

    当沉积硫化锌,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形成一层透明膜后,具有下述成分的用于图象形成层的油墨被涂布,干燥后,形成一个图象接收层,从而,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Mitsubishi Rayon有限责任公司;BR116)

    Tg:50℃;分子量:45000

    尿烷树脂                               10份

    丁酮                                   70份

    当载有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最终产品片材上之后,所述最终产品片材具有紫外线荧光粉印刷表面,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进行图象热转印。随后,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

    由于由此获得的转印图象具有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全息图图象,从而,被转印的图象有益于增强其安全性。

    对实施例Ⅱ-2~Ⅱ-5中所获得的图象进行评估,评估它们的图象色调的再现性、图象密度、耐光性和牢固性,评估结果被显示在表2中。

    表2    物理特性灰度再现图象密度耐光性牢固性实施例    Ⅱ-1    ○    ○    ○    ○    Ⅱ-2    ○    ○    ○    ○    Ⅱ-3    ○    ○    ○    ○    Ⅱ-4    ○    ○    ○    ○    Ⅱ-5    ○    ○    ○    ○比较例    Ⅱ-1    ×    ○    ×    ○    Ⅱ-2    ×    ○    ○    ○    Ⅱ-3    ×    ○    ○    ×    Ⅱ-4    ×    ○    ○    ○    Ⅱ-5    ×    ×    ○    ○    Ⅱ-6    ○    ○    ○    ×实施例Ⅲ-1

    下文提出一种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品红色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

    具有上述成分的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各种油墨被依次涂布在涤纶膜的表面上,所述涤纶膜的厚度为5.4μm,该膜的背面经耐热处理,从而获得一个厚度为0.7μm的涂布层,所述涂布层被干燥,因而获得图1所示的本发明的热转印记录介质。

    下述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被涂布在容易粘接的聚酯薄膜(饱和聚合物膜)的粘接表面上,所述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00μm,形成厚度为5μm(干燥厚度)的膜,对涂布而成的膜进行干燥,从而,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

    丁酮                                70份

    将图象接收层片叠压在热转印记录介质的热转印记录表面上的青色区域的表面上,通过使用热敏头,与热敏头的加热元件相应地形成基于局部灰度的一青色图象。用与形成青色图象相同的方式,通过品红色区域的热转印,基于局部灰度的一品红色图象被形成在具有青色图象的图象接收片上,同样,一黄色图象被形成,从而,在图象接收片上形成一仅基于局部灰度的全色图象。实施例Ⅲ-2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的方法相同的方法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品红色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5份

    丁酮                               67份

    实施例Ⅲ-2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与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图象的特性几乎相同,同时在耐醇性试验(水/酒精=1/1;浸渍12小时)中表现优良。实施例Ⅲ-3

    除了黑色油墨成分被添加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之外,重复实施例Ⅲ-1的工序,即在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内,除了青色、品红色和黄色三种成分之外,还有黑色成分。因此生成了图2所示的热转印记录介质。通过使用这种记录介质,一种包括四种基本颜色的图象被获得。&#60黑色油墨&#62

    碳黑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实施例Ⅲ-4

    使用与实施例Ⅲ-3中所用工序相同的工序,使用三种颜色,也就是青色、品红色和黄色,形成的颜色混合物,产生一个彩色图象,同时,使用黑色油墨产生二值图象,例如字母和条码。实施例Ⅲ-5

    通过使用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具有下述组成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各种油墨被依次涂布在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干燥后,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所述图象接收片具有一种层压结构,包括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图象接收层,上述各层重复叠压。&#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

    丁酮                               70份

    当载有实施例Ⅲ-5所形成的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最终产品片材上之后,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将片上的图象热转印。随后,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涤纶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层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实施例Ⅲ-6

    通过使用实施例Ⅱ-1中所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在一个具有下述成分的图象接收片上再现图象。&#60图象接收片的构造&#62

    一种用于脱离层的油墨和一种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被依次涂布在一个厚度为25μm的聚酯薄膜上,涂层被干燥后,获得一个脱离层和一个全息图形成层。使用一台热压花机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形成一个由突起和凹陷的图案所构成的全息图。&#60用于脱离层的油墨&#62

    丙烯酸树脂                      20份

    丁酮                            40份

    甲苯                            40份&#60用于全息图形成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20份

    尿烷树脂                           15份

    丁酮                               70份

    甲苯                               30份

    当在全息图形成层的表面上沉积硫化锌并形成一层透明膜后,具有下述成分的用于图象形成层的油墨被涂布,涂层干燥后,形成一个图象接收层,因此,获得一个图象接收片。&#60用于图象接收层的油墨&#62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MCC)

    分子量;19000                      20份

    尿烷树脂                           10份

    丁酮                               70份

    当载有实施例Ⅲ-6中所形成的图象的图象接收片被叠压在一个具有紫外线荧光粉印刷表面的最终产品片材上之后,一个热辊作用于图象接收片的背面,进行图象热转印。随后,当仅剥离聚酯薄膜时,能够获得一个优良的被转印的图象,该图象被一层起保护作用的脱离层所覆盖。

    由于由此获得的转印图象具有一个起保护作用的全息图图象,从而,被转印的图象有益于增强其安全性。比较例Ⅲ-1

    除了所有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层,也就是青色层、品红色层和黄色层的厚度为1.2μm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比较例Ⅲ-2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

    丁酮                                71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

    丁酮                                71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

    丁酮                                71份比较例Ⅲ-3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AGH)

    分子量;27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AGH)

    分子量;27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AGH)

    分子量;27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Ⅲ-4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YES-4)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YES-4)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9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YES-4)

    分子量;55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7份比较例Ⅲ-5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4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4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4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72份比较例Ⅲ-6

    除了用于热转印记录层的油墨成分不同之外,使用与实施例Ⅲ-1中所用方式相同的方式获得一个彩色图象。所使用的油墨的成分如下:&#60青色油墨&#62

    酞化氰染料蓝                       1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60品红油墨&#62

    品红色6B                           1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60黄色油墨&#62

    双偶氮黄                          15份

    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Union Carbide责任有限公司;VROH)

    分子量;15000                     20份无色二氧化硅微粒

    (Nihon气凝胶;气凝胶R972)          4份

    丁酮                              61份

    对实施例Ⅲ-1~Ⅲ-6和比较例Ⅲ-1~Ⅲ-6中所获得的图象进行评估,评估它们的图象色调的再现性、图象密度、耐光性和牢固性,评估结果被显示在表3中。

    表3    物理特性灰度再现图象密度耐光性牢固性实施例 Ⅲ-1    ○    ○    ○    ○ Ⅲ-2    ○    ○    ○    ○ Ⅲ-3    ○    ○    ○    ○ Ⅲ-4    ○    ○    ○    ○ Ⅲ-5    ○    ○    ○    ○ Ⅲ-6    ○    ○    ○    ○比较例 Ⅲ-1    ×    ○    ○    ○ Ⅲ-2    ×    ○    ○    ○ Ⅲ-3    ×    ○    ○    × Ⅲ-4    ×    ○    ×    ○ Ⅲ-5    ×    ×    ○    ○ Ⅲ-6    ○    ○    ○    ×

    如表3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Ⅲ-1中获得的热转印记录介质,能够生成一种彩色图象,所述图象的保真度和印刷后图象的耐用年限都是优良的,所述保真度涉及在包括高光区和阴影区的整个区域内的色调再现。具体地说,根据这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在热转印时,能够实现转印记录层的图象边缘的清晰性,获得一个具有高光密度的转印图象,因此,能够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更进一步地说,从实施例Ⅲ-2~Ⅲ-7中获得下述结果。

    换句话说,实施例Ⅲ-2中所获得的图象与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图象几乎具有相同的特性,在耐醇性实验(水/酒精=1/1;浸渍12小时)中表现优良。具体地说,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图象对于剥离具有高阻力。实施例Ⅲ-2中所获得的图象对于图象的特性或质量的任何改变都具有高阻力。

    实施例Ⅲ-3中所获得的图象与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图象几乎具有相同的特性,

    实施例Ⅲ-4中所获得的图象除了具有与实施例Ⅲ-1中所获得的图象几乎相同的特性之外,它的字母和条码部分的牢度也很优良。

    实施例Ⅲ-5中所获得的图象的优良性在于:能够获得一个具有可脱离层的转印载体,所述可脱离层起保护层的作用。

    实施例Ⅲ-6中所获得的图象的表面上具有一层保护层,由此获得的被转印图象也具有一个全息图,因此,增强了安全性。

    如上所述,在本发明中,通过热转印,能够形成一个在色调再现上优良的基于局部灰度的图象。此外,转印后所获得的图象具有优良的储存期限,耐光性和机械强度。

    以上已对本发明作了十分详细的描述,所以阅读和理解了本说明书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的各种改变和修改将变得明显。所以一切如此改动和修正也包括在此发明中,因此它们在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转印记录介质、图象形成方法和图象载体.pdf(5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热转印记录介质,包括一个基底和一形成在所述基底上的热转印记录层,所述热转印记录层主要包括彩色颜料、非晶类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和无色或浅色微粒,所述热转印记录层的厚度为0.21.0m,其中,以重量为基准,所述热转印记录层分别包含2060%的彩色颜料、4070%的非晶类有机聚合物和130%的微粒。也介绍了一种使用该热转印记录介质的图象形成方法和一种由热转印记录介质形成的图象载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印刷;排版机;打字机;模印机〔4〕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