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输送人员的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山谷站输送到山顶站以及用于通过滑架将人员从山顶站向下载送到峡谷站的设施,滑架沿着由运行轨构成的轨道受到引导,该设施具有缆道系统和运输装置,缆道系统具有引导钢缆、运输装置具体为椅子或座舱,运输装置可以连接到引导钢缆上并且用于人员和用于将滑架从峡谷站输送至山顶站的装置,事实是引导钢缆在峡谷站和山顶站受到钢缆偏转滑轮引导,并且设置在峡谷站和山顶站中的是导轨,沿着导轨从引导钢缆分离的输送装置和运输装置可以通过输送轮围绕钢缆偏转滑轮被引导。
钢缆系统设计的具有如座舱和椅子的运输装置,通过该运输装置可以将人员从峡谷站输送到山顶站。在该缆道系统中,运输装置可以连接到引导钢缆上,其以如8米/分的恒定速度移动。在这些站中,运输装置可以从牵引钢缆上分离并且沿着导轨受到引导穿过这些站,以足够低的速度允许人员上车和/或下车。
这种公知的缆道系统专门用于输送人员。
WO08/36811公开了一种用于将人员从峡谷站移动到山顶站以及从山顶站移动到峡谷站的设施。用于移进峡谷站的装置包括设置在支撑座上的运行轨以及沿着所述运行轨设置的滑架,该装置设计成至少容纳一人。用于移进山顶站的装置包括缆道系统,通过该缆道系统将人员和滑架从峡谷站输送到山顶站。然而,用于承载滑架向下进入峡谷站的装置是如何在功能上连接到缆道系统的还不明确。
其它公知的设施需要两个单独的装置:一个是,用于将人员从峡谷站输送到山顶站的装置;另一个是,用于将滑架从峡谷站输送到山顶站的装置。考虑到一方面对于从峡谷站到山顶站输送人员的要求以及另一方面对于从峡谷站到山顶站输送滑架的要求可以不同,并且两个输送装置的每一个各自只完成一种特定功能,所以具有这些装置地结果是不仅需要高的设计成本而且不允许最佳利用。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为使用于将人员输送到山顶站的装置和用于将人员从山顶站输送到峡谷站的装置相互连接,从而设计成本降低,并且确保了在峡谷站和山顶站之间设置的缆道系统的最佳利用。
根据本发明,该目的通过如下方法取得:在峡谷站和山顶站中,分轨经由转向器连接到导轨上,分别包括这两个位置的所述分轨用于:将输送装置连接到已经经由运行轨运行到峡谷站中的滑架上;用于从输送装置中分离位于山顶站中的滑架;以及用于将后来的滑架转移到运行轨上。
在峡谷站中,导轨最好设计具有第一转向器,滑架的输送装置经由该第一转向器可以移动到分轨上,所述轨道包括将输送装置连接到位于峡谷站中的滑架的位置,并且所述位置的下行区中设置有第二转向器,装载有滑架的输送装置经由该第二转向器可以移动到轨道上。
此外,在山顶站中,导轨设计具有第一转向器,装载有滑架的输送装置经由该第一转向器可以移到分轨上,该位置所述分轨中的滑架可以从输送装置上分离,随后可以运行到运行轨上,并且所述位置的下行区为第二转向器,用于滑架的空的输送装置经由第二转向器可以返回移动到导轨。
此外,根据优选实施例,在峡谷站中,人员的下车位置设计具有高台,与位于分轨区域中具有连接滑架的位置的平面相比,该高台升高至少50厘米,优选升高至少1米;另外,在山顶站中,人员的下车位置设计具有高台,与位于分轨区域中具有分离滑架的位置的平面相比,该高台升高至少50厘米,优选至少1米。
根据另一优选特征,用于滑架的输送装置设计具有可以与恢复力相反的握持组件,并且设置在用于滑架的运行轨上方,滑架分别连接到输送装置以及从输送装置上分离的位置为控制轨,该控制轨预计用于致动握持组件并且通过该控制轨可以控制连接操作和分离操作。在该情形下,优选地在从输送装置上分离的位置,后者前进以高于所述滑架的速度上到滑架上,随后该滑架由输送装置通过握持组件接收,握持组件由控制轨致动。
在下文参照附图所示的示范性实施例对本发明的设施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设施整体的平面图;
图2是所述设施峡谷站的平面图;
图2a示出了图2箭头A所示方向的所述设施的峡谷站;
图3是所述设施山顶站的平面图;
图3a示出了图3箭头B所示方向的山顶站;
图4和4a,5和5a,6和6a每一个示出了为了将滑架连接到滑架的输送装置以使滑架从峡谷站输送到山顶站的在峡谷站中进行操作的侧视图和端视图;以及
图7和7a,8和8a,9和9a每一个示出了为了将滑架从输送装置上分离在山顶站中进行操作的侧视图和端视图。
如图1可见,用于通过可以沿着运行轨21移动的滑架23将人员从峡谷站10输送到山顶站20以及将人员从山顶站20载送到峡谷站10的设施,包括缆道系统1和用于沿着运行轨21向下载送滑架23的装置2,该装置从山顶站20运行到峡谷站10。
以传统方式设计的缆道系统1,具有牵引钢缆11,牵引钢缆11在峡谷站10受到偏转滑轮12引导,在山顶站10受到偏转滑轮12a引导,偏转滑轮中至少一个是被驱动的。运输装置13,诸如座舱或者椅子,可以连接到保持恒速如8米/秒移动的牵引钢缆11上,结果是运输装置可以从峡谷站10移动到山顶站20。在峡谷站10和山顶站20,运输装置13使人员以可以上和/或下运输装置13的速度脱离牵引钢缆11并通过各个站沿着引导轨道14和15移动。
用于将人员从山顶站20输送到峡谷站10的装置2包括位于该范围中的轨道,其从山顶站20下降到峡谷站10,由钢缆构成的所述轨道由支撑座支持并在轨道上固定有运行轨21,滑架23可以沿着运行轨21移动。
上车位置24和检票站26位于山顶站20,下车站25位于峡谷站10中。
为了使缆道系统1能够用作滑架23的输送装置,在峡谷站10中备有连接站3,在山顶站20中备有分离站3a。连接站3包含第一分轨31,其可以经由转向器32和33连接到导轨14上,并且第一分轨中设有用于将滑架23与导输送装置13a连接的连接站34。分离站3a含有第二分轨31a,其可以经由转向器32a和33a连接到导轨15上,并且第二分轨中设有用于将滑架23从输送装置13a分离的分离站34a。滑架23的输送装置13a与运输装置13以相同方式形成有传送齿轮机构和紧固装置用于将输送装置连接到牵引钢缆11上。
该装置操作如下:
通过缆道系统1,运输装置13使用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方式将人员从峡谷站10输送到山顶站20以及从山顶站20输送到峡谷站10。此外,在峡谷站10,输送装置13a由转向器32移动到分轨31上,空的滑架23在连接站34连接到其上,承载有滑架23的输送装置13a经由导向器33移动进入轨道14中,并且承载的输送装置13a以与运输装置13相同的方式加速并且紧固到牵引钢缆11上,其结果是承载的输送装置输送到山顶站20上。在山顶站20,承载有滑架23a的输送装置13a经由转向器32a移动到分轨31a上,滑架23在分离站34a从运输装置13a上分离,随后转到装置2,空的输送装置13a由转向器33a移动到导轨15上,并且空的输送装置随后再次紧固到牵引钢缆11上,由此输送装置输送到峡谷站10。
该设施的关键特征总体上在于连接站3和分离站3a,通过这两个站缆道系统1和用于通过滑架23向下载送人员的装置2在功能上相互连接。
峡谷站10的设计在下文参照图2和2a说明。在此应该注意到,一方面,对于人员来说必须能够上和/或下运输装置13;并且另一方面,承载有滑架23的输送装置13a的高度高于运输装置13的高度,特别重要的原因是与峡谷站10中占优势的水平面有关。因此必须将上车位置和下车位置10a设计成高地,高地的水平面比峡谷站10其余部分的水平面至少高出50厘米,优选高出1米。这些不同的水平面可以从图2a的说明中推测出来。如图3和3a可见,该设计也适用于山顶站20,在山顶站20中,下、上车站20a同样设计成高地,高地的水平面在山顶站10其余部分的水平面之上至少50厘米,优选近似1米。
在下文参照图4、4a、5、5a和6、6a说明在连接站34进行的将滑架23连接到输送装置13a的操作。
如从图4和4a中可见,沿着分轨31移动的输送装置13a从后面运行到在导轨21的峡谷侧端移动的滑架23。在其底端,输送装置13a设计有两个围绕螺栓42枢转安装的连接钩41,并且在连接操作之前,与调整弹簧46的动作相反,通过调节杠杆43保持在打开位置。出于此目的,调节杠杆43在其自由端设计有调节辊44,调节辊沿着控制轨45受到引导。此外,输送装置13a设计有在轨道49中受到引导的辊47和48。输送装置13a在箭头a方向上以比车厢23略高的速度前进上到车厢23上。由于连接,车厢23设计成在其两个侧表面上有给连接钩41预留的连接开口23a。
在该区域中,滑架23和输送装置13a相互直立叠加设置,其结果是连接钩41位于连接开口23a的外侧,控制轨45中止,其结果是连接钩41在调节弹簧46的动作下相互枢转,并且锁进连接开口23a中。滑架23由此连接到输送装置23上,可以参照图5和5a得出结论。
如从图6和6a还可以看出,在箭头a方向移动的滑架23然后从导轨21升高,随后经由转向器33通过输送装置13a运行到导轨14上。在所述导轨中,与运输装置13相同的方式加速并且随后连接到引导钢缆11上,通过引导钢缆11移动进入山顶站20。
图7、7a、8、8a和9a说明了在山顶站20进行的分离操作。连接到输送装置13a上的滑架在箭头b方向转入运行轨21。滑架23一运行到所述运行轨上的时候,与调节弹簧46的动作相反,连接钩41通过控制轨45a彼此枢转分开,其结果是由锁入开口23a出去。运输装置13a受到控制轨49a的引导。滑架23随后经由运行轨21下降,而输送装置13a经由转向器33a沿着分轨31a移动到导轨15上,沿着导轨可以加速并随后固定到引导铜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