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

上传人:n****g 文档编号:1361299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46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03778.4

申请日:

2001.02.12

公开号:

CN1369721A

公开日:

2002.09.18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G02B 6/32申请日:20010212授权公告日:20050316终止日期:20110212|||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的转移)变更项目: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地址: 台湾新竹县变更后权利人:宇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台湾省台北市登记生效日:2009.7.3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1.2.12

IPC分类号:

G02B6/32; G02B6/136

主分类号:

G02B6/32; G02B6/136

申请人: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发明人:

林育生; 黄珩春; 刘明岳; 杨诏中; 穆传康; 黄雅如

地址:

台湾新竹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余刚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包括一基板,于基板上蚀刻出复数个阵列式V型沟槽或形成复数个阵列式光波导,经由涂覆一第一聚合层与高透光率的第三聚合层于该基板表面上,经微影制作过程与加热处理,于该阵列式排列的相对V型沟槽或光波导间形成至少一基座与球状的微球透镜;于该V型沟槽内可配设光纤,再于该微球透镜、沟槽与该光纤或光波导上覆盖一上盖;借助该微球透镜与该沟槽或光波导的适当配置,使配设于该微球透镜两侧的光纤或光波导完成对准;借此可提供一种制作过程较为简单,并可整体化及成批生产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包括有一基板(1),
复数个形成于该基板(1)上的V型沟槽(11),与至少一基座(7)与
微球透镜(2)形成于该V型沟槽(11)间,其特征在于该V型沟槽
(11)是以微影与蚀刻方式成型于该基板(1)上,并排列形成一阵
列式图样,使该基板(1)具有相邻平行排列的V型沟槽(11)与相
对V型沟槽(11);而该基座(7)、微球透镜(2)经由微影制作过程
与加热处理形成于该阵列式排列沟槽间,该基座(7)位于相对的
V型沟槽(11)间适当位置处,而该微球透镜(2)位于该基座(7)表
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1)为硅所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7)与微球透镜
(2)材质是包含有光阻成份者,其中该微球透镜(2)含有高透光率
的光阻成份,该基座(7)材质包括一聚酰亚胺感光性材质,而该
微球透镜(2)主要材质是包括有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
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球透镜(2)主要材
质是包括有聚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5.一种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包括一基板(1),复
数个形成于该基板(1)上的光波导(8),与至少一基座(7)与微球透
镜(2)形成于该光波导(8)间,其特征在于该光波导(8)是以微加工
方式成型于该基板(1)表面上,排列形成一阵列式图样,使该基
板(1)表面上具有相邻平行排列的光波导(8)与相对的光波导(8);
而该基座(7)、微球透镜(2)是经由微影制作过程与加热处理形成
于该阵列式排列光波导(8)间,该基座(7)是位于相对光波导(8)
间适当位置处,而该微球透镜(2)位于该基座(7)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1)为硅所组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7)与该微球透
镜(2)包含有光阻成份,其中,该微球透镜(2)含有高透光率的光
阻成份,该基座(7)材质是包括一聚酰亚胺的感光性材质,而该
微球透镜(2)主要材质是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组
成。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球透镜(2)主要材
质是包括有聚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者。
9.一种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包括一基板(1),复
数个光波导(8)与V型沟槽(11)阵列式排列于该基板(1)上,与至
少一基座(7)与微球透镜(2)位于该光波导(8)、V型沟槽(11)间,
其特征在于V型沟槽(11)是以微影与蚀刻方式成批成型于该基
板(1)上,并微加工成批形成该光波导(8),使基板(1)上形成有相
邻平行排列的光波导(8)与V型沟槽(11),其中,该光波导(8)与
该V型沟槽(11)是相对排列者;而该基座(7)、微球透镜(2)是经
由微影制作过程与加热处理形成于阵列式排列的光波导(8)与V
型沟槽(11)间,该基座(7)是位于相对排列的光波导(8)与V型沟
槽(11)间适当位置处,而该微球透镜(2)位于该基座(7)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板(1)由硅所组成。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基座(7)与该微球透
镜(2)是包含有光阻成份者,其中,该微球透镜(2)含有高透光率
的光阻成份,该基座(7)包括一聚酰亚胺感光性材质,该微球透
镜(2)包括聚甲基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微球透镜(2)主要材
质包括有聚丙烯酸酯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

说明书

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

本发明涉及一种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尤其指利用微
影,蚀刻成型与微加工技术于光学元件上成批制作V型沟槽或光波
导与微球透镜,借助整合V型沟槽,光波导与微球透镜来完成光纤
被动元素光路控制的结构。

在光纤通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中,一般光纤被动元素
(optical fiber passive element)所使用的光纤对准方式,有一种称为光
纤熔融(fused biconical taper)技术,即将两条光纤(optical fiber)直接
对准,并在一起后熔融拉伸,使得两端光纤的纤核(fiber core)在聚
合力作用下连接在一起,此种方式于光纤连接时,常会因两端光纤
直径不一、两端光纤未对正或光纤接续面不平整等因素,造成光纤
连接时功率的耗损。

另外一种做法是于一光纤末端组装一渐变折射率透镜棒
(gradient index lens,GRIN lens),将光纤中的光讯号导入该渐变折
射率透镜棒中,使于渐变折射率透镜棒内行进的光线经过扩大并平
行化之后,最后再将光讯号聚焦后耦合于另一光纤中,此种方式成
本较高,而且需人工微组装来完成;此外,还有一种方式是于每根
光纤末端制作一微透镜(microlens),使光线聚焦达到光纤之间光讯
号传递功能,此种方式需对每根光纤末端进行处理;又,另有一种
方式是于两根光纤或光波导(waveguide)间架设一球透镜(ball lens),
利用球透镜进行光线聚焦,使位于该球透镜一端的光纤送出的光讯
号可以传递至另一端的光纤或光波导,其所使用的球透镜,是采用
精密陶瓷研磨出来的球状球透镜,其制作过程较为复杂,而不管是
使用前述渐变折射率透镜棒或陶瓷球透镜作为光纤间光讯号传递
组件,都须使用组装方式将渐变折射率透镜棒配置于光纤末端或将
陶瓷球透镜配置于光纤与光线之间,需配设多少光纤就需组装对应
数量的渐变折射率透镜棒与球透镜,于制作过程上需耗费较多时
间,而无法成批(in batch)生产;而且,若于光纤与光纤之间使用人
工微组装球透镜的方式,在光纤中心对准球透镜中心时容易产生位
置偏差,使光纤间光讯号传送功率降低。另外,还有一种方式是利
用表面微加工(surface micro machining)技术,于一基板上制作一垂
直透镜于光纤配设位置之间,此种方式成本较高,而且制作过程较
为复杂。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缺点,本发明是于一基板
上形成复数个V型沟槽,光波导与微球透镜(micro ball lens),使光
纤或光波导可精确对准该球透镜,而不须以人工微组装方式将微球
透镜配置于光纤或光波导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本发明的光波导、固定光纤用的V型
沟槽与微球透镜,是以微影(1ithography(石印))与蚀刻成型
(patternetching)技术并配合加热处理形成于基板表面,故可提高光纤
或光波导对准微球透镜的精确度。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本发明的制法较为单纯,对于制作过
程的改良有相当程度的助益。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本发明的V型沟槽、光波导与微球透
镜结构是可于一基板上进行整体化与成批生产,故可提高整体制造
效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于一基板上适当位置处蚀刻形成复
数个阵列式V型沟槽或微加工形成光波导,涂覆一第一聚合层与高
透光率的第二聚合层于该基板表面上,经微影制作过程与加热处
理,于该基板表面适当位置处形成复数个基座与球状的微球透镜,
使光纤配设于该V型沟槽内,最后以一上盖包覆该微球透镜与该光
纤。

上述微球透镜与该V型沟槽或光波导的形成,是可使用通常用
的微影制作过程规定出其配设位置,使配设于该微球透镜两侧的光
纤完成对准;借此可提供一种制作过程较为简单、精确度提高,并
可整体化及成批生产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

图1是本发明结构的外观示意图。

图2-1及图2-2,是本发明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及图3-7,是本
发明的制造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结构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结构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结构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

请参阅图1所示,是本发明的构造外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本
发明的结构是具有一硅制基板1,于该基板1上成批形成复数条V
型沟槽11,该V型沟槽11以平行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1表面上,
其中,相邻的沟槽是以平行方式排列,而相对的沟槽是以对齐一直
线方式排列而成,于该相对的V型沟槽11间留有部份区域,并于
该区域内形成有复数个微球透镜2,其中,每一个微球透镜2是形
成于相对的V型沟槽11区域间;于该复数条V型沟槽11内配设有
对应该沟槽数量的光纤3,借助该V型沟槽11的凹陷结构,使该
光纤3可限位于该V型沟槽11内,并借助该V型沟槽11与前述微
球透镜2适当配置,使架设于相对的V型沟槽11内光纤3,其中
心恰可对准于前述微球透镜2的中心。

请参阅图2-1及图2-2所示,是本发明结构的侧面示意图,如
图2-1所示,该V型沟槽11截面为一V型凹陷结构,具有适当角
度、大小及深度,使光纤3可限位于该V型沟槽11内而不会左右
移位,借助该V型沟槽11可确定出该光纤3适当方位,配合该微
球透镜2的形成,使该光纤3的纤核31、微球透镜2透视中心恰为
同一点,借此完成该光纤3间的对准;如图2-2所示,于光纤3配
置于该V型沟槽11后,以一对应该基板1的上盖4覆盖该光纤3、
微球透镜2,借助该上盖4与该基板1,将光纤3完全固定住,并
使光纤3可完全密封,借此可避免将来光纤3进行光讯号传输时受
外部光源干扰,而影响光讯号传导品质。

请参阅图3-1、图3-2、图3-3、图3-4、图3-5、图3-6与图3-7
所示,是本发明的制造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首先,如图3-1所示,
先提供一基板1,该基板1由硅构成;再者,如图3-2所示,使用
整体微细加工法(bulk micromaching),将硅制基板1当作一加工母
材,于该硅制基板1表面进行微影制作过程(lithography process),
使用屏蔽对准机(mask aligner)或步进机(stepper),对该基板1表面适
当位置进行曝光,于基板1表面形成阵列式(array)图样(pattern),然
后选择适当的蚀刻液对基板1表面进行非等向性蚀刻制作过程,将
前述曝光后的图样位置雕刻出三维的V型沟槽11,其中,该V型
沟槽11具有适当的角度、大小及深度;如图3-3所示,于该硅制基
板1表面上涂布上一层由聚酰亚胺(polyimide)的感光性材质构成的
第一聚合层5(polymer layer),其涂覆方式是可使用旋转涂敷(spin
coatimg)技术,待第一聚合层5涂敷完毕后,于该第一聚合层5表
面继续涂敷上由聚甲基丙烯酸酯(polymethacrylate)或聚丙烯酸酯
(polyacrylate)的高分子材料所组成第二聚合层6,其中,该第二聚合
层6组成是含有高透光率的光阻(photoresist),并具有低于第一聚合
层5的玻璃转换温度(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Tg);如图3-4所
示,对该第一聚合层5与第二聚合层6施行微影制作过程,于该基
板1表面形成复数个区块图样,该图样可为一圆形或椭圆形,使该
第一聚合层5与第二聚合层6堆叠形成一柱状结构;如图3-5所示,
将该基板1与该第一聚合层5与和二聚合层6进行加热处理,使加
热温度超过该第二聚合层6的玻璃转换温度但仍小于该第一聚合层
5的玻璃转换温度,软化该第二聚合层6使呈熔融状态,流动性增
加并开始回流,而该第一聚合层5在加热温度下产生面积收缩,该
第二聚合层6因表面张力效应影响形成球状,然后再将该基板1、
第一聚合层5与第二聚合层6进行冷却,得到由第二聚合层6形成
的球状微球透镜2与第一聚合层5所形成的基座7;如图3-6所示(亦
为图1的A-A剖视图),于该微球透镜2、基座7成型后,将光纤3
配置于前述的V型沟槽11内,使其限位于该微球透镜2两侧,借
助该硅制基板1经非等向性蚀刻出V型沟槽11固定角度,并配合
其适当大小及深度的设计,使配置于该V型沟槽11内的光纤3其
中心恰可对准该微球透镜2中心者;如图3-7所示,于该微球透镜
2、沟槽与该光纤3上对应该基板1位置覆盖以一上盖4,将整体结
构封装起来,借助该上盖4与该基板1,将该光纤3完全固定住,
并使光纤3与该微球透镜2可完全密封,借此可避免将来光纤3进
行光讯号传输时受外部光源干扰,而影响光讯号传导品质。

请参阅图4所示,是本发明结构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如图所
示:本发明亦可于该硅制基板1表面微加工形成复数个阵列式排列
的光波导8,该光波导8是以平行阵列方式排列于基板1表面上,
其中,相邻的光波导8是以平行方式排列,而相对的光波导8是以
对齐一直线方式排列而成,于该相对排列的光波导8间经上述微影
与加热处理过程形成复数个微球透镜2,借助该微球透镜2与光波
导8形成于该基板1表面适当位置而得到一对准结构;又如图5所
示,本发明结构亦可设计为将V型沟槽11与光波导8配合使用,
使该微球透镜2成为光纤3与光波导8间光讯号传导元件;另外,
如图6与图7所示,本发明亦可将微球透镜2形成位置设计成位于
该V型沟槽11或光波导8一侧,借此可于光讯号为发散光线9a时,
借助该微球透镜2可将之转换为平行光线9b。

上述V型沟槽,光波导与微球透镜设计与形成,是使用通常用
的微影制作过程,加热处理与微加工方式完成,在作业上可事先计
算出基板上所需V型沟槽与光波导尺寸与微球透镜配置方位,而不
须使用人工微组装方式进行微球透镜配置作业,其光纤对准可获得
较高精确度,并借助微球透镜聚焦特性,可减少光讯号传输的插入
损失,提高聚光效率;又,本发明的V型沟槽与微球透镜,因其制
造方式是使用一般的微影制作过程,所以其元件可进行整体化与成
批生产,因此可以有效减小元件尺寸、提高微透镜密度,并且本发
明的制作过程可整合于一般微光学平台系统(micro-optical bench
system)上,在于其应用领域、制造成本与时间效益上,可以有相当
程度的改善。

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整体化微球透镜的光纤对准元件结构。包括一基板,于基板上蚀刻出复数个阵列式V型沟槽或形成复数个阵列式光波导,经由涂覆一第一聚合层与高透光率的第三聚合层于该基板表面上,经微影制作过程与加热处理,于该阵列式排列的相对V型沟槽或光波导间形成至少一基座与球状的微球透镜;于该V型沟槽内可配设光纤,再于该微球透镜、沟槽与该光纤或光波导上覆盖一上盖;借助该微球透镜与该沟槽或光波导的适当配置,使配设于该微球透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光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