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把手.pdf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359809 上传时间:2018-06-10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01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1143589.5

申请日:

2001.12.13

公开号:

CN1376613A

公开日:

2002.10.30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K 21/12申请日:20011213授权公告日:20061004终止日期:20100113|||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B62K21/12

主分类号:

B62K21/12

申请人:

株式会社岛野;

发明人:

入江克典

地址:

日本大阪府

优先权:

2001.03.28 US 09/818,541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刘志平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自行车把手的外握持部分包括一安装段和一悬臂段。该安装段有一第一横截面形状。该悬臂段有一第二横截面形状,并且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上,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安装段和悬臂段的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自行车把手最好包括一对结合至横向部分的相反端上的外握持部分。

权利要求书

1: 自行车把手的外握持部分,它包括: 一安装段,它具有第一横截面形状;和 一悬臂(bracket)段,它具有第二横截面形状,它可松开地结合至 上述安装段上,以形成第一握持段, 上述安装段和上述悬臂段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具有齐平的 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上述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 面。
2: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悬臂段通过一突起和凹座结构可分离地结合至上述安装段上。
3: 如权利要求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突起和凹座结构包括布置在上述悬臂段与上述安装段上的一对 突起和一对凹座。
4: 如权利要求3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突起从上述悬臂段延伸。
5: 如权利要求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悬臂段通过一带螺纹的紧固件可分离地结合至上述安装段上。
6: 如权利要求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悬臂段包括一纵向凹座,而上述安装段则包括一纵向突起,该 突起可滑动地被接纳在上述纵向凹座中,以形成上述突起和凹座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悬臂段包括一可运动地结合在其上的控制杠杆。
8: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外握持部分的上述第一握持段包括一结合在其自由端上的使用 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
9: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握持段有一中间纵向轴线,该轴线与从上述安装段延伸的 附件段的中间轴线形成一大于90°左右的第一角。
10: 如权利要求9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安装段与上述附件段作为一件的整体构件一体地形成。
11: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握持段有一约为80mm的纵向长度。
12: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外握持部分包括一从上述第一握持段延伸的第二握持段。
13: 如权利要求1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第二握持段包括一胀大区。
14: 如权利要求1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外握持部分包括一在上述第二握持段的自由端上形成的弯曲 段。
15: 如权利要求1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第一握持段有一第一纵向长度,而上述第二握持段则有一第二 纵向长度,该第二纵向长度比上述第一纵向长度长约50%。
16: 如权利要求1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外握持部分的上述第一和第二握持段有中间纵向轴线,该轴线 彼此相对地成大于约135°但是小于约180°的角。
17: 如权利要求12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第二握持段有一中间纵向轴线,该轴线与从上述安装段延伸的 附件段的中间轴线形成一小于90°左右的第二角。
18: 如权利要求1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一经由一附件段结合至上述安装段上的横向部分。
19: 如权利要求18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横向部分基本有一V字形。
20: 如权利要求18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横向部分有非圆形的横截面,该截面有一沿平行于中间平面的 方向测量的第一尺寸和一比上述第一尺寸小的第二尺寸。
21: 如权利要求20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中间平面基本为一水平的平面,以致上述附件段离开上述横向 部分向下延伸。
22: 如权利要求18的外握持部分,其特征为, 上述横向部分有一中间垂直平面,而上述第一握持段有一中间纵向 轴线,该轴线相对于上述中间垂直平面成一约25°~35°之间的角。
23: 一自行车把手,它包括: 一横向部分,它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在其间的安装部分; 一结合至上述横向部分的上述第一端上的第一外握持部分,上述第 一外握持部分包括一具有第一横截面形状的第一安装段,和具有第二横 截面形状的第一悬臂段,该悬臂段可分离地结合至上述第一安装段上, 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上述第一安装段和上述第一悬臂段的上述第一和 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上述第一 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以及 一结合在上述横向部分的上述第二端上的第二外握持部分。
24: 如权利要求23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为, 上述第二外握持部分包括具有第一横截面形状的第二安装段,和具 有第二横截面形状的第二悬臂段,该悬臂段可分离地结合至上述第二安 装段上,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上述第二安装段和上述第二悬臂段的上 述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 上述第二外握持部分的上述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

说明书


自行车把手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般地涉及自行车把手。更具体一些,本发明涉及一满足空气动力学要求的自行车把手,它有一由安装段形成的握持段和一与安装段齐平地安装,以形成连续的环形握持表面的悬臂段。

    背景技术

    骑自行车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娱乐形式,同样也成为运输工具。此外,骑自行车也成为非常普遍的业余和职业的竞赛运动。自行车不管是用于娱乐、运输还是竞赛,自行车工业总是不断地改进自行车的各个零件。自行车在过去的年代中广泛重新设计的一个特殊的零件是自行车把手。自行车把手经常地被重新设计成重量轻的和结构上更合乎空气动力学的,并且制造和装配简单的。自行车把手还被重新设计成使骑车人越来越舒适。并有效地将动力传至自行车上。

    目前可在市场上得到的自行车把手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最基本的自行车把手包括一结合至自行车前叉上的立柱部分和一刚性地结合至立柱部分上的直的横梁。另一种方案为,在某些类型的自行车上有时采用弯曲地横梁。这些弯曲的横梁通常有一直线部分,在直线部分的每一端形成一弯曲的部分。在任何情况下,横梁通常是管形构件,有结合至横梁上的刹车操作装置、转辙器操作装置和循环计算器(任选),以便骑车人可以控制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各个部分的操作装置通常用传统的管形夹紧构件结合在横梁上。现有的把手有时是不舒适的,它妨碍将动力有效地传至自行车的驱动系统上,并促使提高空气阻力系数。

    近年来,骑车人曾经在传统的把手上装上附加的把手部分,以求提高动力传送、空气动力学性能和/或舒适性。这些附加的把手部分在许多骑车位置是有用的。不过,在使用这些附件或附加的把手时,骑车人难于控制刹车操作装置、转辙器操作装置和循环计算器(任选)。再有,这些附件可以很笨重,难于安装和比较重。此外,这些附件常常不允许有效地将动力从骑车人传至自行车的驱动系统上。另外,这些附件常常不能使空气阻力为最小,并且可能使骑车人不舒适。

    鉴于以上所述,需要有一种满足空气动力学的把手,它能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这一需要和其它需要,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这些需要将从此公开内容成为显而易见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自行车把手,它有助于改进骑车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自行车把手,它具有改进的人机工程。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为提供一自行车把手,它提供几个把持位置,但又是重量比较轻的。

    本发明的又一个目的为提供一自行车把手,它的制造和装配比较简单而价廉。

    【发明内容】

    前述目的可以基本通过提供一自行车把手的外握持部分而达到,该把手包括一安装段和一悬臂段。安装段有一第一横截面形状。悬臂段有一第二横截面形状并且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上,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安装段和悬臂段的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

    前述目的还可以基本通过提供一自行车把手而达到,该把手包括一横向部分、一第一外握持部分和一第二外握持部分。横向部分有一第一端、一第二端和一在其间的安装部分。第一外握持部分结合至横向部分的第一端上并包括一具有第一横截面形状的第一安装段和具有第二横截面形状的第一悬臂段。第一悬臂段可分离地结合至第一安装段上,以形成第一握持段。第一安装段和第一悬臂段的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第二外握持部分结合至横向部分的第二端上。

    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本发明的这些目的、特色、形态和优点将从下列详细说明变得显而易见,该说明联系附图公开了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实施例。

    现在参看附图,它们形成此原始的公开内容的一部分。

    【附图说明】

    图1为自行车的立面侧视图,它具有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把手;

    图2为图1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放大的透视图;

    图3为图1和2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放大的俯视平面图;

    图4为图1~3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仰视平面图;

    图5为图1~4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立面左侧视图;

    图6为图1~5所示的把手沿图3的剖面线6-6看去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图1~5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一个外握持部分的放大的逆解剖透视图;

    图8为图1~5和7所示的自行车把手沿图5的剖面线8-8看去的局部剖视图;

    图9为图1~5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立面右侧视图;

    图10为图1~5所示的把手沿图3的剖面线10-10看去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图1~5和9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另一外握持部分的放大的解剖透视图;

    图12为图1~5和9与11所示的自行车把手沿图9的剖面线12-12看去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和自行车把手的放大的透视图;以及

    图14为图13所示的自行车把手的一个外握持部分的放大的逆解剖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看图1,它示出一具有按照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的把手12的自行车10。自行车10基本包括一具有前叉15的车架、一前轮16、一后轮17、一驱动系统18、一车座19和一循环计算器20。除去把手12,自行车10及其各个部分在现有技术中是众所周知的。这样,除去与本发明有关的部分,自行车10及其各个部分不拟在此详细讨论或示出。此外,此处未详细示出和/或讨论的各种传统的自行车零件如刹车、驱动系统等等,可以与本发明配合使用。

    如同此处所用的那样,下列方向性的词“向前”、“向后”、“向下”、“垂直”、“水平”、“在下”、“横向”,以及其它类似的方向性的词都指自行车处于其正常骑行位置时的方向。因此,这些词在其用于描述本发明时,应当相对于自行车10在其正常的骑行位置来理解。

    参看图1~4,自行车把手12基本包括一横向部分22和一对(第一和第二)外握持部分24a和24b。横向部分22最好按传统的方式固定地结合至支承立柱26上。支承立柱26按传统的方式固定地结合至自行车架14的前叉15上。这样,把手12就可用于按传统的方式经由前叉操纵前轮16。

    如图5和9所示,外握持部分24a和24b最好彼此为镜面映象。还有,把手12最好基本相对于横向部分22的中间垂直平面C对齐。中间垂直平面C在自行车10处于其正常的骑行位置时形成自行车10的中间垂直平面。不过,当运动把手12,以操纵前轮16时,中间垂直平面C相对于自行车10的中间垂直平面转动。

    横向部分22基本包括一对(第一和第二)端部30a和30b,其间布置有安装部分或安装构件32。横向部分22有一对分别在安装构件32的相反侧形成的握持表面34a和34b。循环计算器20最好按传统的方式例如用一钩环连接或任何其它的传统的固定方法结合至一个握持表面34a和34b上。安装构件32的形状做成按传统的方式将横向部分22固定地结合至支承立柱26上。具体些说,安装构件32基本有一圆形,以使横向部分22可以按传统的方式结合至支承立柱26的管形夹紧部分上。这样,横向部分22与支承立柱26之间的连接此处不拟详细讨论或示出。反而是,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在横向部分22与支承立柱26之间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采用其它类型的连接。

    横向部分22最好按传统的方式用轻金属材料如铝、钛或其它熟知的材料形成。在所示实施例中,横向部分22做有中空的区域(此处不详细讨论或示出),以按需要和/或要求从其穿过钢丝和/或电缆。不过,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横向部分22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做成实心构件。如图3所示,横向部分22最好基本有一V字形。再有,横向部分22最好有合乎空气动力学的横截面形状。

    具体些说,如图3~6、9和10所示,横向部分22有一非圆形的横截面,该截面有一沿平行于中间平面P的方向测量的第一尺寸L,和一小于第一尺寸L的第二尺寸W。易言之,除去基本为圆形的安装构件32外,有一矮的轮廓形状。更具体一些,第一尺寸L最好为横向部分22的横向最大横截面尺寸。中间平面P基本为平行于横向部分22的尺寸L的测量方向的水平平面。这样,中间平面P基本垂直于中间垂直平面C。如图6所示,第二横向尺寸W是沿基本垂直于中间平面P的方向测量的。不过,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横向部分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有其它构形。不管怎样,横向部分22最好有一合乎空气动力学的形状,在横截面中看去,有一大于第二尺寸W的第一尺寸L。

    如上所述,第一和第二外握持部分24a和24b最好彼此成镜面映象。外握持部分24a和24b做有中空的区域(未示出),以按需要和/或要求从其穿过钢丝和/或电缆。不过,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外握持部分24a和24b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做成实心构件。具体些说,如同图2~5最清楚地看出的那样,第一外握持部分24a基本包括一附件段40a、一第一握持段42a和一第二握持段44a。附件段40a有一中间纵向轴线X1a,它相对于横向部分22的中间平面P倾斜。第一握持段42a从附件段40a向外延伸并有一中间纵向轴线Y1a。第二握持段44a也从附件段40a向外延伸,并有一中间纵向轴线Y2a。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最好基本沿彼此相反的方向延伸。再有,外握持部分42a最好包括一在第二握持段44a的自由端形成的弯曲段46a。第二握持段44a最好在其自由端有一胀大的握持表面或一胀大区45a。

    如图5所示,附件段40a的形状做成使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基本位于中间平面P的一侧。更具体一些,如图3和4所示,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相对于中间平面P倾斜,并从中间垂直平面C向外延伸。再有,在优选的安装布置中,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也基本沿向前的方向相对于横向部分22延伸。这样,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最好基本位于横向部分22的中间平面P的下方。附件段40a最好与横向部分22(即握持表面34a)有基本相同的横截面形状。因此,附件段也有一合乎空气动力学的形状。

    第一握持段42a为一棒形构件,最好由两件形成,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第一握持段42a的中间纵向轴线Y1a最好相对于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成一角度,以形成一第一角θ1a,该角度大于90度。再有,第二握持段44a的中间纵向轴线Y2a相对于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成一角度,以形成一第二角θ2a,该角度小于90度。角度θ2a最好约为75度。此外,第一握持段42a的中间纵向轴线Y1a相对于中间垂直平面C成一25°~35°左右的角。

    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最好彼此相对地成一角度,以在中间纵向轴线Y1a和Y2a之间形成一角度α1。角度α1最好大于135°左右并小于180°左右。更具体一些,角度α1最好大于150°左右,小于170°左右(即约为160°)。这样,第一握持段42a的中间纵向轴线Y1a和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位于第一平面中,而第二握持段44a的中间纵向轴线Y2a和附件段40a的中间纵向轴线X1a则位于第二平面中。易言之,第一平面最好与第二平面相交,以使角度α1小于θ1a+θ2a(即小于约170°)。

    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各自有一纵向长度,该长度足以至少对一部分骑车人的手提供一舒适的满足人机工程的握持表面。具体些说,第一握持段42a最好有一纵向长度L1a,而第二握持段44a则有一第二纵向长度L2a。如图5所示,第二纵向长度L2a最好比第一纵向长度L1a大50%左右。易言之,第二纵向长度L2a最好约为第一纵向长度L1a的1.5倍那样长。更具体一些,第一握持段42a的纵向长度最好约为80mm。这样,第二握持段44a的第二纵向长度最好约为120mm。因此,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a和44a足够长,能对骑车人的手提供第一和第二环形握持表面。

    现在参看图5、7和8,更详细地讨论第一握持段42a。第一握持段42a最好如上所述由两件形成,它们可分开地结合在一起。具体些说,第一握持段42a最好包括一第一安装段50a和一第一悬臂段52a。安装段50a最好与附件段40a一体地形成,该附件段最好与横向部分22一体地形成。此外,第二握持段44a也最好与附件段40a一体地形成,该附件段最好与横向部分22一体地形成。这样,把手12最好作为一件的整体构件形成,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

    悬臂段52a最好用硬的刚性塑料形成,并且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50a上,以形成第一握持段42a。更具体一些,安装段50a有一第一横截面形状(即基本为半圆形横截面形状),而悬臂段52a则有一第二横截面形状(即基本为半圆形横截面形状)。安装段50a和悬臂段52a分别有齐平的纵向(轴向)边缘51a和53a。安装段50a包括一对纵向边缘51a,而悬臂段52a则包括一对纵向边缘53a。这些齐平的纵向(轴向)边缘51a和53a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握持段42a的环形握持表面。再有,安装段50a包括一弯曲的横向边缘55a,而悬臂段52a则包括一耦合的弯曲的横向边缘57a,它们耦合在一起,形成一从第一握持段42a至第二握持段44a的平滑过渡。这样,当悬臂段52a与安装段50a结合时,齐平的纵向边缘51a和53a彼此对齐,形成一连续的、轮廓平滑的环形握持表面(即第一握持段42a的握持表面),有一至第二握持段44a的平滑过渡。

    在此实施例中,悬臂段52a通过一突起凹座结构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50a上。具体些说,如图7和8所示,安装段50a包括一从其延伸的纵向T字形突起60a,而悬臂段52a则包括一纵向凹座或耦合槽62a,该凹座的形状做成可滑动地接纳纵向突起60a。更具体一些,悬臂段52a最好有一中空区。槽62a最好由一对相对的法兰63a形成。用一带螺纹的紧固件或螺钉64a将悬臂段52a固定地结合至安装段50a上。

    安装段50a最好还包括一倚靠突起65a,而悬臂段52a则最好包括一倚靠突起67a,它们在悬臂段52a的中空区中彼此接触。倚靠突起65a和67a都有孔,它们的形状做成能用螺纹接纳带螺纹的紧固件64a。自然,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在安装段50a与悬臂段52a之间可以采用其它连接。例如,安装段50a与悬臂段52a的突起凹座结构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倒过来。此外,也可以用其它类型的突起凹座结构,以可分离地将悬臂段52a结合至安装段50a上,这将在下面参考本发明的另一优选的实施例进行讨论。

    悬臂段52a最好包括一可摆动地结合至其上的第一控制杠杆54a,以按传统的方式控制刹车装置。控制杠杆54a是一刹车控制杠杆,它以传统的方式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刹车装置(即前刹车装置)上。例如,控制杠杆54a可经由电缆系统或用电子可操作地结合至前刹车装置上。控制杠杆54a最好包括一对换档控制钮,以用于控制自行车10的转辙器(即前转辙器)。

    控制杠杆54a的换档控制钮最好按传统的方式经由一控制电缆或电线电力地或机械地结合至各自的转辙器上。此外,换档控制钮最好以传统方式用电结合至循环计算器20上。带换档钮的控制杠杆与刹车装置、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之间的连接对本发明并不重要。这样,这些连接在此处不拟详细讨论或示出。反而是,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采用任何合适的连接。

    一使用者可操纵的第一控制单元56a结合至第一握持段42a的自由端上。具体些说,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经由一对带螺纹的紧固件或螺钉69a固定地结合至悬臂段52a上,更具体一些,安装段50a和悬臂段52a各自有自由端,其形状做成在第一握持段42a的自由端形成一凹座。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最好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在自由端形成的凹座中。

    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最好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各自的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20上,以按传统的方式(并按与控制杠杆54a的换档控制钮相似的方式)控制前转辙器的换档功能。例如,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可用电子或用机械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各自的转辙器(即前转辙器)上。另外,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最好包括一计算器控制按钮(即诸如起动/停止按钮)。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与各自的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之间的连接对本发明并不重要。这样,这些连接在此处不拟详细讨论或示出。反而是,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采用任何合适的连接。

    如上所述,外握持部分24a和24b彼此基本是镜面的映象。具体些说,如同在图2~4和9中最清楚地看到的那样,外握持部分24b基本包括一具有一中间纵向轴线Y1b的第一附件段40b、一具有中间纵向轴线X1b的第一握持段42b,和一具有中间纵向轴线Y2b的第二附件段44b。另外,外握持部分24b最好包括一在第二握持段44b的自由端上形成的弯曲段46b。第二握持段44b最好有一胀大的握持表面或一胀大的握持区45b。

    第一握持段42b是一基本为棒形的构件,最好由两件形成。第一握持段42b的中间纵向轴线Y1b最好相对于附件段40b的中间纵向轴线X1b成一角度,以形成一第一角θ1b,该角最好约为95°。第二握持段44b的中间纵向轴线Y2b也相对于附件段40b的中间纵向轴线X1b成一角度,以形成一第二角θ2b,该角最好约为75°。此外,第一握持段42b的中间纵向轴线Y1b也相对于中间垂直平面成一25°~35°左右的角。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b和44b最好彼此相对地成一角度,以在中间纵向轴线Y1b和Y2b之间成一角度α2。有度α2最好大于135°左右,小于180°左右。更具体一些,角度α2最好大于150°左右,小于170°左右(即约为160°)。

    第一和第二握持段42b和44b有纵向长度L1b和L2b,长度L2b最好比长度L1b大50%左右。更具体一些,长度L1b最好约为80mm,而长度L2b最好约为120mm。

    现在参看图9、11和12,第一握持段42b最好包括一第二安装段50b和一第二悬臂段52b。安装段50b最好与附件段40b一体地形成,该附件段最好与横向段22一体地形成。此外,第二握持段44b也最好与附件段40b一体地形成,该附件段最好与横向段22一体地形成。

    悬臂段52b最好用硬的刚性塑料形成,并且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50b上,以形成第一握持段42b。更具体一些,安装段50b有一第一横截面形状(即基本为半圆形横截面形状),而悬臂段52b则有一第二横截面形状(即基本为半圆形横截面形状),它们分别有齐平的纵向(轴向)边缘51b和53b,它装段50b包括一对纵向边缘51b,而悬臂段52b则包括一对纵向边缘53b,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42b的环形握持表面。另外,安装段50b包括一弯曲的横向边缘55b,而悬臂段52b则包括一耦合的弯曲的横向边缘57b,它们彼此耦合,以形成一从第一握持段42b至第二握持段44b的平滑的过渡。这样,当悬臂段52b结合至安装段50b上时,齐平的纵向边缘51b和53b就彼此对齐,以形成一轮廓连续的环形握持表面(即第一握持段42b的握持表面),有一至第二握持段44b的平滑过渡。

    悬臂段52b通过一突起凹座结构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50b上。具体些说,如图11和12所示,安装段50b包括一从其延伸的纵向T字形突起60b,而悬臂段52b则包括一纵向凹座或耦合槽62b,该凹座的形状做成可滑动地接纳纵向突起60b。更具体一些,悬臂段52b最好有一中空区。槽62b最好由一对相对的法兰63b形成。用一带螺纹的紧固件或螺钉64b将悬臂段52b固定地结合至安装段50b上。

    安装段50b还最好包括一倚靠突起65b,而悬臂段52b则最好包括一倚靠突起67b,它们在悬臂段52b的中空区中彼此接触。倚靠突起65b和67b都有在其中形成的孔,该孔用螺纹接纳带螺纹的紧固件64b。

    悬臂段52b最好包括一可摆动地结合至其上的第二控制杠杆54b,以按传统的方式控制刹车装置。控制杠杆54b是一刹车控制杠杆,它以传统的方式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刹车装置(即前刹车装置)上。控制杠杆54b最好包括一对换档控制钮,以用于控制自行车10的转辙器(即后转辙器)。控制杠杆54b的换档控制钮最好按传统的方式经由一控制电缆或电线电力地或机械地结合至各自的转辙器上。此外,换档控制钮最好以传统的方式用电结合至循环计算器20上。带换档钮的控制杠杆与刹车装置、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之间的连接对本发明并不重要。

    一使用者可操纵的(第二)控制单元56b结合至第一握持段42b的自由端上。具体些说,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经由一对带螺纹的紧固件或螺钉69b固定地结合至悬臂段52b上。更具体一些,安装段50b和悬臂段52b各自有自由端,其形状做成在第一握持段42b的自由端形成一凹座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最好至少部分地被接纳在自由端形成的凹座中。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最好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各自的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20上,以传统的方式控制后转辙器的换档功能。例如,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可用电子或用机械可操作地结合至自行车10的各自的转辙器(即后转辙器)上。另外,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最好包括一计算器控制按钮(即诸如起动/停止按钮)。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b与各自的转辙器和循环计算器之间的连接对本发明并不重要。

    循环计算器20最好包括一用电池单元作动力的、在印刷电路板上形成的微计算机。循环计算器20的微计算机包括一中央处理器(CPU)、一随机存取器(PAM)、只读存储器(ROM)和一I/O接口。微计算机的各个部分在自行车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因此,在环循计算器20的微计算机中所用的各部分在此处不拟讨论或示出。再有,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循环计算器20可包括各种电子器件、线路和机械器件,以实现本发明。自然,对于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明白,循环计算器20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而有各种各样的构形。

    循环计算器20最好经由一显示器向骑车人提供或显示各种信息,并操作用电子控制的驱动系统。这样,自行车10的前、后转辙器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按传统方式操作或由循环计算器20用电子控制,或按传统方式人工(机械)操作或控制。不管怎样、循环计算器20最好按传统方式显示信息和/或控制自行车的各个部分。如上所述,自行车的各个部分与控制杠杆54a和54b、使用者可操纵的控制单元56a和56b以及循环计算器20之间的连接对本发明并不重要。这样,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这些元件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以任何传统的方式连接和/或操作。第二实施例

    参看图13和14,它们示出了按照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供选择的把手112。把手112基本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12相同,只是外握持部分124a和124b是第一实施例的握持部分24a和24b的修改的变型。更具体一些,把手112在安装段150a和150b与悬臂段152a和152b之间分别采用了其它方案的连接。鉴于把手112和12之间的相似性,把手112的下列描述将主要集中在其差异上。不过,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把手12的描述的大部分都适用于把手112的描述。

    把手112基本包括一横向部分122和一对(第一和第二)外握持部分124a和124b。横向部分122最好与第一实施例的横向部分22相同。这样,此处不拟详细讨论或示出横向部分122。外握持部分124a和124b最好彼此为镜面映象,并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易言之,把手112最好相对于横向部分22的中间垂直平面(未示出)对称。这样,此处只详细讨论外握持部分124a。不过,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外握持部分124a的描述也适用于外握持部分124b,因为这些部分是相同的。

    具体些说,外握持部分124a基本包括一附件段140a、一第一握持段142a和一第二握持段144a。附件段140a固定地结合至横向部分122的一端130a上。外握持部分124b还基本包括一附件段140b、一第一握持段142b和一第二握持段144b。附件段140b固定地结合至横向部分122的一端130b上。第一握持段142包括一第一安装段150a和一第一悬臂段152a,而第一握持段142b则包括一第二安装段150b和一第二悬臂段152b。第一握持段142包括一第一控制杠杆154a和一结合在其上的、使用者可操纵的第一控制单元156a,而第一握持段142b则包括一第二控制杠杆154b和一结合在其上的、使用者可操纵的第二控制单元156b,其方式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第一和第二悬臂段152a和152b分别通过(第一和第二)突起凹座结构可分离地结合至第一和第二安装段150a和150b上。此处只讨论一个突起凹座结构。具体些说,此处只讨论悬臂段152a与安装段150a之间的突起凹座结构。不过,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悬臂段152a与安装段150a之间的突起凹座结构的描述也适用于悬臂段152b与安装段150b之间的突起凹座结构。此外,熟悉本技术的人将会明白,第一和第二悬臂段152a和152b与第一和第二安装段150a和150b,与第一实施例的悬臂段50a和50b与安装段50a和50b是相同的,只是突起凹座结构位于其间。

    更具体一些,悬臂段152a包括一纵向延伸的突起或翼片160a和一横向延伸的突起或翼片162a。安装段150a包括一纵向耦合的凹座164a和一横向耦合的凹座166a,它们的形状做成分别接纳突起160a和162a。横向突起162a和横向凹座166a的形状做成接纳一带螺纹的紧固件或螺钉170a,以便将悬臂段152a固定地结合至安装段150a上,在悬臂段152a与安装段150a的自由端形成一加大的凹座。加大的凹座的形状做成能经由一摩擦配合或弹夹配合接纳使用者可操作的控制单元156b。悬臂段152a在此实施例中作为基本实心的构件示出。不过,熟悉本技术的人都会明白,悬臂段可以按需要和/或要求做成具有中空区。此外,熟悉本技术的人将会明白,外握持部分124b是与外握持部分124a相同的,只是外握持部分124b是外握持部分124a的镜面映象。再有,熟悉本技术的人将会明白,除去第一和第二悬臂段152a和152b分别与第一和第二安装段150a和150b之间的内连接外,把手112与第一实施例的把手12相同(即角度、长度等)。因此,把手112彼此不拟进一步详细讨论。

    此处所用的表示程度的词如“基本”、“大约”、“左右”指的是修改的项目的合理的偏差量,以使最终结果无重大改变。这些词应当被解释为包括修改的项目的至少±5%的偏差,如果该偏差不否定该词所修改的含义。

    虽然只挑选了所选择的实施例,以说明本发明,但是,熟悉本技术的人从此公开内容都会明白,在此可以作出各种改变或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规定的范围。此外,按照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前述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而提供的,并不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规定的本发明及其相当物。

自行车把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自行车把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自行车把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行车把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行车把手.pdf(2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自行车把手的外握持部分包括一安装段和一悬臂段。该安装段有一第一横截面形状。该悬臂段有一第二横截面形状,并且可分离地结合至安装段上,以形成一第一握持段。安装段和悬臂段的第一和第二横截面形状有齐平的纵向边缘,它们耦合在一起,以形成第一握持段的第一环形握持表面。自行车把手最好包括一对结合至横向部分的相反端上的外握持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