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

上传人:000****221 文档编号:135859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59.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699342.1

申请日:

2015.10.26

公开号:

CN105250857A

公开日:

2016.01.20

当前法律状态:

公开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公开

IPC分类号:

A61K36/9062; A61P1/08; A61K35/02(2015.01)N; A61K35/64(2015.01)N

主分类号:

A61K36/9062

申请人:

林红丽

发明人:

林红丽

地址:

264300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成山大道中段298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30-50份,炒白术20-40份,防风5-15份,柏子仁10-20份,辛夷5-15份,炒苍耳子5-15份,白芷5-15份,蜂房5-15份,太子参10-20份,醋五味子5-15份,钩藤10-20份,甘草3-7份,川木香9-15份,龙骨10-30份,柴胡10-20份,白芍9-15份,覆盆子10-30份,陈皮9-15份,新塔花10-20份,炒栀子9-15份,益智仁10-30份,制附子9-15份,罗布麻5-15份,丹参9-15份,茯苓10-2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补肝益肾、健脾和胃、祛风通窍、养血安神的功效,其治疗眩晕疗效显著,作用可靠。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30-50份,炒白术20-40份,防风5-15份,柏子仁10-20份,辛夷5-15份,炒苍耳子5-15份,白芷5-15份,蜂房5-15份,太子参10-20份,醋五味子5-15份,钩藤10-20份,甘草3-7份,川木香9-15份,龙骨10-30份,柴胡10-20份,白芍9-15份,覆盆子10-30份,陈皮9-15份,新塔花10-20份,炒栀子9-15份,益智仁10-30份,制附子9-15份,罗布麻5-15份,丹参9-15份,茯苓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40份,炒白术30份,防风10份,柏子仁15份,辛夷10份,炒苍耳子10份,白芷10份,蜂房10份,太子参15份,醋五味子10份,钩藤15份,甘草5份,川木香12份,龙骨20份,柴胡15份,白芍12份,覆盆子20份,陈皮12份,新塔花15份,炒栀子12份,益智仁20份,制附子12份,罗布麻10份,丹参12份,茯苓15份。

说明书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眩晕是目眩与头晕的总称。目眩是眼花或眼前发黑,视物模糊;头晕是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站立不稳。二者常同时出现,故统称为眩晕。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常伴恶心汗出,甚至晕倒的一种异常的旋转运动感觉伴以平衡障碍的运动感觉。眩晕一般主要由迷路前庭神经脑干及小脑病变引起,也可能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表现。目前,对于眩晕这种疾病,临床上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靠输液进行抗凝、扩张血管来一时缓解症状,停药后易出现反复。

中医认为,眩晕由气血亏虚、风阳上扰、痰瘀内阻、肝肾阴虚等导致脑窍失养,脑髓不充,发为眩晕。治宜补肝益肾、祛风通窍。

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眩晕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采用抗凝、扩张血管类药物治疗眩晕存在疗效不理想、易复发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简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30-50份,炒白术20-40份,防风5-15份,柏子仁10-20份,辛夷5-15份,炒苍耳子5-15份,白芷5-15份,蜂房5-15份,太子参10-20份,醋五味子5-15份,钩藤10-20份,甘草3-7份,川木香9-15份,龙骨10-30份,柴胡10-20份,白芍9-15份,覆盆子10-30份,陈皮9-15份,新塔花10-20份,炒栀子9-15份,益智仁10-30份,制附子9-15份,罗布麻5-15份,丹参9-15份,茯苓10-20份。

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40份,炒白术30份,防风10份,柏子仁15份,辛夷10份,炒苍耳子10份,白芷10份,蜂房10份,太子参15份,醋五味子10份,钩藤15份,甘草5份,川木香12份,龙骨20份,柴胡15份,白芍12份,覆盆子20份,陈皮12份,新塔花15份,炒栀子12份,益智仁20份,制附子12份,罗布麻10份,丹参12份,茯苓15份。

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炒白术具有燥湿行水、益气、健脾胃的功效;防风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的功效;柏子仁具有养心安神、滋阴养血的功效;辛夷具有祛风寒、通鼻窍的功效;苍耳子具有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痒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通窍、活血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的功效;蜂房具有祛风、攻毒、杀虫、止痛、抗过敏的功效;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醋五味子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的功效;钩藤具有清热平肝、熄风止痉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川木香具有行气止痛、用于脘腹胀痛、肠呜腹泻、里急后重、两肋不舒、肝胆疼痛的功效;龙骨具有镇惊安神、敛汗固精、止血涩肠、生肌敛疮的功效;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覆盆子具有补肝益肾、固精缩尿、助阳明目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新塔花具有疏散风热、清抻头目、安神强壮的功效;炒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的功效;益智仁具有温脾、暖肾、固气、涩精的功效;制附子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的功效;罗布麻具有清火、降压、强心、利尿的功效;丹参具有活血调经、祛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补肝益肾、健脾和胃、祛风通窍、养血安神之功效,对眩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3%,治愈率达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40g,炒白术30g,防风10g,柏子仁15g,辛夷10g,炒苍耳子10g,白芷10g,蜂房10g,太子参15g,醋五味子10g,钩藤15g,甘草5g,川木香12g,龙骨20g,柴胡15g,白芍12g,覆盆子20g,陈皮12g,新塔花15g,炒栀子12g,益智仁20g,制附子12g,罗布麻10g,丹参12g,茯苓15g。

实施例2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30g,炒白术40g,防风5g,柏子仁20g,辛夷5g,炒苍耳子15g,白芷5g,蜂房15g,太子参10g,醋五味子15g,钩藤10g,甘草7g,川木香9g,龙骨30g,柴胡10g,白芍15g,覆盆子10g,陈皮15g,新塔花10g,炒栀子15g,益智仁10g,制附子15g,罗布麻5g,丹参15g,茯苓10g。

实施例3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50g,炒白术20g,防风15g,柏子仁10g,辛夷15g,炒苍耳子5g,白芷15g,蜂房5g,太子参20g,醋五味子5g,钩藤20g,甘草3g,川木香15g,龙骨10g,柴胡20g,白芍9g,覆盆子30g,陈皮9g,新塔花20g,炒栀子9g,益智仁30g,制附子9g,罗布麻15g,丹参9g,茯苓20g。

实施例4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35g,炒白术35g,防风8g,柏子仁18g,辛夷8g,炒苍耳子13g,白芷8g,蜂房13g,太子参12g,醋五味子13g,钩藤12g,甘草6g,川木香10g,龙骨25g,柴胡12g,白芍13g,覆盆子15g,陈皮13g,新塔花12g,炒栀子13g,益智仁15g,制附子13g,罗布麻8g,丹参13g,茯苓12g。

实施例5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45g,炒白术25g,防风13g,柏子仁12g,辛夷13g,炒苍耳子8g,白芷13g,蜂房8g,太子参18g,醋五味子8g,钩藤18g,甘草4g,川木香13g,龙骨15g,柴胡18g,白芍10g,覆盆子25g,陈皮10g,新塔花18g,炒栀子10g,益智仁25g,制附子10g,罗布麻13g,丹参10g,茯苓18g。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4厘米,水沸后煎煮15~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

本发明以实施例1所给出的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做临床疗效总结如下:

一、一般性资料: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80例,其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0~75岁。

二、诊断标准:

1、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甚则仆倒;

2、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

3、慢性起病逐渐加重,或急性起病,或反复发作;

4、测血压,查血色素,红细胞计数及心电图,电测听,脑干诱发电位,眼震电图及颈椎X线摄片,经颅多普勒等有助明确诊断。有条件做CT、磁共振检查;

5、应注意除外肿瘤、严重血液病等。

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五天一疗程。

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体征及有关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2、好转:症状及体征减轻,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症状无改变。

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10个疗程,治愈48例,好转27例,未愈5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

六、典型病例:

病例1:程某,女,59岁。患者近一个月持续头晕耳鸣,头痛,失眠多梦,脾气暴躁,口苦。诊见:面红,舌红,苔黄,脉弦滑。诊断为眩晕。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4个疗程,各症状完全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病例2:孙某,男,44岁。患者自述头重如裹,视物旋转,胸闷作恶,呕吐痰涎。诊见:苔白腻,脉弦滑。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2个疗程,自觉胸闷烦恶、头晕、头重等症状明显减轻,呕吐症状消失;继续服用3个疗程,所有症状完全消失,治愈。随访半年无复发。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眩晕的中药组合物,其中药原料及重量份配比为:黄芪30-50份,炒白术20-40份,防风5-15份,柏子仁10-20份,辛夷5-15份,炒苍耳子5-15份,白芷5-15份,蜂房5-15份,太子参10-20份,醋五味子5-15份,钩藤10-20份,甘草3-7份,川木香9-15份,龙骨10-30份,柴胡10-20份,白芍9-15份,覆盆子10-30份,陈皮9-15份,新塔花1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医学或兽医学;卫生学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