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35698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66.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59692.8

申请日:

2015.09.01

公开号:

CN105165851A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N 43/90申请日:20150901|||公开

IPC分类号:

A01N43/90; A01P21/00

主分类号:

A01N43/90

申请人:

沈阳农业大学

发明人:

康宗利; 杨玉红; 冯玉龙

地址:

110866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路120号沈阳农业大学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40-320mg/L。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不仅适用于棚内种植,也适合田中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坐荚率的提高,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经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或者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的大豆,坐荚率大幅提高,且循环坐果率强,果实发育好,产出的大豆品质较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40-320mg/L。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80-160mg/L。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120-160mg/L。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大豆植株实施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时,对所述植株由上到下进行均匀喷施。

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花期。

6.
  一种制备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称取一定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用1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完全溶解;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溶液。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溶液的保存温度为2-6℃。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施溶液的保存温度为4℃。

说明书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高大豆产量的一种方法,具体是一种通过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促进大豆坐荚、进而提高产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豆是豆科植物中最富有营养而又易于消化的食物,是蛋白质最丰富最廉价的来源。大豆蛋白质含有人体所需的各种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亮氨酸、苏氨酸等人体必需氦基酸含量比较多,仅蛋氨酸比较少,这与一般谷类食物正好相反,故大豆与粮食混吃可以互补,大大提高了大豆及粮食的营养价值。大豆含有多量脂肪,并且为不饱和脂肪酸,尤其以亚麻酸含量最丰富,这对于预防动脉硬化有很大作用,大豆中还含有约1.5%的磷脂,磷脂是构成细胞的基本成分.对维持人的神经、肝脏、骨骼及皮肤的健康均有重要作用。
在大豆种植中,大豆花荚脱落是大豆生殖生长中的一种自我调节现象,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限制因素,大豆开花的整个花期为花荚脱落敏感时期,但是很多大豆秧苗出现了开花不坐荚、落花落荚严重的现象,令种植者束手无策。造成大豆不坐荚、落花落荚的原因很多,而且彼此间相互影响。为提高坐荚率,目前在种植中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合理的种植密度,严格控制昼夜温差和光照条件,并为土壤提供适宜的水分和养分。
上述方法仅适合棚内种植,影响因素容易控制,但对于田中大面积的种植还存在诸多弊端,因此,探索一种简单易行的可促进大豆坐荚、提高产量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由于大豆花期内花荚及果荚脱落,降低大豆产量的问题,而提供一种通过外源物质调控大豆提高坐荚率、增加产量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具体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40-320mg/L,对大豆植株实施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时,由上到下均匀喷施。
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80-160mg/L。
更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120-160mg/L。
优选地,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花期。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制备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的方法,称取一定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用1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完全溶解;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溶液。
优选地,所述喷施溶液在2-6℃保存。
更优选地,所述喷施溶液在4℃保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上述方法不仅适用于棚内种植,也适合田中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坐荚率的提高,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经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或者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的大豆植株,坐荚率大幅提高,且循环坐果率强,果实发育好,产出的大豆无畸形、无空壳、无秕粒,品质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予以实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发明的限定。
本发明通过在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来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具体喷施的外源物质为6-苄氨基腺嘌呤,施用浓度为40-320mg/L,优选地,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80-160mg/L,更优选地,上述施用浓度为120-160mg/L,其中以施用浓度160mg/L喷施大豆植株叶面为最佳。
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最佳喷施时间是在大豆初花期和/或盛花期。在对大豆植株实施外源物质喷施时,在大豆花期对所有花朵由上到下均匀喷施,充分喷药,叶面以不流水珠为喷雾标准。
本发明所用6-苄氨基腺嘌呤为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生产,纯度>98%;在制备喷施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外源物质时,首先称取一定质量的6-苄氨基腺嘌呤,由于6-苄氨基腺嘌呤不溶于水,因此用少量的1mol/L的NaOH溶液逐滴滴加直至6-苄氨基腺嘌呤完全溶解;然后,用一定量的蒸馏水或自来水进行稀释,获得所述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320mg/L的喷施溶液。具体的,制备一定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时,6-苄氨基腺嘌呤的所用量和稀释用水量,根据配比来调整。上述制得的喷施溶液的保存温度为2-6℃。优选地,其保存温度为4℃。
实施例1
准确量取40、80、120、160、320mg6-苄氨基腺嘌呤药剂,用少量1mol/L的NaOH溶液溶解,加入10mL双蒸水溶解后,转移到1L容量瓶中定容,即配成不同喷施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药剂。配制过程中所使用的NaOH尽量要少,6-苄氨基腺嘌呤完全溶解即可,然后用双蒸水或自来水稀释,所配制的不同喷施浓度的喷施溶液均调pH为7。
实施例2
用上述实施例1中配制的不同浓度的6-苄氨基腺嘌呤作为喷施溶液,在大豆初花期对大豆花朵进行由上到下均匀喷施处理,叶面以不流水珠为喷雾标准,同时,以含0mg6-苄氨基腺嘌呤的喷施溶液作为对比,与处理同时期的植株进行照喷施处理,为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对三个植株进行喷施处理,选取三次果荚数的平均值。
其中,计量坐荚率和产量为当大豆完全生理成熟时,收获处理过的整株大豆,将喷施处理6-苄氨基腺嘌呤的果荚数和产量分别与对照植株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
表1初花期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植株果荚数

喷施溶液浓度 果荚数(个) 40mg/L 30 80mg/L 34 120mg/L 37 160mg/L 40 320mg/L 42 0mg/L 28

由表1看出,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mg/L、80mg/L、120mg/L、160mg/L和320mg/L的喷施溶液处理的植物果荚数与对比例相比分别增加7.14%、21.43%、32.14%、42.86%和50%。可以看出,初花期的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有一定的保花保果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果荚数的增加起到促进作用。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为:选择在大豆植株盛花期喷施外源6-苄氨基腺嘌呤,其他操作步骤及喷施浓度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
表2盛花期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
喷施溶液浓度 果荚数(个) 40mg/L 37

[0031]80mg/L 40 120mg/L 42 160mg/L 44 320mg/L 45 0mg/L 28

由表2看出,6-苄氨基腺嘌呤浓度为40mg/L、80mg/L、120mg/L、160mg/L和320mg/L处理的植物果荚数与对比例相比分别增加32.14%、42.86%、50%、57.14%和60.71%。可以看出,盛花期的6-苄氨基腺嘌呤处理的大豆果荚数明显增加。
实施例4
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2的不同之处为:选择在大豆植株初花期和盛花期分别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其他操作步骤及喷施浓度参数与实施例2相同。
表3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不同浓度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
喷施溶液浓度 果荚数(个) 40mg/L 40 80mg/L 45 120mg/L 45 160mg/L 48 320mg/L 47 0mg/L 28

由表3结果可以看出,同时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喷施不同浓度6-苄氨基腺嘌呤喷施溶液,处理后的大豆果荚数均有明显增加,具体的,处理后各植株的果荚数分别增加了42.85%、60.71%、60.71%、71.43%和67.85%。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发明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其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外源物质提高大豆植株坐荚率的方法,是通过在所述大豆植株叶面喷施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方法来实现的,所述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的施用浓度为40-320mg/L。本发明提供的处理方法,不仅适用于棚内种植,也适合田中大面积种植大豆的坐荚率的提高,且使用方法简单易行,经外源物质6-苄氨基腺嘌呤在初花期或盛花期,或者初花期和盛花期同时喷施的大豆,坐荚率大幅提高,且循环坐果率强,果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