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3566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714295.3

申请日:

2015.10.28

公开号:

CN105165739A

公开日:

2015.12.23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01K 67/033申请日:20151028|||公开

IPC分类号:

A01K67/033

主分类号:

A01K67/033

申请人:

高努

发明人:

高努; 高让

地址:

610032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金琴路160号2栋1单元5楼1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代理人:

李高峡;张娟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鲜青蚓的养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养殖床;(2)蚓种投放;(3)养殖管理:(4)收获:饲养4-6月,收获成蚓,即可。本发明通过特定养殖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改良型的湖北环毛蚓——鲜青蚓,其溶栓活性良好,不仅优于原生品种,还优于药典地龙,其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鲜青蚓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养殖床:翻耕土地,整畦,洒水,使土壤含水量为20-30%;
(2)蚓种投放:放原生湖北环毛蚓300—400条/平方米,让其自动钻入泥土中,15-20分钟后,去除未入土之蚓种;
(3)养殖管理:
投料:每隔3天定点投放饲料1次,每次投料180~240g/平方米;
湿度: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30%;
温度: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每天洒水3-5次,每次0.1-0.2kg/平方米;冬天时,养殖地铺10-20cm厚稻草垫;
(4)收获:饲养4-6月,收取成蚓。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整畦的具体方式是:整理成宽2米的畦,两畦间隔40cm,在畦中央开沟,沟深30cm,沟宽30cm,在沟中放饲料,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泥土。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发酵制备而成:粪料20%、植物饲料75%和其它成分5%;
其中,粪料由重量比为1:1的牛粪和猪粪组成;
植物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稻草20%、玉米杆20%和青饲60%;
其它成分由重量比为1:1:1的猪血粉、玉米粉和小麦麸组成。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方法如下:
a、堆料:铺植物饲料,然后铺植物饲料1/2厚度的粪料,重复8次,洒水,薄膜覆盖保温;
b、10天后揭膜、翻堆,再洒水;重复一次;
c、堆置1个月,得腐熟物;
d、将腐熟物与其他成分混匀,即可。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洒水的量为500-100kg/平方米。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洒水的量为10--20kg/平方米。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投放饲料时,在19点-21点投料,每平方米投6个点,每个点投料30~40g。

8.
  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方法得到的鲜青蚓在制备溶栓药物中的 用途。

说明书

鲜青蚓的养殖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鲜青蚓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地龙为钜蚓科动物参环毛蚓Pheretimaaspergillum(E.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guillelmi(Michaelsen)或栉盲环毛蚓PheretimaPectiniferaMichaelsen的干燥体。其性味:咸,寒。归经:归肝、脾、膀胱经。功效:清热定惊,通络,平喘,利尿。主治:用于高热神昏,惊病抽搐,关节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肺热喘咳,尿少水肿;高血压。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地龙的有效成分为溶解血栓的纤溶酶,因而其具有良好的溶栓作用。
湖北环毛蚓PheretimahupeienisMichaelsen1895体长70一222毫米,体宽3一6毫米,体节110一138个。口前叶为上叶的,背孔自XI一XII节间始。环带占3节。腹面有刚毛,其他部分刚毛细而密,每节70一132条,环带后较疏。背腹中线几乎紧接。14一22(VIII)在受精囊孔间。10一16在雄孔间。雄孔在XVIII节腹侧的刚毛线一平顶乳突上开孔。受精囊孔3对。盲肠锥状。贮精囊、精巢和精漏斗所在体节被包裹在一大膜质囊中,背、腹两面相通。无精巢囊。前列腺发达。副性腺圆形,附于体壁上。受精囊狭长形,其管粗,盲管比本体长2倍以上,内4/5弯曲,末端稍膨大。活时背部体色为草绿色,背中线为紫绿色带深橄榄色,腹面青灰色,环带为乳黄色。
原生湖北环毛蚓PheretimahupeienisMichaelsen1895同为蚯蚓,其也具有溶栓的功效,但是溶栓效果不如药典地龙。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特定的养殖方法,可以养殖得到改良型的湖北环毛蚓,将其命名为鲜青蚓,其溶栓功效明显优于原生的湖北环毛蚓,而且还优于药材地龙(中国药典)。
另外,本发明养殖方法得到的鲜青蚓,其环带颜色与原生湖北环毛蚓不同,原生湖北环毛蚓的颜+色为乳黄色,鲜青蚓的环带为土黄色。
本发明鲜青蚓的养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养殖床:翻耕土地,整理成宽2米的畦,两畦间隔40cm,在畦中央开沟,沟深30cm,沟宽30cm,在沟中放饲料,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泥土,洒水,使土壤保持20-30%含水量;
(2)蚓种投放:将养殖床洒水湿润,使泥土润滑,便于蚓种钻入泥土中,每平方放上种蚓300--400条,让其自动钻入泥土,15-20分钟后,未钻入泥土中的蚓种,不是受伤就是严重脱水的,应除去。
注:第一批蚓种是野外挖取的原生湖北环毛蚓。
(3)养殖管理:
投料:每隔3天定点投放饲料1次,每次投料180~240g/平方米;
湿度: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30%;
温度: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洒水降温,每天洒水3-5次,每次0.1-0.2kg/平方米;冬天时,鲜青蚓钻入泥土中冬眠,养殖地铺10—20cm厚稻草垫既可保温,又可缓解和防止冷风直吹;
(4)收获:饲养4-6月,即可收取成蚓。
步骤(1)或步骤(3)中的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发酵制备而成:粪料20%、植物饲料75%和其它成分5%;
其中,粪料由重量比为1:1的牛粪和猪粪组成;
植物饲料由如下重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稻草20%、玉米杆20%和青饲60%;
其它成分由重量比为1:1:1的猪血粉、玉米粉和小麦麸组成。
优选地,所述发酵方法如下:
a、堆料:铺植物饲料,然后铺植物饲料1/2厚度的粪料,重复8次,洒水,薄膜覆盖保温;
b、10天后揭膜、翻堆,再洒水;重复一次;
c、堆置1个月,得腐熟物;
d、将腐熟物与其他成分混匀,即可。
具体地,可以按照如下方式操作:
a、堆料:铺20厘米厚的植物饲料,然后铺10厘米厚的粪料,重复8次,洒水,薄膜覆盖;
b、10天后接膜、翻堆,再洒水;重复一次;
c、堆置1个月,得腐熟物;
d、将腐熟物与其他成分混匀,即可。
步骤a中,洒水的量为500-100kg/平方米,当每一层的植物饲料厚度为20厘米、粪料厚度为10厘米时,即是50--100kg/2.4立方米。
步骤b中,洒水的量为10--20kg/平方米,当每一层的植物饲料厚度为20厘米、粪料厚度为10厘米时,即是10--20kg/2.4立方米。
步骤(3)中,投放饲料时,在19点-21点投料,每平方米投6个点,每个点投料30~40g。
本发明还提供了前述中药材鲜青蚓在制备溶栓药物中的用途。
本发明通过特定养殖方法和饲料制备,得到了一种改良型的湖北环毛蚓——鲜青蚓,其溶栓活性良好,不仅优于原品种生湖北环毛蚓,还优于药典地龙,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以下通过实施例形式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范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本发明鲜青蚓的制备
(一)饲料配方
粪料20%,植物饲料75%,其它成分5%。
1粪料组成:牛粪和猪粪各一份。(由养牛场和养猪场提供)
2植物饲料组成稻草20%,玉米杆20%,蔬菜等青饲60%。(由农户提供)
3其它成分猪血粉,玉米粉,小麦麸各1份。(由农资市场提供)
(二)饲料标准及制备方法
1饲料标准:棕色或褐色、无酸臭、氨气等异味,质地松软不沾手,用手抓捏,从指缝中能流出1-2滴水珠,pH值在6—8之间,重金属含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2饲料制备方法
取粪料20%,植物饲料75%,堆料发酵。
堆料植物饲料切成5cm长,先铺地上20厘米厚,然后铺粪料10厘米,再铺植物饲料20厘米,粪料10厘米,直至堆到8层,占地长度和宽度不限,料堆松散,做成方形料堆,慢慢洒水,用水量50-100kg/平方米(即是50--100kg/2.4立方米),直到四周有水浸出为止,用薄膜覆盖保温。
发酵料堆开始自然发酵升温,10多天后,料堆温度达到60--70℃时,揭覆盖膜,进行翻堆,即上层翻到下层,四边的翻到中间,把粪料和草料拌匀,再洒水10--20kg/平方米(即是10--20kg/2.4立方米)湿润,再覆盖薄膜保温,使之充分发酵。
腐熟10天后再翻堆,进行第三次重新制堆,盖膜。经过一个月的堆制发酵,得腐熟物。
混合将腐熟物与上述其它成分(血粉,玉米粉,小麦麸各1份)混匀,即得。
(三)鲜青蚓养殖步骤
1养殖床准备
在蔬菜地四周挖:深40cm,宽30cm的排水沟,翻耕土地,深度30厘米,并整理成宽2米的畦,两畦间隔40cm,在畦中央开沟,沟深30cm,沟宽30cm,在沟中放饲料,再在上面覆盖10cm厚泥土,洒水,使土壤保持20--30%含水量。
2蚓种投放
先将养殖床洒水润湿,使泥土润滑,便于蚓种钻入泥土中。在养殖床上放上成年种蚓,每平方300--400条,让其自动钻入泥土,15-20分钟后,未钻入泥土中的蚓种,不是受伤就是严重脱水,应除去。
注明:第一批蚓种是野外挖取的原生湖北环毛蚓成蚓。
可以在养殖床上面种些新鲜蔬菜等农作物,一方面有青饲料来源,另外也可为鲜青蚓生长、活动遮阴避雨。
3养殖管理
投料每隔3天定点投料1次。晚上约7-9点钟,把饲料均匀地投放在养殖床的表面,每平方米投6个点,每个点投料30—40g,雨天不投料。
湿度保持土壤含水量在20-30%,若遇干燥季节,洒水调节。
土壤湿度简易测定法:取土少许,用手捏紧能成团块状,而将其丢掷在地面上时,又能自行碎裂。
温度日最高气温超过35℃时,洒水降温,每天洒水3-5次,每次0.1-0.2kg/平方米。冬天时,鲜青蚓钻入地下冬眠,养殖地铺10—20cm厚稻草垫,既可保温,又可缓解或防止冷风直接吹到养殖床上。
(4)养殖场地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时,不得使用农药,化肥等。
(5)要防止老鼠等侵袭。
(四)养殖周期
经过4-6月的饲养,就可以收取成蚓,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幼蚓和蚓茧。
(五)成蚓采收方法
诱取法:把饲料堆放在鲜青蚓养殖床上,3-5天后就有蚯蚓诱集,用耙子收取成蚓,即可。
收获的成蚓即为鲜青蚓,其形态特征:体长77—220mm,体宽3—6mm,体节数110-138。雄孔1对,在18节腹面两侧的1个平顶乳头突上,稍偏内侧在17/18和18/19节间沟两侧,各有1对大而呈椭圆形的乳头突。受精囊孔3对,6/7~8/9节间沟后孔周围及腹面均无乳头突,体背面呈草绿至青灰色,背中线深绿。腹面带青灰色,环带土黄色。
以下用试验例的方式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试验例1本发明鲜青蚓、原生湖北环毛蚓及威廉环毛蚓溶栓活性测定
鲜青蚓,原生湖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中国药典》的供试品制备:
取实施例1制备的鲜青蚓和成都地区原生湖北环毛蚓,及购置威廉环毛蚓适量,分别称定重量,加入生理盐水适量,分别于常温下研磨20分钟,转入容量瓶,用生理盐水洗涤研磨2次,洗涤液加入容量瓶,最后用生理盐水定容,分别超声提取10min,离心(4000rmp×10min),吸取上清液备用。
1、溶解家兔肺血栓试验
参照Nowak法稍加改良,将家兔随机分成:鲜青蚓,原生湖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生理盐水对照组。用戊巴比妥钠30mg/kg静脉麻醉。从颈总动脉采血1ml,按稍加机良的Chandle法制备血栓,自血栓头部向下截取40mg左右的栓子,依文氏蓝染色后备用。各组于灌胃给药20ml。1小时后,以15ml生理盐水在1分钟内经颈外静脉将栓子推入肺动脉内,24小时后杀死动物,取出栓子称重,与原栓重进行比较,结果见表。
试验家兔灌胃给药24小时后,溶栓结果如下(X±SD)

(p值均<0.05)
结论:“鲜青蚓”有显著的体内溶栓功效,其溶栓功略优于原生湖北环毛蚓和威廉环毛蚓(药典地龙)。
2、体外溶解血栓试验
参照Chandler法稍加改良,先取1只家兔用戊巴比妥纳30mg/kg静脉麻醉后,分离出颈总动脉,用干燥注射器自动脉取血2ml,均分于两个管环内,血液在37℃环境中,17r/min旋转30min,按拉丁方法设计的给药顺序分别向每根环的两端各加药2ml,再转动60min,自环内倾出血栓,立即称重。按上述步骤再取血作其余两组。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结果见表。
参照Nowak法稍加改良,鲜青蚓,原生湖北环毛蚓,威廉环毛蚓组的血栓湿重均较生理盐水组轻(p值均<0.05)。
给药60分钟后,溶栓结果如(X±SD)

结论:鲜青蚓具有显著的体外溶栓活性,且略优于原品种生湖北环毛蚓和威廉环毛蚓《药典地龙》。
综上,本发明方法制备一种新的中药材——鲜青蚓,溶栓活性良好,不仅优于原品种生湖北环毛蚓,还优于药典地龙,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鲜青蚓的养殖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鲜青蚓的养殖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养殖床;(2)蚓种投放;(3)养殖管理:(4)收获:饲养4-6月,收获成蚓,即可。本发明通过特定养殖方法制备得到了一种改良型的湖北环毛蚓鲜青蚓,其溶栓活性良好,不仅优于原生品种,还优于药典地龙,其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农业;林业;畜牧业;狩猎;诱捕;捕鱼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