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声减振板.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354800 上传时间:2018-05-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3.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20061427.8

申请日:

2007.12.14

公开号:

CN201109974Y

公开日:

2008.09.03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4F 13/075申请日:20071214授权公告日:20080903终止日期:20100114|||授权

IPC分类号:

E04F13/075(2006.01); E04B1/86(2006.01); E04C2/36(2006.01)

主分类号:

E04F13/075

申请人:

温天佑

发明人:

温天佑

地址:

510000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市桥镇光明北路禺秀园三街1座60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声减振板,包括两侧的菱镁板,以及菱镁板之间的纸芯板,所述的纸芯板呈蜂窝结构。所述的两层菱镁板之间的厚度比为4∶5,密度比例为9∶10。由于通过选择不同厚度、和密度的菱镁板配合中间的蜂窝式纸芯板,因此隔声效果较现有产品相比大大提升,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试验室的测试,隔声减振系数达到8-9,同时由于不添加金属板材复合层,因此产品的自重和厚度都较现有产品大大降低,安装时也更为轻便简易。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隔声减振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侧的菱镁板,以及菱镁板之间的纸芯板,所述的纸芯板呈蜂窝结构。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声减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层菱镁板之间的厚度比为4∶5。

说明书

隔声减振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装修装饰功能板材,尤其是一种带有隔声减振功能的新型板材。
背景技术
现有的隔声减振板的都比较厚重,而且其隔声减振系数最大也只能达到4-5,究其原因,主要是现有的板材为了实现较好的隔声减振效果,通常在菱镁板的一侧复合上一层钢板、不锈钢板或是其他的金属板材,而对于其芯层的结构和材料往往不够重视,所以板材不但由于金属材料的加入而非常沉重,同时隔声减振效果也依然不够理想,另外生产成本还较高,安装也非常不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板材存在的隔声效果不佳,结构厚重、安装不易等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的隔声减振板。
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一种隔声减振板,包括两侧的菱镁板,以及菱镁板之间的纸芯板,所述的纸芯板呈蜂窝结构。
优选的是,所述的两层菱镁板之间的厚度比为4∶5。
优选的是,所述的两层菱镁板的密度不同,密度比例为9∶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通过选择不同厚度、和密度的菱镁板配合中间的蜂窝式纸芯板,因此隔声效果较现有产品相比大大提升,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试验室的侧试,隔声减振系数达到8-9,同时由于不添加金属板材复合层,因此产品的自重和厚度都较现有产品大大降低,安装时也更为轻便简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种隔声减振板,包括两侧的菱镁板1、2,以及菱镁板之间的纸芯板3,所述的纸芯板3呈蜂窝结构。菱镁板1的密度为1.02t/m3,菱镁板2的密度为1.15t/m3,两层之间的密度约为9∶10,菱镁板1与菱镁板2之间的厚度比约为4∶5。

隔声减振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隔声减振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隔声减振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隔声减振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隔声减振板.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声减振板,包括两侧的菱镁板,以及菱镁板之间的纸芯板,所述的纸芯板呈蜂窝结构。所述的两层菱镁板之间的厚度比为45,密度比例为910。由于通过选择不同厚度、和密度的菱镁板配合中间的蜂窝式纸芯板,因此隔声效果较现有产品相比大大提升,经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声学试验室的测试,隔声减振系数达到89,同时由于不添加金属板材复合层,因此产品的自重和厚度都较现有产品大大降低,安装时也更为轻便简易。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