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

上传人:00062****4422 文档编号:1348000 上传时间:2018-05-04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42.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2132423.9

申请日:

2002.06.06

公开号:

CN1387022A

公开日:

2002.12.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授权公告日:2004.11.17|||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分类号:

G01B11/06

主分类号:

G01B11/06

申请人: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发明人:

徐长山; 王君林

地址:

130022吉林省长春市人民大街14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长春科宇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刘树清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抛光液膜厚度的测量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杠杆能在抛光液膜中浮起和俯仰角度变化的测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光滑转轴支撑光杠杆结构,光杠杆浮在液膜表面的一端带有过渡圆滑的弯脚,另一端带有反射镜,用平行光管观察光杠杆的俯仰角度变化。本发明是由抛光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的,测量系统安装在抛光系统中的被加工件的后面,该装置可以实时动态测量液膜厚度,改善超光滑表面抛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和抛光质量。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是由抛光系统的抛光池、被加 工件、工件轴、锡磨盘、磨盘轴组成的,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是由抛光系统 (7、8、9、13、15、16)和测量系统(10、11、1
2: 13、14)组成的, 测量系统(10、11、12、13、14)安装在抛光系统(7、8、9、13、15、 16)中的被加工件(8)的后面,在测量系统中,反射镜(10)、转轴(11)、 弯脚(12)三者构成光杠杆,反射镜(10)在转轴(11)的上方,镜面与 轴向平行,弯脚(12)在转轴(11)的下方,弯脚(12)的面与轴向平行, 弯脚(12)下部的弯脚面与液膜(13)的表面平行并浮在液膜(13)的表 面上,位于转轴(11)上方的反射镜(10)与位于转轴(11)下方的弯脚 (12)的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120°小于180°,平行光管(14)的光 轴垂直于反射镜(10)的反射面。
3: 15、16)和测量系统(10、11、12、13、14)组成的, 测量系统(10、11、12、13、14)安装在抛光系统(7、8、9、13、15、 16)中的被加工件(8)的后面,在测量系统中,反射镜(10)、转轴(11)、 弯脚(12)三者构成光杠杆,反射镜(10)在转轴(11)的上方,镜面与 轴向平行,弯脚(12)在转轴(11)的下方,弯脚(12)的面与轴向平行, 弯脚(12)下部的弯脚面与液膜(13)的表面平行并浮在液膜(13)的表 面上,位于转轴(11)上方的反射镜(10)与位于转轴(11)下方的弯脚 (12)的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120°小于180°,平行光管(14)的光 轴垂直于反射镜(10)的反射面。

说明书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抛光液膜厚度的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光学冷加工中,常常碰到对一些镜片需要进行超光滑表面加工,比如在短波段光学中,用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中的极紫外光刻系统,需要光学系统的成像质量特别清晰,这就要求光学镜片的表面粗糙度达到小于1nm(RMS)的超光滑程度。

    一般说来,对超光滑表面的光学冷加工,不能采用通常的被加工件与磨盘直接接触的研磨方式,而是采用让抛光液充满被加工件表面和磨盘之间的缝隙空间,磨盘与被加工件的相对运动,形成了两者缝隙空间的液膜,这种液膜的作用,可达到对被加工件表面超光滑加工的效果,液膜厚度成为影响超光滑表面冷加工的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超光滑表面加工过程中,对液膜厚度进行实时动态测量,就成为超光滑表面加工中必不可少的工作。

    据掌握的情况,国内外在超光滑表面加工中,通常都采用在被加工件上加配重的办法,来调节被加工件和磨盘之间液膜厚度,与本发明最为接近的已有技术如图1所示(Y.Namba and H.Tsuwa,Ultra-precisionfloat polishing machine,Annals CIRP,1987,36(1):211-214):是由抛光池1、被加工件2、工件轴3、配重4、锡磨盘5、磨盘轴6构成地。

    该装置是通过被加工件2上加配重4的办法,来调节被加工件2和锡磨盘5之间的液膜的厚度,来满足超光滑表面抛光的需要。这种办法只知道,液膜厚度得到了调整,实际上对液膜厚度的大小,并没有量的概念,每加工一个工件,都得进行配重试验调整,给工作带来麻烦,影响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的实现。为了克服上述缺点,特设计一种能实时动态测量液膜厚度的装置,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有助于实现自动化超光滑表面的加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杠杆能在液膜中浮起和俯仰角度变化的测量。

    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光滑转轴支撑光杠杆结构,光杠杆浮在液膜表面的一端带有过渡圆滑的弯脚,另一端带有反射镜,用平行光管观察光杠杆的俯仰角度变化。

    本发明详细内容如图2所示是由抛光系统(7、8、9、13、15、16)和测量系统(10、11、12、13、14)组成的。其中抛光系统包括锡磨盘7、被加工件8、工件轴9、液膜13、抛光池15、锡磨盘轴16;测量系统包括反射镜10、转轴11、弯脚12、液膜13、平行光管14。

    在抛光系统中,锡磨盘轴16垂直安装在锡磨盘7的中心,带动锡磨盘7旋转,工件轴9垂直固定在被加工件8的中心,带动被加工件8旋转,被加工件8的抛光表面与锡磨盘7的表面平行,两者之间充满液膜13。

    测量系统(10、11、12、13、14)安装在抛光系统(7、8、9、13、15、16)中的被加工件8的后面,在测量系统中,反射镜10、转轴11、弯脚12三者构成光杠杆,反射镜10在转轴11的上方,镜面与轴向平行,弯脚12在转轴11的下方,弯脚12的面与轴向平行,弯脚12下部的弯脚面与液膜13的表面平行并浮在液膜13的表面上,位于转轴11上方的反射镜10与位于转轴11下方的弯脚12的面之间形成的夹角大于120°小于180°,平行光管14的光轴垂直于反射镜10的反射面。

    工作原理说明:由反射镜10和弯脚12组成绕转轴11旋转的光杠杆,未开始抛光时,光杠杆的弯脚12自然下落于磨盘7的表面,开始抛光后,被加工件8与磨盘7间有间隙,使得磨盘7表面形成一层液膜,由于流体动压的作用,弯脚12向上浮起,带动反射镜10偏转。用平行光管14测出反射镜10的偏转角后,可计算出弯脚12的上浮距离,从而得出液膜厚度。

    积极效果:本发明可以实时动态测量出液膜厚度,以便及时调节液膜厚度、改善超光滑表面加工抛光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件抛光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已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摘要附图亦采用图2。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按图2所示的结构实施,光杠杆中的弯脚12采用轻质材料,弯脚要圆滑,转轴11采用光滑转轴,旋转灵敏,反射镜10的反射面镀铝,平行光管14采用测量精度高于0.2″的平行光管。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浮法抛光液膜厚度测量装置,属于光学冷加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抛光液膜厚度的测量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光杠杆能在抛光液膜中浮起和俯仰角度变化的测量。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光滑转轴支撑光杠杆结构,光杠杆浮在液膜表面的一端带有过渡圆滑的弯脚,另一端带有反射镜,用平行光管观察光杠杆的俯仰角度变化。本发明是由抛光系统和测量系统组成的,测量系统安装在抛光系统中的被加工件的后面,该装置可以实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测量;测试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