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

上传人:a2 文档编号:13449 上传时间:2018-01-11 格式:PDF 页数:22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038772.9

申请日:

2015.01.26

公开号:

CN104747235A

公开日:

2015.07.01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C 1/356申请日:20150126|||公开

IPC分类号:

F01C1/356; F04C2/356; F02G1/00

主分类号:

F01C1/356

申请人:

摩尔动力(北京)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靳北彪

地址:

100101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168号中安盛业大厦24层

优先权:

2014100403248 2014.01.27 CN; 2014100443090 2014.02.02 CN; 2014100487578 2014.02.12 CN; 2014100684044 2014.02.27 CN; 201410209140X 2014.05.16 CN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包括气缸,在所述气缸内设旋转体,在所述气缸的壁上设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设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开口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入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出口,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入口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出口的侧壁的一部分。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和压气机。本发明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性好、效率高。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包括气缸(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1)内设旋转体(2),在所述气缸(1)的壁上设开口(3),在所述开口(3)内设隔离体(4),所述隔离体(4)将所述开口(3)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入口(5),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出口(6),所述隔离体(4)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入口(5)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隔离体(4)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出口(6)的侧壁的一部分。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2)设为非满缸旋转体,所述开口(3)设置在所述气缸(1)的侧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对称非满缸旋转体。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对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椭圆对称旋转体(211)或设为凸轮对称旋转体。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正圆偏心旋转体(221)或设为非正圆偏心旋转体。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非正圆偏心旋转体时,所述非正圆偏心旋转体设为椭圆偏心旋转体或设为凸轮偏心旋转体。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1)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2)设为满缸旋转体(201),所述开口(3)设置在所述气缸(1)的端盖(101)上。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体设置为仅做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往复运动隔离体或者设置为同时做直线往复运动和摆动的摆动往复运动隔离体。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入口通道壁(501),所述流体入口通道壁(501)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排共用流 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出口通道壁(502),所述流体出口通道壁(502)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说明书

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能与动力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和压气机。
背景技术
带有隔离体(所谓隔离体也可称为滑片)的流体机构(包括泵、压缩机、膨胀机构和发动机)的性能取决于流体机构入口和流体机构出口以及设在两者之间的隔离体所占据的圆心角,此圆心角越小,流体机构的效率越高。在这类机构的传统结构中,流体机构的入口与隔离体之间存在共用壁(此壁属于壳体的一部分),隔离体和流体出口之间也存在着共用壁(此壁属于壳体的一部分)这样不仅增大了上述三者的圆心角,同时也使得隔离体的密封问题难以解决。因此,需要发明一种新型流体机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
方案1,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包括气缸,在所述气缸内设旋转体,在所述气缸的壁上设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设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开口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入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出口,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入口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出口的侧壁的一部分。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气缸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设为非满缸旋转体,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气缸的侧壁上。
方案3,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对称非满缸旋转体。
方案4,在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对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椭圆对称旋转体或设为凸轮对称旋转体。
方案5,在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正圆偏心旋转体或设为非正圆偏心旋转体。
方案6,在方案5的基础上,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设为非正圆偏心旋转体时,所述非正圆偏心旋转体设为椭圆偏心旋转体或设为凸轮偏心旋转体。
方案7,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气缸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设为满缸旋转体,所述开口设置在所述气缸的端盖上。
方案8,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设置为仅做直线往复运动的直线往复运动隔离体或者设置为同时做直线往复运动和摆动的摆动往复运动隔离体。
方案9,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入口通道壁,所述流体入口通道壁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10,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出口通道壁,所述流体出口通道壁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方案11,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设为板式隔离体、椭圆式隔离体、十字截面式隔离体或设为圆形截面式隔离体。
方案12,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与所述旋转体接触密封配合。
方案13,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与所述旋转体非接触密封配合。
方案14,在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受往复控制装置控制。
方案15,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往复控制装置设为与所述旋转体具有相同轮廓线的缸外旋转体。
方案16,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往复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控制装置。
方案17,在方案16的基础上,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往复件机构。
方案18,在方案16的基础上,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机构。
方案19,在方案16的基础上,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齿轮齿条摆动件机构。
方案20,在方案16的基础上,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摆杆摆动件机构。
方案21,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往复控制装置设为凸轮控制机构。
方案22,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往复控制装置设为偏心旋转行星控制机构。
方案23,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往复控制装置设为斜盘控制机构。
方案24,在方案14的基础上,所述隔离体以所述往复控制装置的静止点为心的近心点和远心点与所述隔离体以所述旋转体的静止点为心的近心点和远心点分别对应。
方案25,在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设为液体泵。
方案26,在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设为液体马达。
方案27,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多级压气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减小。
方案28,在方案27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隔离体不在同一方向上。
方案29,在方案27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旋转体的凸起部不在同一方向上。
方案30,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多级膨胀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
方案31,在方案30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隔离体不在同一方向上。
方案32,在方案30的基础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旋转体的凸起部不在同一方向上。
方案33,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与高压工质源连通。
方案34,在方案33的基础上,在所述流体入口和所述高压工质源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工质控制阀。
方案35,在方案33或34的基础上,所述高压工质源设为间歇燃烧室或设为连续燃烧室。
方案36,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 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燃烧室与另外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37,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工质控制阀再经燃烧室与另外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38,在方案36或37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与速度型压气机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与速度型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
方案39,在方案38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联动设置。
方案40,在方案38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联动设置。
方案41,在方案38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和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联动设置。
方案42,在方案41的基础上,所述流体出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所述流体入口与所述燃烧室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和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三者联动设置。
方案43,在方案38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设为多级速度型压气机。
方案44,在方案38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设为多级速度型做功机构。
方案45.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燃烧室与此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46,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经工质控制阀再经燃烧室与此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连通。
方案47,在方案45或46的基础上,在所述发动机的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
方案48,在方案47的基础上,在所述工质导出口处设工质控制阀。
方案49.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减小形成多级压气单元;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形成多级膨胀单元;所述多级压气单元经燃烧室与所述多级膨胀单元连通。
方案50,在方案49的基础上,所述多级压气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与速度型压气机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多级膨胀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与速度型做功机构的工质入口连通。
方案51,在方案50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多级压气单元联动设置。
方案52.,在方案50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联动设置。
方案53,在方案50的基础上,所述多级压气单元和所述多级膨胀单元联动设置。
方案54,在方案53的基础上,所述多级压气单元、所述多级膨胀单元和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三者联动设置。
方案55,在方案50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设为多级速度型压气机。
方案56,在方案50的基础上,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设为多级速度型做功机构。
方案57.一种包括方案1至24中任一方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压气机,在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处设排气控制阀。
本发明中,所述气缸可选择性地设为圆形气缸。
本发明中,所谓的“圆形气缸”是指在与气缸中心线相垂直的平面内气缸的内侧轮廓线为圆形的一切气缸,包括等径圆形气缸和非等径圆形气缸,例如:圆柱形气缸、圆锥形气缸、圆台形气缸和球面圆形气缸。
本发明中,用与所述圆形气缸的轴线平行的剖面剖切所述圆形气缸形成的轮廓线可以为任意形状。
本发明中,所谓的“满缸旋转体”是指在与所述圆形气缸中心线相垂直方向上至少一条外轮廓线与所述圆形气缸的内表面密封配合的旋转体,且在此旋转体的同一圆周上设有配合区和非配合区。
本发明中,所谓的配合区是指在所述满缸旋转体上设置的与所述圆形气缸的内侧密封配合的突起结构。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配合区是指不与所述圆形气缸的内侧密封配合的仅与所述隔离体密封配合的区域。
本发明中,一个所述配合区和一个所述非配合区构成一个工作区。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满缸旋转体”是指在与所述圆形气缸中心线相垂直的平面上外轮廓线所构成的面积小于所述圆形气缸内面积且至少一处与所述圆形气缸内侧壁相密封配合的旋转体。
本发明中,所述非满缸旋转体与所述圆形气缸内侧壁密封配合的区域为侧面配合区,所述非满缸旋转体未与所述圆形气缸内侧壁密封配合仅与所述隔离体密封配合的区域为侧面非配合区。
本发明中,一个所述侧面配合区和一个侧面非配合区构成一个工作区。
本发明中,通过所述旋转体的轴线的平面剖切所述旋转体时所形成的剖面在轴线方向上的尺寸可以是任意的,例如所述剖面可以是椭圆形、圆形、矩形,也可以是随半径的增加在轴线方向上尺寸增加的形状等等,从而所述非满缸旋转体可以是盘形、球形、椭球形、橄榄球形等等。
本发明中,所谓的“密封配合”是指接触密封配合和非接触密封配合,例如:接触有润滑剂滑动密封配合、接触无润滑剂滑动密封配合、接触自润滑滑动密封配合、接触有润滑剂滚动密封配合、接触无润滑剂滚动密封配合、接触自润滑滚动密封配合、非接触密封配合。
本发明中,所谓的“非接触密封配合”是指在不接触的前提下,两者间隙尽可能小的配合关系,间隙的具体尺寸应根据加工精度、相关部件应力的影响、相关部件温度的影响等公知技术决定。
本发明中,所谓的凸轮控制机构包括偏心轴控制机构。
本发明中,在一个所述气缸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流体入口。
本发明中,在一个所述气缸上可以设置一个或两个以上所述流体出口。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根据所述工作区的个数,在所述气缸的壁上设开口,在每个所述开口处设置所述隔离体,一个所述工作区至少设置一个所述开口、一个所述隔离体、一个所述流体入口和一个所述流体出口。
本发明中,可选择性地使两个以上所述工作区共用同一个所述隔离体、同一个所述流体入口和同一个所述流体出口。
本发明中,所谓的“排气控制阀”包括逆止阀(单向阀)。
本发明中,所谓的“近心点”是指离某一点最近的位置。
本发明中,所谓的“远心点”是指离某一点最远的位置。
本发明中,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过程中,所述气缸、所述旋转体和所述隔离体三者之间形成容积变化。
本发明中,所述隔离体可以是任意形状,只要在所述旋转体的旋转过程中,所述气缸、所述旋转体和所述隔离体三者之间能够形成容积变化即可。
本发明中,从所述流体入口进入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
本发明中,从所述流体出口排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流体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
本发明中,所谓的“A与B联动设置”是指A与B相互有驱动作用的设置方式,包括共轴设置方式。
本发明中,所述速度型压气机包括叶轮式压气机。
本发明中,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包括叶轮式做功机构。
本发明中,所谓的“工质包络”是指工质所能到达的空间的壁的集合。
本发明中,某个数值A以上和某个数值A以下均包括本数A。
本发明人根据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以及对宇宙现象的观察认为: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转换成其它任何形式的能量或物质。传统热力学第二定律中只阐述了在没有外部因素影响的前提下,热不能百分之 百的转换成功,这一定律是正确的,但又是片面的。可以用通俗的语言将热定义为能量的最低形式,或者简称为这是宇宙的垃圾。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病毒和细菌)的生长过程都是放热的。经分析,本发明人还认为:任何一个过程或任何一个循环(不局限于热力学过程,例如化学反应过程、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光化学反应过程、生物生长过程、植物生长过程都包括在内)其最大做功能力守恒,本发明人认为没有光合作用的植物生长过程是不能提高其做功能力的,也就是说,豆芽的做功能力是不可能高于豆子的做功能力加上其吸收的养分的做功能力之和;之所以一棵树木的做功能力要大于树苗的做功能力,是因为阳光以光合作用的形式参与了由树苗到树木的生长过程。
本发明人认为:热机工作的基本逻辑是收敛-受热-发散。所谓收敛是工质的密度的增加过程,例如冷凝、压缩均属收敛过程,在同样的压力下,温度低的工质收敛程度大;所谓受热就是工质的吸热过程;所谓发散是指工质的密度降低的过程,例如膨胀或喷射。任何一个发散过程都会形成做功能力的降低,例如,气态的空气的做功能力要远远低于液态空气的做功能力;甲醇加水加中等温度的热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虽然所生成的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燃烧热大于甲醇的燃烧热20%左右,但其做功能力大于甲醇的做功能力的比例则微乎其微,其原因在于这一过程虽然吸了20%左右的热,但是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的发散程度远远大于甲醇。因此,利用温度不高的热参加化学反应是没有办法有效提高生成物的做功能力的。
本发明人认为:距离增加是熵增加的过程,冷热源之间的距离也影响效率,距离小效率高,距离大效率低。
本发明中,所述气缸和所述旋转体中,可以一动一静,也可以对转。
本发明中,所述燃烧室可以是间歇燃烧室,也可以是连续燃烧室。
本发明中,应根据热能与动力领域的公知技术,在必要的地方设置必要的部件、单元或系统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所述进排流体机构缩小了流体入口和流体出口以及设在两者之 间的隔离体所占据的圆心角,并且解决了隔离体的密封问题,本发明的所述进排流体机构结构简单、成本低、密封性好、效率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4.1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2沿图4.1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11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12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13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14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15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1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18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19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实施例20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实施例21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实施例22的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实施例23的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发明实施例24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发明实施例25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隔离体为板式隔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6是隔离体为椭圆式隔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7是隔离体为十字截面式隔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8是隔离体为圆形截面式隔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气缸、101气缸的端盖、2旋转体、201满缸旋转体、211椭圆对称旋转体、221正圆偏心旋转体、3开口、4隔离体、401板式隔离体、402椭圆式隔离体、403十字截面式隔离体、404圆形截面式隔离体、5流体入口、501流体入口通道壁、502流体出口通道壁、6流体出口、7往复控制装置、71缸外旋转体、72曲柄连杆机构、721曲柄连杆往复件机构、722曲柄连杆齿轮齿条摆动件机构、723曲柄连杆摆杆摆动件机构、73凸轮控制机构、74偏心旋转行星控制机构、75斜盘控制机构、8高压工质源、9工质控制阀、10燃烧室、11速度型压气机、12速度型做功机构、13工质导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包括气缸1,在所述气缸1内设旋转体2,在所述气缸1的壁上设开口3,在所述开口3内设隔离体4,所述隔离体4将所述开口3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入口5,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出口6,所述隔离体4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入口5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隔离体4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出口6的侧壁的一部分。具体地,将所述气缸1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2设为非满缸旋转体,所述开口3设置在所述气缸1的侧壁上。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对称非满缸旋转体,所述对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椭圆对称旋转体21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入口通道壁501和流体出口通道壁 502,所述流体入口通道壁501和流体出口通道壁502均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对称非满缸旋转体改设为凸轮对称旋转体。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正圆偏心旋转体221。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可以将所述非满缸旋转体设为非正圆偏心旋转体。具体实施时,可以将所述非正圆偏心旋转体设为椭圆偏心旋转体或设为凸轮偏心旋转体。
实施例4
如图4.1和图4.2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气缸1设为圆形气缸,所述旋转体2设为满缸旋转体201,所述开口3设置在所述气缸1的端盖101上。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隔离体4与所述旋转体2非接触密封配合。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还包括流体入口通道壁501和流体出口通道壁502,所述流体入口通道壁501和流体出口通道壁502均与所述隔离体密封滑动配合。
实施例6
如图6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隔离体4受往复控制装置7控制。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6的区别在于:所述往复控制装置7设为与所述旋转体2具有相同轮廓线的缸外旋转体71。
实施例8
如图8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7的区别在于:所述往复控制装置7设为曲柄连杆控制装置。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具体地设为曲柄 连杆机构72(图8中所示的虚线框)。
实施例9
如图9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在实施例8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往复件机构721(图9中所示的虚线框)。
实施例10
如图10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齿轮齿条摆动件机构722(图10中所示的虚线框)。
实施例11
如图11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9的区别在于:所述曲柄连杆控制装置设为曲柄连杆摆杆摆动件机构723(图11中所示的虚线框)。
实施例12
如图12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所述往复控制装置7设为凸轮控制机构73。
实施例13
如图13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所述往复控制装置7设为偏心旋转行星控制机构74(图13中所示的虚线框)。
实施例14
如图14所示的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其与实施例12的区别在于:所述往复控制装置7设为斜盘控制机构75。
以上所有实施方式,均可选择地,将所述隔离体设为板式隔离体401(如图25所示)、椭圆式隔离体402(如图26所示)、十字截面式隔离体403(如图27所示)或设为圆形截面式隔离体404(如图28所示)。
以上所有实施方式,均可选择地,将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设为液体泵或设为液体马达。
实施例15
如图15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多级压气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 依次减小。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16
如图16所示的多级压气机,其与实施例15的区别在于: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隔离体4不在同一方向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旋转体2的凸起部不在同一方向上。
实施例15和实施例16在具体实施时,设置了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17
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多级膨胀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具体实施时,可以令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隔离体4不在同一方向上,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旋转体2的凸起部不在同一方向上。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18
如图17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5与高压工质源8连通,在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5和所述高压工质源8之间的连通通道上设置工质控制阀9。所述高压工质源8可以设为间歇燃烧室或设为连续燃烧室。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工质控制阀9也可以不设。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19
如图18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6经工质控制阀9再经燃烧室10与另外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5连通。
作为可以变换的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所述工质控制阀9也可以不设。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0
如图19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实施例19的区别在于:所述流体出口6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5与速度型压气机11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流体入口5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6与速度型做功机构12的工质入口连通。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1
如图20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12和所述流体出口6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联动设置。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2
如图21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12和所述速度型压气机11联动设置。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3
如图22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 实施例20的区别在于:所述流体出口6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和所述流体入口5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联动设置。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4
如图23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3的区别在于:所述流体出口6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所述流体入口5与所述燃烧室10连通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和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12三者联动设置。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5
如图24所示的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6经工质控制阀9再经燃烧室10与此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入口5连通,在所述发动机的工质包络上设工质导出口13,在所述工质导出口13处设工质控制阀9。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6
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减小形成多级压气单元;两个以上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串联连通,所有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排量依次增大形成多级膨胀单元;所述多级压气单元经燃烧室与所述多级膨胀单元连通。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7
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其与实施例26的区别在于:所述多级压气单元的所述流体入口5与速度型压气机11的工质出口连通,所述多级膨胀单元的所述流体出口6与速度型做功机构12的工质入口连通。
实施例27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选择性地使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多级压气单元联动设置。
实施例27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选择性地使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和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联动设置。
实施例27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选择性地使所述多级压气单元和所述多级膨胀单元联动设置;或所述多级压气单元、所述多级膨胀单元和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三者联动设置。
以上所有设置有所述速度型压气机的实施方式中,均可选择性地,将所述速度型压气机设为多级速度型压气机。
以上所有设置有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的实施方式中,均可选择性地,将所述速度型做功机构设为多级速度型做功机构。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实施例28
一种包括实施例1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压气机,在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所述流体出口6处设排气控制阀。
实施例2至实施例14中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实施例15至实施例28中的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本发明中所有所述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实施方式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均可替换本实施例中的进排共用流体机构。
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以上实施例,根据本领域的公知技术和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推导出或联想出许多变型方案,所有这些变型方案,也应认为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pdf(22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及包括其的装置,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包括气缸,在所述气缸内设旋转体,在所述气缸的壁上设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设隔离体所述隔离体将所述开口分割成至少两个通道,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入口,其中至少一个所述通道设为流体出口,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入口的侧壁的一部分,所述隔离体本身构成所述流体出口的侧壁的一部分。本发明还涉及包括所述进排共用流体机构的发动机和压气机。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