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

上传人:32 文档编号:1338897 上传时间:2018-04-16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905.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00127975.0

申请日:

2000.12.22

公开号:

CN1305302A

公开日:

2001.07.25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公开|||实质审查的生效申请日:2000.12.22

IPC分类号:

H04M11/00; H04Q7/32

主分类号:

H04M11/00; H04Q7/32

申请人:

冯珉;

发明人:

李冠林; 吴振声; 郭俊贤

地址:

200092上海市虹口区玉田支路48号103室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华东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张泽纯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的方法,包括电子签章、电子资料登录及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等网络应用,本发明主要是在网络应用中需要进行加密处理、个人资料登录、身份识别时,通过一与网际网络及移动通讯网络连线的伺服器和电脑,并配合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进行处理,使之具有安全、方便且机动性极高的优异特性。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电子签章或加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 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自该电脑装置取得需要电子签章或 加密的资料,而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以其储存的私钥对该资料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 后的资料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或电子签章的资料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移动电话手机。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其 特征在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将私钥储存于SIM卡或记忆体中。
4: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包括 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电子签章或加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需要电子签章或加密的资料给使用者 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经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以其储存的私钥对该资料进 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资料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或电子签章的资料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
5: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 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撷取资料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 求及告知所要的资料项目;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其所储存的资料项目传送 给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该资料项目传回该电脑装置或与该电脑装置连线的网 站。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方法, 其特征在于,该资料项目包含有登入电脑系统或网站的使用者识别码及密 码。
7: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主要 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撷取资料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 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向该电脑装置索取所要的资料项目, 并将资料项目传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其所储存的资料项目传送给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该资料项目传回该电脑装置或与该电脑装置连线的网 站。
8: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它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 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将一加密钥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该加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 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 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9: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一加密钥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 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该加 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 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 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密钥是由该电脑装置、伺服器或第三者所提供。
11: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征 是它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供确认该 要求; (3)在该移动通讯设备上进行读取生物特征,并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 预存的加密钥予以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 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 辨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加密钥预存在该移动电话手机的SIM卡或记 忆体中。
13: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它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 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将一加密钥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 当比对相符时,以该加密钥对一预存密码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码 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密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 密码核对。
14: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征 在于它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一加密钥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 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与预存 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相符时,以该加密钥对一预存密码进行加密处 理,并将加密后的密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密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 密码核对。

说明书


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

    本发明属于网络应用,尤指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如电子签章及电子资料登录等的网络应用。

    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网络的应用已逐渐普及,例如通过网际网络进行商务的交易具有极佳的便利性,因此,其普及的程度便急速增长。而在利用网络进行交易时,由于是在公共频道上传送资料信息(以下简称资讯),且所传送的资讯又属于私人的或机密性的,因此交易的安全遂变成一众所瞩目的问题。

    习知的技术是由加密或密码来保护在网络上传递的资讯,而目前最常用的密码法主要有两种:秘密钥匙(Secter Key)密码法及公共钥匙(Public Key)密码法,其中,秘密钥匙密码法是使用单一的钥匙供传送者及接收者共享,当传送者想送一张订单给接收者且希望只有接收者可读取该订单时,传送者将此订单用一个加密钥匙加密成为密码文字之后,再将此一加密后的订单(密码文字)通过网络传送给接收者。而接收者在接收该密码文字后,便利用一相同于该加密钥匙的解密钥匙将密码文字还原,以读取该订单。

    而公共钥匙密码法是利用两把具有数学关连性的钥匙来分别对讯息加密和解密,亦即传送者及接收者每一方都使用一对钥匙,其中一个是公开的,而另外一个是私密的,公共钥匙可以让其他人知道,而私密钥匙则必须加以保密,只有持有人知道其存在,但两种钥匙都必须加以保护以防止被修改。又最有名的公共钥匙密码法为非对称加密法(以下简称RSA法),是以设计者Rivest,Shamir及时性Adleman命名)。在RSA方法中,每一个参与者都产生两把唯一的钥匙,一个是在公共目录中登录的公共钥匙,另一把是保持秘密的私密钥匙,此两把钥匙必须一起使用,其中一把钥匙所锁住的任何资料,就只有用另一把钥匙可以打开。例如某人想要寄一封不会被人偷看的电子邮件给朋友,他只需寻找他的公共钥匙,而利用那把公共钥匙来加密文字,当他的朋友收到信之后,需要用其私密钥匙将加密过的讯息解密成原先寄送者地文字。既然只有加密讯息的真正作者知道私密钥匙的存在,故能成功解密的人,足以证明其身份及讯息的完整性。因此即使讯息在传输过程中被截取,截取者因无私密钥匙而无法将讯息解密。

    前述的秘密钥匙密码法虽因仅使用一把钥匙而有简单快速的优点,然其钥匙的安全管理却相对较为不便,故其安全性较差,且当应用在网络交易时,商家与众多客户间必须逐一共用一秘密钥匙,亦即商家必须一一分派不同的秘密钥匙给每一个客户,因此,其使用显然不切实际,而且无法成为电子商务的主要方法。

    前述的公共钥匙密码法虽可改善秘密钥匙秘码法的安全性不佳的缺失,但其在钥匙的管理上需要可靠的第三者,然实际的情况是无法保证管理钥匙的第三者完全可靠,而且加密的过程通常是在使用者的电脑设备上执行的,其机动性不佳,故仍存在不尽理想之处,有予以改进的必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安全、方便且机动性极高的电子签章、电子资料登录及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网络应用的方法。

    为达前述目的,本发明总的构思是:在网络的应用中,通过一与网际网络及移动通讯网络连线的伺服器和电脑,并配合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或移动电话手机进行电子签章加密处理、电子资料登录及远端电子生物特征身份识别。

    具体来说,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其特点主要包括下述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电子签章或加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自该电脑装置取得需要电子签章或加密的资料,而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以其储存的私钥对该资料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资料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或电子签章的资料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无线通讯协议(WAP)第二代功能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使用者是由该移动电话手机送出确认指示及个人密码而确认该要求;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将私钥储存于SIM卡或记忆体中;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签章的方法,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电子签章或加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需要电子签章或加密的资料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经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以其储存的私钥对该资料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资料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或电子签章的资料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使用者是由该移动电话手机送出确认指示及个人密码而确认该要求;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将私钥储存于用户识别模组(SIM)卡或记忆体中;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方法,其特点是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撷取资料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及告知所要的资料项目;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其所储存的资料项目传送给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该资料项目传回该电脑装置或与该电脑装置连线的网站。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备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传递资讯;

    使用者是由该移动电话手机送出确认指示及个人密码而确认该要求;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将资料项目储存于SIM卡或记忆体中;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储存有多组不同的资料项目,以供使用者选择其中一组资料项目而传送给该伺服器;

    该资料项目包含使用者的个人资料;

    该资料项目包含有登入电脑系统或网站的使用者识别码及密码;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方法,其特点是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撷取资料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向该电脑装置索取所要的资料项目,并将资料项目传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其所储存的资料项目传送给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该资料项目传回该电脑装置或与该电脑装置连线的网站。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传递资讯的;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备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传递资讯的;

    使用者是由该移动电话手机送出确认指示及个人密码而确认该要求;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将资料项目储存于SIM卡或记忆体中;

    该移动电话手机是储存有多组不同的资料项目,以供使用者选择其中一组资料项目而传送给该伺服器;

    该资料项目包含使用者的个人资料;

    该资料项目包含登入电脑系统或网站的使用者的识别码及密码;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将一加密钥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该加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备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及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加密钥是由该电脑装置、伺服器或第三者所提供;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一加密钥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该加密钥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备无线通信协议第二代功能及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加密钥是由该电脑装置、伺服器或第三者所提供;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供确认该要求;

    (3)在该移动通讯设备上进行读取生物特征,并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以预存的加密钥予以加密,并将加密后的生物特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生物特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生物特征比对。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及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加密钥预存在该移动电话手机的SIM卡或记忆体中;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伺服器将一加密钥传送给该移动通讯设备;

    (4)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相符时,以该加密钥对一预存密码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码传回该伺服器;

    (5)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密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密码核对。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备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及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加密钥是由该电脑装置、伺服器或第三者所提供;

    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的方法,其特点是它主要包括下列步骤:

    (1)将一电脑装置的生物特征辨识要求传送至一伺服器;

    (2)自该伺服器发出一询问讯息及一加密钥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设备,以确认该要求;

    (3)如使用者确认该要求,该移动通讯设备将所读取的生物特征与预存的生物特征进行比对,当比对相符时,以该加密钥对一预存密码进行加密处理,并将加密后的密码传回该伺服器;

    (4)该伺服器将完成加密的密码传回该电脑装置或第三者以进行解密及密码核对。

    该电脑装置与该伺服器是通过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移动电话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移动通讯设备为一具有无线通信协议(WAP)第二代功能及扫描器的移动电话手机;

    该伺服器与该移动电话手机是通过无线网际网络而传递资讯;

    该加密钥是由该电脑装置、伺服器或第三者所提供;

    该生物特征为指纹;所说的生物特征为网膜图形。

    为使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其目的,结合较佳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图1是进行本发明的网络应用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显示在一电脑上进行电子签章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签章方法的讯息流程图。

    图4是显示在一电脑上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电子资料登录方法的讯息流程图。

    图6是显示在一电脑上进行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的实施例的讯息流程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的另一实施例的讯息流程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的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的再一实施例的讯息流程图。

    图10是进行本发明的网络应用的另一系统架构图。

    图中:

    11-电脑            12-网际网络

    13-资讯服务端      14-伺服器

    141-无线网络服务提供端

    15-移动通讯网络    151-移动电话网络

    16-移动通讯设备    161-移动电话手机

    本发明是以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的方法,首先请参照图1的系统架构图,图1表示使用者在一电脑11进行网络连线及应用的环境,该电脑11是通过例如网际网络12的网络系统而连接一资讯服务端13(例如一购物网站或银行的电脑系统等),以供该使用者使用该资讯服务端13来获取资讯的服务。

    在前述的网络环境中,当使用者欲登入该资讯服务端13,必须对使用者的身份登录或确认,且当使用者在网络上传递个人或私密的资料时,亦必须对该资料加以保护,而该资料登录、确认及保密的过程,是通过一与网际网络12及移动通讯网络15连线的伺服器14,以由使用者先前已在该伺服器14登记的移动通讯设备16来进行处理,在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移动通讯网络15为移动电话网络151,而该移动通讯服务端16为移动电话手机161,又该伺服器14系由该资讯服务端13本身、电话公司或是独立经营提供服务的科技公司所拥有。

    前述的系统可进行电子签章的应用,请先参照图2所示,当使用者在以网络连线的电脑11上完成一篇文字、订单、文件、契约、申请书表后,以点选“远端签章”的功能项目,而在电脑萤幕上跳出一对话框,要求使用者输入在该伺服器14上登记的识别码,据以产生一电子签章的要求,来启动电子签章的程序。

    而该电子签章的处理程序则如图3所示的讯息流程图(Message Flow)。首先,该电子签章要求经由网际网络12送达远端伺服器14,经核对使用者所输入的识别码后,该远端伺服器14随即发出一个询问讯号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电话手机161,询问是否真有此需求。如是,则使用者在手机161上送出“确认”及密码(或个人识别号码,或指纹、网膜等生物特征识别资料),通知远端伺服器14将需要以私钥加密或进行电子签章的档案送过来。而远端伺服器14是透过网际网络12向使用者正在使用的电脑11索取需要以私钥加密或进行电子签章的档案,并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传至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将收到的档案以储存在其用户识别模组(SIM)卡或记意体的私钥以及加密运算工具软体进行加密处理。加密完成后,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将加密过的档案传回远端伺服器14。最后,远端伺服器14便将完成加密或电子签章的档案传回使用者的电脑11,或应要求直接传送给资讯服务端13。藉此,即可完成电子签章的处理。

    前述的电子签章方法可进一步予以简化,当该远端伺服器14发出询问讯号的同时,一并将需要加密或签章的档案传送至移动电话手机161,经使用者确认后进行加密处理,再将加密的档案传回使用者的电脑11或资讯服务端13,亦可完成电子签章的处理。

    前述的电子签章的加密过程所需的私钥是储存在使用者个人随身携带的移动电话手机161上,因此,其隐密性及可携性极高,使用者可在任何电脑上进行电子签章的应用,可免除将私钥复制至其他电脑而造成私钥外泄的风险,且加密处理是在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上执行,故安全性亦高,并藉由使用者在移动电话手机161上输入确认及个人识别号(PIN),更可辅助电子签章的不可否认性,此外,依据前述的电子签章方法,如果手机遗失,亦不必怕别人取得手机又猜中密码而进行冒用,因为对电话公司进行挂失后,该手机161的门号就无法通讯,也不能完成认证的工作。

    前述的系统并可进行电子资料登录的应用,参照图4所示,其表示使用者在以网络连线的电脑11进入一个资讯服务端13(其是一网站),而此网站要求使用者登录相关个人资料,使用者在勾选所要登录的资讯项目后,以点选“自移动通讯设备撷取资料”的功能而在电脑萤幕上跳出一对话框,要求使用者输入在该伺服器14所登记的识别码,以产生一电子资料登录的要求来启动电子资料登录的处理。

    该电子资料登录的处理程序如图5所示的讯息流程图(Message Folw),首先,该电子资料登录要求经由网际网络12送达远端伺服器14。经远端伺服器14随即发出一个询问讯号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电话手机161,询问是否真有此需求。如是,则使用者在手机161上送出“确认”及密码(或个人识别号码,或指纹、网膜等生物特征识别资料),通知远端伺服器14将使用者所勾选的资讯项目传送过来。而远端伺服器14是通过网际网络12向使用者正在使用的电脑11索取使用者所勾选的资料项目,并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传至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又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的用户识别模组(SIM)卡或记忆体系储存有至少一组的使用者身份模组,因此,使用者可在其移动电话手机161上选择一所欲登录的身份模组。在选定身份模组后,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将该选定身份模组的勾选资讯项目传回远端伺服器14。最后,远端伺服器14将该选定模组中的部分勾选资讯通过网际网络12传回使用者的电脑11,或应要求直接传送给该电脑连上的网站。这些资料立刻出现在作业者的对话框中,以供使用者做进一步的修改。

    前述的电子资料登录方法可进一步予以简化,当该远端伺服器14发出询问讯号的同时,一并将使用者所勾选的资讯项目传送至移动电话手机161,而使用者随即选择一身份模组,并同使用者在手机161上输入“确认”及密码(或个人识别号码、指纹、网膜等生物特征识别资料)一起传回远端伺服器14,亦可完成电子资料的登录。

    前述的电子资料登录方法是藉由将可能需要登录的资讯存于移动电话手机161中,可方便使用者随时随地在网站上登录资讯,不但免除重复键入资料的困扰,且具有极大的可携性,又所登录的资讯不限于个人身份资料,亦可为用以登入网站的使用者识别码(ID)及密码(Password),以方便登入网站。

    另前述的系统亦可进行远端指纹或网膜图形等生物特征的身份辨识的应用,参照图6所示的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实施例,其表示当使用者欲以网络连线的电脑11进入一资讯服务端13所提供的网站资料库以进行例如股票的下单交易时,由于资料库仅供特定客户进入,所以使用者需以点选“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功能项目而在电脑萤幕上跳出一对话框,要求使用者输入在该伺服器14所登记的识别码,产生一指纹辨识的要求来启动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程序。

    该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处理程序如图7的讯息流程图(Message Flow)所示,首先,该指纹辨识的要求经由网际网络12送达远端伺服器14。该远端伺服器14随即发出一个询问讯号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电话手机161,询问是否具有此需求。如是,使用者在手机161上送出“确认”,通知远端伺服器14将加密钥档案送过来。而远端伺服器14由本身提供单次使用的加密钥,或是透过网际网络12向使用者正在使用的电脑11取得多次或单次使用的加密钥,或向所进入的网站索取单次使用的加密钥,并透过移动电话网络151传至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而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是具有一扫瞄器以扫描获取使用者的指纹影像,并以其SIM卡或记忆体中所储存的加密运算软体及远端伺服器14所传来的加密钥对指纹影像进行加密。加密完成后,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将加密过的指纹影像传回远端伺服器14。最后,远端伺服器14便将完成加密的指纹影像传回使用者电脑11,或应要求直接传送给所欲登入的网站,以进行解密得到指纹后再加以比对。藉此,即可完成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处理,而由于登入的程序是通过移动电话并以指纹做为身份的识别,因此,可在安全性极高的情形下,方便地登入网站或资料库系统。

    图8为另一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的讯息流程图,其与前一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移动电话手机161的SIM卡或记忆体是储存有可供多次使用的加密钥,因此,在指纹辨识要求送达远端伺服器14且该远端伺服器14发出询问讯号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电话手机161之后。使用者随即可在手机161上进行指纹扫描,并以内存的加密钥对所扫瞄的指纹影像进行加密。加密完成后,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将加密过的指纹影像传回远端伺服器14。最后,远端伺服器14便将完成加密的指纹影像传回使用者的电脑11,或应要求直接传送给所欲登入的网站,而使用者的电脑11或欲登入的网站需相对存有解密钥,以进行解密得到指纹后再加以对比。藉此,亦可完成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处理。

    图9为另一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的讯息流程图,其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主要在于指纹比对是在移动电话手机161上进行并藉由对应于指纹的密码来做为身份的识别,亦即,在指纹辨识要求送达远端伺服器14且该远端伺服器14发出询问讯号给使用者的移动通讯电话手机161之后。使用者在手机161上送出“确认”,通知远端伺服器14将加密钥送过来。远端伺服器14随即将加密钥传至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而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扫瞄获取使用者的指纹影像后,以其SIM卡或记忆体所储存的指纹影像档与该扫描的指纹影像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正确,则以该加密钥对SIM卡或记忆体中相应于该指纹影像档的一组密码(其可为数字密码或如指纹、声纹、网膜影像等生物特征)进行加密。经加密完成后,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161通过移动电话网络151将加密过的密码传回远端伺服器14。最后,远端伺服器14便将完成加密的密码传回使用者的电脑11,或应要求直接传送给所欲登入的网站,以进行解密得到密码后再加以核对。藉此,亦能经由远端指纹的辨识,而使用者的电脑11或欲登入的网站需相对存有解密钥,即得以极高的安全性而方便地登入网站或资料库系统。

    前述图7、图9的远端指纹身份辨识方法可进一步予以简化,以当该远端伺服器14发出询问讯号的同时,一并将加密钥传送至移动电话手机161,而得以加速完成远端指纹的身份辨识。

    在前述的网络应用中,当使用的移动电话手机161为具有无线通信协议(以下简称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第二代功能的手机时,由于该手机可无线上网,因此,移动电话手机161即可直接经由网际网络12而与远端伺服器14构成连接以传递资讯,图10即表示此种采用WAP第二代移动电话手机161以进行前述网络应用的系统架构图,其中无线网际网络服务提供端141(Wireless ISP)即是执行图1中的远端伺服器14的功能,于此系统架构之下,前述的网络应用均得以相同的方式实施,但无须通过移动电话网络来传递资讯,而得以在先进简单的网络架构下,进行电子签章、电子资料登录及远端指纹身份辨识的应用,并获得前述相同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发明无论就目的、手段及功效,均显示其迥异于习知技术的特征,为网络的应用设计上的一大突破。但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的举例而已,本发明所主张的权利范围自应以权利要求范围所述为准,而非仅限于上述实施例。

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移动通讯设备进行网络应用的方法,包括电子签章、电子资料登录及远端生物特征身份辨识等网络应用,本发明主要是在网络应用中需要进行加密处理、个人资料登录、身份识别时,通过一与网际网络及移动通讯网络连线的伺服器和电脑,并配合使用者的移动电话手机进行处理,使之具有安全、方便且机动性极高的优异特性。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电通信技术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