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

上传人:a3 文档编号:133077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8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809419.6

申请日:

2015.11.20

公开号:

CN105379867A

公开日:

2016.03.09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IPC(主分类):A23F 3/06登记生效日:20160811变更事项:申请人变更前权利人:浙江磐谷药源有限公司万泰元茶号变更后权利人:浙江万泰元茶业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322300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新城区灵峰路2号变更后权利人:322300 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安文镇新市路270号|||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A23F 3/06申请日:20151120|||公开

IPC分类号:

A23F3/06

主分类号:

A23F3/06

申请人:

浙江磐谷药源有限公司万泰元茶号

发明人:

傅永宝; 傅双英; 傅旭华; 申全伟

地址:

322300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新城区灵峰路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11234

代理人:

宋义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炒制方法如下:将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45℃,放置6~12小时;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25℃,放置4~26小时;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6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将得到的茶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5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将得到的茶叶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6%出锅。本发明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通过摊青、低温保护、第一次青锅处理、摊凉、第二次青锅处理、摊凉、辉锅处理的工艺,实现生态龙井茶高效率加工,而且所制得茶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
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45℃,放置6~12
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摊青叶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25℃,放置
4~26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
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65%出锅;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茶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
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55%出锅;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茶叶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至茶叶
含水率为5~6%出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摊青厚度为2~7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一次青锅处理的条件:转速100~140转/分钟,温度80~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第二次青锅处理的条件:转速100~140转/分钟,温度150~18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辉锅处理的条件:转速70~180转/分钟,温度50~80℃。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六得到的茶叶在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之前进行冷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冷冻温度控制在-20~-10℃,冷冻1~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
于,所述步骤七得到的茶叶进行冷冻。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
冷冻温度控制在-20~-10℃,冷冻1~2小时。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得到的生态
龙井茶。

说明书

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

技术背景

现代健康的需要,在中药制剂领域在传承、复兴和发扬中形成众多中医药健康茶老字号品牌如万泰元(1860)、朱乾升、大鹏红日、乾泰聚等,其中万泰元茶號更是荣获1915年万国世界博览会金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甲等大奖和1929年首届西湖博览会金奖。

龙井茶是浙江省主要的名茶,在全国名优绿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龙井茶以色翠、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著称。即色泽鲜绿,香气芬芳,滋味醇甘,外形扁平、光洁、秀美。对于加工技能的要求较高,目前龙井茶的加工工艺主要以手工、手工机制联用、简易机制等方式为主。其中,手工制作以电炒锅为加工设备,依靠炒茶师傅的经验完成青锅、辉锅等工序;手工机制联用则以电炒锅、龙井茶炒制机等为加工设备,先在电炒锅中完成青锅加工,再在扁形茶炒制机中完成辉锅工序;简单机制工艺,则在扁茶炒制机内一锅到底生产,所生产的产品外型呆板、滋味生涩、香气低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质量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制得的生态龙井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

本发明提供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的炒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将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45℃,放置6~12小时;

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摊青叶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25℃,放置4~26小时;

步骤三:将步骤二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65%出锅;

步骤四:将步骤三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

步骤五:将步骤四得到的茶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55%出锅;

步骤六:将步骤五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

步骤七:将步骤六得到的茶叶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6%出锅。

优选的,所述摊青厚度为2~7cm,更优选摊青厚度为3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次青锅处理的条件:转速100~140转/分钟,温度80~100℃。

优选的,所述第二次青锅处理的条件:转速100~140转/分钟,温度150~180℃。

优选的,所述辉锅处理的条件:转速70~180转/分钟,温度50~80℃。

优选的,所述步骤六得到的茶叶在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之前进行冷冻,能够有效地保留茶叶的营养,防止营养的流失。

优选的,所述冷冻温度控制在-20~-10℃,冷冻1~2小时。

优选的,所述步骤七得到的茶叶进行冷冻,能够有效地保留茶叶的营养,防止营养的流失。

优选的,所述冷冻温度控制在-20~-10℃,冷冻1~2小时。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由上面任一所述的炒制方法制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摊青、低温保护、第一次青锅处理、摊凉、第二次青锅处理、摊凉、辉锅处理的工艺,实现龙井茶高效率加工,而且所制得茶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45℃,放置12小时后置于低温室内,温度25℃,放置26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00转/分钟,温度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70转/分钟,温度15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5%出锅,然后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70转/分钟,温度5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出锅。

实施例二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放置6小时后再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放置4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140转/分钟,温度10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小时后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40转/分钟,温度1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出锅,然后在室内进行摊凉1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80转/分钟,温度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出锅。

实施例三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35℃,放置9小时后再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5℃,放置15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20转/分钟,温度9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20转/分钟,温度165℃,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出锅,然后在室内进行摊凉1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30转/分钟,温度7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出锅。

实施例四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45℃,放置12小时后置于低温室内,温度25℃,放置26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00转/分钟,温度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70转/分钟,温度15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5%出锅,然后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进行冷冻,冷冻温度控制在-20℃,冷冻1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70转/分钟,温度5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出锅。

实施例五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放置6小时后再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放置4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140转/分钟,温度10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小时后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40转/分钟,温度1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出锅,然后在室内进行摊凉1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80转/分钟,温度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出锅,然后进行冷冻处理,冷冻温度控制在-10℃,冷冻2小时。

对比例一

将50公斤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45℃,放置12小时后置于低温室内,温度25℃,放置26小时后,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青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100转/分钟,温度80℃,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2小时后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处理条件为:转速70转/分钟,温度50℃,处理的茶叶含水率为10%。

将上述制得的龙井茶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下:

1.茶氨酸的分析方法

将龙井茶用旋风磨机粉碎,填充至专用杯中后,用近红外分析仪求出茶氨酸含量,算出相对于干燥茶叶总重量的含有茶氨酸的重量比例(%)。

2.由龙井茶得到的饮料的评价

由龙井茶制作容器装茶系饮料,在饮料刚制造后和保存后对香味、稳定性、水色等进行如下评价。

(容器装茶系饮料的制作)

将龙井茶10g用70℃的蒸馏水1000ml提取3.5分钟,用筛(150目)除去残渣。将所得提取液急冷至室温,进而进行离心分离(7000rpm、10分)处理除去不溶性级分后,相对于调和定容量加入L-抗坏血酸300ppm,用碳酸氢钠调整为pH6.0,将所得调和液在133~135℃进行30秒钟UHT杀菌后,填充于PET瓶中并急冷,得到容器装茶系饮料。

(容器装茶系饮料的保存)

将如上所述制作的容器装茶系饮料在室温保存7天。

2.1饮料的香味评价

将刚制造后的饮料和保存后的饮料冷却至5℃后,分别让5名评判饮用,以下述基准进行香味味道的评价。

=香味评价基准=

1:非常良好

2:良好

3:稍不良

4:不良。

2.2饮料的稳定性评价

目视观察保存后的饮料的沉渣发生状况,以下述基准进行评价

=稳定性评价基准=

+++:沉淀物多

++:有沉淀物

+:稍有沉淀物

-:无沉淀物。

2.3饮料的水色评价

目视观察刚制造后的饮料和保存后的饮料,以下述基准对水色的变化进行评价。

=水色的评价基准=

1:非常优异

2:优异

3:有些许发红

4:褐变。

2.4综合评价

对凉时的香味、饮料的稳定性和饮料的水色的评价进行综合,以下述基准对样品进行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基准=

◎:非常优异

○:优异

△:稍差

×:差。

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以及对比例一的测试结果见表1。从结果来看,通过摊青、低温保护、第一次青锅处理、摊凉、第二次青锅处理、摊凉、辉锅处理的工艺,制得茶叶色翠、香郁、味甘、形美,茶水香味非常良好,稳定性佳。实施例四在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之前进行冷冻,实施例五在投入辉锅机进行辉锅处理之后进行冷冻,其茶氨酸的含量比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以及对比例一都高,可见通过冷冻处理能够有效地保留茶叶的营养,防止营养的流失。

表1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五以及对比例一的测试结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生态龙井茶及其炒制方法,炒制方法如下:将鲜叶摊放在摊青间进行摊青处理,温度2545,放置612小时;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低温室内,温度125,放置426小时;将得到的摊青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一次青锅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606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2小时;将得到的茶叶置于茶炒制机进行第二次青锅处理至茶叶含水率为5055出锅;将得到的茶叶在室内进行摊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类生活必需 > 其他类不包含的食品或食料;及其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