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

上传人:e2 文档编号:132442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0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87107066.9

申请日:

1987.10.24

公开号:

CN1032050A

公开日:

1989.03.29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授权|||发明专利公报更正更正卷=5号=13页码=更正项目=误=发明人 窦萃元正=窦萃元|||审定|||公开|||

IPC分类号:

E01C7/14

主分类号:

E01C7/14

申请人:

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安徽省公路勘测设计院

发明人:

窦萃元; 吴钧枢; 孙之明

地址:

北京市北环西路1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交通部专利服务中心

代理人:

饶黄裳;王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属混凝土铺面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基层上摊铺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待振碾成型后,不抹面,立即浇筑低塑性混凝土或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本发明发挥了两种混凝土施工工艺之长,节约了大量的水泥、降低了路面造价、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及使用寿命。本发明适用于各等级路面公路和各种气候地区的公路。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混凝土路面的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基层上摊铺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下面层,待其振碾成型后,立即浇筑上面层低塑性混凝土或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所说的振碾成型工艺是:先用静碾压1遍(一个来回),再用低频1,500~2,000次/分钟振碾2~3遍,最后用高频2,500~3,000次/分钟振碾2~3遍,其振碾遍数以计算的振碾能量来决定。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说的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可采用同一混凝土标号或者上层低塑性混凝土采用高标号,下层振碾混凝土采用低标号,后者最佳。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说的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掺加的外加剂为木质磺酸钙类M型减水剂,用量为0.2%,振碾混凝土的维勃稠度V B 为90~120秒。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混凝土铺面技术领域。

    振动碾压混凝土(以后简称振碾混凝土)是国外七十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用振动压路机使干硬性混凝土密实成型的新工艺。这种混凝土有用作面层的,但由于路面平整不易,未能广泛使用。据1986年3月的《Concrete    construction》杂志中有一篇题为“State    of    the    art:paving    with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报道了加拿大采用下面层铺筑6.5英寸厚的振碾混凝土,上面层铺筑1.5英寸厚的沥青混凝土。显然,用沥青混凝土作上面层较之水泥混凝土作上面层使用寿命短,且沥青大幅度提价,至使沥青路面的造价与水泥路面的造价接近,甚至偏高。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既解决塑性混凝土水泥用量高的问题,又解决振碾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问题,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提高路面的质量,降低路面造价。为此,本发明特采用在基层上铺筑2/3厚度的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作为下面层,以减少水泥的用量提高路面质量,再铺筑1/3厚度的低塑性混凝土或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作为上面层,以提高路面的平整度。

    本发明的详细施工工艺是:在基层上(基层可用任何基层材料,最好使用石灰粉煤灰骨料基层,因其后期强度高,遇水后,强度还继续增长)摊铺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混合料,振碾成型后,不抹面,立即浇筑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或低塑性混凝土。

    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可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和道路硅酸盐水泥,最好使用道路硅酸盐水泥。所用的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为40毫米,上面层低塑性混凝土的粗骨料最大颗粒粒径为20毫米,粗骨料可按粒径地大小分三级或二级来配合。所用砂的含泥量应低于5%,通过0.16毫米筛孔的极细颗粒宜低于15%。所用的外加剂为木质磺酸钙类的M型减水剂,其用量为0.2%,粉煤灰的掺加量视水泥品种标号而定,一般为水泥用量的20%。所用的水宜用饮用水,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的基本原则与常态混凝土相同,唯前者用水量较少。它们都是根据工程要求的物理力学指标,选择较佳的水灰比,在满足施工工作度的条件下,选择合适的单位用水量。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的维勃稠度VB以90~120秒为宜。

    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的施工工艺是:先用拌合机拌合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混合料,然后摊铺,它的虚铺厚度应为其压实厚度的1.35倍,每次摊铺长度为20~25米,最后是振碾成型。采用的振碾机自重为8T±2T,线压力大于62.5千克/厘米,低频率为1,500~2,000次/分钟,高频率为2,500~3,000次/分钟,低频率的振幅是0.9毫米,高频率的振幅是0.35~0.4毫米。振碾机在对摊铺好的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混合料振动碾压时,振碾机通过振动轮把固定频率及振幅的振动波传给混合料,并自上而下传递,随着混合料中各种组成材料比例的不同及混合料的工作性不同,传递的速度及沿深度的衰减程度是不同的。混合料的铺层越厚,铺层下部混合料获得的振动能量就越减少,要使混合料均匀密实,就需要适当的振碾时间或振碾遍数,振碾遍数应根据振碾能量公式E=2A(W+F/2)×n×N×(L/V)/(B×L)计算。其中A为振动轮的振幅(单幅),W为振动轮的轴向荷重,F为起振力,V为振碾机的振碾速度,L为振动轮的接地长度,n为振动频率,N为振动轮的振碾遍数(来回),B为振动轮的宽度。为了保证振碾混凝土的质量,振动碾压成型分三步进行:先静碾压一遍(一个来回),旨在使混合料初步成型,以免振碾时易成坑槽或波浪。次用低频振碾2~3遍,因低频1,500~2,000次/分钟适于粒径为20~40毫米粗骨料颗粒,使其振碾到位,因其振幅较大,可使振动作用直到低层。最后用高频振碾2~3遍,直至混凝土表面微湿润。因高频2,500~3,000次/分钟的振幅较小,主要作用于浅层,并适于混合料中细小颗粒,使其填充粗颗粒的空隙,减小混合料的摩擦力,便于产生触变,使砂浆液化。

    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振碾成型后,不抹面立即摊铺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或低塑性混凝土,其坍落度为1厘米。低塑性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与常态混凝土施工工艺相同。

    应该强调的是双层面层可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浇筑,也可在标号上使用“上优下次”,即上层采用高标号塑性混凝土,下层采用低标号振碾混凝土,如200号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因其后期强度高,180天龄期时,抗压强度可达到300公斤/厘米2。

    本发明完全达到了路面混凝土的设计要求,且使路面混凝土的密实性、早期与后期强度以及抗裂性得到提高,大大改善了混凝土的质量。其干缩率低,90天一般达到(219~241)×10-6,抗渗标号达到B10以上。粉煤灰掺量愈多,混凝土的收缩减少愈明显。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比干贫振碾混凝土大,由此表明,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抗裂性比常态混凝土优越,其200号混凝土半年的强度R180即达到28天强度要求的300号。

    本发明发挥了两种工艺(即振碾混凝土及常态混凝土施工工艺)之长,它可比一般混凝土施工工艺节约水泥30%,路面工程造价降低8~10%,同时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及使用寿命。在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和土建地坪推广使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本发明用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这对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开辟了新的途径,减少了粉煤灰对环境的污染。该发明对高低等级公路和不同气候地区的公路路面皆为适用。

    实施例一:在山西平朔煤矿专用线及大同至倍加皂线采用基层上摊铺2/3厚度的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待振动碾压成型后,不抹面,立即铺筑低塑性混凝土。上下面层采用同一标号混凝土(R28=300),共节约水泥仅为单层全用振碾混凝土的2/3。

    实施例二:在安徽巢湖采用下面层掺粉煤灰的低标号振碾混凝土(R28=200),上面层采用高标号的低塑性混凝土(R28=300)。试验结果表明,下面层低标号振碾混凝土在180天龄期时,抗压强度仍可达到300公斤/厘米2以上。上下两面层共节约水泥28.4%,与全面层使用振碾混凝土节约水泥35%相差不多。所有这种上低塑下振碾的混凝土路面,其上下层均结合良好,无显著界面,作强度试验时,破坏面不在上下层的接触面。

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低塑下振碾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属混凝土铺面技术领域。本发明是在基层上摊铺掺粉煤灰的振碾混凝土,待振碾成型后,不抹面,立即浇筑低塑性混凝土或掺粉煤灰的低塑性混凝土。本发明发挥了两种混凝土施工工艺之长,节约了大量的水泥、降低了路面造价、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及使用寿命。本发明适用于各等级路面公路和各种气候地区的公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