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管和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坑支护工具和方法,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坑支护用锚管和使用 该锚管作为土钉来对基坑进行支护的土钉墙支护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大量高层、 超高层建筑在各大、 中城市不断涌现, 大型 基坑工程也随之日益增多。 与此同时, 受建筑选址和城市规划的制约, 开挖所面临的场地条 件和工程地质条件的限制越来越严格, 对基坑的稳定和位移控制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 土钉支护结构有其自身的局限性, 只适用于深度不太大且土质较好的基坑, 当遇到超深基 坑或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时, 则会变形过大, 难以满足位移控制及稳定性的要求。所以, 在 传统的土钉支护的基础上, 发展出了复合型土钉支护。
但是, 在某些地区, 例如北京, 其较深地层多为粉细砂层、 砂卵石层, 这类地层难于 成孔, 采用传统的土钉支护结构很难满足支护结构体系的稳定性, 而当采用复合型土钉支 护结构时, 一般采用桩锚支护或采用上部土钉下部桩锚支护方案, 但工程造价偏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 为了充分利用土钉支护结构的优点, 同时克服其应用在粉细砂层、 砂卵 石地层中的深大基坑时在位移控制、 稳定性和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不足,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 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和该方法所使用的锚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锚管, 包括 : 圆管状的本体 ; 以及尖状的头 部, 其中, 在所述本体的壁上, 形成有至少一个通孔。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 所述头部的倾角为 5 ~ 30 度, 优选为 5 ~ 20 度。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 所述本体的外径为 40 ~ 60 毫米, 优选为 45 ~ 55 毫米, 更优 选为 48 ~ 50 毫米。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 所述本体的壁的厚度为 2 ~ 8 毫米, 优选为 3 ~ 6.5 亳米。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 当在所述本体的壁上形成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通孔时, 所述通 孔沿所述本体的轴向的间距为 0.5 ~ 1 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使用本发明提供 的锚管, 包括 : 锚管施工步骤, 定出每个所述锚管的孔位, 然后将所述锚管打入地层 ; 以及 锚管注浆步骤, 包括第一注浆和第二注浆, 其中, 所述第一注浆包括 : 当所述锚管被打入所 述地层后, 对所述锚管送水进行清洗, 然后注浆, 最后在所述锚管的位于与所述头部相反侧 的端部处进行密封处理, 所述第二注浆包括 : 制作注浆管, 制作压盖和分段进行注浆。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在所述锚管施工步骤之前, 还包括挖土清 坡步骤, 所述挖土清坡步骤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均分段进行。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在所述锚管注浆步骤之后, 还包括编网步 骤, 所述编网步骤使用钢筋搭接各所述锚管的位于与所述头部相反侧的端部。本发明所述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在所述编网步骤之后, 还包括喷射面层步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在所述喷射面层步骤之后, 还包括面层维骤。
护步骤。 本发明所述的锚管和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既适用于多种地层, 特别是砂卵石 深大基坑, 又占用场地小, 对环境干扰小, 还节约资源和工程费用。
附图说明
图 1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锚管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 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
图 1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锚管的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如图 1 所示, 锚 管 1 由本体 11 和头部 12 构成。头部 12 呈尖状, 以减小插入粉细砂层、 砂卵石层等地层时 的阻力。该尖状的倾角 α 优选为 5 ~ 30 度, 更优选为 5 ~ 20 度。倾角 α 过小, 则头部 12 不够尖, 导致插入地层时阻力过大。倾角 α 过大, 则头部 12 过尖, 导致强度下降, 插入地层 时容易变形。本体 11 和头部 12 可以是一体形成的, 也可以采用焊接、 螺纹连接等方式将头 部 12 固定在本体 11 上。
锚管 1 是中空的, 其长度 L 优选为 1.5 ~ 15 米。本体 11 的外径优选为 40 ~ 60 毫米, 更优选为 45 ~ 55 毫米, 进一步优选为 48 ~ 50 毫米。外径的大小, 与锚管 1 的强度 和地层的地质条件有关。外径过小, 容易导致强度下降, 外径过大, 容易导致插入地层时阻 力过大, 不能适应粉细砂层、 砂卵石层等地层的地质条件。本体 11 的壁厚优选为 2 ~ 8 毫 米, 更优选为 3 ~ 6.5 毫米。壁厚的选择同样也应兼顾锚管 1 的强度和地层的地质条件。
在本体 11 上, 沿轴向方向每隔一定间距 P, 有一个通孔 13。间距 P 优选为 0.5 ~ 1 米。通孔 13 的直径优选为 5 ~ 10 毫米。通孔 13 的间距 P 和直径的选择, 与地层的地质 条件有关, 以便当注浆时, 浆能通过通孔 13 流入地层, 使得浆、 锚管 1 和地层三者牢固地成 为一体。锚管一般采用梅花形布置, 上下、 左右间距优选为 0.8 ~ 1.5 米。
除了锚管 1 外,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得到的土钉墙, 还包括复合加固体和面层。复合加固体是通过压力注浆, 使浆体向周围地层的渗透硬化后 形成的坚实的复合加固体, 其将锚管与周围土层锚固在一起, 使锚管锚固段与土体间产生 粘结摩阻力, 把基坑边壁土产生的主动侧压力传至土层深处。 面层由钢筋网、 加强筋及喷射 砼层组成。钢筋网优选为直径 6 ~ 8 毫米、 长度 150 ~ 250 厘米。加强筋纵横联结于各锚 管之间, 与锚管端部焊牢, 将面层承受的荷载传递给锚管。 一般采用直径 16 ~ 25 毫米的 II 级钢筋制作。喷射砼优选为 C20 级以上, 厚 80 ~ 120 毫米。
图 2 是示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如图 2 所示, 首先在步骤 201 进行平整场地。
然后, 在步骤 202, 进行挖土清坡。 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 挖土清坡与土钉支护同 步进行。 土方开挖首先要保证足够的边坡土体自稳条件, 不能超挖 ; 其次要与土钉支护相配 合, 根据地层的地址条件及支护设计, 挖土清坡应满足如下施工要求之一或其组合 :1、 土方开挖应按分层开挖深度施工。土方每步开挖深度与土钉每步高度保持一 致, 例如, 第一步 2.0 米深, 以下每步 1.5 米深, 每步严禁超过 1.8 米。在完成上层作业面锚 管与喷射混凝土以前, 不得进行下部地层的开挖。当挖至细砂等自稳性差的土层时要减小 每步的开挖深度, 例如, 视自稳能力控制在 0.5 ~ 1.0 米之间。
2、 当进行土方作业时, 避免边壁超挖或由于其他情况造成边壁土松动, 基坑的边 壁优选预留 30 ~ 50 厘米的土, 优选采用小型机具或铲锹进行人工切削清坡, 以保证边坡平 整, 确保喷射砼的厚度均匀分布且不少于 8 ~ 10 厘米。
3、 因为是分层开挖且同步进行支护施工, 因而需保证修整后的裸露边坡能在规定 的时间内自立, 并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支护。即, 及时设置锚管或喷射混凝土。基坑在水平 方向的开挖也应分段进行, 一般可取 10 ~ 15 米, 应连续进行作业, 尽量缩短边壁土体的裸 露时间。 对于自稳能力差的土体如含水量大的粘性土和无天然粘结力的砂土必须立即进行 支护。
4、 为防止基坑边坡裸露土体发生坍塌, 对于易塌的土体可采用以下措施之一或其 组合 :
(1) 对修整后的边壁立即喷上一层薄砂浆或混凝土, 待凝结后再进行锚管施工 ;
(2) 在作业面上先构筑钢筋网并喷射混凝土面层, 而后进行锚管施工 ;
(3) 在水平方向上分小段间隔开挖 ;
(4) 先将作业深度上的边壁做成斜坡, 待锚管设置后再清坡 ;
(5) 在开挖前, 沿开挖面垂直击入钢筋或钢管, 或注浆加固土体。
然后, 在步骤 203, 进行锚管施工。 在锚管施工前, 按设计要求定出每个锚管的孔位 并作出标记和编号。锚管间距的允许偏差不大于 100 毫米。施工过程中按锚管编号逐一记 载取土的特征, 将取出的土体与初步设计时所认定的加以对比, 发现有较大偏差时待修订 方案后再施工。锚管采用气动冲击锤施工。当土质情况较好时, 可先打入锚管, 后喷射混凝 土; 当土质情况较差时, 应先喷射第一层混凝土, 使坑壁稍作稳定后, 再打入锚管。 锚管不够 长时可分段打入, 打入一段接一段, 接长可采用焊接, 例如周边帮条焊来对接, 还可以采用 其它方法来对接, 例如铆接。
然后, 在步骤 204 进行锚管注浆。注浆分第一次常压注浆和第二次分段劈裂注浆。
第一次常压注浆包括清孔、 注水泥浆和封孔。清孔时, 锚管置入土体后, 先泵送少 量清水, 通过注浆管注入孔底, 稀释孔底残渣, 将泥渣托出, 然后进行第一次注浆。 注水泥浆 时, 一次注浆水灰比优选为 0.5, 水泥浆从锚管底向外灌注, 利用水泥浆将锚管中的气体等 排出管外, 注浆时应观察孔口流出浆液的颜色, 当流出的浆液为纯水泥浆时, 即停止注浆。
封孔是将锚管端部一定长度内的管壁与孔壁之间空隙进行密封处理, 防止二次劈 裂注浆时, 浆液从此处冒出。封孔方法是, 先将锚管外围 0.3 ~ 0.8 米, 优选 0.5 米深的土 层清除, 清理半径约比管径大 15.0 ~ 20.0 厘米。清理好后, 用水泥袋或棉纱围着钢花管填 塞至孔口以下 2 ~ 3 米, 并用钢钎沿钢管四周插捣密实。配制水玻璃溶液 ( 水玻璃∶水= 1 ∶ 0.5) 和水泥浆浆液 ( 水灰比 0.45), 然后按水泥浆液∶水玻璃溶液为 1 ∶ 0.5 ~ 0.6 的体积比将双液混合搅拌均匀倒入孔内 1.5 ~ 2.0 米深, 待双液凝固, 例如 1 ~ 2 分钟后, 上部再用 1 ∶ 2 水泥砂浆封孔。
第一次常压注浆后 10 ~ 12 小时开始进行第二次分段劈裂注浆, 水灰比为 0.7 ~0.8。具体步骤如下 :
1、 制作劈裂注浆管。取壁厚 2.0 ~ 2.5 毫米、 直径 22 毫米的钢管, 优选镀锌钢管, 长 1.5 ~ 2.0 米一节, 用管接头连接, 最下一节注浆管距端头 0.5 米范围内梅花形布置出浆 眼, 孔径为 5 ~ 10 毫米。
2、 制作孔口劈裂注浆密封压盖。用厚 5 毫米的钢板, 加工成直径 130 毫米的圆盘 状压盖, 对径开两个直径 12 毫米的孔, 与锚管上压盖螺母联接作为密封构件 ; 中间开一个 可穿过直径 22 毫米钢管的孔, 取一节长度 20 厘米、 直径 22 毫米的钢管, 两端车丝扣, 两头 等长焊接在压盖上 ; 在钢板中任意地方开一个直径 6 毫米的螺丝孔, 配好螺栓, 先作注浆时 排气, 排气后用螺栓拧紧密封。用厚度为 3 毫米的硬橡胶皮, 切割成圆环状密封, 垫在压盖 下作密封用。
3、 劈裂注浆。 劈裂从锚管底端向外进行, 先将注浆钢管伸入到锚管底端附近, 安装 密封盖, 连接高压注浆管, 打开排气阀, 逐渐加压注浆, 排出管内气体或残留水, 当排气阀流 出水泥浆液时, 将排气阀封堵, 继续加压注浆。 当出现如下情况中之一时停止注浆, 即, 结束 第一段劈裂 :
(1) 孔口周围或边坡地表出现冒浆 ; (2) 压力持续过大, 注浆量不增加或增加很少 ;
(3) 注浆时间已接近 45 分钟 ( 浆液初凝时 ) ;
(4) 孔口密封冲开。
4、 依次提升注浆管进行另一段劈裂注浆。 第一段劈裂后, 打开孔口密封盖, 拆卸一 节注浆管, 然后重新安装好密封盖, 进行下一段注浆。重新安装前, 可检查注浆管内水泥浆 是否凝结堵塞, 如有, 立即将管拔出, 用高压水冲洗注浆管, 并稀释钢花管内沉浆, 保证注浆 管畅通及浆液扩散。
5、 注浆完毕后, 可用清水冲洗注浆泵和管路, 以防管内浆液凝固, 保证管路畅通。
然后, 在步骤 205 进行编网。具体步骤如下 :
1、 钢筋网片可用焊接或绑扎等方式搭接锚管端部而成。 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 长度应不小于 300 毫米, 并不少于 2 个绑扎点, 如搭接方式采用焊接, 则搭接长度应不小于 网筋直径的 10 倍。
2、 可选地, 每层土钉用钢筋设一道横向通筋, 通筋与主筋再焊接牢固。 该钢筋的直 径例如为 14 毫米。
3、 可选地, 钢筋网与土体之间采用由例如砖头碎块等构成的网片保护层隔开, 该 网片保护层的厚度优选不小于 30 毫米。
然后, 在步骤 206 进行喷射面层。具体步骤如下 :
1、 在喷射混凝土前, 面层内的钢筋网片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 以符合规定保护层 厚度的要求。钢筋网片在混凝土喷射下应不出现振动。
2、 喷射混凝土强度为 C20, 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12 毫米, 水灰比不宜大于 0.5。
3、 可选地, 喷射混凝土可分段进行, 同一分段内混凝土喷射顺序优选为自上而下, 一次喷射厚度优选为不小于 40 毫米。
4、 可选地, 喷射混凝土时, 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 距离优选为 0.8 ~ 1.2 米。
5、 喷射砼厚度为 10 毫米。
喷射面应预先设置标记以控制砼层厚度。 喷射时, 喷嘴可按螺旋形轨道, 一圈压半 圈的方式沿横向移动, 层层射捣使混凝土均匀密实, 使喷层表面有较好的平整度。喷垂直 面, 喷嘴与被喷面尽量保持垂直, 以减少回弹。喷嘴与被喷面距离一般为 0.8 ~ 1.2 米。每 次喷射厚度, 以喷射混凝土不下坍为准。一般分二次喷射完成, 头遍先将加强钢筋全部覆 盖, 在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第二遍喷射, 并找平至规定厚度。
然后, 在步骤 207 进行面层维护。优选在喷射混凝土终凝后 2 小时, 即进行喷水养 护, 优选每天 1 ~ 3 次, 持续时间优选 3 ~ 7 天, 防止早期脱水, 产生收缩裂缝。
本发明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与传统的土钉支护相比, 优点在于 :
1、 本发明在砂卵石深大基坑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支护效果, 这是传统的土钉支护所 不能实现的。
2、 由于本发明在施工时不需要大型设备, 故占用施工场地小, 对环境的干扰小。 本 发明在施工中不需使用像桩机、 锚杆钻机那样的大型设备, 对施工现场及周围居民的生活 影响小。
3、 本发明在施工过程中不像锚杆施工中锚杆钻机那样需要大量用水和电, 可以大 量节约用水和用电。 4、 本发明在施工中不会像灌注桩施工那样大量使用泥浆, 给施工场地及周围的环 境造成一定的污染。而且本发明工期短, 能有效控制和减少施工中的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 的污染。
5、 节约成本。 本发明不需使用大型的设备, 从而节省了租用大型设备所需的费用。 同时, 因为没有大型的设备, 对周围环境的干扰小, 从而可以减少扰民费等开支。本发明没 有用到大型的设备, 对电和水等资源的用量少, 从而减少了资源利用方面的费用。 本发明支 护材料用量相比于传统的支护方法要少得多, 从而可以减少材料费用, 降低整个工程的成 本。表 1 是本发明锚管式土钉支护与传统的锚杆式土钉支护的工程造价对照表。由表 1 可 知, 本发明与传统的支护相比可节约造价 1/3 ~ 2/3。
表 1 锚管式土钉支护与锚杆式土钉支护的工程造价对照表
本发明的锚管式土钉墙支护方法, 可以在市政、 公路、 基坑支护、 地下建筑、 巷道、 边坡防护等工程中应用。 地层适用范围为 : 低水位地区, 或经降水后地下水位低于开挖层的 情况 ; 有一定粘性的杂填土、 粘性土、 砂土和粉土 ; 砂卵石地层 ( 卵石粒径一般为 30 ~ 80 毫 米, 最大约 180 毫米, 细中砂、 砾砂充填 )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