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

上传人:54 文档编号:132190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49.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63202.9

申请日:

2010.11.24

公开号:

CN102051926A

公开日:

2011.05.11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4B 1/98申请日:20101124|||著录事项变更IPC(主分类):E04B 1/98变更事项:发明人变更前:周定 吴树甜 赵力军 杨汉伦 梁隽 黄频 钟云华 李晶灿变更后:周定 吴树甜 赵力军 杨汉伦 梁隽 黄频 钟云华 李晶灿 林佩仰|||公开

IPC分类号:

E04B1/98; E03B11/00; E04H12/02

主分类号:

E04B1/98

申请人:

广州市设计院

发明人:

周定; 吴树甜; 赵力军; 杨汉伦; 梁隽; 黄频; 钟云华; 李晶灿

地址:

51062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体育东横街3-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1

代理人:

张文雄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塔体、承接架(1)、天线桅杆(2)和承接楼层(3),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本发明由于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采用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因此提高了电视塔的舒适度,并集减振控制、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整体水平。

权利要求书

1: 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 1) 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 TDM 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 (7), 所述多功能阻尼 层 (7) 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 (8) 及为所述消防水池 (8) 供水的分级加压泵 补水设备, 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 ; 2) 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作为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两个 大容量消防水池 (8) 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9) ; 3)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 (7) 为开放式建筑设计, 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 (7), 以 TDM 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 构成集减振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 系。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为分层结构,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 AMD 设置在低层 水池顶板面, 由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 (8) 的重量加上主动控制 AMD 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 量块的重量。
3: 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包括塔体、 承接架 (1)、 天线桅杆 (2) 和承接楼层 (3), 其特征在于 : 1) 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 TDM 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 (7), 所述多功能阻尼 层 (7) 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 (8) 及为所述消防水池 (8) 供水的分级加压泵 补水设备, 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 ; 2) 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作为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 所述两 个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为分层结构,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 AMD 设置在低层水池顶 板面, 由所述消防水池重量加上主动控制 AMD 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 ; 在两个 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9) ; 3)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 (7) 为开放式建筑设计, 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 (7), 以 TDM 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 构成集减振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 系。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 (4) 和钢管网格外筒 (5) 组成的结构体系, 所述承接架 (1) 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 所述天线桅杆 (2) 由钢柱、 若干根水平钢支撑 和斜钢支撑组成, 所述承接楼层 (3) 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的剪力墙核心筒 (6) ; 所述钢管 钢板剪力墙核心筒 (6) 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 (1) 相贯承接天线桅杆 (2) ; 通过承接式连接 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 (7) ; 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 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
5: 根据权利要求 3 或 4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 于: 在承接楼层 (3) 上, 其核心筒 (6) 的钢管柱通过与斜钢柱、 斜钢支撑组成的承接过渡段 构成承接架 (1), 所述承接架 (1) 与天线桅杆 (2) 承接, 天线桅杆 (2) 为格构式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天线桅杆 (2) 上部为格构或箱式结构, 下部为至少八边形的多边形格构式结构 ; 所述 钢管网格外筒 (5) 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钢管混凝土柱, 斜支撑和环梁采用圆钢管。
7: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 (7) 以 TMD 减振系统作为窗口, 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 (10)、 供科普教学 2 的科技展示厅 (11) 和阻尼控制室 (12)。
8: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大容量消防水池 (8) 采用混凝土结构, 水池沿高度分两级。
9: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 (8) 底部与楼面布置双向滑轨限位支座 (13)、 TMD 限位阻尼装置 (14)、 橡胶支座, 水池顶部与楼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 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 6 个连接件 (15) 定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 (8) 进水管 (16) 和出水管 (17) 由 360 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构成。

说明书


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 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体系, 尤其是一种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 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属于建筑工程领域。背景技术
     调频质量阻尼器 (Tuned Mass Damper, 以下简称 TMD), 一般由质量块、 弹簧和阻尼 系统组成。现有技术中, 一般将其振动频率调整至主结构频率附近, 改变结构共振特性, 以 达到减振作用。目前, 在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减振控制方法, 一般都采用 TMD 减振技术。实 践表明, 将 TMD 置于顶端, 其控制效果最好, 而质量块与主体结构质量之比一般在 0.005 到 0.02 之间。 例如台北的 101 大楼, 楼内安装了世界最大的调谐质量阻尼器, 该阻尼器球体的 直径达五点五米, 重量达六百六十吨, 从大楼的九十二层悬挂到八十八层, 具有良好的减振 效果。但当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的核心筒位于顶层中部时, TMD 减振系统的质量块就不能 像台北的 101 大楼那样布置在中心位置 ; 尤其是当平面面积不够时, 容易导致质量块重量 过小、 不能达到减振的理想效果。 因此, 现有技术的关振控制系统不适用核心筒位于中心位 置的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 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 TMD 减振系统受核心筒位置局限、 减 振果差的缺点, 提供一种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 是为了提供一种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 系。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
     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 其特征是 :
     1) 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 TDM 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 所述多功能阻尼 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 以 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 ;
     2) 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 在两个 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
     3)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为开放式建筑设计, 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 以 TDM 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 构成集减振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 系。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
     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为分层结构,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 AMD 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 由所述消防水池的重量加上主 动控制 AMD 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 :
     电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包括塔体、 承接架、 天线桅杆和承接 楼层, 其结构特点在于 :
     1) 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 TDM 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 所述多功能阻尼 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 以 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 ;
     2) 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 所述两 个大容量消防水池为分层结构,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 AMD 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 由所述消防水池重量加上主动控制 AMD 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 ; 在两个大容量 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
     3)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为开放式建筑设计, 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 以 TDM 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 构成集减振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 系。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 :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管 网格外筒组成的结构体系, 所述承接架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 所述天 线桅杆由钢柱、 若干根水平钢支撑和斜钢支撑组成, 所述承接楼层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 的剪力墙核心筒 ; 所述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相贯承接天线桅杆 ; 通 过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 ; 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 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 大空间。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在承接楼层上, 其核心筒的钢管柱通过 与斜柱、 斜撑组成的承接过渡段构成承接架, 所述承接架与天线桅杆承接, 天线桅杆为格构 结构。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天线桅杆上部可以为格构或箱式结 构, 下部可以为至少八边形的多边形格构式结构 ; 所述钢管网格外筒竖向承重构件可以采 用钢管混凝土柱, 斜支撑和环梁采用圆钢管。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可以以 TMD 减振系统 作为窗口, 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 供科普教学的科技展示厅和阻尼控制室。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可以采用混凝土 结构, 水池沿高度分两级。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底部可以与楼面布 置双向滑轨限位支座、 TMD 限位阻尼装置、 橡胶支座, 水池顶部与楼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 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 6 个连接件定位。
     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 : 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可 以采用 360 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
     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
     本发明集成了建筑和消防新技术, 通过采用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承接式连接的电 视塔 TMD 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 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
     1、 本发明由于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采用承接式连接, 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 提高了电视塔的舒适度。
     2、 本发明在塔顶上设有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 采用常高压消防系统技术, 利用大 容量水池作为 TMD 减振系统质量块, 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满足位移量的 360 度可 摆动消防进水软管, 方便实用。
     3、 本发明集减振控制、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 供游客参观、 活动, 大大提高了建 筑工程领域减振控制的整体水平, 可推广到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减振控制工程。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
     图 2 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 ;
     图 3 为本发明的 438.400 标高层平面图 ;
     图 4 为本发明的 443.600 标高层平面图 ;
     图 5 为本发明阻尼层平面支座定位示意图 ;
     图 6 为本发明阻尼层顶板支座定位示意图 ;
     图 7 为本发明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平面示意图 ; 图 8 为本发明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立面示意图。
     其中, 1- 承接架, 2- 天线桅杆, 3- 承接楼层, 4- 钢骨混凝土核心筒, 5- 钢管网格外 筒, 6- 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 7- 多功能阻尼层, 8- 大容量消防水池, 9- 位移空间, 10- 参 观通道, 11- 科技展示厅, 12- 阻尼控制室, 13- 双向滑轨限位支座, 14-TMD 限位阻尼装置, 15- 连接件, 16- 进水管, 17- 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 1 :
     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和图 8 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1。
     本发明涉及的电视塔带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集成方法, 其特征是 :
     1) 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 TDM 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 7, 所述多功能阻 尼层 7 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 8 及为所述消防水池 8 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 设备, 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 ;
     2) 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作为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 ; 所述 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为分层结构, TMD 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 AMD 设置在低层水池顶 板面, 由所述消防水池的重量加上主动控制 AMD 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 ; 在两 个大容量消防水池 8 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9 ;
     3)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 7 为开放式建筑设计, 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 7, 以 TDM 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 构成集减振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 系。
     参照图 1、 图 2、 图 3、 图 4、 图 5、 图 6、 图 7 和图 8, 本实施涉及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 塔体、 承接架 1、 天线桅杆 2 和承接楼层 3, 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 4 和钢管网格外 筒 5 组成的结构体系, 所述承接架 1 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 所述天线桅 杆 2 由钢柱、 若干根水平钢支撑和斜钢支撑组成, 所述承接楼层 3 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的剪力墙核心筒 6 ; 所述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 6 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 1 相贯承接天线桅杆 2; 通过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 7 ; 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 在塔顶形成除核心 筒外的大空间。
     本实施例中, 在承接楼层 3 上, 其核心筒 6 的钢管柱通过与斜柱、 斜撑组成的承接 过渡段构成承接架 1, 所述承接架 1 与天线桅杆 2 承接, 天线桅杆 2 为格构结构 ; 所述天线 桅杆 2 上部为格构或箱式结构, 下部为八边形格构式结构 ; 所述多功能阻尼层 7 以 TMD 减振 系统作为窗口, 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 10、 供科普教学的科技展示厅 11 和阻尼控制室 12 ; 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 8 作为 TMD 减振控制系统的质量块, 采用混凝土结构, 水池沿高度分两 级, 低级水池顶板面上放置有主动控制 AMD, 质量块的重量为水池重量加 AMD 设备总重量, 水池底部与楼面布置双向滑轨限位支座 13、 TMD 限位阻尼装置 14、 橡胶支座, 水池顶部与楼 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 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 6 个连接件 15 定位, 水池的进水管 15 和出水管 16 都采用 360 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 ; 所述主动控制 AMD 采用常规控制技术。
     本发明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例 :
     中国广州——新电视塔, 总高 610m, 由 454m 的主塔塔体及 156m 的天线桅杆组成。 主塔有地下二层, 地上三十七层, 竖向抗侧体系由钢管网格外筒 ( 钢管混凝土斜柱及环杆、 斜撑、 牛腿 ) 及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组成, 除首层及以下楼面采用混凝土结构外, 其余采用钢 管混凝土组合楼盖, 楼盖与外筒不直接相连, 箱形外伸梁端与钢管混凝土斜柱连接采用空 间铰。天线桅杆下部 87.9m 采用钢管柱、 型钢梁和斜支撑组成八边形格构结构, 上部 68.3m 为 40 ~ 50mm 钢板组成八边形、 四边形实腹结构, 天线桅杆底部与塔体核心筒的承接过渡 段高 5.7m, 采用 d1000×50mm 柱和 d600×30 斜撑, 从 12m 的 8 边形过渡到核心筒 14 根 d1000×50mm 钢管混凝土柱上, 承接层采用 4 层的承接式连接方式。
     该工程 438.4m ~ 448.6m 层高 10.2m, 采用承接式连接方式后, 在该层除核心筒外 形成近 1000m2 的大空间, 利用大空间配合减振控制科研团队设计成开放式阻尼层, 利用根 据消防要求在塔顶布置的两个共有 540M3 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 TMD 质量块。水池沿高度分 两级, 主动控制 AMD 放置在低级水池顶板面, 质量块的重量为水池重量加 AMD 设备总重量。 S1 重量 6150kN, S2 重量 6650kN, 水池定位、 外形设计考虑与建筑平面和核心筒呼应, 平面外 形如两水珠对称布置。消防水池控制限位尺寸为 800mm, 最小边线为 1200mm, 在位移上留有 余量。
     开放式阻尼层布置了两层参观通道, 形成两个参观平台 210m2、 并布置供科普教学 2 2 的科技展示厅 80m , 控制室 13m , 集减震控制、 消防、 教学、 科普、 观赏一体, 游客不但可近距 离参观先进的减振控制的各种设备, 通过实时检测系统直接感受到减振效果, 这是目前所 有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减振设计所没有的。

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1926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1CN102051926ACN102051926A21申请号201010563202922申请日20101124E04B1/98200601E03B11/00200601E04H12/0220060171申请人广州市设计院地址510620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体育东路体育东横街35号72发明人周定吴树甜赵力军杨汉伦梁隽黄频钟云华李晶灿74专利代理机构广州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261代理人张文雄54发明名称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

2、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塔体、承接架1、天线桅杆2和承接楼层3,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本发明由于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采用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因此提高了电视塔的舒适度,并集减振控制、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整体水平。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

3、书2页说明书4页附图4页CN102051932A1/2页21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1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7,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8及为所述消防水池8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2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8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8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9;3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为开放式建筑设计,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7,以TDM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构成集减振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系。2根据权利要求1所。

4、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8为分层结构,TMD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AMD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由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8的重量加上主动控制AMD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3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塔体、承接架1、天线桅杆2和承接楼层3,其特征在于1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7,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8及为所述消防水池8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2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8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8。

5、为分层结构,TMD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AMD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由所述消防水池重量加上主动控制AMD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9;3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为开放式建筑设计,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7,以TDM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构成集减振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4和钢管网格外筒5组成的结构体系,所述承接架1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天线桅杆2由钢柱、若干根水平钢支撑和斜钢支撑组成,所述承接。

6、楼层3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的剪力墙核心筒6;所述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6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1相贯承接天线桅杆2;通过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7;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在承接楼层3上,其核心筒6的钢管柱通过与斜钢柱、斜钢支撑组成的承接过渡段构成承接架1,所述承接架1与天线桅杆2承接,天线桅杆2为格构式结构。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桅杆2上部为格构或箱式结构,下部为至少八边形的多边形格构式结构;所述钢管网格外筒5的竖向承重构件采用。

7、钢管混凝土柱,斜支撑和环梁采用圆钢管。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以TMD减振系统作为窗口,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10、供科普教学权利要求书CN102051926ACN102051932A2/2页3的科技展示厅11和阻尼控制室12。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大容量消防水池8采用混凝土结构,水池沿高度分两级。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8底部与楼面布置双向滑轨限位支座13、TMD限位阻尼装置14、橡胶支座,水池顶部与楼。

8、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6个连接件15定位。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8进水管16和出水管17由360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构成。权利要求书CN102051926ACN102051932A1/4页4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结构体系,尤其是一种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及建筑结构体系。属于建筑工程领域。背景技术0002调频质量阻尼器TUNEDMASSDAMPER,以下简称TMD,一般由质量块、弹簧和阻尼系统组成。现有技术中,一般将其。

9、振动频率调整至主结构频率附近,改变结构共振特性,以达到减振作用。目前,在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减振控制方法,一般都采用TMD减振技术。实践表明,将TMD置于顶端,其控制效果最好,而质量块与主体结构质量之比一般在0005到002之间。例如台北的101大楼,楼内安装了世界最大的调谐质量阻尼器,该阻尼器球体的直径达五点五米,重量达六百六十吨,从大楼的九十二层悬挂到八十八层,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但当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的核心筒位于顶层中部时,TMD减振系统的质量块就不能像台北的101大楼那样布置在中心位置;尤其是当平面面积不够时,容易导致质量块重量过小、不能达到减振的理想效果。因此,现有技术的关振控制系统不。

10、适用核心筒位于中心位置的高层建筑或高耸结构。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TMD减振系统受核心筒位置局限、减振果差的缺点,提供一种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0004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0005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0006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集成方法,其特征是00071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00082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

11、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00093所述多功能阻尼层为开放式建筑设计,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以TDM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构成集减振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系。0010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0011实现本发明第一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为分层结构,TMD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AMD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由所述消防水池的重量加上主动控制AMD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说明书CN102051926ACN102051932A2/4页50012本发明的第二。

12、个目的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措施达到0013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塔体、承接架、天线桅杆和承接楼层,其结构特点在于00141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及为所述消防水池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00152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为分层结构,TMD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AMD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由所述消防水池重量加上主动控制AMD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

13、;00163所述多功能阻尼层为开放式建筑设计,通过开放式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以TDM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构成集减振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系。0017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达到0018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和钢管网格外筒组成的结构体系,所述承接架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天线桅杆由钢柱、若干根水平钢支撑和斜钢支撑组成,所述承接楼层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的剪力墙核心筒;所述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相贯承接天线桅杆;通过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在塔顶形成除核心。

14、筒外的大空间。0019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在承接楼层上,其核心筒的钢管柱通过与斜柱、斜撑组成的承接过渡段构成承接架,所述承接架与天线桅杆承接,天线桅杆为格构结构。0020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天线桅杆上部可以为格构或箱式结构,下部可以为至少八边形的多边形格构式结构;所述钢管网格外筒竖向承重构件可以采用钢管混凝土柱,斜支撑和环梁采用圆钢管。0021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多功能阻尼层可以以TMD减振系统作为窗口,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供科普教学的科技展示厅和阻尼控制室。0022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的大容量消防水池可以采用混凝土结构,水。

15、池沿高度分两级。0023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底部可以与楼面布置双向滑轨限位支座、TMD限位阻尼装置、橡胶支座,水池顶部与楼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6个连接件定位。0024实现本发明第二目的的一种实施方案是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可以采用360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0025本发明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0026本发明集成了建筑和消防新技术,通过采用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承接式连接的电视塔TMD减振控制阻尼层的建筑结构体系,具有如下突出的有益效果00271、本发明由于天线桅杆与塔体之间采用承接式连接,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说明书CN1020。

16、51926ACN102051932A3/4页6空间,提高了电视塔的舒适度。00282、本发明在塔顶上设有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采用常高压消防系统技术,利用大容量水池作为TMD减振系统质量块,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采用满足位移量的360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方便实用。00293、本发明集减振控制、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供游客参观、活动,大大提高了建筑工程领域减振控制的整体水平,可推广到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的减振控制工程。附图说明0030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31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0032图3为本发明的438400标高层平面图;0033图4为本发明的443600标高层平面图;0034。

17、图5为本发明阻尼层平面支座定位示意图;0035图6为本发明阻尼层顶板支座定位示意图;0036图7为本发明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平面示意图;0037图8为本发明消防水池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立面示意图。0038其中,1承接架,2天线桅杆,3承接楼层,4钢骨混凝土核心筒,5钢管网格外筒,6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7多功能阻尼层,8大容量消防水池,9位移空间,10参观通道,11科技展示厅,12阻尼控制室,13双向滑轨限位支座,14TMD限位阻尼装置,15连接件,16进水管,17出水管。具体实施方式0039具体实施例10040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构成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1。0041本。

18、发明涉及的电视塔带TMD减振控制结构的集成方法,其特征是00421在电视塔的塔顶设置具有TDM减振控制结构的多功能阻尼层7,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大容量消防水池8及为所述消防水池8供水的分级加压泵补水设备,以保证常高压消防水池的容量;00432利用大容量消防水池8作为TMD减振控制结构的质量块的主要组成部分;所述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8为分层结构,TMD减振控制结构的主动控制AMD设置在低层水池顶板面,由所述消防水池的重量加上主动控制AMD设备的重量构成所述质量块的重量;在两个大容量消防水池8的周边预留有所述质量块的位移空间9;00443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为开放式建筑设计,通过开放式。

19、建筑的多功能阻尼层7,以TDM减振控制结构作为窗口,构成集减振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于一体的建筑结构体系。0045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8,本实施涉及的建筑结构体系包括塔体、承接架1、天线桅杆2和承接楼层3,所述塔体为由钢骨混凝土核心筒4和钢管网格外筒5组成的结构体系,所述承接架1由若干根斜钢柱和斜钢支撑固定连接而成,所述天线桅杆2由钢柱、若干根水平钢支撑和斜钢支撑组成,所述承接楼层3中设有钢管和钢板构成的说明书CN102051926ACN102051932A4/4页7剪力墙核心筒6;所述钢管钢板剪力墙核心筒6的钢管柱通过承接架1相贯承接天线桅杆2;通过承接式连。

20、接在塔顶形成开放式阻尼层7;通过承接式连接方式,在塔顶形成除核心筒外的大空间。0046本实施例中,在承接楼层3上,其核心筒6的钢管柱通过与斜柱、斜撑组成的承接过渡段构成承接架1,所述承接架1与天线桅杆2承接,天线桅杆2为格构结构;所述天线桅杆2上部为格构或箱式结构,下部为八边形格构式结构;所述多功能阻尼层7以TMD减振系统作为窗口,布置上下两层参观通道10、供科普教学的科技展示厅11和阻尼控制室12;所述大容量消防水池8作为TMD减振控制系统的质量块,采用混凝土结构,水池沿高度分两级,低级水池顶板面上放置有主动控制AMD,质量块的重量为水池重量加AMD设备总重量,水池底部与楼面布置双向滑轨限位。

21、支座13、TMD限位阻尼装置14、橡胶支座,水池顶部与楼层底布置限位抗扭支座,每个限位抗扭支座分别通过6个连接件15定位,水池的进水管15和出水管16都采用360度可摆动消防进水软管;所述主动控制AMD采用常规控制技术。0047本发明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实例0048中国广州新电视塔,总高610M,由454M的主塔塔体及156M的天线桅杆组成。主塔有地下二层,地上三十七层,竖向抗侧体系由钢管网格外筒钢管混凝土斜柱及环杆、斜撑、牛腿及钢骨混凝土核心筒组成,除首层及以下楼面采用混凝土结构外,其余采用钢管混凝土组合楼盖,楼盖与外筒不直接相连,箱形外伸梁端与钢管混凝土斜柱连接采用空间铰。天线桅杆下部879M。

22、采用钢管柱、型钢梁和斜支撑组成八边形格构结构,上部683M为4050MM钢板组成八边形、四边形实腹结构,天线桅杆底部与塔体核心筒的承接过渡段高57M,采用D100050MM柱和D60030斜撑,从12M的8边形过渡到核心筒14根D100050MM钢管混凝土柱上,承接层采用4层的承接式连接方式。0049该工程4384M4486M层高102M,采用承接式连接方式后,在该层除核心筒外形成近1000M2的大空间,利用大空间配合减振控制科研团队设计成开放式阻尼层,利用根据消防要求在塔顶布置的两个共有540M3大容量消防水池作为TMD质量块。水池沿高度分两级,主动控制AMD放置在低级水池顶板面,质量块的重。

23、量为水池重量加AMD设备总重量。S1重量6150KN,S2重量6650KN,水池定位、外形设计考虑与建筑平面和核心筒呼应,平面外形如两水珠对称布置。消防水池控制限位尺寸为800MM,最小边线为1200MM,在位移上留有余量。0050开放式阻尼层布置了两层参观通道,形成两个参观平台210M2、并布置供科普教学的科技展示厅80M2,控制室13M2,集减震控制、消防、教学、科普、观赏一体,游客不但可近距离参观先进的减振控制的各种设备,通过实时检测系统直接感受到减振效果,这是目前所有高层建筑和高耸结构减振设计所没有的。说明书CN102051926ACN102051932A1/4页8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2051926ACN102051932A2/4页9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1926ACN102051932A3/4页10图5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51926ACN102051932A4/4页11图7图8说明书附图CN10205192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建筑物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