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转、定子摩擦保护器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进的电动机转、定子摩擦保护装置,特别是解决了已有保护装置的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的电连接时间与继电器动作时间不匹配;限位元件不易批量生产;限位元件不能重复使用等问题。
目前,公知的电动机转、定子摩擦保护装置,是由电子线路和两个用绝缘材料装设在电动机两端外小盖上的限位元件组成。电子线路主要由直流电源、继电器组成,直流电源正极、继电器线圈、限位元件顺序电连接、电源负极与电动机外壳电连接,把被保护电动机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一端的电源线断开,与继电器的常闭触头电连接。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面间,留有一预设间隙,这间隙的大小,等于电动机该端轴承允许磨损的最大径向游隙,这样,当该端轴承被磨损的经向游隙超过允许磨损的最大值时,设置在该端小盖上的限位元件,就与电动机轴摩擦电连接。这样,继电器得电吸合,常闭触头断开,电动机的交流接触器就断电,电动机停止运行,实现对电动机的保护目的。目前,已申请的专利号为94211970.3、95222966.8两项专利,都属这类保护装置。
但是,上述装置中的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发生的摩擦式的电连接时间,在最初阶段是断续的,当断续中连续的时间,小于继电器的动作时间时,继电器将无法动作,线圈中流过很大电流,会烧毁线圈,从而使继电器无法动作,保护失败。在专利号为94211970.3这项专利中,采用的是平顶触头式限位元件。由于不同电机负载方向不同,同一台电动机负载的大小和方向也会不断变化,这样就会造成检测失败。在专利号为95222966.8这项专利中,虽然采用的是固定半径的圆环形限位元件,但是,由于电动机轴被检测部位公差带地影响,使限位元件无法批量生产。另一方面,由于电动机轴与限位元件的电连接是一种摩擦式的电连接,所以,每次电连接都会使限位元件被磨损,无法重复使用。
本发明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电动机转、定子摩擦保护装置。它能够有效地解决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的电连接时间,与继电器动作时间不匹配问题,同时也解决了环形限位元件不易批量生产和无法重复使用问题。
本发明是以如下方式完成的;把直流电源的正极与晶闸管的阳极电连接,把晶闸管的阴极、继电器线圈、电源负极顺序电连接,晶闸管门极与两个电连接在一起的限位元件电连接,直流电源正极、限流电阻、电动机外壳顺序电连接、限位元件由可塑性导体、绝缘板、加压装置、塞片构成。当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的电连接时间大于30μS时,晶闸管就会被触发导通,继电器动作,实现对电动机的保护。当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的电连接时间等于或小于30μS时,虽然不能使晶闸管导通,但此时对继电器没有危害,继电器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随着时间的延长,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的电连接时间也逐渐增加,直到30μS以上,使继电器可靠动作,实现保护的目的。这就解决阉限位元件与电动机轴电连按时间与继电器动作时间不匹配问题,限位元件在使用时先在电动机轴轴面上垫一塞片,塞片的厚度等于该端轴承允许磨损的最大径向游隙,使用加压装置,对可塑性导体加压,使其挤压塞片和电动机轴轴面并成型,成型后取出塞片。这样,可塑性导体与电动机轴轴面的间隙,就等于塞片的厚度,即该端轴承允许磨损的最大径向游隙。这就解决了限位元件批量生产的困难。同时,由于该限位元件能随机加压成型,所以每次使用后,只要重新加压成型就可使限位元件重复使用,这就解决了限位元件的重复使用问题。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CJ是被保护电动机D的交流接触器,QA、TA分别是起动、停止按扭,常闭触头ZJ是中间继电器ZJ的常闭触头,变压器B一次端接380V,二次端输出6。3伏,经2CP组成的桥式整流和电容器C滤波,后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电源正极与晶闸管T阳极电连接,晶闸管T阴极、中间继电器ZJ线圈、电源负极顺序电连接,中间继电器ZJ可选用JTX-2C型,晶闸管T可选用普通型,通态平均电流为5安培,维持电流≤30mA,耐压24V即可,电客器C可选用电客量100μF,耐压25V即可。限流电阻阻值为100-300Ω。晶闸管T的门极经导线a与限位元件电连接,电源正极与限流电阻R电连接,R的另一端经导线b与电动机外壳电连接。
当电动机D的轴承磨损的径向游隙,超过允许磨损的最大径向游隙时,电动机轴就与限位元件电连接,电源正极经限流电阻R、导线b、电动机轴、限位元件、导线A向晶闸管T提供触发电压,T被触发导通,ZJ得电吸合动作,常闭触头ZJ断开,交流接触器CJ线圈断电动作,电动机D停止运行,从而使电动机得到保护。
下面说明限位元件实施例一:
图2是限位元件的正视图,图3是图2的A-A’向剖视图,图4是限位元件上加压带的正视图,图5是加压带的侧视图,图6是与限位元件配套使用的塞片。
图2、3中1可塑性导体,2加压沟、3绝缘板、4接线螺丝
1是由可塑性好的导体在模具中冲压成型制成的,选材时应选择其抗氧化性好、抗振性好、150℃不熔解,硬度(HB)5~30的导体材料,如铝、锡、铅及其合金,最好用铅、锡、铋、锑组成的合金,加压沟是为了固定加压带而设计的,是在冲压成型时制成的。3是绝缘板可用胶木板、绝缘塑料板制成,最好用厚度为1-5mm的胶木板制成,1与3之间可用粘合剂连接在一起,粘合剂可选用J-04号胶粘剂。3的另一面也涂有相同的粘合剂,并贴上防粘纸,以便使用。4是接线螺丝用φ4-6mm的螺丝。可塑性导体的内圆半径R1可依据同一型号电动机轴上被检测部位的基本尺寸而确定,130千瓦以下的电动机,各尺寸可参照下式灵活选择。
设电动机轴被检测部位的轴半径的基本尺寸为r
则R1=r+2mm R2=r+7mm
R3=r+8mm R4=r+28mm
R5=r+33mm
图4、图5是加压带,可选用市售的成品,图6是塞片,用厚度为该端轴承允许磨损的最大径向游隙的钢片制成,长度等于电机轴的周长。
使用时,先把电动两端外小盖的外表面清理干净,然后把塞片在电动机轴上,被测部位紧缠绕一周并固定,防止松开。再把限位元件套上电动机轴,使有绝缘板的一面朝向电动机,取掉防粘纸,贴到电动机外小盖上,然后紧固加压带螺丝,使可塑性导体受压部分变形,并压紧塞片,然后转动电动机轴几周,松动后取出塞片即可。这对,限位元件中可性导体所形成的内园,是一个与电动机轴同心的,同隙等于塞片厚度的园,当轴承径向游隙超过塞片厚度时,限位元件就与电动机轴电连接,实现保护目的。重复使用时,只要再绕上塞片对可塑性导体加压成型即可。
下面是限位元件实施例二:
图示为加压成型后的情景
如图7是限位元件的正视图,图8是图7B-B’向剖视图
图中,1可塑性导体、6加压装置动模、7静模、3绝缘板、4接线螺丝、8定位螺纹、9加压螺丝。
如图7、8,1是可塑性体,可选用硬度在HB5-30的导体材料制成。可选用铝、铅、锡最好用铅、锡、铋、锑合金制成。6是加压装置动模,与7静模配合组成一个向心开口的模具,其内表面上做有同心式的定位螺纹,以便对其中的环形可塑性导体加压成型后定位,防止振动变形。6与7都用机械性好的铸铁制成,7与3之间用粘合剂钻合在一起,粘合剂可选用J-04号胶粘剂,3的另一面也涂有相同的粘合剂,并贴上防贴纸,3是用绝缘性良好的胶木板或塑料板制成,最好用胶木板制成,4是接线螺丝,6与7的内园半径可依据同一型号电动机轴被检测部位的基本尺寸而确定,各尺寸可参照下式灵活选择:
设电动机轴被检测部位的轴半径的基本尺寸为r,则
R1=r+2mm R2=r+10mm R3=r+25mm
R4=r+30mm
塞片与前例相同,安装使用方法参照前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