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32061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95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604854.2

申请日:

2010.12.24

公开号:

CN102071698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27/00申请日:20101224|||公开

IPC分类号:

E02D27/00

主分类号:

E02D27/00

申请人:

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钦; 陈虎顺

地址:

310052 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24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代理人:

刘晓春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一种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它包括制备预制构件的步骤,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还提供预制构件的控制架,控制架上还设有预制板框的支撑装置。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然后进行下翻梁、承台挖土和底部垫层施工,通过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预制板压入代替砖胎膜施工速度快,减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可以实现现场机械化和制作工厂化作业,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权利要求书

1: 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它包括制备预制构件的步骤, 所述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 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钢筋网 片和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预制板, 所述钢筋网片包括压入网片和预留网片, 所述压入网片 置于所述预制板内, 所述预留网片伸出所述预制板外且与所述压入网片垂直 ; 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预制构件的控制架, 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 架, 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 所述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 所述预制 构件可被放入所述预制板框内, 所述控制加上还设有预制板框的支撑装置 ; 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 1) 土方开挖至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后, 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设置预制构件 的控制架 ; 2) 将所述预制构件放入控制架内, 在所述预制构件的上方放置垫木 ; 3) 采用静压或振动锤将所述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 直至所述预制板顶部的标高与所 述基础底板垫层底部的标高一致 ; 4) 收起所述控制架, 并用混凝土浇筑所述基础底板垫层, 直至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 形成混凝土浇注层 ; 5) 进行基础下翻梁、 承台内的土方开挖 ; 6) 用混凝土浇注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6) 与 步骤 7) 之间可进行预制构件接缝处理, 先进行接缝内清理, 再采用补偿收缩水泥砂浆抹平 接缝。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压入网片 在步骤 4) 中随所述预制板被压入地基土中 ; 所述预留网片在步骤 4) 完成时仍留在所述底 板垫层上方, 并在步骤 5) 的混凝土浇注中被浇注进所述的混凝土浇注层中。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4) 中, 当预制构件被压入至其底部入土 30 厘米的位置时, 暂停压入并进行压入方向和位置的复 核, 复核完毕之后可将压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0.2 米, 直至达到要求。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在步骤 5) 中, 当基础底板垫层的混凝土浇注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时, 可进行步骤 6) 的操作。
6: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预制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翻梁、 承台的下翻深度的 1.5 倍。
7: 如权利要求 1、 2、 3、 4 或 5 所述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钢筋网片的钢筋直径大于 4mm, 网格尺寸不大于 200mm×200mm。

说明书


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 在房屋建筑基础分部工程中, 筏板基础、 箱型基础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 在此类基础中, 设计往往采用下翻梁和承台, 以保证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的使 用空间。下翻梁和承台的传统施工方法是 : 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再进行下翻梁和承 台的土方开挖, 土方开挖完成以后浇筑下翻梁和承台垫层混凝土, 然后开始砖胎膜的砌筑、 粉刷砖胎膜, 最后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混凝土。
     传统的砖胎膜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 : 1) 、 砖胎膜侧向受力效果差, 在周边土侧压力作用下经常发生倒塌、 变形、 裂缝。
     2) 、 砖胎膜两侧的回填土方密实度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 主要是砖胎膜的自身强 度及其养护时间限制造成, 夯实时土方侧向压力造成砖胎膜破坏的缺陷。
     3) 、 施工工序繁琐, 劳动强度大。
     此外, 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地下水位较高且降水有困难的区域施工时, 会带来很大 的困难, 特别是在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含水量大, 渗透性差的土质中施工, 工程质量、 工期、 成 本投入无法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式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 方法, 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 克服了传统砖胎膜施工方法的不足, 更符合建筑行 业的发展趋势。
     为此, 本发明所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 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它包括制 备预制构件的步骤, 所述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 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钢筋网片和由混凝土 浇注而成的预制板, 所述钢筋网片包括压入网片和预留网片, 所述压入网片置于所述预制 板内, 所述预留网片伸出所述预制板外且与所述压入网片垂直 ; 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预制构件的控制架, 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 架, 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 所述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 所述预制 构件可被放入所述预制板框内, 所述控制架上还设有预制板框的支撑装置 ; 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 1) 土方开挖至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后, 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设置预制构件 的控制架 ; 2) 将所述预制构件放入控制架内, 在所述预制构件的上方放置垫木 ; 3) 采用静压或振动锤将所述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 直至所述预制板顶部的标高与所 述基础底板垫层底部的标高一致 ; 4) 收起所述控制架, 并用混凝土浇筑所述基础底板垫层, 直至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混凝土浇注层 ; 5) 进行基础下翻梁、 承台内的土方开挖 ; 6) 用混凝土浇注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
     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 方案 : 在步骤 6) 与步骤 7) 之间可进行预制构件接缝处理, 先进行接缝内清理, 再采用补偿收 缩水泥砂浆抹平接缝。
     所述压入网片在步骤 4) 中随所述预制板被压入地基土中 ; 所述预留网片在步骤 4) 完成时仍留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方, 并在步骤 5) 的混凝土浇注中被浇注进所述的混凝土浇 注层中。
     在步骤 4) 中, 当预制构件被压入至其底部入土 30 厘米的位置时, 暂停压入并进行 压入方向和位置的复核, 复核完毕之后可将压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 0.2 米, 直至达到要求。
     在步骤 5) 中, 当基础底板垫层的混凝土浇注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时, 可 进入步骤 6) 的操作。
     所述预制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翻梁、 承台的下翻深度的 1.5 倍。 所述钢筋网片的钢筋直径大于 4mm, 网格尺寸不大于 200mm×200mm。
     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预制厂或工地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构件, 待土方 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时, 将混凝土预制构件沿基础下翻梁、 承台边连续压入, 然后进行 基础底板大面积混凝土垫层施工, 将预制构件顶部预留锚固钢筋锚入基础底板混凝土垫层 内, 形成上部支点, 待混凝土强度达到 70% 或采取临时支撑后, 开始下翻梁、 承台内的土方 开挖, 浇筑下翻梁、 承台底垫层。预制构件底部插入地基土中形成下部支点, 利用预制构件 承受外侧土压力, 代替砖胎膜的作用。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 然后进行下翻梁、 承台挖土和底 部垫层施工, 通过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 预制板压入代替砖胎膜施工速度快, 减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 有效加快施工进度。 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 可以实现现 场机械化和制作工厂化作业, 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与传统的砖胎膜施工方法相比, 具有以下优点 : 1) 、 由于预制构件顶部与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的有效锚固及预制构件自身的强度, 可 以承受较大的侧向土压力, 工程质量大大提高 ; 2) 、 采用本工法不存在回填土方, 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砖胎膜两侧的回填土方密实 度达不到要求, 夯实时土方侧向压力易造成的砖胎膜破坏。
     3) 、 采取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代替砖胎膜技术, 减少土方开挖、 回填工程量, 节约 劳动力, 经济效益突出。
     附图说明
     图 1 为背景技术中传统砖胎膜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施工方法示意图。
     图 3 为应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施工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 4 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施工顺序示意图。图 5 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 6 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控制架的侧面示意图。
     图中, 附图标号 1 代表预制构件, 附图标号 2 代表钢筋网片, 附图标号 3 代表预制 板, 附图标号 4 代表基础底板垫层, 附图标号 41 代表基础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层, 附图标号 6 代表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 附图标号 5 代表控制架, 附图标号 7 代表砖胎膜, 附图标号 71 代表砖胎膜抹灰层, 附图标号 8 代表地基回填料, 附图标号 9 代表天然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
     本发明的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 包括制备预制构件 1 的步骤, 预制构 件 1 为混凝土构件, 预制构件 1 包括钢筋网片 2 和预制板 3, 预制板 3 由混凝土浇注制成, 钢筋网片 2 包括压入网片 21 和预留网片 22, 压入网片 21 在预制板 3 浇注的过程中被锚入 预制板 3 内, 预留网片 22 则伸出预制板 3 外且与压入网片 21 垂直 ; 预制构件的强度不低于 C25, 预制板的厚度为 6 ~ 10 ㎝, 预制板的板宽度控制在 1.5m 以内, 预制板的长度为下翻梁、 承台下翻深度的 1.5 倍, 可根据施工必要通过计算确定预制 构件尺寸、 强度, 制备时应做到表面平整、 光滑, 不得有扭曲、 变形, 刃尖居中, 压入时强度必 须达到设计强度。预制板厚度板厚不得小于 6cm, 钢筋网片钢筋直径应大于 4mm, 网格尺寸 不得大于 200mm×200mm。
     施工方法还提供预制构件 1 的控制架 5, 控制架 5 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 架 50, 底座框架 50 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 51, 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 预制构件 1 可被放入预制板框 51 内, 控制架 5 上还包括预制板框 51 的支撑装置 52 ; 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进行, 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 人工配合挖土机械将底部 整平, 确保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 然后进行测量放线, 确定基础下翻梁、 承台平面 位置, 然后确定控制架 5 的安装位置, 在基础底板垫层 4 上设置预制构件 1 的控制架 5。
     然后用塔吊将预制构件 1 放入控制架 5 内, 预制构件 1 的顶部放置垫木兼做送入 板。
     用挖机挖斗或振动锤将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 初始压入速度控制在 0.1m/min 左右, 待入土 30 ㎝左右时进行一次复核, 压入速度控制在 0.2m/min 左右, 如有偏差及时暂 停并进行纠偏。
     预制构件的压入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最关键的过程, 控制架的设置 即是为了顺利完成预制构件的压入过程而设置的, 本实施例中, 控制架的材料采用 Q235 级 等边角铁, 以焊接和螺栓连接构成控制架结构, 可调整大小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预制板压入, 在静压或振动锤将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的过程中, 通过控制架控制垂直度、 平面位移, 预制 构件顶标高度控制在底板垫层底标高度。
     预制构件压入后, 进行基础底板垫层地基土人工清底、 整平, 预制构件预留钢筋的 整理绑扎, 及时进行地基验槽, 浇筑底板垫层混凝土, 直至在基础底板垫层 4 上形成混凝土 浇注层, 将预制构件 1 顶部预留的预留钢筋网片锚入基础底板垫层内。
     待基础底板垫层 4 上浇注形成的混凝土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 70% 时或采取临 时支撑后, 即可进行基础下翻梁、 承台内土方开挖, 根据土质情况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撑, 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立即进行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 6 的混凝土浇筑。遇到地质条件特别差 时, 采取分段施工或在坑槽内临时支撑。
     在基础下翻梁、 承台垫层 6 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 进行预制构件的接缝处理, 先进 行基层清理, 然后用 M10 微膨胀防水水泥砂浆填缝。
     在实际施工中, 具体运用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还包括施工前的准备、 土方开挖 过程中的测量工作, 设备进场以及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毕后的质量验收等, 参见附图 2。质 量验收主要对下翻梁、 承台截面尺寸、 标高、 平面位置、 接缝处理进行验收、 复核。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1698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1698ACN102071698A21申请号201010604854222申请日20101224E02D27/0020060171申请人浙江中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地址310052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滨康路245号72发明人王钦陈虎顺74专利代理机构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0代理人刘晓春54发明名称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57摘要本发明一种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它包括制备预制构件的步骤,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施工方法还提供预制构件的控制架,控制架上还设有预制板。

2、框的支撑装置。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然后进行下翻梁、承台挖土和底部垫层施工,通过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预制板压入代替砖胎膜施工速度快,减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可以实现现场机械化和制作工厂化作业,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2页CN102071702A1/1页21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制备预制构件的步骤,所述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钢筋网片和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预制板,所述钢筋网片包括压入网片和预留。

3、网片,所述压入网片置于所述预制板内,所述预留网片伸出所述预制板外且与所述压入网片垂直;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预制构件的控制架,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所述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所述预制构件可被放入所述预制板框内,所述控制加上还设有预制板框的支撑装置;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土方开挖至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后,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设置预制构件的控制架;2)将所述预制构件放入控制架内,在所述预制构件的上方放置垫木;3)采用静压或振动锤将所述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直至所述预制板顶部的标高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底部的标高一致;4)收起所述控。

4、制架,并用混凝土浇筑所述基础底板垫层,直至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混凝土浇注层;5)进行基础下翻梁、承台内的土方开挖;6)用混凝土浇注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6)与步骤7)之间可进行预制构件接缝处理,先进行接缝内清理,再采用补偿收缩水泥砂浆抹平接缝。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入网片在步骤4)中随所述预制板被压入地基土中;所述预留网片在步骤4)完成时仍留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方,并在步骤5)的混凝土浇注中被浇注进所述的混凝土浇注层中。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5、在步骤4)中,当预制构件被压入至其底部入土30厘米的位置时,暂停压入并进行压入方向和位置的复核,复核完毕之后可将压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2米,直至达到要求。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5)中,当基础底板垫层的混凝土浇注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进行步骤6)的操作。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翻梁、承台的下翻深度的15倍。7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网片的钢筋直径大于4MM,网格尺寸不大于200MM200MM。权利要。

6、求书CN102071698ACN102071702A1/4页3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在房屋建筑基础分部工程中,筏板基础、箱型基础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此类基础中,设计往往采用下翻梁和承台,以保证建筑物底层或地下室的使用空间。下翻梁和承台的传统施工方法是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再进行下翻梁和承台的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完成以后浇筑下翻梁和承台垫层混凝土,然后开始砖胎膜的砌筑、粉刷砖胎膜,最后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混凝土。0003传统的砖胎膜施工方法存在以下缺点1)、砖胎膜侧向受力效果差,在周边土。

7、侧压力作用下经常发生倒塌、变形、裂缝。00042)、砖胎膜两侧的回填土方密实度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主要是砖胎膜的自身强度及其养护时间限制造成,夯实时土方侧向压力造成砖胎膜破坏的缺陷。00053)、施工工序繁琐,劳动强度大。0006此外,传统的施工方法在地下水位较高且降水有困难的区域施工时,会带来很大的困难,特别是在淤泥质粉质粘土等含水量大,渗透性差的土质中施工,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投入无法保障。发明内容000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预制构件式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通过预制混凝土构件代替砖胎膜,克服了传统砖胎膜施工方法的不足,更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0008为此,本发明所。

8、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它包括制备预制构件的步骤,所述预制构件为混凝土构件,所述预制构件包括钢筋网片和由混凝土浇注而成的预制板,所述钢筋网片包括压入网片和预留网片,所述压入网片置于所述预制板内,所述预留网片伸出所述预制板外且与所述压入网片垂直;所述施工方法提供所述预制构件的控制架,所述控制架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架,所述底座框架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所述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所述预制构件可被放入所述预制板框内,所述控制架上还设有预制板框的支撑装置;所述施工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1)土方开挖至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后,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设置预制构件的控制架;。

9、2)将所述预制构件放入控制架内,在所述预制构件的上方放置垫木;3)采用静压或振动锤将所述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直至所述预制板顶部的标高与所述基础底板垫层底部的标高一致;4)收起所述控制架,并用混凝土浇筑所述基础底板垫层,直至在所述基础底板垫层上说明书CN102071698ACN102071702A2/4页4形成混凝土浇注层;5)进行基础下翻梁、承台内的土方开挖;6)用混凝土浇注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0009在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采用或组合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步骤6)与步骤7)之间可进行预制构件接缝处理,先进行接缝内清理,再采用补偿收缩水泥砂浆抹平接缝。0010所述压入网。

10、片在步骤4)中随所述预制板被压入地基土中;所述预留网片在步骤4)完成时仍留在所述底板垫层上方,并在步骤5)的混凝土浇注中被浇注进所述的混凝土浇注层中。0011在步骤4)中,当预制构件被压入至其底部入土30厘米的位置时,暂停压入并进行压入方向和位置的复核,复核完毕之后可将压入速度控制在每分钟02米,直至达到要求。0012在步骤5)中,当基础底板垫层的混凝土浇注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可进入步骤6)的操作。0013所述预制构件的长度不小于所述下翻梁、承台的下翻深度的15倍。0014所述钢筋网片的钢筋直径大于4MM,网格尺寸不大于200MM200MM。0015由于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预制厂。

11、或工地现场制作钢筋混凝土构件,待土方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时,将混凝土预制构件沿基础下翻梁、承台边连续压入,然后进行基础底板大面积混凝土垫层施工,将预制构件顶部预留锚固钢筋锚入基础底板混凝土垫层内,形成上部支点,待混凝土强度达到70或采取临时支撑后,开始下翻梁、承台内的土方开挖,浇筑下翻梁、承台底垫层。预制构件底部插入地基土中形成下部支点,利用预制构件承受外侧土压力,代替砖胎膜的作用。0016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先施工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然后进行下翻梁、承台挖土和底部垫层施工,通过此逆作法可以提前提供大量工作面,预制板压入代替砖胎膜施工速度快,减少施工程序和工程量,有效加快施工进度。通过预制混凝土构。

12、件代替砖胎膜,可以实现现场机械化和制作工厂化作业,符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0017本发明的施工方法与传统的砖胎膜施工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由于预制构件顶部与基础底板大面积垫层的有效锚固及预制构件自身的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侧向土压力,工程质量大大提高;2)、采用本工法不存在回填土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传统砖胎膜两侧的回填土方密实度达不到要求,夯实时土方侧向压力易造成的砖胎膜破坏。00183)、采取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代替砖胎膜技术,减少土方开挖、回填工程量,节约劳动力,经济效益突出。附图说明0019图1为背景技术中传统砖胎膜施工方法示意图。0020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施工方法示意图。00。

13、21图3为应用本发明的施工方法施工的工艺流程示意图。0022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施工顺序示意图。说明书CN102071698ACN102071702A3/4页50023图5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预制构件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6为本发明所提供实施例的控制架的侧面示意图。0025图中,附图标号1代表预制构件,附图标号2代表钢筋网片,附图标号3代表预制板,附图标号4代表基础底板垫层,附图标号41代表基础底板垫层混凝土浇筑层,附图标号6代表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附图标号5代表控制架,附图标号7代表砖胎膜,附图标号71代表砖胎膜抹灰层,附图标号8代表地基回填料,附图标号9代表天然地基。具体实施方。

14、式0026参照附图。0027本发明的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的施工方法,包括制备预制构件1的步骤,预制构件1为混凝土构件,预制构件1包括钢筋网片2和预制板3,预制板3由混凝土浇注制成,钢筋网片2包括压入网片21和预留网片22,压入网片21在预制板3浇注的过程中被锚入预制板3内,预留网片22则伸出预制板3外且与压入网片21垂直;预制构件的强度不低于C25,预制板的厚度为610,预制板的板宽度控制在15M以内,预制板的长度为下翻梁、承台下翻深度的15倍,可根据施工必要通过计算确定预制构件尺寸、强度,制备时应做到表面平整、光滑,不得有扭曲、变形,刃尖居中,压入时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预制板厚度板厚不得小。

15、于6CM,钢筋网片钢筋直径应大于4MM,网格尺寸不得大于200MM200MM。0028施工方法还提供预制构件1的控制架5,控制架5包括由角铁焊接构成的底座框架50,底座框架50的中部设有预制板框51,预制板框由竖直放置的角铁条组成,预制构件1可被放入预制板框51内,控制架5上还包括预制板框51的支撑装置52;土方开挖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机械开挖至基础底板垫层底,人工配合挖土机械将底部整平,确保在基础底板垫层上形成工作面,然后进行测量放线,确定基础下翻梁、承台平面位置,然后确定控制架5的安装位置,在基础底板垫层4上设置预制构件1的控制架5。0029然后用塔吊将预制构件1放入控制架5内,预制构件1的。

16、顶部放置垫木兼做送入板。0030用挖机挖斗或振动锤将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中,初始压入速度控制在01M/MIN左右,待入土30左右时进行一次复核,压入速度控制在02M/MIN左右,如有偏差及时暂停并进行纠偏。0031预制构件的压入是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在实际操作中最关键的过程,控制架的设置即是为了顺利完成预制构件的压入过程而设置的,本实施例中,控制架的材料采用Q235级等边角铁,以焊接和螺栓连接构成控制架结构,可调整大小适用于不同规格的预制板压入,在静压或振动锤将预制构件压入地基土的过程中,通过控制架控制垂直度、平面位移,预制构件顶标高度控制在底板垫层底标高度。0032预制构件压入后,进行基础底板垫层。

17、地基土人工清底、整平,预制构件预留钢筋的整理绑扎,及时进行地基验槽,浇筑底板垫层混凝土,直至在基础底板垫层4上形成混凝土浇注层,将预制构件1顶部预留的预留钢筋网片锚入基础底板垫层内。0033待基础底板垫层4上浇注形成的混凝土层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时或采取临时支撑后,即可进行基础下翻梁、承台内土方开挖,根据土质情况必要时采取临时支撑,土说明书CN102071698ACN102071702A4/4页6方开挖至设计标高立即进行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6的混凝土浇筑。遇到地质条件特别差时,采取分段施工或在坑槽内临时支撑。0034在基础下翻梁、承台垫层6的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进行预制构件的接缝处理,先进行基层清理,然后用M10微膨胀防水水泥砂浆填缝。0035在实际施工中,具体运用本发明的施工工艺流程还包括施工前的准备、土方开挖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设备进场以及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完毕后的质量验收等,参见附图2。质量验收主要对下翻梁、承台截面尺寸、标高、平面位置、接缝处理进行验收、复核。说明书CN102071698ACN102071702A1/2页7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71698ACN102071702A2/2页8图6说明书附图CN10207169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