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全窗,主要应用于大中型客车、火车、船舶等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大中型客车等交通工具上普遍使用的车窗有水平推拉窗和全密闭窗。在车辆遭遇意外紧急情况时,车内人员不可能全部有序地从狭窄的车门安全撤离,水平推拉窗虽能打开,但开启面积不到车窗整体面积地一半,因此从该水平推拉窗内打开的部分逃离也不易,封闭窗虽配有逃生锤,但易丢失,并且其使用效果非经破坏试验不得而知,而检验成本较为高昂,同时车窗被破坏后还需重新安装新的玻璃框。
另外,大客车在设计上包括有逃生通道,但目前的标准对该逃生通道的设计仅考虑客车颠覆的情况,将逃生口布置在车顶和地板,而对于车上发生火灾,火情迅速蔓延的情况,车顶和底板上的逃生口根本无法发挥作用,其出口面积也不足以保证车内人员快速撤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全窗,从而可以在车辆发生火情等需要迅速地疏散人员的紧急情况时,能快速地为车内人员提供最大面积的安全的逃生通道,并极大地降低在逃生时发生严重撞伤的可能。
为实现以上的技术目的,本发明将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安全窗,涉及车身本体,包括车窗玻璃、装置件以及玻璃框,所述装置件固定连接在车身本体上,而车窗玻璃则安装在玻璃框内,且装置件与玻璃框之间连接有可实现玻璃框与装置件锁定连接或者解锁分离的锁定/解锁装置。
所述装置件为装置框,则玻璃框设置于该装置框内。
所述锁定/解锁装置设置在玻璃框下沿与装置框下部之间。
所述锁定/解锁装置包括底座、置于底座内的开锁拉杆、与开锁拉杆连接的连杆、锁体、安装在锁体内的锁舌以及锁头,底座固定连接在装置框上,而锁体则固定连接在玻璃框上,所述开锁拉杆可沿底座滑移以推拉连杆与锁舌锁定或者解锁。
玻璃框的侧面通过释放缓衡器与装置框连接。
所述释放缓衡器为活塞体,该活塞体包括活塞筒以及与活塞筒内壁紧配合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筒外壁与装置框固定连接,而活塞杆则与窗框固定连接。
玻璃框上沿与装置框之间设置有吊挂卡具,该吊挂卡具上部与装置框固定连接,而下部则设置有用于夹持玻璃框上沿的夹持部。
所述玻璃框与装置框之间的间隙内还放置有逃生软梯,该逃生软梯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装置框上部。
所述逃生软梯由防火阻燃编织带制作而成。
所述装置框下沿设置有用于监测玻璃框非正常开启的状态监测装置,所述状态监测装置包括一常开开关,该常开开关的关闭/开启由玻璃框的位置控制。
根据以上的技术方案,可以实现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装置框与玻璃框之间设置解锁/锁定装置,则当车辆发生火情等需要迅速地疏散人员的紧急情况时,解锁/锁定装置进行解锁,使得装置框与玻璃框分离,从而为人们提供大面积的逃生通道,极大地降低在逃生时发生严重撞伤的可能;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为保证其安全行驶,解锁/锁定装置维持锁定,使得玻璃框连接在装置框内。
2.由于解锁/锁定装置在进行解锁后,玻璃框将脱离装置框,即玻璃框将脱离装置框提供的机械支撑,则由于重力作用,玻璃框将会坠落,为避免玻璃框脱离装置框后失控落地,造成其他的伤害,本发明在玻璃框和装置框之间设置释放缓衡器,有效地保证玻璃框安全地脱离装置框。
3.本发明在玻璃框上沿与装置框之间设置吊挂卡具,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安装玻璃框时,可以起到引导、定位的作用;而在遭遇紧急情况,打开玻璃框时,起到临时固定,以免玻璃框意外脱落对开窗人造成伤害。
4.本发明用防火阻燃编织带制作逃生软梯,并将其置于玻璃框和装置框之间的间隙内,则当人们逃离车窗时,可以避免跳窗带来的伤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视图;
图3是图1中的C-C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安全窗,涉及车身本体,包括车窗玻璃5、装置件以及玻璃框2,所述装置件固定连接在车身本体上,其可以为将玻璃框2安装在车身本体上的安装连接件、密封件或者装饰件等,本发明所述的装置件为装置框1,以将玻璃框2安装在装置框1中,从而可以使得安全窗具有良好的隔尘防水功能,而车窗玻璃5则安装在玻璃框2内,且装置框1与玻璃框2之间连接有可实现玻璃框2与装置框1锁定连接或者解锁分离的锁定/解锁装置3,另外,锁定/解锁装置3设置在玻璃框2下沿与装置框1下部之间,为防止锁定/解锁装置3发生解锁后,玻璃框2因重力坠落到地,则本发明所述玻璃框2的侧面通过释放缓衡器4与装置框1连接,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玻璃框2坠落造成的伤害。
如图2所示,所述锁定/解锁装置3包括底座、开锁拉杆31、连杆32、锁舌33、锁体35和锁头34,底座固定连接在装置框1上,开锁拉杆31置于底座内,且开锁拉杆31可沿底座滑移,通过推拉连杆32以与锁舌33锁定或者解锁,所述锁舌33安装于锁体35内。
所述释放缓衡器4为活塞体,该活塞体包括活塞筒以及与活塞筒内壁紧配合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活塞筒外壁与装置框1固定连接,而活塞杆则与玻璃框2固定连接。
玻璃框2上沿与装置框1之间设置有吊挂卡具6,如图3所示,该吊挂卡具6上部与装置框1固定连接,而下部则设置有用于夹持玻璃框2上沿的夹持部,其包括卡具体61、吊环63以及将吊环63定位连接在卡具体61内的锁扣62,所述卡具体61固定安装在装置框1上,而吊环63则用于夹持玻璃框2上沿,从而在生产过程中安装玻璃框2时,该吊挂卡具6起到引导、定位的作用,在遭遇紧急情况,打开窗时,起到临时固定,以免意外脱落对开窗人造成伤害,平时如果遇到非必要开启操作时,可避免操作发生时,玻璃框2立即脱落,有效地减少无谓的损失。
所述玻璃框2与装置框1之间的间隙内还放置有可折叠的逃生软梯7,该逃生软梯7的上端固定连接在装置框1上部,所述逃生软梯7由防火阻燃编织带制作而成,则玻璃框2下落时,逃生软梯7将会被牵拉而出,供离开车窗时攀附,避免跳窗带来的其他危害。
所述装置框1下沿设置有用于监测玻璃框2非正常开启的状态监测装置,该状态监测装置包括常开开关以及与常开开关串联的蜂鸣器或者闪光灯具,该常开开关的关闭/开启由玻璃框2的位置控制,则玻璃框2被非正常开启时可以向驾驶员和玻璃框2附近的乘客报警。
解锁时,移动开锁拉杆31以使得连杆32与锁舌33分离,则玻璃框2脱离装置框1,且该玻璃框2下沿向外脱出;接着按住玻璃框2下沿,向外、向下推玻璃窗框,则玻璃窗框脱离吊挂卡具6,被释放缓衡器4活塞杆悬挂在装置框1上;最后按住玻璃框2上沿,向下推按,玻璃窗框向下移动,以将装置框1完全敞开,同时将逃生软梯7牵出,且该逃生软梯7的下端随窗框下落至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