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32006 上传时间:2018-01-2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8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027259.1

申请日:

2011.01.26

公开号:

CN102071689A

公开日:

2011.05.2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E02D 7/20申请日:20110126授权公告日:20120627终止日期:20150126|||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E02D 7/20申请日:20110126|||公开

IPC分类号:

E02D7/20; E21D9/00; E21D9/14; E02D29/02

主分类号:

E02D7/2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陈军; 沈水龙; 杜守继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 31201

代理人:

王锡麟;王桂忠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用于隧道构建中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通过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系图;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长度、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水位标高、土层的渗透条件,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根据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的隔墙尺寸和位置并进行隔墙施工。本发明步骤简单实用,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且施工方便,使用安全。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系图 ; 步骤 2、 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 ; 步骤 3、 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 长度、 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位的埋藏深 度和水位标高、 土层的渗透条件, 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 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方 法, 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 ; 步骤 4、 根据步骤 3 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的隔 墙尺寸和位置 ; 步骤 5、 根据步骤 4 确定的隔墙尺寸进行隔墙施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步骤 1 具体包括 : 1.0) 确定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和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 ; 1.1) 在距静压桩基中心 0.25 倍桩基中心与隧道的距离处设置隔墙, 并根据隔墙的初 始尺寸 : 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计算设置隔墙后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 ; 1.2) 改变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并重复步骤 1.1, 直至隧道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 值小于 0.1, 记录此时的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 ; 1.3) 以步骤 1.0 计算得到的不设置隔墙时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值 为横坐标, 步骤 1.2 得到的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为纵坐标, 分别绘制隔墙宽度与隧道附加 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隔墙深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隔墙 长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 结构在自重、 土压力和静水压力下的原弯矩。
4: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在离隧道一定距离处设置沉桩挤土, 利用有 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 土压力、 静水压力和静压沉桩挤土作 用下的弯矩, 附加弯矩为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减去原弯矩。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地质资料包括 : 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层分布、 各土层密度、 稠度、 均匀性及层厚、 用于计 算所需的岩土的土层重度、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压缩模量、 地下水 的埋藏深度, 地下水位标高、 地层的渗透性、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规律。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既有隧道结构包括 : 既有隧道的用途、 布置、 走向、 与静压桩的位置关系、 隧道结构的断面 形式、 尺寸及所采用的材料、 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及环向连接方式。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步骤 3 具体包括 : 3.0) 确定静压桩的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 : i) 对于单桩圆形基础, 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即为单桩圆形基础的长度和直径 ; ii) 对于单桩矩形基础, 等价桩长为单桩长度, 桩径为单桩矩形基础的边长的 1.13 倍 ; 2 iii) 对于群桩圆形基础, 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 积; iv) 对于群桩矩形基础, 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 积的 1.13 倍 ; 群桩的等价桩长为群桩中个单桩的平均长度 ; 3.1) 构建差分数值分析模型 : 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场的控制微分方程, 即利用 差分原理求节点不平衡力和速度, 再根据单元的本构方程, 由节点速度求单元的应变增量、 应力增量和总应力, 进而进入新的循环, 隧道结构和桩采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本构关系, 其 参数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土体采用摩尔 - 库伦本构关系, 其参数为粘聚力、 内摩擦角, 土 体固结采用 Biot 固结模型 ; 3.2) 设置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范围 : 水平方向长度大于 2 倍既有隧道外边缘到桩基中 心距离, 宽度为 40 米, 垂直方向应大于桩基等价桩长与 10 米之和 ; 3.3) 设置数值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 : 所述计算模型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 底部约 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并设定顶部为自由边界, 底部边界及侧面边界均设定为不透水边 界; 3.4) 设置网格划分 : 从静压桩外部, 以 1 ∶ 1.1 的方式向外逐步递增网格半径 ; 3.5) 设置隧道结构为板壳单元, 桩与土之间以及隧道结构与土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摩 擦型接触单元 ; 3.6) 以上述模型计算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的周围地层的位移、 孔隙水压力和隧道结构 的附加弯矩, 并计算静压沉桩引起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 以该比值量化表示静 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 : 当所述比值小于 0.1 时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无施工 影响 ; 当该比值大于 2.5 时, 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过大, 应对隧道结构采取特殊 的保护措施。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隔墙尺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根据步骤 3 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 查步骤 1 中确定的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分别确定隔墙宽 度、 隔墙深度和隔墙长度 ; 所述的隔墙位置为隔墙中心与桩中心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下方式 计算得到 : 从桩中心引线至附近隧道中心, 隔墙垂直该引线布置, 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桩 基中心与隧道距离的 0.25 倍。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其特征是, 所述 的步骤 5 具体包括 : 5.0) 选用碎石或卵石作为隔墙材料, 将碎石或卵石倒入孔径为 20mm 的分析筛中震筛 后用于挤入隔墙中, 碎石或卵石的相对密实度小于 2, 级配不均匀系数小于 4 ; 5.1) 根据隔墙的深度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任一 : i) 直接在土中挖出明沟, 然后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 ; ii) 采用泥浆护壁法和钢板护法, 即首先清除隔墙位置的土, 然后在隔墙沟中填入碎石 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 填入的碎石或卵石不得振动压密 ; 5.2) 桩基础施工完毕后隔墙的处理 : 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 2-4 天, 采用碾压法对隔 墙进行压实处理, 并填土恢复地面。

说明书


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方法, 具体是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 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市政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 出现了大量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 地下工程。桩基础是在天然地基满足不了承载力和沉降量要求的情况下, 被广泛采用的一 种建筑基础形式。 近年来, 静压桩由于具有噪声小、 无振动、 施工速度快、 经济安全等优点更 是得到大量应用。 静压桩有一个特点, 就是沉桩时需要置换同体积的土, 使周边土体产生较 大的位移。 在饱和软粘土中施工, 由于软粘土的透水性能较差, 沉桩时土中的地下水来不及 消散, 造成土中孔隙水压力上升。而地层变形和超孔隙水压力会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不利 影响, 有可能使隧道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 导致渗漏或衬砌结构和道面结构层开裂、 结构承 载能力下降, 影响其安全正常使用, 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其毁坏。
     经 过 对 现 有 技 术 文 献 的 检 索 可 以 发 现,蒋 建 平 等 在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建筑技术》 )(2004 年第 3 期第 173 至 175 页 ) 上发表的 “桩基工程引发的 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技术” ( 文章编号 : 1001-4276(2004)03-0173-03) 中提出 : “在桩位线和 要保护的建 ( 构 ) 筑物之间开挖挤土缓冲沟即隔离槽或控制桩 ( 如宽 1.5m, 深 2m), 在沟内 回填砂或其他松散材料 ; 在缓冲沟中每隔 2m 钻一直径 0.5m, 深 15m 的取土孔 ; 开挖防挤沟 ; 在打桩区的四周或者群桩内部, 挖出一定桩径和桩深的空间, 内部填砂或埋置塑料排水板 ; 在设计的孔位上或桩之间或桩的四周预钻孔 ;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反应 控制打桩速率 ; 优化打桩的流程” 等一系列措施。该文章虽然也提出了采用开挖挤土缓冲 沟, 并在沟内回填砂或其他松散材料减少沉桩引起的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方法, 但并 没有指出具体的松散材料, 也没有给出其配置及施工方法, 使操作处于盲目状态。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 提供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 施工方法, 其步骤简单实用, 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不 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 且施工方便, 使用安全。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 :
     步骤 1、 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系图, 具体步骤包括 :
     1.0) 确定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和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 ;
     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 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 土压力和静水压力下的原弯矩。
     所述的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 : 在离隧道一定距离处设置沉桩 挤土, 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 土压力、 静水压力和静压 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 附加弯矩为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减去原弯矩。
     1.1) 在距静压桩基中心 0.25 倍桩基中心与隧道的距离处设置隔墙, 并根据隔墙 的初始尺寸 : 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计算设置隔墙后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 ;
     1.2) 改变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并重复步骤 1.1, 直至隧道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 的比值小于 0.1, 记录此时的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 ;
     1.3) 以步骤 1.0 计算得到的不设置隔墙时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 比值为横坐标, 步骤 1.2 得到的隔墙宽度、 深度和长度为纵坐标, 分别绘制隔墙宽度与隧道 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隔墙深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隔墙长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
     步骤 2、 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 :
     所述的地质资料包括 : 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层分布、 各土层密度、 稠度、 均匀性 及层厚、 用于计算所需的岩土的土层重度、 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压 缩模量、 地下水的埋藏深度, 地下水位标高、 地层的渗透性、 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规律。
     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包括 : 既有隧道的用途、 布置、 走向、 与静压桩的位置关系、 隧 道结构的断面形式、 尺寸及所采用的材料、 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及环向连接方式。
     步骤 3、 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 长度、 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 地下水位的埋藏 深度和水位标高、 土层的渗透条件, 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 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 方法, 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 具体步骤包括 :
     3.0) 确定静压桩的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 :
     i) 对于单桩圆形基础, 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即为单桩圆形基础的长度和直径 ;
     ii) 对于单桩矩形基础, 等价桩长为单桩长度, 桩径为单桩矩形基础的边长的 1.13 倍 ;
     iii) 对于群桩圆形基础, 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 的乘积 ;
     iv) 对于群桩矩形基础, 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 的乘积的 1.13 倍 ;
     群桩的等价桩长为群桩中个单桩的平均长度 ;
     3.1) 构建差分数值分析模型 : 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场的控制微分方程, 即 利用差分原理求节点不平衡力和速度, 再根据单元的本构方程, 由节点速度求单元的应变 增量、 应力增量和总应力, 进而进入新的循环。 隧道结构和桩采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本构关 系, 其参数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土体采用摩尔 - 库伦本构关系, 其参数为粘聚力、 内摩擦 角。土体固结采用 Biot 固结模型 ;
     3.2) 设置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范围 : 水平方向长度大于 2 倍既有隧道外边缘到桩 基中心距离, 宽度为 40 米, 垂直方向应大于桩基等价桩长与 10 米之和 ;
     3.3) 设置数值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 : 所述计算模型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 底部 约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 并设定顶部为自由边界, 底部边界及侧面边界均设定为不透水 边界 ;
     所述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强制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 前、 后、 左、 右边界面节点的法向位移为 0。
     所述的底部约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强制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底部边界面节点的 x、 y 和 z 向位移为 0。
     3.4) 设置网格划分 : 从静压桩外部, 以 1 ∶ 1.1 的方式向外逐步递增网格半径 ;
     3.5) 设置隧道结构为板壳单元, 桩与土之间以及隧道结构与土之间的接触面设置 为摩擦型接触单元 ;
     3.6) 以上述模型计算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的周围地层的位移、 孔隙水压力和隧道 结构的附加弯矩, 并计算静压沉桩引起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 以该比值量化表 示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当所述比值小于 0.1 时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无 施工影响 ; 当该比值大于 2.5 时, 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过大, 应对隧道结构采取 特殊的保护措施。
     所述的周围地层的位移和孔隙水压力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当桩入土至设计深 度后, 由差分计算程序输出周围地层的位移和孔隙水压力 ;
     所述的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由差分计算程序输出隧道 结构在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弯矩, 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为最大弯矩减去隧道结构 静压沉桩施工前弯矩 ;
     步骤 4、 根据步骤 3 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 的隔墙尺寸和位置, 具体确定方式为 : 所述的隔墙尺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根据步骤 3 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 查步骤 1 中确定的设计参数 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 分别确定隔墙宽度、 隔墙深度和隔墙长度。
     所述的隔墙位置为隔墙中心与桩中心之间的距离, 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 :
     从桩中心引线至附近隧道中心, 隔墙垂直该引线布置, 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桩 基中心与隧道距离的 0.25 倍。
     步骤 5、 根据步骤 4 确定的隔墙尺寸进行隔墙施工, 具体步骤包括 :
     5.0) 确定隔墙材料 : 隔墙材料选用碎石或卵石。 将碎石或卵石倒入孔径为 20mm 的 分析筛中, 盖严上盖, 震筛 10-15 分钟, 选取留置在筛中的碎石或卵石。为了保证隔墙具有 较好的渗透性和土体在压桩施工时能挤入隔墙中, 碎石或卵石应处于松散状态, 相对密实 度小于 2, 级配不均匀系数小于 4。
     5.1) 确定隔墙开挖方法 : 根据隔墙深度的不同, 其施工方法分为两种。当深度不 大时, 直接在土中挖出明沟, 然后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当深度较大时, 可采用泥 浆护壁法和钢板护法, 即首先清除隔墙位置的土, 然后在隔墙沟中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 标高处。填入的碎石或卵石不得振动压密。
     5.2) 桩基础施工完毕后隔墙的处理 : 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 2-4 天, 采用碾压法 对隔墙进行压实处理, 并填土恢复地面。
     本发明方法是在桩基础与邻近隧道之间设置由碎石或卵石形成的隔墙, 静压沉桩 时土体可挤压入碎石或卵石之间的缝隙, 起到减小由于沉桩挤土引起的土体位移的目的。 同时, 碎石或卵石之间的缝隙还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 降低土中由于静压沉桩引起的超孔 隙水压力。
     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 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 不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 且施工方便, 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碎石或卵石隔墙示意图 ; 图中 : 1- 桩基础, 2- 地面, 3- 地下水位, 4- 碎石或卵石隔墙, 5- 桩基附近既有隧 图 2 为本发明碎石或卵石隔墙平面布置示意图 ; 图中 : W- 隔墙宽度, B- 隔墙长度, C- 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 图 3 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宽度关系曲线图。 图 4 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深度关系曲线图。 图 5 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长度关系曲线图。 图 6 为计算分析模型范围平面图。 图 7 为三维差分模型网格图。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 实施,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 例。 实施例
     上海某隧道结构采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圆形衬砌, 衬砌内径为 9.9m, 衬砌厚 度为 0.55m, 每一米宽的衬砌下部设两根下拉杆。整个衬砌环共分为 8 块, 由 1 块封顶块、 2 块邻接块和 5 块标准块组成, 封顶块采用全纵向插入方式。衬砌环采用错缝拼装的方式, 衬 砌环之间采用 32 根 M36 的环向螺栓相连接。现需在该隧道附近进行静压桩基工程施工, 施 工中共打入 4 根钢筋混凝土桩, 截面直径为 0.4m, 桩长 30m。以 4 根桩组成承台的形心为中 心, 桩中心距隧道净距 20m。 场地地势平坦, 地面标高一般为 2.93 ~ 3.58 米左右, 属滨海平 原地貌类型。
     本发明应用于该静压桩基工程, 具体步骤为 :
     ①收集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 如表 1 所示。地下水位埋深为 0.5m ~ 0.7m ;
     ②收集既有隧道结构资料, 如表 2 所示 ;
     表 1 场地各土层力学指标
     表 2 既有隧道结构资料
     ③确定静压桩的等价桩长为 30m、 桩径为 0.8 米 ;
     ④建立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模型 : 取距静压桩中心 40 米距离为模型边界, 分析深度 为 40m, 划分为 6 个工程地质层。建模范围的平面如附图 6 所示, 三维差分网格如附图 7 所 示;
     ⑤应用上述差分法分析模型计算确定 : 当既有隧道与桩净距为 20m 时, 由于土的 挤压作用, 如不采取措施, 隧道衬砌结构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 其附加最大弯矩为 10.2kNm, 为隧道结构原弯矩的 0.4 倍 ;
     ⑥根据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 查图 3, 图 4 和图 5, 确定隔墙的尺 寸: 隔墙宽度为 0.4m、 隔墙深度为 1.0m、 隔墙长度为 3.0m
     ⑦由桩中心与隧道距离为 20m, 计算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 5m ;
     ⑧选用碎石作为隔墙材料。碎石粒径在 20 ~ 80mm 之间 ; 相对密实度为 1.3, 级配 不均匀系数为 3.5 ;
     ⑨由于隔墙深度为 1m, 采用明挖法在确定的隔墙位置挖出宽 0.4m, 深 1.0m, 长 3.0m 的沟槽。将碎石填入沟槽至地面标高处 ;
     ⑩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 3 天, 采用碾压法对隔墙进行压实处理, 并填土恢复地 面。
     应用上述方法处理后, 静压沉桩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减小了 80%, 土体竖向位移 减小了 60%, 超孔隙水压力减小了 70%, 在整个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 隧道结构的最大绝 对沉降量为 1mm, 水平位移量为 1.5mm, 隧道衬砌管片的环缝张开量为 0.5mm。
     由本例实施的结果可知, 通过碎石隔墙的设置, 工期缩短了 20 天, 节省工程造价 20%, 静压沉桩过程中, 既有隧道上没有产生过载土压与过大位移, 有效地保护了既有隧道 结构的安全。
    

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71689A43申请公布日20110525CN102071689ACN102071689A21申请号201110027259122申请日20110126E02D7/20200601E21D9/00200601E21D9/14200601E02D29/02200601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陈军沈水龙杜守继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交达专利事务所31201代理人王锡麟王桂忠54发明名称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57摘要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用于隧道构建中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通过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

2、系图;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长度、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水位标高、土层的渗透条件,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根据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的隔墙尺寸和位置并进行隔墙施工。本发明步骤简单实用,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且施工方便,使用安全。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102071693A1/2页21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

3、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系图;步骤2、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步骤3、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长度、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水位标高、土层的渗透条件,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的隔墙尺寸和位置;步骤5、根据步骤4确定的隔墙尺寸进行隔墙施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10确定既有隧道结。

4、构原弯矩和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11在距静压桩基中心025倍桩基中心与隧道的距离处设置隔墙,并根据隔墙的初始尺寸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计算设置隔墙后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12改变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并重复步骤11,直至隧道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值小于01,记录此时的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13以步骤10计算得到的不设置隔墙时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值为横坐标,步骤12得到的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为纵坐标,分别绘制隔墙宽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隔墙深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隔墙长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

5、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土压力和静水压力下的原弯矩。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离隧道一定距离处设置沉桩挤土,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土压力、静水压力和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附加弯矩为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减去原弯矩。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地质资料包括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密度、稠度、均匀性及层厚、用于计算所需的岩土的。

6、土层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压缩模量、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位标高、地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规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包括既有隧道的用途、布置、走向、与静压桩的位置关系、隧道结构的断面形式、尺寸及所采用的材料、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及环向连接方式。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3具体包括30确定静压桩的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I对于单桩圆形基础,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即为单桩圆形基础的长度和直径;II对于单桩矩形基础,等价桩长为单桩长度,桩径为单桩矩形基础的边。

7、长的113倍;权利要求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2/2页3III对于群桩圆形基础,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积;IV对于群桩矩形基础,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积的113倍;群桩的等价桩长为群桩中个单桩的平均长度;31构建差分数值分析模型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即利用差分原理求节点不平衡力和速度,再根据单元的本构方程,由节点速度求单元的应变增量、应力增量和总应力,进而进入新的循环,隧道结构和桩采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本构关系,其参数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其参数为粘聚力、内摩擦角,土。

8、体固结采用BIOT固结模型;32设置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范围水平方向长度大于2倍既有隧道外边缘到桩基中心距离,宽度为40米,垂直方向应大于桩基等价桩长与10米之和;33设置数值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所述计算模型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底部约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并设定顶部为自由边界,底部边界及侧面边界均设定为不透水边界;34设置网格划分从静压桩外部,以111的方式向外逐步递增网格半径;35设置隧道结构为板壳单元,桩与土之间以及隧道结构与土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摩擦型接触单元;36以上述模型计算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的周围地层的位移、孔隙水压力和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并计算静压沉桩引起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

9、,以该比值量化表示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当所述比值小于01时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无施工影响;当该比值大于25时,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过大,应对隧道结构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隔墙尺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查步骤1中确定的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分别确定隔墙宽度、隔墙深度和隔墙长度;所述的隔墙位置为隔墙中心与桩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从桩中心引线至附近隧道中心,隔墙垂直该引线布置,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桩基中心与隧道距离的025倍。。

10、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步骤5具体包括50选用碎石或卵石作为隔墙材料,将碎石或卵石倒入孔径为20MM的分析筛中震筛后用于挤入隔墙中,碎石或卵石的相对密实度小于2,级配不均匀系数小于4;51根据隔墙的深度采用以下两种中的任一I直接在土中挖出明沟,然后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II采用泥浆护壁法和钢板护法,即首先清除隔墙位置的土,然后在隔墙沟中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填入的碎石或卵石不得振动压密;52桩基础施工完毕后隔墙的处理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24天,采用碾压法对隔墙进行压实处理,并填土恢复地面。权利要求书CN102071689ACN10。

11、2071693A1/5页4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背景技术0002随着市政和城市交通设施建设需求的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邻近既有隧道的新建地下工程。桩基础是在天然地基满足不了承载力和沉降量要求的情况下,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建筑基础形式。近年来,静压桩由于具有噪声小、无振动、施工速度快、经济安全等优点更是得到大量应用。静压桩有一个特点,就是沉桩时需要置换同体积的土,使周边土体产生较大的位移。在饱和软粘土中施工,由于软粘土的透水性能较差,沉桩时土中的地下水来不及消散,造成土中孔隙水压力上升。。

12、而地层变形和超孔隙水压力会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不利影响,有可能使隧道结构产生较大的变形,导致渗漏或衬砌结构和道面结构层开裂、结构承载能力下降,影响其安全正常使用,情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其毁坏。0003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可以发现,蒋建平等在“ARCHITECTURETECHNOLOGY”建筑技术2004年第3期第173至175页上发表的“桩基工程引发的环境问题及其防治技术”文章编号10014276200403017303中提出“在桩位线和要保护的建构筑物之间开挖挤土缓冲沟即隔离槽或控制桩如宽15M,深2M,在沟内回填砂或其他松散材料;在缓冲沟中每隔2M钻一直径05M,深15M的取土孔;开挖防挤。

13、沟;在打桩区的四周或者群桩内部,挖出一定桩径和桩深的空间,内部填砂或埋置塑料排水板;在设计的孔位上或桩之间或桩的四周预钻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周围建筑物的反应控制打桩速率;优化打桩的流程”等一系列措施。该文章虽然也提出了采用开挖挤土缓冲沟,并在沟内回填砂或其他松散材料减少沉桩引起的土体位移和孔隙水压力的方法,但并没有指出具体的松散材料,也没有给出其配置及施工方法,使操作处于盲目状态。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既有隧道近旁静压桩的优化施工方法,其步骤简单实用,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且施工方便,使用安全。

14、。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0006步骤1、确定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比值的关系图,具体步骤包括000710确定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和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0008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土压力和静水压力下的原弯矩。0009所述的静压沉桩后的附加弯矩通过以下方式确定在离隧道一定距离处设置沉桩挤土,利用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方法计算得到既有隧道结构在自重、土压力、静水压力和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附加弯矩为静压沉桩挤土作用下的弯矩减去原弯矩。说明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

15、2/5页5001011在距静压桩基中心025倍桩基中心与隧道的距离处设置隔墙,并根据隔墙的初始尺寸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计算设置隔墙后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001112改变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并重复步骤11,直至隧道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值小于01,记录此时的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001213以步骤10计算得到的不设置隔墙时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的比值为横坐标,步骤12得到的隔墙宽度、深度和长度为纵坐标,分别绘制隔墙宽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隔墙深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隔墙长度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0013步骤2、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以。

16、及既有隧道结构的信息采集0014所述的地质资料包括静压桩基工程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密度、稠度、均匀性及层厚、用于计算所需的岩土的土层重度、粘聚力和内摩擦角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压缩模量、地下水的埋藏深度,地下水位标高、地层的渗透性、地下水位变化幅度规律。0015所述的既有隧道结构包括既有隧道的用途、布置、走向、与静压桩的位置关系、隧道结构的断面形式、尺寸及所采用的材料、既有隧道衬砌结构纵向及环向连接方式。0016步骤3、根据静压桩的截面尺寸、长度、场地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的埋藏深度和水位标高、土层的渗透条件,结合既有隧道结构的具体形式,应用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方法,确定静压桩施工对既有。

17、隧道的危害程度,具体步骤包括001730确定静压桩的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0018I对于单桩圆形基础,等价桩长和等价桩径即为单桩圆形基础的长度和直径;0019II对于单桩矩形基础,等价桩长为单桩长度,桩径为单桩矩形基础的边长的113倍;0020III对于群桩圆形基础,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积;0021IV对于群桩矩形基础,等价桩径为群桩中单桩直径与群桩中单桩个数的平方根的乘积的113倍;0022群桩的等价桩长为群桩中个单桩的平均长度;002331构建差分数值分析模型利用显式有限差分格式求解场的控制微分方程,即利用差分原理求节点不平衡力和速度,再根据单元的本构方程,由节。

18、点速度求单元的应变增量、应力增量和总应力,进而进入新的循环。隧道结构和桩采用各向同性的线弹性本构关系,其参数为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土体采用摩尔库伦本构关系,其参数为粘聚力、内摩擦角。土体固结采用BIOT固结模型;002432设置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范围水平方向长度大于2倍既有隧道外边缘到桩基中心距离,宽度为40米,垂直方向应大于桩基等价桩长与10米之和;002533设置数值分析模型的边界条件所述计算模型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底部约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并设定顶部为自由边界,底部边界及侧面边界均设定为不透水边界;0026所述的四周约束其法向位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强制差分数值分析模型的前、后、左、右。

19、边界面节点的法向位移为0。0027所述的底部约束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强制差分数值分析说明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3/5页6模型的底部边界面节点的X、Y和Z向位移为0。002834设置网格划分从静压桩外部,以111的方式向外逐步递增网格半径;002935设置隧道结构为板壳单元,桩与土之间以及隧道结构与土之间的接触面设置为摩擦型接触单元;003036以上述模型计算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的周围地层的位移、孔隙水压力和隧道结构的附加弯矩,并计算静压沉桩引起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以该比值量化表示静压桩施工对既有隧道的危害程度。当所述比值小于01时表明静压沉。

20、桩对既有隧道无施工影响;当该比值大于25时,表明静压沉桩对既有隧道的影响过大,应对隧道结构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0031所述的周围地层的位移和孔隙水压力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当桩入土至设计深度后,由差分计算程序输出周围地层的位移和孔隙水压力;0032所述的附加弯矩和隧道原弯矩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由差分计算程序输出隧道结构在静压桩施工过程中的最大弯矩,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为最大弯矩减去隧道结构静压沉桩施工前弯矩;0033步骤4、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确定能有效保护隧道的隔墙尺寸和位置,具体确定方式为0034所述的隔墙尺寸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0035根据步骤3中得到的隧道附加弯。

21、矩和原弯矩的比值,查步骤1中确定的设计参数与隧道附加弯矩和原弯矩的比值的关系图,分别确定隔墙宽度、隔墙深度和隔墙长度。0036所述的隔墙位置为隔墙中心与桩中心之间的距离,通过以下方式计算得到0037从桩中心引线至附近隧道中心,隔墙垂直该引线布置,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桩基中心与隧道距离的025倍。0038步骤5、根据步骤4确定的隔墙尺寸进行隔墙施工,具体步骤包括003950确定隔墙材料隔墙材料选用碎石或卵石。将碎石或卵石倒入孔径为20MM的分析筛中,盖严上盖,震筛1015分钟,选取留置在筛中的碎石或卵石。为了保证隔墙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土体在压桩施工时能挤入隔墙中,碎石或卵石应处于松散状态,相对密。

22、实度小于2,级配不均匀系数小于4。004051确定隔墙开挖方法根据隔墙深度的不同,其施工方法分为两种。当深度不大时,直接在土中挖出明沟,然后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当深度较大时,可采用泥浆护壁法和钢板护法,即首先清除隔墙位置的土,然后在隔墙沟中填入碎石或卵石至地面标高处。填入的碎石或卵石不得振动压密。004152桩基础施工完毕后隔墙的处理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24天,采用碾压法对隔墙进行压实处理,并填土恢复地面。0042本发明方法是在桩基础与邻近隧道之间设置由碎石或卵石形成的隔墙,静压沉桩时土体可挤压入碎石或卵石之间的缝隙,起到减小由于沉桩挤土引起的土体位移的目的。同时,碎石或卵石之间的缝隙。

23、还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降低土中由于静压沉桩引起的超孔隙水压力。0043本发明方法简单实用,与现有方法联合使用可以大大减轻对既有隧道结构产生的不良影响。施工后可恢复地面,且施工方便,使用安全。说明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4/5页7附图说明0044图1为本发明碎石或卵石隔墙示意图;0045图中1桩基础,2地面,3地下水位,4碎石或卵石隔墙,5桩基附近既有隧道。0046图2为本发明碎石或卵石隔墙平面布置示意图;0047图中W隔墙宽度,B隔墙长度,C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0048图3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宽度关系曲线图。0049图4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

24、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深度关系曲线图。0050图5为本发明静压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和隔墙长度关系曲线图。0051图6为计算分析模型范围平面图。0052图7为三维差分模型网格图。具体实施方式0053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54实施例0055上海某隧道结构采用单层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圆形衬砌,衬砌内径为99M,衬砌厚度为055M,每一米宽的衬砌下部设两根下拉杆。整个衬砌环共分为8块,由1块封顶块、2块邻接块和5块标准块组成,封顶块采用全纵向插入方式。衬砌环采用错。

25、缝拼装的方式,衬砌环之间采用32根M36的环向螺栓相连接。现需在该隧道附近进行静压桩基工程施工,施工中共打入4根钢筋混凝土桩,截面直径为04M,桩长30M。以4根桩组成承台的形心为中心,桩中心距隧道净距20M。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标高一般为293358米左右,属滨海平原地貌类型。0056本发明应用于该静压桩基工程,具体步骤为0057收集桩基工程场地的地质资料,如表1所示。地下水位埋深为05M07M;0058收集既有隧道结构资料,如表2所示;0059表1场地各土层力学指标0060说明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5/5页80061表2既有隧道结构资料00620063确定静压桩的。

26、等价桩长为30M、桩径为08米;0064建立三维差分数值分析模型取距静压桩中心40米距离为模型边界,分析深度为40M,划分为6个工程地质层。建模范围的平面如附图6所示,三维差分网格如附图7所示;0065应用上述差分法分析模型计算确定当既有隧道与桩净距为20M时,由于土的挤压作用,如不采取措施,隧道衬砌结构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其附加最大弯矩为102KNM,为隧道结构原弯矩的04倍;0066根据静压沉桩引起的附加弯矩与原弯矩比值,查图3,图4和图5,确定隔墙的尺寸隔墙宽度为04M、隔墙深度为10M、隔墙长度为30M0067由桩中心与隧道距离为20M,计算隔墙至桩基中心距离为5M;0068选用碎石作。

27、为隔墙材料。碎石粒径在2080MM之间;相对密实度为13,级配不均匀系数为35;0069由于隔墙深度为1M,采用明挖法在确定的隔墙位置挖出宽04M,深10M,长30M的沟槽。将碎石填入沟槽至地面标高处;0070桩基础全部施工完毕后3天,采用碾压法对隔墙进行压实处理,并填土恢复地面。0071应用上述方法处理后,静压沉桩产生的土体水平位移减小了80,土体竖向位移减小了60,超孔隙水压力减小了70,在整个静压沉桩施工过程中,隧道结构的最大绝对沉降量为1MM,水平位移量为15MM,隧道衬砌管片的环缝张开量为05MM。0072由本例实施的结果可知,通过碎石隔墙的设置,工期缩短了20天,节省工程造价20,静压沉桩过程中,既有隧道上没有产生过载土压与过大位移,有效地保护了既有隧道结构的安全。说明书CN102071689ACN102071693A1/3页9图1图2图3说明书附图CN102071689ACN102071693A2/3页10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71689ACN102071693A3/3页11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71689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水利工程;基础;疏浚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