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本发明涉及电视机、计算机终端等图像显示中使用的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图6中示出现有的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面板)。在第1绝缘基板1上依次交替地平行地设置用介质层2以及保护膜3覆盖的多个维持电极4和扫描电极5。在第2绝缘基板6上设置了多个数据电极7。在多个数据电极7之间与数据电极7平行地设置了多个隔片8。在数据电极7的上面以及隔片8的侧面设置了荧光体9。使第1绝缘基板1与第2绝缘基板2相对配置,使得维持电极4以及扫描电极5与数据电极7正交。维持电极4由透明电极41和形成在该透明电极41上的母线42构成。同样,扫描电极5由透明电极51和形成在该透明电极51上的母线52构成。
一般来说,由于用ITO(Indium Tin Oxide铟锡氧化物)等构成的透明电极的电阻值高,因此形成为通过在透明电极上重叠设置由银等构成的母线降低作为电极的电阻值,因此,维持电极4以及扫描电极5单位长度的电阻值由母线42、52的电阻值决定。从而,把维持电极4的母线42的线宽与扫描电极5的母线52的线宽设置为几乎相等,把维持电极4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与扫描电极5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设置为几乎相等。另外,在所有的扫描电极5的两侧配置维持电极4,通过各个扫描电极5与两侧的维持电极4之间地在2个位置的维持放电进行显示。
在该现有面板的电极中,如图7所示,在行方向上配着了M行扫描电极SCN1~SCNM以及M+1行维持电极SUS1~SUSM+1。在列方向上配着了N列数据电极D1~DN。扫描电极及其扫描电极两侧的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构成放电单元C11~CMN。放电单元C11~CMN构成为M×N的矩阵形。虽然没有图示,但是扫描电极SCN1~SCNM在其左端连接驱动电路,维持电极SUS1~XSUSM+1在其右端连接驱动电路。
其次,使用图8所示的工作驱动时序图说明该现有面板的驱动方法。
首先在写入期间内,预先把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SUSM+1保持为0(V)。在由第1行扫描电极进行的扫描过程中,在数据电极D1~DN中对应于要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预定数据电极Dj(j是1~N的整数)上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W(V),在扫描电极SCN1上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s(V)。由此,在预定的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N1的交叉部分的放电单元C1j中产生写入放电。由该写入放电诱发,在扫描电极SCN1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1、SUS2的面对扫描电极SCN1一侧的一半部分之间也产生放电。在产生了该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1j中,在扫描电极SCN1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维持电极SUS1、SUS2的一半部分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
其次,在由第2行扫描电极SCN2进行的扫描过程中,在数据电极D1~DN中对应于要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预定数据电极Dj上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w(V),在扫描电极SCN2上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s(V)。由此,在预定的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N2的交叉部分的放电单元C2j中产生写入放电。由该写入放电诱发,在扫描电极SCN1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SUS3的面对扫描电极SCN2的一半部分之间也产生放电。在产生了该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2j中,在扫描电极SCN2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维持电极SUS2、SUS3的一半部分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
同样,继续进行扫描驱动的工作直到第M行的扫描电极SCNM为止,在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与上述相同的预定电荷。
在持续维持期间内,首先,在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SUSM+1上施加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由此,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ij(i是被选择的1~M的整数)中,在扫描电极SCNi上的保护膜3表面与维持电极SUS1以及SUSi+1上的保护膜3表面之间的电压成为把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扫描电极SCNi上的保护膜3表面的正电荷、维持电极SUSi、SUSi+1上的保护膜3表面的负电荷相加后的值,超过了放电起始电压。因此,在扫描电极SCNi与维持电极SUSi、SUSi+1之间开始维持放电。其结果,在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的电荷逆转,在扫描电极SCNi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在维持电极SUSi以及SUSi+1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接着,通过在所有的扫描电极SCN1~SCNM和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SUSM+1上交替地施加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在产生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ij中,在扫描电极SCNi与维持电极SUSi、SUSi+1之间持续地进行维持放电。把由该维持放电产生的发光使用在显示中。
在持续的擦除期间内,在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SUSM+1上施加负的窄幅擦除脉冲电压-Ve(V)。由此,产生擦除放电,停止维持放电。根据以上的工作在面板上显示一个画面。
这样的单画面显示中仅能够以一定的发光亮度进行显示。从而,在像电视机的图像显示那样显示灰度的情况下,把一个画面的显示期间作为一个子场,在作为一场期间的1/60秒之间,多次重复各个显示发光亮度不同的子场。例如,通过把基准亮度记为B0,用作为各个显示亮度为20×B0,21×B0,22×B0,…,27×B0的8个子场构成一场,能够进行28=256灰度的显示。
但是,在上述现有的面板中,在部分地进行了显示的情况下在画面的左右侧亮度不同,存在着产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另外,还存在着要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以外的放电单元由于误放电而点亮成为误显示这样的问题。以下说明这些问题。
图9中示出图7的电极排列图中第1~3行的电极的排列。图9(a)示出位于第j列,第1~3行的3个放电单元C1j,C2j,C3j维持放电的状态。图9(b)示出仅位于第j列,第2行的1个放电单元C2j进行放电的状态。在各图中,流过扫描电极SCN1、SCN2、SCN3以及维持电极SUS1、SUS2、SUS3、SUS4的放电电流用箭头表示。这里,把扫描电极SCN1~SCNM以及维持电极SUS1~SUSM+1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记为R(Ω/m),把电极的长度记为L(m),把从面板左侧测到的放电单元C1j、C2j、C3j的中心位置记为x(m)。另外,把在各放电单元中的2个位置上产生的各个放电,即由扫描电极与其扫描电极两侧的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产生的放电电流之和记为I(A)。另外,把位于面板左侧的放电单元Ci1的中心位置记为x=0。把对扫描电极SCN1~SCNM施加0(V)、对维持电极SUS1~SUSM+1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m(V)时施加到放电单元C1j内的各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记为V1a、V1b,施加放电单元C2j内的各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记为V2a、V2b,施加到放电单元C3j内的各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记为V3a、V3b,说明这些电压。
在图9(a)所示的情况下,如从图所知,流过维持电极SUS2的放电电流把来自扫描电极SCN1以及扫描电极SCN2的放电电流(分别是I/2)相加成为I/2的2倍。流过维持电极SUS3的放电电流把来自扫描电极SCN2以及扫描电极SCN3的放电电流(分别是I/2)相加成为I/2的2倍。因此成为V1b=V2a=V2b=V3a=Vm-I×R×x-2×I/2×R×(L-x)=Vm-I×R×L,施加到放电单元C1j、C2j、C3j内的各个放电位置的电压与其放电单元的位置x无关。另一方面,流过维持电极SUS1、SUS4的放电电流分别只是来自扫描电极SCN1、SCN3的放电电流I/2。从而成为V1a=V3b=Vm-I×R×x-I/2×R×(L-x)=Vm-I×R×(L+x)/2,放电单元内的2个放电位置中,施加到一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根据放电单元的位置x而不同。即,根据放电单元的位置x的不同,放电强度不同。从而,放电单元C2j的2个放电位置的放电不依赖于其放电单元C2j的位置x而始终成为相同的放电强度,然而对于放电单元C1j、C3j,这些放电单元内的2个放电位置上的一个放电位置根据其位置x放电的强度不同。在放电单元C1j、C3j位于面板的左端时,即,由于在j=1时x=0,因此成为V1a=V3b=Vm-I×R×L/2。另外,在放电单元C1j、C3j位于面板的右端时,即,由于在j=N时x=L,因此成为V1a=V3b=Vm-I×R×L。因而,在放电单元C1j、C3j位于面板的右端时,与其位于面板的左端相比较施加到放电单元的电压降低,放电单元的放电程度降低。
另外,在图9(b)所示的情况下,根据与上述相同的计算,施加到放电单元C2j的2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V2a、V2b都成为V2a=V2b=Vm-I×R×(L+x)。从而,施加到放电单元C2j内的2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根据放电单元C2j的位置x而不同,放电强度也不同。即,在放电单元C2j位于面板的右端时,与其位于面板的左端相比较放电单元的放电强度进一步降低。
以上的说明中,为了简单起见,仅对于第1~3行中的各一个放电单元进行,而在实际的面板中,在散布被显示的放电单元时,根据放电单元的位置产生放电强度的差异。从而,在面板的部分显示中,在面板的左右侧亮度不同,存在着产生显示亮度不均匀的问题。
其次,在图10(a),图10(b)以及图10(c)中,示出图6的A-A’剖面。这些图示出维持期间的维持放电的状况,示出在维持期间内,在扫描电极SCN1~SCNM和维持电极SUS1~SUSM+1上交替地施加维持脉冲电压,仅在扫描电极SCN2与该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SUS3之间进行维持放电的情况。图10(a)中的实线箭头示出在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SUS3之间产生的维持期间的最初的维持放电。利用该维持放电,在扫描电极SCN2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SUS3上的保护膜3的表面中扫描电极SCN2一侧的一半部分表面上积累负电荷。通过持续地把维持脉冲电压交替地施加到扫描电极以及维持电极上,反复进行实线箭头的放电。这时,在维持电极SUS2、SUS3上的保护膜3的表面中的扫描电极SCN2一侧的一半部分表面上正电荷与负电荷相互逆转地积累。然而,如果持续进行维持放电,则维持电极SUS2、SUS3上的保护膜3的表面中,扫描电极SCN2一侧的一半部分表面上积累的电荷扩展到维持电极SUS2、SUS3上的保护膜3的整个表面上。由此,如图10(a)中用虚线箭头所示,维持放电扩展到扫描电极SCN2与维持电极SUS2以及维持电极SUS3上的总体之间。其结果,如图10(b)中用实线箭头所示,维持放电也在扫描电极SCN1与维持电极SUS2之间以及维持电极SUS3与扫描电极SCN3之间产生。
进而,如果持续进行维持放电,则在扫描电极SCN1与维持电极SUS2之间以及维持电极SUS3与扫描电极SCN3之间发生的放电如在图10(b)中用虚线箭头所示,分别扩展到扫描电极SCN1上的整体和扫描电极SCN3上的整体。这样顺序地扩展放电的结果,仅在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SUS3之间要进行的维持放电如图10(c)所示,扩展到全部扫描电极SCN1~SCNM和全部维持电极SUS1~SUSM+1之间。即,存在着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外的显示单元由于误放电而点亮而产生误显示这样的问题。
在以上的说明中,仅对第2行的维持放电进行了说明,而在除此以外或者多行的维持放电时也将产生上述那样的误放电。
本发明是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在面板的整个画面上能够进行没有亮度不均匀显示的、能够抑制由误放电发生的误显示的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
本发明的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具有:相互对置地配置的第1绝缘基板以及第2绝缘基板、包括多组在上述第1基板上相互平行地配置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组的扫描·维持电极群;覆盖上述扫描·维持电极群而设置的介质层;以及在上述第2绝基板上设置的以与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正交的关系对置的多个数据电极,构成为使得通过上述扫描电极与维持电极的相互之间的放电使荧光体发光。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的组把上述扫描电极及配置在其两侧的各个维持电极构成为一个单位,各组之间相互分离。
依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抑制某个放电单元中的维持放电扩展到相邻接的放电单元。
另外,上述维持电极的宽度最好大致是上述扫描电极宽度的一半。进而,上述维持电极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最好大致是上述扫描电极的单位长度电阻值的2倍。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面板的部分斜剖图。
图2是该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3是示出该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工作驱动时序图。
图4用于说明在图2的电极排列图中的第1~3行的电极排列中2个放电位置的放电强度。
图5示出图1的A-A’剖面中的维持放电的状况。
图6是现有面板的部分斜剖图。
图7是该面板的电极排列图。
图8是示出该面板的驱动方法的工作驱动时序图。
图9用于说明图7的电极排列图中的第1~3行的电极排列中2个放电位置的放电强度。
图10示出图6的A-A’剖面中的维持放电的状况。
图1中是示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以下,称为面板)部分斜剖图。如图1所示,在第1绝缘基板1上平行地设置用介质层2以及保护膜3覆盖的多个维持电极4a、4b和扫描电极5。顺序地形成维持电极4a、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4b构成一组电极,平行地设置多组这样的一组电极。在第2绝缘基板6上设置多个数据电极7,进而在多个数据电极7之间与数据电极7平行设置了多个隔片8。在多个数据电极7上以及隔片8的侧面设置了荧光体9。相对地配置第1绝缘基板1和第2绝缘基板6使得维持电极4a、扫描电极5以及维持电极4b与数据电极7正交。
图1中,维持电极4a由透明电极41a以及形成在透明电极41a上的母线42a构成。维持电极4b由透明电极41b以及形成在该透明电极41b上的母线42b构成。扫描电极5由透明电极51以及形成的该透明电极51上的母线52构成。维持电极4a、4b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设定为分别大约是扫描电极5的单位长度电阻值的2倍。一般,由于透明电极的电阻值高,因此通过在透明电极上重叠设置由银等构成的母线降低作为电极的电阻值。因此,维持电极4a、4b以及扫描电极5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由母线的电阻值决定。从而,在该实施例中,通过把维持电极4a、4b的母线42a、42b的线宽取为扫描电极5的母线52线宽的大致一半,把维持电极4a、4b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设定为大约是扫描电极5的单位长度电阻值的2倍。另外,在所有的扫描电极5的两侧设置构成组的维持电极4a、4b,通过各个扫描电极5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4a、4b之间的2个位置的维持放电进行显示。
其次,图2中示出该面板的电极排列图。沿着行方向配置M行的维持电极SUS1a~SUSMa,M行的扫描电极SCN1~SCNM以及维持电极SUS1b~SUSMb。沿着列方向排列N列的数据电极D1~DN。另外,扫描电极及其两侧的维持电极与数据电极的交叉部分构成放电单元C11~CMN,放电单元C11~CMN配置成M×N的矩阵形。由扫描电极及其两侧的维持电极构成的电极的组对应于一个放电单元设置,而不是遍及2个放电单元设置。该电极的组在一个放电单元也可以设置2组以上。虽然没有图示,但是扫描电极SCN1~SCNM的左端连接驱动电路,维持电极SUS1~SUSM+1的右端连接驱动电路。
使用作为工作驱动时序图的图3说明该面板的驱动方法。
如图3所示,首先,在写入期间内,预先把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保持为0(V)。在由第1行扫描电极SCN1进行的扫描过程中,在数据电极D1~DN中对应于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预定数据电极Dj上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W(V),在第1行的扫描电极SCN1上施加负的扫描电压-Vs(V)。由此,在预定的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N1的交叉部分引起写入放电。由该写入放电诱发,在扫描电极SCN1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1a、SUS1b之间也进行放电。在引起了该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在扫描电极SCN1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维持电极SUS1a、SUS1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
其次,在由第2行扫描电极SCN2进行的扫描过程中,在数据电极D1~DN中对应于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的预定数据电极Dj上施加正的写入脉冲电压+VW(V),在扫描电极SCN2上施加负的扫描脉冲电压-Vs(V)。由此,在预定的数据电极Dj与扫描电极SCN2的交叉部分引起写入放电。由该写入放电诱发,在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之间也引起放电。在引起了该放电的放电单元中,在扫描电极SCN2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
同样继续进行扫描驱动的工作直到第M行的扫描电极SCNM为止,在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与上述相同的预定电荷。
在持续维持期间内,首先,在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上施加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由此,在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ij中,扫描电极SCNi与维持电极SUSia、SUSib之间的电压成为把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扫描电极SCNi上的保护膜3表面的正电荷形成的电压、维持电极SUSia、SUSib上的保护膜3表面的负电荷形成的电压相加后的值,超过了放电开始电压。因此,扫描电极SCNi与维持电极SUSia、SUSib之间发生维持放电。其结果,在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的电荷逆转,在扫描电极SCNi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负电荷,在维持电极SUSia、SUSi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
接着,在所有的扫描电极SCN1~SCNM和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上交替地施加负的维持脉冲电压-Vm(V)。由此,在引起了写入放电的放电单元Cij中,在扫描电极SCNi与维持电极SUSia、SUSib之间继续维持放电。把由该维持放电引起的发光使用在显示中。
在持续的擦除期间内,在所有的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上施加负的窄幅擦除脉冲电压-Ve(V),引起擦除放电,停止维持放电。通过以上的工作,显示交流型等离子显示面板的一个画面。另外,在如TV图像显示那样显示灰度时的驱动方法与以往的相同。
这里,关于在以往成为问题的进行了部分显示的情况下画面左右侧的亮度差以及进行显示的放电单元以外的放电单元由于误放电而点亮的现象,说明本实施例的情况。
图4中示出图2的电极排列图中的第1~3行的电极排列。该图4示出了在第2行中具有的一个放电单元C2j在维持放电时在扫描电极SCN2以及维持电极SUS2a,SUS2b中流过的放电电流的情况。这里,把扫描电极SCN2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记为R(Ω/m),把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的单位长度的电阻值记为2×R(Ω/m)。把电极的长度记为L(m),把从面板的左侧测到的放电单元C2j的位置记为x(m)。另外,把位于面板左侧的放电单元Ci1的中心位置记为x=0。把在放电单元C2j中的2个位置引起的各个放电(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之间的放电)产生的放电电流的和记为I(A)。
在扫描电极SCN1~SCNM上施加0(V)、在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上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m(V)时,施加到放电单元C2j的各个放电位置上的电压V2a、V2b成为V2a=V2b=Vm-I×R×x-(I/2×2)×R×(L-x)=Vm-I×R×L。从而,与放电单元C2j的位置x无关,施加到放电单元C2j内的放电位置的电压是恒定的。因此,与放电单元C2j的位置x无关,能够使放电强度大致相同。
在以上的说明中,为了简单起见,讨论了在位于第2行的一个放电单元内的放电位置施加的电压,而在实际的面板中,无论显示的放电单元如何分布,都能够与放电单元的位置无关使放电强度大致相同。从而,在部分显示中,能够抑制画面的亮度差异。
其次,图5中示出图1的A-A’剖面。图5示出维持放电的情况。在维持放电期间内,交替地在扫描电极SCN1~SCNM与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上施加维持脉冲电压-Vm(V)。其中图5中示出仅在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之间进行维持放电的情况。图5中的实线箭头示出维持放电初始的扫描电极SCN2与其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之间引起的维持期间的最初的维持放电。利用该放电,在扫描电极SCN2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积累正电荷,在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的表面上积累负电荷。通过持续地交替施加维持脉冲电压,反复进行箭头的放电,在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相互逆转地积累正、负的电荷。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由于维持电极SUS1b与维持电极SUS2a分离,维持电极SUS2b与维持电极SUS3a分离,因此即使持续地进行维持放电,也能够抑制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的正、负的电荷分别扩展到维持电极SUS1a、SUS3a上的保护膜3的表面上。从而,能够抑制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外的显示单元由于误放电而点亮。
另外,构成维持电极SUS1a~SUSMa、SUS1b~SUSMb的透明电极的宽度最好设定为构成扫描电极SCN1~SCNM的透明电极的宽度的大致一半。由此,积累在扫描电极SCN2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的电荷的量与积累在扫描电极SCN2两侧的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的电荷的量对称并大致相等。从而,在上述的情况下,即使持续地进行维持放电,也能够把维持电极SUS2a、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积累的正或者负的电荷可靠地仅积累在维持电极SUS2b上的保护膜3表面上。因此,可抑制维持放电扩展到与维持电极SUS2a相邻接的维持电极SUS1b上。另外,可抑制维持放电扩展到与维持电极SUS2b相邻接的维持电极SUS3a上。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要进行显示的显示单元以外的显示单元由于误放电而点亮。
在以上的说明中,作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说明了维持电极和扫描电极分别用透明电极以及母线形成的情况,但即使在具有这些以外的电极结构的面板中也能够实施本发明。另外,在使用了作为一例的上述结构以外的结构的面板或作为一例的上述驱动方法以外的驱动方法的情况下也能够实施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