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处拨打多次循环多种报警信号 自动触发电话报警系统 本发明属于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触发电话报警系统的自动触发控制;
电话已进入千家万户,全国电话拥有量已超过八千万门;全世界的电话拥有量则以数亿计;随着经济的发展,电话在政府机关、厂、矿、学校、企事业单位、宾馆等部门及家庭得到广泛应用。国内装机量很快会超过亿门;电话的用途越来越广阔,不再是单纯的通话,已被用于传真和接入Inter网;人们在某种程度上已把电话用于报警,但是目前利用电话报警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通过人抢先拨打,其先决条件是要由人来完成报警功能,否则难于达到报警目的;
本发明利用现有的通讯设施,即电话局的交换台、通讯线路和用户电话机,设计了一种安全可靠的电话报警系统;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电话机一般具有如下通用功能:拨号功能;存储电话号码(有的电话机多达十个以上)功能;语音录放功能;转移呼叫和等待等功能;本发明充分利用目前现有通讯设施及电话机(包括具有同类功能的各种电话)的上述功能,设计了一套简单可靠的报警控制系统,称为电话自动报警控制系统,或自动触发电话报警系统;实现自动报警控制,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达到;本发明提出了三种在经济上和技术上较易实现的方法;他们是:继电控制器、可编程序控制器和单片机微控制器;利用这三种控制器之一,就可实现电话自动报警功能,从而为目前的电话通讯赋予了新的功能,使电话机地拥有者即使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实时知道他的电话机所在处发生的非法闯入、火警、水淹、气体泄露、振动等意外情况。这些意外情况是由敏感元件感知的。敏感元件或传感器包括:机械开关(发生意外情况时可使开关断开或闭合);振动传感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感应传感器和气体烟雾传感器等;敏感元件感知意外情况后,经测量线路把模拟量输入控制器里,进而触发自动报警;
上述过程可用示意图(图1)表示出来;图1中的说明是:(1)具有存储电话号码和播放留言功能的电话机(C-接通线;RC=Recall;ST=Store);(2)继电控制器/可编程控制器(PLC)/单片机微控制器;(3)信号探测敏感元件及发送逻辑部分SI;
人们在拨打电话时,首先拿起听筒,然后拨你所要打的电话号码;如果电话具有存储电话号码功能,在拿起听筒后,先按Recall键,接着再按你所存储电话号码的存储键,就可以拨通电话;如果电话具有录放音功能,在拨通电话后,可以将事先录制的信息播放出去;自动报警电话系统则是使上述过程由控制系统自动完成;当敏感元件探测到异常情况后,把信号输入到控制器,控制器则按要求接通电话(相当于拿起听筒),接通Recall(相当于按下与释放Recall键),接通一个存储键(相当于按下一个存储键);上述过程是在电话本身设定的工作时间内按顺序完成的,而播放留言时间长短则按用户要求确定;最短可在20秒左右实现一次接通报警;控制器可按要求设计成“放下”电话耳机,即切断电话线路,然后再次“拿起”耳机,即再次接通电话线路;并重复按放Recall键;实现重复拨打报警;重复拨打时,可以是同一接受电话,也可以是不同接受电话,具体情况取决于用户存入的电话号码;根据上述设计思想,本发明对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提出了六种设计方案;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提出了五种设计方案;对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提出了五种设计方案;1.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一
图2所示为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一处(指拨打一处报警电话)多次循环(指对一处报警电话连续拨打多次)可选择循环次数的继电控制器逻辑图;它的信号输入部分,即由敏感元件和逻辑单元组成的信号探测部分SI见图3;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上述两部分由或非门 OR分界: OR的输入部分为信号探测部分SI, OR输出(包括 OR)为继电控制器部分;实例一继电控制器部分的连接为:或非门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1连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AND1输出端经电阻R2同非门NOT1的输入端相连;NOT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相连;Relay1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接通线Close相连;NOT2的输出端连到AND1的输入端1上;AND1输入端2经二极管D3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0上;在AND1输入端2上设一试验开关Test;当Test瞬间闭合时,使AND1输入端2瞬间接地;NOT1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放电保持高电平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1连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AND2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Relay2的二次侧与电话机Recall键相连;AND2的输出端还经延迟时间为T、放电保持高电平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和二极管D1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和非门NOT3的输入端上,在D1输出端设一下拉电阻R;NOT3的输出端连到AND2的输入端3上;AND3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上;Relay3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之一,如Store1相连;AND3的输出端经二极管D2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形成自锁;D2的输出端连到NOT3的输入端上;D2和NOT3间没有下拉电阻;AND3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放电保持高电平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3和二极管D4连到NOT1的输入端上;AND3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放电保持高电平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4连到AND2的输入端2上;AND3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放电保持高电平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连到AND3的输入端2上;AND2的输出端还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触发端 ENA上;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0(3)、Q1(2)、Q2(4)、Q3(7)、Q4(10)、Q5(1)、Q6(5)、Q7(6)、Q8(9)和Q9(11)分别连到循环次数选择器S的输入端Q00、Q11、Q22、Q33、Q44、Q55、Q66、Q77、Q88和Q99上,选择器S分九档,依次将Q11、Q22、Q33、Q44、Q55、Q66、Q77、Q88和Q99与选择器S的输出点P连起来;循环次数选择器S的输出端点P经二极管D7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复位端RST上;循环选择器S的输出端P经可调延时单元TD连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CC4013的D端与 Q端相连;D触发器CC 4013的Q端经二极管D8连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图3是或非门 OR输入部分SI-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信号探测部分的逻辑图;图3的说明是:SI-1:机械开关闭合发出报警信号;SI-2:温度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SI-3:光电、光敏、光纤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SI-4:气体、烟雾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SI-5:液位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SI-6:振动、位移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SI-7:机械开关断开/断电发出报警信号;SI-8:红外感应传感器发出报警信号;
从图3看出,或非门 OR有八个输入,他们经输入选择器S分别与或门OR1、OR2、OR3、OR4、OR5、OR6、OR7和OR8的输出端相连;或非门 OR的八个输入是可以按需要进行选择的,选择哪些输入由输入选择器S控制;对不需要的信号,可由选择器短路掉或不设置其探测部分;S的输入端分别与OR1、OR2、OR3、OR4、OR5、OR6、OR7和OR8的输出端相连;S的输出端连到或非门 OR的八个输入端上;
或门OR1有N1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11至AND1N1;AND11至AND1N1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常开的机械开关,如弹簧开关、双向开关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开关处于断开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使开关闭合时,便产生输出信号,使与门输出高电平;每个与门都有两路输入,只有两路输入同时存在时,才产生输出;两路输入避免一个误动作,发生误报警的情况出现;
或门OR2有N2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21至AND2N2;AND21至AND2N2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温度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温度传感器无信号输出;一旦温度传感器探测到温度异常变化,则产生输出信号,使与门输入端变为高电平;每个与门都有两路输入,只有两路输入同时存在时,才产生输出;或门OR2的N2个输入,只要有一个存在就产生输出;
或门OR3有N3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31至AND3N3;AND31至AND3N3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光敏、光电、光纤元件等,各敏感元件的输出端经非门NOT连到各与门的输入端上;在正常情况下,光敏、光电、光纤等敏感元件有信号输出;各非门的输入端都处高电平;各非门的输出端至相应与门的输入端都处低电平;一旦他们探测到异常情况,即光路遮断时,则输出信号失去,使各非门的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当AND31至AND3N3中一个以上(含一个,下同)的两个输入都存在时,则使其输出端变为高电平;
或门OR4有N4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41至AND4N4的输出;AND41至AND4N4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气体烟雾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气体烟雾传感器无信号输出,一旦他们探测到异常情况时,则输出信号,使与门AND41至AND4N4的输入端出现高电平;当AND41至AND4N4中一个以上的两路输入同时存在时,则产生输出;使或门OR4由无输出变成有输出;
或门OR5有N5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51至AND5N5的输出;AND51至AND5N5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液位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液位传感器无信号输出,一旦他们探测到液位异常时,则产生输出信号,使AND51至AND5N5的输入端出现高电平;当AND51至AND5N5中一个以上两路输入同时存在时,则产生输出;使或门OR5由无输出变成有输出;
或门OR6有N6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61至AND6N6的输出;AND61至AND6N6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振动、位移传感器;在正常情况下,他们没有输出,一旦振动、位移传感器探测到异常情况时,则发出信号,使AND61至AND6N6的输入端出现高电平;当AND61至AND6N6中一个以上的两路输入同时存在时,则产生输出;使或门OR6由无输出变成有输出;
或门OR7有N7个输入,他们是与门AND71至AND7N7的输出;AND71至AND7N7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多个串联的常闭开关;这些串联的常闭开关经非门与各与门的相应输入端相连;在正常情况下,常闭开关是闭合的,因此与门AND71至AND7N7的输入端为低电平,因而OR7的输出为低电平;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作为敏感元件的常闭开关断开或断电,使AND71至AND7N7输入端变为高电平;当AND71至AND7N7中的一个以上两路信号同时存在时,则相应与门输入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进而使或门OR7由输出低电平变为高电平;OR7的输入部分,可专门由市电供电的直流电源供电;当切断市电电源时即发出报警信号;
或门OR8有N8个输入,他们是AND81至AND8N8的输出,即AND81至AND8N8的输出端连到或门OR8的N8个输入端上;AND81至AND8N8每个都有两路输入,输入端的敏感元件是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即红外人体感应传感器的输出端连到AND81至AND8N8的每个输入端上;在正常情况下,红外传感器无信号输出,即AND81至AND8N8的输入端都为低电平;当出现异常情况,如传感器感知人体出现时,则发出报警信号;当AND81至AND8N8中一个以上两路输入信号都出现时,则输出端变为高电平;
在下述各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各实例中,有关传感器及逻辑部分SI,都与图3所示的输入信号逻辑图一样,在各实例中不再重复描述;
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的电源为不间断电源(图4);不间断电源由两路供电:一路为市电经降压整流后为传感器及控制器提供所需的直流;另一路为电池组成的直流供电部分,当市电供电部分失电时,则由电池组成的直流供电部分为传感和控制供电;在图4中,由A点引出的直流经双联开关S和延时器T1P为失电发出报警信号的传感元件供电;经B点引出的直流经双联开关S和延时器T2P为其余传感元件和控制部分提供所需直流,由B点引出的直流由两路供电;延时器T2P的延迟时间T2P和延时器T1P的延迟时间T1P是可调的,如开关断开时发出报警信号,则在开关闭合前留有一定的行动时间;各实例中所用电源完全与图4所示的相同,在相应分析中不再描述;
图2所示的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在正常情况下,或门OR1、OR2、OR4、OR5、OR6、OR7和OR8输入端和输出端处低电平状态;在异常情况下,或门OR1、OR2、OR4、OR5、OR6、OR7和OR8输入端有一个以上出现高电平,相应输出端变为高电平;
继电控制器工作过程是:从图2看出,在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输入端处于低电平,输出端处于高电平;该高电平经电阻R1加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AND1的输入端1同非门NOT2的输出端相连;在正常情况下,NOT2输入端处于低电平,输出端处于高电平;所以在正常情况下,与门AND1的两个输入都处于高电平,因此AND1的输出端也处于高电平;该高电平经电阻R2加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使NOT1输入端处于高电平,输出端处于低电平;该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处于低电平;相应于电话机听筒没被拿起;非门NOT2的输入端也处于低电平;非门NOT1输出端的低电平,使与门AND2输入端1处于低电平;在正常情况下,非门NOT3和NOT5输入端处于低电平,输出端处于高电平的状态下;因此,与门AND2的输入端3和输入端2处于高电平;AND2输入端l处于低电平,所以其输出端也处于低电平;该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处于低电平,使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入端 ENA处于低电平,使非门NOT3的输入端处于低电平,使与门AND3的输入端1处于低电平;在正常情况下,非门NOT4输入端处于低电平,输出端处于高电平的状态下;与门AND3的输入端1处于低电平,使其输出端也处于低电平;该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处于低电平,使非门NOT4的输入端处于低电平,使二极管D2输入端为低电平;在D2输出端和NOT3输入端设有下拉电阻R;与门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3延伸到二极管D4的输入端;在正常情况下,与门AND2的输出端处于低电平,该低电平延伸到计数电路板端点 ENA上,不触发计数电路板动作,Q0点保持高电平;此时如循环选择器将Q00与P点连接,则Q0点的高电平经Q00、P点和二极管D7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RST端点上,使Q0仍处高电平;Q0点的高电平,经Q00、P点和可调延时单元TD加到D触发器CC4013的端点CP上,使Q端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该高电平经二极管D8加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此时报警系统被“锁住”,即使有报警信号出现,也触发不了报警;
当循环选择器S将Q11点(或Q22、Q33、Q44、Q55、Q66、Q77、Q88、Q99中的任一点)与P点相连时,Q11(或Q22、Q33、Q44、Q55、Q66、Q77、Q88、Q99)和P点处于低电平,CC 4017的RST和CC4013的CP点和Q点也处于低电平,二极管D8的输入端为低电平;D触发器CC4013的Q点初始状态由置位按钮S置位为低电平;
当出现报警信号,也就是与门AND1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时,则触发电话自动报警继电控制器动作;使AND1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有两种方式:一是或非门 OR八个输入端任一个或多个出现高电平,使 OR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一是通过试验开关Test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2接地,使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两种方式的后果是一样的;现在利用试验开关Test并将循环选择器S置于第九档,即将Q9、Q99和P点连接起来(对其他各档的情况完全与这种连接的过程相同),分析出现报警信号时,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继电控制器的工作过程;当按下试验开关Test时(t=0),与门AND1的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当释放试验开关Test后,AND2输入端2会恢复为高电平,但恢复需一定时间,有足够时间使继电控制器按要求运转;过程为:当与门AND1的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后,AND1的输出端同时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非门NOT1输入端也同时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同时使NOT1的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加到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使继电器Relay1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接通电话线;NOT1输出端的高电平加到非门NOT2的输入端,使NOT2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1在输入端2还没恢复高电平时变为低电平;非门NOT1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1的延时,将高电平加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此时AND2的输入端2和3处于高电平;AND2三个输入端都处于高电平,所以输出端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加到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使继电器Relay2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按下”Recall键是在“拿起”听筒后T秒进行的;与门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时间为T的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加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使NOT3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同时使NOT3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与门AND2的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于是AND2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2一次侧断电,使之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Recall键;按下Recall键的持续时间为T秒;当与门AND2输出端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时,脉冲下降沿经 ENA点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Q0点上并使其翻转,即Q0点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Q1点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由于Q0点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经二极管D3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在T秒时,与门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2的T秒延迟加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由于AND3的输入端2处于高电平,所以AND3的两个输入端都处于高电平,于是使输出端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加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上,使继电器Relay3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Relay3闭合的开始时间是在Relay2闭合之后的T秒;在t=2T时,与门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2加到自身的输入端1上,形成自锁;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持续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加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使NOT4的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AND3的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AND3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后,使AND3的输出端同时变为低电平;于是使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即Relay3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Relay3从t=2T时闭合到t=2T+T’-T/2断开,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T/2;在t=2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3和二极管D4加到NOT1的输入端;在t=2T+T’至t=2T+T’+T/2时间内,NOT1输入端为高电平,其保持时间为T/2;在t=2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4加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使NOT5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AND2的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从t=2T+T’-T到t=2T+T’-T+2T的时间内,AND2的输入端2为低电平,其持续时间为2T;在t=2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持续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加到AND3输入端2上;从t=2T+T’-T/2至t=2T+T’-T/2+3T内,AND3输入端2处低电平,其持续时间为3T;在t=2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2加到AND3的输入端1和NOT3的输入端上;从t=2T到t=2T+T’-T/2的T’-T/2时间内,AND3输入端1和NOT3输入端处高电平,而AND2输入端3处低电平;从t=T到t=T+T’+T/2的时间内,AND2输入端1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T/2;从t=T+T’+T/2到t=T+T’+T/2+T的时间内,AND2输入端1处低电平,持续时间为T;这个持续时间就是延时单元T1的延迟时间;AND2输出端从t=0到t=T为低电平;从t=T到t=2T为高电平;从t=2T到t=2T+T’+1.5T为低电平;
根据上面描述的继电控制器报警时各单元的电平变化情况,把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不计脉冲上升及下降所用时间,将主要位置NOT1输入端(用NOT11表示)、NOT1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及NOT2输入端(用Re-1表示)、AND3输入端2和NOT4输出端(用AND3-2表示)、AND3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3一次侧(用Re-3表示)的电平随时间的变化,用图5曲线表示出来;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与门AND3输入端1,也就是AND3-1输入电平在第二循环(以下循环同)时的变化:在t=2T之前AND3-1处低电平;在t=2T时,报警信号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1和T2的2T延时加到AND3输入端1上,此时AND3输入端2处高电平,所以AND3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二极管D2加到AND3的输入端1上,使AND3-1持续高电平,直到AND3-2在t=2T+T’-T/2时变为低电平为止;在t=2T+T’-T/2时,AND3-1变为低电平并持续低电平,直至AND2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并经延时单元T2和D1加到AND3-1上为止;前面分析了,在t=2T+T’+1.5T(第二循环)时AND2输出端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T2的T时延迟加到AND3输入端1上,也就是在t=2T+T’+2.5T时AND3-1变为高电平;这时AND3-2也恢复了高电平;AND3-1持续低电平时间为2.5T;
继电控制器完成一次循环,则完成一次拨打;在第一循环,继电器Relay1闭合持续时间为2T+T’;在以后的循环中,Relay1闭合持续时间为1.5T+T’;在各循环中,继电器Relay1、Relay2、Relay3动作的顺序为:继电器Relay1闭合后T秒,继电器Relay2闭合,继电器Relay2闭合持续时间为T秒;在继电器Relay2由闭合变为断开时,继电器Relay3闭合;Relay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T(在第一循环为(T’-T/2)秒)秒;在继电器Relay3断开后T/2秒,继电器Relay1断开;各循环之间,Relay1断开的持续时间为T/2秒;
上述过程完全与手动拨打电话的操作一致,即拿起听筒(相应于继电器Relay1闭合)后,先按下与释放Recall键(相应于继电器Relay2闭合与断开),然后按下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相应于继电器Relay3闭合与断开);信息传递结束后,放下耳机(相应于继电器Relay1断开);
在第九次循环时,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端点Q9处于高电平,第九次循环结束时,Q0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二极管D3的隔离,对AND1输入端2不产生影响;此时,如输入信号仍然存在,则AND1-2仍处低电平,如输入信号不存在,则AND1-2变为高电平;
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循环选择器S可在任一循环终止报警;以第五次循环为例(对其它循环在道理上一样),将循环次数选择器S的作用描述如下:将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Q5与循环选择器S的P点相连;当Q5变为高电平时,该高电平经P点和二极管D7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RST端,使计数电路板复位,即Q5变为低电平,Q0变为高电平;同时,Q5的高电平,经P点和可调延时单元TD(在九循环以内,TD的延迟时间定为0)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使CC 4013的输出端Q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Q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8加到AND1的输入端2上,使AND1输入端2处高电平状态;此时,即使输入信号仍存在,AND1的输入端2也处于高电平状态;这时,继电控制器不能继续循环,实际上把它锁住了;
当把循环选择器S置于第九档,即将Q9与选择器S的Q99相连,同时断开P点到RST的开关K2,也就是把Q9与P点连接起来,在Q9出现高电平时,就把高电平加到P点并经可调延时单元TD加到D触发器CC 4013输入端CP上;此时,可按需要将可调延时单元TD调到所需时间,使继电控制器在九次循环结束后,在延时单元设定的时间内,在输入信号仍存在时,使报警系统继续循环,直到D触发器输出的高电平加到AND1的输入端2上为止;在报警信号一直存在又要求一直报警时,则将开关K1和K2断开;利用循环选择器S将继电控制器锁住之后,报警电话机和接受报警信息电话机则解除报警功能,承担正常通话功能;2.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二
图6为实例二的一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图;或非门 OR的输入信号部分SI,完全与图3所示的相同,这里不再重述;从图6看出,或非门 OR输出端经电阻R1同与门AND1输入端1相连;AND1的输出端经电阻R2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非门NOT1的输出端与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相连;Relay1的二次侧与电话机接通线Close相连;非门NOT1的输出端还连到非门NOT2的输入端上;NOT2的输出端连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1上;非门NOT1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保持高电平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1连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与门AND2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Relay2的二次侧与电话机Recall键相连;AND2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的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连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上;在D1输出端设一下拉电阻R,NOT3的输出端连到AND2的输入端3上;AND2的输出端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端点ENA上;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点Q1(2)、Q2(4)、Q3(7)、Q4(10)、Q5(1)、Q6(5)、Q7(6)、Q8(9)和Q9(11)各自经二极管D11、D12、D13、D14、D15、D16、D17、D18和D19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AND3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Relay3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相连;AND3输出端经二极管D2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使AND3形成自锁;D2输出端设有下拉电阻;AND3输出端经二极管D22连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上;AND3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3和二极管D3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在D3输出端设有下拉电阻;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4连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NOT5输出端连到AND2的输入端2上;AND3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连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NOT4的输出端连到AND3的输入端2上;与门AND1输入端2经二极管D4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Q0端上;在AND1输入端2和二极管D4之间设置一试验开关Test,试验开关瞬间闭合时,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2接地;计数电路板CC4017输出端接点Q0(3)、Q1(2)、Q2(4)、Q3(7)、Q4(10)、Q5(1)、Q6(5)、Q7(6)、Q8(9)和Q9(11)分别连到循环选择器S输出点P经开关K2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复位端RST上;循环选择器S上,S的P点还经可调延时单元TD和开关K1连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CC 4013的输出端Q经二极管D8连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CC 4013的D端与 Q端相连;D触发器CC 4013的功能完全与图2所示的D触发器的功能相同;
图6所示的一处多次循环可选择循环次数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在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的全部输入都不存在,也就是 OR八个输入端都处于低电平;或非门 OR输入部分SI完全与实例一的相应部分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由于OR输入端都处于低电平,所以其输出端处于高电平;与门AND1输入端2也处于高电平;AND1输入端1的状态由非门NOT2的状态决定;在正常情况下,NOT2输出端为高电平;所以与门AND1输入端1为高电平;因此,AND1两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其输出端为高电平;相应地,非门NOT1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同非门NOT1输出端相连的继电器Relay1处于断开状态;相应于电话处于耳机不拿起状态;非门NOT1的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1连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因此,AND2输入端1也处于低电平;在正常情况下,非门NOT3和NOT5输出端和与门AND2的输入端2和3处于高电平;AND2三个输入端,一个处低电平,两个处高电平,因此输出端处低电平;相应地,继电器Relay2一次侧处于低电平,即电话机Recall键处于不启动状态;与门AND2输出端的低电平使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 ENA处于低电平,该低电平不触发计数电路板复位;与门AND2输出端的低电平直至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的输入端;D1的输出端至非门NOT3的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计数电路板输出端Q1至Q9都处于低电平;二极管D11至D19的输出端都处于低电平;与门AND3的输入端1处于低电平;非门NOT4的输出端至与门AND3的输入端2处于高电平;AND3的两个输入端一个处低电平,一个处高电平,因此输出端处低电平;该低电平延至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使Relay3处于闭合状态,相应于电话机处于没有拨电话号码的状态;与门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经二极管D2延至输入端1上;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延至二极管D22输入端;D22至非门NOT3的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
与门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3延至非门NOT4的输入端;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还延至非门NOT5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3的输入端;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0处于高电平,该高电平使二极管D4的输出端处于高电平;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1(2)、Q2(4)、Q3(7)、Q4(10)、Q5(1)、Q6(5)、Q7(6)、Q8(9)和Q9(11)的低电平,使循环选择器S的输出端P处于低电平;P点至CC 4017的RST处于低电平;P点至CC 4013的CP点处于低电平;CC 4013的输出端Q至二极管D8的输入端处于低电平;D8至与门AND1的输入端2处于高电平;在报警信号出现的情况下,也就是当或非门 OR八个输入信号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出现时,即 OR的输入端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出现高电平时,或非门 OR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设此时t=0);该低电平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不影响二极管D4输出端高电平状态,也不影响二极管D8输入端低电平状态;与门AND1输入端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就使其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非门NOT1的输入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于是使NOT1的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使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变为高电平,使Relay1在t=0时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非门NOT1输出端的高电平加到非门NOT2的输入端,使NOT2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1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AND1形成自锁;非门NOT1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的延时单元T1的延时,加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t=T时,AND2的三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使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加到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使Relay2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与门AND2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出现的脉冲上升沿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入端 ENA上,但该脉冲上升沿不触发计数电路板翻转;t=T时,与门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的延时单元T2的延时,经二极管D1在t=2T时加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使其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与门AND2输入端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AND2三个输入中有一个变为低电平,使其输出端在t=2T时变为低电平;于是使继电器Relay2的一次侧在t=2T时变为低电平,使Relay2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继电器Relay2是在继电器Relay1闭合之后T秒闭合的;Relay2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秒;也就是说,拿起听筒后,隔T秒按下Recall键,按下Recall键的持续时间为T秒;与门AND2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脉冲下降沿经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ENA端触发CC 4017翻转,在t=2T时使Q0点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Q1点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Q0点变为低电平后,经二极管D4拉动与门AND1的输入端2处于低电平;t=2T时,计数电路板CC 4017 Q1点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11加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此时AND3的两个输入端都为高电平,所以其输出端为高电平;该高电平在t=2T时加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使Relay3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roe1;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2加到其输入端1上,使AND3形成自锁;AND3输出端高电平经二极管D22加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该高电平在与门AND2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2(输出高电平保持T秒)和二极管D1影响非门NOT3之前,加到NOT3的输入端,使NOT3的输出端和AND2的输入端3,在AND3输出端处于高电平时,一直处于低电平;在t=2T秒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3的T’秒延时并保持T/2秒的高电平输出经二极管D3,在t=2T+T’时加到NOT1的输入端;NOT1输入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在t=2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4的(T’-T)秒延时并保持2T秒高电平输出,经二极管D3在t=2T+T’-T时加到NOT5的输入端;NOT5输入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2T秒;在t=2T秒时,AN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时,该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5的T’-T/2秒延时和保持3T秒高电平输出,在t=2T+T’-T/2时加到NOT4的输入端;NOT4输入端的高电平持续时间为3T秒;在t=2T+T’时,NOT1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变为低电平,持续时间为T/2;Relay1从t=0到t=2T+T’保持闭合状态,Relay1闭合的持续时间为(2T+T’)秒;在t=2T+T’-T/2时,AND3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3一次侧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在t=2T时,Relay3一次侧变为高电平,即由断开变为闭合,到t=2T+T’-T/2时,Relay3由闭合变为断开,Relay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T/2)秒;在t=2T+T’至t=2T+T’+T/2的T/2秒内,NOT1输出端和NOT2输入端为低电平,NOT2输出端和AND1输入端1为高电平;但AND1输出端为低电平,因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Q0端,在t=2T时,变为低电平,经二极管D4拉动,AND1输入端2处低电平;Q0端的低电平,可使AND1输入端2的低电平保持到第九循环时Q0变为高电平为止;在t=2T+T’+T/2时,NOT1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继电器Relay1由断开变为第二次闭合;在t=2T+T’+T/2时,AND2输入端1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T/2为延时单元T1输出高电平的保持时间;在t=2T+T’-T/2至t=2T+T’-T/2+3T内,AND2输入端3处高电平(由延时单元T5的输出高电平保持时间3T决定);在t=2T+T’-T至t=2T+T’-T+2T的2T内,AND2输入端2处低电平(由延时单元T4特性决定);在t=2T+T’+T/2至t=2T+T’+T/2+T的T内,AND2输入端1处低电平(由延时单元T1特性决定);
综上所述,与门AND2输出端在t=2T+T’+T+T/2至t=2T+T’-T/2+3T的1T内处高电平;相应地,继电器Relay2一次侧处高电平,也就是第二次按下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1T;在t=2T+T’+3T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D22加到NOT3输入端,使NOT3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时,AND2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其脉冲下降沿加到CC 4017 ENA点,使计数电路板状态翻转,使Q1变为低电平,Q2变为高电平;在以后直至第九次循环时,输入 ENA的下降沿脉冲,都使计数电路板状态改变,由于AND3经二极管D2自锁,AND3状态由输入端2控制;在计数电路板输出端Q1、Q2、Q3、Q4、Q5、Q6、Q7、Q8和Q9之间状态转换时,不影响控制器工作;
根据上面描述的继电控制器报警时的工作情况,把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不计脉冲上升及下降所用时间,将主要位置NOT1输入端(用NOT11表示)、NOT1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及NOT2输入端(用Re-1表示)、AND2输入端1 AND2-1、AND2输入端2 AND2-2、AND2输入端3 AND2-3、AND2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2一次侧(用Re-2表示)、AND3输入端2和NOT4输出端(用AND3-2表示)、AND3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3一次侧(用Re-3表示)的电平随时间的变化,用图7曲线表示出来:在t=2T+T’-T/2时,与门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继电器Relay3一次侧变为低电平,使Relay3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在第一个循环Relay3闭合持续时间为T’-T/2;继电控制器完成一次上述循环,则完成一次拨打;在第一循环,继电器Relay1闭合持续时间为2T+T’;在以后循环,继电器Relay1闭合持续时间为1.5T+T’;
在以后的循环,继电器Relay3闭合持续时间为T’-T;在各循环中,继电器Relay1、Relay2、Relay3动作的顺序为:继电器Relay1闭合后T秒继电器Relay2闭合,Relay2闭合持续时间T秒;在继电器Relay2由闭合变为断开时,继电器Relay3闭合;Relay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T(第一循环为T’-T/2);在继电器Relay3断开后T/2,继电器Relay1断开;继电器Relay1断开的持续时间为T/2秒;上述过程完全与手动拨打电话的操作一致,即拿起听筒(相应于继电器Relay1闭合),按下与释放Recall键(相应于继电器Relay2闭合与断开),按下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相应于继电器Relay3闭合与断开);
在第九次循环时,Q9变为低电平,Q0变为高电平,使与门AND3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因此时AND3输入端2正处低电平,形不成自锁,于是使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Q0端的高电平和AND3输出端的低电平产生如下影响:与门AND1输入端2受或非门 OR输出端状态影响或受D触发器输出端的高电平影响;当 OR输出端处高电平,也就是 OR输入端的报警信号不存在时,AND1输入端2处高电平并持续高电平;而AND3输出端变低电平后,延时单元T3输出高电平只持续T/2;在T/2之后,非门NOT1输入端的状态不受AND3输出端影响;在T/2内的高电平影响NOT1输入端时,其输出端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NOT2和AND1输入端1变为高电平;于是AND1输出端为高电平,NOT1输出端为低电平;与门AND2输入端1在延时单元T1输出持续T/2秒高电平后,则保持低电平状态;在T/2的时间内,AND2的输入端2仍处低电平,因此AND2输出端一直处低电平;于是继电控制器停止报警循环;在Q0变为高电平后,报警信号仍存在时,或非门 OR输出端仍处低电平,这时报警循环将继续进行下去;
循环次数选择器S,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可在任一循环终止报警;以第五次循环为例(其它循环道理一样),描述如下:将计数电路板CC4017的Q5与选择器S的P点相连;当Q5变为高电平时,该高电平加到AND3输入端1,使之形成自锁;该高电平还经P点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RST端,使计数电路板复位,即Q0端恢复为高电平;同时Q5端的高电平经P点、可调延时单元TD(在九次循环以内,TD的延迟时间定为0)加到D触发器CP端,使D触发器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该高电平经二极管D8加到与门AND1的输入端2上,使AND1输入端2处于高电平状态;其作用与前面分析的或非门 OR输入端无输入信号时的效果一样;于是利用循环次数选择器S和D触发器CC 4013,可以在任何循环终止报警;当把循环选择器S置于第九档,即将Q9与选择器S的Q99相连,同时断开P点到RST的开关K2,也就是把Q9与P点连接起来,在Q9出现高电平时,则把该高电平加到P点并经可调延时单元TD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这时可按需要将可调延时单元TD调到所需时间,使在九次循环结束后,在延时单元设定的时间内,如输入信号仍在时,使报警系统继续循环,直到D触发器输出的高电平加到AND1的输入端2上为止;在报警信号一直存在又要求一直报警时,则将开关K1和K2断开;循环选择器S将继电控制器锁住之后,报警电话机和接受报警信息的电话机则解除报警功能,承担正常的通话功能;3.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三
图8给出了一处多次循环可选择循环次数的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图;或非门 OR的输入部分SI完全与图3给出的相同,这里不再描述;电源部分与图4所示的电源部分完全相同,这里也不再描述;循环次数选择器S、D触发器CC 4013和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连接与图2中的连接不完全相同,这里详细描述他们的连接;图8所示的继电控制器的继电器和相应逻辑门之间的连接是:或非门 OR输出端连到与门AND的输入端1上;AND的输入端2同非门NOT6的输出端相连;非门NOT6的输入端连到可调延时单元TD的输出端;与门AND的输出端同与门AND1的输入端2相连;AND1的输入端1同非门NOT1的输出端相连;AND1输入端3经二极管D3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端点Q0上;在AND1输入端3和二极管D3之间设一试验开关Test,试验时,瞬时按下开关Test,使AND1输入端3瞬时接地;AND输入端2经二极管D4和电阻R连到AND1的输入端3上;与门AND1的输出端与异或门 DOR的输入端1相连;异或门 DOR的输入端2同非门NOT2的输出端相连; DOR的输出端与继电器Relay1的一次侧相连;Relay1二次侧与电话机的接线Close相连; DOR的输出端同非门NOT1的输入端相连; DOR的输出端经延时时间为T、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1同与门AND2输入端1相连;与门AND2的输入端2同非门NOT3的输出端相连;AND2的输入端3同非门NOT4的输出端相连;AND2的输出端经延时时间为T、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2连到NOT4输入端上;Relay2的二次侧与Recall键相连;AND2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2一次侧上;AND2输出端连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入端 ENA上;AND2的输出端经T2和二极管D1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在D1和NOT4间设有下拉电阻;与门AND3的输入端2连到非门NOT5的输出端上;AND3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Relay3的二次侧与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相连;AND3输出端经二极管D2连到自己输入端1上和连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上;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连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上;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持续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4连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上;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3和二极管D6连到NOT2输入端;在D6和NOT2间设有下拉电阻;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0(3)、Q1(2)、Q2(4)、Q3(7)、Q4(10)、Q5(1)、Q6(5)、Q7(6)、Q8(9)和Q9(11)分别与循环次数选择器S的输入端Q00、Q11、Q22、Q33、Q44、Q55、Q66、Q77、Q88和Q99相连;循环选择器S是一个切换开关,可使选择器S的各输入点分别与选择器S的输出端P相连;循环选择器S的输出端P分别与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置位端RST和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相连;D触发器的D端与 Q端相连;D触发器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分别连到NOT6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5的输入端上;D5的输出端连到NOT2的输入端上;在NOT2和D5之间设有下拉电阻;
继电控制器在正常情况下各元件所处的状态是:或非门 OR无信号输入,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与门AND的两个输入端1和2都处于高电平;AND的输出端至与门AND1的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输入端2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4和电阻R加到与门AND1输入端3上;与门AND1的三个输入端都处高电平;与门AND1输出端至异或门 DOR输入端1处高电平;异或门 DOR两个输入端都处高电平,其输出端则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处低电平,相应于电话耳机没被拿起;非门NOT1输入端处低电平;NOT1输出端处高电平;与门AND2输入端1处低电平,输入端2和3处高电平;所以AND2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2一次侧处低电平,相应于没有按电话机的Recall键;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入端 ENA处低电平;与门AND3输入端1处低电平,输入端2处高电平,因此AND3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3一次侧处低电平,相应于没有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非门NOT5输入端处低电平;二极管D2输入端处低电平;非门NOT4输入端处低电平;非门NOT2和NOT3的输入端处低电平;
继电控制器在报警情况下的工作状态是:触发继电控制器工作可以通过报警信号,也可以通过试验开关Test,两者的作用是一样的;利用试验开关Test触发过程是瞬间按下试验开关Test,使与门AND1输入端3瞬间变为低电平,于是触发继电控制器工作;当报警信号出现时,或非门 OR有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端变为高电平,使 OR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于是,与门AND的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使AND的两个输入端的高电平失去一个,使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使与门AND1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使AND1的输出端和异或门 DOR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使 DOR输出端变为高电平;使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变为高电平,使之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使非门NOT1输入端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AND1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AND1输入端1的低电平,在继电器Relay1闭合期间,一直保持着;上述过程是在报警信号(一个或一个以上)出现后,立即完成的,在描述中将这一时刻定为零秒;异或门 DOR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秒的延时单元T1的延时,加到与门AND2的输入端1上;于是,在T秒时,AND2的三个输入全都处于高电平,使输出端变为高电平;继电器Relay2在T秒时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AND2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时的脉冲上升沿对计数电路板CC 4017不起作用;AND2输出端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秒的延时单元T2的延迟和二极管D1加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和加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使与门AND2的输出端在2T秒时变为低电平、与门AN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AND2输出端的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2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继电器Relay2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秒;与门AND3输出端在2T秒时,将高电平加到继电器Relay3的一次侧,使Relay3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AND3输出端高电平经二极管D2加到自身的输入端1和加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使AND3形成自锁并由NOT4输出端的低电平使AND2的输入端3保持低电平状态;在2T秒时,与门AND2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时,该脉冲的下降沿经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入端 ENA加到计数电路板上,使其状态翻转,即Q0点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Q1点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Q0点的低电平通过二极管D3拉动AND1输入端3处于低电平;同时使 DOR输入端1处于低电平;使 DOR输出端电平由 DOR输入端2决定;与门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5的延迟,将高电平加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使其输出端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使AND3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于是在(2T+T’-T/2)秒时,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继电器Relay3一次侧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Relay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T/2)秒;同时,与门AND2输入端3因NOT4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而变为高电平;在(2T+T’-T)秒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的延时单元T4的延迟,将持续时间为2T秒的高电平加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使NOT3的输出端及AND2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并保持2T秒;AND2的输入端2在其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之前T/2秒变为低电平,从而使AND2输出端仍处低电平;在(2T+T’)秒时,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3的T’秒延时,加到NOT2输入端并保持T/2秒,使NOT2输出端和 DOR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此时 DOR的两个输入端都处于低电平,所以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于是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变为低电平,Relay1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拿起电话机听筒的持续时间为(2T+T’)秒;
综上所述:在(2T+T’-T/2)秒时,与门AND3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在(2T+T’-T/2)秒时,与门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在(2T+T’-T/2)秒时,与门AND2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在(2T+T’-T)秒时,与门AND2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在(2T+T’)秒时, DOR输出端变为低电平;持续T/2秒;在(2T+T’+T/2)秒时,与门AND2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当(2T+T’+T/2)秒时, DOR输入端2恢复高电平,于是触发继电控制器进行第二次报警循环;
根据上述过程,将继电控制器主要点的电平随时间的变化用图9曲线表示出来;高电平用1表示,低电平用0表示;主要点有 OR输出端和AND输入端1(用AND-1表示)、NOT1输出端和AND1输入端1(用AND1-1表示)、AND输出端和AND1输入端2(用AND1-2表示)、AND1输入端3(用AND1-3表示)、AND1输出端和 DOR输入端2(用DOR-2表示)、DOR输出端、NOT1输入端和继电器Relay1一次侧(用Re-1表示)、AND2输入端1(用AND2-1表示)、NOT3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2(用AND2-2表示)、NOT4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3(用AND2-3表示)、AND2输出端和继电器Relay2一次侧(用Re-2表示)、AND3输入端1和NOT4输入端(用AND3-1表示)、NOT5输出端和AND3输入端2(用AND3-2表示)、AND3输出端、D2输入端和继电器Relay3一次侧(用Re-3表示):
从上述分析描述和曲线走向看出:传感器输出信号的高电平一触发 OR,就使 OR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继电控制器就开始报警循环;在循环选择器S设定的循环次数内,不受传感器输出信号左右;这是因为在t=2T时,AND2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经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 ENA触发4017翻转,使4017的Q1变为高电平、Q0变为低电平;而Q0的低电平经二极管D3拉动AND1输入端3处低电平,该低电平在设定的循环次数内保持着;还需指出的是,AND3输入端1的电平变化由AND2输出端的电平变化和AND3输出端的电平变化共同决定;在t=2T时,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T2的T秒延迟加到NOT4输入端和AND3的输入端1上;T2延时单元持续高电平时间为T/2;在AND3输出端的高电平加到NOT4输入端前,足以维持NOT4输入端电平的稳定;在t=2T+T’-T/2时,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该低电平同时使AND2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当AND2输入端1、2和3都恢复高电平(在第二循环时为t=2T+T’+1.5T)时,该高电平经T秒的延迟后加到AND3输入端1和NOT4输入端上;
以第五档(即把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5(10)、循环次数选择器S的输入端Q55与选择器S的输出端P连接起来)为例,分析循环选择器S的作用以及完成所设定的循环次数后,将继电控制器“锁住”的情况(对其他各档在道理上是一样的):当把循环次数选择器S置于第五档时,即将CC 4017的输出端Q5(10)、选择器S的Q55与选择器S的输出端P连接起来,而P点是与CC 4017的复位端RST连接起来的,所以是把Q5(10)与复位端连接起来了;报警循环进入第五次时,CC 4017的Q5(10)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选择器S加到CC 4017的复位端RST上,于是使计数电路板CC 4017复位,即Q5(10)点变为低电平,Q0(3)点恢复高电平;这时,AND1输入端3不能由Q0(3)端的低电平通过D3拉动为低电平了;与Q5(10)变为高电平的同时,通过循环选择器S的P点将Q5(10)的高电平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使CC4013的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CC 4013Q端的高电平经可调延时单元TD(在九次循环内TD的延迟时间定为零)加到NOT6输入端,使NOT6输出端和AND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此时无论报警信号存不存在,AND的输入端2都处低电平,使得AND的输出端处低电平;也使AND1的输入端2处低电平;使AND1输出端处低电平;使 DOR输入端1处低电平;D触发器CC4013输出端Q的高电平经TD加到NOT6输入端的同时,也加到二极管D5的输入端;使D5的输出端和NOT2的输入端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使NOT2输出端和 DOR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经上述分析,在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时, DOR的输入端1和2同时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使 DOR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于是将报警系统的继电控制器锁住;在设定的九次循环完成后,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条件下,仍要求继续报警时,则可按要求设置可调延时单元TD的时间;当设定的时间到达时,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高电平则加到NOT6和NOT2的输入端,从而使 DOR的两个输入端变为低电平,使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于是将报警系统锁住;4.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四
图10为实例四的两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图;如图所示,两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是在实例一图2所示的一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虚线部分内的结构和相应的接口部分形成的;与图2相同的部分以及在实例一中已经描述的敏感元件和其逻辑部分、电源部分不再重复描述;这里仅把虚线内的部分和其与图2相应部分的接口描述如下:图2中的与门AND3有两个输入端1和2;在图10中,AND3增加了一个输入端3,其作用是在AND3执行规定作用后,将AND3“锁住”;AND3输入端3连到非门NOT6的输出端上;图2中的AND3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3连到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上;在图10中,使AND3输出端经T3和二极管D6连到D4的输入端上;在D6和D4之间设一下拉电阻R3;在图10中增加了D6和下拉电阻R3;图2中的AND3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4连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上;在图10中,使AND3输出端经T4和二极管D8连到NOT5的输入端上;在D8和NOT5之间设一下拉电阻R4;在图10中增加了D8和下拉电阻R4;
图中虚线内的部分的连接描述如下:在图10中,AND2的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连到虚线中的AND4的输入端1上;AND4的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4的一次侧;Relay4的二次侧连到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上;AND4输出端经二极管D5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使AND4形成自锁;AND4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8连到非门NOT7的输入端;NOT7的输出端连到AND4的输入端2上;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7和二极管D9连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上;下拉电阻R4位于D9、D8和NOT5之间;NOT5的输出端连到AND2的输入端2上;AND4的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6和二极管D10连到二极管D4的输入端上;下拉电阻R3位于D6、D10和D4之间;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5与D触发器D-1的输入端CP相连;D-1的D端与 Q端相连;D-1的输出端Q经延迟时间为T’-T/2的延时单元T9连到NOT6的输入端和非门NOT8的输入端上;NOT6的输出端连到AND3的输入端3上;NOT8的输出端连到NOT9的输入端上;NOT9的输出端连到AND4的输入端3上;图10所示的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
在正常情况下:与实例一相同的部分不再描述;增加部分描述如下: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5处低电平;因此,D触发器D-1输入端CP处低电平,其输出端Q也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9延伸至非门NOT6和NOT8的输入端;使NOT6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NOT6输出端的高电平加到AND3的输入端3上,使AND3的输入端1和2同时出现高电平时,就可使AN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NOT8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处高电平;使非门NOT9输入端处高电平、输出端处低电平;NOT9输出端处低电平,使AND4输入端3处低电平;AND4输入端3处低电平时,不会使输出端变为高电平;AND4输出端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迟单元T8延伸至NOT7输入端,使NOT7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处高电平,使AND4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4输出端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7延伸至D9输入端;D9与D8的输出端至NOT5的输入端因下拉电阻R4的作用而处低电平;NOT5输出端处高电平,并使AND2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4输出端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6延伸至D10输入端;D10与D6输出端至D4输入端因下拉电阻R3的作用而处低电平;在正常情况下,AND2输出端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2、二极管D1延伸至AND3输入端1和AND4输入端1;在二极管D1输出端设一下拉电阻R,保证在正常情况下AND3和AND4的输入端处低电平;
在报警情况下:当敏感元件发出报警信号或按下试验开关Test时,就触发继电控制器自动进行报警循环;从第一循环到第五循环开始时,实例四的循环过程与实例一的循环过程完全一样;实例四与实例一不同的是:当进入第五次循环时,AND2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从 ENA点输入计数电路板CC 4017,使计数电路板翻转,使Q4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Q5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Q5端的高电平加到D触发器D-1的输入端CP上,使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Q5端输出的高电平加到延时单元TD-1上;TD-1将高电平延迟(T’-T/2)秒后,加到NOT6的输入端和NOT8的输入端;使NOT6和NOT8的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使NOT6输出端和AND3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使NOT8输出端和NOT9输入端变为低电平;使NOT9的输出端和AND4的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AND3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与AND4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和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在时间上是同时完成的;这是因为AND2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加到计数电路板CC 4017上与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T2加到AND3的输入端1上是同时的;AN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与AND3输入端1变为高电平也是同时的;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由T5的延迟时间决定;AND3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和AND4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由与T5具有相同延迟时间的延时单元TD-1决定;因此,使上述各点的电平变化是同步的;
当第五个循环结束时,也就是AND3输出端变为低电平时,AND3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该低电平将AND3“锁住”;在AND3被锁住时,AND4的输入端3则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这时AND4输出端的状态由输入端1和2决定;在进入第六个循环以后,AND4取代了AND3,直至第九个循环;第六至第九个循环的每个循环的过程是:当NOT1输出端变为高电平时,继电器Relay1一次侧变为高电平,使Relay1由断开变为闭合,相应于拿起电话机听筒;NOT1输出端高电平经T1的T时延迟加到AND2的输入端1上;此时AND2输入端2和3都处于高电平,所以AND2输出端变为高电平;使继电器Relay2闭合;AND2输出端高电平经T2的T时延迟经D1加到AND4输入端1上同时加到NOT3输入端,使AND4输入端1变为高电平,使AND2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NOT3输出端为低电平);使Relay2断开;AND2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触发CC 4017翻转;AND4输入端1的高电平,使AND4输出端变为高电平(此时AND4输入端2和3都为高电平);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D5形成自锁;继电器Relay3闭合;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6、经二极管D10、D4加到NOT1的输入端;NOT1输入端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2秒;使继电器Relay1由闭合变为断开;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7、经二极管D9加到NOT5的输入端,使NOT5的输出端和AND2的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持续时间为2T;AND2输入端3,在AND4输出端变为低电平时则变为高电平,持续时间为3T;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秒、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8的延时,加到AND4的输入端2上,使AND4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3由闭合变为断开;从第五循环到第九循环,实例四中列出的各点(在AND3的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以后,与AND3有关的点由AND4相应的点代替)的电平随时间的变化,完全与实例一中所列曲线相同;实例四中的循环选择器S与D触发器CC 4013的连接完全与实例一中一样,功能也一样;这里不再重复描述;5.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五
图11为实例五的三处多次循环可选择循环次数的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逻辑图;如图所示,三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是在实例三图6所示的一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虚线部分内的结构和相应的接口部分形成的;与图6相同的部分以及在实例一和二中已经描述的敏感元件和其逻辑部分、电源部分不再重复描述;这里仅把虚线内的部分和其与图6相连接的接口部分描述如下:图6中的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1、Q2、Q3、Q4、Q5、Q6、Q7、Q8和Q9分别通过二极管D11、D12、D13、D14、D15、D16、D17、D18和D19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在实例五的图11中,则把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的九个端点分成三组;即Q1、Q2和Q3为一组;Q4、Q5和Q6为一组;Q7、Q8和Q9为一组;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1、Q2和Q3分别经过二极管D11、D12和D13连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在AND3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11、D12和D13间设有下拉电阻;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3连到二极管D33输入端上;D33输出端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这里的D33取代了实例二中的D3;AND3输出端与继电器Relay3一次侧相连;Relay3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相连;AND3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4连到二极管D32输入端上;D32输出端连到非门NOT5输入端上,NOT5输出端连到AND2输入端2上;在D32和NOT5输入端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3输出端经二极管D22连到NOT3输入端上;D22和NOT3之间设有下拉电阻;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4、Q5和Q6分别经二极管D14、D15和D16连到与门AND4的输入端1上;在AND4输入端1和二极管D14、D15和D16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4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4一次侧;Relay4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相连;AND4输出端经二极管D23连到NOT3输入端上;在D23输出端和NOT3输入端间设有下拉电阻;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6连到二极管D35输入端上;D35的输出端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这里的D35取代了实例二中的D3;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7连到二极管D34的输入端上;D34的输出端连到非门NOT5输入端上,NOT5输出端连到AND2输入端2上;在D34和NOT5输入端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8连到NOT6的输入端上;NOT6输出端与AND4输入端2相连;AND4输出端经二极管D35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在D35和AND4输入端1之间设有下拉电阻;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7、Q8和Q9分别经二极管D17、D18和D19连到与门AND5的输入端1上;在AND4输入端1和D7、D8、D9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5输出端与继电器Relay5一次侧相连;Relay5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相连;AND5输出端经二极管D24连到NOT3输入端上;在D24和NOT3输入端间设有下拉电阻;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9连到二极管D37的输入端上;D37的输出端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这里的D37取代了实例二中的D3;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10与二极管D36输入端相连;D36与非门NOT5的输入端相连;在D36和NOT5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11与非门NOT7输入端相连;NOT7输出端与AND5输入端2相连;AND5输出端经二极管D26与自己的输入端相连;使AND5形成自锁;
从上述描述看出:三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可利用电话机的三个电话号码存储键,如上文指出的Store1、Store2和Store3;对三处多次循环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其“拿起”听筒和“按下与释放”Recall键的过程与一处多次循环和二处多次循环的过程是相同的,在分析三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中,对那些与一处多次循环和二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相同的部分,不再进行描述; 三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其余部分的工作过程是:
在正常情况下: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4、Q5和Q6至相对应的二极管D14、D15和D16处低电平;D14、D15和D16至与门AND4输入端1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4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4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4一次侧处低电平;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不启动;AND4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迟单元T6延伸至二极管D35输入端,D35至非门NOT1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4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7延伸至二极管D34输入端;D34至非门NOT5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NOT5输出端至与门AND2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4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8延伸至非门NOT6输入端;NOT6输出端至AND4输入端2处高电平;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7、Q8和Q9至相对应的二极管D17、D18和D19输入端处低电平;二极管D17、D18和D19的输出端至与门AND5输入端1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5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5一次侧处低电平;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不启动;AND5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迟单元T9延伸至二极管D37输入端,D37输出端至非门NOT1输入端处高电平;AND5输出端的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0延伸至二极管D36输入端;D36输出端至非门NOT5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NOT5输出端至与门AND2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5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1延伸至非门NOT7的输入端;NOT7输出端至与门AND5的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5输出端低电平延伸至二极管D24输入端;D24输出端至非门NOT3的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NOT3输出端至与门AND2的输入端3处高电平;
在报警情况下:在t=3×(2T+T’)时,NOT1输入端变为高电平并持续T/2;继电器Relay1由闭合变为断开,断开的持续时间为T/2;在t=3×(2T+T’)-T时,与门AND2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持续时间为2T;在t=3×(2T+T’)-T/2时,与门AND3输入端2、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持续时间为3T;在t=3×(2T+T’)+1.5T时,与门AND2输出端变为高电平,持续时间为T;继电器Relay2闭合,相应持续时间为T,即Recall键闭合持续时间为T;在t=3×(2T+T’)+2.5T时,AND2输出端下降沿脉冲触发计数电路板CC 4017翻转;使Q3变为低电平、Q4变为高电平;使AND3输入端1变为低电平,使AND4输入端1变为高电平;于是在这一时刻完成从AND3到AND4的转换,即从拨打继电器Relay3对应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的电话,转为拨打继电器Relay4对应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的电话;在t=3×(2T+T’)+2.5T时,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出端Q4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二极管D14加到AND4输入端1上;此时AND4输入端2处高电平,所以AND4输出端变为高电平;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使继电器Relay4闭合;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当t=4×(2T+T’)时,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6和经二极管D35加到NOT1输入端;使NOT1输入端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使继电器Relay1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放下听筒;Relay1闭合的持续时间为2T+T’;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7和经二极管D34加到NOT5输入端,使NOT5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二极管D23加到非门NOT3输入端,使NOT3输入端在AND4输出端保持高电平期间也保持高电平;在AND4输出端处高电平期间,使NOT3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3保持低电平;使AND2的三个输入端,只在t=3×(2T+T’)+1.5T至t=3×(2T+T’)+2.5T的T秒内使AND2输出端处高电平;AND2输出端处高电平的T秒内,继电器Relay2保持闭合状态,闭合持续时间为T秒;AND4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8加到非门NOT6的输入端,使NOT6输入端处高电平、输出端处低电平,使AND4输入端2处低电平,低电平的持续时间为3T;此时AND4输出端同时处低电平;当t=4×(2T+T’)+2.5T时,AND2输出端的脉冲下降沿再次触发计数电路板CC 4017翻转时,Q4变为低电平、Q5变为高电平;于是重复上述循环过程;对从AND4过度到AND5,也就是从拨打与继电器Relay4相对应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转为拨打与继电器Relay5相对应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的过程完全与从AND3过度到AND4的过程一样,这里不再重复叙述;循环选择器S的功能完全与实例二中的一样,这里不再重复叙述;6.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六
图12给出了实例六四处多次循环可选择循环次数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逻辑图;实例六是在实例三的基础上对与门AND3输出部分做了局部改动、增加了图12中虚线内的结构和相应的接口部分形成的;与实例三中相同的部分和在实例一中已经描述的部分,如敏感元件和其逻辑部分、电源部分等不再重复描述;这里仅把虚线内的部分和与实例三中相应部分的接口描述如下:实例三中的与门AND3有两个输入端1和2;在实例六中,AND3增加了一个输入端3,其作用是在AND3执行规定的功能后,将AND3锁住;AND3的输入端3同非门NOT19的输出端相连;AND3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3连到二极管D26输入端;D26输出端连到非门NOT2的输入端上;在D26和NOT2之间设有下拉电阻;AND3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4连到二极管D25的输入端上;D25的输出端连到非门NOT3的输入端上;在D25和NOT3之间设有下拉电阻;
与门AND4的连接:与门AND2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与AND4输入端1相连;AND4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4的一次侧上;Relay4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相连;AND4输出端经二极管D22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形成自锁;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6连到二极管D28的输入端;D28的输出端连到NOT2的输入端上;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7连到二极管D27的输入端;D27的输出端连到NOT3的输入端上;AND4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8连到非门NOT7的输入端;NOT7的输出端连到AND4的输入端2上;AND4输入端3连到非门NOT12的输出端上;NOT12的输入端与非门NOT11的输出端相连;D触发器CC4013D-1的输入端CP与计数电路板CC4017的输出端Q3相连;D-1的输出端Q经延迟时间为T’-T/2的延时单元TD-1连到NOT10和NOT11的输入端;AND4输入端4同非门NOT13输出端相连;
与门AND5的连接:与门AND2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连到AND5输入端1上;AND5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5的一次侧上;Relay5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相连;AND5输出端经二极管D23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形成自锁;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9连到二极管D30的输入端;D30的输出端连到NOT2的输入端上;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10连到二极管D29的输入端;D29的输出端连到NOT3的输入端上;AND5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11连到非门NOT8的输入端;NOT8的输出端连到AND5的输入端2上;AND5输入端3同非门NOT15的输出端相连;NOT15的输入端与非门NOT14的输出端相连;D触发器CC4013D-2的输入端CP与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5相连;D-2的输出端Q经延迟时间为T’-T/2的延时单元TD-2连到NOT13和NOT14的输入端上;AND5输入端4同非门NOT16输出端相连;
与门AND6的连接:与门AND2输出端经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连到AND6输入端1上;AND6输出端连到继电器Relay5的一次侧上;Relay5的二次侧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相连;AND6输出端经二极管D24连到自己的输入端1上,形成自锁;AND6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T/2的延时单元T12连到二极管D32的输入端;D32的输出端连到NOT2的输入端上;AND6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高电平保持时间为2T的延时单元T13连到二极管D31的输入端;D31的输出端连到NOT3的输入端上;AND6输出端经延迟时间为T’-T/2、高电平保持时间为3T的延时单元T14连到非门NOT9的输入端;NOT9的输出端连到AND6的输入端2上;AND6输入端3和4同非门NOT18的输出端相连;NOT18的输入端与非门NOT17的输出端相连;D触发器CC 4013D-3的输入端CP与计数电路板CC4017的输出端Q7相连;D-3的输出端Q经延迟时间为T’-T/2的延时单元TD-3连到NOT16和NOT17的输入端上;
实例六的四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
在正常情况下:结构与实例三相同的部分,在正常情况下,其所处的状态也相同,在实例六中不再重复描述;实例三中的与门AND3为两输入,而实例六中的与门AND3为三输入;对正常情况下的工作状态从实例六的与门AND3描述;在正常情况下,AND3输入端1处低电平;AND3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3一次侧处低电平,Relay3处断开状态,相应于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不启动;二极管D2输入端处低电平;D2至AND3输入端1和至非门NOT4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3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3延至二极管D26输入端;D26至非门NOT2输入端间,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3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4延至二极管D25输入端;D25输出端至非门NOT3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3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5延至非门NOT5输入端;NOT5输出端至AND3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3输入端3至非门NOT10间处高电平;
在正常情况下,与门AND4输入端1处低电平;AND4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4一次侧处低电平,Relay4处断开状态,相应于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不启动;二极管D22输入端处低电平;D22至AND4输入端1和至非门NOT4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4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6延至二极管D28输入端;D28至非门NOT2输入端间,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4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7延至二极管D27输入端;D27输出端至非门NOT3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4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8延至非门NOT7输入端;NOT7输出端至AND4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4输入端3至非门NOT12输出端处低电平;非门NOT11输出端至NOT12输入端处高电平;D触发器CC4013D-1的输出端Q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D-1延至非门NOT10和NOT11的输入端上;在正常情况下,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3处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D-1输入端CP处低电平;D-1不动作;AND4输入端4至非门NOT13输出端处高电平;NOT13输入端处低电平;在正常情况下,与门AND5输入端1处低电平;AND5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5一次侧处低电平,Relay5处断开状态,相应于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不启动;二极管D23输入端处低电平;D23至AND5输入端1和至非门NOT4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5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9延至二极管D30输入端;D30输出端至非门NOT2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5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0延至二极管D29输入端;D29输出端至非门NOT3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5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1延至非门NOT8输入端;NOT8输出端至AND5输入端2处高电平;AND5输入端3至非门NOT15输出端处低电平;非门NOT15输入端至NOT14输出端处高电平;D触发器CC 4013D-2的输出端Q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D-2延至非门NOT13和NOT14的输入端上;在正常情况下,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5处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D-2输入端CP处低电平;D-2不动作;AND5输入端4至非门NOT16输出端处高电平;
在正常情况下,与门AND6输入端1处低电平;AND6输出端处低电平;继电器Relay6一次侧处低电平,Relay6处断开状态,相应于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不启动;二极管D24输入端处低电平;D24至AND6输入端1和至非门NOT4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6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2延至二极管D32输入端;D32输出端至非门NOT2输入端,因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6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3延至二极管D31输入端;D31输出端至非门NOT3输入端,因中间设有下拉电阻而处低电平;AND6输出端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14延至非门NOT9输入端;NOT9输出端至AND6输入端2处低电平;AND6输入端3和4至非门NOT18输出端处低电平;非门NOT17输出端至NOT18输入端处高电平;D触发器CC 4013D-3的输出端Q处低电平,该低电平经延时单元TD-3延至非门NOT16和NOT17的输入端上;在正常情况下,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输出端Q7处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D-3输入端CP处低电平;D-3不动作;
上述分析表明,实例六的四处多次循环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情况下,处于准备状态中;从一循环到三循环开始时的过程完全与实例三相应循环中的过程一样,这里不再重复叙述;当第三循环开始时,与门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2的T秒延时,加到与门AND3的输入端1上;与此同时,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经延时单元T2和二极管D1加到非门NOT4的输入端上,使NOT4输入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使NOT4输出端和AND2输入端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该脉冲下降沿通过计数电路板CC 4017的 ENA端点使CC 4017翻转,即使CC 4017的输出端Q2变为低电平,使输出端Q3变为高电平;CC 4017输出端Q3的高电平同时加到D触发器CC 4013D-1的输入端CP上,使D-1的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D-1的Q端高电平同时加到延迟时间为T’-T/2的延时单元TD-1上;TD-1经(T-T/2)秒的延时,把高电平加到非门NOT10和NOT11的输入端上;使NOT10和NOT11的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使AND3的输入端3变为低电平,使与门AND4输入端3变为高电平(经非门NOT12的倒相);在上述过程中,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加到AND3输入端1上的同时,AND2输出端脉冲下降沿经计数电路板CC 4017和D触发器CC 4013D-1加到NOT10和NOT11的输入端上;AND3输入端1变为高电平的同时,AND3输出端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延迟时间为T’-T/2的T5延迟加到非门NOT5的输入端,使NOT5输出端和AND3输入端2变为低电平;
上述分析表明:与门AND3输入端2和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是同时的;与门AND3输入端2和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同与门AND4输入端3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也是同时的;与门AND3输入端2和3同时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说明两者是同步的,输入端2的电平变化没有干扰由输入端3决定其工作状态的特性;但AND3输入端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并一直保持低电平,则把AND3锁住;使其停止工作;AND3输入端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把AND3锁住的同时,AND4输入端3则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使AND4打开,使其投入工作;在AND3锁住、AND4打开之后(2T’+T/2)秒,AND2输出端的高电平及脉冲下降沿分别加到AND4输入端1上和经计数电路板CC 4017输入端 ENA加到CC 4017上,使其输出端Q3变为低电平、Q4变为高电平;AND4输入端1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后,AND4输出端变为高电平;继电器Relay4一次侧变为高电平;Relay4闭合,相应于第一次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在AND4投入工作后,继电控制器重复与AND3工作时一至三循环一样的过程;只是AND3及其有关部分由AND4及其有关部分代替;四至五循环的过程这里不再重复描述;当继电控制器由五循环进入六循环时,则发生由三循环进入四循环时相同的切换过程;即AND4被锁住、AND5被打开的切换过程;当继电控制器由七循环进入八循环时,则发生由三循环进入四循环时相同的切换过程;即AND5被锁住、AND6被打开的切换过程;上述切换过程完全与前面描述的由AND3进入AND4的切换过程一样,这里不再重复描述;从AND4切换到AND5之后,AND5及其有关部分的功能取代了AND4及其有关部分的功能;从AND5切换到AND6之后,AND6及其有关部分的功能取代了AND5及其有关部分的功能;在AND3处于报警工作状态时,AND4、AND5和AND6被锁住;AND4处于报警工作状态时,AND3、AND5和AND6被锁住;AND5处于报警工作状态时,AND3、AND4和AND6被锁住;AND6处于报警工作状态时,AND3、AND4和AND5被锁住;其它功能完全与实例三的描述相同,这里不再重复:
图13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示意图。从图中看出,可编程控制器(PLC)取代了继电控制器。输入至PLCX400的信号相当于继电控制器或非门OR的输出信号;PLC输出部分相当于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继电器部分;1.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一
图14为实例一的“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一处拨打报警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和PLC梯形图;从图14看出,一处报警多次拨打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一的组成是:信号传感部分SI对或非门 OR的输入,这部分的连接如图3所示,这里不再重复描述;或非门 OR的输出经电阻R连到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上;在R和输入端间设有试验开关Test,PLC的输出继电器Y430连到电话机的接通线Close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1x连到电话机的Recall接线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2连到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的接线上;PLC输出继电器Y437经二极管D3连到输入继电器X401上;复位信号通过开关K连到输入继电器X401上;在D3的输出端和X401的输入端间设有下拉电阻R1;输出继电器Y437经二极管D1连到D触发器CC4013的输入端CP上;D触发器CC4013的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开关K’和二极管D2连到输入继电器X400的输入端上;从图14的梯形图看出,PLC一处报警多次拨打循环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工作过程是:在无报警的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无输入有输出,即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在PLC支路11中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处于断开状态,常闭触点T457处于闭合状态,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不通电,支路12的常开触点M100处于断开状态,因此支路11和12处于断开状态;在支路21中,常开触点M100处于断开状态,所以支路21及其分支22、23和24也处于断开状态;以下的支路:31、41、51、52、61和71都处于断开状态;
在出现报警信号的异常情况下,或非门 OR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信号输入时, OR由有输出转变成无输出,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于是在PLC中的支路11内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由断开变为闭合;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T457处于闭合状态,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使分支12中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t=0),辅助继电器M100形成自锁;在支路21中由于M100触点闭合,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所以计时器T450、T451、T452开始计时,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在支路31中,常开触点T450在计时器T450定时到时(由K0定)闭合,常闭触点T451处于闭合状态,使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在支路31中,当计时器T451达到计时TK1时,常闭触点T451断开,使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按下去的持续时间为TK1-TK0(K1>K0);在支路41中,在计时器T451定时TK1到达时,常开触点T451闭合,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使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存储键Store1;在计时器T452定时到达TK2时,支路41中的常闭触点T452断开,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电话机存储键Store1,输出继电器Y432通电时间为TK2-TK1(K2>K1);在计时器T452定时TK2到达时,支路21中的常闭触点T452由闭合变为断开,使计时器T450、T451、T452失电,恢复到初始状态,使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拿起与放下听筒的时间间隔为TK2;在计时器T452定时到达TK2时,使常闭触点T452断开,使计时器T452断电而使常闭触点T452恢复到常闭状态,当常闭触点T452因计时器T452定时到TK2而断开时,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结束一个拨打过程;在支路21中,辅助继电器M100一直处于闭合状态,当常闭触点T452由闭合变为断开,使计时器T452失电,又因计时器T452失电而使常闭触点T452由断开恢复到常闭状态,从而使支路21中的各分支的计时器T450、T451、T452和输出继电器Y430第二次开始计时和通电;在第二次拨打循环中,支路31和41重复第一次拨打的过程;在支路51中,当支路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后,使常开触点M100闭合,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分支52的常开触点M101闭合使辅助继电器M101形成自锁;在支路61中常开触点M101闭合,计时器T457开始计时,当计时器T457定时TK7到达时,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T457断开,于是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失电,支路21、51中的常开触点M100由闭合变为断开于,是PLC结束上述循环过程,循环持续时间由T457的定时TK7决定,TK7是TK2的整数倍,这个倍数决定了拨打的循环次数;在PLC工作时,开关K’合上;PLC内循环次数满足要求时,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设定为零;当PLC内循环次数到达时,也就是定时器T457的定时TK7到达时,支路71中的常开触点T457闭合,使输出继电器Y437线圈通电,Y437输出端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D1加到D触发器CC4013输入端CP上;使D触发器输出端Q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Q端高电平经TD、开关K’和D2加到输入继电器X400输入端,从而终止报警循环;当报警信号存在时,PLC内循环次数不满足要求而需要增加循环次数时,则按要求设定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需长时间持续报警,则将开关K’断开,于是Y437输出端的高电平经D3加到输入继电器X401输入端,使常闭触点X401断开;中间继电器M101失去自锁;支路61常开触点M101断开,计时器T457失电恢复初始状态;输出继电器Y437失电,同时使输入继电器X401失电,于是常闭触点恢复闭合状态;中间继电器M101又恢复自锁,定时器T457重新计时,于是开始新的循环;
当再次使PLC投入报警准备状态时,只要使系统断电,即使定时器T457恢复到初始状态,常闭触点T457恢复闭合状态即可;也可手动复位,即为支路52中的输入继电器X401由复位开关K输入复位信号,使常闭触点X401断开,于是辅助继电器M101失去自锁,使支路61中的定时器T457断电,使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恢复闭合状态;
试验开关Test的作用与上面分析的出现报警信号时的情况相同,其作用是用于对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进行试验检查;2.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二
图15是二处拨打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可编程控制器实例二的连接与梯形图,其连接情况是:或非门 OR经电阻R连到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入继电器X400输入端;在R和输入继电器X400输入端间设有试验开关Test;可编程控制器的输出继电器Y430连到电话机的接入线Close上;输出继电器Y431连到电话机的Recall线上;输出继电器Y432连到电话机的存储号码键Store1上;输出继电器Y433连到电话机的存储号码键Store2上;输出继电器Y437输出部分与输入继电器X400和X401的连接完全与实例一的连接相同, OR的输入信号SI与图3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在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无输入有输出,即输入为低电平、输出为高电平,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处于断开状态,因此PLC的支路11的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没有电流通过,所以支路21中的常开触点M100处于断开状态,因此与常开触点M100有关的部分都处于断开状态;PLC处于无报警情况下;
当或非门 OR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信号时, OR由有输出变为无输出;即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PLC中支路11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闭合,该支路中的常闭触点T457处于闭合状态,所以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分支12中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t=0),形成自锁;支路21中,常开触点M100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计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和T455开始计时,他们的定时时间分别为TK0、TK1、TK2、TK6、TK3、TK4和TK5,TK0<TK1<TK2<TK6<TK3<TK4<TK5,具体按要求设定;在支路31中,常开触点M100闭合,常闭触点T452定时TK2未到而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耳机;在分支32中,常开触点T456定时TK6未到,处于断开状态,常闭触点T455定时未到处于闭合状态,支路32是断开的;在支路41中,常开触点T450在定时TK0未到之前处于断开状态,常闭触点T451在定时TK1未到之前处于闭合状态,在TK0到时T450闭合,而TK1未到时T451仍处于闭合状态,这时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通电持续时间为TK1-TK0,当计时器T451定时TK1到时,常闭触点T451由闭合变为断开这,个过程相当按下和释放电话机的Recall按钮;在支路42中,常开触点T453因定时未到而处于断开状态,此支路是断开的;在支路51中,常开触点T451在定时TK1到达时闭合常闭,触点T452因定时未到仍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通电,通电持续时间为TK2-TK1,这个过程相应于按下和释放电话机的存储电话号码键Store1,在定时器T452定时TK2到时结束这个过程;当定时器T452定时TK2到时,支路31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在分支32中,当常开触点T456在定时器T456定时TK6到时闭合,而常闭触点T455因定时器T455定时TK5未到仍处于闭合状态,所以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这个过程相当于第二次拿起听筒,持续时间为TK5-TK6;在定时器T455定时TK5到时结束该过程;在支路41中,定时器T451定时TK1已到,所以常闭触点T451由闭合变为断开,使支路41断开;在支路42中,当定时器T453定时TK3到时常开触点T453由断开变为闭合,常闭触点T454因定时器T454定时TK4未到而处于闭合状态,在TK4-TK3的时间间隔内,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这个过程相当于按下和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当定时器T454定时TK4到时,结束这个过程;在支路51中,因定时器T452定时TK2已到,使常闭触点T452由闭合变为断开,所以该支路是断开的;在支路61中,当定时器T454定时TK4已到时,常开触点T454由断开变为闭合,在定时器T455定时TK5未到时,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在TK5-TK4的时间内,支路61是通的,所以输出继电器Y433线圈通电,这个过程相当于按下和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当定时器T455定时TK5到时结束这个过程;当定时器T455定时TK5到时,支路21中的常闭触点T455由闭合变为断开,使支路21断开,于是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和T455失电;由于定时器T455失电,使支路21中的常闭触点T455重新闭合,从而使支路21中的各分支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和T455重新开始按各自的定时时间TK0、TK1、TK2、TK6、TK3、TK4和TK5定时,于是开始了第二次两处电话拨打过程;在支路71中,常开触点M100在支路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时开始闭合,使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分支路72中的输入继电器X401处于闭合状态、常开触点M101闭合,使辅助继电器M101形成自锁;在支路81中常开触点M101闭合,定时器T457开始定时,定时时间为TK7;当定时器T457定时时间TK7到时,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T457由闭合变为断开,使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断电,于是常开触点M100由闭合变为断开,使循环拨打过程终止;定时器T457的定时时间TK7是每次拨打电话时间的整数倍;PLC内循环次数不能满足要求时,在报警信号存在时可设定TD的延迟时间来增加循环次数;在报警信号存在时,也可持续循环报警;相应部分的功能完全与实例一的描述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使报警系统再次投入报警准备状态时,只需为支路72中的输入继电器输入一复位信号,使常闭触点X401断开,辅助继电器M101失去自锁,支路81中的定时器T457失电停止工作,使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T457恢复闭合;同时使D触发器复位;3.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三
图16为实例三“可编程控制器的三处报警拨打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和PLC梯形图;从图16看出,三处拨打多次循环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由下述各部分组成信号传感部分SI到或非门 OR的输入;或非门 OR经电阻R连到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入继电器常闭触点X400上;在R和输入继电器X400输入端间设有试验开关Test;PLC输出继电器Y430连到电话机的接通线Close上;PLC输出继电器Y431连到电话机的Recall接线上;PLC输出继电器Y432连到电话机的存储电话号码键Store1上;PLC输出继电器Y433连到电话机存储电话号码键Store2上;PLC输出继电器Y434连到电话机存储电话号码键Store3上;PLC输出继电器Y437与输入继电器X400和X401的连接完全与实例一中的连接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在无报警信号的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处高电平,PLC输入继电器X400常闭触点X400处于断开状态,PLC支路11处于断开状态,以下各支路因常开触点M100处于断开状态而处于断开状态;各输出继电器Y430、Y431、Y432、Y433线圈不通电,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处于不报警的准备状态;
当或非门 OR输入信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存在时, OR则由有输出变为无输出,即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由断开变为闭合,支路11中常闭触点C460处于闭合状态,所以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分支12和支路21以及支路81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t=0);辅助继电器M100形成自锁;支路21中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和T552分别以各自的延迟时间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和TK10定时,且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TK10;支路81中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分支82和93的常开触点M101闭合,辅助继电器M101形成自锁;91支路中常闭触点M101断开;93支路中的脉冲时钟继电器M72投入工作,计时器C460开始工作,其延迟时间为TKC;在支路31中,常开触点M100处于闭合状态,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听筒,拿起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2;支路32和33处于断开状态;支路41中,在计时器T450到达定时TK0时,常开触点T450闭合,常闭触点T451处于闭合状态,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在计时器T451定时TK1到达时,支路41中的常闭触点T451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按下的持续时间为TK1-TK0;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2和43是断开的,断开的持续时间分别为常开触点T453和T550闭合为止;在支路51中,常开触点在计时器T451定时TK1到达时闭合,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在计时器T452定时TK2到达时,常闭触点T452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号码存储键Store1,存储键Store1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2-TK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61和71处于断开状态;
在定时器T456定时TK3到达时,支路32中的常开触点T456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的耳机,这次拿起电话机耳机的持续时间为TK6-TK3,在计时器T455定时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断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和33处于断开状态;在支路42中,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453定时TK4到达时,常开触点T453闭合,而常闭触点T45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常闭触点T454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5-TK4;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和43是断开的;在支路61中,常开触点T454在支路21中的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3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存储键Store2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6-TK5,在计时器T455定时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断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和71处于断开状态;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第二次拨打;
在支路33中,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6定时TK7到达时,常开触点T556闭合,该支路中的常闭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的耳机,拿起耳机的持续时间为TK10-TK7,在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常闭触点T552断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和32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43中,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0定时TK8到达时常开触点T550闭合,常闭触点T551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三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9-TK8,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1计时TK9到达时,常闭触点T551断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和32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71中,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1计时到达时,常开触点T551闭合,常闭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4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存储键Store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0-TK9,当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时间TK10到达时,常闭触点T552断开为止;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和61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2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支路21中的常闭触点T552断开,使支路21中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和T552都失电,停止定时;由于定时器T552失电,停止定时,使常闭触点T552又恢复闭合状态;使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和T552第二次重新计时,于是开始第二轮拨打;
在支路93中,常开触点M101在报警信号出现时已闭合,计数器C460按时钟脉冲继电器M72的通、断进行计数与定时,当定时TKC到达时,支路11中的常闭触点C460断开,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断电,支路12中的常开触点M100断开,辅助继电器M100失去自锁;支路21中的常开触点M100断开后,使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和T552失电停止工作;于是报警系统终止拨打循环;计数器C460定时时间TKC是定时器T552的倍数;PLC内循环次数不满足要求时,在报警信号存在时,可增加循环次数;在报警信号存在时也可持续报警;相应部分的功能完全与实例一的描述相同,只是计数定时器C460取代了定时器T457;使报警系统再次投入报警准备时,只需为支路92中的输入继电器X401输入复位信号使支路82中的常闭触点X401断开,辅助继电器M101失去自锁,使计数器C460和D触发器复位即可;也可使系统先断电再恢复供电的办法恢复报警功能;4.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四
图17为实例四“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四处拨打报警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和PLC梯形图;从图17看出,四处拨打多次循环可编程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四的连接是:信号传感部分SI的输出端连到或非门 OR的输入端上;或非门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连到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上;PLC的输入继电器X401经开关K与复位信号相连;PLC的输出继电器Y430连到电话机的接入线Close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1连到电话机的Recall接线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2连到电话机的存储电话号码键Store1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3连到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上;PLC的输出继电器Y434连到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上;PLC输出继电器Y435连到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上;PLC输出继电器Y437与输入继电器X400和X401的连接完全与实例一的连接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在无报警的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无信号输入,因此有输出,即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PLC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处于断开状态,PLC中的支路111处于断开状态,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无电流通过,支路112、211、311、911中的常开触点M100处于断开状态,与触点M100有关的支路都处于断开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Y431、Y432、Y433、Y434和Y435的线圈无电流通过;
在报警信号出现的报警情况下,或非门 OR的输入信号一个或一个以上出现时, OR由有输出变为无输出,即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PLC的输入支路111中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因继电器X400失电而闭合,常闭触点C460处于闭合状态,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使支路112中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t=0),辅助继电器M100形成自锁;支路211中常开触点M100闭合,常闭触点T555处于闭合状态,在常开触点M100闭合时,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T552、T557、T553、T554和T555分别以各自的定时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TK10、TK11、TK12、TK13、TK14、开始定时,且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TK10<TK11<TK12<TK13<TK14<TKC;
在支路311中,常开触点M100、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此时在支路312、313和14中因定时器T456、T556、T557定时未到,常开触点T456、T556和T557处于断开状态而断开着;拿起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2;
在支路411中,当定时器T450定时TK0到达时常开触点T450闭合,常闭触点T451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定时器T451定时TK1到达时,常闭触点T451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接通的持续时间为TK1-TK0;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2、413和414因定时器T453、T550、T553定时未到,使常开触点T453、T550、T553处于断开状态而断开着;
在支路511中,常开触点T451因定时器T451的定时TK1到达而闭合,常闭触点T452因定时器T452定时TK2未到而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当定时器T452定时到达时,常闭触点T452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电话号码存储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2-TK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611、711和811因定时器T454、T551、T554定时TK5、TK9、TK13未到使常开触点T454、T551和T554处于断开状态而断开着;当定时器T452定时TK2到达时,输出继电器Y432和Y430线圈断电后则完成一次拨打;
当定时器T456定时TK3到达时,支路312中的常开触点T456闭合后,开始第二次拨打;在支路312中,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耳机,当定时器T455定时时间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由闭合变为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Y430线圈通电,也就是拿起话筒的持续时间为TK6-TK3;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3和314是断开的;
当定时器T453定时TK4到达时,支路412中的常开触点T453闭合,常闭触点T45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Recall键;当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常闭触点T454断开、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5-TK4;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3和414是断开的;
当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支路611中的常开触点T454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3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当定时器T455定时时间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的持续时间为TK6-TK5;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711和811是断开的;
在支路313中,当支路218中的定时器T556定时TK7到达时,常闭触点T556闭合,常开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耳机;当支路21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支路313中的常闭触点T552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耳机;拿起电话机耳机的持续时间为TK10-TK7;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2和314是断开的;
在支路413中,当支路219中的定时器T550定时TK8到达时,常开触点T550闭合,常闭触点T551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Recall键;当支路220中的定时器T551定时TK9到达时,支路413中的常闭触点T551由闭合变为断开,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9-TK8;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2和414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711中,当支路220中的定时器T551定时TK9到达时,常开触点T551闭合,常闭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4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当支路22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711支路中的常闭触点T552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Store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0-TK9;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611和811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314中,当支路222中的定时器T557定时TK11到达时,常开触点T557闭合,常闭触点T5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四次拿起电话机听筒;当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555定时TK14到达时,支路314的常闭触点T555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耳机;拿起电话机耳机的持续时间为TK14-TK1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2和313是断开的;
在支路414中,当支路223中的定时器T553定时TK12到达时,常开触点T553闭合,常闭触点T55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Recall键;当支路224中的定时器T554定时TK13到达时,支路414中的常闭触点T554断开,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3-TK12;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2和413是断开的;
在支路811中,当支路224中的定时器T554的定时TK13到达时,常开触点T554闭合,常闭触点T5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5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当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555的定时TK14到达时,支路811中的常闭触点T555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Store4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4-TK13;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611和711处于断开状态;
当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555的定时TK14到达时,使支路211中的常闭触点T555断开,于是支路211至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T552、T557、T553、T554和T555失电,使与上述定时器有关的触点都恢复到初始状态;因此支路211中的常闭触点T555恢复闭合状态;于是支路211至支路225中的定时器又恢复定时状态;系统进入第二次拨打循环;
在支路911中,当或非门OR失去输出,即输出变为低电平,也就是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开始,常开触点M100闭合,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支路912中,常闭触点X401处于闭合状态,常开触点M101闭合,使辅助继电器M101形成自锁;
在支路1011中,当9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时,常闭触点M101断开;而在支路1013中,常开触点M101闭合,计数器C460开始计数、定时;当计数器C460定时TKC到达时,支路111中的常闭触点C460断开,使报警系统停止工作;计数器C460的定时时间TKC是定时器T555定时TK14的倍数;支路1011中的常闭触点M101在处于常闭状态时,使计数器C460置位;支路1012中的输入继电器X401的常开触点X401及912支路中的常闭触点X401是用来手动使计数器C460置位和使支路9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1结束自锁;支路1013中的时钟脉冲继电器M72,每0.1s通/断一次,使计数器跳动一次,计时0.1s;0.1sXKc(计数次数)则为计数器定时TKC;PLC内循环次数不满足要求时,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可设定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来增加循环次数;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将开关K’断开可以实现持续报警;梯形图内1014的功能完全与实例一中的相应功能相同,只是计数定时器C460取代了T457;复位时,只需对输入继电器X401输入复位信号,同时使D触发器复位;5.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五
图18为实例五的“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五处报警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和PLC的梯形图;从图18看出,五处拨打多次循环可编程控制器PLC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五的连接是:或非门 OR输入端与报警信号传感部分SI连接,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与可编程控制器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输入端连接;PLC的输出继电器Y4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Close连接;PLC的输出继电器Y431与电话机的Recall键连接;PLC的输出继电器Y432、Y433、Y434、Y435、Y436分别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Store2、Store3、Store4和Store5相连;PLC输出继电器Y437与输入继电器X400和X401的连接完全与实例一的连接相同,这里不再重复描述;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无信号输入,有信号输出,即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PLC中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处于断开状态,因此PLC的支路111及以下各支路均处于断开状态,报警系统处于报警的准备状态;
当信号传感部分SI发出报警信号时,或非门 OR出现一个或一个以上输入为高电平时, OR由输出端处高电平变为低电平;PLC的输入继电器X400的常闭触点X400由断开变为闭合,PLC支路111中的常闭触点C460处于闭合状态,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支路112中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t=0),辅助继电器M100形成自锁;
在支路211中,由于常开触点M100闭合,常闭触点C464处于闭合状态,使得支路211至225中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T552、T557、T553、T554、T555分别按各自的定时要求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TK10、TK11、TK12、TK13、TK14进行定时,支路226、229、232和235中的常闭触点M100由闭合变为断开支;路228、231、234和237中的常开触点M100闭合,使计数定时器C461、C462、C463和C464分别以各自的定时TKC1、TKC2、TKC3和TKC4开始计数、定时;TK0<TK1<TK2<TK3<TK4<TK5<TK6<TK7<TK8<TK9<TK10<TK11<TK12<TK13<TK14<TKC1<TKC2<TKC3<TKC4;
在支路311中,常开触点M100闭合,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当支路213中的定时器T452定时TK2到达时,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耳机,拿起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2;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2、313、314和315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411中,当支路211中的定时器T450定时时间TK0到达时,常开触点T450闭合,常闭触点T451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12中的定时器T451定时时间TK1到达时,支路411中的常闭触点T451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TK0;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2、413、414和415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511中,当支路212中的定时器T451的定时TK1到达时,常开触点T451闭合,常闭触点T4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2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当支路213中的定时器T452的定时时间TK2到达时,常闭触点T452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2-TK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611、711、811和911处于断开状态;
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一次拨打;
在312支路中,当支路214中的定时器T456定时TK3到达时,常开触点T456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听筒,当支路217定时器T455定时时间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拿起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6-TK3;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3、314和315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412中,当支路215中的定时器T453定时TK4到达时,常开触点T453闭合,常闭触点T45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16中的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常闭触点T454断开、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5-TK4;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3、414和415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611中,当支路216中的定时器T454定时TK5到达时,常开触点T454闭合,常闭触点T4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3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当支路217中的定时器T455定时时间TK6到达时,常闭触点T455断开,输出继电器Y433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6-TK5;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711、811和911是断开的;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第二次拨打;在支路313中,当支路218中的定时器T556定时TK7到达时,常开触点T556闭合,常闭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耳机;当支路21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常闭触点T552断开,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断电;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拿起电话机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10-TK7;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2、314和315是断开的;
在支路413中,当支路219中的定时器T550的定时TK8到达时,常开触点T550闭合,常闭触点T551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三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20中的定时器T551的定时TK9到达时,常闭触点T551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9-TK8;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2、414和415处于断开状态;
在支路711中,当支路220中的定时器T551定时TK9到达时,常开触点T551闭合,常闭触点T552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4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当支路221中的定时器T552定时TK10到达时,常闭触点T552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Store3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0-TK9;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611、811和911是断开的;
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第三次拨打;
在支路314中,当支路222中的定时器T557定时TK11到达时,常开触点T557闭合,常闭触点T5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四次拿起电话机听筒;当支路224中的定时器T555定时TK14到达时,常闭触点T555断开,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拿起电话机听筒的持续时间为TK14-TK1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2、313和314是断开的;
在支路414中,当支路223中的定时器T553的定时TK12到达时,常开触点T553闭合,常闭触点T55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四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24中的定时器T554定时TK13到达时,常闭触点T554断开,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3-TK12;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2、413和414是断开的;
在支路811中,当支路224中的定时器T554的定时TK13到达时,常开触点T554闭合,常闭触点T555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5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当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555的定时TK14到达时,常闭触点T555断开,输出继电器Y435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Store4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14-TK13;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611、711和911是断开的;
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第四次拨打;
在支路315中,当支路228中计数定时器C461的定时TKC1到达时,常开触点C461闭合,常闭触点C46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0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五次拿起电话机耳机;当支路237中的计数定时器C464的定时TKC4到达时,常闭触点C464断开,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耳机;拿起电话机耳机的持续时间为TKC4-TKC1;在这个过程中支路311、312、313和314是断开的;
在支路415中,当支路231中的计数定时器C462的定时TKC2到达时,常开触点C462闭合,常闭触点C463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通电,相应于第五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当支路234中计数定时器C463的定时TKC3到达时,常闭触点C463断开,输出继电器Y431线圈断电,相应于释放Recall键,Recall键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C3-TDC2;在这个过程中,支路411、412、413和414是断开的;
在支路911中,当支路234中的计数定时器C463的定时TKC3到达时,常开触点C463闭合,常闭触点C464处于闭合状态;输出继电器Y436线圈通电,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5;当支路237中的计数定时器C464的定时TKC4到达时,常闭触点C464断开,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5;Store5闭合的持续时间为TKC4-TKC3;在这个过程中支路511、611、711和811是断开的;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第五次拨打;
在完成第五次拨打时,也就是支路237中的计数定时器C464的定时TKC4到达时,支路211、228、231、234、237中的常闭触点C464断开,支路227、230、233、236中的常开触点闭合,使支路211至支路225中的定时器T450、T451、T452、T456、T453、T454、T455、T556、T550、T551、T552、T557、T553、T554和T555失电,停止计时,恢复到初始状态;支路227、230、233、236中的常开触点C464闭合,使计数定时器C461、C462、C463和C464恢复到原位;由于计数定时器C464复位,使支路211、228、231、234、237中的常闭触点C464闭合,使支路227、230、233、236中的常开触点C464断开;于是支路211至支路225中的定时器、支路228中的计数定时器C461、支路231中的计数定时器C462、支路234中的计数定时器C463和支路237中的计数定时器C464重新开始定时,于是开始了第二轮的拨打报警循环;
在支路1011中,当报警信号出现时,也就是支路1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通电时,常开触点M100闭合;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1012支路中常闭触点X401处于闭合状态,常开触点M101闭合,辅助继电器M101形成自锁;
在支路1111中,当1011中的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时,常闭触点M101断开,1112支路中的常开触点X401处于断开状态;支路1113中的常开触点M101在1011支路中的辅助继电器M101线圈通电后闭合,时钟脉冲继电器M72开始工作,计数定时器C460开始计时;当计数定时器C460的定时时间TKC0到达时,支路111中的常闭触点C460断开,使辅助继电器M100线圈断电,于是使支路112中的常开触点M100断开,辅助继电器M100失去自锁;支路211中的常开触点M100断开,使支路211至225中的定时器失电,恢复到初始状态;支路226、229、232、235中的常闭触点M100恢复闭合状态,使计数定时器C461、C462、C463、C464复位,于是报警系统停止报警工作;支路1113中的计数定时器C460的定时TKC0应选为支路237中的计数定时器C464的倍数;要使报警系统重新投入报警准备状态,只需对支路1012和1112中的输入继电器X401输入复位信号即可;当输入复位信号时,支路1012中的常闭触点X401断开,1011支路中的辅助继电器M101失去自锁,支路1111中的常闭触点M101由断开变为闭合,使计数定时器C460复位,1112支路中的输入继电器的常开触点X401也起C460的复位作用;由于C460复位,使支路111中的常闭触点闭合,于是系统恢复为报警的准备状态;在对输入继电器X401复位的同时,对D触发器CC4013进行复位;在报警信号存在时,将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设置大于零,可增加报警次数;在报警信号存在时,将开关K’断开,可实现持续报警;支路1114中的计数定时器的功能完全与实例一中的T457的功能相同;这里不再详细描述;复位完全与实例一相同;
图19是MCS-51单片机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示意图;从图中看出,MCS-51单片机控制器取代了继电控制器和可编程控制器;输入口接受传感器发出的报警信号SI;输出口则将输入信号SI经单片机(如8051,8751,8031等)处理后输给电话机的相应部分;1. MCS-51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的一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一
图20为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一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图21为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一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从图20看出,一处多次循环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是:电源和信号传感部分(SI)与“一、继电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实例一”所述相同(图中省略了),信号传感部分SI与或非门 OR输入端相连;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1同非门NOT1的输入端相连;在NOT1输入端设有试验开关Test;NOT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8051/8751的输入端P1.0相连;8051/8751的输出端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8051/8751的输出端P3.1与电话机Recall接线y1相连,8051/8751的输出端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的接线y2相连;8051/8751的输出端P3.3与二极管D1输入端相连;二极管D1的输出端连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D触发器的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与二极管D2的输入端相连;D触发器的Q端与D端相连;D2的输出端与NOT1的输入端相连;在D2和NOT1之间设有开关K;
从图21看出,一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2764)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是:信号传感部分(SI)连到 OR的相应输入端;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1连到NOT1的输入端;NOT1输入端设有试验开关Test,NOT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8031的输入端P1.0相连;8031的输出端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输出端P3.1与电话机的Recall接线y1相连;输出端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的y2相连;输出端P3.3经二极管D1与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相连;D触发器CC 4013的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和二极管D2同非门NOT1的输入端相连;8031的EA接低电平;8031的P2口的P2.0-P2.4(引脚为21-25)与2764的A8-A12端相连;其余空着;8031的P0口与8D锁存器的1D-8D相连,并且与2764的A8-A12相连;8D锁存器74LS373的1Q-8Q分别与2764的A7-A0相连;8031的ALE/ PROG与8D锁存器74LS373的G端相连;8031的 PSEN与2764的 OE端相连;
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其余部分的连接与图20所示的MCS-51单片机8051/8751的连接相同;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或非门 OR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处高电平,非门NOT1输入端处高电平,输出端处低电平;单片机控制器8051/8751/8031处于不报警的状态,输出端P3.0、P3.1、P3.2、P3.3处低电平,电话机的各功能都不启动;二极管D1的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也处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处低电平,输出端Q也处低电平;与Q点相连的二极管D2处于输入低电平、输出高电平的状态;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的状态由单片机P3.3的状态决定;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状态由CP的状态控制;当CP端为高电平时,Q端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通过CC 4013的R复位为止;
当报警信号出现时, OR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OT1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单片机8051/8751/8031的P1.0点接到NOT1的高电平后,按照程序进行工作:使输出端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y0;按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2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在设定的时间,P3.2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接着按设定循环次数重复上述过程;当循环过程结束后,输出端P3.3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D1、D触发器CC 4013、TD和D2加到NOT1的输入端,使NOT1输入端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于是使单片机8051/8751/8031恢复到初始状态;要恢复报警准备状态,使D触发器置位/复位即可;
一处多次循环的单片机8051/8751/803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如图22所示;在流程图中,已将时间和循环次数作为特例而具体化,其中单片机内循环次数定为九次;
进行一处报警九次循环时,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整定为零;
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条件下,要求一处报警循环次数多于九次时,则将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定为大于零,长短按要求定;
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当要求持续报警时,则将D2与NOT1之间的开关K断开;
试验开关Test是在正常情况下检查单片机控制器的报警功能的;2.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二
图23为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二处多次循环报警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图24为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二处多次循环报警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从图23和24看出,二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2764)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是:信号报警传感部分SI连到或非门 OR的相应输入端, OR的输出端经电阻R1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在NOT1的输入端设有试验开关Test;NOT1的输出端与单片机8051/8751/8031的输入端P1.0相连;单片机8051/8751/8031的输出端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输出端P3.1与电话机的Recall接线y1相连;输出端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的接线y2相连;输出端P3.3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的y3相连;输出端P3.4经二极管D1与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相连;D触发器CC 4013的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和二极管D2与NOT1的输入端相连;单片机8031无内部ROM,外接8D锁存器74LS373作为地址锁存器,单片机8031的EA接低电平;8031的高5位地址由P2口的P2.0-P2.4送至2764;其余的空着;8031的低8位由P0口送至8D锁存器;P0口作分时复用的双向总线,输出8031的内容至8D锁存器,输入2764的指令;因此,8031的输出口P2.0-P2.4连到2764的A8-A12上,P0口的P0.0-P0.7连到8D锁存器的D1-D8上,并且连到2764的O0-O7上;8D锁存器74LS373的1Q-8Q分别连到2764的A7-A0上;8031的ALE/ PROG与8D锁存器74LS373的G端相连;8031的 PSEN与2764的 OE端相连;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 OR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NOT1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单片机控制器8051/8751/8031(加外扩单元2764)处于不工作的状态;8051/8751/8031的输出端P3.0、P3.1、P3.2、P3.3、P3.4无输出信号,即处于低电平,电话机的各功能都不启动,D1的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也为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为低电平、输出端Q为低电平的状态;D触发器CC 4013输入端CP的状态由单片机8051/8751/8031的P3.4的状态决定;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状态由CP的状态控制;当CP端为高电平时,Q端变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通过R复位为止;
当报警信号出现时, OR输入端一个或一个以上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NOT1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单片机8051/8751/8031的P1.0输入端接到NOT1高电平信号后,按照程序进行运行;使输出端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y0;按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2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在设定的时间,P3.2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第二次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听筒y0;按设定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按设定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y1;按设定时间,P3.3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设定时间,P3.3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设定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于是完成第二处拨打;按设定时间,P3.0变为高电平,开始第二次循环;第二次循环的过程与第一次循环一样;当完成第六次循环时,输出端P3.4变为高电平,此高电平经D1,D触发器CC 4013,TD,D2加到NOT1的输入端,使NOT1输入端处于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于是使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恢复到初始状态;P3.4由程序置高电平后又由程序使其恢复到低电平;
要使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恢复报警准备状态,只需使D触发器置位/复位即可;
作为二处多次循环的单片机8051/8751/803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按上述过程给出了下述程序流程图(图25);在流程图中,时间和单片机内循环次数已经具体化了;
在两处六循环报警时,延时单元TD的延时设定值为零;
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需增加报警循环次数时,则将延时单元TD的延时时间定为六次循环所用时间的倍数;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将开关K断开、可实现持续报警;3.MCS-51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三
图26为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三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图27为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三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从图26看出,三处多次循环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二处多次循环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只在输出部分有差别,其余部分完全一样;现将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的连接描述如下:单片机输出口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1与电话机的Recall键y1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y2即Store1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3与电话号码存储键y3即Store2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4与电话机电话号码存储键y4即Store3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5经二极管D1连到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D触发器CC 4013的输出端Q经延时单元TD和二极管D2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在D2和NOT1之间设有试验开关Test和开关K;
从图27看出,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二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机自动报警系统除了输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完全相同;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部分的连接与图26所示的8051/8751单片机控制器控制的三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完全一样,不再重复描述;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 OR输入端处低电平,输出端处高电平;NOT1输入端处高电平,输出端处低电平;单片机8051/8751/8031处于不报警的状态,输出端P3.0、P3.1、P3.2、P3.3、P3.4和P3.5处低电平;电话机的各功能都不启动;D1的输入端为低电平,D1输出端为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为低电平;输出端Q也为低电平;与Q端相连的D2处于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的状态;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状态由CP状态控制;当CP端为高电平时,Q端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通过D触发器的R复位为止;
当报警信号出现时, OR输入端一个或一个以上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NOT1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当单片机8051/8751/8031的输入端P1.0接到NOT1的高电平信号后,按照程序进行工作:使输出端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y0(Close),按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在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2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在设定的时间,P3.2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听筒;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在设定的时间,P3.3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在设定的时间,P3.3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4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设定的时间,P3.4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一个循环;当完成六个循环时,P3.5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信号经D1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并经输出端Q加到TD和D2的输入端,经D2加到NOT1的输入端,使NOT1输入端变为高电平并保持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并保持低电平;于是单片机8051/8751/8031恢复到初始状态;要使单片机8051/8751/8031恢复报警准备状态,只需使D触发器置位/复位即可;
图28给出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在流程图中,已将时间和单片机内循环次数作为特例而具体化了;
在程序中设定循环次数为六次;六次循环满足要求时,将延时单元TD的延时定为零;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循环次数时,将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定为六次循环时间的倍数;
当报警信号一直存在,又需要持续报警时,则将D2与NOT1之间的开关K断开;
试验开关Test是在正常情况下试验MCS-51单片机的报警功能的。4.MCS-51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四
图29为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四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图30为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四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从图29看出,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图26所示的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只在输出部分有差别,其余部分完全一样;现将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输出端的连接描述如下:单片机输出口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单片机的输出口P3.1与电话机的Recall键y1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y2即Store1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3与电话机电话号码存储键y3即Store2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4与电话机电话号码存储键y4即Store3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5与电话机电话号码存储键y5即Store4相连;单片机输出口P3.6经二极管D1连到D触发器CC4013的输入端CP上;D触发器CC4013的输出端Q经二极管D2和延时单元TD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
从图30看出,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图27所示的三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除了输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部分的连接完全与图29所示的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四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相同,不再重复描述;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 OR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NOT1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处于不报警的状态;输出端P3.0、P3.1、P3.2、P3.3、P3.4、P3.5和P3.6为低电平;电话机的各功能都不启动;D1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也为低电平;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为低电平,输出端Q也为低电平;与Q端相连的D2处于输入端为低电平的状态、输出端处高电平的状态;D触发器CC4013输入端CP的状态由单片机输出端P3.6的状态决定;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状态由CP端的状态控制;当CP端为高电平时,Q端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通过D触发器的R复位为止;D2输出端的开关K是循环方式选择开关:当四处六循环满足要求时,则将开关K合上,TD延迟时间定为零;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条件下,要求报警次数超过六次时,则按要求设定TD的延迟时间;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条件下,要求持续报警时,则将开关K断开;
当报警信号出现时, OR输入端一个或一个以上变为高电平、输出端变为低电平;NOT1输入端变为低电平、输出端变为高电平;当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的输入端P1.0接到NOT1的高电平信号后,则按程序进行工作:使输出端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y0;按设定的时间,程序使输出端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在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在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2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在设定的时间,P3.2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在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3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设定的时间,P3.3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4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设定的时间,P3.4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四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四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设定的时间,P3.5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即y5;按设定的时间,P3.5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即y5;按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的听筒,即y0;
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一个循环;当完成六个循环时,P3.6变为高电平,并经D1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D触发器CC 4013的输出端Q的高电平经TD和D2加到NOT1上,使NOT1输出端为低电平;于是单片机8051/8751/8031恢复到初始状态,电话报警系统停止循环过程;要使单片机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重新恢复报警准备状态,只需将D触发器置位/复位即可;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情况下,需要增加循环次数时,只需将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按要求设定即可;在报警信号存在的条件下,需连续报警时,将开关K断开即可;
图31给出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在流程图中,已将时间和单片机内循环次数作为特例而具体化了;5.MCS-51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实例五
图32为MCS-51单片机8051/8751控制器控制的五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图33为MCS-51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器控制的五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图;
从图32看出,五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图29所示的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连接只在输出部分有差别,其余部分完全一样;现将五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端的连接描述如下:单片机输出端口P3.0与电话机的接通线y0(Close)相连;单片机输出端口P3.1与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2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3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4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5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即y5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6与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5即y6相连;单片机的输出端口P3.7经二极管D1连到D触发器CC 4013的输入端CP上;D触发器CC 4013的输出端Q经二极管D2、延时单元TD和开关K连到非门NOT1的输入端上;
从图33看出,五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与图30所示的四处多次循环单片机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除了输出部分外,其余部分完全相同;图33所示的单片机8031控制的五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部分的连接与图32所示的单片机8051/8751控制的五处多次循环电话自动报警系统输出部分的连接一样,这里不再重述;
在无报警信号出现的正常情况下, OR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为高电平;NOT1输入端为高电平、输出端为低电平,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处于不报警的状态;输出端P3.0、P3.1、P3.2、P3.3、P3.4、P3.5、P3.6和P3.7处低电平;电话机的各功能都不启动;D1输入和输出端均处低电平状态;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处于低电平,输出端Q也处于低电平;与Q端相连的D2处于输入端为低电平的状态、输出端为高电平的状态;D触发器CC4013输入端CP的状态由单片机输出端P3.7的状态决定;D触发器CC 4013输出端Q的状态由CP端的状态控制;当CP端为高电平时,Q端为高电平,并一直保持高电平,直到通过R复位为止;D2前面的开关K是循环方式选择开关:当单片机内五处六循环满足要求时则将开关K合上,延时单元TD延时设定为零;在报警信号存在又需增加循环次数时,则按要求调整延时单元TD的延迟时间;在报警信号存在的前提下,当需要长时间连续报警时,则将开关K打开;
当报警信号出现时, OR输出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OT1输入端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NOT1输出端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当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的输入端P1.0接到NOT1的信号(即高电平)后,则按输入的程序进行工作:使输出端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拿起电话机的听筒y0(Close);按程序设定的时间,程序使输出端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输出端P3.2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2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1,即y2;按程序设定的时间,输出端口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二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3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3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2,即y3;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三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4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4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3,即y4;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四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四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5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即y5;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5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4,即y5;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五次拿起电话机的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高电平,相应于第五次按下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1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Recall键,即y1;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6变为高电平,相应于按下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5,即y6;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6变为低电平,相应于释放电话机的电话号码存储键Store5,即y6;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0变为低电平,相应于放下电话机听筒,即y0;按程序设定的时间,P3.7变为高电平,即y7变为高电平,该高电平经D1加到D触发器CC 4013的CP端,由CC 4013的输出端Q和经D2、延时单元TD加到NOT1的输入端上;上述过程结束则完成一个循环;当完成程序设定的六个循环时,只要报警信号仍然存在,则将触发新一轮的五处六循环报警过程;但P3.7输出的高电平经D1、D触发器、TD和D2加到NOT1的输入端上;这个高电平将终止下一轮的报警循环,对正在进行的报警循环不起作用;该高电平使NOT1的输出端变为低电平;使单片机8051/8751/8031结束正在进行的循环后恢复到初始状态;电话报警系统停止报警过程;要使单片机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重新恢复报警准备状态,只需将D触发器置位/复位即可;
图34给出五处报警多次循环单片机8051/8751/8031(加外扩)控制的电话自动报警系统的程序流程图;在流程图中,已将时间和单片机内循环次数作为特例而具体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