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模块化附加装置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带有模块化附加装置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pdf(5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38727A43申请公布日20131002CN103338727ACN103338727A21申请号201280006476522申请日2012012613/015,16520110127USA61F2/44200601A61B17/70200601A61F2/2820060171申请人华沙整形外科股份有限公司地址美国印第安纳州72发明人WD阿姆斯壮J邓肯AJ麦尔肯特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1100代理人刘佳54发明名称带有模块化附加装置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57摘要一种用于脊柱的植入物组件至少包括椎体间元件和可移除地附接到附加元件以形成植入物组件的附。
2、加元件。附加元件的至少一部分可与椎体间元件一起定位在椎骨之间的空间中,以便支撑椎骨。30优先权数据85PCT申请进入国家阶段日2013072586PCT申请的申请数据PCT/US2012/0227502012012687PCT申请的公布数据WO2012/103351EN2012080251INTCL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39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2页说明书9页附图39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38727ACN103338727A1/2页21一种用于脊柱稳定的植入物组件,包括椎体间元件,所述椎体间元件包括可定位在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空间中的本体,所述。
3、椎体间元件从前端壁延伸至相对的后端,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本体包括在所述前端壁和所述后端之间延伸的上骨接合表面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当所述椎体间元件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时,所述上骨接合表面和下骨接合表面能与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的相应的终板接合;以及附加元件,所述附加元件可附接到所述植入物元件的所述本体的所述后端,所述附加元件包括面向外的表面和朝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后端取向的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所述附加元件还包括在所述附加元件附接到所述椎体间元件时用于接合所述第一椎骨的上骨接合表面和用于接合所述第二椎骨的下骨接合表面,其中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后端和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内表面中的一个包括具有向上。
4、或向下开口的凹槽的接纳部分,并且所述椎体间元件和所述附加元件中的另一个包括配合元件,所述配合元件可定位穿过所述凹槽开口,以便通过使所述附加元件相对于所述椎体间元件转动,以使所述配合元件沿所述凹槽移动,直到所述附加元件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为止,所述附加元件可附接到所述椎体间元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元件包括在相对侧之间延伸的细长本体,当所述附加元件附接到所述椎体间元件时,所述相对侧与所述椎体间元件的相对的侧向表面对齐,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相对侧和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侧向表面均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在所述附加元件与所述椎体间元件配合且对齐时彼此对齐,以便接纳从插入器械延伸。
5、的指状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上骨接合表面和所述下骨接合表面均包括从其延伸的多个凸起以用于接合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终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元件包括具有扩大的外端和围绕所述扩大的外端延伸的凹陷部分的圆柱形形状,并且所述凹槽包括扩大的内部部分以用于接纳所述配合元件的所述扩大的外端,并且所述凹槽还包括宽度减小部分以用于接纳所述配合元件的所述凹陷部分。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后端和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内表面中的所述一个包括位于其相对侧处的第一和第二接纳部分,并且所述接纳部分中的。
6、一个的所述凹槽向上开口,而所述接纳部分中的另一个的凹槽则向下开口;并且所述椎体间元件和所述附加元件中的所述另一个包括位于其相对侧处的一对配合元件,所述一对配合元件可定位穿过所述凹槽开口中的相应的一个,以使得所述附加元件可相对于所述椎体间元件转动,以使所述配合元件沿所述凹槽移动,直到附加元件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为止。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间元件包括从所述前端壁延伸至所述后端的第一和第二侧壁,所述侧壁位于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所述本体的腔体的相对侧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纳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权利要求书CN103338727A2/2页3壁处的。
7、所述后端中,并且所述第二接纳部分位于所述第二侧壁处的所述后端中。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元件包括限定中心面的本体,当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时,所述本体可与所述矢状面对齐,并且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被构造成当所述附加元件接合到所述椎体间元件且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时基本上完全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所述空间中;并且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当所述附加元件接合到所述椎体间元件且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时,所述第一孔口被构造用于接纳第一骨锚钉以接合所述第一椎骨,并且所述第二孔口被构造用于接纳第二骨锚钉以接合所述第二椎骨。9。
8、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穿过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的所述第一孔口和第二孔口在朝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方向上朝所述矢状面倾斜。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元件包括第一组齿状凸起,所述第一组齿状凸起从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一孔口向上延伸以用于接合所述第一椎骨的终板,并且所述附加元件包括第二组齿状凸起,所述第二组齿状凸起从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的一部分围绕所述第二孔口向下延伸以用于接合所述第二椎骨的终板。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元件包括限定中心面的本体,当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时,所述本体可与所述矢。
9、状面对齐,并且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被构造成当所述附加元件接合到所述椎体间元件且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时基本上完全定位在所述第一和第二椎骨之间的所述空间中,所述附加元件还包括从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向上延伸的第一板状凸起和从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本体向下延伸的第二板状凸起;以及所述附加元件的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均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孔口,并且所述孔口成角度,以便当所述附加元件接合到所述椎体间元件且与所述椎体间元件对齐时在朝所述椎体间元件的方向上向上和向下远离彼此延伸,所述第一倾斜孔口被构造用于接纳第一骨锚钉以接合所述第一椎骨,并且所述第二倾斜孔口被构造用于接纳第二骨锚钉以接合所述第二椎骨。12如权利要求。
10、1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的所述孔口在所述中心面上彼此对齐。13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凸起的所述孔口在所述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彼此偏移。14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所述孔口包括在所述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偏移的第一对孔口,并且所述第二凸起的所述孔口包括在所述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偏移的第二对孔口。15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植入物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间元件包括在所述本体的相对的侧表面上延伸的后端表面。权利要求书CN103338727A1/9页4带有模块化附加装置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0001背景0002本发明总地涉及。
11、带有模块化附加装置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并且涉及用于植入椎体间脊柱植入物的方法和器械。0003已开发出用于稳定脊骨且有利于在脊骨的各个水平处融合的若干种装置和系统。包括椎体的骨骼结构、脉管结构、神经结构、肌肉组织及沿脊柱的其它重要组织的脊柱解剖体使得难以将体内植入物定位在相邻椎体之间的椎间盘空间内或接合相邻椎骨之间的板。此外,当植入物被置于椎间盘空间内时,植入物用来进入椎间盘空间的通槽或通道为植入物从椎间盘空间的逆行移动提供了通道。脊柱解剖体中和植入物后端相对于相邻椎体的位置中的波动可使将板附接到植入物和/或相邻椎体难以实现。0004因此,需要在椎体间融合植入物和插入器械及技术中的额外的改进,以。
12、便为外科医生提供术中灵活性,以将植入物和植入技术调整至适合患者需求。0005概述0006根据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用于脊柱的椎体间脊柱植入物组件,其包括可定位在椎骨和附加元件之间的空间中的椎体间元件,附加元件固定到椎体间元件的后端以提供植入物组件。附加元件可被构造成完全或基本上驻留在椎骨之间的空间中。附加元件还可被构造成包括一个或多个孔口以接纳用于将植入物组件固定到椎骨中的一个或多个的骨锚钉。在一些实施例中,附加元件包括具有至少一个孔口的至少一个凸起,并且凸起被构造成驻留在或基本上在椎骨之间的空间中。在其它实施例中,附加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凸起,该至少一个凸起被构造成从椎骨之间的空间且沿着椎骨中的一。
13、个或多个的外表面延伸。在另外的实施例中,附加元件包括至少一个凸起,该至少一个凸起被构造成从椎骨之间的空间延伸进入形成于椎骨中的凹口,使得凸起相对于椎骨的外表面完全或基本上凹进以形成无型面或薄型布置。0007根据另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椎体间植入物组件和用于组装椎体间脊柱植入物的方法,该植入物包括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附加元件和椎体间元件包括界面配合部分和将附加元件固定到椎体间元件的后端的接纳部分。可提供插入器,其接合组装的椎体间元件和附加元件以有利于将植入物组件插入椎骨之间的空间中。插入器可包括带有导向器的本体,导向器提供与附加元件的孔口对齐的通道以有利于在椎骨中形成孔,该孔用来接。
14、纳骨锚钉和/或引导骨锚钉沿所需轨迹进入椎骨中。还描述了扩孔钻导向器,其包括导向器本体以在椎骨中的成形凹口中引导扩孔钻,当希望薄型或无型面布置时,成形凹口接纳从附加元件延伸的凸起。0008本发明的相关特征、方面、实施例、目的和优点将从下面的描述显而易见。附图简介0009图1是脊柱植入物组件的椎体间元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0010图2是可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0011图3是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连接部分的放大透视图。说明书CN103338727A2/9页50012图4是图2所示附加元件的配合部分的放大透视部分。0013图5A5C是示出了附加元件与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
15、的连接的透视图。0014图6A6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图2所示附加元件的各种视图。0015图7是可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0016图8A8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图6所示附加元件的各种视图。0017图9A9D是用于制备椎骨以接纳图8A8D所示附加元件和椎体间元件的方法和器械的各种视图。0018图10A10D是用于插入图8A8D所示椎体间元件和附加元件的插入器械和方法的各种视图,其中插入器包括用于引导骨锚钉通过附加元件的孔口的导向器。0019图11A11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一个实。
16、施例的各种视图。0020图12A12F是脊柱段的各种视图,示出了用于制备椎骨以在薄型或无型面布置中接纳图11A11D所示附加元件和椎体间元件的方法和器械。0021图13A13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0022图14A14C是用于插入图13A13D所示椎体间元件和附加元件的插入器械和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其中插入器包括用于引导骨锚钉通过附加元件的孔口的导向器。0023图15A15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0024图16A16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
17、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0025图17A17D是示出了在脊柱段中附接到图1所示椎体间元件的附加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各种视图。0026图18是可附接到本文所公开的附加元件的椎体间元件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0027具体实施例的描述0028为了有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原理,现在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并且将使用特定的语言来描述这些实施例。但应理解,这并非意图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如本发明所涉及的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将想到的那样,可以设想在图示装置中的任何此类变型和进一步的修改,以及如本文所示的本发明的原理的此类进一步应用。0029提供方法、技术、器械和植入物来将塌陷的、部分塌陷的、损坏的、患病的、或以其它方。
18、式受损的椎间盘空间恢复和/或保持在所需的椎间盘空间高度和相邻的终板取向。提供方法、技术、器械和植入物来恢复和/或保持由一个或多个移除的椎骨和相关联的椎间盘形成的空间。到植入部位的通路可以是单口的、双口的或多口的。器械和植入物也可用于到植入部位的前方入路中,但还可以设想其它入路,包括前外侧入路、后外侧入路、斜入路、后方入路和外侧入路。此外,外科的方法、技术、器械和植入物可应用于脊椎的所有椎骨段,说明书CN103338727A3/9页6包括腰椎、胸椎和颈椎的区域。0030图1示出了椎体间植入物元件20的透视图,椎体间植入物元件20可定位在相邻椎骨体之间的椎骨终板上,以取代一个椎间盘空间以融合单一运。
19、动节段MOTIONLEVEL或在椎体次全切手术中取代多个椎间盘空间及相关联的一个或多个椎骨以融合多个节段。图2示出了附加元件40的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40可在椎体间元件20的后端处或附近接合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60,例如如图5C和图6A6D所示。本文所述附加元件可完全或基本上完全地置于椎间盘空间中,和/或附加元件可包括沿椎间盘空间外部的一个或多个椎骨在椎间盘外延伸的部分。附加元件的椎间盘外延伸部分可凹入相邻椎骨的前表面以提供薄型或无型面构型,或者定位在相邻椎骨的面向外的表面上。附加元件可包括这样的特征该特征用于接合相邻椎骨的终板中的一个或多个,和/或接纳延伸穿过附加元件以将植入物组。
20、件固定到椎骨的骨锚钉。0031椎体间元件20包括笼状本体,该笼状本体带有在腔体26的相对侧上延伸的侧壁22、24和在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的前端壁28。椎体间元件20尺寸被设计成配合在椎体V1、V2之间的椎间盘空间内。侧壁22、24从前端壁28延伸到相对的后端23、25。前端壁28可包括凸形倒圆的鼻部以有利于插入椎间盘空间内和牵引椎体。前端壁28可以是如图所示在侧壁22、24之间线性的或被倒圆以形成任何合适的形状。椎体间元件20还可包括上骨接合表面30和下骨接合表面32,其带有呈齿、脊或其它接合结构形式的凸起以增强与相邻椎体终板的接合。在图示实施例中,凸起31、33延伸横跨。
21、侧壁22、24和前端壁28,并且在从前端壁28到后端23、25的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骨接合表面30、32可以是平面的、凸曲线的、渐缩的,或以其它方式被构造成沿椎体间元件2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接纳在终板的至少一部分之间且接触该终板的至少一部分。椎体间元件20还可包括穿过其上骨接合表面和下骨接合表面和/或其侧表面的一个或多个腔体或孔,以有利于通过椎体间元件20的骨骼生长。侧壁22、24均从前端壁28延伸至后端23、25中的相应的一个,并且也从上骨接合表面30延伸至下骨接合表面32。侧壁22、24可平行于彼此或相对于彼此渐缩以朝前端壁28收敛或发散。壁22、24、28的侧向表面可以是当从上方或下方观察。
22、时平面的、凹面的或凸面的;从上骨接合表面30到下骨接合表面32平面的、凹面的或凸面的;或者它们的组合。0032图2示出了附加元件40的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40包括细长本体42,细长本体42的尺寸被设计成在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附加元件40包括面向且接触椎骨的终板的上骨接合表面44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46。骨接合表面44、46均包括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脊或齿。附加元件40还包括面向外的表面48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50。在图示实施例中,骨接合表面44、46分别包括一系列凸起47、49,凸起47、49横跨附加元件40纵向延伸且在从外表面48朝内表面50的方向。
23、上彼此间隔开。如图4进一步所示,配合元件52、54从内表面50向外伸出且如图3所示被构造成接纳在形成于椎体间元件20的后端23、25中的接纳部分34、36中以形成椎体间脊柱植入物组件60。0033现在进一步参看图5A5C,接纳部分34、36均包括侧开口,其中接纳部分34的侧开口延伸穿过下骨接合表面32,并且接纳部分36的侧开口延伸穿过上骨接合表面30。为了将附加元件40固定到椎体间元件20,附加元件40以图5A所示取向转动,以使得配合元件52、54中的相应的一个朝上骨接合表面30和下骨接合表面32中相应的一个取向。附加元说明书CN103338727A4/9页7件40朝椎体间元件20前进,如图5。
24、B所示。在该取向下,附加元件40的中心面41倾斜于附加元件20的中心面21。附加元件40接着转动,以使配合元件52、54移动通过相应的接纳部分34、36的侧开口并进入接纳部分34、36中,如图5C所示。在该取向下,附加元件40的中心面41与椎体间元件20的中心面21对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可以设想,椎体间元件20可设有从其延伸的配合元件,并且附加元件40包括用于接纳配合元件的接纳部分。0034在图示实施例中,配合元件52、54包括扩大的外端,如由图4中的扩大的外端52A所示,以及在相应的扩大的外端与附加元件40的内表面50之间的凹陷部分,如由图4的凹陷部分52B所示。接纳部分34、36均包括对。
25、应的形状,其具有足够宽的内凹槽以接纳配合元件52、54的扩大的外端中相应的一个,如由图3的内凹槽34A所示。接纳部分34、36还各自包括尺寸设计成接纳配合元件52、54的相应的凹陷部分的宽度减小部分,如由图3的宽度减小部分34B所示。宽度减小部分34B窄于扩大的外端52A,以使得附加元件40不能从椎体间元件20拔出,除非附加元件40被充分地转动以使扩大的外端穿过接纳部分34、36的对应侧开口。扩大的外端52A、54A可使附加元件保持与侧壁22、24的后端23、25邻接接合,但不排除内表面50和后端23、25的间隔关系。组装后的构造提供了椎体间脊柱植入物组件60,其中腔体26由附加元件40与侧壁。
26、22、24和前端壁28一起封闭。可将骨骼材料、骨骼生长材料或其它合适的生物相容性材料置于腔体26中以有利于融合。0035参看图6A6C,进一步示出了具有椎体V1以及第二椎体V2和椎间盘空间D的脊柱段SC。植入物组件60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中。植入物组件60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中,使得其前端壁28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的后侧处,并且侧壁22、24从前端壁28向前延伸至其后端23、25,附加元件40固定到后端23、25处。植入物组件60定位在椎体V1和V2之间的椎间盘空间D中,使得当其处于植入取向时植入物组件60接触终板E1和E2。附加元件40定位成使得它完全位于椎间盘空间D内,并与椎体V1、V2的面向外。
27、前表面对齐或从该表面略微向后地偏移。因此,附加元件40为植入物组件60提供了薄型或无型面表面,该表面不从椎间盘空间D向外延伸或从椎骨V1、V2的面向前表面向前伸出。这允许凸起47、49沿骨接合表面44、46接合相应的终板E1、E2。根据一种手术,植入物组件60从直接前方入路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内。如本文所用,“直接前方入路”是平行于或基本上平行于矢状面且因此正交于或基本上正交于冠状面的入路。其它实施例设想植入物组件60从诸如外侧、后方或斜入路的另一入路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内。0036图7示出了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160的附加元件140的另一个实施例,如图8A8D所示。附加元。
28、件140包括细长本体142,细长本体142尺寸设计成在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附加元件140包括面向且接触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终板的上骨接合表面144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146。支承表面144、146均包括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凸起。附加元件140还包括面向外的表面148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150。配合元件152、154从内表面150向外延伸并且如图8A8D所示被构造成接纳在形成于椎体间元件20的后端23、25中的接纳部分34、36内。此外,附加元件140包括第一孔口156和第二孔口158,第一孔口156和第二孔口158位于附加元件140和植入物组件1。
29、60的中心面的相对侧上,以便分别接纳骨锚钉162、164,从而将植入物组件160锚固到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一孔口156从面向外的表面148延伸且穿过面向内的表面150,并且向头部且朝矢状面成角度,以使得骨锚钉162延伸进入上椎骨说明书CN103338727A5/9页8V1。第二孔口158从面向外的表面148延伸且穿过面向内的表面150,并且向尾部且朝矢状面成角度,以使得骨锚钉164延伸进入下椎骨V2。附加元件140包括从骨接合表面144延伸的呈一对长钉166形式的凸起,长钉166与嵌入椎骨V1的终板内的从上支承表面144延伸的第一孔口156对齐。当骨锚钉162接合椎骨V1时,椎骨V。
30、1的终板E1被牵引至接触且嵌入长钉166中。附加元件140还包括从下支承表面146延伸的呈一对长钉168形式的凸起,长钉168与嵌入椎骨V2中的第二孔口156对齐。当骨锚钉164接合椎骨V2时,椎骨V2的终板E2被牵引至接触且嵌入长钉168中。保持元件170固定到附加元件140且定位在面向外的表面148上的孔口156、158之间。保持元件170可相对于附加元件140在允许骨锚钉插入孔口156、158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位置处,保持元件170与插入的骨锚钉重合以防止或限制锚钉从孔口156、158退出。0037图9A9D示出了脊柱段SC和扩孔导向器100以及用于制备椎骨V1、V2以。
31、接纳从附加元件140延伸的锚钉的扩孔钻120。扩孔导向器100包括可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中的本体102、在本体102的近端处的导向凸缘104、以及在近端从导向凸缘104延伸至近端柄部未示出的中心轴106。导向凸缘104包括在轴106的一侧处的第一倾斜通道108和在轴106的相对侧处的第二倾斜通道110。扩孔钻120包括从近端柄部未示出延伸至远端扩孔头部124的细长轴122。扩孔头部124可定位到倾斜通道108、110中的相应的一个内并导向至对应的椎骨V1、V2中,以形成用于插入的路径并将附加元件140接纳在椎间盘空间D中,使得附加元件不从椎间盘空间D向前伸出,从而在植入物组件160定位在椎间盘空。
32、间D中时形成薄型或无型面布置。0038图10A10D示出了接合到包括附加元件140和椎体间元件20的植入物组件160的插入器械200。插入器械200包括细长轴202,其在近端柄部204和轴202的远端处的插入头部206之间延伸。插入头部206可移除地联接到轴202,以允许组装构造用于附加元件的其它实施例的插入头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然而,不排除插入头部206到轴202的永久性附接。插入头部206包括与轴202对齐地纵向延伸的导向器本体208。本体202包括在其相对侧上的第一倾斜通道210和第二倾斜通道212,第一倾斜通道210和第二倾斜通道212对齐且形成附加元件140的骨锚钉孔口156、158中。
33、的相应的一个的近端延伸部。插入头部206还包括相对的指状物214、216,指状物214、216定位在附加元件140的相对侧上的凹槽171、172中还可参见图7和图8B并沿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的侧向向外表面进入凹槽35、37中还可参见图5A。指状物214、216在凹槽中的定位确保通道210、212相对于附加元件140的孔口156、158适当地定位和对齐。插入器械200还包括可纵向移动构件220,该构件可沿轴202移动以沿纵向狭槽218压缩导向器本体208并使指状物214、216朝彼此移动以将植入物组件160夹持在两者间。在椎体间元件20和附加元件140定位在椎骨之间的空间中的情况下,倾。
34、斜通道210、212用来引导骨锚钉制备器械和/或骨锚钉162、164以所需角度穿过孔口156、158并进入相应的椎骨V1、V2中。0039图11A11D示出了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260的附加元件240的另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240包括细长本体242,细长本体242尺寸被设计成在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附加元件240包括面向且接触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终板的上骨接合表面244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246。接合表面244、246均包括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板状凸起266、268。附加元件240还包括面向外的说明书CN103338727A。
35、6/9页9表面248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250。配合元件252、254从内表面250向外延伸且被构造成接纳在形成于椎体间元件20的后端23、25中的接纳部分34、36内。此外,附加元件240包括第一孔口256和第二孔口258,第一孔口256和第二孔口258定位成穿过附加元件240和植入物组件260的中心面上的凸起266、268中的相应的一个,以便分别接纳骨锚钉162、164,以将植入物组件260锚固到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一孔口256向头部倾斜并且在矢状面上、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矢状面,以使得骨锚钉162延伸进入上椎骨V1。第二孔口258向尾部倾斜并且在矢状面上、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矢状。
36、面,以使得骨锚钉164延伸进入下椎骨V2。保持元件270固定到附加元件240且定位在面向外的表面248上的孔口256、258之间。保持元件270可相对于附加元件240在允许骨锚钉插入孔口256、258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位置处,保持元件270与插入的骨锚钉重合以防止或限制锚钉从孔口256、258退出。0040图12A12F示出了脊柱段SC和带有扩孔钻120的扩孔导向器300的另一个实施例,扩孔钻120用于制备椎骨V1、V2以接纳附加元件240的凸起266、268,以使得凸起266、268凹入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前表面中,以形成不从椎骨V1、V2的前表面伸出的薄型或无型。
37、面的植入物组件260。扩孔导向器300包括可定位在椎间盘空间D中的本体302、分别从本体302向上和向下延伸的一对导向凸缘304、306、以及从本体302向近端延伸至近端柄部310的中心轴308。柄部310包括上通道312和下通道314以接纳穿过其中的扩孔钻120的轴122。扩孔钻120的近端126包括用于接纳T形柄或其它装置以有利于扩孔钻120的转动的凸台。导向凸缘304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一通道316,并且导向凸缘306包括延伸穿过其中的第二通道318。扩孔钻120包括延伸至远端的扩孔头部124的细长轴122。扩孔头部124可定位在通道316、318中的相应的一个中并导向至对应的椎骨V1、。
38、V2中以形成如图12F所示的凹口N1、N2,凹口N1、N2用于接纳与椎骨V1、V2的前表面呈凹陷关系的附加元件240的凸起266、268,如图11A11D所示。0041图13A13D示出了附加元件240,附加元件240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定位在相对于椎骨V1、V2的正型面位置中的植入物组件260。在正型面位置中,凸起266、268从椎骨V1、V2的前表面向前伸出,而骨接合表面244、246直接接合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终板。0042图14A14C示出了接合到包括附加元件240和椎体间元件20的植入物组件260的插入器械400。插入器械400包括在类似于结合以上讨论的插入器。
39、械200所示的近端柄部之间延伸的细长轴402。插入器械400包括在轴402的远端处的插入头部406。插入头部406可移除地联接到轴402,以允许组装构造用于附加元件的其它实施例的插入头部的另一个实施例。然而,不排除插入头部406到轴402的永久性附接。插入头部406包括与轴402对齐地纵向延伸的本体408。本体408包括第一倾斜通道410和第二倾斜通道412,第一倾斜通道410和第二倾斜通道412在本体408中彼此交叉,使得当与植入物组件260组装时,通道410在孔口256处向远端且在本体408的下侧上向近端开口,并且使得通道412在孔口258处向远端且在本体408的上侧上向近端开口。通道41。
40、0、412与附加元件240的骨锚钉孔口256、258中的相应的一个对齐且形成近端延伸部,以引导骨锚钉制备器械和/或骨锚钉162、164的插入。插入头部406还包括相对的指状物414、416,指状物414、416定位在附加元件240的相对侧上的凹槽271、272中且沿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的侧向面说明书CN103338727A7/9页10向外的表面进入凹槽35、37中。指状物414、416在凹槽中的定位确保通道410、412相对于附加元件240的孔口256、258适当地定位和对齐。插入器400还包括可纵向移动构件类似于插入器200的构件220,该构件可沿轴402移动以沿纵向狭槽418压缩。
41、本体408并使指状物414、416朝彼此移动以将植入物组件260夹持在两者间。在椎体间元件20和附加元件240定位在椎骨之间的空间中的情况下,倾斜通道410、412用来引导骨锚钉162、164以所需角度穿过孔口256、258并进入相应的椎骨V1、V2中。0043图15A15D示出了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360的附加元件340的另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340包括细长本体342,细长本体342尺寸被设计成在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附加元件340包括面向且接触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终板的上骨接合表面344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346。接合。
42、表面344、346各自分别包括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板状凸起366、368。附加元件340还包括面向外的表面348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350。配合元件352、354从内表面350向外延伸且被构造成接纳在形成于椎体间元件20的端部23、25中的接纳部分34、36。此外,附加元件340包括第一孔口356和第二孔口358,第一孔口356和第二孔口358定位成穿过凸起366、368中的相应的一个,以分别接纳用于将植入物组件360锚固到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骨锚钉162、164,其中凸起366、368在附加元件340和植入物组件360的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偏移。第一孔口356向头部且朝矢状面倾斜,以使得。
43、骨锚钉162延伸进入上椎骨V1。第二孔口358向尾部且朝矢状面倾斜,以使得骨锚钉164延伸进入下椎骨V2。保持元件370固定到附加元件340且定位在面向外的表面348上的孔口356、358之间。保持元件370可相对于附加元件340在允许骨锚钉插入孔口356、358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位置处,保持元件370与插入的骨锚钉重合以防止或限制锚钉从孔口356、358退出。0044利用附加元件340,凸起366、368相对于本体342向前倾斜,如图15C最清楚示出的,以使得当骨锚钉162、164垂直于凸起366、368的面向前的表面插入时,骨锚钉162、164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这允许以。
44、徒手技术将骨锚钉162、164穿过孔口356、358插入。此外,在椎骨V1、V2的前表面中可形成凹口,以使得凸起366、368凹入椎骨V1、V2的面向外的表面中,以最小化或消除附加元件340从椎骨V1、V2的面向前的表面的向外伸出。0045图16A16D示出了能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260的附加元件440的另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440类似于附加元件240,但包括至少一个板状凸起466、468,至少一个板状凸起466、468从相对于本体442向前倾斜的上骨接合表面444和下骨接合表面446中的相应的一个延伸,如图16C中最清楚示出的,以使得当骨锚钉162、164垂直于凸起4。
45、66、468的面向前的表面插入时,骨锚钉162、164分别向上和向下倾斜。这允许以徒手技术将骨锚钉162、164穿过孔口456、458插入,而不存在穿透椎骨V1、V2的终板的风险。此外,在椎骨V1、V2的前表面中可形成凹口,以使得凸起466、468凹入椎骨V1、V2的面向外的表面中,以最小化或消除附加元件440从椎骨V1、V2的向外伸出。附加元件440包括第一孔口456和第二孔口458,第一孔口456和第二孔口458定位成穿过凸起466、468中的相应的一个,以分别接纳用于将植入物组件460锚固到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的骨锚钉162、164,其中凸起466、468在附加元件440和植入物。
46、组件460的中心面上彼此对齐。第一孔口456向头部倾斜并且在矢状面上、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矢状面,以使得骨锚钉说明书CN103338727A108/9页11162延伸进入上椎骨V1。第二孔口458向尾部倾斜并且在矢状面上、平行于或大致平行于矢状面,以使得骨锚钉164延伸进入下椎骨V2。0046图17A17D示出了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植入物组件560的附加元件540的另一个实施例。附加元件540包括带有椎间盘内部分543的板状本体542,椎间盘内部分543尺寸设计成在椎体间元件20的侧壁22、24之间延伸且连接侧壁22、24。椎间盘内部分543包括面向且接触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
47、个的终板的上骨接合表面544和相对的下骨接合表面546。接合表面544、546均包括从其延伸的至少一个板状凸起566、568。附加元件540还包括面向外的表面548和相对的面向内的表面550。配合元件552、554从内表面550向外延伸且被构造成接纳在形成于椎体间元件20的后端23、25中的接纳部分34、36内。此外,附加元件540包括定位成穿过凸起566的第一孔口556和第二孔口557以及定位成穿过凸起568的第三孔口558和第四孔口559。孔口556、557在附加元件540的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彼此偏移,并且孔口558、559在附加元件540的中心面的相对侧上彼此偏移。孔口中的每一个接纳骨锚钉。
48、以将植入物组件560锚固到椎骨V1、V2中的相应的一个。第一孔口556和第二孔口557向头部且朝彼此倾斜,使得骨锚钉向上且朝矢状面延伸进入上椎骨V1。第三孔口558和第四孔口559向尾部且朝彼此倾斜,使得骨锚钉向尾部且朝矢状面延伸进入下椎骨V2。保持元件470固定到附加元件440且居中地定位在面向外的表面548上的孔口556、557、558、559之间。保持元件570可相对于附加元件540在允许骨锚钉插入孔口556、557、558、559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在第二位置处,保持元件570与插入的骨锚钉重合以防止或限制锚钉从孔口556、557、558、559退出,如图17B所示。0047。
49、图17A17D示出了附加元件540,附加元件540可移除地附接到椎体间元件20以形成定位在相对于椎骨V1、V2的正型面位置中的植入物组件560。在正型面位置中,凸起566、568从椎骨V1、V2的前表面向前伸出。此外,凸起566、568远离面向外的表面548向前倾斜,使得骨锚钉可被引导穿过孔口且进入椎骨V1、V2,而不穿透椎骨V1、V2的终板。0048可以设想类似于图12A12E中所示的扩孔钻导向器,其被构造成结合图13A13D、图15A15D、图16A16D和图17A17D所示植入物组件实施例使用。可以设想类似于图14A14C所示的插入器械,其被构造成结合图15A15D、图16A16D和图1。
50、7A17D所示植入物组件实施例使用。0049图18示出了可与本文所述附加元件中的任一个附接的椎体间元件520的另一个实施例。椎体间元件520类似于以上讨论的椎体间元件20,但包括具有后端表面524的本体522,后端表面524在侧表面526、528之间延伸且连接侧表面526、528。后端表面524包括在其中的接纳部分530、532,接纳部分530、532与椎体间元件20的接纳部分34、36相同,用于可移除地接纳来自附接到其的附加元件的配合元件。本体522缺少在上骨接合表面534和下骨接合表面536处的腔体开口,但不排除包括该开口。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椎体间元件520由诸如骨骼的组织或在融合期间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