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313999 上传时间:2018-04-1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10170485.4

申请日:

2013.05.09

公开号:

CN103334806A

公开日:

2013.10.0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F01L 13/00申请公布日:20131002|||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01L 13/00申请日:20130509|||公开

IPC分类号:

F01L13/00; F01L9/04

主分类号:

F01L13/00

申请人:

上海交通大学

发明人:

李韬; 田中旭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代理人:

郭国中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包括:气缸、进气管、进气门、排气门、排气管、支柱、杠杆、挺住、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推拉杆、弹簧和步定电机,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当推拉杆向右移动时,移动体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推拉杆向左移动时,移动体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包括气缸(1)、气缸盖(2)、进气管(3)、进气道(4)、进气门(5)、排气门(6)、排气道(7)、排气管(8)、支柱(9)和杠杆(10),进气道(4)的出气口、排气道(7)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2)上,进气管(3)的出气口与进气道(4)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8)的进气口与排气道(7)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5)的上端与杠杆(10)的一端相连接,支柱(9)布置在杠杆(10)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挺杆上段(11)、挺杆下段(12)、容积腔(13)、移动体(14)、贯穿管(15)、移动块(16)、弹簧(17)、推拉杆(18)和步定电机(19),移动体(14)安装在容积腔(13)内并与容积腔(13)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15)贯穿移动体(14)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16)安装在贯穿管(15)内并与贯穿管(15)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16)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16)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11)的上端与杠杆(10)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上段(11)的下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密封接触,挺杆下段(12)的上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下段(12)的上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1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15)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14)的右壁面通过弹簧(17)与容积腔(13)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18)的一端穿过容积腔(13)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14)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18)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19)相啮合。

说明书

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特别是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也就是凸轮轴的凸轮型线只有一种,这就造成了该升程不可能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得到良好响应。传统汽油机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即凸轮型线设计是对发动机在全工况下的平衡性选择,其结果是发动机既得不到最佳的高速效率,也得不到最佳的低速扭矩,但得到了全工况下最平衡的性能。可变气门升程的采用,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能得到满足需求的气门升程,从而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申请号200910190522.1,专利名称: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液压阀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设计是利用的液压机构,对密封性要求很高,密封不严的话容易造成液体渗漏;而且由于液体存在一定的可压缩性,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有一定的延迟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能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气缸、气缸盖、进气管、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门、排气道、排气管、支柱、杠杆、挺杆上段、挺杆下段、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弹簧、推拉杆和步定电机,进气道的出气口、排气道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上,进气管的出气口与进气道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的进气口与排气道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的上端与杠杆的一端相连接,支柱布置在杠杆的中间位置,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的上端与杠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上段的下端穿过容积腔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内,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密封接触,挺杆下段的上端穿过容积腔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内,挺杆下段的上端面与移动块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相啮合。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和移动块可以在容积腔内左右移动,移动块也可以在贯穿管内跟随着挺杆上段和挺杆下段一起上下移动。当推拉杆向左移动时,移动体向左移动,则移动块也同时向左移动,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向下移动,从而使进气门的升程变小。当推拉杆向右移动时,移动体向右移动,移动块也同时向右移动,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的升程变大。在容积腔内安装弹簧,可以对移动体的移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不同的工况,可以通过步定电机对进气门升程进行控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即能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又能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而且控制精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2、气缸盖,3、进气管,4、进气道,5、进气门,6、排气门,7、排气道,8、排气管,9、支柱,10、杠杆,11、挺住上段,12、挺住下段,13、容积腔,14、移动体,15、贯穿管,16、移动块,17、弹簧,18、推拉杆,19、步定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包括气缸1、气缸盖2、进气管3、进气道4、进气门5、排气门6、排气道7、排气管8、支柱9、杠杆10、挺杆上段11、挺杆下段12、容积腔13、移动体14、贯穿管15、移动块16、弹簧17、推拉杆18和步定电机19,进气道4的出气口、排气道7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2上,进气管3的出气口与进气道4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8的进气口与排气道7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5的上端与杠杆10的一端相连接,支柱9布置在杠杆10的中间位置,移动体14安装在容积腔13内并与容积腔13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15贯穿移动体14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16安装在贯穿管15内并与贯穿管15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16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16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11的上端与杠杆10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上段11的下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密封接触,挺杆下段12的上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下段12的上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1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15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14的右壁面通过弹簧17与容积13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18的一端穿过容积腔13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14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18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19相啮合。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14和移动块16可以在容积腔13内左右移动,移动块16也可以在贯穿管15内跟随着挺杆上段11和挺杆下段12一起上下移动。当推拉杆18向左移动时,移动体14向左移动,则移动块16也同时向左移动,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11向下移动,从而使进气门5的升程变小。当推拉杆18向右移动时,移动体14向右移动,移动块16也同时向右移动,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11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5的升程变大。在容积腔13内安装弹簧17,可以对移动体14的移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不同的工况,可以通过步定电机19对进气门升程进行控制。

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pdf(5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3334806A43申请公布日20131002CN103334806ACN103334806A21申请号201310170485422申请日20130509F01L13/00200601F01L9/0420060171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地址200240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72发明人李韬田中旭74专利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36代理人郭国中54发明名称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57摘要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包括气缸、进气管、进气门、排气门、排气管、支柱、杠杆、挺住、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推拉杆、弹簧和步定电机,移动体安装在容。

2、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当推拉杆向右移动时,移动体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推拉杆向左移动时,移动体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51INTCL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1页10申请公布号CN103334806ACN103334806A1/1页21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包括气缸(1。

3、)、气缸盖(2)、进气管(3)、进气道(4)、进气门(5)、排气门(6)、排气道(7)、排气管(8)、支柱(9)和杠杆(10),进气道(4)的出气口、排气道(7)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2)上,进气管(3)的出气口与进气道(4)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8)的进气口与排气道(7)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5)的上端与杠杆(10)的一端相连接,支柱(9)布置在杠杆(10)的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挺杆上段(11)、挺杆下段(12)、容积腔(13)、移动体(14)、贯穿管(15)、移动块(16)、弹簧(17)、推拉杆(18)和步定电机(19),移动体(14)安装在容积腔(13)内并与容积腔(13)。

4、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15)贯穿移动体(14)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16)安装在贯穿管(15)内并与贯穿管(15)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16)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16)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11)的上端与杠杆(10)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上段(11)的下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密封接触,挺杆下段(12)的上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下段(12)的上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1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15)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14)的右壁面通过弹簧(。

5、17)与容积腔(13)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18)的一端穿过容积腔(13)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14)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18)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19)相啮合。权利要求书CN103334806A1/2页3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机械设计技术领域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特别是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背景技术0002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也就是凸轮轴的凸轮型线只有一种,这就造成了该升程不可能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得到良好响应。传统汽油机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即凸轮型线设计是对发动机在全工况下的平衡性选择,其结果是发动机既得不到最佳的高速效率,也得。

6、不到最佳的低速扭矩,但得到了全工况下最平衡的性能。可变气门升程的采用,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能得到满足需求的气门升程,从而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0003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申请号2009101905221,专利名称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液压阀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装置,能较好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设计是利用的液压机构,对密封性要求很高,密封不严的话容易造成液体渗漏;而且由于液体存在一定的可压缩性,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有一定的延迟性。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挺杆高度电动调节装置,能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

7、较快。0005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气缸、气缸盖、进气管、进气道、进气门、排气门、排气道、排气管、支柱、杠杆、挺杆上段、挺杆下段、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弹簧、推拉杆和步定电机,进气道的出气口、排气道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上,进气管的出气口与进气道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的进气口与排气道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的上端与杠杆的一端相连接,支柱布置在杠杆的中间位置,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的上端与杠杆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

8、上段的下端穿过容积腔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内,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密封接触,挺杆下段的上端穿过容积腔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内,挺杆下段的上端面与移动块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的一端穿过容积腔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相啮合。0006在本发明中,移动体和移动块可以在容积腔内左右移动,移动块也可以在贯穿管内跟随着挺杆上段和挺杆下段一起上下移动。当推拉杆向左移动时,移动体向左移动,则移动块也同时向左移动,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向下移动,从而使。

9、进气门的升程变小。当推拉杆向右移动时,移动体向右移动,移动块也同时向右移说明书CN103334806A2/2页4动,挺杆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的升程变大。在容积腔内安装弹簧,可以对移动体的移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不同的工况,可以通过步定电机对进气门升程进行控制。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即能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又能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而且控制精度高。附图说明0008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0009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0010其中1、气缸,2、气缸盖,3、进气管,4、进气。

10、道,5、进气门,6、排气门,7、排气道,8、排气管,9、支柱,10、杠杆,11、挺住上段,12、挺住下段,13、容积腔,14、移动体,15、贯穿管,16、移动块,17、弹簧,18、推拉杆,19、步定电机。具体实施方式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0012实施例0013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包括气缸1、气缸盖2、进气管3、进气道4、进气门5、排气门6、排气道7、排气管8、支柱9、杠杆10、挺杆上段11、挺杆下段12、容积腔13、移动体14、贯穿管15、移动块16、弹。

11、簧17、推拉杆18和步定电机19,进气道4的出气口、排气道7的进气口均布置在气缸盖2上,进气管3的出气口与进气道4的进气口相连接,排气管8的进气口与排气道7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5的上端与杠杆10的一端相连接,支柱9布置在杠杆10的中间位置,移动体14安装在容积腔13内并与容积腔13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15贯穿移动体14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16安装在贯穿管15内并与贯穿管15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16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16的上端面为斜面,挺杆上段11的上端与杠杆10的另一端相连接,挺杆上段11的下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密封。

12、接触,挺杆下段12的上端穿过容积腔13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5内,挺杆下段12的上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下端面密封接触,容积腔13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15为等截面圆管,移动体14的右壁面通过弹簧17与容积13的右壁面相连接,推拉杆18的一端穿过容积腔13的左壁面后与移动体14的左壁面固定相连,推拉杆18的另一端与步定电机19相啮合。0014在本发明中,移动体14和移动块16可以在容积腔13内左右移动,移动块16也可以在贯穿管15内跟随着挺杆上段11和挺杆下段12一起上下移动。当推拉杆18向左移动时,移动体14向左移动,则移动块16也同时向左移动,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11向下移动,从而使进气门5的升程变小。当推拉杆18向右移动时,移动体14向右移动,移动块16也同时向右移动,挺杆上段11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6的上端面相对滑动,挺杆上段11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5的升程变大。在容积腔13内安装弹簧17,可以对移动体14的移动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在不同的工况,可以通过步定电机19对进气门升程进行控制。说明书CN103334806A1/1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3334806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机器或发动机;一般的发动机装置;蒸汽机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