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
方法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应用于触控
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背景技术
触摸显示屏根据其触控原理分为自容式触摸显示屏和互容式触摸显示屏。现有的
互容式触摸显示屏通常利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互电容,通过测量触摸时互
电容中电荷量的变化来检测触控点。
在上述互容式触摸显示屏进行触摸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设置在触控显示面板
上的集成电路向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接收触控检测电极传输的触控检测信
号来确定是否存在触摸点。在集成电路向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驱动信号的过程中,通常
是逐个扫描触控驱动电极以检测触摸点,为了提高触控检测面板的触摸精度,通常降低触
控驱动电极沿其排布方向的宽度,这就降低了触控检测电极输出的检测信号的信噪比,从
而降低了集成电路接收到的触控检测电极发送的信号的信息量。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
和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来解决以上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
基板与集成电路,集成电路包括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和多个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阵列基
板包括:第1~第N个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布的触控驱动电极;多个触控驱动电极划分为奇数
组和偶数组,奇数组包括第1~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各第奇数个触控驱动电极,偶数组
包括第1~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各第偶数个触控驱动电极;触控驱动控制电路,触控驱
动控制电路连接在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和各触控驱动电极之间;触控驱动控制电路用于
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同时向奇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输出的
触控驱动信号,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施加各触控扫
描信号输出端输出的触控扫描信号;触控驱动控制电路还用于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同时
向偶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触控驱动信号,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奇数组中的
各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施加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输出的触控扫描信号。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触控显示面
板。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和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
方法,通过在阵列基板上设置分别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检测信号的触控驱动电路,以
及将阵列基板上的触控驱动电极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在两个触控检测期间内分别向奇数
组和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检测信号,可以增加同一时间内接
收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在降低触控驱动电极的宽度的同时提高触控检测信号
的信噪比,从而提高触控显示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
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结构图。
图4和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具体结构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工作时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架构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装置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
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有关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
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其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的触控显示面板的一个实施例的平面结构
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阵列基板10以及集成电路11,其中,集成电路11
经多道工序制作完毕后绑定于阵列基板10上。集成电路11包括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110以
及多个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111。
阵列基板10包括显示区域A以及位于显示区域A周围的非显示区域。其中,在显示
区域A上设置有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TX4、TX5、TX6、…TXN-1、TXN,其中N为正整
数。上述各触控驱动电极沿第一方向X依次排布,图1所示的第一方向X为水平方向,根据应
用场景的不同,第一方向X可以为任意方向。多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TX4、TX5、
TX6、…TXN-1、TXN划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其中,奇数组包括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
TX4、TX5、TX6、…TXN-1、TXN中的第奇数个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5,偶数组包括触控驱动
电极TX1、TX2、TX3、TX4、TX5、TX6、…TXN-1、TXN中的第偶数个触控驱动电极TX2、TX4、TX6。上
述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111可以向上述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TX4、TX5、TX6、…TXN-
1、TXN中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也可以分时向两个或者多个触控驱动电
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
阵列基板10还包括触控驱动控制电路101,触控驱动控制电路位于阵列基板10的
非显示区域,同时触控驱动控制电路101设置于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111以及各触控驱动电
极TX1、TX2、TX3、TX4、TX5、TX6、…TXN-1、TXN之间。触控驱动控制电路101包括多个输出端
1011,其中每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分别与触控驱动控制电路101的一个输出端1011连接,其中
每一个输出端1011用于向触控驱动电极TX1、TX2、TX3、TX4、TX5、TX6、…TXN-1、TXN传输触控
驱动信号或触控扫描信号。
上述触控驱动控制电路101用于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同时向奇数组中的触控驱
动电极TX1、TX3、TX5、…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110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并分多个子触
控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2、TX4、TX6、…依次施加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
111输出的触控扫描信号;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同时向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2、TX4、
TX6、…施加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110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奇
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5、…依次施加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111输出的触控扫
描信号。
作为示例,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当奇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5、…均
处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的状态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依
次施加触控扫描信号,此时当触控扫描信号施加至TX4时,与TX4相邻的触控驱动电极TX3和
TX5均处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的状态;接着,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当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
电极TX2、TX4、TX6、…均处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的状态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奇数组
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施加触控扫描信号,此时当触控扫描信号施加至TX2时,与TX2相
邻的触控驱动电极TX1和TX3均处于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的状态,从而根据两次触控检测期间
确定触摸点的坐标。
由此可以看出,在没有将触控驱动电极设置奇数组和偶数组时,集成电路的输出
端分别一一对应的向触控驱动电极传输触控驱动信号;通过将触控驱动电极设置为奇数组
和偶数组,同时在触控驱动电极和集成电路之间设置触控驱动电路,集成电路的一个输出
端可以分两个阶段分别向奇数组中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和偶数组中的一个触控驱动电极
传输触控驱动信号,这样使得触控驱动电极的数量增多的同时,集成电路的输出端并没有
成比例增加,在提高触摸检测精度的同时,有利于实现窄边框的设计。
可选地,在上述任意一子触控扫描阶段,上述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110输出的触控
驱动信号与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111输出的触控扫描信号为相同的信号。
请参考图2,其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又一个平面结构示意
图。如图2所示,触控显示面板200的触控驱动控制电路201包括多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
2011、2012、2013…201N。每一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IN_1、第二输入端IN_2、
第一输出端out1以及第二输出端out2,第一输入端IN_1连接至多个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
211的其中一个,第二输入端IN_2连接至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210,第一输出端out1连接至
奇数组中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5、…,第二输出端out2连接至偶数组中的第二触
控驱动电极TX2、TX4、TX6、…,其中,上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5、…与第二触控驱
动电极TX2、TX4、TX6、…相邻。例如,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相邻,第
一触控驱动电极TX3分别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和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4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触控显示面板200的阵列基板20还包括触控驱动控制信号
传输线202,上述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3…201N的各第二输入端IN_2分别连
接至触控驱动控制信号传输线202,上述触控驱动控制信号传输线202连接至集成电路21的
触控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端210,并将触控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端210输出的触控驱动控制信号
传输至上述各第二输入端IN_2。通过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图1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
在本实施例中,将触控驱动控制电路划分为多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并且分别通过独立的
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将触控驱动信号和触控扫描信号传输至各触控驱动电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驱动控制电路可以具有多种实现方
式,以下结合图3至图6详细描述驱动电路中的每一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结构及其与阵列
基板上其他元件的连接关系。
请继续看考图3,其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结
构图。如图3所示,触控驱动控制单元300包括第一开关模块31以及第二开关模块32,其中,
第一开关模块31的输出端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电连接,第二开关模块32的输出端与第
二触控驱动电极TX2电连接。其中第一开关模块31包括第一控制端SW1以及第二控制端SW2,
第二开关模块32包括第三控制端SW3以及第四控制端SW4。第一开关模块31与第二开关模块
32均包括两个输入端,其中第一开关模块31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二开关模块32的第四输入端
电连接,并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300的第一输入端IN_1,第一开关模块31的第二输入端
与第二开关模块32的第三输入端电连接,并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300的第二输入端IN_
2。
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第一控制端SW1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图2中的触控
扫描信号输出端211输出的触控扫描信号提供至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同时第三控制端
SW3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图2中的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210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提
供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第二控制端SW2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
下,将图2中的触控驱动信号输出端210输出的触控驱动信号提供至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
同时第四控制端SW4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图2中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211输出的
触控扫描信号提供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可选地,上述第一控制信号和上述第二控制信
号互为反相信号。
请继续参看图4,其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具
体结构图。如图4所示,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一开关模块41包括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
二晶体管M2,其中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一输入端IN_1,
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一输出端out1,第一晶体管M1的
栅极连接至图3中第一开关模块的第一控制端SW1;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连接至触控驱动
控制单元400的第二输入端IN_2,第二晶体管的第二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一
输出端out1,也即是说,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二晶体管M2均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
一输出端out1,该第一输出端与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电连接,第二晶体管M2的栅极连接至
图3中第一开关模块31的第二控制端SW2。第一晶体管M1响应于第一控制端SW1输入的第一
控制信号而导通或关断,在第一晶体管M1导通时将第一输入端IN_1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传
输至触控驱动电极TX1;第二晶体管M2响应于第二控制端SW2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而导通或
关断,在第二晶体管M2导通时将第二输入端IN_2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传输至触控驱动电极
TX1。
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晶体管M3以及第四晶体管M4,其
中,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二输入端IN_2,第三晶体管M3
的第二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二输出端out2,第三晶体管M3的栅极连接至图3
中第二开关单元32的第三控制端SW3;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
的第一输入端IN_1,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连接至触控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二输出端
out2,也即是说,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输出端与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输出端均连接至触控
驱动控制单元400的第二输出端out2,该第二输出端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电连接,第四
晶体管M4的栅极连接至第四控制端SW4。第三晶体管M3响应于第三控制端SW3输入的第一控
制信号而导通或关断,在第三晶体管M3导通时将第二输入端IN_2输入的触控驱动信号传输
至触控驱动电极TX2;第四晶体管M4响应于第四控制端SW4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而导通或关
断,在第四晶体管M4导通时将第一输入端IN_1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传输至触控驱动电极
TX1。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
体管M3以及第四晶体管M4均为NMOS管或者PMOS管。在此情况下,需要两条开关控制信号线
SW_1以及SW_2来传输上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如图4所示。在图4中,控制信号
线SW_1用于同时向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三晶体管M3提供第一控制信号,控制信号线SW_2用
于同时向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四晶体管M4提供第二控制信号。
在本实施例的一些可选的实现方式中,上述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三晶体管M3为
NMOS管,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四晶体管M4为PMOS管,或者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三晶体管M3
为NMOS管,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四晶体管M4为PMOS管。由于NMOS管与PMOS管的导通信号反
向,这样一来,在触控显示面板中只需设置一条控制信号线来实现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
控制信号的传输。如图5所示,控制信号线SW_3用于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向第一晶体管M1以
及第三晶体管M3提供第一控制信号以打开第一晶体管M1以及第三晶体管M3,在第二触控检
测期间向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四晶体管M4提供第二控制信号以打开第二晶体管M2以及第
四晶体管M4。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根据晶体管的类型来设置控制信号线的条数,可以提高触控
驱动控制电路地灵活性。例如:当需要实现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时,可以选择使用一条控制信
号线分时向不同类型的晶体管传输信号;当需要开关管类型保持一致时,可以选择两条控
制信号线来传输控制信号。
请继续参考图6,其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
元的具体结构图。如图6所示,在图6中,触控驱动控制单元600的第一开关模块61还包括第
五晶体管M5以及第六晶体管M6,其中,第五晶体管M5的第一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第一
极,第五晶体管M5的第二极连接至第一晶体管M1的第二极,第五晶体管M5的栅极连接至第
二控制端SW2,也即是说,第一晶体管M1与第五晶体管M5之间构成CMOS传输门C1,用于传输
第一输入端IN_1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至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第六晶体管M6的第一极连
接至第二晶体管M2的第一极,第六晶体管M6的第二极连接至第二晶体管M2的第二极,第六
晶体管M6的栅极连接至第一控制端SW1,也即是说,第一晶体管M1与六晶体管M6构成CMOS传
输门C2,用于传输第二输入端IN_2输入的触控驱动信号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
触控驱动控制单元600的第二开关模块62还包括第七晶体管M7以及第八晶体管
M8,其中,第七晶体管M7的第一极连接至第三晶体管M3的第一极,第七晶体管M7的第二极连
接至第三晶体管M3的第二极,第七晶体管M7的栅极连接至第四控制端SW4,也即是说,第三
晶体管M3与第七晶体管M7之间构成CMOS传输门C3,用于传输第二输入端IN_2输入的触控驱
动信号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第八晶体管M8的第一极连接至第四晶体管M4的第一极,第
八晶体管M8的第二极连接至第四晶体管M4的第二极,第八晶体管M8的栅极连接至第三控制
端SW3,也即是说,第八晶体管M8与第四晶体管M4之间构成CMOS传输门C4,用于传输第一输
入端IN_1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可选地,本实施例需要第一控制信
号线SW_4以及第二控制信号线SW_5传输第一控制信号以及第二控制信号。
从图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不同的是,本实施例的触控驱动控
制单元通过设置多个CMOS传输门传输触控驱动控制信号以及触控扫描信号,由于CMOS传输
门具有低导通电阻以及高截止电阻,具有较大的传输电流以及较快的开关速度,从而可以
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摸精度。
请继续参考图7,其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工
作时序图。结合图2与图6,对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工作原理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在图7中,
IN_1_1、IN_1_2…IN_N分别表示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_
1输入的触控扫描信号,IN_2表示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二信号输入端输
入的触控驱动信号,SW_4表示第一控制信号线SW_4向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一控制端
SW1以及第三控制端SW3输入的第一控制信号,SW_5表示第二控制信号线SW_5向各触控驱动
控制单元的第二控制端SW2以及第四控制端SW4输入的第二控制信号,TX1、TX2、TX3、TX4…
TXN-1、TXN分别表示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N-1以及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TX4…
TXN接收到的触控驱动信号。为了便于阐述,假设第一晶体管M1、第二晶体管M2、第三晶体管
M3以及第四晶体管M4为NMOS管,第五晶体管M5、第六晶体管M6、第七晶体管M7以及第八晶体
管M8为PMOS晶体管;假设如图2所示的触控驱动电极的个数为偶数个。
在第一时间段T71,即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分别向第一控制信号线SW_4传输低电平
信号、向第二控制信号线SW_5传输高电平信号,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如图6所示的第二晶体
管M2、第四晶体管M4、第六晶体管M6以及第八晶体管M8导通。集成电路的触控驱动信号输出
端向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二信号输入端IN_2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触
控驱动信号IN_2经过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二CMOS传输门C2传输至第一触控驱动电极
TX1、TX3…TXN-1,此时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TX3…TXN-1接收到触控驱动信号,触控驱动
信号为周期性的脉冲信号;集成电路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分时向
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_1输入触控扫描信号,在第一子
触控扫描阶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1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1的第四CMOS传输门C4传输至第
二触控驱动电极TX2,此时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接收到触控扫描信号IN_1_1,在第二子触
控扫描阶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2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2的第四CMOS传输门C4传输至第二
触控驱动电极TX4,此时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4接收到触控扫描信号IN_1_2,在第N子触控扫
描阶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N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N的第四CMOS传输门C4传输至第二触控
驱动电极TXN,此时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N接收到触控扫描信号IN_1_N。
在第二时间段T72,即第二触控检测期间,分别向第一控制信号线SW_4传输高电平
信号、向第二控制信号线SW_5传低高电平信号,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如图6所示的第一晶体
管M1、第三晶体管M3、第五晶体管M5以及第七晶体管M7导通。集成电路的触控驱动信号输出
端向触控驱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二信号输入端IN_2输入触控驱动信号,该触
控驱动信号为周期性的脉冲信号,触控驱动信号IN_2经过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的第三CMOS
传输门C3传输至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TX4…TXN,此时第二触控驱动电极TX2、TX4…TXN接
收到触控驱动信号;集成电路的触控扫描信号输出端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分时向触控驱
动控制单元2011、2012、…201N的第一信号输入端IN_1输入触控扫描信号,在第一子触控扫
描阶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1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1的CMOS传输门C1传输至第一触控驱动
电极TX1,此时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1接收到第一子触控扫描信号IN_1_1,在第二子触控扫
描阶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2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2的第一CMOS传输门C1传输至第一触控
驱动电极TX3,此时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3接收到触控扫描信号IN_1_2,在第N子触控扫描阶
段,触控扫描信号IN_1_N经过触控驱动单元201N的第一CMOS传输门C1传输至第一触控驱动
电极TXN,此时第一触控驱动电极TXN接收到触控扫描信号IN_1_N。
第三时间段T73与第四时间段T74的工作时序分别为第一时间段T71和第二时间段
T72的工作时序的重复,在此不再赘述。
在上述任意子触控扫描阶段内,触控扫描信号IN_1与触控驱动信号IN_2为相同的
信号。
值得注意的是,各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在工作在多个周期内,其中每一周期均为上
述第一时间段T71以及第二时间段T72的重复。
请继续参看图8,图8示例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整体架
构图。
如图8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800中,触控显示面板800包括阵列基板81和与阵列基
板81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82,其中,阵列基板81可以为上述结合图1至图6描述的阵列基板。
阵列基板81上可以包括数据线(未示出)、多个触控驱动电极811,各触控驱动电极811沿第
一方向x延伸。
彩膜基板82上设有第二触控电极821,第二触控电极821沿第二方向y延伸,第一方
向x与第二方向y交叉。
可选地,触控驱动电极811的延伸方向与数据线的延伸方向一致。第二触控电极
821为条状触控电极,其延伸方向与触控驱动电极811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在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800还可以包括柔性电路板83以及驱动电路84,彩膜
基板82上可以设有触控信号线822,第二触控电极821通过触控信号线822电连接至柔性电
路板83,柔性电路板83与集成电路84电连接,由此,彩膜基板82上与各第二触控电极821电
连接的触控信号线822汇聚并电连接至柔性电路板83之后,通过柔性电路板83与集成电路
84电连接,使得集成电路84可以接收第二触控电极821返回的信号。
请继续参看图9,其示意性的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应用于触控显示面板的
驱动方法900,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以及位于阵列基板上的N个触控驱动电极,
该触控驱动电极可划分为奇数组和偶数组,其中奇数组包括第1~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
第奇数个触控驱动电极,偶数组包括第1~第N个触控驱动电极中的第偶数个触控驱动电
极,上述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900包括:
步骤901,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同时向奇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触控驱动
信号,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具体地,当触控显示面板处于触控检测阶段时,向奇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同时
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奇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均处于接收触控信号的状态;此时分多个子
触控扫描阶段,分别向偶数组中的第偶数个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扫描信号,即,对于偶数
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逐个扫描,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分别在不
同的时间内接收到触控信号。
步骤902,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同时向偶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施加触控驱动
信号,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向奇数组中的各触控驱动电极依次施加触控扫描信号。
具体地,向偶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同时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偶数组中的触控驱
动电极均处于接收触控信号的状态;此时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分别向奇数组中的触控
驱动电极发送触控扫描信号,即,对于奇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分多个子触控扫描阶段逐
个扫描,奇数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分别在不同的时间内接收到触控信号。
可选地,在任意一个子触控扫描阶段,上述触控驱动信号与上述触控扫描信号相
同。
进一步地,若上述触控驱动控制电路包括多个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各触控驱动控
制单元包括第一输出端以及第二输出端,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上述
第一输出端向奇数组中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上述第二输出端分多个子
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上述
第一输出端向奇数组中的第一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扫描信号,上述第二输出端分多个子
扫描阶段向偶数组中的第二触控驱动电极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其中,第一触控驱动电极与
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相邻。
更进一步地,若上述触控驱动控制单元包括与上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第
一开关模块以及与第二触控驱动电极电连接的第二开关模块,第一开关模块包括第一控制
端以及第二控制端,第二开关模块包括第三控制端以及第四控制端,上述驱动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触控检测期间,第一控制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触控扫描信号提供至第一
触控驱动电极,第三控制端在第一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触控驱动信号提供至第二触控驱
动电极;在第二触控检测期间,第二控制端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触控驱动信号提供
至所述第一触控驱动电极,第四控制端在第二控制信号的控制下,将触控扫描信号提供至
第二触控驱动电极。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方法,通过将触控驱动电极分成奇数组合偶数组,同时向其中
一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分时向另外一组中的触控驱动电极发送触控
扫描信号,增加了同一时间内接收触控信号的触控驱动电极的条数,有利于提高触控检测
电极输出的信号的信噪比,提高触控显示精度。
本实施例提出一种触控显示装置1000,如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涉及的触控显示
装置1000能用于例如智能电话、平板终端、便携电话终端、笔记本类型的个人计算机、游戏
设备等各种装置。具体的,该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意实施例中提到的触控显示面板。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
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发明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
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发明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
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
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