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建筑的外墙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地下工程现浇混凝土外墙结构具有墙体厚度大,建筑层高高的特点。单侧圆弧墙体多见于地下车库部分。由于受现场条件限制,当地下室外墙与相邻建筑工程外墙无施工作业面时,无法按照传统的双面支模方式进行施工,模板支撑体系的侧压力和上浮力问题难于解决。传统的双面支模不仅投入的周转材料多,而且功效低,稳定性较差,不能满足工程质量和进度要求。特别是相邻建筑工程外墙为圆弧形的情况下,模板的支设存在较大困难,如采用传统的支模方式,无疑会增加施工难度及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地下室外墙与相邻建筑工程外墙无施工作业面时,传统支模方式难于实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这种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包括预埋件、圆弧墙体模板和支撑架,所述预埋件单侧预埋于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下方的混凝土楼板内部,圆弧墙体模板再由预埋件和单侧支撑架固定于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周围;
所述预埋件由地脚螺栓、连接螺母、压梁、外连杆和外螺母构成,地脚螺栓下部水平预埋于混凝土楼板内部,其上部成45度斜向上弯曲并伸出混凝土楼板;在地脚螺栓上端由连接螺母与外连杆相连,外连杆两侧设有固定单侧支撑架用的压梁,外连杆在压梁的上方安装有外螺母;
所述圆弧墙体模板是由面板、竖肋、短横肋、竖向边肋和弧度调节器构成的拼装式结构;面板背面与竖肋由自攻螺栓连接,短横肋连接于相邻竖肋之间,短横肋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短横肋之间连接有弧度调节器,竖向边肋连接于面板两侧边,竖向边肋与短横肋之间连接有弧度调节器;
所述单侧支撑架为三角形结构,单侧支撑架的竖杆由钩头螺栓和模板扣件与模板的短横肋固定,单侧支撑架的底部直角处连接有短斜杆,预埋件的外连杆穿过短斜杆,再由外螺母将压梁与短斜杆压紧,单侧支撑架的后角处连接有调节底座,调节底座下部支撑于脚手架上。
所述预埋件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在靠近一段圆弧墙体的起点与终点处各设置一个预埋件。
所述圆弧墙体模板为拼接结构,竖向边肋上竖向分布有长孔,两块圆弧墙体模板的竖向边肋由螺栓连接。
所述圆弧墙体模板的面板采用木胶合板,竖肋采用几字梁,横肋采用短双槽钢,竖向边肋采用角钢。
所述单侧支撑架的竖杆与斜杆之间、底杆与斜杆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竖杆上部安装有挑架。
所述单侧支撑架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0mm。
这种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在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下方的混凝土楼板上设置预埋件;
步骤2,预拼圆弧墙体模板;
步骤3,现场预拼并安装单侧支撑架,将单侧支撑架与预埋件紧固,从而将单侧支撑架的底部与混凝土楼板固定,
步骤4,将单侧支撑架与圆弧墙体模板进行连接;
步骤5,现场搭设单侧支撑架所需的脚手架,将脚手架通过钢管斜撑与混凝土楼板上预埋的地锚固定,再将单侧支撑架的调节底座与脚手架固定;
步骤6,待圆弧墙体模板、单侧支撑架全部安装到位后,将各部分进行调整、加固、检查;
步骤7,在圆弧墙体模板和相邻建筑的圆弧外墙之间浇筑圆弧墙体混凝土;
步骤8,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进行模架拆除施工。
所述步骤2中圆弧墙体模板的拼装方法为:面板上弹线→下料→铺面板→面板上打装竖向边肋的孔→弹线安装竖向边肋→弹线安装竖肋→安装调节器和卸扣→ 拼装好模板后按图纸要求、调节模板达到要求的弧度→模板吊升靠在堆放架上。
所述步骤3中单侧支撑架的预拼和安装方法为:单侧支撑架吊装到位→安装单侧支撑架主体→安装加强杆→安装短斜杆→与预埋件连接→调节单侧支撑架垂直度→安装挑架。
所述步骤5的单侧支撑架安装到位后,调节调节底座,直至圆弧墙体模板上口向墙内倾5m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的单侧支模体系由预埋件、圆弧墙体模板和单侧支撑架三部分组成。模板面板采用木胶合板,因木胶合板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施加适当的外力后产生变形但不会破坏。利用木胶合板的这一特性,通过几何学原理,由弧度调节器使面板弯成所需要的弧度,并且弧度调节器可使两模板的拼缝处受力适中。竖向边肋上开有长圆孔,两模板的竖向边肋由螺栓相互连接,此拼缝连接方式能保证拼缝平齐而不错台。单侧支撑架可采用钢管搭设,并根据工程层高要求,选择单侧架体高度。用钩头螺栓和模板扣件将模板背楞与单侧支架部分连成整体。三部分均通过预拼装然后吊到作业面进行组装,可保证施工的可靠性和施工效率。
本发明采用可调圆弧墙体单面支模施工方法,以相邻建筑的圆弧外墙做为另一侧模板,在二者之间浇注圆弧墙体混凝土,成功解决了地下室外墙与相邻建筑工程无施工作业面的难题。同时,在墙体浇筑混凝土时,该单侧支模方式对模板支撑体系的侧压力及上浮力问题都得到了成功解决。
本发明还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节省劳动力、降低了施工成本,也能够满足结构施工质量的要求,尤其适用于汽车坡道、体育场馆及其它弧形构造的大型公共建筑的墙体施工。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预埋件的放大图。
图3是圆弧墙体模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圆弧墙体模板之间拼缝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预埋件、1.1-地脚螺栓、1.2-连接螺母、1.3-压梁、1.4-外连杆、1.5-外螺母;2-圆弧墙体模板、2.1-面板、2.2-竖肋、2.3-短横肋、2.4-竖向边肋、2.5-弧度调节器;3-单侧支撑架、3.1-竖杆、3.2-底杆、3.3-斜杆、3.4-短斜杆、3.5-加强杆;4-钩头螺栓、5-模板扣件、6-调节底座、7-混凝土楼板、8-圆弧墙体混凝土、9-脚手架、10-挑架、11-地锚、12-钢管斜撑、13-相邻建筑的圆弧外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图1所示,这种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体系,包括预埋件、圆弧墙体模板和支撑架,所述预埋件1单侧预埋于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下方的混凝土楼板7内部,圆弧墙体模板2再由预埋件1和单侧支撑架3固定于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周围。
参见图2所示,所述预埋件1由地脚螺栓1.1、连接螺母1.2、压梁1.3、外连杆1.4和外螺母1.5构成,地脚螺栓下部水平预埋于混凝土楼板内部,其上部成45度斜向上弯曲并伸出混凝土楼板;在地脚螺栓上端由连接螺母1.2与外连杆1.4相连,外连杆两侧设有固定单侧支撑架用的压梁1.3,外连杆1.4在压梁1.3的上方安装有外螺母1.5。
参见图3所示,所述圆弧墙体模板2是由面板2.1、竖肋2.2、短横肋2.3、竖向边肋2.4和弧度调节器2.5构成的拼装式结构;面板2.1背面与竖肋2.2由自攻螺栓连接,短横肋2.3连接于相邻竖肋2.2之间,短横肋在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短横肋之间连接有弧度调节器2.5,竖向边肋2.4连接于面板两侧边,竖向边肋与短横肋之间连接有弧度调节器。
所述圆弧墙体模板2的面板2.1采用木胶合板,竖肋2.2采用几字梁,横肋2.3采用短双槽钢,竖向边肋2.4采用角钢。
参见图4所示,所述圆弧墙体模板2为拼接结构,竖向边肋2.4上竖向分布有长孔,两块圆弧墙体模板的竖向边肋由螺栓连接。
参见图1所示,所述单侧支撑架3为三角形结构,单侧支撑架的竖杆3.1由钩头螺栓4和模板扣件5与模板的短横肋固定,单侧支撑架3的底部直角处连接有短斜杆3.4,预埋件的外连杆1.4穿过短斜杆,再由外螺母1.5将压梁3与短斜杆3.4压紧,单侧支撑架3的后角处连接有调节底座6,调节底座下部支撑于脚手架9上。
所述单侧支撑架3的竖杆3.1与斜杆3.3之间、底杆3.2与斜杆3.3之间均连接有加强杆3.4,竖杆上部安装有挑架10。
参见图1所示,这种现浇混凝土圆弧外墙体单侧支模施工方法,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在尚未浇注的圆弧墙体下方的混凝土楼板7上设置预埋件1,先将地脚螺栓下部水平预埋于混凝土楼板内部,其上部成45度斜向上弯曲并伸出混凝土楼板;再在地脚螺栓上端装配连接螺母1.2、外连杆1.4、压梁1.3和外螺母1.5。预埋件1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300mm,在靠近一段圆弧墙体的起点与终点处各设置一个预埋件。地脚螺栓1出地面处与圆弧墙面距离为175mm;出楼面长度为130mm;各预埋螺栓相互之间的距离为300mm。
步骤2,预拼圆弧墙体模板2;
圆弧墙体模板2的拼装方法为:面板上弹线→下料→铺面板→面板上打装竖向边肋的孔→弹线安装竖向边肋→弹线安装竖肋→安装调节器和卸扣→ 拼装好模板后按图纸要求、调节模板达到要求的弧度→模板吊升靠在堆放架上。
步骤3,现场预拼并安装单侧支撑架3,将单侧支撑架与预埋件紧固,将预埋件的外连杆1.4穿过单侧支撑架的短斜杆,再由外螺母1.5将压梁1.3与短斜杆3.4压紧,从而将单侧支撑架3的底部与混凝土楼板固定。单侧支撑架3相互之间的距离不大于800mm。
单侧支撑架3的预拼和安装方法为:单侧支撑架吊装到位→安装单侧支撑架主体→安装加强杆→安装短斜杆→与预埋件连接→调节单侧支撑架垂直度→安装挑架。
步骤4,将单侧支撑架3与圆弧墙体模板2进行连接;
步骤5,现场搭设单侧支撑架所需的脚手架9(脚手架采用∮48×3.5钢管搭设,该脚手架通过在楼板上预埋的地锚(∮25)通过加钢管斜撑进行加固、稳定),将单侧支撑架的调节底座6与脚手架固定,单侧支撑架3安装到位后,调节调节底座6,直至圆弧墙体模板(2)上口向墙内倾5mm。
步骤6,待圆弧墙体模板、单侧支撑架全部安装到位后,将各部分进行调整、加固、检查;
步骤7,在圆弧墙体模板和相邻建筑的圆弧外墙13之间浇筑圆弧墙体混凝土8;
步骤8,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后,进行模架拆除施工。拆除模架时,先松动支架后支座,后松动埋件部分。然后吊走单侧支架单侧支撑架,模板继续贴靠在墙面上,临时用钢管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