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车辆,特别是工程车辆,其包括可分离的压载配重、用于将压载配重从放下位置提升到车辆上的安装位置的提升装置以及具有至少一个可延伸支撑足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例如起重车、移动式钻机和振动器的工程车辆通常具有压载配重。压载配重用于减少车辆倾斜的风险并且通常被设置成与工程车辆上的桅杆或工作设备相对。
为了在从工程场地运输出或运输到工程场地期间减少车辆的总重量,并且从而使其保持在特定限制值之下,实际上通常将压载配重从车辆分离并且将其独立运输到工作场地。之后,在工程场地,压载配重被再次安装到车辆上。
为了增强倾斜稳定性,还公知的是在车辆上使用附加支撑装置。通常,这种支撑装置由多个支撑足构成,所述支撑足可以被延伸并且增加车辆在地面上的接触表面。
一种通用车辆可以例如见于US 3,278,045。为了在车辆上提升并安装压载配重,使用起重机的缆绳绞盘装置。在压载配重的提升期间,车辆还由延伸的支撑足所支撑。
此外,从EP 1 780 167 A2可得知一种移动式起重机,其中为提升压载配重提供了独立的缆绳绞盘装置。
此外,从US 3,902,735可以得知一种具有用于压载配重的提升装置的开凿机。该提升装置包括枢转臂,该枢转臂被附连于上车架的底面并且借助于一对定位气缸来枢转,其中所述定位气缸用于提升和降低压载配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基于如下目的:提供一种车辆,特别是提供一种工程车辆,其具有简单结构同时允许很好地操控压载配重。
根据本发明,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所述特征的车辆来解决该目的。在从属权利要求中陈述了优选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特征在于:为了延伸所述至少一个支撑足,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定位气缸,并且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气缸同时被设计成提升和降低压载配重。
本发明的基本思想在于如下事实,即不提供附加提升装置来提升压载配重。取而代之的是,为了这个目的,使用定位气缸,该定位气缸通常是液压型并且被设置成用于延伸支撑足。结果,整个设备的构造工作被简化,这是因为提升和降低压载配重以及延伸支撑足不必须同时发生。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是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气缸具有活塞杆,该活塞杆可以被连接于支撑盘和压载配重。因此,如果需要的话,可以通过可分离的连接装置从活塞杆移除使支撑足接触在地面上的支撑盘。这样,支撑盘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大直径并且当定位气缸被可分离地连接于压载配重时能被容易地移除。可以独立于压载配重的连接装置来设计支撑盘的连接装置。具体地,对于紧固支撑盘而言,简单的螺纹连接或简单的螺栓连接足以满足需要。
基本上,定位气缸可以侧向设置在压载配重旁边。为了在尽可能没有弯矩的情况下致动压载配重,根据本发明有利的是对于每个定位气缸而言压载配重具有通路,相应的定位气缸延伸通过该通路。通路可以被具体设置在压载配重的中心,以便实际上没有弯矩被施加于一个或更多个定位气缸。这允许进一步简化结构并且允许不用杠杆机构的直接连接。
此外,根据本发明为了将压载配重可分离地连接于所述至少一个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提供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可以被自动(例如借助于适当的锁定气缸)或手动操作。
在这种连接中,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的是锁定装置包括用于建立形状配合(form‑fitting)连接的至少一个弹键栓。可以横于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即以近似水平的方式,来致动该弹键栓。为了这个目的,在压载配重上为栓锁提供水平通路。通过弹键栓,可以实现压载配重在定位气缸上的至少形状配合紧固。通过在弹键栓上的或在活塞杆和 压载配重的相关相对表面上的适当锥形表面,在提升压载配重期间可以实现附加的夹持效果并且因而实现进一步的压配(force‑fitting)部件。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车辆的可变性增加,因为:压载配重具有底板,在其上可固定另外的压载板;并且锁定装置被设计成位于底板的部分内。压载配重由最低支承板是底板的板或段构成。根据压载所需的总重量,一个或多个另外的压载板可以被放置在底板上并且连接于底板。压载板可以被设计成简单的金属板或混凝土板,因为仅底板包括具有栓锁和可能的栓锁通路的锁定装置。
此外,根据本发明在车辆上提供紧固装置,使用该紧固装置可以将压载配重可分离地紧固在车辆上的安装位置。一旦提升装置已经将压载配重提升到安装位置,则通过紧固装置将压载配重以固定方式连接于车辆的框架。之后,在压载配重和定位气缸之间的锁定装置可以被拆开,以便之后定位气缸再次可用作支撑装置。为了拆卸压载配重,过程被反向进行。
基本上,可以在轮式车辆和轨道式车辆上使用根据本发明的支撑和提升装置。底盘可以被刚性地连接于上层结构。根据本发明,特别优选地是车辆具有底架和被旋转地支撑在其上的上车架,从而在安装位置时定位气缸和压载配重被设置在上车架的后部上。这里,重的工作器械通常设置在位于与后部相对的前部,所述重的工作器械例如是具有钻探驱动器的桅杆。为了防止朝前部方向倾斜,在后部上提供压载。因此,根据本发明在可旋转上车架上的设置确保了倾斜稳定性,即使上车架的纵向方向相对于底架的纵向方向转动也是如此。
在这种连接中,优选的是,借助至少一个定位气缸,上车架上的压载配重到达超出底架的至少一个位置并且可以被竖直地放置在地面上的放下位置。该位置优选的是上车架的纵向方向对齐于底架的纵向方向时上车架的位置。然而,因为上车架的长度通常超过底架的宽度,所以当上车架转动了90°时也可以安装或拆卸压载配重。
根据本发明,在工作期间,支撑盘被设置在活塞杆上在安装位置的压载配重下方。这样,支撑气缸与其气缸外壳以固定方式被连接在车辆的上层结构上(更具体地在上车架上),并且活塞杆从上方穿过整个压载配重并从压载配重的底面突出。在这个位置,支撑盘可以被 连接于活塞杆,其中该支撑盘可以比具体通过压载配重的通路具有更大的直径。这样,则之后能够使支撑盘向下运动,以便相对于地面附加地支撑车辆。
根据本发明实现了特别稳定的提升装置,因为提供两个定位气缸,这两个定位气缸可以被同时致动以提升和降低压载配重。这里,所述两个定位气缸被设置成相对车辆的纵轴线对称并且处在压载配重的中心区域。通过使用两个定位气缸,也可以在连续紧凑构造的前提下实现提升用于压载的大配重。
【附图说明】
随后,通过在附图中示意性示出的实施例的优选示例,将进一步描述本发明,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车辆的示意性部分横截面图;
图2示出了图1的压载配重的立体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压载配重的部分横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又一车辆的侧示图,其中压载配重位于放下位置;
图5示出了处于放下位置的压载配重的部分放大图;
图6示出了锁定装置的放大示图;以及
图7示出了图4的车辆的示图,其中压载配重位于安装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根据本发明的车辆10的根据图1的第一实施例中,车辆10包括具有侧部履带式行进装置13的底架12。上车架14被旋转地支撑在底架12的底盘上。在上车架14的示出的后部16上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压载配重30。与后部16相对,在上车架14上设置有桅杆上层结构15(仅部分示出)。
为了避免在车辆10工作期间朝向桅杆上层结构15倾斜的风险,根据本发明的压载配重30位于上车架14的后部16上。压载配重30包括最低基板32,根据压载的需要,多个压载板34被堆在该最低基板32上。
在基板32的中心部分,两个柱形保持轴33被固定成沿向上方向 突出通过两个下保持板34内的通路到达位于压载配重30上的凹槽内。为了将压载配重30紧固在后部16上,两个紧固装置24被设置在上车架14上,每个紧固装置24均具有带锁定栓25的水平定向致动气缸26。致动气缸26均被固定在调节套筒27上,所述调节套筒27以固定方式被连接于上车架14。
当压载配重30在上车架14上的所示安装位置时,保持轴33突入两个调节套筒27内。通过使锁定栓25运动通过位于保持轴33和调节套筒27内的相应栓通路35,使得压载配重30在上车架14上形成形状配合锁定。锁定位置可以参见图1在右侧紧固装置24上,而左侧紧固装置24示出了在缩回位置以便拆卸压载配重30的锁定栓25。
如结合图2和图3也可更具体地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车辆10具有带两个定位气缸52的提升装置50,其中所述定位气缸52在压载配重30的中心部分内从上到下通过相应通路36延伸穿过底板32和两个下压载板34。两个定位气缸52被紧固在上车架14的后部16上。所述气缸各自包括气缸壳体54,活塞杆56可以通过液压流体的适当供应和排放而在气缸壳体54内运动。活塞杆56的下端用作支撑足64,为此其具有柱形支撑盘66。支撑盘66经由可分离的连接装置与活塞杆56连接。
稍稍在支撑盘66上方,在底板32的部分内提供锁定装置40,使用该锁定装置40可以将活塞杆56连接于压载配重30的底板32。为此,每个活塞杆56均具有带倾斜外表面的环形锥形元件44。适当的固定套筒46被设置在底板32的相关通路36上,以便通过水平插入两个弹键栓42,在活塞杆56和底板32之间形成形状配合连接。使用这种锁定,可以通过提升装置50来竖直移动压载配重30,其中两个定位气缸52在上车架14上的所示安装位置和地面上的放下位置之间。通过被设置在压载配重30面朝上车架14一侧上的调整沟槽38来在上车架14上实现附加的对中。
图4通过进一步的实施例示出了放下位置,在该放下位置处,压载配重30借助于底板32靠在地面上。在该位置,压载配重30可以被车辆10拾起,籍此车辆10朝向压载配重30运动,并且该压载配重30被调整以便进一步安装。调整后,定位气缸52的活塞杆56可 以竖直向下延伸到图5所示位置。
在活塞杆56的这个延伸位置,此时弹键栓42可以以近似水平的方式被插入通过底板32内的相应钻孔,如图6具体所示。一方面弹键栓42靠在块状锥形元件45上且该块状锥形元件45的锥形侧表面位于活塞杆56上,另一方面弹键栓42靠在锥形支座47上且该锥形支座47的锥形侧表面位于底板32上。因此,实现活塞杆56与底板32的形状配合锁定,并且因而实现活塞杆56与压载配重30的形状配合锁定。
通过活塞杆56的缩回,之后压载配重30可以竖直向上运动到车辆10的上车架14上的安装位置。在该向上运动位置,此时可以经由紧固手段(根据图7是简单螺栓连接)将压载配重30以固定方式经由保持轴33连接于上车架14。
此后,可以再次拆开活塞杆56和底板32之间的锁定装置40。因此,活塞杆56可以再次自由地向下运动,并且用作支撑足64,从而可以改进接触表面并因而改进车辆10的倾斜稳定性。在图7所示实施例中,在活塞杆56的底面上提供简单的球状杯65从而形成支撑足64。为了分开并拆下压载配重30,过程可以反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