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储罐.pdf

上传人:奻奴 文档编号:1289052 上传时间:2018-04-13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99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1099577.8

申请日:

2016.12.02

公开号:

CN106499947A

公开日:

2017.03.15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7C 1/12申请日:20161202|||公开

IPC分类号:

F17C1/12; F17C13/02; F17C13/00

主分类号:

F17C1/12

申请人: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发明人:

吕长乐; 何远新; 李永莉; 杨清义; 王宝磊; 姜强俊; 刘凤伟; 汤楚强; 熊珍艳; 黄圣; 徐卫国; 吴其; 曾咏奎; 黄政贤; 杨帅

地址:

430212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经济开发区大桥新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华沛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代理人:

房德权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罐,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内容器、操作系统以及支撑装置,操作系统的管路穿过筒体后与内容器连通;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一端与内容器接触,另一端固定于筒体上。通过将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固定支撑设置在罐体中部,滑动支撑设置在罐体两端,所有管路均从罐体中部下方伸出筒体,筒体为两圆筒向中央套装连接而成,充分利用储罐筒体的下部空间布局和安装管路、阀门和仪器仪表,这种布局无需缩减罐体长度,当储罐采用该操作系统时,固定支撑也设置在罐体中部,有利于减小罐体中部垂向挠度,对于载重较大的储罐,其承载能力更强。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和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内容器、操作系统
以及支撑装置,
所述操作系统设置于所述筒体中部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操作系统的管路
穿过所述筒体后与所述内容器连通;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
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和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一端与所述内容器接触,另一端固定于所
述筒体上;
所述固定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中部;
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撑装置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筒体的两
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由两圆筒连接而成,所述两圆筒的
连接处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内容器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处设置有封闭所述固定孔的封
盖,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封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系统包括阀门箱,所述阀门箱设置
在所述筒体中部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管路安装在所述阀门箱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圆周
上的M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中的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
体圆周上的N个滑动支撑机构,所述M和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M和N等于四;
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四个
固定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四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滑动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四个
滑动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滑动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M和N等于三;
所述三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一个固定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另外两个固定支撑
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三个滑动支撑
机构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M等于四;
所述N等于三,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
10度,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三个滑动支撑
机构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9.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固
定玻璃钢、固定封罩、固定加强板、多个固定加强筋和固定座;
所述筒体上开设有固定封罩通孔,所述固定加强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表面,所述固定
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对应的固定封罩穿孔,所述固定封罩固定于固定封罩
通孔和所述固定封罩穿孔内,所述多个固定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加强板上,另一端
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上,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内容器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相对的位置,所述固定
玻璃钢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
10.如权利要求6-8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储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支撑机构包括
滑动封罩、滑动玻璃钢、滑动加强板、多个滑动加强筋和滑动加强块;
所述滑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表面上,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滑动封罩通孔,所述滑
动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封罩通孔对应的滑动封罩穿孔,所述滑动封罩固定于所述滑
动封罩通孔和所述滑动封罩穿孔内;
所述多个滑动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加强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封罩上,
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滑动加强块固定于所述内容器的外表面上与所述滑动封罩通
孔相对的位置;
所述滑动玻璃钢一端支撑于所述滑动封罩上,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滑动加强块上。

说明书

一种储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冻液化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罐。

背景技术

玻璃钢支撑装置是一种用于连接内外容器罐体、传递内容器载荷并减少漏热的重
要装置。冷冻液化气体罐一般采用双层罐体结构,内容器用于装载冷冻液化气体,外壳与框
架、底架、鞍座或走行装置连接。为了有效阻隔外部环境传入内容器的热量,避免冷冻液化
气体蒸发过快,通常在内容器与外壳之间设置环氧玻璃钢支撑装置,将内容器支撑在外壳
上,形成夹层空间,然后对夹层空间抽真空。

玻璃钢支撑装置靠近内容器一侧与内容器外壁连接,靠近外壳的一侧安装在外壳
上的玻璃钢支撑封罩内。玻璃钢支撑装置用于传递内外罐之间的各种载荷,封闭夹层空间,
并有效阻断热桥的功能。

现有储罐玻璃钢支撑装置一般采用8点支撑方式,其中靠近系统管路一端的4点支
撑为固定支撑,另一端4点支撑为滑动支撑。玻璃钢支撑装置依靠外壳封罩装置与储罐外壳
连接,储罐内容器安放在玻璃钢支撑上。

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8点支撑结构玻璃钢支撑装置仅适用于罐体比较短的情
况。当罐体结构细长,采用8点支撑结构时,玻璃钢支撑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间距很大,导
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而且现有的玻璃钢支撑装置在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质较
多时,存在强度不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支撑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
间距大,导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
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一种储罐,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和设置于所述筒体内的内容器、操作系
统以及支撑装置,

所述操作系统设置于所述筒体中部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上,所述操作系统的
管路穿过所述筒体后与所述内容器连通;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

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和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一端与所述内容器接触,另一端固定
于所述筒体上;

所述固定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中部;

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撑装置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筒体
的两端。

优选地,所述筒体由两圆筒连接而成,所述两圆筒的连接处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
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固定孔后与所述内容器连通。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处设置有封闭所述固定孔的封盖,所述管路穿过所述封盖。

优选地,所述操作系统包括阀门箱,所述阀门箱设置在所述筒体中部下方,并固定
于所述筒体上,所述管路安装在所述阀门箱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圆周上的M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
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中的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圆周上的N个滑动支撑机
构,所述M和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

优选地,所述M和N等于四;

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
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四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滑动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
四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滑动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优选地,所述M和N等于三;

所述三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一个固定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另外两个固定
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三个滑动
支撑机构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优选地,所述M等于四;

所述N等于三,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
90±10度,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顶部,所述三个滑动
支撑机构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优选地,所述固定支撑机构包括固定玻璃钢、固定封罩、固定加强板、多个固定加
强筋和固定座;

所述筒体上开设有固定封罩通孔,所述固定加强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表面,所述
固定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对应的固定封罩穿孔,所述固定封罩固定于固定
封罩通孔和所述固定封罩穿孔内,所述多个固定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加强板上,另
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上,形成三角支撑结构;

所述固定座固定于所述内容器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相对的位置,所述
固定玻璃钢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上。

优选地,所述滑动支撑机构包括滑动封罩、滑动玻璃钢、滑动加强板、多个滑动加
强筋和滑动加强块;

所述滑动加强板固定于所述筒体的表面上,所述筒体上开设有滑动封罩通孔,所
述滑动加强板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封罩通孔对应的滑动封罩穿孔,所述滑动封罩固定于所
述滑动封罩通孔和所述滑动封罩穿孔内;

所述多个滑动加强筋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加强板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封罩
上,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所述滑动加强块固定于所述内容器的外表面上与所述滑动封
罩通孔相对的位置;

所述滑动玻璃钢一端支撑于所述滑动封罩上,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滑动加强块
上。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通过将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固定支撑设置在罐体中部,滑动支
撑设置在罐体两端,所有管路均从罐体中部下方伸出筒体,筒体为两圆筒向中央套装连接
而成,阀门箱固定在罐体中部筒体下方,充分利用储罐筒体的下部空间布局和安装管路、阀
门和仪器仪表,这种布局无需缩减罐体长度,因此能最大限度设计储罐容积,从而提升产品
的经济性。另外,当储罐采用该操作系统时,固定支撑也设置在罐体中部,有利于减小罐体
中部垂向挠度,对于载重较大的储罐,其承载能力更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支撑
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间距大,导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装载
介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
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
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储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所述储罐的B-B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撑机构的放大图;

图4为图1中支撑装置的固定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5为图1中的所述储罐的A-A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支撑装置的滑动支撑机构的放大图;

图7为图1中支撑装置的滑动支撑机构的俯视图;

图8和图9为本申请另一较佳实施方式储罐的剖面示意图;

图10和图11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方式储罐的剖面示意图;

图12为图1中的储罐的局部剖视图;

图13为图12的C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储罐,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支撑装置固定端
与滑动端的间距大,导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质较多时,
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申请通过将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固定支撑设置在罐体中部,滑动支
撑设置在罐体两端,所有管路均从罐体中部下方伸出筒体,筒体为两圆筒向中央套装连接
而成,阀门箱固定在在罐体中部筒体下方,充分利用储罐筒体的下部空间布局和安装管路、
阀门和仪器仪表,这种布局无需缩减罐体长度,因此能最大限度设计储罐容积,从而提升产
品的经济性。另外,当储罐采用该操作系统时,固定支撑也设置在罐体中部,有利于减小罐
体中部垂向挠度,对于载重较大的储罐,其承载能力更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支
撑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间距大,导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装
载介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
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支撑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间距大,导致挠度增
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本申
请提供一种储罐。

如图1,所述储罐包括:筒体20、内容器30、12点支撑装置和操作系统50,所述内容
器30设置于所述筒体20内。所述操作系统50设置于所述筒体20中部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筒
体20上。

所述筒体20为圆筒状,所述筒体20由两圆筒连接而成,所述内容器30具体设置于
所述筒体20内。

如图12和图13,所述操作系统50包括管路51和阀门箱53。所述两圆筒20的连接处
的底部开设有固定孔21,所述管路51穿过所述固定孔21后与所述内容器30连通。所述固定
孔21处设置有封闭所述固定孔21的封盖22,所述管路51穿过所述封盖22后外引。所述封盖
22采用耐低温性能的不锈钢材料制成。

所述阀门箱53设置在所述筒体20中部下方,并固定于所述筒体20上,所述管路51
安装在所述阀门箱53上。所述操作系统50包括充装卸液系统、增压减压系统、管路安全系
统、仪表监测系统、抽真空和测量系统、紧急控制系统等。所述阀门箱53的箱门应有可靠的
锁闭装置,箱体宜采用耐低温性能的不锈钢材料制作。

所述储罐的12点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撑装置41和两滑动支撑装置42。所述固
定支撑装置41设置于所述筒体20的中部,所述两滑动支撑装置42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支撑装
置41的相对两侧,并位于所述筒体20的两端。

所述固定支撑装置41和滑动支撑装置42一端与内容器30接触,另一端固定于所述
筒体20上,用于传递内容器30和筒体20之间的各种载荷,封闭夹层空间,达到有效阻断热桥
的功能。

如图2-图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撑装置41包括固定于筒体20圆周上的四
个固定支撑机构411。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之间的夹
角为90±10度,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之间的夹角为60
±1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支撑机构411的数目为4个,布设于所述筒体20的圆周
上。所述固定支撑机构411包括固定玻璃钢14、固定封罩11、固定加强板12、多个固定加强筋
13、固定座15和固定加强块16。

所述固定加强板12固定于所述筒体20的表面,用于增加所述筒体20的强度。具体
地,所述固定加强板12焊接于所述筒体20的表面上。所述固定加强板12可以为多个,在所述
固定加强板12的数目为多个时,所述固定加强板12叠设于所述筒体20的表面上,且靠近所
述筒体20的表面的固定加强板12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筒体20的表面的固定加强板12的尺
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加强板12的数目为两个,具体为第一固定加强板和第
二固定加强板,所述第一固定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固定加强板和所述筒体20之间,所述
第二固定加强板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固定加强板的尺寸。所述固定加强板12可以为圆形、
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形状,具体可以由钢板按外壳直径滚制成圆弧形,确保与外壳组装时能
密贴。

所述筒体20上开设有固定封罩通孔21,所述固定加强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固定封
罩通孔21对应的固定封罩穿孔。所述固定封罩11固定于固定封罩通孔21和所述固定封罩穿
孔内,用于固定封罩所述固定封罩通孔21。具体地,所述固定封罩11焊接于所述固定加强板
12和所述筒体20上。所述固定封罩11具体可以为圆柱筒形结构,一端封口呈杯状,可采用钢
板卷制再与圆形底板组焊,也可直接采用锻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封罩11远离所
述筒体20的一端到所述筒体20的高度距离h为120mm~140mm(毫米)。

多个固定加强筋13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加强板12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
11远离所述筒体20的一端,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增加固定所述固定封罩11的强度。具体
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加强筋13的数目为4个。所述固定加强筋13为槽形压型件或
锻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固定加强板12和所述固定封罩11上。采用多个固定加
强筋13,不仅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能够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固定加强块16固定于所述内容器30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21相对的位
置,具体地,所述固定加强板16焊接于所述内容器30上,以增加所述内容器30的强度。所述
固定加强块16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内容器30的
强度足够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固定加强块16。

在所述内容器30上设置有所述固定加强块16时,所述固定座15固定于所述固定加
强块16上,在所述内容器30上未设置有所述固定加强块16时,所述固定座15直接固定于所
述内容器30的外表面上与所述固定封罩通孔21相对的位置即可。

所述固定玻璃钢14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封罩11内,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座15
上,以将所述筒体20和所述内容器30相对固定。

上述固定支撑机构通过设置固定加强板12与固定加强筋13的组合加强方式,对固
定封罩11进行加强,既能保证固定封罩装置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各种载荷,同时具有简
单的结构和较轻的自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强板进行加强,在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
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另外,现有用于储罐的操作系统通常设置在罐体端部,从内容器引出的管路往往
从封头穿出,所有操作阀门、检测仪器和仪表也都通过不同的固定结构安装在封头上,为保
护管路、阀门、检测仪器和仪表的安全,罐体端部加装有阀门箱。因为操作系统安装在储罐
端部,操作箱会占用一定的空间,储罐长度需要缩短,从而牺牲罐体装载容积,降低产品的
经济性,同时,受内容器热胀冷缩效应的影响,该结构要求固定支撑必须设置在靠近管路的
一端,对于长度较长的储罐,需在罐体中部设置支撑时,其端部支撑存在较大的纵向力,该
纵向力用于抵抗罐体热胀冷缩时滑动支撑与支撑座之间形成的摩擦力。

本申请通过将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固定支撑设置在罐体中部,滑动支
撑设置在罐体两端,所有管路均从罐体中部下方伸出筒体,筒体为两圆筒向中央套装连接
而成,阀门箱固定在在罐体中部筒体下方,充分利用储罐筒体的下部空间布局和安装管路、
阀门和仪器仪表,这种布局无需缩减罐体长度,因此能最大限度设计储罐容积,从而提升产
品的经济性。另外,当储罐采用该操作系统时,固定支撑也设置在罐体中部,有利于减小罐
体中部垂向挠度,对于载重较大的储罐,其承载能力更强。

另外,通过将所述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这样可在储罐的两侧都可以进
行操作,如装卸液等,相较于现有技术中操作系统设置在端部时,操作更方便,如在罐车掉
头后,可以停在同样的位置进行操作,不会出现现有技术种停在同样的位置会出现管线不
够的技术问题。

如图5-图7,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两滑动支撑装置42中的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
固定于所述筒体20圆周上的四个滑动支撑机构420,所述四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上部的两
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四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下部的两个滑动
支撑机构420之间的夹角为60±10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支撑机构420的数目为8个,分为两组,分别位于所述筒
体20的两端,分别布设于所述筒体20的圆周上。所述滑动支撑机构420包括滑动封罩421、滑
动玻璃钢422、滑动加强板423、多个滑动加强筋424和滑动加强块425。

所述滑动加强板423固定于所述筒体20的表面,用于增加所述筒体20的强度。具体
地,所述滑动加强板423焊接于所述筒体20的表面上。所述滑动加强板423的数目可以为一
个,也可以为多个。

所述筒体20上开设有滑动封罩通孔426,所述滑动加强板423上开设有与所述滑动
封罩通孔对应的滑动封罩穿孔。所述滑动封罩421固定于所述滑动封罩通孔426和所述滑动
封罩穿孔内。具体地,所述滑动封罩421焊接于所述滑动加强板423和所述筒体20上。所述滑
动封罩421具体可以为圆柱筒形结构,一端封口呈杯状,可采用钢板卷制再与圆形底板组
焊,也可直接采用锻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封罩421远离所述筒体20的一端到所述
筒体20的高度距离h为120mm~140mm(毫米)。

所述多个滑动加强筋424一端固定于所述滑动加强板423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滑
动封罩421远离所述筒体20的一端,以形成一三角支撑结构,增加固定所述滑动封罩421的
强度。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加强筋424的数目为4个。所述滑动加强筋424为槽
形压型件或锻件,可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滑动加强板423和所述滑动封罩421上。采
用多个滑动加强筋424,不仅能够满足强度要求,而且能够节省材料,减轻重量。

所述滑动加强块425固定于所述内容器30的外表面上与所述滑动封罩通孔426相
对的位置,具体地,所述滑动加强板425焊接于所述内容器30上,以增加所述内容器30的强
度。所述滑动加强块425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具体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所述内
容器30的强度足够时,也可以不设置所述滑动加强块425。

在所述滑动加强板425的数目为多个时,所述滑动加强板425叠设于所述内容器30
的外表面上,且靠近所述内容器30的表面的滑动加强板425的尺寸大于远离所述内容器30
的表面的滑动加强板425的尺寸。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滑动加强板425的数目为两个,具体为第一滑动加强板和第
二滑动加强板,所述第一滑动加强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滑动加强板和所述内容器30之间,所
述第二滑动加强板的尺寸小于所述第一滑动加强板的尺寸。所述滑动加强板425可以为圆
形、椭圆形、矩形或其它形状,具体可以由钢板按外壳直径滚制成圆弧形,确保与外壳组装
时能密贴。

所述滑动玻璃钢422一端所述滑动封罩421上,另一端滑动支撑于所述滑动加强块
425上。在所述内容器30的强度足够而未设置所述滑动加强块425时,所述滑动玻璃钢422的
另一端直接支撑于所述内容器30的外表面上。

所述滑动支撑机构通过设置滑动加强板423与滑动加强筋424的组合加强方式,对
滑动封罩进行加强,既能保证滑动封罩装置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各种载荷,同时具有简
单的结构和较轻的自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加强板进行加强,在罐体容积较大,装载介
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固定支撑装置41包括固定于筒体20圆
周上的三个固定支撑机构411。所述三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一个固定支撑机构411设置于
所述筒体20顶部,所述三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另外两个固定支撑机构411设置于所述筒体
20的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42中的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20圆周上
的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420设置于所述
筒体20顶部,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420设置于所述筒体20的
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又,在又一实施方式中,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固定支撑装置41包括固定于筒体
20圆周上的四个固定支撑机构411。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上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
411之间的夹角为90±10度,所述四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中下部的两个固定支撑机构411之
间的夹角为60±10度。

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42中的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20圆周上
的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一个滑动支撑机构420设置于所述
筒体20顶部,所述三个滑动支撑机构420中另外两个滑动支撑机构420设置于所述筒体20的
下部两侧,其间的夹角为60±10度。

上述三种实施方式只是对固定支撑机构411和滑动支撑机构420的个数以及布局
进行举例说明,并不限于上述三种实现方式。具体地,可以将所述固定支撑装置41限定为包
括固定于筒体20圆周上的M个固定支撑机构411,所述两个滑动支撑装置42中的每个滑动支
撑装置包括固定于所述筒体20圆周上的N个滑动支撑机构420,所述M和N为大于等于3的整
数。

上述储罐通过设置包括M个固定支撑机构的一固定支撑装置和分别位于所述固定
支撑装置的相对两侧的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中每个滑动支撑装置包括N
个固定支撑机构,所述M和N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从而构成了多点支撑的支撑装置,所述固
定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筒体的中部,两个滑动支撑装置支撑于所述筒体的两端,保证储罐
具有足够的强度用于承受各种载荷,又能降低罐体的挠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玻璃钢
支撑装置固定端与滑动端的间距大,导致挠度增加,罐体容易出现失稳,且罐体容积较大,
装载介质较多时,存在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
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
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
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
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一种储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种储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种储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储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储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一种储罐,所述储罐包括筒体、内容器、操作系统以及支撑装置,操作系统的管路穿过筒体后与内容器连通;支撑装置包括一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固定支撑装置和两个滑动支撑装置一端与内容器接触,另一端固定于筒体上。通过将操作系统设置在储罐中部下方,固定支撑设置在罐体中部,滑动支撑设置在罐体两端,所有管路均从罐体中部下方伸出筒体,筒体为两圆筒向中央套装连接而成,充分利用储罐筒体的下部空间布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气体或液体的贮存或分配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