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优化顶板内部导油的L型吸油烟机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吸油烟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优化顶板内部导油的L型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
它安装在厨房内,位于炉灶上方,能将炉灶燃烧的废物和烹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
体有害的油烟迅速抽走,排出室外,减少污染,净化空气,并有防毒、防爆的安全保障作用。
传统型号的吸油烟机主要吊设在炉灶的正上方,但其占用的空间不太合理,在使
用过程中,容易对厨师造成头部的干涉,容易撞到头。
所以后来慢慢衍生出一种L型的吸油烟机,这种吸油烟机中有多种设置进风口的
技术方案,一般位于底部的进风口是都有的,有些在吸油烟机的中部不同高度还设置有进
风口,同时在顶部也设置有进风口,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实际上底部的进风口能够抽
掉大部分的油烟,因为油烟过大或者吸油烟机中风量不足,会有少部分油烟不会被抽尽,进
而往上移动,对于在中部不同高度设置有进风口的方案,加工难度更大,需要开更多的开
口,同时由于底部的进风口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漏风和降低底部进风口的抽油烟的效果的
问题,而在顶部设置进风口的情况,如果吸油烟机的底部和中部多设置了进风口,那么顶部
再设置进风口则意义不大,能抽的油烟很少量,进一步增加成本。
而如果除底部的进风口外,单独在顶部设置进风口,则目前的情况下顶部的进风
口也存在一定的抽不尽的问题,油烟流过顶部进风口而未被抽离后,则会沿着吸油烟机表
面溢出到厨房内,同时顶部设置进风口还会存在一定的漏风的问题,使底部的进风口抽离
的油烟少量的漏出,也会一定程度降低底部进风口的抽油烟的效果。
在解决上述问题的研发过程中,发现一个新的缺陷,这种顶部和底部都开风口的
吸油烟机的底部进风口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吸油烟机内部慢慢积累了许多油渍,油渍
顺着吸油烟机内背部结构往下流,从底部的进风口可以看到,非常不美观,影响使用体验,
而且对这部分油渍进行清理也很麻烦,由于这部分油渍上方还有更多的油渍,所以清理后
很快又会有新的油渍流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使用户体验更好
且长期使用后累积油渍并不影响吸油烟机外观的优化顶板内部导油的L型吸油烟机。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优化顶板内部导油的L型吸油烟机,其包括:
负压源;
主体架,所述主体架为倒L型,所述主体架上设置有进风口且主体架内部设置有供空气
流动的腔体,所述负压源安装于所述主体架上并通过产生负压使所述进风口抽入空气,并
使抽入的空气经流所述腔体,最终从负压源一端排出;
所述进风口仅包括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所述下进风口设置于所述主体架L型结构的
内凹表面且位于主体架的下部,所述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所述下进
风口处配合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挡板,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水平设置,所述内凹表面中
向下延伸的面竖直设置,所述主体架顶部的内部设置有顶部导油面,所述顶部导油面和内
凹表面中顶部的面呈一定夹角。
通过在下进风口处设置所述能够开合的挡板,可以使挡板在闭合时挡住主体架内
部的油渍,不影响吸油烟机外观,同时也不必刻意清理下进风口内的油渍,用户使用起来更
省心,提升用户体验。
同时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水平设置,所述内凹表面中向下延伸的面竖直设
置,使整个内凹表面看起来是一个直角结构,无论从空间的利用上,还有感官上都是很大的
提升,但是如果像现有技术那样直接用顶板的背部导油,则原理是油总会累积起来,在顶部
的面内累积到一定高度后自然会溢出往下流,但是这样的方式会使顶部的面内总会有一些
油渍残留不能及时排出,长期下去容易累积成难以清洗的污垢,长期积累后则会导致油渍
无法进行正常导出而从上进风口溢出,这时只有整体更换吸油烟机,其使用寿命大大缩短,
所以在前面的结构基础上,所述主体架顶部的内部设置有顶部导油面,所述顶部导油面和
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呈一定夹角,使上进风口周围形成的油渍以及负压源上滴下的油渍能
够及时地排出,减少累积污垢的情况发生,提高吸油烟机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打开时整体移动至所述主体架内部,避免向外
打开时可能出现的挡板挡住下进风口影响吸油烟的情况。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挡板背部安装于一支架上,所述支架下端铰接在主
体架内部,所述挡板向主体架内部开合时沿所述支架下端的铰接处转动,结构更简洁,方便
维修和更换,同时驱动方式也更稳定。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架内安装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连接在所述支
架上并驱动所述支架绕铰接点转动,相比较可能采用的手动的方式,效率更高,用户体验更
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动力源包括与所
述长条形的通孔配合的转动凸起,所述转动凸起能够绕一圆弧路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支
架转动,传动机构更科学,在主体架有限的空间内,通过弧形路径以及长条形的通孔配合的
方式有效地实现挡板的开合,更节约空间,减小主体架竖向结构的厚度。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动力源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体架内壁并能够转动的
圆盘,所述转动凸起固定安装于所述圆盘上,通过更简单的结构实现所述弧形路径的方案,
也更节约成本。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朝向主体架内设置有回流凹
槽,所述上进风口设置于所述回流凹槽中的远离主体架向下延伸部分的表面上,回流凹槽
的设置方式以及上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使油烟的被抽尽过程如下:
油烟产生后先被下进风口吸入,同时下进风口对油烟有一个往侧面带动的吸力,未吸
尽的油烟则沿着倒L型结构的内凹表面的向下延伸部分往上流动,最后到达向内凹表面的
顶部的面,在上进风口的负压下往上进风口移动,同时进入回流凹槽,大部分被上进风口吸
入,由于上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会使进入回流凹槽的气体形成一个回流,未被吸入的油烟则
在回流作用下再次回到初次进入回流凹槽的位置,然后又往上进风口移动,经过多次上进
风口的负压吸入,最终会吸尽油烟,抽油烟效果更好同时能够更好地防止油烟溢出;
而回流凹槽的设置以及上进风口的设置位置也尽可能的把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抽的
气体分开了,从主体架内部看回流凹槽上设置上进风口的面,是一个向下的坡面,下进风口
吸入的气体到达主体架顶部后部分是平向移动,最后接触的面为回流凹槽的底面,然后就
会被负压源抽离,现有技术中会有一定漏出,但是本申请上进风口的设置位置,即所述“坡
面”的结构,则使下进风口抽上来的油烟不会漏出,降低对底部排风口的抽油烟效果影响。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为水平面,所述内凹表面中向
下延伸的面为竖直平面,使主体架的结构占用空间更小,减小吸油烟机对用户的干涉可能
性,也一定程度上提升外观美感,便于做得更薄,或者视觉上看起来更“薄”或更对称,增加
用户体验。
所述上进风口由若干个长条形的通孔并排组合而成,单个的所述长条形的通孔设
置方向和主体架对称平面平行,油烟始终有一个向上流动的趋势,单个的所述长条形的通
孔设置方向和主体架对称平面平行的设置方式可以尽可能减小结构上对油烟的阻碍,进一
步提升抽油烟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使用户体验更好且长期使用后累积油渍并不影响吸油烟机外观,减少累积污垢的情况
发生,提高吸油烟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挡板闭合时的第一轴测图;
图2为本发明挡板闭合时的第二轴测图;
图3为本发明挡板打开时的轴测图;
图4为图3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挡板打开时的主体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发明主体架去掉背部外壳后的轴测图;
图中标记:1-下进风口,2-上进风口,3-内凹表面中向下延伸的面,4-内凹表面中顶部
的面,5-主体架,6-挡板,7-圆盘,8-负压源,9-转动凸起,10-支架,16-顶部导油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不应将此理解
为本发明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以下的实施例,凡基于本发明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
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7,一种优化顶板内部导油的L型吸油烟机,其包括:
负压源8,所述负压源为双向风机,双向风机的一个吸入口朝向下述的下进风口1,另一
个吸入口朝向下述的上进风口2;
主体架5,所述主体架5为倒L型,所述主体架5上设置有进风口且主体架5内部设置有供
空气流动的腔体,所述负压源安装于所述主体架5上并通过产生负压使所述进风口抽入空
气,并使抽入的空气经流所述腔体,最终从负压源一端排出;
所述进风口仅包括上进风口2和下进风口1,所述下进风口1设置于所述主体架5L型结
构的内凹表面且位于主体架5的下部,所述上进风口2设置于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4,所
述下进风口1处配合设置有能够开合的挡板6,如图1、2,挡板6为闭合状态,图3、5,挡板6为
打开状态,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4水平设置,所述内凹表面中向下延伸的面3竖直设置,
所述主体架顶部的内部设置有顶部导油面16,所述顶部导油面16和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4
呈一定夹角,并且朝向所述内凹表面中向下延伸的面3的设置位置向下延伸,最终与主体架
5的内壁平滑过渡(如图7)。
具体的,如图4、6,所述挡板6打开时整体移动至所述主体架5内部,所述挡板6背部
安装于一支架10上,所述支架10下端铰接在主体架5内部,所述挡板6向主体架5内部开合时
沿所述支架10下端的铰接处转动,所述主体架5内安装有动力源,所述动力源连接在所述支
架10上并驱动所述支架10绕铰接点转动,所述支架10上设置有长条形的通孔,所述动力源
包括与所述长条形的通孔配合的转动凸起9,还有安装于所述主体架5内壁并能够转动的圆
盘7(由设置在主体架内部的单独的电机驱动),所述转动凸起9固定安装于所述圆盘7上,所
述转动凸起9能够被圆盘7转动带动从而绕一圆弧路径移动,从而带动所述支架10转动。
对于其他部分细节,所述内凹表面中顶部的面4朝向主体架5内设置有回流凹槽,
所述上进风口2设置于所述回流凹槽中的远离主体架5向下延伸部分的表面上,所述内凹表
面中顶部的面4为水平面,所述内凹表面中向下延伸的面3为竖直平面(内凹表面中顶部的
面4和向下延伸的面3相互垂直),单个的所述上进风口2由若干个长条形的通孔并排组合而
成,单个的所述长条形的通孔设置方向和主体架5对称平面平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