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控单元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单元。
背景技术
近年来,轻薄的平面显示器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产品之中,而为了达到使用便
利性、外观简洁以及多功能的目的,许多信息产品已由传统的键盘或鼠标等输入装置,转变
为使用触控面板作为输入装置。
触控面板的操作原理为,当导体物件接触到触控面板的时候,触控面板内的触控
单元的电性会发生变化,并导致触控单元的偏压改变。此电性上的改变会转换为控制信号
传送至外部的触控芯片或控制电路板上,并经由处理器进行数据处理,以运算出导体物件
的位置。对此,如何能再进一步改良触控面板的结构已成为当前相关领域的热门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触控单元,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单元,包含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
极及第三触控电极,其中第二触控电极及第三触控电极分别包含多个电极单元,且各电极
单元的多个电极图案的面积异于彼此,使得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与第一触控电极产生
不相同的电容值。因此,触控芯片可对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性,以提升触控芯片对判断
触控操作位置的灵敏度,并使第一触控电极与各电极单元可分别以单一走线连接至触控芯
片,借以减少触控单元的走线使用量。
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触控单元,包含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多个第二触控电
极及多个第三触控电极。每一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一方向延伸,其中第一触控电极沿第二方
向互相平行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正交。第二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每一第二
触控电极包含至少一第一电极单元及至少一第二电极单元。第一电极单元包含沿第一方向
排列的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及第三电极图案,其中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及
第三电极图的面积彼此相异。第二电极单元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
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其中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的面积彼此相
异,且第一电极单元所包含的电极图案与第二电极单元所包含的电极图案彼此电性绝缘且
分别交错排列。每一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每一第二触控电极及每一第三触控电极之间,其中
第三触控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每一第三触控电极包含至少一第三电极单元及至少一第
四电极单元。第三电极单元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九电
极图案,其中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九电极图案的面积彼此相异。第四电极单元
包含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其中第十电极
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的面积彼此相异,且第三电极单元所包含的电极
图案与第四电极单元所包含的电极图案彼此电性绝缘且分别交错排列。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及第三电极图案其中之一与第
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九电极图案其中对应之一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
电极其中之一的两侧,且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其中之一与第十电
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其中对应之一沿第二方向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
电极其中之一的两侧。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其中之一两侧的第一电极图案、该
第二电极图案及该第三电极图案其中之一及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九电极图案
其中对应之一的面积彼此相异,且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其中之一两侧的第四电极图
案、第五电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其中之一及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
极图案其中对应之一的面积彼此相异。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
案未具有开口,第三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第七电极图案及第十一电极图案分别具有至
少一第一开口,而第二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及第十电极图案分别具有至
少一第二开口。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X平方单位,第三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第七电极图案及第十一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X/2平方单位,第二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及第十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X/3平方单位。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单元还包含至少一第十三电极图案,第十三电极图
案与第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及第三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元还包含
至少一第十四电极图案,第十四电极图案与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
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三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五电极图案,第十五电极图案与第七电极图案、
第八电极图案及第九电极图案沿该第一方向排列。第四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六电极图案,
第十六电极图案与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
十三电极图案、第十四电极图案、第十五电极图案及第十六电极图案分别具有至少一第三
开口,且第十三电极图案、第十四电极图案、第十五电极图案及第十六电极图案的面积分别
为X/4平方单位。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七电极图案与第
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及第十三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
元还包含第十八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案与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
及第十四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三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九电极图案,第十九电极图
案与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及第十五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四
电极单元还包含第二十电极图案,第二十电极图案与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第十
二电极图案及第十六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案、第十九
电极图案及第二十电极图案分别具有至少一第四开口,且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
案、第十九电极图案及第二十电极图案的面积分别为X/5平方单位。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A平方单位,第三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第七电极图案及第十一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B平方单位,而第二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及第十电极图
案的面积分别为C平方单位,且A>B>C。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三电极图案,第十三电极图案与第
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及第三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四
电极图案,第十四电极图案与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及第六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
列。第三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五电极图案,第十五电极图案与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
及第九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四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六电极图案,第十六电极图案
与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十三电极图案、第
十四电极图案、第十五电极图案及第十六电极图案的面积分别为D平方单位,且A>B>C>D。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第一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七电极图案与第
一电极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及第十三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二电极单
元还包含第十八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案与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
及第十四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三电极单元还包含第十九电极图案,第十九电极图
案与第七电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及第十五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四
电极单元还包含第二十电极图案,第二十电极图案与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第十
二电极图案及第十六电极图案沿第一方向排列。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案、第十九
电极图案及第二十电极图案的面积分别为E平方单位,且A>B>C>D>E。
于部分实施方式中,触控单元还包含至少一辅助图案。辅助图案设置于第一电极
图案、第二电极图案、第三电极图案及第四电极图案、第五电极图案、第六电极图案、第七电
极图案、第八电极图案、第九电极图案、第十电极图案、第十一电极图案及第十二电极图案
其中至少之一中。
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触控芯片可对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性,以提升触控芯片对判断触控
操作位置的灵敏度,并使第一触控电极与各电极单元可分别以单一走线连接至触控芯片,
借以减少触控单元的走线使用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的上视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A、100B、100C、100D、100E 触控单元
110、110A、110B、110C、110D 第一触控电极
120、120A、120B、120C 第二触控电极
122 电极单元
122A 第一电极图案
122B 第二电极图案
122C 第三电极图案
122D 第十三电极图案
122E 第十七电极图案
124 第二电极单元
124A 第四电极图案
124B 第五电极图案
124C 第六电极图案
124D 第十四电极图案
124E 第十八电极图案
130、130A、130B 第三触控电极
132 第三电极单元
132A 第七电极图案
132B 第八电极图案
132C 第九电极图案
132D 第十五电极图案
132E 第十九电极图案
134 第四电极单元
134A 第十电极图案
134B 第十一电极图案
134C 第十二电极图案
134D 第十六电极图案
134E 第二十电极图案
140 辅助图案
D1 第一方向
D2 第二方向
O1、O2、O3、O4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为了改良触控面板的结构,本发明的触控单元包含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
及第三触控电极,其中第二触控电极及第三触控电极分别包含多个电极单元,且各电极单
元包含面积异于彼此的多个电极图案,使得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与第一触控电极产生
不相同的电容值。因此,触控芯片可对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性,以提升触控芯片对判断
触控操作位置的灵敏度,并使第一触控电极与各电极单元可分别以单一走线连接至触控芯
片,借以减少触控单元的走线使用量。
请参照图1,其中图1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100A的上视示意
图。触控单元100A可应用于显示面板(未绘示),以作为操作时的输入装置。触控单元100A包
含多个第一触控电极110A、110B、110C及110D、多个第二触控电极120A、120B及120C、多个第
三触控电极130A及130B,其中每一第一触控电极位于每一第二触控电极及每一第三触控电
极之间,例如,第一触控电极110A位于第二触控电极120A及第三触控电极130A之间。此外,
为了方便说明,图1的垂直方向标记为第一方向D1,而图1的水平方向标记为第二方向D2,其
中第一方向D1与第二方向D2正交。
第一触控电极110A、110B、110C及110D沿第一方向D1延伸,且第一触控电极110A、
110B、110C及110D沿第二方向D2互相平行设置。于触控单元100A之中,第一触控电极110A、
110B、110C及110D可作为发射电极(Tx),且第一触控电极110A、110B、110C及110D可分别通
过走线,而连接至触控芯片(未绘示)。此外,第二触控电极120A、120B及120C及第三触控电
极130A及130B可作为接收电极(Rx)。
第二触控电极120A、120B及120C沿第二方向D2设置,且每一第二触控电极120A、
120B或120C包含第一电极单元及第二电极单元。例如,第二触控电极120A包含第一电极单
元122及第二电极单元124。此外,每一第二触控电极120A、120B或120C的第一电极单元及第
二电极单元可分别通过走线,而连接至触控芯片(未绘示)。以下将以第二触控电极120A的
第一电极单元122及第二电极单元124为例作说明。
第一电极单元122包含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
122C,其中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于第一方向D1依序
排列且其面积彼此相异。第一电极图案122A的面积大于第二电极图案122B的面积,且第二
电极图案122B的面积小于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面积,其中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
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面积大小可由设置开口于其中而调整,请见到以下说明。
本实施方式之中,第一电极图案122A未设置开口,且第一电极图案122A的面积可
为X平方单位。第二电极图案122B具有两个开口O1,其中第二电极图案122B的俯视轮廓所定
义的面积可为X平方单位,且两个开口O1的总面积为2X/3平方单位,使得第二电极图案122B
的面积为X/3平方单位。第三电极图案122C具有一个开口O2,其中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俯视
轮廓所定义的面积可为X平方单位,且开口O2的面积为X/2平方单位,使得第三电极图案
122C的面积为X/2平方单位。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电极图案122B虽是以具有两个开口O1
呈现,然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电极图案122B也可以是具有单一开口,且此单一开口
的面积为2X/3平方单位,使得第二电极图案122B的面积仍为X/3平方单位。
第二电极单元124包含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五电极图案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
124C,其中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五电极图案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于第一方向D1依序
排列且其面积彼此相异。雷同于第一电极单元122的电极图案,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五电
极图案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的面积大小可借由设置开口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通过
所设置的开口,第五电极图案124B的面积会大于第四电极图案124A的面积,而第四电极图
案124A的面积会大于第六电极图案124C的面积。此外,第一电极单元122与第二电极单元
124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的同一侧,且第一电极单元122的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
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与第二电极单元124的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五电极图案
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彼此电性绝缘(或彼此分隔)且分别交错排列。
第三触控电极130A及130B沿第二方向D2设置,且每一第三触控电极130A或130B包
含第三电极单元及第四电极单元。例如,第三触控电极130A包含第三电极单元132及第四电
极单元134。此外,同于第二触控电极120A、120B及120C,每一第三触控电极130A或130B的第
三电极单元及第四电极单元可分别通过走线,而连接至触控芯片(未绘示)。以下将以第三
触控电极130A的第三电极单元132及第四电极单元134为例作说明。
第三电极单元132包含多个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
案132C,其中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于第一方向D1依
序排列且其面积彼此相异。雷同于第一电极单元122的电极图案,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
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的面积大小可借由设置开口而调整,在此不再赘述。通
过所设置的开口,第八电极图案132B的面积会大于第七电极图案132A的面积,而第七电极
图案132A的面积会大于第九电极图案132C的面积。
此外,于第一电极单元122与第三电极单元132之间的配置关系中,第一电极图案
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其中之一与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电极图
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其中对应之一可沿第二方向D2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
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两侧的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
第三电极图案122C其中之一及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
其中对应之一的面积彼此相异。举例而言,第一电极图案122A与第七电极图案132A对称设
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的两侧,且第一电极图案122A与第七电极图案132A的面积彼此相
异。
第四电极单元134包含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极图
案134C,其中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于第一方向
D1依序排列且其面积彼此相异。雷同于第一电极单元122的电极图案,第十电极图案134A、
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的面积大小可借由设置开口而调整,在此不再
赘述。通过所设置的开口,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的面积会大于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的面积,
而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的面积会大于第十电极图案134A的面积。此外,第三电极单元132与
第四电极单元134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的同一侧,且第三电极单元132的第七电极图案
132A、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与第四电极单元134的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
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彼此电性绝缘(或彼此分隔)且分别交错排列。
具体而言,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五电极图案124B、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十二电
极图案134C的面积可分别为A平方单位,第三电极图案122C、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七电极
图案132A及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的面积可分别为B平方单位,而第二电极图案122B、第六电
极图案124C、第九电极图案132C及第十电极图案134A的面积可分别为C平方单位,且A>B>C。
此外,于第二电极单元124与第四电极单元134之间的配置关系中,第四电极图案
124A、第五电极图案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其中之一与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十一电极
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其中对应之一沿第二方向D2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
110A的两侧,且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两侧的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五电极图案
124B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其中之一及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二电
极图案134C其中对应之一的面积彼此相异。举例而言,第四电极图案124A与第十电极图案
134A对称设置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的两侧,且第四电极图案124A与第十电极图案134A的面
积彼此相异。
通过上述第一触控电极110A与第一电极单元122、第二电极单元124、第三电极单
元132及第四电极单元134的配置关系,可提升触控单元100A的触控识别性,并进而提升触
控单元100A的触控灵敏度,以下将以第一电极单元122为例说明。
于触控原理中,第一触控电极110A与第二触控电极120A的第一电极单元122交互
产生的电容值会与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面积呈正
相关,进一步来说,两者大致成正比关系。此外,由于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
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面积不同,故其与第一触控电极110A所分别产生的电容值也会不
同。例如,由于第一电极图案122A的面积大于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面积,故第一电极图案
122A与第一触控电极110A所产生的电容值会大于第三电极图案122C与第一触控电极110A
所产生的电容值。
因此,虽然第一电极单元122、第二电极单元124、第三电极单元132及第四电极单
元134分别是以单一走线连接至触控芯片,然而由于其电极图案的面积不相同,故第一触控
电极110A与所对应的电极图案组合可产生不相同的电容值,借以使触控芯片可识别位于第
一触控电极110A、第二触控电极120A及第三触控电极130的触控操作。
具体而言,每两个位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相对两侧的电极图案可成一组,以供触
控芯片识别并判断触控位置。例如,图1中,当有触控操作落于第一电极图案122A与第七电
极图案132A上或是其周边时,由于第一电极图案122A及第七电极图案132A与第一触控电极
110A所产生的电容值会异于其他组电极图案与第一触控电极110A所产生的电容值,故触控
芯片可依据电容值发生改变的位置,而识别并判断出触控操作的具体位置。换言之,由于各
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与第一触控电极110A产生不相同的电容值,故触控芯片可识别所进
行的触控操作是对应于第一触控电极110A与哪一组的电极图案。
除此之外,借由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与第一触控电极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
性,可使触控芯片对判断触控操作位置的灵敏度提升。此外,由于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与
第一触控电极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性,第一触控电极与各电极单元可分别以单一走线
连接至触控芯片,借以减少触控单元的走线使用量,使得触控单元的空间配置可更灵活。
另一方面,依据触控单元所应用的显示面板的尺寸大小,触控单元的排列可接续
延伸,例如,请看到图2,其中图2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100B的上视示
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触控单元100B的电极图案沿第
一方向D1延伸排列,从而增加触控单元100B的纵向尺寸,以使触控单元100B可应用于更大
尺寸的显示面板。除此之外,本实施方式的触控单元100B的排列也通过增加设置第一触控
电极110、第二触控电极120及第三触控电极130的数量,而沿第二方向D2再延伸,从而增加
触控单元100B的横向尺寸。此外,图2中,所绘的第一触控电极110于每一行(即第一方向D1
上)的数量为两个,然而,图2所绘的第一触控电极110仅为例示,而非用以限制本揭露内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实际需要,弹性选择第一触控电极110于每一行(即第一方向D1上)的
数量。
请参照图3,其中图3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100C的上视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本实施方式的触控单元100C还包
含辅助图案140,其中辅助图案140可设置于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所具有开口之中。例如,
辅助图案140可设置于第一电极单元122的第二电极图案122B及第三电极图案122C的开口
之中、第二电极单元124的第四电极图案124A及第六电极图案124C的开口之中、第三电极单
元132的第七电极图案132A及第九电极图案132C的开口之中、第四电极单元134的第十电极
图案134A及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的开口之中。在触控单元100C应用于显示面板时,借由辅
助图案140补偿电极图案中开口的镂空位置,可使显示面板所显示的画面在视觉效果上具
有较佳的均匀性。
请参照图4,其中图4为依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100D的上视示意
图。本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触控单元100D的第一电极单元
122、第二电极单元124、第三电极单元132及第四电极单元134分别还包含第十三电极图案
122D、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于第一电极单元
122之中,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及第三电极图案
122C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于第二电极单元124之中,第四电极图案124A、第十四电极图
案124D、第六电极图案124C及第五电极图案124B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于第三电极单元
132之中,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第七电极图案132A、第八电极图案132B及第九电极图案
132C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于第四电极单元134之中,第十电极图案134A、第十二电极图
案134C、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及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
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十六电极
图案134D的样式可相同,以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为例,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可具有三个开
口O3,其中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的俯视轮廓所定义的面积可为X平方单位,且三个开口O3的
总面积为3X/4平方单位,使得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的面积为X/4平方单位。
具体而言,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
十六电极图案134D的面积可分别为D平方单位,且A>B>C>D,其中A、B、C的定义雷同于第一实
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
132D及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虽分别是以三个开口O2呈现,然而,于其他实施方式中,第十三
电极图案122D、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也可以
是分别具有单一开口,其中此单一开口的面积为3X/4平方单位,使得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
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的面积分别仍为X/4平
方单位。
请再参照图5,其中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方式绘示触控单元100E的上视示
意图。本实施方式与第四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差异点在于,触控单元100E的第一电极单元
122、第二电极单元124、第三电极单元132及第四电极单元134分别还包含第十七电极图案
122E、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第十九电极图案132E及第二十电极图案134E。于第一电极单元
122之中,第一电极图案122A、第二电极图案122B、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第三电极图案122C
及第十三电极图案122D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于第二电极单元124之中,第四电极图案
124A、第十四电极图案124D、第五电极图案124B、第六电极图案124C及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
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列。于第三电极单元132之中,第十九电极图案132E、第八电极图案
132B、第九电极图案132C、第十五电极图案132D及第七电极图案132A沿第一方向D1依序排
列。于第四电极单元134之中,第十六电极图案134D、第十一电极图案134B、第二十电极图案
134E、第十二电极图案134C及第十电极图案134A沿第一方向依序排列。
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第十九电极图案132E及第二十电极
图案134E的样式可相同,以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为例,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可具有四个开
口O4,其中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的俯视轮廓所定义的面积可为X平方单位,且四个开口O4的
总面积为4X/5平方单位,使得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的面积为X/5平方单位。
具体而言,第十七电极图案、第十八电极图案、第十九电极图案及第二十电极图案
的面积分别为E平方单位,且A>B>C>D>E,其中A、B、C的定义雷同于第一实施方式,而D的定义
雷同于第四实施方式。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第
十九电极图案132E及第二十电极图案134E虽分别是以四个开口O4呈现,然而,于其他实施
方式中,第十七电极图案122E、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第十九电极图案132E及第二十电极图
案134E也可以是分别具有单一开口,其中此单一开口的面积为4X/5平方单位,使得第十七
电极图案122E、第十八电极图案124E、第十九电极图案132E及第二十电极图案134E的面积
分别仍为X/5平方单位。
再者,前述各个实施例中,电极图案的开口的垂直投影形状可为多边形,例如:三
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形、椭圆形、或其它合适的垂直投影形状。而且,前述各个实施例
中,辅助图案或电极图案的垂直投影形状可为多边形,例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圆形、
椭圆形、或其它合适的垂直投影形状。
于第四实施方式及第五实施方式中,通过增加设置的电极图案,触控单元的各电
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以有还多的排列方式,以使触控单元可因应不同条件做调整,例如,触
控单元可因应不同的触控精度或是因应不同的显示面板尺寸,而在电极图案的排列方式上
做调整。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触控单元包含第一触控电极、第二触控电极及第三触控电极,
其中第二触控电极及第三触控电极分别包含多个电极单元,且各电极单元的多个电极图案
的面积异于彼此,使得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与第一触控电极产生不相同的电容值。因
此,由于各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可与第一触控电极产生不相同的电容值,故触控芯片可对
所产生的电容值具有识别性,以提升触控芯片对判断触控操作位置的灵敏度。此外,由于各
电极单元的电极图案与第一触控电极所产生的电容具有识别性,第一触控电极与各电极单
元可分别以单一走线连接至触控芯片,借以减少触控单元的走线使用量,使得触控单元的
空间配置可更灵活。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
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
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