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84582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520821.2

申请日:

2015.08.24

公开号:

CN106482540A

公开日:

2017.03.08

当前法律状态:

实审

有效性:

审中

法律详情:

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28D 7/00申请日:20150824|||公开

IPC分类号:

F28D7/00

主分类号:

F28D7/00

申请人:

山东美陵博德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华祥; 陈东玲; 刘兵; 栾晓明

地址:

266555 山东省青岛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富源工业园七星河路313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青岛中天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41

代理人:

万桂斌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内管箱和外管箱,以及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在内管箱和外管箱之间,所述壳程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围绕内管箱呈径向放射性排列,所述内管箱、外管箱、换热管三者之间相通,以便液体在三者之间流动,所述内管箱的一侧设置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设置在外管箱上,与管程进口同侧的壳程筒体上设置有壳程进口,另一侧设置于壳程出口。能增大换热管的壁厚,减少了泄漏机率,减少换热器的金属用材,使得换热器重量减轻,降低了成本,除了换热管外壁,内外管箱筒体壁也参与了换热,能够使换热面积增加。结构简单,维修方便。

权利要求书

1.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
括内管箱和外管箱,以及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在内管
箱和外管箱之间,所述壳程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
热管围绕内管箱呈径向放射性排列,所述内管箱、外管箱、
换热管三者之间相通,以便液体在三者之间流动,
所述内管箱的一侧设置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设置在外管
箱上,与管程进口同侧的壳程筒体上设置有壳程进口,另
一侧设置于壳程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程进口与内管箱、管程出口与外管箱密封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与换热管连接。

说明书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径向列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列管式换热器是目前化工生产上应用最广的一种换热器。它主要
由壳体、管板、换热管、封头、折流挡板等组成。一般可采用普
通碳钢、紫铜、或不锈钢等制作。

列管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一种流体由封头的连结管处进入,
在管内流动,从封头另一端的出口管流出,这称之管程;另-种
流体由壳体的接管进入,从壳体上的另一接管处流出,这称为壳
程。管程与壳程之间通过换热管进行间壁式换热,所以换热管是
列管式换热器中主要传热部件,置于筒体之内,用于两介质之间
热量的交换。

由此可见传统列管式换热器都是基于换热管内外的热传导来对
介质进行冷却或加热,换热管的总量成为满足换热要求的主导因
素。而传统列管式换热器设备换热面积F(平方米)的计算,就
是两管板内侧间距离内所有换热管的外表面积之和:
F=n*L*3.14*D,其中:n=管子的数量(根);L=两管板内侧间距
离(米);D=换热管外直径(米)。

在化工及炼油行业中,采用传统的列管式换热器在进行换热时,
经常发生由于换热管腐蚀泄漏,造成管束更换很频繁使得经济成
本上升。同时由于传统换热器有法兰、管板、折流板等零件使得
换热器成本大大上升,不利于工业生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变传统列管式换热器内换热管的排
列,使换热管的排列与筒体垂直,可以同时完成管程壳体与换热
管的换热,增大换热面积,改变传统换热器内部换热管壁的厚度,
增加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其所述筒体包括内管箱和外管箱,
以及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在内管箱和外管箱之间,所述壳程
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

所述换热管围绕内管箱呈径向放射性排列,此种结构能减少管程
介质的流通阻力,对于管程是粘稠介质时优点尤其突出。

所述内管箱、外管箱、换热管三者之间相通,以便液体在三者之
间流动,

所述内管箱的一侧设置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设置在外管箱上,
与管程进口同侧的壳程筒体上设置有壳程进口,另一侧设置于壳
程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程进口与内管箱、管程出口与外管箱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与换热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与内管箱、外管箱、壳程筒的管壁厚度可
以相同或不同,避免了由于内部液体对不同厚度管壁的压强不同
而造成的使用寿命不同,减少了泄漏机率。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积F/平方米如下式所示:

F=n*L1*3.14*d+L2*3.14*D1+L3*3.14*D2;

其中:n=同规格管子的数量/根;L1=换热管长度/米;L2=内筒体
长度/米;L3=外筒体长度/米;d=换热管外直径/米;D1=内筒体
直径/米;D2=外筒体直径/米。内外管箱筒体壁也参与了换热,
换热面积明显增加。

有益效果

增大换热管的壁厚,减少了泄漏机率,同时减去了管板、折流板
等零件,使换热器的金属用材大大减少,节省了经济成本,除了
换热管外壁,内外管箱筒体壁也参与了换热,能够使换热面积增
加;省去了传统换热管的管板、折流板等零部件,减少了螺栓垫
片等密封结构,使得换热器重量减轻,降低了成本。结构简单,
维修方便。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
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
件或部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
绘制的。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换热管排列示意图。

图中:外管箱1;换热管2;内管箱3;壳程出口4;管程进口5;
壳程筒体6;管程进口7;壳程进口8。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其所述筒体包括内管箱
和外管箱,以及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在内管箱和外管箱之间,
所述壳程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

图2所示,所述换热管围绕内管箱呈径向放射性排列,

换热管可以每层短管束层叠放射性的方式排列,每层换热管之间
通过连接管相通;此种结构能减少管程介质的流通阻力,对于管
程是粘稠介质时优点尤其突出。

换热管可以为U形管,首尾相接纵向呈蛇形,以放射性形式围绕
在内管箱和外管箱之间;此种结构能够增加管程介质换热面积,
提高换热效率。

所述内管箱、外管箱、换热管三者之间相通,以便液体在三者之
间流动,

所述内管箱的一侧设置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设置在外管箱上,
与管程进口同侧的壳程筒体上设置有壳程进口,另一侧设置于壳
程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管程进口与内管箱、管程出口与外管箱密封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壳程进口和壳程出口与换热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管与内管箱、外管箱、壳程筒的管壁厚度可
以相同或不同,避免了由于内部液体对不同厚度管壁的压强不同
而造成的使用寿命不同,减少了泄漏机率。

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的换热面积F/平方米如下式所示:

F=n*L1*3.14*d+L2*3.14*D1+L3*3.14*D2;

其中:n=同规格管子的数量/根;L1=换热管长度/米;L2=内筒体
长度/米;L3=外筒体长度/米;d=换热管外直径/米;D1=内筒体
直径/米;D2=外筒体直径/米。内外管箱筒体壁也参与了换热,
换热面积明显增加。

图1和图2中箭头指向为管程内流体流动方向,管程流体先经由
内部管箱进入后流经换热管,从外端管箱流出,壳程介质在壳程
筒体内的换热管内流动,管程流体通过换热管及两侧箱箱壁进行
换热,除了换热管外壁参与换热外,内外管箱筒体壁也参与了换
热,省去了传统换热管的管板、折流板等零部件,使得换热器重
量减轻,成本大大降低。并且降低了管程介质的流通阻力,结构
简单,维修方便。

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
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
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径向列管式换热器.pdf(7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公开了径向列管式换热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包括内管箱和外管箱,以及壳程筒体,所述壳程筒体在内管箱和外管箱之间,所述壳程筒体内设置有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围绕内管箱呈径向放射性排列,所述内管箱、外管箱、换热管三者之间相通,以便液体在三者之间流动,所述内管箱的一侧设置有管程进口,管程出口设置在外管箱上,与管程进口同侧的壳程筒体上设置有壳程进口,另一侧设置于壳程出口。能增大换热管的壁厚,减少了泄漏机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一般热交换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