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
制的方法。
背景技术
以生物质成型燃料炉为对象,分别燃用玉米秸秆和木质成型燃料,分析其点火和
熄火过程污染物(NOx,CO)的排放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点火过程,NOx的平均排放浓度比稳
态时的要低,而CO的平均排放浓度比稳态时的要高。冷炉点火过程,燃用玉米秸秆成型燃
料,CO与NOx的质量比随排烟温度呈指数关系减小,燃用木质成型燃料,CO与NOx的质量比随
排烟温度呈乘幂关系减小。采用热炉点火的方式,CO的排放浓度降低一半左右,对于不同的
燃料减排NOx要采取不同的措施。熄火过程,NOx的平均排放浓度很低,而CO的平均排放浓度
是稳态的4倍左右,因此,提出了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
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气体加压收集:将燃烧生物质燃烧装置出烟口接入到大型抽烟机的进风口,且
将第一次燃烧产生的NOx气体通过大型抽烟机收集,并在抽烟中控制NOx气体的温度,且温
度为70-130摄氏度,通过加压装置对其进行加压处理;
S2、NOx气体除尘:将S1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除尘器中,在除尘器中进行除
尘,且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不低于90%,把NOx气体中大颗粒粉尘除去,以保NOx气体的干净
率;
S3、NOx气体过滤降温:将S2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气体过滤装置中,通过气体
过滤装置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粉尘除去,且在气体过滤装置中将NOx气体的温度降低至
30-50摄氏度;
S4、NOx气体的再燃烧:将S3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燃烧装置内,并在燃烧的同
时,向燃烧装置中通入甲烷有机物与一氧化碳,且在同时生成氮气、水与二氧化碳,且燃烧
温度为950-1350摄氏度;
S5、生成物处理:将S4中生成的氮气、水与二氧化碳净化过滤后,排出,;
S6、NOx气体再处理:将S4中剩余的NOx气体进行再次的二次燃烧处理,并在燃烧的
过程中,向燃烧装置中喷入氨气催化剂,能够使得NOx气体的脱硝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且燃
烧温度为1300-1550摄氏度;
S7、尾气处理:将S6中处理后的NOx气体剩余物洗气塔中,通过洗气塔内的循环水
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剩余物除去,通过吸附过滤后,即可排出。
优选的,所述大型抽烟机为变频抽烟机。
优选的,所述吸附过滤中所使用的吸附或过滤装置的吸附过滤直径均为2-3nm。
优选的,所述生物质在燃烧前,压制成1-3cm的燃烧颗粒。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本发明能够
消耗大量的NOx可回收尾气,防止大量的NOx排放到大气中,有效防止了酸雨的形成,保护了
环境,符合现在发展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
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气体加压收集:将燃烧生物质燃烧装置出烟口接入到大型抽烟机的进风口,且
将第一次燃烧产生的NOx气体通过大型抽烟机收集,并在抽烟中控制NOx气体的温度,且温
度为70摄氏度,通过加压装置对其进行加压处理,且大型抽烟机为变频抽烟机;
S2、NOx气体除尘:将S1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除尘器中,在除尘器中进行除
尘,且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不低于90%,把NOx气体中大颗粒粉尘除去,以保NOx气体的干净
率;
S3、NOx气体过滤降温:将S2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气体过滤装置中,通过气体
过滤装置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粉尘除去,且在气体过滤装置中将NOx气体的温度降低至30
摄氏度;
S4、NOx气体的再燃烧:将S3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燃烧装置内,并在燃烧的同
时,向燃烧装置中通入甲烷有机物与一氧化碳,且在同时生成氮气、水与二氧化碳,且燃烧
温度为950摄氏度;
S5、生成物处理:将S4中生成的氮气、水与二氧化碳净化过滤后,排出;
S6、NOx气体再处理:将S4中剩余的NOx气体进行再次的二次燃烧处理,并在燃烧的
过程中,向燃烧装置中喷入氨气催化剂,能够使得NOx气体的脱硝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且燃
烧温度为1300摄氏度;
S7、尾气处理:将S7中处理后的NOx气体剩余物洗气塔中,通过洗气塔内的循环水
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剩余物除去,通过吸附过滤后,即可排出。
生物质在燃烧前,压制成1cm的燃烧颗粒,吸附过滤中所使用的吸附或过滤装置的
吸附过滤直径均为2nm。
实施例2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气体加压收集:将燃烧生物质燃烧装置出烟口接入到大型抽烟机的进风口,且
将第一次燃烧产生的NOx气体通过大型抽烟机收集,并在抽烟中控制NOx气体的温度,且温
度为90摄氏度,通过加压装置对其进行加压处理,且大型抽烟机为变频抽烟机;
S2、NOx气体除尘:将S1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除尘器中,在除尘器中进行除
尘,且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不低于90%,把NOx气体中大颗粒粉尘除去,以保NOx气体的干净
率;
S3、NOx气体过滤降温:将S2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气体过滤装置中,通过气体
过滤装置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粉尘除去,且在气体过滤装置中将NOx气体的温度降低至35
摄氏度;
S4、NOx气体的再燃烧:将S3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燃烧装置内,并在燃烧的同
时,向燃烧装置中通入甲烷有机物与一氧化碳,且在同时生成氮气、水与二氧化碳,且燃烧
温度为1000摄氏度;
S5、生成物处理:将S4中生成的氮气、水与二氧化碳净化过滤后,排出;
S6、NOx气体再处理:将S4中剩余的NOx气体进行再次的二次燃烧处理,并在燃烧的
过程中,向燃烧装置中喷入氨气催化剂,能够使得NOx气体的脱硝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且燃
烧温度为1350摄氏度;
S7、尾气处理:将S7中处理后的NOx气体剩余物洗气塔中,通过洗气塔内的循环水
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剩余物除去,通过吸附过滤后,即可排出。
生物质在燃烧前,压制成1.5cm的燃烧颗粒,吸附过滤中所使用的吸附或过滤装置
的吸附过滤直径均为2.3nm。
实施例3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气体加压收集:将燃烧生物质燃烧装置出烟口接入到大型抽烟机的进风口,且
将第一次燃烧产生的NOx气体通过大型抽烟机收集,并在抽烟中控制NOx气体的温度,且温
度为120摄氏度,通过加压装置对其进行加压处理,且大型抽烟机为变频抽烟机;
S2、NOx气体除尘:将S1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除尘器中,在除尘器中进行除
尘,且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不低于90%,把NOx气体中大颗粒粉尘除去,以保NOx气体的干净
率;
S3、NOx气体过滤降温:将S2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气体过滤装置中,通过气体
过滤装置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粉尘除去,且在气体过滤装置中将NOx气体的温度降低至45
摄氏度;
S4、NOx气体的再燃烧:将S3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燃烧装置内,并在燃烧的同
时,向燃烧装置中通入甲烷有机物与一氧化碳,且在同时生成氮气、水与二氧化碳,且燃烧
温度为1250摄氏度;
S5、生成物处理:将S4中生成的氮气、水与二氧化碳净化过滤后,排出;
S6、NOx气体再处理:将S4中剩余的NOx气体进行再次的二次燃烧处理,并在燃烧的
过程中,向燃烧装置中喷入氨气催化剂,能够使得NOx气体的脱硝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且燃
烧温度为1450摄氏度;
S7、尾气处理:将S7中处理后的NOx气体剩余物洗气塔中,通过洗气塔内的循环水
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剩余物除去,通过吸附过滤后,即可排出。
生物质在燃烧前,压制成2cm的燃烧颗粒,吸附过滤中所使用的吸附或过滤装置的
吸附过滤直径均为2.7nm。
实施例4
一种燃烧生物质燃料过程中降低NOx排放控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气体加压收集:将燃烧生物质燃烧装置出烟口接入到大型抽烟机的进风口,且
将第一次燃烧产生的NOx气体通过大型抽烟机收集,并在抽烟中控制NOx气体的温度,且温
度为130摄氏度,通过加压装置对其进行加压处理,且大型抽烟机为变频抽烟机;
S2、NOx气体除尘:将S1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除尘器中,在除尘器中进行除
尘,且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应不低于90%,把NOx气体中大颗粒粉尘除去,以保NOx气体的干净
率;
S3、NOx气体过滤降温:将S2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到气体过滤装置中,通过气体
过滤装置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粉尘除去,且在气体过滤装置中将NOx气体的温度降低至50
摄氏度;
S4、NOx气体的再燃烧:将S3中处理后的NOx气体通入燃烧装置内,并在燃烧的同
时,向燃烧装置中通入甲烷有机物与一氧化碳,且在同时生成氮气、水与二氧化碳,且燃烧
温度为1350摄氏度;
S5、生成物处理:将S4中生成的氮气、水与二氧化碳净化过滤后,排出;
S6、NOx气体再处理:将S4中剩余的NOx气体进行再次的二次燃烧处理,并在燃烧的
过程中,向燃烧装置中喷入氨气催化剂,能够使得NOx气体的脱硝率达到百分之九十,且燃
烧温度为1550摄氏度;
S7、尾气处理:将S7中处理后的NOx气体剩余物洗气塔中,通过洗气塔内的循环水
进一步把NOx气体中的剩余物除去,通过吸附过滤后,即可排出。
生物质在燃烧前,压制成3cm的燃烧颗粒,吸附过滤中所使用的吸附或过滤装置的
吸附过滤直径均为3nm。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
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