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排气管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
背景技术
所谓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当然是指能够在汽车排气管使用的产品,方便在
汽车运动中使用,目前,大家最常见的汽车排气管类型主要有回压管、半回压管、直通管、半
直通管、和可变排气管等类型排气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汽车排气管的类型越来越多,
功能越来越强大,给汽车尾气处理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减少了环境污染。
但现有的汽车用排气管功能不够完善,对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较大,还存在较大
的缺陷,无法满足当前人们对该产品的要求。
所以,如何设计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成为我们当前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
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包括
后置消音器,所述后置消音器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口,所述排气管口的一侧安装有共振腔,
所述后置消音器的一侧安装有尾室,所述尾室的一侧安装有消音隔音盘,所述消音隔音盘
的一侧安装有穿流孔,所述穿流孔的一侧安装有尾管,所述尾管的一侧安装有过滤器,所述
过滤器的一侧安装有催化器,所述催化器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圆环,所述固定圆环的一侧安
装有气流环,所述气流环的一侧安装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侧安装有梯形缓冲器,所述梯形
缓冲器的顶部安装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顶端安装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和梯形缓冲器
通过进气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器的内部安装有保险丝。
进一步的,所述所述催化器的内部安装有催化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器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温度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隔隔音的一侧安装有消音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采用了多
重过滤方式,改进了原有产品结构简单,过滤性不明显的缺点,给人们的环境资源带来了污
染低,消耗低的帮助,实现了该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过滤的高效性,此外,该种节能
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安装有过滤器和催化器,能有效过滤和催化一些有毒气体和有害颗
粒,所述尾管的一侧安装有后知消音器,后置消音器内部安装有多重消音装置,能有效的消
除杂音,防止环境被杂音所污染,该种产品实现了节能环保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后置消音器;2-排气管口;3-共振腔;4-消音棉;5-穿流孔;6-消音隔音盘;
7-尾管;8-过滤器;9-催化器;10-固定圆环;11-气流环;12-软管;13-梯形缓冲器;14-进气
管;15-进气口;16-催化装置;17-保险丝;18-排气温度传感器,19-尾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
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节能环保型汽车用排气管,包括后
置消音器1,所述后置消音器1的一侧安装有排气管口2,所述排气管口2的一侧安装有共振
腔3,所述后置消音器1的一侧安装有尾室19,所述尾室19的一侧安装有消音隔音盘6,所述
消音隔音盘6的一侧安装有穿流孔5,所述穿流孔5的一侧安装有尾管7,所述尾管7的一侧安
装有过滤器8,所述过滤器8的一侧安装有催化器9,所述催化器9的一侧安装有固定圆环10,
所述固定圆环10的一侧安装有气流环11,所述气流环11的一侧安装有软管12,所述软管12
的一侧安装有梯形缓冲器13,所述梯形缓冲器13的顶部安装有进气管14,所述进气管14的
顶端安装有进气口15,所述进气口15和梯形缓冲器13通过进气管14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8的内部安装有保险丝17,可以防止过滤器被烧坏。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器8的内部安装有催化装置16,有效的帮助过滤器催化有污染
气体。
进一步的,所述催化器8的一侧安装有排气温度传感器18,可以感知并传达排气管
温度。
进一步的,所述消音隔音盘6的一侧安装有消音棉3,可以有效的消除杂音。
工作原理:首先,汽车废气通过进气口15进入进气管14,废气由进气管14进入梯形
缓冲器13,通过梯形缓冲器13可以有效的缓冲废气带来的冲击力,防止后面的装置被损坏,
通过软管12进一步缓冲废气冲击力,废气进入催化器9,通过催化器9将废气中的固体颗粒
催化成液体,通过过滤器8能有效过滤有害气体和有害的液体,保证空气不受污染,废气再
由尾管7进入后置消音器1,通过后置消音器1的内部安装有消音隔音盘6、消音棉4、共振腔
3、和尾室19,多重消音装置,能有效消除杂音,保证了环境不受噪音污染,最后废气由排气
管口2排出。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
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
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