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

上传人:Y948****062 文档编号:128265 上传时间:2018-01-2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6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710173653.X

申请日:

2007.12.28

公开号:

CN101469533A

公开日:

2009.07.01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后的视为撤回IPC(主分类):E01D 21/10公开日:20090701|||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E01D21/10

主分类号:

E01D21/10

申请人:

上海市基础工程公司

发明人:

陈礼忠; 金仁兴; 张洪光; 张振华

地址:

200433上海市杨浦区民星路23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黄志达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包括:1.在中墩墩顶布置四块承压块,承压块纵桥向长60cm,横桥向长160cm,高80cm;承压块由两部分组成:下层为C55钢筋混凝土,在墩柱施工时现浇;上层为灌浆层,厚度3~5cm,在中墩墩顶段箱梁吊装就位后用灌浆料填充密实;2.在墩柱顶部和墩顶段箱梁内预留10cm孔道,布置2排4根“U”型预应力钢束,在墩顶段箱梁就位、临时承压块顶层灌浆后张拉锚固。本发明构造简单、结构稳定,经济合理,工艺先进。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步骤:
1)在中墩墩顶布置四块承压块,承压块纵桥向长60cm,横桥向长160cm,高80cm,在中墩墩顶段箱梁吊装就位后用灌浆料填充密实;
2)在墩柱顶部和墩顶段箱梁内预留10cm孔道,布置2排4根“U”型预应力钢束,在墩顶段箱梁就位、临时承压块顶层灌浆后张拉锚固。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块由两部分组成:下层为C55钢筋混凝土,在墩柱施工时现浇;上层为灌浆层,厚度为3~5cm。

说明书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桥梁上部结构箱梁对称悬臂施工中临时固结的施工方法,尤其是一种用于现场施工条件复杂、难以布置落地支架临时固结措施或实施费用较高的桥梁施工,特别是水中高墩、临时固结布置数量较多或布置困难、施工不便的临时固结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连续梁对称悬臂拼装(浇筑)施工工艺中,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不平衡力矩,为了抵消这种力矩,中跨墩顶起始节块必须采取临时锚固措施,将不稳定的“T”构临时固结,确保体系稳定可靠,保证施工安全。
现有临时固结措施一般有三种形式:
(1)在承台上埋设埋件,利用钢管支撑支撑箱梁底部,提供抗倾覆力矩;
(2)若承台平面尺寸不够,或计算不平衡力较大承台上安装钢管支撑不足以提供抗倾覆力矩,则需在水中打桩并用钢管接高形成临时固结措施;
(3)在墩顶设置临时固结措施。但要求墩柱有足够的平面尺寸,能够布置强大的临时固结措施。
上海长江隧桥B6标采用节段梁悬臂拼装施工工艺,由于墩柱平面尺寸较小,而采用的减隔震支座平面尺寸较大,占用大量墩顶面积,致使墩顶临时固结措施难以布置;水中墩数量有六十二个,若在承台上或水中设计钢管支撑,则极不经济。
在此背景下我们发明了一种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临时固结措施投入高、施工不便、墩柱平面尺寸不足的技术问题,而提出一套在墩顶布置临时承压块(混凝土临时支座),辅以临时锚固钢束;利用承压块承担上部荷载,不足部分采用在墩柱与墩顶段箱梁间设计“U”型预应力钢束抵抗倾覆力矩的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包括以下内容:
1)在中墩墩顶布置四块承压块,承压块纵桥向长60cm,横桥向长160cm,高80cm;在中墩墩顶段箱梁吊装就位后用灌浆料填充密实;
2)在墩柱顶部和墩顶段箱梁内预留10cm孔道,布置2排4根“U”型预应力钢束,在墩顶段箱梁就位、临时承压块顶层灌浆后张拉锚固。
承压块由两部分组成:下层为C55钢筋混凝土,在墩柱施工时现浇;上层为灌浆层,厚度3~5cm。由于承压块能够承担强大的压应力,大部分不平衡力矩由“T”构自身的自重克服,而由临时固结钢束克服的倾覆力矩较小,故可以设计的较为“单薄”。这是钢管支撑无法比拟的最大优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构造简单、结构稳定。临时固结按悬臂最远端一个节段重量计算(考虑1.2倍的动载系数),并考虑节段在拼接过程中一侧箱梁突然坠落(按2倍动载系数计算)。根据计算“U”型钢束和承压块均未到其设计强度。
2)经济合理。临时固结仅在墩顶布置,费用低廉;预应力钢束由于张拉应力不高,可反复使用多次。
3)工艺先进。本工艺将混凝土和预应力材料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混凝土的抗压特性和预应力材料的抗拉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临时固结正立面图;
图2是临时固结侧立面图;
图3是临时固结平面布置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专利。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专利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专利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专利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在中墩墩顶布置四块承压块2,承压块2纵桥向长60cm,横桥向长160cm,高80cm;承压块2由两部分组成:下层为C55钢筋混凝土,在墩柱施工时现浇;上层为灌浆层,厚度3~5cm,在中墩墩顶段箱梁吊装就位后用灌浆料填充密实;
2)在墩柱顶部和墩顶段箱梁内预留10cm孔道4,布置二排四根“U”型预应力钢束3(15Φ15.24,1860级),在墩顶段箱梁就位、临时承压块2顶层灌浆后张拉锚固。
实施例:
上海长江隧桥B6标节段梁悬臂拼装工艺,施工中产生的不平衡力矩采用在每个中墩墩顶布置无支架临时固结克服。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施工步骤是:
1)在墩柱和墩顶段节段箱梁制作时,预先将“U”型管1道埋设到位,管道按10cm成孔。管道埋设误差控制2cm。
2)根据上部箱梁纵横坡计算各墩每个承压块2的C55混凝土层的高度,保持承压块2顶面距离精确定位后的墩顶段箱梁底面3~5cm。墩柱结构封顶后,按要求浇筑承压块2混凝土并振捣密实。
3)吊装墩顶段(MO节段)至墩顶,利用三向扁平千斤顶精确就位。安装灌浆层模板,随后灌注灌浆层,并养护24小时以上。
4)张拉临时固结钢束3。张拉部分初应力以保证箱梁与墩顶承压块间的密贴程度,钢束控制初始张拉力为150t。临时固结预应力采用两端张拉,张拉时两侧应对称进行。
5)进行“T”构拼装,在承压块及临时固结钢束的共同作用下保证整个“T”构稳定可靠、不倾覆。
本发明所述临时固结工艺在具体施工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为保证墩柱内管道和顺、不变形,防止振捣时管道破裂漏浆,墩柱内“U”型管1宜采用加工钢管弯曲成型。钢管弯曲直径允许误差2cm,埋设位置要根据箱梁内管道实际埋设位置调整,确保墩柱、箱梁管道接顺,便于穿束。
2)由于上部结构箱梁重量及架桥机重量全部由临时承压块承受,故承压块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上层灌浆层必须捣实,与箱梁底面保持密贴。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pdf(8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本发明涉及一种墩顶无支架临时固结工艺,包括:1.在中墩墩顶布置四块承压块,承压块纵桥向长60cm,横桥向长160cm,高80cm;承压块由两部分组成:下层为C55钢筋混凝土,在墩柱施工时现浇;上层为灌浆层,厚度35cm,在中墩墩顶段箱梁吊装就位后用灌浆料填充密实;2.在墩柱顶部和墩顶段箱梁内预留10cm孔道,布置2排4根“U”型预应力钢束,在墩顶段箱梁就位、临时承压块顶层灌浆后张拉锚固。本发明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固定建筑物 > 道路、铁路或桥梁的建筑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