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

上传人:1** 文档编号:1282254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26.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35189.6

申请日:

2010.11.09

公开号:

CN101973638A

公开日:

2011.02.16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01109授权公告日:20111109终止日期:2013110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C02F 3/32申请日:20101109|||公开

IPC分类号:

C02F3/32; C02F3/34

主分类号:

C02F3/32

申请人:

河海大学

发明人:

王超; 侯俊; 王沛芳; 钱进; 吴建成

地址:

210098 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代理人:

沈根水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结构呈梯形,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两侧是块石体,钢丝网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顶部是挺水植物,底部是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是卵石滤料体,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优点:对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该净化体可实现工厂化批量化生产,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膜的共同作用,吸收并分解水流中以及吸附在砾石表面的污染物质。块石体可防止水流对丁坝基础进行掏刷,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抵御风浪的能力,堆石区种植沉水植物对河流水体进行净化。沉水植物均为河流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景观效果。

权利要求书

1: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的结构呈梯形, 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生物 强化净化区域用钢丝网卵石体围隔而成,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体, 钢丝网 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 碎石、 土壤混合体, 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 生态 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底部是碎石垫层, 碎石垫 层上是卵石滤料体,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 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钢丝网卵石件是在钢丝 网箱内填装卵石而成, 钢丝网箱间通过钢筋捆绑相互紧扣, 形成一整体用以分隔生物强化 净化区域与外层的渗透坝体。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渗透坝体与外围的块石 体通过易降解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分隔 ; 渗透坝体下层为卵石滤料体, 渗透坝体上层为砂、 碎石和土壤混合体, 用于在坝面种植根系发达, 对氮、 磷有较强去除效果的多年生耐淹性挺 水植物。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内放 置多层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 框体层数由坝高决定。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 是使用钢筋砼杆件焊接形成六面体空心骨架, 在骨架的面上缠绕铅丝形成铁丝笼, 在铁丝 笼内填充生物滤球填料。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 统的两侧及头部抛投块石体形成堆石区, 用于固定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防止风浪侵蚀 ; 块 石体之间放置有沉水植物及种植袋, 沉水植物及种植袋内装有混合料及植物种子等以供沉 水植物生长, 所种的沉水植物对氮、 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 统两侧迎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 1 ∶ 2 ~ 1 ∶ 3, 背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 1 ∶ 2.5 ~ 1 ∶ 3.5。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在于丁坝在平面上与河岸 连接起来呈丁字形, 丁坝轴线与与岸边河堤的夹角为 60°,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 高过常水位, 与护堤顶部 11 通过石砌阶梯 12 相连。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 统坝体长度满足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 0.3, 相邻丁坝之间 以 50m 的轴线间隔形成丁坝群。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特征是当上游水流从块石体 缝隙间渗透入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内部时, 部分污染物质也得以截留下来或被沉水植 物吸收, 进入渗透坝体后, 水流以渗流的方式在滤料层中流动, 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以及 植物的根系都对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经过物理吸附过滤、 微生物降解及植物吸收 等作用净化后通过钢丝网卵石体进入生物强化净化区, 依靠滤球表面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 用来去除污染物质, 之后水流再次通过渗透坝体和堆石区离开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流 向下游。这样的话, 上游的部分水流以渗透的方式流经整个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说明书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型的水工构筑物, 尤其是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和岸边 防护效果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背景技术 丁坝是河道整治及防护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水工建筑物, 传统丁坝其主要功能是保 护河岸不受水流的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 以调整河流水流结构来保护岸坡稳定。随着河道 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和水质改善要求的日益提高, 河工构筑物需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即 河工建筑物在护岸固滩、 航道改善、 挡水截流、 截留泥沙、 稳定河势、 抢险堵口的同时, 还要 具有改善水环境质量、 营造生物栖息地和修复生态系统等功能。可见, 传统的丁坝功能单 一, 没有考虑到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构建来对河流水质进行净化, 不具有营造生物栖息地和 改善水环境质量等生态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护岸固滩, 改善水质效果俱佳, 同时兼顾一定景观效果的生 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其目的就在于克服传统丁坝在水质修复方面的缺陷, 综合利用丁 坝技术, 人工湿地和生物膜净化原理,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 : 其特征是的结构呈梯形, 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生物 强化净化区域用钢丝网卵石体围隔而成,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体, 钢丝网 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 碎石、 土壤混合体, 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 生态 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底部是碎石垫层, 碎石垫 层上是卵石滤料体,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 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 本 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 :
     (1) 在生物强化净化区内放置生物强化净化体, 笼内所填充的生物滤球容易形成 生物膜, 对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 该净化体可实现工厂化批量化生产, 在净化效果不佳 时, 可通过更换生物强化净化体来保证生物过滤作用的持续效果。
     (2) 通过在渗透坝体内种植水生植物和底部铺设滤料, 可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 膜的共同作用, 吸收并分解水流中以及吸附在砾石表面的污染物质。
     (3) 丁坝的边坡及头部用块石体抛筑形成堆石区, 块石体可以防止水流对丁坝基 础进行掏刷, 增加了边坡的稳定性和抵御风浪的能力, 堆石区还可以种植沉水植物对河流 水体进行净化。
     (4) 坝顶的挺水植物和丁坝两侧边坡的石缝以及沉水植物均为河流水生植物的生 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 并有一定的景观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 1 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平面布置图。附图 2 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剖面示意图。
     附图 3 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示意图。
     图中 1 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2 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3 是块石体, 4 是碎石 垫层, 5 是卵石滤料体, 6 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 7 是钢丝网卵石体, 8 是砂、 碎石、 土壤混 合体, 9 是挺水植物, 10 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 11 是护堤顶部, 12 是石砌阶梯。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 1、 2,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结构呈梯形, 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2,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2 用钢丝网卵石体 7 围隔而成,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 体 3, 钢丝网卵石体 7 与块石体 3 间是砂、 碎石、 土壤混合体 8, 块石体 3 的外侧表面是沉水 植物及种植袋 10,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 9,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底部是碎石垫层 4, 碎石垫层 4 上是卵石滤料体 5,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2 的表层是护堤顶部 11, 护堤顶部 11 的两侧是石砌阶梯 12。
     钢丝网卵石件 7 是在钢丝网箱内填装卵石而成, 钢丝网箱间通过钢筋捆绑相互紧 扣, 形成一整体用以分隔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与外层的渗透坝体。 渗透坝体与外围的块石体 3 通过易降解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分隔。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 2 内放置多层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 6, 框体层数由坝高决定。
     对照附图 3, 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 6 是使用钢筋砼杆件焊接形成六面体空心骨 架, 在骨架的面上缠绕铅丝形成铁丝笼, 在铁丝笼内填充生物滤球填料。
     渗透坝体下层为卵石滤料体 5 ; 上层为砂、 碎石和土壤混合体 8, 用于在坝面种植 根系发达, 对氮、 磷有较强去除效果的多年生耐淹性挺水植物 9。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两侧及头部抛投块石体 3 形成堆石区, 用于固定生态 渗滤型净水丁坝防止风浪侵蚀。
     块石体 3 之间放置有沉水植物及种植袋 10, 沉水植物及种植袋内装有混合料及植 物种子等以供沉水植物生长, 所种的沉水植物对氮、 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两侧迎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 1 ∶ 2 ~ 1 ∶ 3, 背水一侧的斜面 坡度为 1 ∶ 2.5 ~ 1 ∶ 3.5。所形成的丁坝系统在平面上与河岸连接起来呈丁字形,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轴线与岸边河堤的夹角为 60°,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顶部高 过常水位, 与护堤顶部 11 通过石砌阶梯 12 相连, 方便相关人员进行丁坝维护。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坝体长度满足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 之比小于 0.3, 相邻丁坝之间以 50m 的轴线间隔形成丁坝群。
     当上游水流从块石体缝隙间渗透入丁坝内部时, 部分污染物质也得以截留下来或 被沉水植物吸收, 进入渗透坝体后, 水流以渗流的方式在滤料层中流动, 滤料表面附着的生 物膜以及植物的根系都对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 经过物理吸附过滤、 微生物降解及 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后通过钢丝网卵石体进入生物强化净化区, 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进 一步发挥作用, 依靠滤球表面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来去除污染物质, 之后水流再次通过 渗透坝体和堆石区离开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流向下游。这样的话, 上游的部分水流以渗透 的方式流经整个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 通过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不同区域的净化处理 后再排入下游, 降低了河道的有机物负荷, 改善了河道的水质。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pdf(6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73638A43申请公布日20110216CN101973638ACN101973638A21申请号201010535189622申请日20101109C02F3/32200601C02F3/3420060171申请人河海大学地址210098江苏省南京市西康路1号72发明人王超侯俊王沛芳钱进吴建成74专利代理机构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15代理人沈根水54发明名称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57摘要本发明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结构呈梯形,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两侧是块石体,钢丝网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顶部。

2、是挺水植物,底部是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是卵石滤料体,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优点对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该净化体可实现工厂化批量化生产,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膜的共同作用,吸收并分解水流中以及吸附在砾石表面的污染物质。块石体可防止水流对丁坝基础进行掏刷,增加边坡的稳定性和抵御风浪的能力,堆石区种植沉水植物对河流水体进行净化。沉水植物均为河流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具有景观效果。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2页附图2页CN101973642A1/1页21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的结构呈。

3、梯形,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用钢丝网卵石体围隔而成,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体,钢丝网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底部是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是卵石滤料体,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钢丝网卵石件是在钢丝网箱内填装卵石而成,钢丝网箱间通过钢筋捆绑相互紧扣,形成一整体用以分隔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与外层的渗透坝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渗透坝体与外围的块石。

4、体通过易降解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分隔;渗透坝体下层为卵石滤料体,渗透坝体上层为砂、碎石和土壤混合体,用于在坝面种植根系发达,对氮、磷有较强去除效果的多年生耐淹性挺水植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内放置多层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框体层数由坝高决定。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是使用钢筋砼杆件焊接形成六面体空心骨架,在骨架的面上缠绕铅丝形成铁丝笼,在铁丝笼内填充生物滤球填料。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两侧及头部抛投块石体形成堆石区,用于固定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

5、防止风浪侵蚀;块石体之间放置有沉水植物及种植袋,沉水植物及种植袋内装有混合料及植物种子等以供沉水植物生长,所种的沉水植物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迎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1213,背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125135。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在于丁坝在平面上与河岸连接起来呈丁字形,丁坝轴线与与岸边河堤的夹角为60,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高过常水位,与护堤顶部11通过石砌阶梯12相连。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坝体长度满足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

6、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相邻丁坝之间以50M的轴线间隔形成丁坝群。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特征是当上游水流从块石体缝隙间渗透入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内部时,部分污染物质也得以截留下来或被沉水植物吸收,进入渗透坝体后,水流以渗流的方式在滤料层中流动,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以及植物的根系都对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经过物理吸附过滤、微生物降解及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后通过钢丝网卵石体进入生物强化净化区,依靠滤球表面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来去除污染物质,之后水流再次通过渗透坝体和堆石区离开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流向下游。这样的话,上游的部分水流以渗透的方式流经整个生态渗。

7、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权利要求书CN101973638ACN101973642A1/2页3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环境保护型的水工构筑物,尤其是一种具有水质净化和岸边防护效果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背景技术0002丁坝是河道整治及防护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水工建筑物,传统丁坝其主要功能是保护河岸不受水流的冲蚀而产生掏刷破坏,以调整河流水流结构来保护岸坡稳定。随着河道水环境质量不断恶化和水质改善要求的日益提高,河工构筑物需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即河工建筑物在护岸固滩、航道改善、挡水截流、截留泥沙、稳定河势、抢险堵口的同时,还要具有改善水环境质量、营造生物栖息地和修复生态系统。

8、等功能。可见,传统的丁坝功能单一,没有考虑到利用生物多样性的构建来对河流水质进行净化,不具有营造生物栖息地和改善水环境质量等生态功能。发明内容0003本发明提出的是一种护岸固滩,改善水质效果俱佳,同时兼顾一定景观效果的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其目的就在于克服传统丁坝在水质修复方面的缺陷,综合利用丁坝技术,人工湿地和生物膜净化原理,0004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其特征是的结构呈梯形,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用钢丝网卵石体围隔而成,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体,钢丝网卵石体与块石体间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块石体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

9、,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底部是碎石垫层,碎石垫层上是卵石滤料体,生物强化净化区域的表层是护堤顶部,护堤顶部的两侧是石砌阶梯。本发明的优点和效果在于00051在生物强化净化区内放置生物强化净化体,笼内所填充的生物滤球容易形成生物膜,对水体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该净化体可实现工厂化批量化生产,在净化效果不佳时,可通过更换生物强化净化体来保证生物过滤作用的持续效果。00062通过在渗透坝体内种植水生植物和底部铺设滤料,可利用植物根系和微生物膜的共同作用,吸收并分解水流中以及吸附在砾石表面的污染物质。00073丁坝的边坡及头部用块石体抛筑形成堆石区,块石体可以防止水流对丁坝基础进行掏刷,增加了边坡的稳定。

10、性和抵御风浪的能力,堆石区还可以种植沉水植物对河流水体进行净化。00084坝顶的挺水植物和丁坝两侧边坡的石缝以及沉水植物均为河流水生植物的生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栖息环境,并有一定的景观效果。附图说明0009附图1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平面布置图。说明书CN101973638ACN101973642A2/2页40010附图2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剖面示意图。0011附图3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示意图。0012图中1是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2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3是块石体,4是碎石垫层,5是卵石滤料体,6是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7是钢丝网卵石体,8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9是挺水植物,10是沉。

11、水植物及种植袋,11是护堤顶部,12是石砌阶梯。具体实施方式0013对照附图1、2,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结构呈梯形,中间是生物强化净化区域2,生物强化净化区域2用钢丝网卵石体7围隔而成,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两侧是块石体3,钢丝网卵石体7与块石体3间是砂、碎石、土壤混合体8,块石体3的外侧表面是沉水植物及种植袋10,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顶部是挺水植物9,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底部是碎石垫层4,碎石垫层4上是卵石滤料体5,生物强化净化区域2的表层是护堤顶部11,护堤顶部11的两侧是石砌阶梯12。0014钢丝网卵石件7是在钢丝网箱内填装卵石而成,钢丝网箱间通过钢筋捆绑相互紧扣,形成一整体用以。

12、分隔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与外层的渗透坝体。0015渗透坝体与外围的块石体3通过易降解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分隔。0016生物强化净化区域2内放置多层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6,框体层数由坝高决定。0017对照附图3,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6是使用钢筋砼杆件焊接形成六面体空心骨架,在骨架的面上缠绕铅丝形成铁丝笼,在铁丝笼内填充生物滤球填料。0018渗透坝体下层为卵石滤料体5;上层为砂、碎石和土壤混合体8,用于在坝面种植根系发达,对氮、磷有较强去除效果的多年生耐淹性挺水植物9。0019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两侧及头部抛投块石体3形成堆石区,用于固定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防止风浪侵蚀。0020块石体3之间放置有沉水。

13、植物及种植袋10,沉水植物及种植袋内装有混合料及植物种子等以供沉水植物生长,所种的沉水植物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0021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两侧迎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1213,背水一侧的斜面坡度为125135。所形成的丁坝系统在平面上与河岸连接起来呈丁字形,0022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轴线与岸边河堤的夹角为60,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顶部高过常水位,与护堤顶部11通过石砌阶梯12相连,方便相关人员进行丁坝维护。0023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坝体长度满足其在垂直于水流方向的投影长度与稳定河宽之比小于03,相邻丁坝之间以50M的轴线间隔形成丁坝群。0024当上游水流从块石体缝隙间渗透入丁坝内部时,部分污。

14、染物质也得以截留下来或被沉水植物吸收,进入渗透坝体后,水流以渗流的方式在滤料层中流动,滤料表面附着的生物膜以及植物的根系都对污染物质有较强的去除作用,经过物理吸附过滤、微生物降解及植物吸收等作用净化后通过钢丝网卵石体进入生物强化净化区,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进一步发挥作用,依靠滤球表面生物膜的氧化分解作用来去除污染物质,之后水流再次通过渗透坝体和堆石区离开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流向下游。这样的话,上游的部分水流以渗透的方式流经整个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通过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不同区域的净化处理后再排入下游,降低了河道的有机物负荷,改善了河道的水质。说明书CN101973638ACN101973642A1/2页5图1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73638ACN101973642A2/2页6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73638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化学;冶金 > 水、废水、污水或污泥的处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