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

上传人:1****2 文档编号:1282121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634.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68544.X

申请日:

2010.12.02

公开号:

CN102059404A

公开日:

2011.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3F 15/00登记生效日:20170517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变更后权利人: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变更事项:共同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江西格雷特压缩机有限公司|||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B23F 15/00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变更后权利人: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变更后权利人: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后权利人:江西格雷特压缩机有限公司登记生效日:20130529|||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B23F 15/00申请日:20101202|||公开

IPC分类号:

B23F15/00

主分类号:

B23F15/00

申请人:

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

发明人:

刘佰达

地址:

200949 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4

代理人:

刘伍堂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的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其特征在于:在螺旋转子齿侧添加间隙,使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得到0.02mm~0.035mm的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并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的加工程序中,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获得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封闭容积小,有利压力油膜形成,消除加工尖点、重复点和间断点,从而形成光滑过渡;有效减小动力损失并提供了高效均匀密封带;产品耐磨、柔性轭合、噪音低。

权利要求书

1: 一 种 高 精 度 空 间 螺 旋 齿 廓 高 效 轭 合 展 成 法, 将 包 括 螺 旋 公 转 子、 螺旋母转 子 的 螺 旋 转 子 齿 廓 方 程 加 工 坐 标 分 别 输 入 高 精 度 五 轴 磨 床 进 行 编 程 加 工, 磨削出 相 互 轭 合 的 螺 旋 公 转 子 与 螺 旋 母 转 子, 其特征在于 : 在 螺 旋 转 子 齿 侧 添 加 间 隙, 使 相 互 轭 合 的 螺 旋 公 转 子 与 螺 旋 母 转 子 得 到 0.02mm ~ 0.035mm 的 均 匀 的 轭 合 空 间 工 作 间 隙, 上述轭合空间工作间隙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 (1)工 况 : 排气温度为小于 110 ℃、 排 气 压 力 小 于 3.0Mpa 的 高 温 高 压 的 工 况 ; (2)展 成 : 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 , 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 齿廓分段方程 , 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 的 电 脑 加 工 程 序 中, 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 ; 其中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螺旋转子的齿侧是指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至齿根侧。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其特征在于 : 在理 论齿廓方程的曲线上取三点 i 点、 i-1 点、 i+1 点, 其中 i 点为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与法线 NN 的相交点, i 点的坐标值为 ( , ) , i-1 点与 i+1 点是分别位于 , ) , i+1 点的坐标值为 ( 两侧的在理论齿廓方程 , ) 。 曲线上的点, i-1 点的坐标值为 (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获得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间隙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参数材质采用 45 号调质钢, 棒料或 QT 铸件, 热处理后的 硬度为 HB190 ~ 240 ; 螺旋公转子长径比为 1.4 ~ 2.0 ; 螺旋角度 240° ~ 300° ; 空间零 对零接触带在有油润滑的条件下, 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 0.1 ~ 0.2mm ; 动平衡 G2.5 级 ; 实际磨削加工获得的精度如下 : 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 Ф300 ㎜时, 齿廓齿形的误差小于 ±0.01 ㎜ ; 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 Ф300 ㎜时, 全导程的误差小于 ±0.01 ㎜, 分度的误差小 于 ±0.01 ㎜, 光洁度为 0.4。
3: 0Mpa 的 高 温 高 压 的 工 况 ; (2)展 成 : 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 , 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 齿廓分段方程 , 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 的 电 脑 加 工 程 序 中, 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 ; 其中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 。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 的螺旋转子的齿侧是指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至齿根侧。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其特征在于 : 在理 论齿廓方程的曲线上取三点 i 点、 i-1 点、 i+1 点, 其中 i 点为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与法线 NN 的相交点, i 点的坐标值为 ( , ) , i-1 点与 i+1 点是分别位于 , ) , i+1 点的坐标值为 ( 两侧的在理论齿廓方程 , ) 。 曲线上的点, i-1 点的坐标值为 (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一种获得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间隙方法, 其特征 在于 : 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参数材质采用 45 号调质钢, 棒料或 QT 铸件, 热处理后的 硬度为 HB190 ~ 240 ; 螺旋公转子长径比为 1.4 ~ 2.0 ; 螺旋角度 240° ~ 300° ; 空间零 对零接触带在有油润滑的条件下, 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 0.1 ~ 0.2mm ; 动平衡 G2.5 级 ; 实际磨削加工获得的精度如下 : 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 Ф300 ㎜时, 齿廓齿形的误差小于 ±0.01 ㎜ ; 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 Ф300 ㎜时, 全导程的误差小于 ±0.01 ㎜, 分度的误差小 于 ±0.01 ㎜, 光洁度为 0.4。

说明书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的空气动力技术领域, 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 高效轭合展成法。
     背景技术 现有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原始设计都是基于无间隙轭合理论的研究和讨 论, 但实际螺旋工作状态下因制造、 高温高压下受力和膨胀变形等因素的影响, 必须要留 有适当的间隙来保证主机高效比功率, 并保证运转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因此, 行业通常采 用的设计方法是采用理论齿廓方程直接铣削切出螺旋转子, 即螺旋公转子和螺旋母转子, 同时采用拉大中心距、 深切、 刀具修正、 等距等传统方法获得一定间隙, 但这些方法因精度 低而存在如下的先天的缺陷 : 主机易抱死、 加工效率低、 废品率高、 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容 积效率低、 噪音大、 内压波动大、 泄露三角形增大、 轭合间隙不均匀、 轭合空间工作间隙在 0.07mm ~ 0.12mm 区间不等, 所以不能满足高精度高效产品设计和保障机组可靠运行的实 际要求, 这些现象同时也造成电耗高、 油耗高、 高成本、 耗时、 费工、 停产等实际问题, 长期困 扰着企业研发设计及生产人员。
     先决条件 : 间隙引起的泄漏, 降低容积效率, 但是, 螺旋齿廓的间隙又是主机安全 运行所必需的。 因此, 准确计算出螺旋齿廓的间隙分布是合理选取均匀间隙值的前提, 而 螺旋齿廓的间隙问题及泄露损失又是该领域的重要问题, 许多学者、 专家和企业的研发人 员围绕这一问题一直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因为空气动力领域产品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环保节 能一直是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永恒主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法 沿着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的高压工作侧进行展成, 以获得最佳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 隙。
     为实现上述目的, 设计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 将包括螺 旋公转子、 螺旋母转子的螺旋转子齿廓方程加工坐标分别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进行编 程加工, 磨削出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 其特征在于 : 在螺旋转子齿侧添 加 间 隙, 使 相 互 轭 合 的 螺 旋 公 转 子 与 螺 旋 母 转 子 得 到 0.02mm ~ 0.035mm 的 均 匀 的 轭 合空间工作间隙, 上述轭合空间工作间隙采用如下方法获得 : (1)工况 : 排气温度为小 于 110 ℃、 排 气 压 力 小 于 3.0Mpa 的 高 温 高 压 的 工 况 ; (2)展 成 : 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 , 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 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 的 加 工 程 序 中, 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 ; 其中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 。 所述的螺旋转子的齿侧是指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 的工作侧, 即压力侧。
     在理论齿廓方程的曲线上取三点 i 点、 i-1 点、 i+1 点, 其中 i 点为理论齿廓方程曲
     线与法线 NN 的相交点, i 点的坐标值为 ( , ) , i-1 点与 i+1 点是分别位于 论齿廓方程曲线上的点, i-1 点的坐标值为 (
     两侧的在理 , ) 。,) , i+1 点的坐标值为 (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参数材质采用 45 号调质钢, 棒料或 QT 铸件, 热处理后 的硬度为 HB190 ~ 240 ; 螺旋公转子长径比为 1.4 ~ 2.0 ; 螺旋角度 240°~ 300° ; 空间零 对零接触带在有油润滑的条件下, 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 0.1 ~ 0.2mm ; 动平衡 G2.5 级 ; 实际磨削加工获得的精度如下 : 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 Ф300 ㎜时, 齿廓齿形的误差小于 ±0.01 ㎜ ; 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 Ф300 ㎜时, 全导程的误差小于 ±0.01 ㎜, 分度的误差小 于 ±0.01 ㎜, 光洁度为 0.4。 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 采用本发明中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法沿着 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的工作侧进行精密磨削的方法, 获得的 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 封闭容积小, 有利压力油膜形成, 消除加工 尖点、 重复点和间断点, 从而形成光滑过渡 ; 有效减小动力损失并提供了高效均匀密封带 ; 产品耐高压、 耐高温、 耐磨、 柔性轭合、 噪音低、 使用周期长, 比功率低且制造成本低, 在行业 内方法新颖, 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独具创新, 可靠性强, 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推广产品。
     附图说明 图 1 为本发明中螺旋转子理论齿廓曲线与实际齿廓曲线的空间坐标数学模型解 析示意图。
     图 2 为本发明中螺旋转子中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空间轭合示意图。
     图 3 为图 2 的左视图。
     图 4 为本发明中螺旋母转子与螺旋公转子齿廓端面间隙示意图。
     图 5-1 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 螺旋母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 0.01mm 单位的示 意图。
     图 5-2 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 螺旋公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 0.01mm 单位的示 意图。
     图 5-3 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 获螺旋转子实际工作压力侧空间轭和间隙的 示意图。
     图 5-4 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 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实验数据通过软 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
     图 6-1 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螺旋公转子齿根处理论齿廓每偏移 0.01mm 单位的示 意图。
     图 6-2 为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螺旋母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 0.01mm 单位的示意 图。
     图 6-3 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螺旋转子实际工作压力侧空间轭合间隙的示意图。
     图 6-4 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 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 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
     参见附图 2 ~图 4, 1 为螺旋母转子 ; 2 为螺旋公转子 ; 3 为螺旋母转子齿廓 ; 4 为螺 旋公转子齿廓 ; 5 为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 2 ~图 4, 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中的螺旋转子通过在径向与轴向固 定, 所述的螺旋转子包括螺旋公转子 2 与螺旋母转子 1。其中, 螺旋公转子 2 轴端输入传动 力矩带动螺旋母转子 1 在腔体内的高速旋转产生一个间隙 5 润滑密封, 并通过螺旋公转子 2 与螺旋母转子 1 的齿间密封容积的缩小与压力气体的排放相对应。
     合理的螺旋齿廓间隙值, 是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安全运行所必需的, 本发 明是通过以下技术理论, 同时考虑主机工作工况、 驱动区域、 选择性间隙添加区域、 加工装 配精度、 介质特性及部件材质等具体条件加辅以数据修正, 在螺旋转子齿侧添加间隙, 使相 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为 0.02mm ~ 0.035mm 时, 该对空间 轭合螺旋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 封闭容积小、 过渡光滑、 噪音低, 能有效减小动力损失, 并且耐磨, 因而整体性能达到最优化设计。
     一、 获得实际齿廓分段方程的数学计算方法, 参见图 1 : 1、 已知的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 , 则理论齿廓分段方程所获得的理论齿廓曲线上任意一点 ( , ) 的斜率 kt = 意一点的斜率角 ; 2、 当该点沿法线 NN 方向移动, 则有; 其中, 为理论齿廓曲线上任;3、 由此得空间离散点坐标组成的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为 :;4、 以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近似表示理论齿廓分段方程所获得的理论齿廓曲线上的三个点 i-1、 i、 i+1, 其中 i 点位于法线 NN 上, 其坐标值为 ( 点是分别位于 坐标值为 ( 两侧的、 在理论齿廓曲线上的点, i-1 点的坐标值为 ( , ) , 由此三个点 i-1、 i、 i+1 获得的曲线方程, ) , i-1 点与 i+1 , ) , i+1 点的, 则此曲线方 程 的曲线的斜率 5、 求 i 点的一阶导数 , 令 , 得到 i 点的斜率 , 通过编程软件, 将此 i 点的斜率 代入实际的齿廓分段方程中, 即得到实际齿廓曲线 理论齿廓曲线
     。二、 加工制造 本发明中螺旋转子采用 45 号调质钢棒料或 QT 球墨铸件, 热处理后的硬度为 HB190 ~ 240, 螺旋公转子长径比范围为 1.4 ~ 2.0 ; 铣削螺旋角度 240°~ 300°, 然后再采用如下 方法进行加工 : 首先, 适用工况 : 保证机组运行排气温度小于 110℃、 排气压力小于 3.0Mpa, 进行有油 强制冷却润滑 ; 螺旋转子齿廓的最终精磨工序是保证螺旋转子产品性能的关键工序, 按照本发明方 法加工后螺旋转子成品的齿廓、 导程、 分度、 齿根的垂直度和光洁度等重要加工精度指标都 将得到很大的提高, 同时齿廓表面圆滑无斑痕死点, 成对空间轭合气隙均匀吻合。故精密 加工设备应具有刚性好、 运动平稳、 无振动、 爬行、 窜动等现象, 数控系统指令快速准确, 闭 环反馈系统灵敏可靠, 自诊断能力强, 精度保持性不因高性能砂轮自修正出现波动, 本例中 的 HOLROYD 高精度转子磨床可采用如英国 HOLROYD 高精度转子磨床 TG350E –CNC 或德国 KAPP 高精度转子磨床RX系列等 ; 同时配合软件系统功能来输入相关加工程序, 并配套螺 旋转子齿廓在线检测设备, 如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采用德国 ZEISS 的 Prismo Ultra 机型, 这样可以消除螺旋转子加工尖点、 重复点和间断点, 形成光滑过渡。
     生产过程中对螺旋转子中的螺旋公转子和螺旋母转子进行分别展成加工如下 : 对螺旋母转子非工作齿侧采用理论齿廓方程 进行磨削加工 ; 同时将螺旋公转子及螺旋母转子工作侧的齿廓方程在理论齿廓分段方程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法获得的实际齿廓分段方程输入五轴高精度磨床的电脑加工程序中, 并沿着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至齿根侧进行空间 轭合展成磨削加工, 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 k 为空间齿廓切线斜率, 计算公式如下 : 。 在展成精密加工后进行在线检测, 需保证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如下空间轭 合参数 : a、 空间齿廓零对零接触带在冷却润滑的条件下, 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 0.1 ~ 0.2mm ; b、 动平衡 G2.5 级 ; c、 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 Ф300 ㎜时, 型线的误差小于 ±0.01 ㎜ ; d、 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 Ф300 ㎜时, 全导程的误差小于 ±0.01 ㎜, 分度的误差小于 ±0.01 ㎜ ; e、 表面光洁度需达到 0.4。
     三、 空间轭合间隙对比 参见见图 5-4 和图 6-4, 分别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 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 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 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 由两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可知 : 传统方法获 得间隙达到 0.048mm, 而本发明方法可减小到 0.024mm, 且间隙均匀连续, 减少泄漏面积显 著, 提高排气效率约 8%左右, 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螺旋转子与同类设备的能源消耗对比 可降低 10 %的能耗 ; 螺旋公转子最高转速度可以达到 7800r/min ; 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 从 -30℃到 110℃ ; 适用工作压力范围 0.3 ~ 3.0MPa ; 适用不同介质如油、 气、 水等 ; 轭合平 稳柔和 ; 轮廓间面积利用率高 ; 使用寿命长, 可靠性高。
     从积极的使用经验、 长期试验运行数据反馈, 结合数学空间解析原理, 本发明中的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间隙的方法, 凭借其创新优化的空间轭合工作间隙, 可 大幅度提高机组的效率及可靠性和长寿命可在将来找到更多经济应用领域, 产品批量生产 后, 通过市场推广, 将会创造更实际、 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59404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59404ACN102059404A21申请号201010568544X22申请日20101202B23F15/0020060171申请人上海稳健压缩机有限公司地址200949上海市宝山区金石路1688号414室(宝山工业园区)72发明人刘佰达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连城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4代理人刘伍堂54发明名称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57摘要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的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其特征在于在螺旋转子齿侧添加间隙,使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

2、得到002MM0035MM的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并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的加工程序中,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获得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封闭容积小,有利压力油膜形成,消除加工尖点、重复点和间断点,从而形成光滑过渡;有效减小动力损失并提供了高效均匀密封带;产品耐磨、柔性轭合、噪音低。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6页CN102059407A1/1页21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将包括螺旋公转。

3、子、螺旋母转子的螺旋转子齿廓方程加工坐标分别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进行编程加工,磨削出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其特征在于在螺旋转子齿侧添加间隙,使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得到002MM0035MM的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上述轭合空间工作间隙采用如下方法获得(1)工况排气温度为小于110、排气压力小于30MPA的高温高压的工况;(2)展成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的电脑加工程序中,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其中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

4、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旋转子的齿侧是指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至齿根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其特征在于在理论齿廓方程的曲线上取三点I点、I1点、I1点,其中I点为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与法线NN的相交点,I点的坐标值为(,),I1点与I1点是分别位于两侧的在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上的点,I1点的坐标值为(,),I1点的坐标值为(,)。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获得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间隙方法,其特征在于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参数材质采用45号调质钢,棒料或QT铸件,热处理后的硬度为HB190240;螺旋公转子长径比为1420。

5、;螺旋角度240300;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在有油润滑的条件下,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0102MM;动平衡G25级;实际磨削加工获得的精度如下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300时,齿廓齿形的误差小于001;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300时,全导程的误差小于001,分度的误差小于001,光洁度为04。权利要求书CN102059404ACN102059407A1/5页3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的空气动力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背景技术0002现有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原始设计都是基于无间隙轭合理论的研究和讨论,但实际螺旋工作状态下因制造、。

6、高温高压下受力和膨胀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必须要留有适当的间隙来保证主机高效比功率,并保证运转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因此,行业通常采用的设计方法是采用理论齿廓方程直接铣削切出螺旋转子,即螺旋公转子和螺旋母转子,同时采用拉大中心距、深切、刀具修正、等距等传统方法获得一定间隙,但这些方法因精度低而存在如下的先天的缺陷主机易抱死、加工效率低、废品率高、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容积效率低、噪音大、内压波动大、泄露三角形增大、轭合间隙不均匀、轭合空间工作间隙在007MM012MM区间不等,所以不能满足高精度高效产品设计和保障机组可靠运行的实际要求,这些现象同时也造成电耗高、油耗高、高成本、耗时、费工、停产等实际问题,。

7、长期困扰着企业研发设计及生产人员。0003先决条件间隙引起的泄漏,降低容积效率,但是,螺旋齿廓的间隙又是主机安全运行所必需的。因此,准确计算出螺旋齿廓的间隙分布是合理选取均匀间隙值的前提,而螺旋齿廓的间隙问题及泄露损失又是该领域的重要问题,许多学者、专家和企业的研发人员围绕这一问题一直做大量的研究工作。因为空气动力领域产品高新技术的创新和环保节能一直是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永恒主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法沿着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的高压工作侧进行展成,以获得最佳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设计一种高精度空间螺。

8、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法,将包括螺旋公转子、螺旋母转子的螺旋转子齿廓方程加工坐标分别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进行编程加工,磨削出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其特征在于在螺旋转子齿侧添加间隙,使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得到002MM0035MM的均匀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上述轭合空间工作间隙采用如下方法获得(1)工况排气温度为小于110、排气压力小于30MPA的高温高压的工况;(2)展成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方法获得实际加说明书CN102059404ACN102059407A2/5页4工齿廓分段方程,将实际加工齿廓分段方程输入高精度五轴磨床的加工程序中。

9、,并沿着螺旋转子的齿侧进行磨削;其中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0006所述的螺旋转子的齿侧是指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的工作侧,即压力侧。0007在理论齿廓方程的曲线上取三点I点、I1点、I1点,其中I点为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与法线NN的相交点,I点的坐标值为(,),I1点与I1点是分别位于两侧的在理论齿廓方程曲线上的点,I1点的坐标值为(,),I1点的坐标值为(,)。0008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参数材质采用45号调质钢,棒料或QT铸件,热处理后的硬度为HB190240;螺旋公转子长径比为1420;螺旋角度240300;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在有油润滑的条件下,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

10、0102MM;动平衡G25级;实际磨削加工获得的精度如下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300时,齿廓齿形的误差小于001;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300时,全导程的误差小于001,分度的误差小于001,光洁度为04。0009本发明同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中空间曲线方程切线斜率逼近弧微分法沿着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的工作侧进行精密磨削的方法,获得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封闭容积小,有利压力油膜形成,消除加工尖点、重复点和间断点,从而形成光滑过渡;有效减小动力损失并提供了高效均匀密封带;产品耐高压、耐高温、耐磨、柔性轭合、噪音低、使用周期长,比功率低且制造成本低,在行业。

11、内方法新颖,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独具创新,可靠性强,是一种高效节能环保推广产品。附图说明0010图1为本发明中螺旋转子理论齿廓曲线与实际齿廓曲线的空间坐标数学模型解析示意图。0011图2为本发明中螺旋转子中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空间轭合示意图。0012图3为图2的左视图。0013图4为本发明中螺旋母转子与螺旋公转子齿廓端面间隙示意图。0014图51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螺旋母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001MM单位的示意图。0015图52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螺旋公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001MM单位的示意图。0016图53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获螺旋转子实际工作压力侧空间轭和间隙的示意图。。

12、说明书CN102059404ACN102059407A3/5页50017图54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0018图61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螺旋公转子齿根处理论齿廓每偏移001MM单位的示意图。0019图62为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螺旋母转子理论齿廓每偏移001MM单位的示意图。0020图63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螺旋转子实际工作压力侧空间轭合间隙的示意图。0021图64为采用本发明的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0022参见附图2图4,1为螺旋母转子;2为螺旋公转子;3为螺旋母转子齿廓;4为。

13、螺旋公转子齿廓;5为间隙。具体实施方式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0024参见图2图4,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中的螺旋转子通过在径向与轴向固定,所述的螺旋转子包括螺旋公转子2与螺旋母转子1。其中,螺旋公转子2轴端输入传动力矩带动螺旋母转子1在腔体内的高速旋转产生一个间隙5润滑密封,并通过螺旋公转子2与螺旋母转子1的齿间密封容积的缩小与压力气体的排放相对应。0025合理的螺旋齿廓间隙值,是双轴主机螺旋动力发生装置安全运行所必需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理论,同时考虑主机工作工况、驱动区域、选择性间隙添加区域、加工装配精度、介质特性及部件材质等具体条件加辅以数据修正,在螺旋转子齿侧。

14、添加间隙,使相互轭合的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轭合空间工作间隙为002MM0035MM时,该对空间轭合螺旋转子的空间曲面接触线短、封闭容积小、过渡光滑、噪音低,能有效减小动力损失,并且耐磨,因而整体性能达到最优化设计。0026一、获得实际齿廓分段方程的数学计算方法,参见图11、已知的理论齿廓分段方程为,则理论齿廓分段方程所获得的理论齿廓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KT;其中,为理论齿廓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角;2、当该点沿法线NN方向移动,则有;3、由此得空间离散点坐标组成的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为;4、以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近似表示理论齿廓分段方程所获得的理论齿廓曲线说明书CN102059404ACN1。

15、02059407A4/5页6上的三个点I1、I、I1,其中I点位于法线NN上,其坐标值为(,),I1点与I1点是分别位于两侧的、在理论齿廓曲线上的点,I1点的坐标值为(,),I1点的坐标值为(,),由此三个点I1、I、I1获得的曲线方程,则此曲线方程的曲线的斜率5、求I点的一阶导数,令,得到I点的斜率,通过编程软件,将此I点的斜率代入实际的齿廓分段方程中,即得到实际齿廓曲线理论齿廓曲线。0027二、加工制造本发明中螺旋转子采用45号调质钢棒料或QT球墨铸件,热处理后的硬度为HB190240,螺旋公转子长径比范围为1420;铣削螺旋角度240300,然后再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加工首先,适用工况保证机。

16、组运行排气温度小于110、排气压力小于30MPA,进行有油强制冷却润滑;螺旋转子齿廓的最终精磨工序是保证螺旋转子产品性能的关键工序,按照本发明方法加工后螺旋转子成品的齿廓、导程、分度、齿根的垂直度和光洁度等重要加工精度指标都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齿廓表面圆滑无斑痕死点,成对空间轭合气隙均匀吻合。故精密加工设备应具有刚性好、运动平稳、无振动、爬行、窜动等现象,数控系统指令快速准确,闭环反馈系统灵敏可靠,自诊断能力强,精度保持性不因高性能砂轮自修正出现波动,本例中的HOLROYD高精度转子磨床可采用如英国HOLROYD高精度转子磨床TG350ECNC或德国KAPP高精度转子磨床系列等;同时配合软件。

17、系统功能来输入相关加工程序,并配套螺旋转子齿廓在线检测设备,如高精度三坐标测量仪采用德国ZEISS的PRISMOULTRA机型,这样可以消除螺旋转子加工尖点、重复点和间断点,形成光滑过渡。0028生产过程中对螺旋转子中的螺旋公转子和螺旋母转子进行分别展成加工如下对螺旋母转子非工作齿侧采用理论齿廓方程进行磨削加工;同时将螺旋公转子及螺旋母转子工作侧的齿廓方程在理论齿廓分段方程的基础上采用空间曲线方程切线说明书CN102059404ACN102059407A5/5页7斜率逼近弧微分法获得的实际齿廓分段方程输入五轴高精度磨床的电脑加工程序中,并沿着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节圆啮合零对零接触带至齿根侧进。

18、行空间轭合展成磨削加工,实际齿廓分段方程中的K为空间齿廓切线斜率,计算公式如下。0029在展成精密加工后进行在线检测,需保证螺旋公转子与螺旋母转子的如下空间轭合参数A、空间齿廓零对零接触带在冷却润滑的条件下,空间零对零接触带宽度为0102MM;B、动平衡G25级;C、当螺旋齿廓外径在小于300时,型线的误差小于001;D、当螺旋齿廓外径小于300时,全导程的误差小于001,分度的误差小于001;E、表面光洁度需达到04。0030三、空间轭合间隙对比参见见图54和图64,分别为采用传统的空间间隙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本发明方法获得的齿廓空间工作间隙。

19、的实验数据通过软件计算数据描绘曲线的示例图,由两者的实验数据对比可知传统方法获得间隙达到0048MM,而本发明方法可减小到0024MM,且间隙均匀连续,减少泄漏面积显著,提高排气效率约8左右,采用本发明方法获得的螺旋转子与同类设备的能源消耗对比可降低10的能耗;螺旋公转子最高转速度可以达到7800R/MIN;广泛的工作温度范围,从30到110;适用工作压力范围0330MPA;适用不同介质如油、气、水等;轭合平稳柔和;轮廓间面积利用率高;使用寿命长,可靠性高。0031从积极的使用经验、长期试验运行数据反馈,结合数学空间解析原理,本发明中的高精度空间螺旋齿廓高效轭合展成间隙的方法,凭借其创新优化的。

20、空间轭合工作间隙,可大幅度提高机组的效率及可靠性和长寿命可在将来找到更多经济应用领域,产品批量生产后,通过市场推广,将会创造更实际、更广泛的社会经济效益。说明书CN102059404ACN102059407A1/6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CN102059407A2/6页9图2图3图4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CN102059407A3/6页10图51图52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CN102059407A4/6页11图53图54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CN102059407A5/6页12图61图62图63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CN102059407A6/6页13图64说明书附图CN102059404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机床;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金属加工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