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93015A43申请公布日20110330CN101993015ACN101993015A21申请号201010537786222申请日20101103B66F7/00200601B66F19/0020060171申请人倪湘凝地址310009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清泰街571号金泰商务大厦1103室72发明人倪湘凝54发明名称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57摘要一种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包括固接有火炬盆的凸台、伸缩筒和拱形顶,所述拱形顶由弧形架对称组成,所述弧形架的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安装在凸台侧面,另一端连接在牵引车上;所述伸缩筒由孔径递减的大筒、中筒和小筒组成,初始状态的伸缩筒全部位。
2、于地坑中,凸台搁置在小筒上。还包括有驱使牵引车移动使弧形架向上拱起的车牵引装置、驱使伸缩筒伸缩的筒牵引装置。本发明在非表演状态下,火炬盆与凸台内置于地坑中,既避免空间资源浪费,又达到一旦亮相,有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之感;拱形顶通过牵引将火炬盆缓缓升起,温文而雅中隐含东方巨人无穷力量,在举世瞩目中顶天立地,充分展现恢弘大气,壮美雄伟的场景。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4页附图8页CN101993018A1/1页21一种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接有火炬盆的凸台、伸缩筒和拱形顶,所述拱形顶由弧形架对称组成,所述弧形架的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安。
3、装在凸台侧面,另一端连接在牵引车上;所述伸缩筒由孔径递减的大筒、中筒和小筒组成,初始状态的伸缩筒全部位于地坑中,凸台搁置在小筒上;还包括有驱使牵引车移动使弧形架向上拱起的车牵引装置、驱使伸缩筒伸缩的筒牵引装置;所述大筒固定安装在地坑中,中筒套装在大筒内,小筒套装在中筒内,所述筒牵引装置包括有主卷扬机、主滑轮组、主牵引绳,所述地坑内固接有所述的主卷扬机和主水平换向轮,相邻主水平换向轮的大筒外表面设有第一换向轮,大筒靠近顶端设有贯穿大筒壁的第二换向轮,中筒底部设有第三换向轮,中筒内壁靠近中部设有第四换向轮,所述中筒内壁延伸有圆环台,第四换向轮安装在所述圆环台上,所述小筒下部设有第五换向轮和与第五换。
4、向轮对称的第六换向轮,小筒顶部设有连接凸台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圆环台上方,外壁与中筒内壁配合,所述中筒上还设有与第四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七换向轮、与第三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八换向轮,所述大筒上还设有与第二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九换向轮,主卷扬机上设有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大筒相邻第九换向轮的下方设有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所述主滑轮组由主水平换向轮和第一换向轮依次至第九换向轮组成,所述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主卷扬机并缠绕数圈后,依次绕过主水平换向轮、主滑轮组的第一换向轮至第九换向轮,最后与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固接;所述小筒靠近底部的外侧壁还设有与中筒有圆环台相抵的限位块;所述地坑呈圆柱体结构,地坑内主。
5、水平换向轮为两个,所述主卷扬机上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两个,与主水平换向轮匹配;所述的车牵引装置包括有副卷扬机、副滑轮组、副牵引绳和所述的牵引车,所述地坑侧壁上设有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相邻地面拐角设有第二滑轮,牵引车上设有第三滑轮,地面拐角处相邻第一滑轮设有钢绳转向护槽,对应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的地坑底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地坑底面布置有所述的副卷扬机和副水平换向轮,所述副滑轮组由水平换向轮、第一滑轮依次至第三滑轮组成,副卷扬机上设有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所述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副卷扬机并缠绕数圈后,绕过水平换向轮,再依、次绕过副滑轮组的第一滑轮至第三滑轮直至钢绳转向护槽,最后与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
6、固接;所述的牵引车在与弧形架纵向对应的地面下的轨道内行走,所述的轨道连线垂直相交于地坑的中心线。所述地面围绕圆柱体地坑中心的四侧分别布置有所述的弧形架,地坑内副水平换向轮为四个,所述副卷扬机上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四个,与副水平换向轮匹配;初始状态,伸缩筒和凸台位于地坑中;装配时,小筒升至与中筒相抵的极限位置,此时凸台位于地面的高度刚好与弧形架装配;装配好弧形架后,小筒随中筒一起继续升高,当弧形架被牵引升高至临界角度,车牵引装置产生的对称向心牵引力,克服弧形架和火炬盆的重力使之拱起上升,直达设定的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筒内的大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小筒之。
7、间设有导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筒的支撑平台上设有限制凸台的定位锥。权利要求书CN101993015ACN101993018A1/4页3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一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大型运动会开幕时的庆典仪式中使用的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点火仪式的火炬台顶升机构。二背景技术0002在奥运会诞生24年后的比利时安特卫普第7届奥运会上,首次出现了奥运会主火炬点燃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火炬点燃仪式也随着时代发展向前演绎,成为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一大亮点。而作为承载火炬台的设备,无论其形式、结构、功能与观感,虽然曾在往届运动会上展现过不同的风采和水。
8、平,但却不能满足新一届体育盛会开幕式的要求。因此,不断开拓创新,采用新技术、新结构、使之符合时代要求是火炬台载体发展的必由之路。0003广州亚运会是将在中国举办的第二次国际性体育赛事,作为本届亚运会开幕式的核心设备之一,在举世瞩目的开幕仪式中,展现东方魅力和世界体育精神的火炬台升空点火过程,将由本发明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实施完成。三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型运动会开幕式上点燃火炬时使用的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为此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0005一种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包括有固接有火炬盆的凸台、伸缩筒和拱形顶,所述火炬盆固接安装在凸台上,所述拱形顶由弧形架对称组成,所述弧形架的一端可。
9、拆卸地铰接安装在凸台侧面,另一端连接在牵引车上;所述伸缩筒由孔径递减的大筒、中筒和小筒组成,初始状态的伸缩筒全部位于地坑中,凸台搁置在小筒上;0006还包括有驱使牵引车移动使弧形架向上拱起的车牵引装置、驱使伸缩筒伸缩的筒牵引装置;0007所述大筒固定安装在地坑中,中筒套装在大筒内,小筒套装在中筒内,所述筒牵引装置包括有主卷扬机、主滑轮组、主牵引绳,所述地坑内固接有所述的主卷扬机和主水平换向轮,相邻主水平换向轮的大筒外表面设有第一换向轮,大筒靠近顶端设有贯穿大筒壁的第二换向轮,中筒底部设有第三换向轮,中筒内壁靠近中部设有第四换向轮,所述中筒内壁延伸有圆环台,第四换向轮安装在所述圆环台上,所述小筒。
10、下部设有第五换向轮和与第五换向轮对称的第六换向轮,小筒顶部设有连接凸台的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圆环台上方,外壁与中筒内壁配合,所述中筒上还设有与第四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七换向轮、与第三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八换向轮,所述大筒上还设有与第二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九换向轮,主卷扬机上设有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大筒相邻第九换向轮的下方设有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所述主滑轮组由主水平换向轮和第一换向轮依次至第九换向轮组成,所述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主卷扬机并缠绕数圈后,依次绕过主水平换向轮、主滑轮组的第一换向轮至第九换向轮,最后与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固接;所述小筒靠近底部的外侧壁还设有与说明书CN101993015。
11、ACN101993018A2/4页4中筒的圆环台相抵的限位块;0008所述地坑呈圆柱体结构,地坑内主水平换向轮为两个,所述主卷扬机上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两个,与主水平换向轮匹配;0009所述的车牵引装置包括有副卷扬机、副滑轮组、副牵引绳和所述的牵引车,所述地坑侧壁上设有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相邻地面拐角设有第二滑轮,牵引车上设有第三滑轮,地面拐角处相邻第二滑轮设有钢绳转向护槽,对应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的地坑底部设有第一滑轮,所述地坑底面布置有所述的副卷扬机和副水平换向轮,所述副滑轮组由水平换向轮、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组成,副卷扬机上设有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所述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副卷扬。
12、机并缠绕数圈后,绕过水平换向轮,再依次绕过副滑轮组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直至钢绳转向护槽,最后与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固接;所述的牵引车在与弧形架纵向对应的地面下的轨道内行走,所述的轨道连线垂直相交于地坑的中心线。0010所述地面围绕圆柱体地坑中心的四侧分别布置有所述的弧形架,地坑内副水平换向轮为四个,所述副卷扬机上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四个,与副水平换向轮匹配;0011初始状态,伸缩筒和凸台位于地坑中;装配时,小筒升至与中筒相抵的极限位置,此时凸台位于地面的高度刚好与弧形架装配;装配好弧形架后,小筒随中筒一起继续升高,当弧形架被牵引升高至临界角度,车牵引装置产生的对称向心牵引力,克服弧形。
13、架和火炬盆的重力使之拱起上升,直达设定的高度。0012进一步,所述伸缩筒内的大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小筒之间设有导轮。0013进一步,所述小筒的支撑平台上设有限制凸台的定位锥。001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非表演状态下,火炬盆与凸台内置于地坑中,既避免空间资源浪费,又达到一旦亮相,有横空出世,拔地而起之感;2、拱形顶通过牵引将火炬盆缓缓升起,温文而雅中隐含东方巨人无穷力量,在举世瞩目中顶天立地,充分展现恢弘大气,壮美雄伟的场景;3、拱形顶由弧形架组装而成,单一弧形架体积小,便于运输和存放;4、筒牵引装置的主牵引绳连接在同一主卷扬机上,车牵引装置的副牵引绳连接在同一副卷扬机上,保证牵引速度稳定且同。
14、步,运行安全;5、筒牵引装置的各筒间设有导轮,有利于运行平稳和安全。四附图说明0015图1为本发明初始状态示意图;0016图2为本发明连接弧形架结构示意图;0017图3为本发明牵引弧形架展开的临界状态结构示意图;0018图4为本发明展开后的整体示意图;0019图5为本发明地坑内结构示意图;0020图6为本发明伸缩筒的大筒结构示意图;0021图7为本发明伸缩筒的中筒结构示意图;0022图8为本发明伸缩筒的小筒结构示意图。五具体实施方式0023参照附图18,一种火炬台自动顶升机构,包括固接有火炬盆1的凸台2、伸缩筒和说明书CN101993015ACN101993018A3/4页5拱形顶,所述拱形顶。
15、由弧形架3对称组成,所述弧形架的一端可拆卸地铰接安装在凸台侧面,另一端连接在牵引车4上;所述伸缩筒由孔径递减的大筒51、中筒52和小筒53组成,初始状态的伸缩筒全部位于地坑中,凸台搁置在小筒上;0024还包括有驱使牵引车移动使弧形架向上拱起的车牵引装置、驱使伸缩筒伸缩的筒牵引装置;0025所述大筒固定安装在地坑中,中筒套装在大筒内,小筒套装在中筒内,所述筒牵引装置包括有主卷扬机54、主滑轮组、主牵引绳55,所述地坑内固接有所述的主卷扬机和主水平换向轮56,相邻主水平换向轮的大筒外表面设有第一换向轮57,大筒靠近顶端设有贯穿大筒壁的第二换向轮58,中筒底部设有第三换向轮59,中筒内壁靠近中部设有。
16、第四换向轮60,所述中筒内壁延伸有圆环台61,第四换向轮安装在所述圆环台上,所述小筒下部设有第五换向轮62和与第五换向轮对称的第六换向轮63,小筒顶部设有连接凸台的支撑平台64,所述支撑平台位于圆环台上方,外壁与中筒内壁配合,所述中筒上还设有与第四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七换向轮65、与第三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八换向轮66,所述大筒上还设有与第二换向轮对称布置的第九换向轮67,主卷扬机上设有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大筒相邻第九换向轮的下方设有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68,所述主滑轮组由主水平换向轮和第一换向轮依次至第九换向轮组成,所述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主卷扬机并缠绕数圈后,依次绕过主水平换向轮、主滑轮组的第。
17、一换向轮至第九换向轮,最后与主牵引绳末端固接点固接;所述小筒靠近底部的外侧壁还设有与中筒的圆环台相抵的限位块69;0026所述地坑呈圆柱体结构,地坑内主水平换向轮为两个,所述主卷扬机上主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两个,与主水平换向轮匹配;0027所述的车牵引装置包括有副卷扬机70、副滑轮组、副牵引绳71和所述的牵引车4,所述地坑侧壁上设有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72,相邻地面拐角设有第二滑轮73,牵引车上设有第三滑轮74,地面拐角处相邻第二滑轮设有钢绳转向护槽75,对应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的地坑底部设有第一滑轮76,所述地坑底面布置有所述的副卷扬机70和副水平换向轮77,所述副滑轮组由水平换向轮、第一滑轮依。
18、次至第三滑轮组成,副卷扬机上设有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所述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于副卷扬机并缠绕数圈后,绕过水平换向轮,再依次绕过副滑轮组的第一滑轮、第二滑轮、第三滑轮直至钢绳转向护槽,最后与副牵引绳末端固接点固接;所述的牵引车在与弧形架纵向对应的地面下的轨道内行走,所述的轨道连线垂直相交于低坑的中心线。0028所述地面围绕圆柱体地坑中心的四侧分别布置有所述的弧形架,地坑内副水平换向轮为四个,所述副卷扬机上副牵引绳起始端固接点为四个,与副水平换向轮匹配;0029初始状态,伸缩筒和凸台位于地坑中;装配时,小筒升至与中筒相抵的极限位置,此时凸台位于地面的高度刚好与弧形架装配;装配好弧形架后,小筒随中筒。
19、一起继续升高,当弧形架被牵引升高至临界角度,车牵引装置产生的对称向心牵引力,克服弧形架和火炬盆的重力使之拱起上升,直达设定的高度。所述伸缩筒内的大筒与中筒之间、中筒与小筒之间设有导轮5。所述小筒的支撑平台上设有限制凸台的定位锥6。0030初始状态,伸缩筒内置于地坑中;当火炬盆需要升起时,首先,筒牵引装置工作,小筒升至一定高度时,停止并保持在该高度,弧形架被移至现场,分别沿径向均布在地坑的四周,小筒上升的高度设计值本文设定此时小筒限位块刚好与中筒圆环台相抵刚好满足说明书CN101993015ACN101993018A4/4页6弧形架一端可以便捷地连接到凸台侧面,而弧形架的另一端则与牵引车连接,当。
20、弧形架与凸台侧面安装妥当后,筒牵引装置继续工作,使弧形架的一端随中筒和小筒一起上升,直至弧形架与地面夹角达到设定值对伸缩筒而言为临界高度,此时车牵引装置开始工作,它的对称向心牵引力对弧形架产生足够的向上分力,轻松克服弧形架和火炬盆的重力,实现火炬盆的顶升。如果弧形架安装后就直接由牵引车牵拉,则不但需要非常大的牵引力还得大幅度提升弧形架的刚性和强度,导致用料增加和结构粗笨,连接弧形架的牵引车朝地坑中心位置移动,弧形架与牵引车采用如下连接方式弧形架上底端设有对称布置的承重轮78,连接承重轮的轮轴的中段与牵引车上的拉钩搭配,驱使弧形架在移动时逐步拱起直至到设计好的行程末端,此时,弧形架完全顶升,四个。
21、弧形架围绕凸台成拱形顶结构,保持四平八稳的态势,此时主卷扬机反向工作,伸缩筒回缩到地坑中,最后,火炬盆在开关控制下点燃;当运动会结束,拱形顶需要下降时,副卷扬机反向工作,缓慢有节制的放松副牵引绳,弧形架因自重产生的水平分力而使其底部沿牵引车轨道向远离地坑中心的方向移动,直到原先与凸台安装时小筒升起的高度,此时伸缩筒上升直至凸台底面与小筒顶面接触,保持这一高度,即可卸下弧形架,搬离现场。最后,伸缩筒回位到地坑中。说明书CN101993015ACN101993018A1/8页7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2/8页8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3/8页9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4/8页10图4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5/8页11图5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6/8页12图6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7/8页13图7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CN101993018A8/8页14图8说明书附图CN101993015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