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

上传人:t**** 文档编号:1279143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425.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2385.7

申请日:

2009.11.12

公开号:

CN102063212A

公开日:

2011.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G06F 3/041申请日:20091112|||公开

IPC分类号:

G06F3/041; G06F3/044

主分类号:

G06F3/041

申请人: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叶志庭; 黄国瑞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县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9

代理人:

孙皓晨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复合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透光层。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光层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凹凸结构,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一透光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一第二基板,平行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一第一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二基板;一第二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间隔物,配置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二导电结构之间。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基板, 具有一凹凸结构 ; 以及 一透光层, 配置于该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 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 N1, 而 该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 N2, 且 N1 小于 N2。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当空气的折射率为 Na 时, N1、 N2 与 Na 符合公式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透光层的厚度为 T, 而一入射光线的 波长为 λ, 且 T、 λ 与 N1 符合公式 其中 n 为 0 或正整数。
4: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复合结构, 其特征在于, 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 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 150 微米, 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 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 7 微米。
5: 一种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一第一基板, 具有一凹凸结构 ; 一透光层, 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 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 N1, 而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 N2, 且 N1 小于 N2 ; 一第二基板, 平行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 ; 一第一导电结构, 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 并面向该第二基板 ; 一第二导电结构, 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 并面向该第一基板 ; 以及 至少一间隔物, 配置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二导电结构之间。
6: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透光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 一基板之间。
7: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第一基板位于该透光层与该第一导 电结构之间。
8: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当空气的折射率为 Na 时, N1、 N2 与 Na 符合公式
9: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透光层的厚度为 T, 而一入射光线的 波长为 λ, 且 T、 λ 与 N1 符合公式 其中 n 为 0 或正整数。
10: 如权利要求 5 所述的触控面板, 其特征在于, 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 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 150 微米, 该凹凸结构之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 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 7 微米。

说明书


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复合结构与具有此复合结构的触控面板, 且特别是有关于一 种可改变介面反射状态的复合结构与具有此复合结构的触控面板。
     背景技术 目前, 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 电容式、 红外线式及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 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图 1 绘示习知的触控面板的剖 面图。请参照图 1, 习知的触控面板 100 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 110、 一第二透明基板 120、 一 第一导电层 130 与一第二导电层 140, 其中第一透明基板 110 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 120 的一 侧且相隔一间隙 G。第一导电层 130 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 110 上且面向第二透明基板 120, 第二导电层 140 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 120 上且面向第一透明基板 110。
     入射光线 L 由外部照射触控面板 100 时, 入射光线 L 在第一透明基板 110 的表面可 能被反射而产生第一反射光线 L1。另外, 入射光线 L 在第二透明基板 120 与间隙 G 之间的 介面上可能被反射而产生第二反射光线 L2。 当第一反射光线 L1 以及第二反射光线 L2 的光 程差呈现一特定关系且实质上以相同路径行进时, 第一反射光线 L1 以及第二反射光线 L2 彼此干涉的现象即可能令使用者看到牛顿环 (Newton′ s rings) 现象。因此, 习知的电阻 式触控面板 100 易有视效不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易产生牛顿环现象, 造成视觉效果较差 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 可改变介面反射的状态。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 可减轻牛顿环现象。
     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结构, 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透光层。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 光层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凹凸结构, 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 N1, 而基板的一第二折 射率为 N2, 且 N1 小于 N2。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透光层为一单层结构。
     在 本 发 明 的 一 实 施 例 中, 当 空 气 的 折 射 率 为 Na 时, N1、 N2 与 Na 符 合 公 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当透光层为单层结构时, 透光层的厚度为 T, 而一入射光 其中 n 为 0 或正整数。线的波长为 λ, 且 T、 λ 与 N1 符合公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 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 150 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 7 微米。
     本发明提出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 一透光层、 一第二基板、 一第一导电结 构、 一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多个间隔物。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光层配置于第一基板 上并覆盖凹凸结构, 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 N1, 而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 N2, 且 N1 小于 N2。第二基板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 并 面向第二基板。第二导电结构配置于第二基板上, 并面向第一基板。间隔物配置于第一导 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透光层位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位于透光层与第一导电结构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透光层为一单层结构。
     在 本 发 明 的 一 实 施 例 中, 当 空 气 的 折 射 率 为 Na 时, N1、 N2 与 Na 符 合 公 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透光层的厚度为 T, 而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 λ, 且 T、 λ与 其中 n 为 0 或正整数。N1 符合公式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 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 150 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 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 7 微米。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为一可挠性透光基板。
     基于上述,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本发明的透光层的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一 基板的第二折射率, 故入射光线由透光层入射到第一基板时的介面反射现象可被降低。换 言之, 透光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强度。 如此一来, 当 将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应用在触控面板中时, 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 此外, 基板上的凹凸 结构可打乱入射光线在其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规则性。如此一来, 这些反射光线之 间的干涉行为不易呈现特定的规则, 而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下文特举实施例, 并配合所附图式 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 1 绘示习知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 2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剖面图。 图 3A ~图 3D 绘示图 2 的复合结构的凹凸结构的凸起 ( 或凹槽 ) 的多种外型。 图 4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电脑模拟关系图。 图 5 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玻璃基板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电脑模拟 关系图。
     图 6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图 7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
     100- 电阻式触控面板 ; 110- 第一透明基板 ; 112、 122、 214、 216、 412、 512、 S- 表面 ; 120- 第二透明基板 ; 130- 第一结构化导电层 ; 140- 第二结构化导电层 ; 200- 复合结构 ; 210- 第一基板 ; 212- 凹凸结构 ; 212a- 凸起 ; 212b- 凹槽 ; 220- 透光层 ; 420、 520- 第一导电 结构 ; 400、 500- 触控面板 ; 410、 510- 第二基板 ; 430、 530- 第二导电结构 ; 440、 540- 间隔物 ; G- 间隙 ; H- 高度 ; L- 入射光线 ; L1- 第一反射光线 ; L2- 第二反射光线 ; Lr- 反射光线 ; W- 宽 度。 具体实施方式
     图 2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剖面图。图 3A ~图 3D 绘示图 2 的复合结 构的凹凸结构的凸起 ( 或凹槽 ) 的多种外型。
     请 参 照 图 2, 本 实 施 例 的 复 合 结 构 200 包 括 一 第 一 基 板 210 以 及 一 透 光 层 220。第一基板 210 具有一凹凸结构 212, 第一基板 210 的材质例如为玻璃或聚碳酸酯 (Polycarbonate, PC) 等透光且具有支撑力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 212 是代表第 一基板 210 的表面 214 所具有的一高低起伏结构, 其可以是多个凸起 212a 或是多个凹槽 212b。 实质上, 凸起 212a 与凹槽 212b 在空间中是相对的结构, 因此为简明地表达相关描述, 本实施例统一以凸起 212a 来描述凹凸结构 212 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 凸起 212a 的表面 S( 或凹槽 212b 的内壁 ) 可为光滑面或粗糙面。 凸起 212a( 或凹槽 212b) 可呈半球状 ( 图 3A)、 半椭圆状 ( 图 3B)、 锥状 ( 图 3C、 图 3D) 等 适合的形状, 且凸起 212a 可为规则排列或不规则排列。单一个凸起 212a 的宽度 W( 或凹槽 212b 的宽度 ) 例如小于等于 150 微米, 且凸起 212a 的高度 H( 或凹槽 212b 的深度 ) 例如小 于等于 7 微米。
     在本实施例中, 凹凸结构 212 可使特定入射方向的入射光线 L 在第一基板 210 的 表面 214 上产生多个方向不同的反射光线 Lr, 且反射光线 Lr 的光程差彼此不同。换言之, 凹凸结构 212 可以打乱入射光线 L 在第一基板 210 的表面 214 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 Lr 的 光程差。
     透光层 220 配置于第一基板 210 上并覆盖凹凸结构 212, 且透光层 220 的一第一折 射率为 N1, 第一基板 210 的一第二折射率为 N2, 且 N1 小于 N2。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第一折 射率小于第二折射率, 因此, 透光层 220 可减少入射光线 L 在第一基板 210 的表面 214 发生 介面反射的机率。换言之, 透光层 220 可减少入射光线 L 在第一基板 210 的表面 214 上所 产生的反射光线 Lr 的强度。
     透光层 220 例如为一单层结构。在特定的折射率与厚度条件下, 透光层 220 的设 计可以大幅地降低介面反射的发生。举例而言, 当空气的折射率为 Na 时, N1、 N2 与 Na 可符 合公式 N1、 T 与 λ 符合公式 此外, 当透光层 220 的厚度为 T, 且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 λ 时, 其中 n 为 0 或正整数。在此, T 例如为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 (quarter wavelength opticalfilm thickness) 的奇数倍。图 4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模拟图。 图 5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玻璃基板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模拟图。
     图 4 以电脑模拟图 2 的复合结构 200 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 L 的波长的关系图, 其 中第一基板 210 为玻璃基板, 且透光层 220 的折射率为 1.36。图 5 绘示为电脑模拟单一玻 璃基板 ( 未覆盖透光层 220) 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图。由图 4 与图 5 可知, 相 较于单一玻璃基板而言, 复合结构 200 在一较大的入射光线的波长范围 (450 纳米至 600 纳 米 ) 内可保持低反射率。换言之, 透光层 220 的配置可有效降低复合结构 200 的反射率。
     图 6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请参照图 6,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400 包括一第一基板 210、 一透光层 220、 一第二基板 410、 一第一导电结构 420、 一第二导电 结构 430 以及多个间隔物 440。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 210 以及透光层 220 的结构、 材质以及相对位置相同于图 2 的第一基板 210 以及透光层 220 的结构、 材质以及相对位置, 故于此不再赘述。
     第二基板 410 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 210 的一侧, 并相隔一间距。第二基板 410 例 如为一可挠性透光基板, 第二基板 410 的材质例如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第一导电结构 420 配置于透光层 220 上, 并面向第二基板 410。第 二导电结构 430 配置于第二基板 410 上, 并面向第一基板 210。此外, 第一导电结构 420 的 材质与第二导电结构 430 的材质包括金属氧化物, 其例如为铟锡氧化物 (ITO)、 铟锌氧化物 (IZO)、 铝锌氧化物 (AZO)、 氧化锌 (ZnO) 或氧化锡 (SnO) 等。 间隔物 440 可配置于第一导电结构 420 与第二导电结构 430 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 间隔物 440 可为一框胶 ( 未绘示 )、 一绝缘层 ( 未绘示 ) 或多个间隔点 (dot spacer)。本 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400 可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或一电阻式触控面板。
     值得注意的是, 当特定行进方向的入射光线 L 照射触控面板 400 而发生介面反射 时, 可能在第一基板 210 的表面 214 上产生第一反射光线 L1, 并且在第二基板 410 的表面 412 上产生第二反射光线 L2。当第一反射光线 L1 与第二反射光线 L2 彼此干涉而呈现特定 的规律时, 即可能产生显著的牛顿环现象。不过, 透光层 220 的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一基板 210 的第二折射率, 入射光线 L 在表面 214 发生介面反射的机率较低。因此, 本实施例的透 光层 220 可减少第一反射光线 L1 的强度, 进而可有助于减弱牛顿环现象。
     此外, 当入射光线 L 入射至凹凸结构 212 时, 因为入射角度并不一致而可产生多个 不同方向的第一反射光线 L1, 且这些第一反射光线 L1 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 L2 的光程差彼 此不同。因此, 第一反射光线 L1 与第二反射光线 L2 彼此干涉后较不容易呈现特定的规律, 进而可减轻牛顿环现象。换言之, 凹凸结构 212 可减少第一反射光线 L1 以同样的行进方向 前进, 且可打乱第一反射光线 L1 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 L2 的光程差。 所以, 第一反射光线 L1 与第二反射光线 L2 之间的干涉现象会被破坏而不会具有良好的规则性。
     图 7 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 请参照图 7, 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500 相似于图 6 的触控面板 400, 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 500 的包括一第一基板 210、 一透光层 220、 一第二基板 510、 一第一导电结构 520、 一第二导电结构 530 以及多个间隔物 540。
     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 210 以及透光层 220 的结构、 材质以及相对位置系相同于 图 2 的第一基板 210 以及透光层 220 的结构、 材质以及相对位置, 故于此不再赘述。
     第二基板 510 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 210 的一侧, 并相隔一间距。第一基板 210 与 第二基板 510 的材质例如为玻璃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 第一基板 210 具 有相对的二表面 214、 216, 其中透光层 220 配置于表面 214 上, 第一导电结构 520 配置于表 面 216 上且面向第二基板 510。第二导电结构 530 配置于第二基板 510 上并面向第一基板 210。
     间隔物 540 配置在第一导电结构 520 与第二导电结构 530 之间。在本实施例中, 间隔物 540 可为一框胶 ( 未绘示 )、 一绝缘层 ( 未绘示 ) 或多个间隔点 (dot spacer)。本 实施例的触控面板 500 可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或一电阻式触控面板。由于触控面板 500 的 设计与触控面板 400 的设计大致相同, 其可以有效减轻牛顿环现象。
     综上所述, 由于本发明的透光层的第一折射率小于基板的第二折射率, 因此, 透光 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基板的表面发生介面反射的机率。换言之, 透光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 基板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强度, 进而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 此外, 在本发明的 触控面板中, 入射光线可在基板的凹凸结构上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反射光线, 并在第 二基板的表面上产生第二反射光线。 这些第一反射光线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的光程差彼此 不同, 进而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
     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 在权利要 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 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内。

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2063212A43申请公布日20110518CN102063212ACN102063212A21申请号200910212385722申请日20091112G06F3/041200601G06F3/04420060171申请人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县72发明人叶志庭黄国瑞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9代理人孙皓晨54发明名称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57摘要一种复合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透光层。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光层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凹凸结构,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一种触控面板,。

2、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一透光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一第二基板,平行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一第一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二基板;一第二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间隔物,配置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二导电结构之间。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3页CN102063222A1/1页21一种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以及一透光层,配置于该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

3、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该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当空气的折射率为NA时,N1、N2与NA符合公式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的厚度为T,而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且T、与N1符合公式其中N为0或正整数。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150微米,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7微米。5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一透光层,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覆盖该凹凸结构。

4、,其中该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该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一第二基板,平行配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一第一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一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二基板;一第二导电结构,配置于该第二基板上,并面向该第一基板;以及至少一间隔物,配置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二导电结构之间。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透光层位于该第一导电结构与该第一基板之间。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基板位于该透光层与该第一导电结构之间。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当空气的折射率为NA时,N1、N2与NA符合公式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

5、透光层的厚度为T,而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且T、与N1符合公式其中N为0或正整数。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150微米,该凹凸结构之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该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7微米。权利要求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1/5页3复合结构与触控面板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复合结构与具有此复合结构的触控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改变介面反射状态的复合结构与具有此复合结构的触控面板。背景技术0002目前,触控面板大致可区分为电阻式、电容式、红外线式及超声波式等触控面板。

6、,其中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为最常见的产品。图1绘示习知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1,习知的触控面板100包括一第一透明基板110、一第二透明基板120、一第一导电层130与一第二导电层140,其中第一透明基板110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20的一侧且相隔一间隙G。第一导电层130配置于第一透明基板110上且面向第二透明基板120,第二导电层140配置于第二透明基板120上且面向第一透明基板110。0003入射光线L由外部照射触控面板100时,入射光线L在第一透明基板110的表面可能被反射而产生第一反射光线L1。另外,入射光线L在第二透明基板120与间隙G之间的介面上可能被反射而产生第。

7、二反射光线L2。当第一反射光线L1以及第二反射光线L2的光程差呈现一特定关系且实质上以相同路径行进时,第一反射光线L1以及第二反射光线L2彼此干涉的现象即可能令使用者看到牛顿环NEWTONSRINGS现象。因此,习知的电阻式触控面板100易有视效不佳的问题。发明内容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触控面板易产生牛顿环现象,造成视觉效果较差的技术问题。0005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结构,可改变介面反射的状态。0006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可减轻牛顿环现象。0007本发明提出一种复合结构,包括一基板以及一透光层。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光层配置于基板上并覆盖凹凸结构,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

8、,而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光层为一单层结构。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空气的折射率为NA时,N1、N2与NA符合公式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透光层为单层结构时,透光层的厚度为T,而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且T、与N1符合公式其中N为0或正整数。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150微米。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说明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2/5页4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7微米。0013本发明提出。

9、一种触控面板包括一第一基板、一透光层、一第二基板、一第一导电结构、一第二导电结构以及多个间隔物。第一基板具有一凹凸结构。透光层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覆盖凹凸结构,其中透光层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而第一基板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第二基板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的一侧。第一导电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上,并面向第二基板。第二导电结构配置于第二基板上,并面向第一基板。间隔物配置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二导电结构之间。001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光层位于第一导电结构与第一基板之间。0015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位于透光层与第一导电结构之间。0016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光层为一单层结构。001。

1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当空气的折射率为NA时,N1、N2与NA符合公式001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透光层的厚度为T,而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且T、与N1符合公式其中N为0或正整数。001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宽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宽度小于等于150微米。002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凹凸结构的相对凹陷之处的深度或凹凸结构的相对凸起之处的高度小于等于7微米。002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基板或第二基板为一可挠性透光基板。0022基于上述,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本发明的透光层的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一基板的第二折射率,故入射光线由透光层入射到第一基板时的介面反。

11、射现象可被降低。换言之,透光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第一基板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强度。如此一来,当将本发明的复合结构应用在触控面板中时,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此外,基板上的凹凸结构可打乱入射光线在其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规则性。如此一来,这些反射光线之间的干涉行为不易呈现特定的规则,而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0023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24图1绘示习知的电阻式触控面板的剖面图。0025图2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剖面图。0026图3A图3D绘示图2的复合结构的凹凸结构的凸起或凹槽的多种外型。0027图4绘示本。

12、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电脑模拟关系图。0028图5绘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玻璃基板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电脑模拟关系图。0029图6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说明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3/5页50030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0031附图标记说明0032100电阻式触控面板;110第一透明基板;112、122、214、216、412、512、S表面;120第二透明基板;130第一结构化导电层;140第二结构化导电层;200复合结构;210第一基板;212凹凸结构;212A凸起;212B凹槽;220透光层;42。

13、0、520第一导电结构;400、500触控面板;410、510第二基板;430、530第二导电结构;440、540间隔物;G间隙;H高度;L入射光线;L1第一反射光线;L2第二反射光线;LR反射光线;W宽度。具体实施方式0033图2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剖面图。图3A图3D绘示图2的复合结构的凹凸结构的凸起或凹槽的多种外型。0034请参照图2,本实施例的复合结构200包括一第一基板210以及一透光层220。第一基板210具有一凹凸结构212,第一基板21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或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等透光且具有支撑力的材料。在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212是代表第一基板210。

14、的表面214所具有的一高低起伏结构,其可以是多个凸起212A或是多个凹槽212B。实质上,凸起212A与凹槽212B在空间中是相对的结构,因此为简明地表达相关描述,本实施例统一以凸起212A来描述凹凸结构212的结构。0035在本实施例中,凸起212A的表面S或凹槽212B的内壁可为光滑面或粗糙面。凸起212A或凹槽212B可呈半球状图3A、半椭圆状图3B、锥状图3C、图3D等适合的形状,且凸起212A可为规则排列或不规则排列。单一个凸起212A的宽度W或凹槽212B的宽度例如小于等于150微米,且凸起212A的高度H或凹槽212B的深度例如小于等于7微米。0036在本实施例中,凹凸结构212。

15、可使特定入射方向的入射光线L在第一基板210的表面214上产生多个方向不同的反射光线LR,且反射光线LR的光程差彼此不同。换言之,凹凸结构212可以打乱入射光线L在第一基板210的表面214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LR的光程差。0037透光层220配置于第一基板210上并覆盖凹凸结构212,且透光层220的一第一折射率为N1,第一基板210的一第二折射率为N2,且N1小于N2。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一折射率小于第二折射率,因此,透光层220可减少入射光线L在第一基板210的表面214发生介面反射的机率。换言之,透光层220可减少入射光线L在第一基板210的表面214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LR的强度。003。

16、8透光层220例如为一单层结构。在特定的折射率与厚度条件下,透光层220的设计可以大幅地降低介面反射的发生。举例而言,当空气的折射率为NA时,N1、N2与NA可符合公式此外,当透光层220的厚度为T,且一入射光线的波长为时,N1、T与符合公式其中N为0或正整数。在此,T例如为四分之一波长光学厚度QUARTERWAVELENGTHOPTICALFILMTHICKNESS的奇数倍。说明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4/5页60039图4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复合结构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模拟图。图5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玻璃基板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模拟图。0040。

17、图4以电脑模拟图2的复合结构200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L的波长的关系图,其中第一基板210为玻璃基板,且透光层220的折射率为136。图5绘示为电脑模拟单一玻璃基板未覆盖透光层220的反射率与入射光线的波长的关系图。由图4与图5可知,相较于单一玻璃基板而言,复合结构200在一较大的入射光线的波长范围450纳米至600纳米内可保持低反射率。换言之,透光层220的配置可有效降低复合结构200的反射率。0041图6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包括一第一基板210、一透光层220、一第二基板410、一第一导电结构420、一第二导电结构430以及多个间隔物44。

18、0。004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以及透光层220的结构、材质以及相对位置相同于图2的第一基板210以及透光层220的结构、材质以及相对位置,故于此不再赘述。0043第二基板410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210的一侧,并相隔一间距。第二基板410例如为一可挠性透光基板,第二基板410的材质例如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TEREPHTHALATE,PET。第一导电结构420配置于透光层220上,并面向第二基板410。第二导电结构430配置于第二基板410上,并面向第一基板210。此外,第一导电结构420的材质与第二导电结构430的材质包括金属氧化物,其例如为铟锡氧化物ITO、铟。

19、锌氧化物IZO、铝锌氧化物AZO、氧化锌ZNO或氧化锡SNO等。0044间隔物440可配置于第一导电结构420与第二导电结构4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物440可为一框胶未绘示、一绝缘层未绘示或多个间隔点DOTSPACER。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400可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或一电阻式触控面板。0045值得注意的是,当特定行进方向的入射光线L照射触控面板400而发生介面反射时,可能在第一基板210的表面214上产生第一反射光线L1,并且在第二基板410的表面412上产生第二反射光线L2。当第一反射光线L1与第二反射光线L2彼此干涉而呈现特定的规律时,即可能产生显著的牛顿环现象。不过,透光层220的第。

20、一折射率小于第一基板210的第二折射率,入射光线L在表面214发生介面反射的机率较低。因此,本实施例的透光层220可减少第一反射光线L1的强度,进而可有助于减弱牛顿环现象。0046此外,当入射光线L入射至凹凸结构212时,因为入射角度并不一致而可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反射光线L1,且这些第一反射光线L1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L2的光程差彼此不同。因此,第一反射光线L1与第二反射光线L2彼此干涉后较不容易呈现特定的规律,进而可减轻牛顿环现象。换言之,凹凸结构212可减少第一反射光线L1以同样的行进方向前进,且可打乱第一反射光线L1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L2的光程差。所以,第一反射光线L1与第二反射光线L。

21、2之间的干涉现象会被破坏而不会具有良好的规则性。0047图7绘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触控面板的剖面图。请参照图7,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相似于图6的触控面板400,两者的差异之处在于触控面板500的包括一第一基板210、一透光层220、一第二基板510、一第一导电结构520、一第二导电结构530以及多个间隔物540。004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以及透光层220的结构、材质以及相对位置系相同于图2的第一基板210以及透光层220的结构、材质以及相对位置,故于此不再赘述。说明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5/5页70049第二基板510平行配置于第一基板210的一侧,并相。

22、隔一间距。第一基板210与第二基板510的材质例如为玻璃或聚碳酸酯等透光材料。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基板210具有相对的二表面214、216,其中透光层220配置于表面214上,第一导电结构520配置于表面216上且面向第二基板510。第二导电结构530配置于第二基板510上并面向第一基板210。0050间隔物540配置在第一导电结构520与第二导电结构530之间。在本实施例中,间隔物540可为一框胶未绘示、一绝缘层未绘示或多个间隔点DOTSPACER。本实施例的触控面板500可为一电容式触控面板或一电阻式触控面板。由于触控面板500的设计与触控面板400的设计大致相同,其可以有效减轻牛顿环现象。。

23、0051综上所述,由于本发明的透光层的第一折射率小于基板的第二折射率,因此,透光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基板的表面发生介面反射的机率。换言之,透光层可减少入射光线在基板的表面上所产生的反射光线的强度,进而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此外,在本发明的触控面板中,入射光线可在基板的凹凸结构上产生多个不同方向的第一反射光线,并在第二基板的表面上产生第二反射光线。这些第一反射光线相对于第二反射光线的光程差彼此不同,进而可有助于减轻牛顿环现象。0052以上对本发明的描述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权利要求限定的精神与范围之内可对其进行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是它们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说明书CN102063212ACN102063222A1/3页8图1图2图3A图3B图3C图3D说明书附图CN102063212ACN102063222A2/3页9图4图5说明书附图CN102063212ACN102063222A3/3页10图6图7说明书附图CN102063212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物理 > 计算;推算;计数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