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pdf

上传人:Y94****206 文档编号:1278680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4.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810067825.X

申请日:

2008.06.11

公开号:

CN101298259A

公开日:

2008.11.05

当前法律状态:

终止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IPC(主分类):B62D 57/028申请日:20080611授权公告日:20100609终止日期:20130611|||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B62D57/028

主分类号:

B62D57/028

申请人: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发明人:

高谋荣; 陆国达; 刘跃明; 黄文伟; 贺 萍; 董铸荣

地址:

518055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湖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冠华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诸兰芬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及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上述汽车具有可跨沟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具有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跨越机构还包括调节装置,其与该伸缩杆相连,用于调节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包括一与车身主体相连的收容套筒,该收容套筒具有一收容腔,该伸缩杆收容在该收容套筒的收容腔内,该伸缩杆通过该收容套筒与该调节装置相连。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调节装置包括第一转动件、踏板件、连杆及第二转动件,该第一转动件设于该车身主体,该踏板件与该第一转动件及该连杆转动连接,该连杆与该第二转动件相连,该第二转动件设于该收容套筒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收容套筒远离该支持座的一端与该车身主体转动连接,且该收容套筒从与该车身主体转动连接的一端向靠近该支持座的一端由下往上倾斜。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收容套筒还包括一滚动件,其与该伸缩杆相接触。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跨越机构还包括一回位件,其一端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相对的另一端与该收容套筒相连。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回位件为弹簧。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为四轮汽车,其还包括两个前轮与两个后轮,且至少一前轮与至少一后轮为驱动轮;该跨越机构有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该车身主体前端,另外一个设置在该车身主体后端。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该汽车还包括一与该伸缩杆相连的控制件,其用于控制该伸缩杆自动伸缩。

说明书

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与此同时,人们对汽车的功能要求也越来越多。例如对汽车的速度要求越来越快,越野能力越来越强。
然而,由于野外的地形复杂,当现有的汽车行驶于野外时,常常会因为有跨沟的存在,使得汽车无法跨越,从而使得汽车无法前进,影响汽车使用的便利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有必要提供一种可跨沟的汽车。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及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
上述汽车具有跨越机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若碰到跨沟,可通过跨越机构跨越,从而完成跨沟行驶。因此上述汽车具有可跨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汽车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汽车局部II的放大图。
图3是图1所示汽车伸缩杆伸出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汽车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见图1与图2,所示为本发明较佳实例的汽车10。其包括车身主体11、跨越机构13、收容套筒15、前轮17及后轮18。跨越机构13具有支持座131及与支持座131相连的伸缩杆133。伸缩杆133通过收容套筒15设置于车身主体11。跨越时,伸缩杆133从收容套筒15向外延伸,支持座131则抵持于地面。
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跨越机构13为两个,其分别设置在车身主体11的前部与后部,以下主要以设置于车身主体11前部的跨越机构13为例做说明。跨越机构13还包括调节装置135与回位件137。调节装置135(需要说明的是:后部的跨越机构13的调节装置135与前部的跨越机构13的调节装置135结构略有不同)包括第一转动件1351、踏板件1353、连杆1355及第二转动件1357。第一转动件1351固定在车身主体11。踏板件1353成弯折状,其在一端部及中部分别设有一轴孔与上与第一转动件1351及连杆1355转动连接。连杆1355与第二转动件1357相连。第二转动件1357固定在收容套筒15上。收容套筒15大致呈长条形筒状,其具有收容腔151与滚动件153。滚动件153位于收容腔151的两端,与伸缩杆133相接触。收容套筒15远离支持座131的一端与车身主体11的横杆111转动连接,并且收容套筒15从与车身主体11转动连接的一端向靠近支持座131的一端由下往上倾斜,即收容套筒15与车身主体11转动连接的一端较为靠近地面。回位件137可为弹簧,其两端分别与车身主体11的前端及收容套筒15相固定。伸缩杆133收容于收容套筒15的收容腔151内,且可在收容腔151做伸缩运动。滚动件153用于减少伸缩杆133在收容套筒15的收容腔151内做伸缩运动的摩擦力。支持座131呈“⊥”形,其位于车身主体11前轮17侧,在使用前,支持座131远离伸缩杆133的一端挂于车身主体11上。
此外,汽车10还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其与分别前轮17及后轮18相连,即前轮17与后轮18都是驱动轮。该驱动装置可为电动机或内燃机。
请同时参见图3,汽车10在遇有跨沟时,可使跨越机构13的伸缩杆133从收容套筒15中延伸出,然后脚踏踏板件1353使收容套筒15转动,从而让支持座131与跨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相抵持。与此同时,回位件137被拉伸。后轮18被驱动转动时,前轮17进入跨沟区域而踏空,此时车身主体11的前部由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支撑;在汽车10被后轮18驱动向前行驶时,由于支持座131抵持在地面上,因此伸缩杆133向收容套筒15内收缩,使得汽车10可继续向前运动让前轮17进入跨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此时若松开踏板件1353,则回位件137可将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拉起。当汽车10的后轮18行驶至靠近该跨沟时,则将后部的跨沟机构13的支持座131与地面相抵持,由此前轮17被驱动时,后轮18前进进入跨沟而踏空,此时车身主体11的后部由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支撑。在汽车10被前轮17驱动向前行驶运动时,由于支持座131抵持在地面上,因此伸缩杆133从收容套筒15向外延伸,汽车10可继续向前运动直到后轮18进入跨沟相对的另一侧的地面。
由于汽车10具有跨越机构13,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若碰到跨沟,可通过跨越机构13跨越,完成跨沟行驶,因此可方便汽车10的使用。此外,由于调节装置135还包括回位件137,当汽车10跨沟动作完成后,还可将踏板件1353恢复至原位,进一步方便汽车10的使用。
可以理解,若汽车10还包括一与伸缩杆133相连的控制件,用于控制该伸缩杆133自动伸缩,还可进一步方便汽车10的使用。例如,该控制件包括一控制单元,及一与该控制单元及伸缩杆133相连的气缸。该控制件通过控制单元控制气缸的伸缩实现伸缩杆133的自动伸缩。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发明精神内做其它变化,例如,当汽车10跨沟时,仅一前轮17或后轮18会踏空时,那么跨越机构13可仅设置在汽车10的前部或后部,相应的驱动轮可以仅为前轮17或后轮18,当然也可仅一个前轮17与一个后轮18为驱动轮;当汽车本身的重量较大时,汽车10的前部或后部的跨越机构13可同时设置有多个伸缩杆133与支持座131,以增加汽车10做跨沟行驶时的稳定性;此外,收容套筒15、调节装置135还可省略;当然,这些依据本发明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

汽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汽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汽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pdf(9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一种汽车,其包括车身主体及与该车身主体相连的跨越机构,该跨越机构具有支持座及伸缩杆,该伸缩杆设置于该车身主体,该支持座与该伸缩杆相连,跨越时,该伸缩杆从该车身主体向外延伸,该支持座抵持于地面。上述汽车具有可跨沟的优点。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作业;运输 > 无轨陆用车辆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