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

上传人:b*** 文档编号:697712 上传时间:2018-03-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62.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150973.9

申请日:

2006.10.31

公开号:

CN1972078A

公开日:

2007.05.30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专利权的转移IPC(主分类):H02K 1/27登记生效日:20161214变更事项:专利权人变更前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变更后权利人: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变更事项:地址变更前权利人: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变更后权利人:150006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副434号|||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公开

IPC分类号:

H02K1/27(2006.01); H02K1/12(2006.01)

主分类号:

H02K1/27

申请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人:

郑萍; 刘冉冉; 吴芊; 赵静

地址:

15000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代理人:

朱永林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它涉及的是永磁电机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串联式驱动装置、并联式驱动装置中,存在发动机和系统其他部件不能协调配合的问题,使整个系统存在体积笨重、结构复杂、耗能大、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将动力输出。铁芯转子(4)的左侧轴孔(4-3)套接在第一转轴(4-4)的右侧端头上,第一转轴(4-4)的左侧中部通过第三轴承(4-5)与壳体(1)左侧上的轴孔(1-2)转动连接,定子(2)的右侧端面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右侧端面上,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中部通过第一轴承(3-2)与轴孔(1-1)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左侧端通过第二轴承(3-3)与轴孔(4-7)转动连接。本发明能使内燃机不依赖于路况,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率区。

权利要求书

1、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它由壳体(1)、定子(2)、永磁转子(3)、铁芯转子(4)组成;定子(2)为圆环形铁心,定子(2)的外圆表面上开有多个槽(2-1),槽(2-1)的开口中心线都围绕定子(2)的轴心线均匀排列,所有槽(2-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2-2);铁芯转子(4)为圆环形铁心,沿铁芯转子(4)的环壁四周开有若干个槽(4-1),在所有槽(4-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4-2);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右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左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4);铁芯转子(4)的左侧轴孔(4-3)套接在第一转轴(4-4)的右侧端头上,第一转轴(4-4)的左侧中部通过第三轴承(4-5)与壳体(1)左侧上的轴孔(1-2)转动连接,定子(2)的右侧端面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右侧端面上,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中部通过第一轴承(3-2)与壳体(1)右侧上的轴孔(1-1)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左侧端通过第二轴承(3-3)与铁芯转子(4)右侧轴孔(4-7)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设置在定子(2)和铁芯转子(4)之间,定子(2)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内,铁芯转子(4)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定子(2)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铁芯转子(4)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右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左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4);定子(2)的轴心线、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铁芯转子(4)的轴心线与第一转轴(4-4)的轴心线相重合。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1)和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2)都围绕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均匀排列,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3)和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4)都围绕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扇形均匀排列。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1)和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2)的充磁方向都与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相垂直,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3)和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4)的充磁方向都与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相平行。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1)、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2)、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3)及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4)的充磁方向相反。

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1)、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2)、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3)与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4)。

说明书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永磁电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内燃机汽车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污染是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使用电动汽车可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但由于作为电动汽车的关键部件之一的电池其能量密度、寿命、价格等方面的问题,使得电动汽车的性价比无法与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融合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优点的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新型汽车开发的热点。
现有串联式驱动装置的特点是:可使发动机不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始终在其最佳的工作区稳定运行,并可选用功率较小的发动机,但需要功率足够大的发电机和电动机,发动机的输出需全部转化为电能再变为驱动汽车的机械能,由于机电能量转换和电池充放电的效率较低,使得燃油能量的利用率比较低;并联式驱动装置能量利用率相对较高,但发动机工况要受汽车行驶工况的影响,因此不适于变化频繁的行驶工况,相比于串联式结构,需要较为复杂的变速装置和动力复合装置以及传动机构。在上述驱动装置中,存在发动机和系统其它部件不能协调配合的问题,使整个系统存在体积笨重、结构复杂、耗能大、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将动力输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串联式驱动装置、并联式驱动装置中,存在发动机和系统其他部件不能协调配合的问题,使整个系统存在体积笨重、结构复杂、耗能大、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将动力输出;进而提出了一种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本发明由壳体1、定子2、永磁转子3、铁芯转子4组成;定子2为圆环形铁心,定子2的外圆表面上开有多个槽2-1,槽2-1的开口中心线都围绕定子2的轴心线均匀排列,所有槽2-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2-2;铁芯转子4为圆环形铁心,沿铁芯转子4的环壁四周开有若干个槽4-1,在所有槽4-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4-2;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右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左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4;铁芯转子4的左侧轴孔4-3套接在第一转轴4-4的右侧端头上,第一转轴4-4的左侧中部通过第三轴承4-5与壳体1左侧上的轴孔1-2转动连接,定子2的右侧端面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右侧端面上,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中部通过第一轴承3-2与壳体1右侧上的轴孔1-1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左侧端通过第二轴承3-3与铁芯转子4右侧轴孔4-7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设置在定子2和铁芯转子4之间,定子2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内,铁芯转子4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定子2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铁芯转子4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右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左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4;定子2的轴心线、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铁芯转子4的轴心线与第一转轴4-4的轴心线相重合。
工作原理:定子2上的绕组2-2产生一个旋转磁场,而拖动永磁转子3同向同速旋转,铁芯转子4上的绕组4-2产生一个旋转磁场,旋转磁场拖动永磁转子3同向旋转,而铁芯转子4和永磁转子3做相对旋转运动。可以将第一转轴4-4的左侧端作为外部旋转动力输入端,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端作为旋转动力输出端;或者将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端作为旋转动力输入端,将第一转轴4-4的左侧端作为旋转动力输出端。
本发明在与内燃机结合使用时(汽车),能使内燃机不依赖于路况,始终运行在最高效率区,从而降低了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实现节能降耗;它同时也能取代汽车中变速箱,离合器和飞轮等部件,使汽车结构简化,成本降低。它能通过电子器件实现汽车的速度驾驶控制、宽范围平稳调速;同时还具有不需要复杂的冷却装置、结构简单、体积小、成本低廉的优点。它还可应用在不同转速的两个机械转轴同时工作的工业装置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径向剖的左视图,图3是图1中永磁转子3的右视图,图4是图1中铁芯转子4的径向剖视图,图5是图1中定子2的径向剖视图,图6是具体实施方式三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6中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径向剖的左视图,图8是图6中永磁转子3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由壳体1、定子2、永磁转子3、铁芯转子4组成;定子2为圆环形铁心,定子2的外圆表面上开有多个槽2-1,槽2-1的开口中心线都围绕定子2的轴心线均匀排列,所有槽2-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2-2;铁芯转子4为圆环形铁心,沿铁芯转子4的环壁四周开有若干个槽4-1,在所有槽4-1中共同镶嵌有绕组4-2;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右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侧左端面上连接有多个永磁体3-4-4;铁芯转子4的左侧轴孔4-3套接在第一转轴4-4的右侧端头上,第一转轴4-4的左侧中部通过第三轴承4-5与壳体1左侧上的轴孔1-2转动连接,定子2的右侧端面连接在壳体1的内部右侧端面上,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右侧中部通过第一轴承3-2与壳体1右侧上的轴孔1-1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的转轴3-1的左侧端通过第二轴承3-3与铁芯转子4右侧轴孔4-7转动连接;永磁转子3设置在定子2和铁芯转子4之间,定子2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内,铁芯转子4设置在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定子2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1,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与铁芯转子4的外圆壁面之间有间隙L2,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右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3,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和铁芯转子4的左侧端面之间有间隙L4;定子2的轴心线、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铁芯转子4的轴心线与第一转轴4-4的轴心线相重合。
铁芯转子4上的绕组4-2以三角形接法或星形接法连接后,通过第一转轴4-4上的三个导电滑环4-6、壳体1上的三个电刷1-3与外部三相正弦交流电源相连接;定子2上的绕组2-2以三角形接法或星形接法连接后,与外部三相正弦交流电源相连接。
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1和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2都围绕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均匀排列,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3和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4都围绕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扇形均匀排列。
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1和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2的充磁方向都与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相垂直,永磁转子3的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3和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上的每个永磁体3-4-4的充磁方向都与永磁转子3的轴心线相平行。
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图2、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在于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1、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2、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3及每相邻的两个永磁体3-4-4的充磁方向相反。
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6、图7、图8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二的不同点在于所述永磁转子3的右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1、左侧圆筒的内圆壁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2、左侧圆筒内的右端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3与左侧圆筒内的左端面中镶嵌有多个永磁体3-4-4。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轴径向径向磁通结构复合式永磁电机,它涉及的是永磁电机的技术领域。它是为了克服现有串联式驱动装置、并联式驱动装置中,存在发动机和系统其他部件不能协调配合的问题,使整个系统存在体积笨重、结构复杂、耗能大、尾气排放量大的问题,而不能有效的将动力输出。铁芯转子(4)的左侧轴孔(43)套接在第一转轴(44)的右侧端头上,第一转轴(44)的左侧中部通过第三轴承(45)与壳体(1)左侧上的轴孔(12)转动连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学 > 发电、变电或配电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