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

上传人:e1 文档编号:1277485 上传时间:2018-04-12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4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526450.6

申请日:

2010.10.27

公开号:

CN101988576A

公开日:

2011.03.23

当前法律状态:

授权

有效性:

有权

法律详情:

授权|||实质审查的生效IPC(主分类):F16J 12/00申请日:20101027|||公开

IPC分类号:

F16J12/00; F16L21/02; F16L15/00; F16L13/02

主分类号:

F16J12/00

申请人:

沛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赖汉钦

地址:

中国台湾台中县大雅乡雅环路3段55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9

代理人:

寿宁;张华辉

PDF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包含一个桶体单元、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一个外周面及一个穿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外周面的周缘部位,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利用该补强件能强化该接头单元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且能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包含一个桶体单元、 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 该 压力桶的特征在于 : 该桶体单元, 具有一个内周面、 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反的外周面及一个贯穿该内周面与 该外周面的穿孔 ; 该接头单元, 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 接端部且凸出在该桶体单元外部的外侧端部 ; 该补强件, 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 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 面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周缘部位, 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 度。
2: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补强件的厚度不小 于该桶体单元的厚度。
3: 如权利要求 1 或 2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补强件的外轮 廓为圆形, 该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不小于 0.2。
4: 如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补强件的外径与该 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介于 0.3-0.5 间。
5: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补强件的周缘部位 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全周焊接固定。
6: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补强件的周缘部位 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局部点焊焊接固定。
7: 如权利要求 1、 5 或 6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接头单元的 外侧端部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的操作段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与该补强件间的间隔 部, 该补强件套设于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 该补强件还具有一个与该内侧面相反且供该 间隔部底面贴合的外侧面, 该补强件与该间隔部采用焊接固定。
8: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接头单元的外侧端 部具有一个螺纹段。
9: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 腔室, 该压力桶还包含一个套设在该腔室内部且呈单向开放的内衬桶、 一对应该穿孔且设 置于该桶体单元与该内衬桶间的垫片、 一对应该内衬桶且设置在该桶体单元内部的隔膜及 一将该隔膜、 该内衬桶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定环圈, 该隔膜将该腔室分隔成一储水空间 及一充气空间。
10: 如权利要求 9 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特征在于 : 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 部具有一个穿过该穿孔、 该垫片与该内衬桶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套管部位及一个设置于该套 管部位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 该凸缘部位伸设在该腔室中, 该接头单元还具有一个 夹设在该凸缘部位与该内衬桶间的定位环及一个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与该内衬桶间的 防漏元件。

说明书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桶, 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背景技术 目前压力桶 (pressure vessel) 广泛地应用于管路系统 (piping system), 例如用 于水压管路系统的蓄压、 储水及吸收水锤 (water hammer), 用于热交换系统的吸收膨胀, 以 及用于逆渗透饮用水系统的储水。
     一般压力桶内部区隔有一个加压腔及一个储水腔, 现有储水腔的结构具有各种形 式且设计已趋成熟, 如内胆型 (bladder type)、 单隔膜型 (single-diaphragm type)、 双隔 膜型 (double-diaphragms type) 以及单隔膜加一个聚丙烯 ( 简称 PP, polypropylene) 内 衬桶等型式, 以上提及的各式压力桶请参见专利文献中国台湾 M312357、 中国台湾 263054、 US4351363、 US4784181、 中国台湾 250911、 US7363944 等。
     各式压力桶都具有一个外桶及一个固定于该外桶的接头, 利用该接头用以连通储 水腔与外部配管, 所以该接头的强度是左右压力桶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 1 所示 ( 揭 露于专利文献 DE4223380C1 案 ) 的一个典型管路配置图, 压力桶 1 采用倒置型态以接头 ( 图未示 ) 固定于管路 2, 可以想见, 该接头承受到静态负载 (static loading) 与动态负载 (dynamic loading), 静态负载源自压力桶 1 及其蓄水的重量, 动态负载源自于泵浦 3 经由 管路 2 传递给压力桶 1 的振动, 以及压力桶 1 快速进出水时引起的振动。这些负载都会加 速接头的损坏。
     此外, 大容量的储水用压力桶经常采用卧式水平置放, 在装配、 搬运的过程中, 接 头也容易受到横向剪力而损坏。
     现有的技术中, 并未发现有业者针对此一课题作改善, 只有在中国台湾 M312357 专利案中揭露有关一个压缩囊与一个桶体的贴合结构改良, 如图 2 所示, 该压力桶是在一 个桶体 4 内部设有一个压缩囊 5, 该桶体 4 设有一个通孔 401 及一个将压力气体灌入该桶 体 4 内部的输气孔 402, 该压缩囊 5 对应该通孔 401 设有一个组装部 501, 该组装部 501 中 一体包覆有一个刚性补强板 6 及一个水接头 7, 该水接头 7 其中一端与该补强板 6 结合固 定, 并穿过该组装部 501 而穿至该压缩囊 5 内部, 另一端穿出该通孔 401。借由该补强板 6 支撑该压缩囊 5 的组装部 501 贴附在该桶体 4 内侧, 能使该组装部 501 与该通孔 401 周边 产生气密作用, 以防止压力气体泄压。因此, 图 2 所示的压力桶只是为了解决该压缩囊 5 与 该桶体 4 的贴合密合度, 但是, 仍然没有针对水接头 7 与该桶体 4 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改良, 也就是说, 该水接头 7 与该桶体 4 的结合面积小, 仍然有强度不足的疑虑。
     由此可见, 上述现有的压力桶在结构与使用上, 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 而亟待 加以进一步改进。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 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 但长 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 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 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 力桶, 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 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克服现有的压力桶存在的缺陷, 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强 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简单结构就能提升结构强度且延长 使用寿命, 非常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 的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包含一个桶体单元、 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 该桶体 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 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反的外周面及一个贯穿该内周面与该外周面的穿 孔。 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接 端部且凸出在该桶体单元外部的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 并具有一 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周缘部位, 该 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厚度不小于该桶 体单元的厚度。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外轮廓为圆形, 该 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不小于 0.2。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 元的外径比值介于 0.3-0.5 间。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 体单元采用全周焊接固定。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 体单元采用局部点焊焊接固定。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具有 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的操作段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与该补强件间的间隔部, 该补强件套 设于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 该补强件还具有一个与该内侧面相反且供该间隔部底面贴合 的外侧面, 该补强件与该间隔部采用焊接固定。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具有 一个螺纹段。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桶体单元具有一个腔室, 该 压力桶还包含一个套设在该腔室内部且呈单向开放的内衬桶、 一对应该穿孔且设置于该桶 体单元与该内衬桶间的垫片、 一对应该内衬桶且设置在该桶体单元内部的隔膜及一将该隔 膜、 该内衬桶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定环圈, 该隔膜将该腔室分隔成一储水空间及一充气 空间。
     较佳地, 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具有 一个穿过该穿孔、 该垫片与该内衬桶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套管部位及一个设置于该套管部位 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 该凸缘部位伸设在该腔室中, 该接头单元还具有一个夹设在 该凸缘部位与该内衬桶间的定位环及一个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与该内衬桶间的防漏元 件。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 : 本发明利用补强件固定于接头单 元及桶体单元的外周面上, 且利用补强件周缘部位大于接头单元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的作 用, 能够使该接头单元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更佳, 且延长该压力桶的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 包含一个桶体单元、 一 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 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 一个外周面及一个穿孔, 该接头单 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外侧端部, 该补强件套设且 固定于该接头单元, 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外周 面的周缘部位, 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利用该补强件能强化该接头单元 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且能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 并 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 诚为一新颖、 进步、 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 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 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 特征和优点能够 更明显易懂, 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 并配合附图, 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 1 是现有的一种管路配置图。
     图 2 是现有的一种压力桶的组合剖面图。
     图 3 是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
     图 4 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 以下结合 附图及较佳实施例, 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 特征及其功效, 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 特点及功效, 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 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 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 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 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 说明之用, 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请参阅图 3 及图 4 所示, 图 3 是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一个较佳实施 例的组合图。图 4 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 较佳实施例, 包含一个桶体单元 10、 一个套设在该桶体单元 10 内部的内衬桶 20、 一个设置 于该桶体单元 10 与该内衬桶 20 间的垫片 30、 一个安装在该桶体单元 10 的接头单元 40、 一 个固定于该接头单元 40 与该桶体单元 10 上的补强件 50、 一个对应该内衬桶 20 且设置在该 桶体单元 10 内部的隔膜 60 及一个将该隔膜 60 与该内衬桶 20 固设于该桶体单元 10 的固 定环圈 70、 及一个安装在该桶体单元 10 的气阀单元 80。
     该桶体单元 10 由一个上外桶 11 及一个下外桶 12 对合固接所构成, 并具有一个能 界定出一个腔室 13 的内周面 14、 一个与该内周面 14 相反的外周面 15、 一个设置于该上外 桶 11 且贯穿该内周面 14 与该外周面 15 的穿孔 16。该内衬桶 20 呈单向开放状, 且套设在该上外桶 11 内部, 并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 16 的贯孔 21 及一个围设在该贯孔 21 外部的凸环部 22。
     该垫片 30 对应该穿孔 16 且设置于该上外桶 11 与该内衬桶 20 间, 该垫片 30 呈中 空环圈状且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 16 与该贯孔 21 的圆孔 31。
     该接头单元 40 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 16 且固定于该上外桶 11 的固接端部 41、 一个 相反于该固接端部 41 且凸出在该上外桶 11 外部的外侧端部 42、 一个定位环 44 及一个防漏 元件 45。
     该固接端部 41 具有一个穿过该穿孔 16、 该圆孔 31 及该贯孔 21 且呈中空圆管状的 套管部位 411 及一个设置于该套管部位 411 末端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 412, 该凸缘部 位 412 由该套管部位 411 末端直接冲压所产生, 该凸缘部位 412 伸设在该腔室 13 中。
     该外侧端部 42 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 10 的操作段 421、 一个位于该操作段 421 外侧的螺纹段 422 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 421 与该补强件 50 间的间隔部 423, 该操作段 421 呈六边形, 当安装压力桶于一个外部配管 ( 图未示 ) 时, 适于以一支扳手 ( 图未示 ) 操 作锁紧。该间隔部 423 趋近于该外周面 15, 且该间隔部 423 的外径大于该套管部位 411 的 外径。 该定位环 44 的截面呈 L 型, 夹设在该凸缘部位 412 与该内衬桶 20 间, 且包覆于该 凸环部 22。
     该防漏元件 45 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 44 与该内衬桶 20 的凸环部 22 间。
     该补强件 50 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 40 的固接端部 41, 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 体单元 10 的外周面 15 的内侧面 51、 一个与该内侧面 51 相反且供该间隔部 423 底面贴合的 外侧面 52 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 10 的外周面 15 的周缘部位 53, 该补强件 50 的厚度不 小于该上外桶 11 的厚度, 本实施例该补强件 50 的厚度与该上外桶 11 的厚度相同, 且该周 缘部位 53 大于该外侧端部 42 的最大宽度, 本实施例该补强件 50 的外轮廓为圆形, 其外径 与该桶体单元 10 的外径比值不小于 0.2, 较佳地, 该补强件 50 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 10 的 外径比值介于 0.3-0.5 间, 能达到良好的成本效益。在本实施例中, 该桶体单元 10、 该补强 件 50 与该接头单元 40 皆采用金属材质, 该补强件 50 与该间隔部 423 采用焊接固定, 并在 该间隔部 423 周缘与该外侧面 52 衔接处产生一个焊道 54( 见图 4)。该补强件 50 与该桶体 单元 10 的上外桶 11 采用全周焊接固定, 且在该周缘部位 53 与该外周面 15 衔接处产生一 个焊道 55( 见图 3), 除此之外, 该补强件 50 与该桶体单元 10 的上外桶 11 也能采用局部点 焊焊接固定, 甚至采用胶粘固定。
     该隔膜 60 以弹性材质制成单向开放状, 且设置在该内衬桶 20 开口端, 与该内衬桶 20 配合, 能将该腔室 13 分隔成一个对应于该接头单元 40 的储水空间 131 及一个充气空间 132。
     该固定环圈 70 能将该隔膜 60、 该内衬桶 20 的开口端固设于该桶体单元 10。
     该气阀单元 80 固设在该桶体单元 10 的下外桶 12, 能将压力气体灌入该充气空间 132 中。
     再如图 3 及图 4 所示, 当该接头单元 40 固设在该桶体单元 10 时, 利用该间隔部 423 周缘所产生的焊道 54, 能稳固地焊固在该补强件 50 的外侧面 52, 促使该接头单元 40 与 该补强件 50 固定成一体, 且利用该补强件 50 的周缘部位 53 与该上外桶 11 衔接处所产生
     的焊道 55, 则能提供该接头单元 40 的轴向及径向都能与该桶体单元 10 产生结构性连结, 再利用该补强件 50 的周缘部位 53 大于该外侧端部 42 的最大宽度的作用, 则利用该补强件 50 也能使该接头单元 40 与该桶体单元 10 固接处的结构强度大幅提升。
     因此, 当压力桶采用倒置型态且以该接头单元 40 固定于管路 ( 图未示 ), 即使该 接头单元 40 承受了静态负载与动态负载, 利用上述结构强度的强化设计, 能够承受上述负 载, 且避免该接头单元 40 产生损坏。或该压力桶采用卧式水平置放, 或在装配、 搬运的过程 中, 也利用该补强件 50 分担该接头单元 40 的横向剪力作用, 能避免该接头单元 40 受到横 向剪力而损坏, 所以能够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
     值得一提的是, 该接头单元 40 的螺纹段 422 呈外螺纹状且位于该操作段 421 外 侧, 也能将该螺纹段 422 制成内螺纹状且设置于该接头单元 40 的内环面, 甚至在外部配管 采用快速接头 ( 图未示 ) 时, 该操作段 421 的外侧可以只是一支圆管, 而不设置外螺纹或内 螺纹。
     再值得一提的是, 该接头单元 40 的外侧端部 42 也能只设置外螺纹或内螺纹, 而不 设置操作段, 当安装压力桶于一个外部配管 ( 图未示 ) 时, 徒手旋转该桶体单元 10 锁紧。
     以上所述, 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虽 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 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 员, 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 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 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 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 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 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申请公布号CN101988576A43申请公布日20110323CN101988576ACN101988576A21申请号201010526450622申请日20101027F16J12/00200601F16L21/02200601F16L15/00200601F16L13/0220060171申请人沛毅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址中国台湾台中县大雅乡雅环路3段55号72发明人赖汉钦74专利代理机构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19代理人寿宁张华辉54发明名称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57摘要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包含一个桶体单元、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该桶体单元。

2、具有一个内周面、一个外周面及一个穿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外周面的周缘部位,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利用该补强件能强化该接头单元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且能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51INTCL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5页附图4页CN101988576A1/1页21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包含一个桶体单元、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该压力桶的特征在于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反的外周。

3、面及一个贯穿该内周面与该外周面的穿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接端部且凸出在该桶体单元外部的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周缘部位,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件的厚度不小于该桶体单元的厚度。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件的外轮廓为圆形,该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不小于02。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件的外径与该。

4、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介于0305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全周焊接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局部点焊焊接固定。7如权利要求1、5或6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的操作段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与该补强件间的间隔部,该补强件套设于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该补强件还具有一个与该内侧面相反且供该间隔部底面贴合的外侧面,该补强件与该间隔部采用焊接固定。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

5、具有一个螺纹段。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腔室,该压力桶还包含一个套设在该腔室内部且呈单向开放的内衬桶、一对应该穿孔且设置于该桶体单元与该内衬桶间的垫片、一对应该内衬桶且设置在该桶体单元内部的隔膜及一将该隔膜、该内衬桶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定环圈,该隔膜将该腔室分隔成一储水空间及一充气空间。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特征在于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具有一个穿过该穿孔、该垫片与该内衬桶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套管部位及一个设置于该套管部位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该凸缘部位伸设在该腔室中,该接头单元还具有一个夹设在该凸缘部位与该内衬桶间的定位。

6、环及一个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与该内衬桶间的防漏元件。权利要求书CN101988576A1/5页3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技术领域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力桶,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背景技术0002目前压力桶PRESSUREVESSEL广泛地应用于管路系统PIPINGSYSTEM,例如用于水压管路系统的蓄压、储水及吸收水锤WATERHAMMER,用于热交换系统的吸收膨胀,以及用于逆渗透饮用水系统的储水。0003一般压力桶内部区隔有一个加压腔及一个储水腔,现有储水腔的结构具有各种形式且设计已趋成熟,如内胆型BLADDERTYPE、单隔膜型SINGLEDIAPHRAGMTYPE、双隔膜。

7、型DOUBLEDIAPHRAGMSTYPE以及单隔膜加一个聚丙烯简称PP,POLYPROPYLENE内衬桶等型式,以上提及的各式压力桶请参见专利文献中国台湾M312357、中国台湾263054、US4351363、US4784181、中国台湾250911、US7363944等。0004各式压力桶都具有一个外桶及一个固定于该外桶的接头,利用该接头用以连通储水腔与外部配管,所以该接头的强度是左右压力桶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如图1所示揭露于专利文献DE4223380C1案的一个典型管路配置图,压力桶1采用倒置型态以接头图未示固定于管路2,可以想见,该接头承受到静态负载STATICLOADING与动态负。

8、载DYNAMICLOADING,静态负载源自压力桶1及其蓄水的重量,动态负载源自于泵浦3经由管路2传递给压力桶1的振动,以及压力桶1快速进出水时引起的振动。这些负载都会加速接头的损坏。0005此外,大容量的储水用压力桶经常采用卧式水平置放,在装配、搬运的过程中,接头也容易受到横向剪力而损坏。0006现有的技术中,并未发现有业者针对此一课题作改善,只有在中国台湾M312357专利案中揭露有关一个压缩囊与一个桶体的贴合结构改良,如图2所示,该压力桶是在一个桶体4内部设有一个压缩囊5,该桶体4设有一个通孔401及一个将压力气体灌入该桶体4内部的输气孔402,该压缩囊5对应该通孔401设有一个组装部5。

9、01,该组装部501中一体包覆有一个刚性补强板6及一个水接头7,该水接头7其中一端与该补强板6结合固定,并穿过该组装部501而穿至该压缩囊5内部,另一端穿出该通孔401。借由该补强板6支撑该压缩囊5的组装部501贴附在该桶体4内侧,能使该组装部501与该通孔401周边产生气密作用,以防止压力气体泄压。因此,图2所示的压力桶只是为了解决该压缩囊5与该桶体4的贴合密合度,但是,仍然没有针对水接头7与该桶体4的接合强度进一步改良,也就是说,该水接头7与该桶体4的结合面积小,仍然有强度不足的疑虑。0007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压力桶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

10、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说明书CN101988576A2/5页4发明内容0008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压力桶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利用简单结构就能提升结构强度且延长使用寿命,非常适于实用。0009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的。

11、压力桶,包含一个桶体单元、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反的外周面及一个贯穿该内周面与该外周面的穿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相反于该固接端部且凸出在该桶体单元外部的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周缘部位,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0010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0011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厚度不小于该桶体单元的厚度。0012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

12、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外轮廓为圆形,该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不小于02。0013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的外径比值介于0305间。0014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全周焊接固定。0015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补强件的周缘部位与该桶体单元采用局部点焊焊接固定。0016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的操作段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与该补强件间的间隔部,该补强件套设于该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该补强件还具有。

13、一个与该内侧面相反且供该间隔部底面贴合的外侧面,该补强件与该间隔部采用焊接固定。0017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外侧端部具有一个螺纹段。0018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桶体单元具有一个腔室,该压力桶还包含一个套设在该腔室内部且呈单向开放的内衬桶、一对应该穿孔且设置于该桶体单元与该内衬桶间的垫片、一对应该内衬桶且设置在该桶体单元内部的隔膜及一将该隔膜、该内衬桶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定环圈,该隔膜将该腔室分隔成一储水空间及一充气空间。0019较佳地,前述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中所述的接头单元的固接端部具有一个穿过该穿孔、该垫片与该内衬桶。

14、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套管部位及一个设置于该套管部位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该凸缘部位伸设在该腔室中,该接头单元还具有一个夹设在该凸缘部位与该内衬桶间的定位环及一个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与该内衬桶间的防漏元件。说明书CN101988576A3/5页50020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本发明利用补强件固定于接头单元及桶体单元的外周面上,且利用补强件周缘部位大于接头单元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的作用,能够使该接头单元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更佳,且延长该压力桶的使用寿命。0021综上所述,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可强化接头单元。

15、的压力桶,包含一个桶体单元、一个接头单元及一个补强件。该桶体单元具有一个内周面、一个外周面及一个穿孔,该接头单元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且固设于该桶体单元的固接端部及一个外侧端部,该补强件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的外周面的内侧面及一个固定于该外周面的周缘部位,该周缘部位大于该外侧端部的最大宽度。利用该补强件能强化该接头单元与该桶体单元的结合强度且能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本发明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0022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

16、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0023图1是现有的一种管路配置图。0024图2是现有的一种压力桶的组合剖面图。0025图3是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0026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0027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0028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

17、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获得一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0029请参阅图3及图4所示,图3是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本发明可强化接头单元的压力桶的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桶体单元10、一个套设在该桶体单元10内部的内衬桶20、一个设置于该桶体单元10与该内衬桶20间的垫片30、一个安装在该桶体单元10的接头单元40、一个固定于该接头单元40与该桶体单元10上的补强件50、一个对应该内衬桶20且设置在该桶体单元10内部的隔膜60及一个将。

18、该隔膜60与该内衬桶20固设于该桶体单元10的固定环圈70、及一个安装在该桶体单元10的气阀单元80。0030该桶体单元10由一个上外桶11及一个下外桶12对合固接所构成,并具有一个能界定出一个腔室13的内周面14、一个与该内周面14相反的外周面15、一个设置于该上外桶11且贯穿该内周面14与该外周面15的穿孔16。说明书CN101988576A4/5页60031该内衬桶20呈单向开放状,且套设在该上外桶11内部,并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16的贯孔21及一个围设在该贯孔21外部的凸环部22。0032该垫片30对应该穿孔16且设置于该上外桶11与该内衬桶20间,该垫片30呈中空环圈状且具有一个对应该。

19、穿孔16与该贯孔21的圆孔31。0033该接头单元40具有一个对应该穿孔16且固定于该上外桶11的固接端部41、一个相反于该固接端部41且凸出在该上外桶11外部的外侧端部42、一个定位环44及一个防漏元件45。0034该固接端部41具有一个穿过该穿孔16、该圆孔31及该贯孔21且呈中空圆管状的套管部位411及一个设置于该套管部位411末端且沿着径向延伸的凸缘部位412,该凸缘部位412由该套管部位411末端直接冲压所产生,该凸缘部位412伸设在该腔室13中。0035该外侧端部42具有一个趋近于该桶体单元10的操作段421、一个位于该操作段421外侧的螺纹段422及一个位于该操作段421与该补强。

20、件50间的间隔部423,该操作段421呈六边形,当安装压力桶于一个外部配管图未示时,适于以一支扳手图未示操作锁紧。该间隔部423趋近于该外周面15,且该间隔部423的外径大于该套管部位411的外径。0036该定位环44的截面呈L型,夹设在该凸缘部位412与该内衬桶20间,且包覆于该凸环部22。0037该防漏元件45迫紧地夹设在该定位环44与该内衬桶20的凸环部22间。0038该补强件50套设且固定于该接头单元40的固接端部41,并具有一个贴合于该桶体单元10的外周面15的内侧面51、一个与该内侧面51相反且供该间隔部423底面贴合的外侧面52及一个固定于该桶体单元10的外周面15的周缘部位53。

21、,该补强件50的厚度不小于该上外桶11的厚度,本实施例该补强件50的厚度与该上外桶11的厚度相同,且该周缘部位53大于该外侧端部42的最大宽度,本实施例该补强件50的外轮廓为圆形,其外径与该桶体单元10的外径比值不小于02,较佳地,该补强件50的外径与该桶体单元10的外径比值介于0305间,能达到良好的成本效益。在本实施例中,该桶体单元10、该补强件50与该接头单元40皆采用金属材质,该补强件50与该间隔部423采用焊接固定,并在该间隔部423周缘与该外侧面52衔接处产生一个焊道54见图4。该补强件50与该桶体单元10的上外桶11采用全周焊接固定,且在该周缘部位53与该外周面15衔接处产生一个。

22、焊道55见图3,除此之外,该补强件50与该桶体单元10的上外桶11也能采用局部点焊焊接固定,甚至采用胶粘固定。0039该隔膜60以弹性材质制成单向开放状,且设置在该内衬桶20开口端,与该内衬桶20配合,能将该腔室13分隔成一个对应于该接头单元40的储水空间131及一个充气空间132。0040该固定环圈70能将该隔膜60、该内衬桶20的开口端固设于该桶体单元10。0041该气阀单元80固设在该桶体单元10的下外桶12,能将压力气体灌入该充气空间132中。0042再如图3及图4所示,当该接头单元40固设在该桶体单元10时,利用该间隔部423周缘所产生的焊道54,能稳固地焊固在该补强件50的外侧面5。

23、2,促使该接头单元40与该补强件50固定成一体,且利用该补强件50的周缘部位53与该上外桶11衔接处所产生说明书CN101988576A5/5页7的焊道55,则能提供该接头单元40的轴向及径向都能与该桶体单元10产生结构性连结,再利用该补强件50的周缘部位53大于该外侧端部42的最大宽度的作用,则利用该补强件50也能使该接头单元40与该桶体单元10固接处的结构强度大幅提升。0043因此,当压力桶采用倒置型态且以该接头单元40固定于管路图未示,即使该接头单元40承受了静态负载与动态负载,利用上述结构强度的强化设计,能够承受上述负载,且避免该接头单元40产生损坏。或该压力桶采用卧式水平置放,或在装。

24、配、搬运的过程中,也利用该补强件50分担该接头单元40的横向剪力作用,能避免该接头单元40受到横向剪力而损坏,所以能够延长压力桶的使用寿命。0044值得一提的是,该接头单元40的螺纹段422呈外螺纹状且位于该操作段421外侧,也能将该螺纹段422制成内螺纹状且设置于该接头单元40的内环面,甚至在外部配管采用快速接头图未示时,该操作段421的外侧可以只是一支圆管,而不设置外螺纹或内螺纹。0045再值得一提的是,该接头单元40的外侧端部42也能只设置外螺纹或内螺纹,而不设置操作段,当安装压力桶于一个外部配管图未示时,徒手旋转该桶体单元10锁紧。0046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说明书CN101988576A1/4页8图1说明书附图CN101988576A2/4页9图2说明书附图CN101988576A3/4页10图3说明书附图CN101988576A4/4页11图4说明书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 > 工程元件或部件;为产生和保持机器或设备的有效运行的一般措施;一般绝热


copyright@ 2017-2020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